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緣愛剪輯

    小麥倒伏,是小麥種植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除大風大雨等自然因素外,不合理的種植和管理方式是引發小麥倒伏的主要因素。相關統計資料顯示,倒伏對小麥產量有較大影響,最高可減產50%,防止小麥倒伏對於促產促收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咱們探討的話題是:小麥出現倒伏的主要原因,倒伏後是否需要扶正或扎把,如何預防小麥倒伏,以及倒伏發生後如何補救。一,小麥倒伏的主要原因

    從倒伏發生的部位看,小麥倒伏包括莖倒和根倒兩種型別。其中,莖倒主要是播種密度過大、水肥過量,造成麥苗旺長,莖稈細弱,主莖的韌性差、支撐能力不足引起的;根倒主要是因小麥根系發育不良,根系下扎太淺引起的。歸根結底,還是因為:

    A.播種量過大。種植戶普遍存在這樣的觀念:認為多下種、苗量多、麥穗多,小麥產量才會高,畝播種量15-20千克,甚至更高。事實上,播種量過大會導致麥田鬱閉,不但通風透光差,還會營養不良,造成莖壁變薄缺乏彈性,麥稈支援力降低而倒伏。

    B.施肥不合理。舉個例子,已經採取免耕的種植戶,播種小麥施加尿素作基肥。這種方式是不合理的,因為尿素不能直接被土壤固定,需要先分解為碳酸氫銨才行,而這個分解過程一般需要7天左右時間,若在這期間遇到降水,就容易造成尿素隨雨水流失。其實,免耕播種小麥以碳酸氫銨加複合肥作基肥更合理,營養不需要分解就被土壤固定,可被小麥快速吸收利用。另外,“重氮、輕磷、少施鉀”施肥問題也普遍存在,早春追施氮肥量過大,易造成大小分櫱齊頭生長,植株細軟,莖稈的支撐力不足。

    C.管護不合理。沒有根據小麥長勢進行田間管理,麥田裡的無效分櫱過多,主次不明,麥苗基部節間過長等,後期田間通風透光不良,鬱閉嚴重的話,易發生小麥倒伏。

    D.雨後又颳風。在小麥灌漿期,若澆水後遇到降雨大風,小麥“頭重腳輕”,降雨和大風增加麥穗重量,因莖稈難以承受麥穗重量而出現倒伏。二,小麥倒伏後需要扶正嗎?

    小麥倒伏後,常看到種植戶走進麥田以手扶、扎把等方式積極“搶救”。然而,倒伏後的小麥真的需要人為扶正或扎把嗎?事實上,倒伏後的小麥並不需要人為扶正或扎把。因為,小麥本身具有一定的“背地性曲折”特性,在小麥的葉鞘和節間基部處存在分生能力較強的分生組織,且該組織在小麥幼莖期含有大量的趨光生長素。

    在小麥出現倒伏後,這種趨光生長素能促使小麥“自動抬起頭來”並直立向上生長。若此時,種植戶人為扶正或扎把小麥,一方面會影響趨光生長素的橫向運輸和分佈,小麥難以“自動抬頭”直立生長。另一方面,在人為扶正或扎把的時候,不可避免地出現小麥莖杆被折斷的問題。

    三,小麥倒伏的預防措施

    A.合理整地播種。

    (1)選用抗倒伏、抗病害、耐肥的高產麥種,以增強小麥抗逆能力和抗倒伏能力。每畝播種量一般不超過10千克。

    (2)深耕播種,犁田翻土時,保證耕作層深度不小於25釐米,尤其是秸稈還田的土地,種植戶更應深耕播種,促進小麥根系早發、多發,下扎得更深更穩。

    (3)墒情較好的麥田,適當放寬小麥種植的行距,以提高田間通風透光條件,促進小麥健壯生長。一般將麥田行間距控制在23-25釐米為宜。

    (1) 合理澆水。對於冬小麥,及時澆好凍水、拔節水、灌漿水,但要注意澆水條件,並不是所有的麥田都需要澆“三水”。小麥生長後期如需澆水,要堅持“風雨前不澆、有風雨停澆”原則澆水。對於如何澆好“三水”,《小麥遇到“晚霜凍害”易減產,如何預防?如何補救?看看這篇文章》已重點介紹過,大家可參考。

    (2) 科學施肥。重施有機肥,輕施化肥。對於春後旺長、有倒伏之勢的麥田,要嚴格控制氮肥追施量,適當提高鉀肥量,可畝施氯化鉀3-5千克。在拔節孕穗期,根據苗情畝施尿素4-5千克,以增加穗粒數。

