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莫非有話說

    按照我自己的習慣,是直接在書頁上做筆記。不過我用的是鉛筆,而且還是那種理論書籍。

    在我看來,大致有三種情況才會做讀書筆記。

    第一種是在讀或者考研的學生,他們做讀書筆記大多數是為了升學備考,方便複習。這種情況下的讀書筆記篇幅較長,屬於總結歸納,而且會有很多引申含義,所以一般都選擇記在本子上。

    第二種情況是學術研究時做的讀書筆記。

    這種情況就很複雜了,因為學術研究過程中有很多專業名詞和概念,而且需要學術成果做報告,那麼這其中肯定會有大量的思考需要記錄,需要整理,所以也會記在本子上。

    當然,有些概念需要反覆思考,反覆辯證,這時候記在書頁上的目的,一是方便日後對比參考,還有一點就是作為一個標記,日後讀到此處時會加以重視。

    民國時清華大學國文系主任劉文典是研究《莊子》的權威,他曾豪言說普天下只有兩個半人能讀懂《莊子》,一個是莊子本人,一個是他自己,剩下那半個人是中國所有研究《莊子》的人。

    第三情況就是我們日常的閱讀,可能是名著,也可能是散文隨筆之類的。

    這種情況下,一般不會引發大規模的思考,如果有就直接寫隨筆感想了,通常情況下都是直接記在書頁上的。

    直接記在書頁上最大的缺點,就是影響美觀,一般的書無所謂。那種絕版,或者是有收藏價值的書,千萬別亂畫,一定要保護好。

    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當時的所思所想寫在一頁紙上,然後對摺起來夾在書中。如果怕翻書掉落,就在紙上寫明頁數和段落,最好連那句話也寫上。我個人是因為懶,所以才直接在書上亂畫。

  • 2 # 四爺sjc

    我會寫,為什麼讀書得有讀書筆記呢?筆記是讀書後輸出,讀書是輸入,所謂先輸入後輸出。讀書後感悟、想法、見解等你才能轉成自己東西,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當然天才除外,過目不忘的天才。

  • 3 # 山橫

    我會寫讀書筆記,但是不會一邊讀一邊添加註解。

    因為一般來說,註解的都是當時的一種感受,而感受,都是片面的。

    我往往帶著問題去閱讀,所以,當我得到答案後,我都會立刻付諸實踐,在掌握之後,我會寫下一個總結性的系統心得。

    作為日後遇到相應問題時的解決方案。

    注意,是遇到問題——帶著問題——尋找答案,這樣一個閱讀的方向。

  • 4 # 銅鐵爐中

    偶爾寫點讀書筆記。一是用專用筆記本,將某本書或某堂課的要點知識記錄一下,以備日後深入思考或應用之需。二是在書籍空白處撰寫註釋、感受等。三是將重要的電子書的精彩章節、段落保存於網路,閒時翻閱,記錄體會。大概就是這幾種方法吧。但缺陷是沒有堅持。應該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常言道:不動筆墨不看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持之以恆地寫好讀書筆記不僅是學習知識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素養的一種方式,好處多多。

  • 5 # Hi良

    都說好記不如爛筆頭。大部分應該記在書葉與課程相關的內容邊上,也有記在筆記本,方便拿出來過目。不過讀書大部分都會做筆記滴。

  • 6 # 學爸相對論

    ①劃線筆記

    劃線筆記就是直接在書中的文字下劃線標註重點

    ②手寫筆記

    我的手寫筆記是寫在書頁空白處的,和書的文字內容之間自然關聯。方便以後檢視閱讀。

    B.用印象筆記把紙質書有筆記的書頁包括手寫的筆記掃描拍照,並以PDF文件格式儲存。我是印象筆記專業版使用者,我拍照掃描的圖片裡的文字也是可以在搜尋的時候檢索到的,甚至手寫的文字也能搜到,非常方便。

    ④筆記整理

    將劃線和手寫筆記重新精細研讀,去冗存真,提煉出最精華的內容,整理成一篇精簡的讀書筆記。這篇筆記只儲存最精華的內容,日後需要複習的時候,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只看這一篇精華就足夠了。

  • 7 # 風吹牧童

    很多人認為,讀書體驗比書本身重要。奧野宣之是日本資訊整理界的大咖,Ta主張把讀書有關的記憶記入一本筆記,無論是摘抄還是代表性的語句都會再現我們對一本書的最初的感動。

    閱讀之後的評論也是一筆美好的記憶財富,無論多麼簡單,只要寫下隻言片語便是給一本書打了標籤,留下了記憶的符號。其他的記憶符號也很豐富,例如書腰、書籤或者其他跟閱讀記憶相關的車票、紀念品,把這些閱讀符號粘在筆記本里,做成剪報式的讀書筆記,如果你喜歡,還可以挑選一本書最具代表性的一頁影印貼上以備重讀。

    通過讀書筆記可以讓讀書成果一目瞭然,使得閱讀記憶更加具體。

    作為一種私人化的學習方式,很多人覺得讀書筆記似乎是讀書的一種儀式。如果這樣的儀式可以讓讀書變得更加有幸福感,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對於有條不紊的整理癖愛好者而言,享受筆記本式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想把讀書筆記做成人生回憶錄,恐怕讀書就只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儀式,在個體漫長的智慧之路上,書和筆記孰輕孰重,不言自明。

    結合自己的人生方向和閱讀目標,製作一本個性化的讀書筆記,你才會真正體會到,閱讀帶來的好處。

    奧野宣之的讀書筆記方式豐富而且容易上手,他把讀書和生活“筆記本化”不僅塑造了讀書儀式,而且再現了閱讀環境,鞏固了讀書記憶,甚至留住了生活中短瞬的美好。

    翻開一本一本的讀書筆記,簡直就像翻開一部閱讀版的人生回憶錄。在奧野宣之的作品中,讀書筆記涵蓋了購書清單、日常隨想、閱讀記憶和成長標籤,給系統的讀書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作中,被領導分配的任務(含私心)不滿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