回覆列表
  • 1 # 普遍生物

    這裡先說下,所有的商品水稻育種都是雜交產生的,都是雜交稻,但是狹義的雜交稻指的是袁隆平院士所以研發的和野生不育系雜交的高產水稻,以及開發的“三系”雜交體系。

    一般來說,家庭所吃的大米並不多是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比如說:東北大米、西南的黑米、南方的香米等都是各地的品種。

    早先為了解決的糧食問題,袁隆平及其所在研發中心主要關注點在水稻的產量上,至今也是如此,所以很多的雜交水稻品種(袁推廣的,或者他的學生推廣的)都有比較好的產量,但是作為生物一旦生長平衡被打破,長得太快,那麼生長的質量也會有限制,所以很多的雜交水稻雖然產量大,價格便宜,但是米煮飯後很難吃。所以這樣的大米很多出現在:食堂,小飯店,一些家庭條件不好的人家飯桌上,以及中國援助外國的糧食很多也是這類大米。

    不過隨著農業的研究發展,在注重產量的同時,好吃的大米品種越來越多的被研發出來。同時健康的,無汙染的大米,也被推出來(水稻會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Cd,As,Zn等,湖南即周邊的水稻產區重金屬危害一直是影響水稻品質的嚴峻問題)。

  • 2 # 旅行者003號

    不全是。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那句著名的俗話“都怪袁隆平餵飽了你們”,並且配合著袁院士的圖片,上面寫著“我這輩子最大的錯誤就是讓你們吃的太飽了”。這句名言肯定是杜撰無疑,表達的是人們對吃飽飯沒事幹瞎操心的諷刺。確實生動形象,也把袁院士宣傳的家喻戶曉。

    這裡的問題應該就是指俗話中所說的,我們是不是每個人吃的都是袁院士研究出來的雜交水稻品種?答案是否定的。袁院士親自選育的雜交水稻品種基本上都已經淘汰了,因為隨之著時間的推移,技術一直在進步,會有更優質更高產的品種不斷湧現。

    但是為什麼說袁院士是雜交水稻之父?那還是主要因為他本人對雜交水稻技術的貢獻,這就像科學原理的發現者一樣,不管發展多少代,有多少進步,技術還是那些技術。可能技術本身並沒有多麼的複雜和難懂,但是第一個發現者至關重要,就象屠呦呦發現用乙醚提取青蒿素一樣,發現的意義是偉大的。

    即便這樣,目前中國的雜交水稻最有名的南有隆平高科,北有大北農系的金色農華。前者技術領先,後者營銷出色。

    現在中國水稻種植50%以上是雜交水稻,尤其是秈稻,而粳稻雜交比較難。所以大家應該明白我們每天吃得撐著了,也未必是袁院士的“責任”。

  • 3 # 龔家言

    雜交稻是眾多水稻的一種。這種採用雜交育種生產的水稻,不同於常規水稻的重要區別,就在於一季種植之後,下一季種植必須重新育種。而常規水稻一季種植之後,經過提純復壯之後,還可以種植。

    雜交稻米與普通大米,在外觀上很難分辨。消費者在購買大米時,最直觀的方法,就是從價格上分辨。

    一般來說,雜交稻米產量高,但是,口感不如常規稻米;常規稻米產量低,口感好於雜交稻米。

    市場上雜交稻米的價格比常規稻米低。價格在2元左右的,大多是雜交稻米;價格在2.5元以上的,大多是常規稻米;價格在幾十元的,基本上是有機稻米。

  • 4 # 路仔

    那看你怎麼定義“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了

    如果說袁老親自選育的雜交種,很遺憾現在基本上都淘汰了,畢竟這些年技術的進步還是很大的。

    如果說是隆平高科及其相關企業出品的水稻,那現在在國內可以說是佔據了半壁江山。現在做水稻種子做的最好的是南邊的隆平高科和北邊的大北農系的金色農華。前者技術領先後者營銷推廣出色。

    如果說是袁老技術路線兩系雜交稻以至泛指所有的雜交稻,目前來說國內種植面積應該來說還是占主導地位的。至於雜交稻不好吃的問題,這些年各大廠商都在針對改進,目前也有不少口感不錯的雜交稻品種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時間不吃晚飯的人,身體會有什麼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