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場小白輔導員

    回覆不僅是簡訊的內容,更是體現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和思考能力。收到是最簡單最直接的一個回覆,但是還要視具體情況給領導更全面的資訊,更走心的回答。

    第一,複述一遍領導對你提的要求。當然是用你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概括把領導的要求重新說一遍。這樣的確保你,讓領導再次確認你的理解是否正確,這樣是確保能夠正確執行領導意見的前提和基礎。

    第二,把你打算要怎麼做的計劃,跟領導作個簡單地說明。就是向領導表明,你為了完成領導佈置的工作,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流程和環節。

    第三,如果工作經過領導的支援和參與,獲得圓滿的結果,領導告知了你這一結果,你應當就領導對你工作的支援表示感謝,或者對領導一起參與工作的辛苦,表達你的真摯的謝意。

    第四,對領導的工作佈置安排,如果有任何的疑問,都要及時地提出。或者對領導的安排有不同的意見,也可以進行一些探討。只要出發點是為了做好工作,這些及時的反饋都有助於領導做出更加合理的決策,並且對你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留下好感。

  • 2 # 焱公子

    眾所周知,收到別人的資訊要及時回覆,是基本的職場社交禮儀。因為這樣有助於工作的開展和確認,如果你只讀不回,可能會造成很多負面影響的。

    但是在工作中,比“收到”更好的回覆是什麼?我們可以從這幾個角度分析一下。

    一、面對不同的物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回覆

    在工作中,需要回復“收到”的物件實際上有很多,跟上司、同事、下屬、客戶之間,面對不同的人群,可以有不同的答覆。

    01.回覆上司、客戶,需要嚴謹核對

    回覆上司和客戶,我們需要嚴謹確認,如果單獨回覆“收到”,其實是不穩妥的。

    因為回覆上司和客戶的資訊,大部分都是對結果的確認,或者是任務的直接下達,我們就需要用比較反覆確認結果的準確性和任務量,進度等。

    02.回覆同事、下屬,可以用親和用語

    我們回覆同事和下屬,其實就可以用比較輕快的語氣詞,來降低與他們之間的距離感。

    這樣其實對我們的工作開展非常的有幫助,親切的語氣詞,

    二、根據場合不同,靈活作答

    在不同的場合,我們的說話方式也會不同,這個時候就需要隨機應變,靈活應對了。

    另外一個就是電話溝通,或者當面溝通,這個實際上就是情景對話,如果僅僅回覆一個“收到”,那就顯得太生硬了。

    在回覆的時候,再加上一些自己的觀點或者是承諾,會更好一些。

    根據不同的場合,情景,用不一樣的回覆用語,會更好一些。

    三、事事有迴應,就是最好的回覆了

    在職場中的大部分時候,我們只要做到事事有迴應,那就是很好了,沒有必要刻意的糾正用語。

    網路上爆出一個員工因為回覆了一個“OK”的手勢表情包就被老闆辭退了,引起網友熱議。我到覺得這老闆大可不必,說話的方式其實一直在變化,如果一定要遵循以前的一些老辦法,在現在的職場中,是行不通的。

    我們經常會看到“收到請回復”這幾個字,這幾個字有多討厭,大家都清楚,但是他的實際意義很重要。

    因為這意味著你迴應了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就算是交代清楚了。至於回覆“收到”,還是“好的”“好呀”,這些關係都不大。

    以上。

  • 3 # 職場老兵王不二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需要回復的情況,基本每天都要面對吧,別看這小小的回覆,這可能就決定了領導對你這個人的判斷。

    在職場中回覆,最基礎的就是收到,好的,嗯嗯,這些都是指令性的詞語,只能代表你知道了這個事。一般這樣回答,沒有大錯,但是不同的領導對這些簡單的兩個字,做出的判斷也不一樣。

    那我們就先看看,面對不同的回覆,領導的心理變化是什麼?

    比如領導在群裡通知,大家抓緊把新專案的資料整齊好,大家都回答收到,領導可能就會想,這麼重要的事情,就回復收到兩個字,冷冰冰的,不尊重領導,這批員工態度不行,對工作沒啥責任心,而且資料整理的怎麼樣了,也不知道通報一下,難道還要我一個個的問?

    從領導的角度來看,

    第一,你們要知道這件事。

    第二,這件事情的背後處理的怎麼樣了,要有延伸。

    第三,就是禮儀方面的,領導覺得需要尊重,喜歡有禮貌。

    我們根據領導需求實戰演練一下,看回復的效果是否好些?

