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電影的Tiger

    電視劇《大宅門》中男一號白景琦的歷史原型比劇中白七爺還厲害,曾為抗日組織運送藥材,一生堪稱傳奇!

    樂鏡宇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樂鏡宇是同仁堂藥店少東家之一,但是從小樂鏡宇就受到受父兄歧視,他是同仁堂當時的店主樂樸齋的第三房侄子,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在樂鏡宇這一輩,他有兄弟共有17人,並且他是在眾兄弟中最不被父兄們看好的一位。

    當時的店主樂樸齋曾對樂鏡宇說:“將來不許你動草字頭(藥業),這行飯你吃不了。”

    對於他的話,樂鏡宇深受刺激,他沒有就此沉淪做一個富家公子,反而下定決心,非要在藥業上幹出一番事業來。於是樂鏡宇開始了自己的努力,他私下向同仁堂的老夥計請教各種知識,潛心學醫,經過長時間的打磨,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

    不管怎樣,樂鏡宇還是樂家的子侄,所以樂樸齋對這個侄子還算不錯,出巨資給他“捐”了一個山東候補道臺的官位。1902年樂鏡宇自北京到山東濟南候補。當時的山東巡撫楊士驤對樂鏡宇十分賞識,在1904年撥官銀2000兩交其籌辦山東官藥局並擔任總辦。但是三年後的1907年,楊士驤因成立官藥局違犯清朝律例被參,後被調離山東。這時候樂鏡宇感覺機會來了,他自籌2000兩白銀取得了藥局的私人承辦權,創辦了後來聞名全國的巨集濟堂。

    在在他創辦的巨集濟堂堂廳上,曾懸掛著“但願天下人無病,哪怕架上藥蒙塵”的匾牌,這是醫家的願望。並且在主櫃之上,一年四季懸掛著5把顏色不同的錫壺,喻義“懸壺濟世”,壺中存放著巨集濟堂配製的時令藥,這是為了窮苦百姓準備的,有錢自己放到錢匣,沒錢免費取藥。

  • 2 # 一個歷史過客

    以北京老字號同仁堂為背景的電視劇《大宅門》中,陳寶國扮演的白景琦個性鮮明,而白景琦的原型———同仁堂的少東家樂鏡宇的傳奇色彩絲毫不輸白景琦。劇中白景琦在濟南創辦的白草廳正是樂鏡宇在濟南創辦的巨集濟堂。

    據郭寶昌介紹,聞名中外的中成藥比如阿膠、烏雞白鳳丸等等配方都是他養父研製、發明的。公私合營那年,同仁堂的老東家樂鏡宇把祖傳的和自己研製的中成藥祕方上百張,無私地交給了黨和人民政府。

    樂樸齋對這個侄子還算不錯,出資給他“捐”了一個山東候補道臺的官位。1902年樂鏡宇自北京到山東濟南候補。當時的山東巡撫楊士驤對樂鏡宇十分賞識,在1904年撥官銀2000兩交其籌辦山東官藥局並擔任總辦。

    以北京老字號同仁堂為背景的電視劇《大宅門》中,陳寶國扮演的白景琦個性鮮明,而白景琦的原型———同仁堂的少東家樂鏡宇的傳奇色彩絲毫不輸白景琦。劇中白景琦在濟南創辦的黑七堂正是樂鏡宇在濟南創辦的巨集濟堂。

    白景琦交日本朋友,殺德國兵,與仇家女私訂終身,青年時代被親生母親趕出家門,發明了32張藥方,光宗耀祖。

  • 3 # 千若雁行

    大宅門中的白景琦雖然是藝術人物,但真實歷史上的樂鏡宇是他的原型,白家其實就是樂家。

    樂鏡宇是北京人,製藥的專家,創始了濟南巨集濟堂。他小時候常受父親和兄弟的歧視,反而使他對製藥更下力氣鑽研,他獨創了一種練膠的方法,叫“九晝夜練制阿膠法”,使得生產出來的12種膠都各具特色,甚至遠銷海外,他所管理領導的藥局被他斥巨資買下所有權,在他經營的時間裡榮獲各方獎勵和讚賞。他的傳奇色彩一點也不輸於劇中的白景琦,在現實生活裡他也是一個傳奇人物。

