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時尚美時美刻

    旗袍---民國女性對抗封建男權社會贏得的最美麗最具勇氣獎

    旗袍的誕生,不是為了美,而是在於對男女平等的追求,是生於民國的女性對抗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糟粕的勇敢見證和美麗獎賞。

    百凡事體須卑順 不得司晨啼母雞

    ---《女兒經》

    中國漢族女性自漢代後,服飾逐漸只穿"上衣下裳"式,俗稱"兩截衣",穿袍服幾乎成為男性的專利。女性穿"兩截衣"也被成了封建禮教對女性壓迫的象徵,被視為封建禮教迫害歧視女性罪證的《女兒經》中就曾這樣寫到。

    民國初期,西方列強入侵中華,迫使祖國飽受戰爭之苦,但同時西方文化與思想也大量湧入,思想先進的年輕人積極學習西方,特別是女性勇敢地追求解放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她們開始尋求思想解放和平等權利,決定效仿男穿子長袍。張愛玲女士就曾在《更衣記》裡寫道:"五族共和之後,全國婦女突然一致採用旗袍,倒不是為了效忠於清朝提倡復辟運動,而是因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她們初受 西方文化的薰陶,醉心於男女平權之說,可是四周的情形與理想相差太遠了,羞憤之下,她們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將女人的根性斬盡殺絕。"王宇清先生也曾說過:"旗袍,這後來流行大半個世紀的女裝,卻原來竟是新潮女子們爭女權爭平等的副產品呢 "。

    最初的旗袍款式簡單,在贏得男女平等後,民國女人們又開始最求美了,她們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旗袍,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等等,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來束胸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也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

    旗袍幾乎成了當時中國婦女的最愛,因為風格各異的旗袍總是能彰顯穿著者的獨特魅力,無論是青年學生,或是風塵女子,或是如張愛玲般的才女,抑或是民國第一夫人宋美齡,無不穿著。

    ↓董潔在《金粉世家》中飾演學生冷清秋

  • 2 # 旗袍小鋪子

    旗袍是近代興起的中國婦女的傳統時裝,而並非正式的傳統民族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較少,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 3 # 自由自在的玩耍

    旗袍就是具有中國東方女子服裝的代表,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文化,旗袍是中國東方女子的傳統的服裝,到現在有的出席各種重要的場合,穿旗袍,有的是在結婚的宴席上穿旗袍,旗袍手工刺繡的,盤金繡的旗袍非常好看,一涵汴繡家就專門定製各種各樣的手工刺繡旗袍

  • 4 # 狩獵者的日誌

    滿服:旗袍是滿族人的傳統服飾,節日盛裝、婚嫁禮服。是滿洲文明的見證者。滿洲文明來自西伯利亞通古斯,十五世紀發展在中國東北,入關之後普及全國。清末民國正式成型於上海、蘇州。滿洲文明是世界歷史的七大文明之一,也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上起猛哥帖木兒時代(清肇祖)至今,已有六百餘年。

    什麼是辮子文化/滿服:旗袍文化的整體?

    金錢鼠尾陰陽頭豬尾巴,滿服:旗袍、馬褂辮子裝/唐裝就是辮子文化/滿服:旗袍文化的整體,包括滿文、滿語。祖先是努爾哈赤。

    滿服的分類,有旗袍、旗裝、旗頭、旗鞋、馬甲、馬褂/唐裝,無領長袍、滿清朝服、朝珠、頂戴花翎紅纓冒。

    滿服:旗袍是滿洲貴族婦女的主要禮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些年來,最能觸動你的句子或段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