    王總給美女助理小花發了個訊息:“下午3點有個客戶到公司談合作,準備一下”

    回覆2:小花回覆:收到,我馬上先去預定一個會議室

    回覆3:小花回覆:收到,我馬上先去預定一個會議室,王總,還有什麼資料需要準備的?

    給各位做一次老總的機會,如果你是王總,你喜歡哪個答覆?

    是我肯定選第三種

    第一個只是簡單的告訴王總我知道了,關鍵王總不知道你知道了什麼。

    第二個回覆,就有主動性了,知道了這件事情的同時,還提前把要做的準備彙報了一下

    很多人都抱怨職場不好混,一直升不了職,領導難伺候等等,然後大家就開始瘋狂到處學習職場規則等等,其實只要做到:踏實穩重、多站領導角度考慮問題,你很快就是領導了。升職真的不難,也不要學的太雜,學好一兩個點,堅持下去,時間會給你最好的答案。

    相信各位這麼聰明,肯定已經悟出比“收到”更好的回覆了,希望各位能真的去嘗試著改變回復

  • 4 # 朋也

    這個問題還是要分在什麼樣的單位和對什麼樣的人說吧。我認為“收到”已經算是很全面的一種回覆了,犯不上再去挖空心思想什麼完美回覆,即便搜腸刮肚想出來一個,領導聽著很受用,又能怎麼樣,工作出錯了一樣挨批。

    一般情況下,無論是領導在交代什麼工作任務,還是同事之間的友好相處,回覆“收到”都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畢竟公司又不是部隊,紀律沒有那麼嚴格,喊你必須回答“到”,收到領導的教導和指示必須回答“是”。

    “收到”作為回覆語,本意是指自己知道這件事了,你的想法和要求我都知道了,同級之間倒是無所謂,不過在面對領導的時候,可能會覺得不怎麼正規。

    特別是領導交給你一些工作上的任務時,回覆“收到”並不能體現出你的決心,換句話說就是工作積極性一般,如果領導對你不熟悉的話,可能會有一些不放心。最後工作幹好了還行,要是幹不好的話,領導很可能就不會再搭理你。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職場是以結果為導向,只要你別太過分,什麼回覆都不重要,領導也沒那個心思去分析你的回覆,累不累啊。

    寫在最後。

    在工作中,任何回覆都不如把工作幹好了,讓領導滿意。個人認為這不是身為職場人該想的事,形式上的東西哪怕做到極致,也不過是討得領導一時的歡心。

  • 5 # 還有兩年就退休

    比“收到”更好的回覆,首先要看發問的是什麼問題,不同問題會有不同回覆方式。

    一、工作布達類通知,回覆“收到,限期內保質完成!”應該要比單純的“收到”兩個字更好,可以從中看到回覆者已領悟工作安排的時效。

    二、工作要求類通知,回覆“收到,謹記公司要求,堅決予以落實”比“收到”好,可以從中看到回覆者回復者的態度。

    三、工作目標達成類通知,回覆”收到,使命必達!”比“收到”好,可以從中看出回覆者達在目標的決心。

    四、工作失誤類警示,回覆“收到,認真學習,引以為戒!”比“收到”好,可以從中看出回覆者已經意識到問題並予以防範的態度。

    總之,不同問題不同答案,作為回覆者一定要讓釋出通知者知道一點:我不止於收到,還會學習、會落實、會嚴格按時保質完成本職工作。

    最後想說的是:看到“收到請回復”時,哪怕再忙,也要先回復一下,免得發通知的人提心吊膽的抱著手機在想:通知發了,到底有多少人看到了啊?

  • 6 # 象予

    首先講個小故事:

    黃三爺有兩個得力助手—紀菸袋,和二胖,兩人鞍前馬後盡心為黃三爺辦事。

    今日黃三爺提升紀菸袋為府上大管家,和二胖很是委屈:“老爺,我和紀菸袋同期入府,小的我大能為您分擔解憂,小能為您逗悶解樂,自認沒有哪點比不上紀菸袋,您老為什麼讓他當大管家?”黃三爺微微一笑:“和二胖啊,如今夏日炎炎,很是悶熱啊,府裡時令水果存貨不多了,你去集市上看看西瓜行情如何,回來我告訴你答案”

    和二胖雖有些不情願,也只能先出門辦事。一刻鐘後,和二胖氣沖沖的回來,原來此時正是西瓜下市之際,和二胖跑遍了集市只有一處販賣,奇貨可居,賣家有恃無恐,一筐西瓜要價5兩銀子,和二胖看那西瓜許是拔秧之果,也不甚新鮮,又如此高價,有些不忿還與小販爭吵起來。和二胖將此事給黃三爺如實彙報。黃三爺不置可否,轉身叫來紀菸袋同樣吩咐下去。