  • 4 # 大稱在路上

    這部電視劇我看了不下五遍,演技沒的說,內容好感覺很真實,包括郭導臺前幕後的故事讓人聽了心酸。好的一副作品就是經歷了生活的苦難後的真實寫照,沒有這些經歷也難出良心劇。劇中“存心有天知,修合無人見”至今影響著我的做人做事的準則,真心贊一個

  • 5 # 老王侃武俠

    樂鏡宇,字鐸,北京市人1872年生人,著名的製藥專家,濟南巨集濟堂創始人,出身於北京同仁堂樂家。

    樂鏡宇是北京同仁堂樂氏家族第12代孫,也是同仁堂當時的店主樂樸齋的第三房侄子,很有些個性。樂鏡宇這一輩 叔伯兄弟共有17人,在眾兄弟中樂鏡宇最不被父兄們看好,樂樸齋曾對樂鏡宇說:“將來不許你動草字頭(指藥業),這行飯你吃不了。”樂鏡宇受此刺激,反而下定決心,非要在藥業上幹出一番事業來。於是他私下向同仁堂的老職工請教,潛心學醫,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

    樂鏡宇在繼承傳統中藥的同時,還大膽創新,另闢蹊徑,這為他帶來了巨大的財富。1909年,樂鏡宇在 濟南 西關東流水街開辦巨集濟堂阿膠廠即是其中一例。原來的阿膠內不加藥料,系純皮膠,但樂鏡宇加入當歸等滋補性藥料及陳皮、甘草等調味藥料,還加入貴重藥材,如蔘茸膠加入人蔘、鹿茸等名貴藥材, 龜板膠用河龜板, 鱉甲膠則用河鱉之甲等,熬製時間為九天九夜,故稱為 九天貢膠。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樂鏡宇已年逾古稀,遂宣佈產業由其孫樂芝田掌管。1954年去世。

  • 6 # 林中夢

    白景琦的別名是白七爺,七少爺,七老爺,白老七。

    其原型便是同仁堂的第十三代掌門,郭寶昌的養父--樂鏡宇。白景琦是郭寶昌《大宅門》創作的藝術形象,在郭寶昌的筆下,白景琦是一個個性張揚,天馬行空,聰敏絕頂,具有強烈的反叛精神的人。同時他一生快意恩仇,活得瀟灑自在,敢愛敢恨,敢作敢當,是個頂天立地的大男人。

    正因為白景琦是一個傳奇人物,郭寶昌對其有著深厚的感情,同時也是他所敬慕之人,所以其人物在他的劇本之中很厚重。

    原型人物樂鏡宇為經營藥業移居北京,創設同仁堂於正陽門外。至清道光年間,同仁堂聲譽日著,遐邇皆知。樂鏡宇雖系同仁堂藥店少東,但自幼受父兄歧視,反激起鑽研醫藥的決心,對藥的原料鑑別和炮製生產,日有所長。始終堅持“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家傳規矩,膏丹丸散精選細制,同時樂鏡宇大膽創新的魄力密不可分,他獨創“九晝夜練制阿膠法”,生產出獨具特色的12種阿膠,阿膠市場幾為巨集濟堂所獨佔。1914年獲山東省展覽會“最優等金牌”褒揚,1915年獲巴拿馬國際商品博覽會“優等金牌”和“一等銀牌”獎,1933年獲國家鐵道實業部頒發的“超等”獎狀。樂鏡宇1954年去世。

  • 7 # 蜂言蜂語陽哥

      在公眾的印象中,著名導演郭寶昌頻繁出現在各大媒體上的時候,離不開的總是“大宅門”3個字。2013年,郭寶昌帶來了話劇《大宅門》,也帶來了電視劇《大宅門》的番外篇《大宅門1912》。

      很多年前,京城某大戶的少年公子郭寶昌揹著家裡人尋訪到一位特別有名的算命先生,來算他深藏已久的一樁心事:他想要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世。

      算命先生一張口,郭公子當場目瞪口呆:“你自小父母雙亡,姑媽養大最好。”