    C.合理田間管理。

    (1) 多次鎮壓。對於群體過大、旺長的麥田,在小麥起身後拔節前,多次鎮壓控制旺長,促進根系下扎。一般需要進行2-3次,每5天開展一次。需要注意,地溼、早晨、陰天等情況不宜進行鎮壓。

    (2) 適時劃鋤。適合在小麥返青期,當表層土壤融凍2釐米適時劃鋤,以沉實土壤,保墒保溫,減少養分散失,控旺轉壯。

    (4) 適當深中耕。對於群體過大的麥田,小麥起身前後適時深中耕8釐米,能抑制小分櫱生長,加快主莖和大分櫱發育,促進麥苗健壯生長。

    (5) 化學防控。對旺長、群體大的麥田進行化學防控,也可預防小麥倒伏。種植戶可在小麥起身期畝噴灑200mg/kg多效唑溶液30千克,或在拔節前7天內畝噴灑35mg/kg烯效唑溶液50千克。另外,還要及時預防紋枯病,以增強小麥抗倒伏力和抗逆能力。

    四,小麥倒伏的補救措施

    在灌漿前出現小麥倒伏的,通常能自動恢復直立生長。但是,灌漿後期出現倒伏的,往往僅有穗和穗下莖部能恢復直立生長。此時,種植戶可畝用16%草木灰浸提液50-60千克進行噴灑,促進小麥生長和灌漿,以降低倒伏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另外,如果是大風大雨造成的小麥倒伏,可待天晴後用竹竿輕抖莖葉,使葉片上的水珠掉落,以減小植株所受的壓力,促進其快速“抬頭”。但需要注意,切忌用竹竿直接挑起小麥,因為這樣也會打亂小麥的倒向,影響其恢復生長。若因紋枯病等造成的小麥倒伏,還要及時進行病害治理。

  • 2 # 開心農視

    小麥倒了需要扶嗎?有知道的告訴我,心碎?

    關於小麥倒後,扶不扶?的確是一個問題。下面我發表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小麥被風吹雨打颳倒後,要扶它需要以下時段和工具輔助。

    一、小麥在清幽時段,麥稈、麥穗還沒有完全黃,是可以以角度扶起的。在扶起時,可以用竹塊、樹枝輔助支撐!

    最好順著麥稈颳倒的方向,以30℃或40℃緩慢抬起方式,以角度扶起。用竹塊或樹丫交叉成“X”支撐,再用繩子綁住“X”中間,防止散架。

    二、小麥在成熟階段,麥稈幾乎已經快黃完。這種情況下,乾燥、炎熱、沒水分的天氣。千萬不要去扶被颳倒的小麥!

    乾燥的天氣,麥稈缺失水分。是脆的!輕輕逆向一扶,就會從倒下的凹陷處斷掉!會得不償失的。

    如果要扶,我建議早上4、5點或陰雨天,去扶倒下的小麥。

    早上一般都是有露水,趁小麥稈水分未乾,比較柔軟。要扶起一定角度才會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輕輕緩慢順時針抬起一個角度來支撐,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當然,如果是下雨就太棒了!小麥稈可以完全吃透水分,要扶起一個角度,那更是沒有問題。

    三、小麥離完全成熟、收割時段還有幾天。這種情況,我建議就別扶了。直接提前幾天收割麥子,問題也不是很大。

    提前收割被颳倒的麥子,總比來不及收割,持續陰雨天爛地裡,發芽強得多!

    麥子被颳倒,要去扶。我覺得,要看時段的!不是不能扶!要扶麥子,耗費人力太多,時常是不建議的。

    成熟的麥稈倒了,在雨天裡就如同“爛泥”。要扶起來太困難!必須要有,物件支撐。

    單“X”如果支撐不住。我們可以分段,前後雙“X”。讓小麥稈,就像躺在一張床上一樣。睡得安穩,避開風風雨雨!

    但是,要扶小麥的話,要有心裡準備!扶起來既辛苦,又勞累!最主要,它值不了多少錢!

    不去搶救一下吧!又不行!一些地方的農產口糧,就是它!這讓人很糾結,而且矛盾!

    至於扶不扶倒下的小麥,以時間來看。早、中成熟期,倒了!我建議扶一下。晚屬於臨近收割期,顆粒如果飽滿,直接收割。也未必不行!