    兩刻鐘後,紀菸袋一溜小跑進得府來:”老爺,西瓜已近下市,市集有一處販賣,果蔫而高價,想是小販奇貨而居,不甚划算,不過如今水蜜桃正值時令,小人擇選了一車上等水靈好果,養人又解渴,才2兩銀子;如果老爺不喜桃兒,小人還尋覓了一家甜瓜小販,雖非極品但也飽滿鮮美,1兩一筐,兩家小販現在府外候著,請老爺定奪。”

    “都留下吧”,黃三爺意味深長看了和二胖一眼,“這就是答案”

    想必大家都能看明白,這是個溝通問題,而溝通通常都是無序的,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提出過一個SMART原則:

    我們以接受任務人角度來解讀:

    ——S:明確性的任務

    由於下達任務者是基於自己思考,下發任務時會預設你知道背景,所以接受任務者要根據情況,找上級瞭解任務前後啟程,明確做什麼事情。

    ——M:有衡量標準

    任務下達需要有一個度量尺度,而不是可這樣也可那樣。

    ——A:任務要能實現

    任務要能夠完成,不能遙遙在天上。

    ——R:清楚實現任務與其他任務的關聯情況

    任務要與人員匹配,不能要求清潔工會胸口碎大石。

    遵循該原則和二胖本身就是黃三爺辦事人員,匹配相關性。

    ——T:完成任務的時間要求

    任務下達要又時間要求,不能一個任務等辦事人員兒子去辦。

    不管是任務下達者還是接受者,如果都拿SMART原則度量,那任務就會順利完成,溝通才能通暢。

    工作中比”收到“更好的回覆就不言而明瞭。

  • 7 # 微胖的吳小姐

    收到,請放心。

    我理解的收到是接收到這項工作任務了,只是知道了,略顯得任務化、敷衍化。

    但收到請放心就更真誠,更貼心。也能讓佈置工作任務的領導、同事感受到你既是收到工作任務又有信心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給傳送訊息的領導、同事安心的作用。每一項工作對於我來說都是要保質保量的完成,我何不完成的同時,也讓相關的領導同事提前放心。

    1、及時的工作回覆,你是領導眼中靠譜的員工

    對於上級領導佈置的工作任務,我積極回覆收到請放心。回覆後根據工作任務完成的時間節點開展工作,積極向領導反饋工作進度、工作難點,讓工作每個環節通過積極溝通、積極回覆無縫銜接,從而完成每一項大大小小的工作任務,讓自己完成工作的同時充滿成就感。所以好的回覆是幹好工作的開端。

    2、及時的工作回覆,你是同事口中靠譜的搭檔

    對於同事的的工作配合,我首先會詢問所要配合的工作是否急需,急需會將工作合理安排,盡力配合同事的工作任務。在我的眼裡配合同事的工作和領導佈置的工作同等重要,都是要盡力配合的。通過工作問題、工作難點及時溝通及時回覆,在一次次的摩擦中、配合中不斷的得到周圍同事的認可,我成了同事口中最靠譜、最配合的工作搭檔。

    最後說白了你就是不回覆,你工作就能不幹了,答案顯而易見,只要你還想養家餬口你就得幹。與其讓領導同事被動的催你回覆,不如你自己主動出擊,積極配合起來,你便是他們眼中、口中最靠譜的人。當今社會還有什麼比當一個靠譜的人來得更讓人踏實。無論是什麼事積極回覆吧!積極回覆既是不難為他人,也是為了日後別人不為難自己,共勉!

  • 8 # 奮鬥中的韓先森

    一個完善的團隊分佈任務解釋“收到請回復”資訊的重要性  

    一,不要過分解讀個例。

    不可否認,這些年來,微信給我們帶來了很大便利,也衍生了很多問題。上述兩個例子,如果員工回覆“嗯”沒有被老闆批評,回覆“OK”沒有被開除,是不是就不會有諸如種種討論?所以說,回覆“嗯”或回覆“OK”本身並沒有錯。有可能領導一直對這名員工有成見,有可能領導當時心情不好,或者當時語境不該這樣回覆;有可能當時員工在忙著開會,或打電話,或和家人視訊聊天,而資訊回覆又講究時效性,為了不讓領導久等,就簡單回覆表示自己接受資訊了。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就鬧出了後面的“矛盾”。既然這樣,是不是回覆資訊都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當然不是,如果這樣的話,生活該有多累?資訊的傳遞,只需要做到簡單明瞭,讓對方能正確理解即可。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不能一次回覆帶來誤會、就給扣上“情商低”“不懂得為人處世”等大帽子。平淡的一件事,前往不要用錯誤的結果來倒推原因,不然,原因也一樣是錯誤的。資訊回覆,在把握原則的前提下,該怎麼回覆就怎麼回覆,不要瞻前顧後。

