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言義為先吳愛四

    正在下棋,一八十多歲的老翁硬要上場比試比試!剛走二步棋,老翁口袋裡的老年人用的手機鈴聲響起!老翁說接個電話!電話音量很大!對方問,喂!你是某某吧!你今年八十三歲了吧?明天是你的生日!到我們這裡領一份生日禮物!……老翁說,我不過生日!不用了,謝謝啦!對方又追問,明年過生日!你就直接來領禮物!……老翁顫抖的手拿著手機!無語了!然後又說,這家公司是怎麼知道我的生日是那一天,瞭解的這麼清清楚楚,家裡有幾口人都知道!一定是誰把我的資訊透露給對方了!經常打我的騷擾電話!夜裡剛上床休息,又打我電話!真的令人煩惱。

  • 2 # 心淨如玉1

    每天都的接2一一3個0289㐅Xx的電話你好是誰誰阿姨嗎我是老年報社免費給60歲以上老人傳送報紙!你是某小區幾號樓耒的!唉騷擾!天天如此這個問題真撓頭!他怎麼知道的就沒人能管住他!頭大!

  • 3 # 閆躍龍

    個人資訊洩露在今天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吧。

    1,之前買了房,於是噩夢就來臨了,幾乎每天都會收到各種推銷電話,最近是不少房地產中介,頻繁的問:請問,你的房子考慮出售嗎?NMD,如果我出售了,住哪裡?

    2,昨天我搜了一個酒店,今天在一個新聞app上看資訊流的時候,那個酒店的廣告赫然就出現在文章流中,非常流暢,這真的是廣告即內容,很原生。

    3,現在的資訊洩露,我感覺是有兩個場,一個是明面上的,很多平臺藉口什麼給使用者更好的體驗,實際上做的是精準營銷,他們對你的資料進行挖掘、分析,對你畫像,然後給你推送精準的廣告,或者和其他平臺進行資料打通,於是資料進行了流動;另一個是暗網,你的資料被賣了,這是一個很大的資料黑市。

    在這樣一個網際網路的世界,大資料的世界,未來AI的世界,我們竟然無處可逃……

  • 4 # 看見光

    就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本人就接到了來自上海一個諮詢公司的推銷電話,然後接了一個人來自北京的推銷電話。

    這樣的推銷電話,我每天都能接到5個左右。甚至有時候,只要有一個推銷電話打進來,類似的推銷電話接二連三打進來。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資訊是誰洩露的?洩露得如此嚴重。有同事老師,之前還吐槽,盡然自己的住址都被賣了,多麼可怕!?

    可以想象現在個人資訊洩露有多嚴重。比如說各類資訊App將使用者資訊賣給廣告公司或者商家,不斷被電話騷擾,被廣告包圍。

    這樣的洩露,對普通人的影響是最大的,比如不斷電話騷擾,在上班時、在休息時,一個電話打進來,是接還是不接呢?不接吧,怕是重要的人重要的電話,接吧,又可能是廣告!

    與此同時,個人資訊(比如年齡、性別、收入、住址、職業)洩露,讓一個人沒有個人的隱私和祕密保護,是多麼可怕的事!

    可以說,現在個人資訊洩露達到了無孔不入的境地,那麼個人資訊保護尤為重要,也是最緊要的事情!

  • 5 # 賈敬華

      很多人根本不把個人資訊當回事兒幹,這是一個很嚴重的誤區。正是因為有這種錯誤的認識,個人資訊保護才會被遺忘。從一些事件中,我們不妨看下個人資訊的重要性。

      1、銀行卡資金被盜:第三方支付的流行,催生了一個新的功能——快捷支付,而隱患也隨之而來。由於快捷支付,只需要身份證號和手機號驗證就能開通。也就是說,只要知道使用者的銀行卡號和手機號,再通過偽基站或釣魚等方式,就能誘導使用者開通快捷支付,銀行卡中的錢就這樣被盜了。

      目前,很多人上網時不注重保護個人隱私,手機號、銀行卡號碼和身份證號碼等資訊很容易就洩露了。這樣,就給犯罪分子了可乘之機。輕鬆獲取了個人資訊後,使用專業的釣魚網站就很容易竊取使用者銀行卡的資金。

