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孩子放學後

    不排除有極少數孩子有自律,即使在縱容寵溺的環境下也能成長的很優秀,但是卻就像一棵小樹苗,從發芽開始就歪扭著長,越長大可能越遠離應該有的方向。

    孩子的成長是有科學規律的,就像孩子心理髮展不同年齡有不同的敏感階段一樣,在對應的階段做引導,孩子的收穫、家長的付出,事半功倍。而如果錯過了相應的培養和教育的階段,或者說孩子的一些壞習慣養成,就很難糾正了。

    孩子的教育從教規矩開始,越早教會孩子規則,孩子和家長都越收益。

    如果按照從0歲到18歲來看,孩子的教育策略就是從緊到鬆,從小到大,從具體到抽象。

    從緊到鬆的教育

    孩子越小,管理孩子的行為、管理孩子的習慣,管理孩子的健康,就應該更嚴一些。孩子小的時候是一張白紙,從他開始學道理、學規矩時,就給他講清楚、說明白,跟他溝通好,那麼在養成初期形成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好習慣越來越多,規矩就養成了。

    原則掌握了、性格養成了,這時候家長就可以逐步的放手,讓孩子獲得更多自己決策的權利,看上去放手了,但是孩子絕對不會做出嚴重違揹他自己習慣和判斷的事情。

    從小到大的教育

    這裡從小到大是指,從小事管起,從大事放手。

    生活起居的事情就不細說了,對於孩子的行為和習慣,當孩子越小更應該注意細節,可能是某一次玩耍的時候不小心碰倒了別人的積木,可能是某一次和新朋友滑滑梯時的推搡,這時候家長都要注意引導孩子的正確行為,不要覺得是小事而放任不管,或者覺得小孩那麼小,做這些事還挺可愛,就忽略過去。

    最開始可能是不小心的行為,當嚐到違規行為的甜頭或者肆意發洩的痛快,這種心理上的收穫就會讓非刻意行為變成了刻意行為,繼而多次反覆後成為習慣行為,這時候再糾正,難度就加大了,如果演化成了性格的一部分,就很難再改正過來了。

    所以說孩子的教育,年齡越小管的事情應該就越小。

    從具體到抽象的教育

    就像剛才提到的一些孩子日常行為習慣,對於年齡越小的孩子管的越具體,教育時家長給出的指示也應該越具體,不要跟年齡小的孩子講太多大道理,太多太複雜的人生道理對他來講是“天方夜譚”,講多了還會帶來“超限效應”,這時候,給出具體的指示或者示範是最好的方法。

    而孩子長大一些了,可以自己判斷或者總結一些道理和規律的時候,可以用引導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分析和總結,讓孩子學會自己思考。當他年齡越大,遇到的事情越多,對人生的思考就越多,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和道理也就越多。

    就像我們,過了三十歲的年紀,開始逐漸發現,原來老話說的那些道理,真的有道理啊!

    教育孩子是門有趣的學問,每天多懂一些兒童心理學,育兒的路上少走坑!

  • 2 # 阿強生活分享錄

    孩子三歲我覺得已經不小了,我們可以慢慢去引導孩子去認知世界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小孩子其實很聰明的,我們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耐心,更要有時間多陪陪孩子,自己以身作則去教育孩子

  • 3 # 國際教育升學規劃

    從小開始就要潛移默化的進行教育了,3-6歲是最關鍵的時期,不是等到大了再教育,孩子的認知從3歲就都已經形成了

  • 4 # 奔跑的小地鼠

    我個人觀點是孩子3歲左右可以送到幼兒園,不是說一定要他學習什麼知識。而是說可以讓他學習跟其他小朋友相處,學習該怎麼吃飯,穿衣,怎麼獨立的去玩等等。在家自己帶的話,有的時候各種不放心,不捨得放手。

  • 5 # 親子教育文化

    我覺得教育是不分年齡的,即使是三歲孩子,哪怕孩子聽不懂,也得堅持。

    同時也要改變一下教育的方式,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來溝通,比如,孩子不知道危險想玩暖水壺,你跟他說燙他聽不懂,這時可以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開啟水壺蓋子,拿著孩子的小手在暖水壺口邊上讓他感受一下溫度,再告訴他“很燙”這樣他就會明白了,玩暖水壺是很危險的,因為很燙!

    所以,年齡小的孩子,在聽不懂講道理的時候,可以讓他先感受一下危險性,當然,這得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才可以。

    當孩子理解不了的時候,可以根據他想做的事情來引導孩子,不要暴力拒絕,因為只有孩子真正的感受了,才能夠真正的管控好自己。

  • 6 # 奮鬥快樂的小曾VLOG

    可以慢慢給他們講,現在孩子很聰明的,不要以為他不懂,他們都能聽懂,只是有點懵懂而已,你可以言傳身教的引導他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關於蘇聯的歷史這麼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