    鑑於上述分析,“收到”“好的”都表示自己接收到了這個資訊,一般情況下,可以通用的。如果不理解,我們可以在不忙的時候追問領導的。

    二,“收到”和“好的”有區別但區別不大。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加不加標點、標點加在哪裡,都能產生完全不一樣的意思,所以,有時自己發的資訊被誤解,也是不可避免的。相比“好的”,“收到”顯得更為正式,有時候,還有點生硬的味道。而,“好的”語氣較為柔和,更有“溫度”。舉例:領導:小劉,我給你發了一份材料,是否收到?小劉:收到。領導:幫我列印,放我桌子上。小劉:收到。領導:順便幫我昨天放你桌子上的檔案帶過來。小劉:收到。這段話中,第一句話答“好的”,就不貼切了,甚至還是錯誤的,因為“好的”和這裡的語境不搭,這裡必須用“收到”。第二句話,回覆“收到”或“好的”都可以。但是,第三句話,如果還是用“收到”,就顯得過於正式,顯得太為生硬。領導發信息給你,最主要的是讓你明白他的指令,用“收到”還是“好的”,一定要結合語境。不要一直回“收到”也不要一直回覆“好的”,導致詞不達意,導致交流不到位、不順暢,影響工作與溝通的開展。但總的來說,“收到”和“好的”並無太大區別,沒必要在二者上面下太多工夫,大多數情況下,隨便回覆哪個都行。

    三,怎麼回覆都行,關鍵是提供“有用”的資訊。

    其實,只要換位思考就能瞭解到,作為領導,他需要的只是“有用”“有效”的資訊。你應該思考“我應該說些什麼,能讓他高興”,而不是糾結於該用“收到”還是“好的”。對於一些複雜的指令,不能回覆“收到”或“好的”。如領導問你“小劉,我們昨天聚餐花了多少錢”,而你回覆“收到”或“好的”,那顯然是錯誤的。總而言之,在職場上,任何思維都應該回歸工作本身,只有把工作做好,才能真正幫到你的領導,也才能真正幫到你,實現共贏。其他方面,把握原則,用心對待即可,沒有什麼奧祕。

    1  將心比心  請你們換位思考,如果你們是班委,如果你們是組織負責人,有緊急或重大訊息要通知到每一個人,你會怎麼做?一個一個的當面通知?面對四五十幾人班級,甚至百幾人的組織,這顯然不可能,簡直要累死寶寶的節奏。使用簡訊或微信通知,成了最方便的工具。而每次發通知,總有人說自己沒收到。 而現在的我們明明基本上都是手機黨,基本上手機都不離身,隔三差五的就掏出手機刷刷微博微信,不是麼? 

     2  彬彬有禮  收到資訊回覆其實是一個最基本的溝通要求。在收到通知時有禮貌的回覆通知者,其實是素質高低的體現。禮貌誠懇的回覆,會讓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簡單的一句收到,會讓人覺得你做事負責任;而發了多條通知連個迴音都沒有的,你們就可想而知啦!  3  受用無窮  為什麼要收到請回復,因為從大學開始,其實你們就已經步入了社會。社會很大,不再像以前一樣,能夠轉個路口就能找到對方;資訊很多,不再像以前一樣,能夠時常聚在來通知你們。現在的你們可能接觸更多的只是面試的通知,可是以後呢,要是通知關於你自身利益的事情,要是通知你確認什麼資訊,而你沒有回覆就白白錯過了呢?  還有話說"啊?回覆重要嗎"重要可能於目前的你而言,沒有這種概念。可能你會覺得,我已經收到了,知道就行了。但是,別忘了,還有人在等你告訴他,你,收到了,這也就是說你知道了或者說你明白了上司的意圖和任務。

  • 9 # EchoZou

    現在工作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通過微信群來傳達,過程中就需要回答“收到”或者“好的”……其實,哪一種的回覆都沒有錯,也不存在比這個還有更好的回答。兩個回答都是表示知曉所通知的事情。所謂“更好的回覆”應該針對不同工作的安排給出的後續回覆。

    比如,收到的是領導給的安排性工作,可以回覆“收到”後,跟上一句,我已做好相關安排,稍後像您方面彙報。

    如果是收到的是通知性內容。可以回覆“收到”後,跟上一句,按照要求準時參加,按照要求執行等等

    如果收到的是延伸性的工作。可以回覆“收到”以後,加上一個簡短的回覆。比如,:收到,我馬上安排相關資料收集,將在XX時間把所需的材料傳送到您的郵箱/放在你的辦公桌上。如果有改動的地方可以隨時在告知我。我將繼續更近。