      2、無辜背上了貸款:最近幾年,網際網路金融盛行。與傳統銀行貸款不同的是,通過網路金融平臺貸款,只需要身份證照片,手機號就可以貸款。正因於此,很多人無辜背上了網路貸款,這都是個人資訊洩露惹的禍。

      3、經常被電話詐騙或騷擾:相信很多人都會接到一些詐騙電話,或者是騷擾電話。一些詐騙電話中,騙子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準確報出了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等資訊。結果,一些人就上當了,給騙子匯款。

      事實上,個人資訊洩露的風險還有很多,上面三種情況不過是最經常見到的。由此不難看出,個人資訊洩露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還是很大的。要想杜絕個人資訊洩露,必須提高安全意識,儘量不要在網上公開自己的手機號碼和家庭住址,以及身份證資訊。

  • 6 # 羽度非凡

    對於個人資訊洩露的嚴重度,用“透明人”來形容當下的每個人並不過分。之所以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個人資訊被洩露,我認為可能有兩個主要原因:

    1.個人資訊保安保護知識沒有普及。

    例如“手機號碼”、“姓名”等資訊,這些內容是否屬於隱私範圍?即便有些人清醒地知道,個人的手機號碼、姓名等資訊不能輕易洩露,但是在整個社會都要求實名制的情況下,你怎麼可能不透露這些資訊呢?

    其次是身份證資訊,很簡單的一個小知識就是在某些公司需要使用者提交身份證影印件的時候,你是否會在身份證影印件上手寫“僅限XX公司XX用途使用”?這樣的舉措雖然不能100%保證我們的資訊不被洩露,但是當一些不法分子拿著帶有“僅限XX公司XX用途使用”的他人身份證影印件去辦理一些業務的時候,如果是一些正規的公司或相關部門,當看到標註“僅限XX公司XX用途使用”的說明時,是不會認為它有效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身份證影印件被利用的風險。

    2.資訊洩露的當下,人們已經麻木。

    有些資訊是我們不得不洩露的,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留下自己的姓名、手機號碼,對於這些我們基本已經習以為常。再舉一個比較常見的例子,當下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微信或QQ,當我們想要使用一些第三方APP應用的時候,這些應用提示我們可以使用微信或QQ直接登陸,這樣省去了重新註冊的麻煩,於是我們就會直接使用微信或QQ登陸,當這些APP提示我們需要授權獲取微信賬號資訊的時候,我們也會習以為常的選擇“允許”。

    與之類似的就是一些APP會呼叫“錄音機”、“攝像頭”、“GPS定位”等手機功能,當提示我們是否授權使用的時候,我想多數人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允許”,因為如果不選擇“允許”,某些功能可能就無法使用,但是我們究竟怎樣才能相信這些APP不會通過我們的授權去非法越權獲取其他的隱私資訊呢?

    雖然看似洩露這些資訊對我們的生活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最多就是偶爾接到一些廣告推銷電話,但是利用個人資訊進行詐騙的行為也並不少見,而這些個人資訊的洩露最終還是出於利益關係,一些第三方公司會將我們的資訊進行販賣洩露,所以除了我們自身儘量保護隱私資訊之外,所有的公司都需要被監管,因為這些公司販賣資訊的時候只認錢,根本不會考慮買資訊的是什麼人!

  • 7 # れ誮惜顏き7631

    當然嚴重就比如一旦你的資訊洩露那些騙子就會利用資訊欺騙你的親人和朋友進行敲詐勒索,嚴重的可以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辦理信用卡進行套現消費而你一無所知就背上鉅額債務,而銀行在裡面扮演不光彩的間色不管這張卡是不是本人辦理的只管不遺餘力的強行收錢甚至不經主人同意就劃掉你其它銀行卡里面的錢,可以說騙子屢屢得手並不是他有多高明而是銀行充當幫凶屢次破壞規則不把客人當人看,經常看到新聞裡面有些人身懷重病或者有殘疾行動不便的人這樣的人根本辦理不了信用卡,可銀行偏偏辦理啦還是在本人不知情下辦理的讓受害者稀裡糊塗就背上欠款盡然還反過來控告受害者是你沒有保管好自己個人資訊,試問這還是人嗎連最起碼職業道德有沒有啦把客服當成綿陽可以任意欺負