      原來,他本並不姓郭,而是姓李,出生在北京一個貧困工人之家,父親凍死於街頭,他兩歲時被母親賣掉。幾經轉賣,他被同仁堂樂家樂四老爺收為養子,又隨養母姓改叫郭寶昌。“我的養母郭榕當年在同仁堂給老太太當丫頭,樂家四爺樂鏡宇招她為二房太太,我朋友便隨養母來到樂四爺處,成了他的繼子。當時樂鏡宇已70歲,我的養母只有26歲,為了防老,收我為養子。樂四爺自己有好幾個親生子女。根據家族的規矩,我隨了母親的郭姓。”郭寶昌說。

      身世之謎解開,讓他沒想到的是,接下來這位算命先生的話卻勾勒出他此後跌宕起伏、坎坷艱辛的一生。“他說我是12年的運,就是一個12年一變。說我23歲、24歲有牢獄之災,我當時覺得特別不可思議。說我會坐大牢,這不胡說八道嗎?結果24歲我被揪出來成了反革命,然後下放農場勞動改造。他說我中年沒有錢花,也沒有祖業可繼承。我覺得更可笑了,我能沒有錢花?我家財萬貫,我想要多少錢有多少錢,怎麼會沒有祖業繼承?我媽所有的錢肯定都給我。得,後來抄家抄得精光……”回顧自己的這6個12年,郭寶昌感慨,這卦算得實在太準了。他在大宅門裡生活了26年,直至“文革”來臨。他自幼聰穎,5歲能唱戲,8歲能寫文。1964年,24歲的他被打成反動學生,判了3年刑,發配至北京昌平南口農場勞動改造。“文革”風暴驟起,郭寶昌罪加一等,被判無期徒刑。

      可就在此時,命運之神再次眷顧了身處險境的他,“36歲打倒‘四人幫’,我得到平反;到了48歲,我去了深圳,進了製片廠;到了我的60歲,開始拍攝《大宅門》。”郭寶昌回憶著。

      拍《大宅門》,對於郭寶昌來說,也許是這幾個12年之變中最得償心願的一變。他曾說這部電視劇不僅僅是一部劇,而是他生命的全部。“我自16歲始,寫《大宅門》這部小說,歷經四十載,3次所寫的原稿被毀於政治風波、社會動亂及家庭變故,幾乎喪失了鬥志,自嘆‘天滅我也’!可是,一種責任,一種寫不出來便有的一種負罪感,終於使我完成了這部作品……我想叫觀眾和讀者知道,歷史上曾經有這樣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人,曾經這樣做人,這樣活著;他們輝煌,他們齷齪;他們頂天立地,他們卑怯猥瑣;他們敢愛敢恨,他們懦弱無情。我分不清他們是好人還是壞人,可這樣的一群人,魂牽夢繞地跟隨著我,使我騷動不安。我寫出來了,拍出來了,我鬆了一口氣,死亦瞑目了。”

      2001年,電視劇《大宅門》紅遍中國,成為無數觀眾追捧的經典。又過了一個12年,到了2013年初,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話劇《大宅門》裡來了一個說故事的人。

      舞臺臺角上,大白光下,一桌一椅。郭寶昌端坐在太師椅上,灰色粗布中式大褂,翻出橙黃的袖口。平頭,寬邊厚底的老式眼鏡,一口地道的京腔,娓娓道出的是他幾十年歲月沉浮中愈久愈清明的記憶。“這個燭臺有130年了,我養父用過的。‘文化大革命’給砸了,我們老太太又撿回來給粘上,後來一直放在我的書架上。當年我父親每天都會親自拉四合院的電閘,就怕電線走火。7個院子他都會轉一圈,六十年如一日,一邊拉閘還一邊喊:‘拉閘了,各屋點燈,小心火燭!’後來大宅門都變成了大雜院,沒人聽他的,他仍然要喊這麼一聲……”