    其實,領導在乎並不是一句“收到”或者“好的”。而是在某項工作或通知發出以後大家對待這項工作的安排和態度。多說一兩句的後續安排,會讓領導覺得安排你的工作你很有計劃,井井有條,是加分項哦

  • 10 # 情感問題專業顧問

    領導看中的不是你的一句收到,好的,領導只需要結果。回覆什麼都無所謂,領導只需要結束以後得一句,領導,我做完了,這是我最好的處理結果

  • 11 # Alsonh

    比“收到”更好的回覆,是向任務安排人反饋一下你對任務的理解!場景1

    老闆:我明天上午要跟客戶開個會,你幫我訂個會議室。

    員工:收到!

    第二天,老闆帶了10個人來到會議室,發現員工定的會議室只有8個座位。

    情景2

    老闆:我明天上午要跟客戶開個會,你幫我訂個會議室。

    員工:請問下大概明天幾點的會議呢?

    老闆:明天10到12點的。

    員工:好的!那請問下明天大概有多少人參加會議呢?

    老闆:加上我一共11個。

    員工:好的!那我訂一個有20座位、帶投影儀的會議室吧。我提前讓前臺準備好招待用的鐵觀音。

    老闆:哦,差點忘了!明天有5個客戶是老外,同時準備茶和咖啡吧。

    員工:哦哦,那可能是比較重要的客戶吧。我們大廳裡貼的產品圖片是去年的了,應該換上我們今年的產品更好吧?

    老闆:哎呀,說得對,這次的客戶主要就是來談這些新產品的!

    員工:好的!那我重複一下這個事情,麻煩您確認一下:今天更新好產品圖片,訂一個明天上午10點到12點、20人規模的會議室,準備著茶和咖啡。您看對嗎?

    老闆:對對對,就這麼安排吧!

    員工:收到!

    喜歡看書!喜歡實踐自己的想法!

  • 12 # 江西廣播電視臺雙創

    一、收到通知型的資訊。

    例如:今天下午3點鐘到會議室開會。

    這是一條典型的通知型資訊,一般我們都會回覆“收到”後便無話可說。其實這時候上司希望瞭解會議準備情況,我們可以跟進會議準備的細節進行回覆,比如:嗯嗯,準時參加,部門會議記錄本已準備好,投影儀要播放的PPT已經預放無誤。

    二、收到安排型資訊。

    例如:明天天下午3點鐘羅總來公司視察。

    這種安排型資訊看似一句話,其實裡面包含著時間進度、地點、視察流程、接待安排等要求。這時候簡單的回覆“收到”,顯然是無法準確回覆這句話的資訊量的,但是因為時間緊迫需要馬上進行詳細後續安排。我們可以這樣答覆:收到!我馬上制定接待方案,下午3點一上班向您當面彙報。

    三、收到延伸性資訊。

    例如:請準備明天上午10點開會要用總結匯報材料。

    緊急性的總結材料是需要大量資料做支撐的。上司發這種資訊延伸內容較多,比如時間緊、材料內容要詳實、時長要求、主要資料要準確等。這既然是上司的彙報材料,那麼TA對材料內容和資料又需要一定時間的熟悉、消化和核實,我們需要給他準備的時間。這時候我們可以答覆:好的,我馬上準備。今天6點下班前我發您郵箱,我在辦公室等您回覆。有什麼改動您隨時聯絡我。修改定稿會在明早9點前列印好放您桌上。

    文字是另一種彙報語言。

    另外要提醒您的是,“收到”二字的回覆時間,雖然不能夠做到秒回,但是儘量在看到資訊的第一時間回覆。有時候工作資訊可能會打亂您的安排,比如今晚約好朋友有聚會,但是收到要加班寫材料的資訊。此時,千萬不要耍小孩性子假裝沒看見資訊不回覆。比回覆“收到”更好的回覆,就是“做到”!

    打破職場厚黑學,做職場中的一股清流!我是大創客高老師,助你職場好運!

  • 13 # 為好優姐姐

    前一陣有個新聞,長沙某酒吧品牌組長在組裡通知事情的時候,一個員工回覆了OK的手勢,被批不懂規矩,隨後該名員工被開除。這個新聞聽起來讓人唏噓,不就是個回覆,至於小題大做嗎?那麼職場上,究竟什麼樣的回覆才能避免自己成為刀下肉呢?