  • 8 # 殤魂荼

    個人資訊只要你下了這個軟體,同意了一些許可權,你的個人資訊就沒了,普通人就是每天接到各種騷擾電話,問你需不需要買房買車各種貸款什麼的。

  • 9 # 何軒君

    像這種,你就是資訊已經洩露了。

    給你推銷產品,狂轟濫炸。

  • 10 # 壯鄉人小四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現在社會越來越發達,人民出行和工作都方便了很多,科技給大家帶來了便捷,高效、快速的生活效率,不過人民個人隱私很多也得不到保障了,很多時候我們經常會收到一些推銷的,或許一些莫名其妙的電話打來,詐騙的也很多,而且上當的人還真不少,那他們是怎麼知道我們的資訊的呢,只有兩個途徑,第一個就是有人把我們的資訊賣出去,現在做什麼事都有我們的檔案,誰出賣了,這個很難說,也找不到,第二個就是黑客通過網路技術盜取我們資訊,所以說,在資訊洩露這塊,希望國家還是通過電視,或其他渠道給老百姓多普及下知識,如何防範才好,同時也加大力度對不法分子的打擊。

  • 11 # 科技新發現

    個人資訊洩露對於網際網路來說,似乎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從早年間轟動全國的“豔照門”事件,到現在的Facebook使用者資訊洩露事件等,個人資訊洩露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始終無法解決的頑疾。你是不是覺得個人資訊洩露與你無關,因為自己並沒有遭受到人身威脅、財產也沒損失?這樣想實在是太簡單了。

    從國內來看,去年3月公安部開展打擊整治黑客攻擊破壞和網路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專項行動。僅4個月時間就偵破相關案件1800餘起,查獲各類被非法倒賣公民個人資訊500餘億條。

    其中,京東與騰訊的安全團隊聯手協助公安部破獲一起特大竊取販賣公民個人資訊案,其主要犯罪嫌疑人乃京東內部員工。這名尚處於試用期的員工盜取涉及交通、物流、醫療等個人資訊50億條,並在網路黑市販賣。這樣的資料簡直是觸目驚心,讓大眾痛恨不已。

    而據新京報4月23日釋出的訊息顯示,外賣平臺使用者資訊正在瘋狂被洩露。賣家、網路運營公司以及外賣騎手等參與其中,洩露的資訊包括姓名、電話、性別和地址等。據調查,報價甚至可以低至1萬條個人隱私僅需800元。特別可怕的是,這些資料每天更新4萬條左右。

    這些洩露事件僅僅只是被挖掘、曝光出來的而已,還有更多暗藏於水面之下的相關事件。但正是這冰山一角,也足以說明當下個人資訊洩露的嚴重性。

    個人資訊是網際網路經濟最寶貴的資源之一,不僅是商業競爭的角力點,更是眾多詐騙活動的“金礦”。據推測,目前中國網路非法從業人員已超150萬人,相關產業市場規模已達到千億元級別,已經形成了一條資訊需求、盜取、交易等一條完整的黑色鏈條。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資訊洩露然後被影響生活的經歷,最典型的就是各種騷擾、推銷電話、詐騙簡訊等。一旦稍微放鬆警惕,很多人都會上當受騙。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發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顯示,當時近一年時間國內6.88億網民因垃圾簡訊、詐騙資訊、個人資訊洩露等造成的經濟損失估算達915億元。此外,據360網際網路安全中心釋出的《2017年中國手機安全狀況報告》顯示,僅2017年360手機衛士便為使用者標記各類騷擾電話約2.42億個,攔截騷擾電話380.9億次。

    保證大眾的資訊不被洩露,需要的是監管、企業、個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就目前來看,離真正的資訊保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不管如何,心態上卻絕不能放鬆。

  • 12 # 一次牽手相約一生

    資訊創造價值,攜手共贏未來!

    個人資訊洩露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及生產。有時不免要背上不必要的麻煩!現在通訊發達,網路時代發展迅速。要規避個人資訊不被洩露我覺得:

    首先,加大網路監管,大力打擊非法網站及偽基站。發現一例嚴懲一例,把網路犯罪定型為刑事犯罪。讓想鑽法律空子的人無處藏身,切實保護人民財產安全!

    其次,加大防範意識。不輕易相信任何人任何電話,俗話說一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再次,在辦理業務時為了不冒名頂替,盜用別人身份。一定要人證驗證!提倡人臉識別大力應用在政務機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會日語去日本旅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