      “拉閘了,各屋點燈,小心火燭……”這句話喊到第三聲,聲音漸沙啞蒼涼,悠悠的京胡拉起,郭寶昌人生裡的戲也漸變成了舞臺上《大宅門》裡七爺戲裡的人生。

      《大宅門》的主人公白景琦的原型就是郭寶昌的養父。“我的養父是影響我一生的人,他自幼頑劣、個性張揚,屬於不鬧出點兒事來活著就不自在的那種人,年輕時終於被母親趕出家門。這一來,他更是無牽無掛,滿天下闖蕩,終於獨創了一份家業,衣錦還鄉、自立門戶。他寬容大度、處事瀟灑的性格救了不少人,但是,他的愚孝、暴戾,及唯我獨尊的脾氣也毀了不少人。所以,到現在我也很難說清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我想,我一生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就是把這個形象呈現給觀眾。” 郭寶昌說。

      今年5月,《大宅門1912》在幾家衛視開播以來,成為當月電視劇收視的黑馬,尤其是在北京衛視、天津衛視的收視率一路飄紅,遙遙領先其他同檔期電視劇。對於郭寶昌來說,這固然重要,但他最在乎的依然是觀眾對《大宅門》、對七爺這個人的厚愛深情。

      最近,他常常講起一段故事,說的是自己在片場拍戲時,有個上海小夥子冒著酷暑,驅車千里專程找到他,卻只說了一句話:“郭導你好!我也姓白,我給我剛出生的兒子起名為‘白景琦’!”

      一部戲、一個人物,深入人心到這個地步,聽到這話,郭寶昌掉了淚,感動欣慰。這10多年來,宅門開了又閉,閉了又開,郭寶昌的情從未更改。

  • 8 # 喵星人傳奇

    《大宅門》由郭寶昌出任編劇和導演,劇中講述了醫藥世家白府經歷清末、民國、軍閥混戰、解放等時期的浮沉變化,忠實地反映了同仁堂這個大家族隨著國家、民族的歷史發展而發展的漸變過程。

    白景琦是郭寶昌《大宅門》創作的藝術形象,其原型便是同仁堂的第十三代掌門,郭寶昌的養父——樂鏡宇。劇中白景琦在濟南創辦的白草廳正是樂鏡宇在濟南創辦的巨集濟堂。

    樂鏡宇(1872~1954),字鐸,北京市人,祖籍浙江。樂鏡宇是北京同仁堂樂氏家族第12代孫,也是同仁堂當時的店主樂樸齋的第三房侄子,很有些個性。樂鏡宇這一輩叔伯兄弟共有17人,在眾兄弟中樂鏡宇最不被父兄們看好,但是這反而激起了他鑽研醫藥的決心,對藥的原料鑑別和炮製生產,日有所長。他私下向同仁堂的老職工請教,潛心學醫,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

    1909年,樂鏡宇斥資2500元在西關東流水街開辦巨集濟堂阿膠廠,他另闢蹊徑,清除了阿膠原有的腥臭味,所產阿膠清香甜潤。東阿阿膠也成為巨集濟堂的名品,年產阿膠5000公斤。

    1914年獲山東省展覽會“最優等金牌”褒揚。

    1915年,巨集濟堂阿膠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其產品在國內暢銷,各種中藥店均由其供貨,甚至同仁堂也不例外,可謂行業之冠。

    1933年獲國家鐵道實業部頒發的“超等”獎狀。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樂鏡宇已年逾古稀,常住北京,濟南巨集濟堂產業由其孫樂芝田掌管。

    1954年樂鏡宇去世。

  • 9 # 零度原創號

    《大宅門》裡的主人公白景琦原型是同仁堂第十三代掌門人樂鏡宇。

    樂鏡宇(1872~1954)字鐸,北京市人。著名的製藥專家,濟南巨集濟堂創始人,出身於北京同仁堂樂家。

    以北京老字號同仁堂為背景的電視劇《 大宅門》中, 陳寶國扮演的 白景琦個性鮮明,而白景琦的原型———同仁堂的少東家樂鏡宇的傳奇色彩絲毫不輸白景琦。劇中白景琦在濟南創辦的黑七堂正是樂鏡宇在濟南創辦的巨集濟堂。

    樂鏡宇是北京同仁堂樂氏家族第12代孫,也是同仁堂當時的店主樂樸齋的第三房侄子,很有些個性。樂鏡宇這一輩叔伯兄弟共有17人,在眾兄弟中樂鏡宇最不被父兄們看好。

    樂樸齋曾對樂鏡宇說:“將來不許你動草字頭(指藥業),這行飯你吃不了。”樂鏡宇受此刺激,反而下定決心,非要在藥業上幹出一番事業來。於是他私下向同仁堂的老職工請教,潛心學醫,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