    職場回覆,文字要表現出較強的執行力和服從性

    說收到,是最常見的也是最規矩的。對於簡單的通知,說收到是比較準確和乾脆的。

    而其他的形式,其適用性要看場景。通常“嗯”、“好”“好的”這樣的回覆會略顯冷漠,不夠確切。而“ok”以及表達OK的表情包,要看公司的文化是否足夠活潑和包容。有的領導,比較在乎個人權威,喜歡“保持隊形”的回覆。有的領導,自己就好玩愛新鮮,那麼你回覆的有花樣,就沒有問題。

    你所在的公司和領導是什麼文化和氣質,這一點是每個職場人都需要用心感受的。

    第一,比被動接收更重要的是多想一步。

    "小王,明天下午有個會議,你安排一下。"看到這樣的微信,你該如何回覆呢?不少人會回覆收到,然後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再去問領導,“會議2點開始,還是3點開始呢?”;“領導,我們用小會議室還是大會議室?”…來來回回好幾次,遇到脾氣不好的領導,可能會出現"我不是都交代過你嗎,還問我",這樣的溝通怕是會挫敗很多工作積極性呢。

    我們需要確認我們理解的意思是否和老闆是一致的,不能造成認知上的偏差,明確這個任務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最後針對可能性詢問授權的情況。比如上面那個場景,我們可以問問領導:老闆,我們說的這個會議,是我們部門的總結會嗎?那這一次會議準備的重點是不是還跟上次一樣放在下一季度的工作計劃上。最近我手頭事情也蠻多,我有可以利用的資源嗎?如果上述問題解決了,我今天下班前就能把這些事情搞定。這樣的回覆是不是接受表態行動全部具備呢?相比收到,而茫然不知你的計劃,這種回覆是不是會更有安全感呢?

    所以“收到”,僅適合簡單的通知。在任務認領時,還要主動的就任務的範圍、執行方式和時間進行溝通。

    第二,比起噓寒問暖,領導最需要的是解決問題。

    看到有一些回答再教大家收到訊息之後,可以表現一下對領導的關心,比如天冷了囑咐領導加衣服,天熱了囑咐領導多喝水。面對領導的通知,很多人喜歡多寒暄一句“您辛苦了,收到啦”或者不管啥都“好棒,支援!”,這樣似乎禮數夠周到。可是這樣的行動真的會讓領導感動嗎?在我看來未必。

    問候再周到,本職工作做不好也是虛頭巴腦。畢竟領導請你是來解決問題的,不是來關心他的私生活的。你的靠譜周到,就是對領導最大的關心。但是如果靠譜周到都做不到,每天考慮怎麼去關心討好領導,這就有拍馬屁的嫌疑了。

    所以在群裡的回覆,也不用給自己加戲,更不用浪費螢幕過於客套。

    第三,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

    無論回覆”收到“還是剛剛的多想一步,都是我們靠譜的表現,但這些本質都是被動的,其實我們也可以抓住機會主動起來。

    比如時不時跟領導提交一下自己的反思,說說自己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實現了哪些,下一階段工作重點將會放在哪裡,用自己平時的工作中的成果與計劃說話,再詢問一下領導的理解進行對照,可能他跟他都會更會有掌控感,同時也會加深彼此的信任度。

    總之,“收到”回覆是基本的靠譜,多想一步是進階的周全,積極主動是高階的合作,做到這些你才能化任務的服從者為局面的掌控者,工作才會擺脫兜兜轉轉,高效愉悅。

  • 14 # 心念一隅

    在你完全清楚該項工作怎麼做、什麼時候完成的情況下,回覆“收到”就可以了

    領導在即時通訊工具上給你安排任務,一般都會說清楚這個任務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什麼時候交的問題。

    如果這些細節領導沒有交代完全,但你對這個工作非常熟悉,各項資訊都已清楚。比如這是你的例行工作之一,或者你曾經做過,已經有歷史經驗了,亦或者這個工作本身是比較簡單,時間點也是確定了的。

    在這種情況下,你獲取了足夠多的資訊,你知道這個工作的相關要素,剩下的只需要你花時間去完成即可,那你就回復一個“收到”就可以了,不要說太多無關緊要的廢話,因為領導的時間也是非常寶貴的,如果可以的話,他不會想浪費時間在這些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上。

    另一種情況是,你面對這個工作,可能有一些問題是暫時沒有想到的,或者是沒有去做的前提下無法提前預知,後續需要再跟領導進一步溝通的,你也可以只回復“收到”即可。

    然後認認真真的去完成,及時在每個工作節點去給領導彙報工作進度,反饋其中遇到的問題以及需要得到的幫助。

    如果你對領導安排的這個任務當中的某些資訊點並不確定的前提下,你應該先問清楚而不只是回覆個“收到”