  • 3 # 客官您品您細品

    1、氣候因素。在小麥灌漿末期,如果有陰雨,伴隨陣風或大風,可使小麥大面積發生倒伏。

    2、栽培措施不當。如播量過大,返青起身期進行追肥澆水可導致基部節間拉長,減弱了抗倒能力。生產上,凡是在5月下旬澆了麥黃水的高產田,遇風後均會發生不同程度倒伏。

    3、施肥原因。施肥不當易引起倒伏。表現在2個方面:施基肥時氮、磷、鉀配比不合理,只重視氮磷肥,而輕視鉀肥和微肥;追施氮肥過多或追施時期不當。

    4、病蟲害原因。小麥紋枯病發生時,小麥根系發生腐爛,莖稈不同程度地壞死,遇到不利天氣,引起倒伏。

    小麥倒伏後正確急救措施:

    1、小麥倒伏後不要人工扶直倒伏小麥。當小麥倒伏後,其莖稈就由最旺盛的居間分生組織處向上生長,使倒伏的小麥抬起頭來並轉向直立,還能保持兩片功能葉進行光合作用,反之若人工扶直,則易損傷莖稈和根系,應讓其自然恢復生長,這樣可將減產損失降至最低。

    2、小麥倒伏後要及時進行葉面噴肥。倒伏後小麥植株抗逆力降低,應及時進行葉面噴肥進行營養補充,這樣可以起到小麥增強植株抗逆力、延長灌漿時間、穩定小麥粒重的作用。一般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50-200克加水50-60公斤進行葉面噴灑。

    3、小麥倒伏後應加強病害的防治。如果倒伏後沒有病害的發生,一般輕度倒伏對產量影響不大,重度倒伏也會有一定的收穫,但如不能控制病害的流行蔓延,則會“雪上加霜”,嚴重減產。及時防治倒伏後帶來的各種病蟲害,是減輕倒伏損失的一項關鍵性措施。

    小麥倒伏表面上看來是由於疾風急雨所致。但究其根本原因,一是播種量過大;二是氣溫過高,麥田旺長,小麥抗倒伏能力減弱。

    小麥倒伏預防措施:

    1、選用抗倒品種。

    2、合理密度種植。

    3、科學施肥:底肥、追肥平衡合理。

    4、科學化控:針對秸稈較高、播量大、播種早的麥田,在小麥起身-返青期用及時化控。

    5、及早防治小麥紋枯病:紋枯病也是造成小麥倒伏的重要因素。

    提示:小麥倒伏後不要一味的嘆氣抱怨,做好小麥倒伏後的恢復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一部分損失,不至於絕產。

  • 4 # 鄉知王梓琪

    導讀:小麥是十分常見的農作物,在栽培的過程中也容易出現倒伏、黃葉、矮小等等一系列的問題,給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1、風颳小麥倒、自己把頭翹

    我的爺爺一輩子都在種小麥,那個時候沒有什麼資料可以查,也沒有人可以問,種小麥完全靠的是經驗,記得有一次我看到小麥倒了,想把它們扶起來,爺爺跟我說:“孩子不用扶!”

    我十分好奇的問他:“為什麼呢?”

    爺爺跟我說了“風颳小麥倒、自己把頭翹”這句農諺,當時我並不明白這其中的科學道理,但是也真的像爺爺說的那樣,倒伏的小麥後來都自己站了起來。

    長大以後,接觸的多了,也懂得多了,我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其實這句農諺說的是灌漿期以前的小麥,由於它們的頭部還輕,基本上都能夠自己站立起來,不過整體來說也不是所有的小麥都能重新直直的立起來,在直立的程度多少有些差異。

    小麥進入灌漿期後頭部逐漸加重,受風雨的影響很容易發生倒伏的情況,這個時候的小麥雖然也能夠站起來,但是能夠直立的也只是麥穗和臨近麥穗的部位,不能夠完全的恢復直立,如果不及時進行挽救就會發生損失。

    一般來說有經驗的老農,針對因風雨而倒伏的小麥,會找一根竹竿過來,輕輕地把莖葉上面的水珠抖落,以此來減輕小麥頭部的重量,促使小麥更好的恢復直立。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切忌用手扶小麥,以及打亂小麥的倒向,否則小麥的莖稈很容易發生折斷。

    除此之外還可以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為小麥的莖葉補充營養,來促進小麥的生長和灌漿來減少損失。

    當然這些方法在以前很多農民朋友會用到,如今用的人比較少了。

    (2)臨近收穫期小麥倒伏怎麼辦

    臨近收割期的小麥,遇到下雨刮風的天氣,也很容易發生倒伏的情況,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搶收了,否則小麥倒地後會發生麥穗生黴、發芽的情況。

    (1)可以選擇適宜當地環境的抗倒伏品種進行栽培。

    (2)播種的時候要控制好播種量和栽培密度。

    (3)早期基肥、冬灌、中期追肥樣樣不能拉。

    (4)返青後小麥若生長過旺,應當推遲和減少澆水、施肥的時間和量。

    (5)小麥收割要及時,切忌拖延時間,否則很容易因下雨而遭受損失。

  • 5 # gvdghvfgb

    小麥倒伏的原因:

    1、氣候因素。在小麥灌漿末期,如果有陰雨,伴隨陣風或大風,可使小麥大面積發生倒伏。

    2、栽培措施不當。如播量過大,返青起身期進行追肥澆水可導致基部節間拉長,減弱了抗倒能力。

    3、施肥原因。施肥不當易引起倒伏。

    4、病蟲害原因。小麥紋枯病發生時,小麥根系發生腐爛,莖稈不同程度地壞死,遇到不利天氣,引起倒伏。

    小麥倒伏後急救措施:

    1、小麥倒伏後不可以人工扶直倒伏小麥。小麥倒伏後要及時進行葉面噴肥,應及時進行葉面噴肥進行營養補充,這樣可以起到小麥增強植株抗逆力、延長灌漿時間、穩定小麥粒重的作用。

    3、小麥倒伏後應加強病害的防治。如果倒伏後沒有病害的發生,一般輕度倒伏對產量影響不大,應及時防治倒伏後帶來的各種病蟲害,是減輕倒伏損失的一項關鍵性措施。

    小麥倒伏表面上看來是由於疾風急雨所致。但究其根本原因,一是播種量過大;二是氣溫過高,麥田旺長,小麥抗倒伏能力減弱

  • 6 # 棒子杜恩32

    當小麥倒伏後,其莖稈就由最旺盛的居間分生組織處向上生長,使倒伏的小麥抬起頭來並轉向直立,還能保持兩片功能葉進行光合作用,反之若人工扶直,則易損傷莖稈和根系,應讓其自然恢復生長,這樣可將減產損失降至最低。

      2、小麥倒伏後要及時進行葉面噴肥。倒伏後小麥植株抗逆力降低,應及時進行葉面噴肥進行營養補充,這樣可以起到小麥增強植株抗逆力、延長灌漿時間、穩定小麥粒重的作用。一般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50-200克加水50-60公斤進行葉面噴灑。

      3、小麥倒伏後應加強病害的防治。如果倒伏後沒有病害的發生,一般輕度倒伏對產量影響不大,重度倒伏也會有一定的收穫,但如不能控制病害的流行蔓延,則會“雪上加霜”,嚴重減產。及時防治倒伏後帶來的各種病蟲害,是減輕倒伏損失的一項關鍵性措施

  • 7 # 痴騎朽翁

    建議你小麥倒伏後不要再費勁的去扶它了。

    由於小麥秸稈的特殊性,小麥是屬於:扶不起來的君子。

    小麥倒伏已成定局,如果天氣晴朗,有風氣溫又高,小麥的頭還能抬起來,接受空氣和Sunny,這有利於籽粒的灌漿。

    如果去扶它站起來,它的基部就會斷掉,這樣的話,你就把它徹底弄成無任何用處的了。

  • 8 # 魯西南三農小敏敏

    前幾天,我們山東省鄆城縣在一場大雨和雷電大風中小麥倒伏現像很多。

    小來倒伏分兩種情況,在小麥灌漿期發生倒伏稱為早期倒伏,由於“頭輕”一般都不同程度地恢復直立。

    灌漿後期發生的倒伏稱為晚期倒伏由於“頭重”,不易完全恢復直立,往往只有穗和穗下莖可以抬起頭來,及時採取措施加以補救提高穗數和粒重意義重大。

    由於地區不同,品種不同,導致小麥倒伏程度不一樣,如果小面積出現倒伏,千萬不要人工扶直和扎把,順其自然,讓小麥慢慢恢復生長,否則會折斷小麥莖杆,造成減產。

    如果小麥在蠟熟期倒伏,這個時候就不要人為去扶持,捆綁,順其自然吧,讓小麥慢慢恢復生長,否則會折斷小麥莖杆造成減產,不管是小面積倒伏還是大面積倒伏,千萬不要在太陽暴烈的時候去扶,這樣會造成小麥籽粒減少。建議小麥中後期倒伏了就不要去扶了。

  • 9 # 魯紅紅

    糧食和所有的農作物倒伏,主要土地化學肥粒使過多或土地殘留化肥過多造成。中國土地嚴重化肥農藥汙染,前幾年我租別一塊地種菜賣,如果直接種菜血本無歸,土地必須良。先開溝整壠,又從豬場拖來大量豬肥,打勻在土地裡,晒地一個月,再打土種菜,效果很好賺了錢。

  • 10 # 稻麥巴巴

    小麥倒伏了不建議扶起。小麥在灌漿前倒伏時,小麥有自我恢復能力,基本可以站立起來。而灌漿中後期倒伏時,小麥只能穗頭部分立起來。小麥植株較細弱,人工扶起時,會造成二次傷害,莖稈折斷更多,減產更嚴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人覺得自己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應如何展示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