    無論如何,樂樸齋對這個侄子還算上心,出巨資給他“買”了一個山東候補道臺的位置。於是,樂鏡宇在1902年自京來濟南候補。時任山東巡撫的楊士驤對樂鏡宇十分賞識,於1904年撥官銀2000兩交其籌辦山東官藥局並擔任總辦。1907年, 楊士驤因成立官藥局違犯清朝律例被參,後被調離山東。

  • 10 # 冰冠堡壘

    白景琦bai的原型人物是樂鏡宇,雖然原型人物du不像劇中白景琦那樣zhi個性飛揚,但也是一個有傲dao骨、心智鑑定的上進且愛國的人。

    樂鏡宇最初的成長不似白景琦的那樣順利,樂鏡宇的祖上是康熙年間的時候舉家遷到北京的,之後就創辦了同仁堂。雖然出身名門,但卻從小受到了長輩和兄弟們的排擠和歧視,說他幹不了這個行業,吃不了這碗飯。樂鏡宇也是個不服輸的個性,長輩兄弟們的排擠反而激發了他想要幹出一番事業的心,於是他和一些製藥老師傅潛心學習,認真鑽研藥典,反而琢磨出了一條不尋常的路,但是家裡依然不看好他。

    後來他的叔叔給在濟南給他買了個官,讓樂鏡宇去做官。樂鏡宇在濟南當官的時候,他的上司很欣賞他,就讓他承辦官藥局,只有他上司犯事下臺了,他自己籌錢為自己爭取到了藥局的私人承辦權,於是就創辦了巨集濟堂,主打熬製阿膠。劇中的白景琦也曾經被家裡趕出來到了濟南,白景琦流落濟南後創辦了黑七堂,也是主打阿膠,這就很大程度上還原了歷史。

    在之後短短几年,巨集濟堂的藥品銷量已經是同仁堂整個的三分之二了,還和同仁堂、達仁堂並稱三大名堂。到了濟南淪陷在日軍手裡後,樂鏡宇率領濟南藥業界的眾人抵制日貨、拒賣日藥,在國家危難之際做出自己的貢獻,在電視劇中白景琦這一角色對原型人物愛國的情操也有體現。

    樂鏡宇的阿膠還曾獲得了各項國家獎項,甚至國際獎項,等到濟南解放時候,樂鏡宇已經年近古稀,之後就常住北京,一直到老人去世。

    1、白景琦是郭bai寶昌《大宅門》創作的藝術形象,其原du型便是同仁堂的第十zhi三代掌門,郭寶昌的養父樂鏡dao宇。

    2、個性張揚,天馬行空,聰敏絕頂,具有強烈的反叛精神的人。他從小頑劣,交日本朋友,殺德國兵,與仇家女私訂終身。青年時代被親生母親趕出家門,發明了32張藥方,光宗耀祖。

    一生與四個女人有感情瓜葛,一生快意恩仇,活得瀟灑自在,敢愛敢恨,敢作敢當,是個頂天立地的大男人。同時,在民族大義、大是大非面前能夠明辨是非,在日本軍隊的威逼利誘下寧死不屈,並向解放區資助醫藥,為解放事業做了一定貢獻。

    擴充套件資料:

    《大宅門》由郭寶昌出任編劇和導演,2001年榮獲中央電視臺收視冠軍。

    劇中講述了醫藥世家白府經歷清末、民國、軍閥混戰、解放等時期的浮沉變化,忠實地反映了同仁堂這個大家族隨著國家、民族的歷史發展而發展的漸變過程。故事橫跨光緒年間、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1911年清朝覆滅、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

    官場恩怨、情場愛恨、商場輸贏。譜寫了一曲“宅門”史,展一幅波瀾壯闊動盪社會生活畫卷,父母子孫、妻妾丫妓、至愛親朋;“宅門”人,譜一曲世態炎涼悲歡離合命運之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閒下來和忙起來哪個更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