    有時候領導安排給你一項任務,可能給你的資訊量是有限的,或者是有缺漏的,那你就應該在微信上直接提出你的疑問,跟領導確認清楚相關情況,才去執行,這樣做起來才會得心應手,不慌不亂,也能給領導留下一個做事靠譜的印象。

    不然領導以為你完全清楚這個事情的前前後後,不知道你對其中的什麼資訊有疑惑,他自己也沒想到的話就容易疏忽掉一些關鍵資訊,影響工作結果。

    比如說,他讓你寫篇稿子,但沒告訴你明天要交,你也沒問,你就磨磨蹭蹭地寫,等明天他找你要了,你才想起你當初沒問他期限,這樣就誤事了,領導也會對你有意見。

    因為你不反饋,他就不知道。所以一定要提前把不明朗的資訊,跟他確認清楚,我們才能更好地去落地執行。

    感謝閱讀,企業資深HR,不妨新增對我的關注,有什麼職場問題方便隨時交流。

  • 15 # 甲丁路遙知事

    侄女小瑩是去年畢業的職場新人,她的性格偏內向又有些糾結,做工作難免戰戰兢兢,害怕做得不到位被領導批評。

    實際上這類情況在我們職場工作中遇到的還真不少,領導和你說完事,你一句“收到”是否可以了嗎?還有沒有更好的回覆方式呢?

    我們就假定以領導佈置任務,員工回覆為例子來闡述。

    比如張總在群裡發了一個檔案,要求員工們根據檔案通知的要求在明天下班前完成一份個人報告。

    這時候張總結尾還留了一句:“收到請回復。”

    我覺得也就可以了,因為領導是任務的通知者,作為員工能回覆“收到”,就是對領導的尊重,也代表了自己的職業素養。

    那麼群裡別人都回復了“收到”,你是否還要換一種說法呢?

    我認為必要性不是太大,因為領導希望得到的資訊是你們看到了任務,都預設接收了,起到這個效果即可。若你的回覆內容太過於複雜,反而顯得比較突兀。

    真的有什麼特殊情況,你也可以單獨與領導進行溝通。

    這個時候你回覆“收到”兩個字就不能說是非常理想。

    首先,領導打了許多字數給你,可是你的回覆就短短兩個字,這會形成一種鮮明的反差。

    正常狀況下,員工給領導彙報任務的時候,傳送了長長的內容,然後領導來一句“收到”,你並不覺得奇怪,畢竟人家可是領導,身份上這樣回覆並無不妥。

    可是反過來,領導給你佈置任務,你也短短兩個字,有些“惜字如金”的架子,可能就會導致領導心中不悅。

    這個時候怎麼回覆更妥當呢?

    第一,表示收到資訊,即“收到”兩個字,或者“收到,領導”。

    第二,假如你對任務的具體內容有一些疑慮,我覺得可以提出來請示領導,比如XX任務部分感覺有些困難,在XX日期前完成感覺有些難度等。

    你不提出來,只有“收到”兩個字,領導一定預設你完全沒問題,假如以後你任務沒有做好,其心目中是會形成反差的。

    或者你認為用文字難以表示,你也可以說:“領導,我對您佈置的任務細節還有些困惑,可否電話向您請示下?”

    第三,若對任務的內容沒有異議,覺得可以按要求完成,在“收到”兩個字後面跟上一句“我會努力工作,爭取圓滿完成您交給的任務!如有問題,及時向您彙報。”

    這既是表態度,又是對領導傳送長篇文字的一種對等性迴應。

    三、比“收到”多寫一些字,是體現一個人的情商

    我們換位思考,假設你給別人(不一定是領導)傳送訊息,對方只有“收到”短短兩個字,你可能不會生氣,但內心也掀不起什麼波瀾。

    畢竟“收到”這個詞不帶有什麼感情色彩,你不知道對方是何種感受、何種心情。

    若是在你心情不太好的時候看到這樣的回覆,你還會覺得對方這個人非常冷漠,原本內心還期待著多聊幾句,結果這兩個字就堵住了你要說下去的話。

    能換位思考這種場景與感受,你就明白為何“收到”以外,還需要多一些文字的原因。

    那是因為這在人際交往中能體現你的高情商,所謂做一個“讓人舒服的人”。

    比如領導安排工作,你回覆“收到”後面可以跟一句“收到,努力完成您交給的任務。”

    比如同事約你吃飯,你回覆“收到”後面可以根據一句“收到,一會碰面!”

