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孔來說事

    牙根外露,是牙齦萎縮比較嚴重的症狀了,具體症狀表現還包括牙槽骨被吸收而退化,牙齦水平明顯下降,牙齒咀嚼無力,咬東西有痛感,牙齒對冷熱等刺激過敏,牙齒鬆動等。牙齒的根部並不是直接長在牙槽骨(牙床)上的,它們之間墊著一層厚厚的牙齦組織,這部份牙齦被現代口腔醫學稱為“牙周組織”(或許叫內牙齦會更形象),牙周組織及牙槽骨又被外圍的牙齦緊緊包裹住。因此說,牙齒和牙槽骨的結合,其實是一種關節關係,屬於人體中的微動關節(活動範圍微小),因此即使牢固健康的牙齒,用手觸碰也會有輕微活動的感覺。而牙槽骨是人體骨骼系統中唯一特殊的一部份,因為牙槽骨是沒有骨髓的一個突出部,當人體的骨骼系統發育定型後,牙槽骨基本依賴包裹它的牙齦組織來供養。當牙齦老化萎縮後,對牙槽骨輸送營養的能力日趨下降,牙槽骨也就隨之萎縮變短,口腔醫學稱為“骨吸收現象”。牙齦萎縮導致這一“微動關節”的包裹維繫強度降低,牙齒開始鬆動,同時牙槽骨被吸收,使牙齒根基變淺,牙齒變長,隨著骨吸收現象的日趨加劇,牙齒自然也就脫落了。口腔醫學界很久以前就發現牙齦萎縮是由於牙齦缺乏維生素導致的,但是對於為什麼牙齦會突然之間如此明顯的缺乏維生素,卻一直是個謎。如何治療牙齦萎縮,也因此一向被視為口腔醫學界的無解難題,最近的好訊息是,有些研究機構透過專門的研究,追蹤了許多牙齦萎縮患者,發現他們並沒有維生素缺乏的全身綜合症狀,在臨床上,透過大量服食維生素治療牙齦萎縮的效果也不佳。由此可見,牙齦萎縮是一種區域性的器官退化現象,或者說,是一種區域性出現的營養輸送障礙。許多人都知道口腔組織的細胞代謝非常活躍,因為飲食的關係,口腔細胞死亡率極高,但再生能力也極強。喝一口滾水就能燙死很多細胞,但24小時後同數量的細胞就補充上來。這種代謝速度,勢必造成口腔對營養的需求量極大,而人體對口腔的營養輸送跟不上其消耗量,從而造成區域性器官提前老化。這是人體的一種天生缺陷,透過自身營養轉換不能彌補,因此也不可能改善(逆轉)這種區域性早衰現象。要想彌補這種先天性缺陷,可行的辦法只能是進行直接的輸送營養,即,不透過消化系統的功能轉換,不透過血液傳輸,而是直接讓一個外露的組織吸收營養,這在醫學上被稱為體外輸送營養,目前已經有產品可以實現這種體外營養輸送的功能,從而有效治療牙齦萎縮。您可以讓您的父親使用這種牙齒,以保住鬆動的牙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的硬體都有什麼?要買一臺組裝的電腦要怎樣買?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