    無論怎麼看,都一句話、幾個字都顯得你的回覆更有溫度一些,可以讓對方感覺更加舒服。

    所以千萬不要吝嗇打字的這幾十秒時間,懂得換位思考,你就能做得更好!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見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16 # 依依職言職語

    在工作中,如果領導發來通知,大部分人都會回覆“收到”,有時候有些領導就會比較在意,認為你過於隨意與敷衍

    舍友小琴以前就遇到過,在某一個加班的晚上,領導給她發了好幾段話,她看到就回復了個好的。

    結果引起老闆的破口大罵,說她態度懶散,沒有認真對待,把她說了一通。

    小琴當時覺得特委屈,我不過是簡單回覆個好的,怎麼就說我工作態度問題了。

    有時候一句話的溝通容易造成“誤會”。想要避免出現這個問題,可以養成更好的回覆方式習慣。

    那比回覆“收到”更好的方式是什麼呢?主要是看訊息內容

    各類通知的訊息

    領導會經常通知各種訊息,我們在及時回覆領導訊息時記得確認收到訊息的同時表明態度。

    如領導說:等下一點半我們到小會議室開會。

    我們的回覆可以是:好的/收到黃總,會準時參加。

    細節:回覆收到時可以帶上領導的稱呼,有一個直觀對話的感受。

    這樣的回覆不僅讓領導知道你已經知道訊息了,也向他表示了你會做好。

    安排工作的訊息

    當領導安排工作給你時,你不單單是確認訊息,還要補充你的下一步行動。

    如領導說:下午三點有客戶要來參觀,展廳要準備好。

    我們的回覆可以是:好的領導,我會提前十五分鐘下去準備,把所有裝置及展示影片都開啟。

    細節:把任務分解成小任務並彙報,讓領導清晰你的計劃。

    這樣的回覆可以讓領導掌握你的工作開展程序,讓他覺得你是一個靠譜的人。

    臨時詢問式訊息

    領導有時候會想了解你的工作進展,要你給他彙報,這時候你就得懂得及時反饋,跟他約好時間進行反饋。

    如領導說:上次讓你跟進的專案怎麼樣?方案出來了向我彙報。

    我們可以回覆:好的黃總,專案已經做好調研,方案也已經有了初稿,我明天上午十點和你彙報可以麼?

    細節:和領導約時間時記得給出具體的時間,好讓領導有所安排。

    這樣的回覆可以讓領導對專案心裡有數,也能做好準備給你彙報的時間。

    寫在最後,在回覆領導時多往前做一步,做到凡事有交代,事事有迴音,讓領導覺得你是靠譜的人。
  • 17 # 政策顧問姜博士

    工作中接到“資訊”的情況很多,可能是領導發給你的工作安排,可能是同事發給你的資料,也可能是客戶發給你的方案調整要求,而如何用對“收到”、“已收到”、“好的”、“明白”、“嗯嗯”等回覆詞語,這就涉及職場語言“得體”方面的知識了。

    對方是領導

    無論領導發給你的是工作方面的安排或者要求,還是他的個人私事,對於他來說,是佈置交代事情給你,不是問你意見,所以對你來說,在要用“正式場合”的“鄭重詞語”。

    如果資訊內容涉及的所有細節你均已明白,回覆領導“收到”,然後按照要求認真去完成,並及時給領導反饋。

    如果資訊內容涉及的事情,你存疑並提問,待領導跟你解釋清楚後,要回復領導“明白”或者“明白了”。

    對方是同事

    公司自然不止一個部門,所以同事也分親疏遠近,是不是一個部門、是不是一個辦公室,會影響你如何使用回覆詞語。

    同部門、同辦公室的同事,關係自然親近一些,哪怕心中不這麼想,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用太正式的回覆詞語會很生疏。所以如果對方跟你說了什麼事或者發給你資料,你可以根據不同情況,使用“嗯嗯”、“收到啦”、“明白啦”等比較親近的用詞。

    對方是客戶

    跟客戶溝通,你的作用其實只是“對接”,對於客戶的要求是沒有資格去應允的,需跟領導彙報後,領導來下決定該如何反饋客戶。

    所以當客戶對方案、設計等提要求和想法,或者發材料時,只需回覆“已收到”即可。

  • 18 # 群聊職場

    其次,回覆“收到”比只發一個表情更顯得認真、鄭重一些。

    如果是在平時的交往中,或者是朋友之間。可以用各種小表情簡單回覆,能顯得氣氛活躍有趣。但是在職場中,工作氣氛忙碌而緊張,回覆“收到”更符合職場的節奏,更顯得認真、鄭重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要喝奶粉了,希望有經驗的寶媽推薦一款好的嬰兒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