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蕭99

    這個問題頗有甩鍋的嫌疑。

    首先,清政府在閉關鎖國,盲目自大的方面確實很愚昧,所以與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大是難以避免的。這個問題是清代躲不開的,沒有跟上世界的發展潮流,這是清政府最大的愚昧。

    但是,你說清朝愚昧落後就直接說清朝好了,為什麼還要拿明朝來對比,好像這樣就能說明朝很開化,很進步嗎?

    事實上,明朝並不比清朝好多少,甚至在很多方面還不如清朝,作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清朝有其進步的方面,也有其侷限的方面。

    題目中提到的第一幅世界地圖其實是中國見到的第一幅世界地圖,而不是世界上第一幅。這幅世界地圖是由當時的來華傳教士利瑪竇在1584年繪製的,而最早的世界地圖是1568年墨卡託製作的。

    利瑪竇來中國不僅僅繪製了世界地圖,還帶來了歐洲的很多科學技術,包括數學,幾何等。而同期的其他傳教士也帶來很多的先進技術,包括軍事武器,機械等各個方面。但是,這些先進的技術並未給腐朽的明朝帶來轉機,就算這些來自歐洲的技術被印成書,就算利瑪竇最終見到了萬曆帝並送上眾多的禮物,但沒有幾個人對這些新的東西感興趣,所以最終還是被束之高閣。

    其實你可以再看看明朝之前的作為,明明已經有了建造世界最大艦隊的能力,最後卻海禁,自己閹割了自己海上的權利。明明前期的火器已經與歐洲不相上下,每年製造的火槍達3萬支,後期卻逐漸減少,火器成為雞肋,最終不敵滿清的鐵蹄。

    所以,題目應該是明朝已經出現了世界地圖和眾多的先進技術,但卻未被重視,直到滅亡,才明白明朝政府有多麼愚昧。

    這就像接力賽跑,第一棒已經比人家落後了,然後第二棒繼續落後對手,回來你卻把兩個人的責任全部算到第二棒的身上,這未免有些不地道啊。

  • 2 # 魏東雙

    英國皇家海軍潛艇編隊指揮官加文·孟席斯 (Gavin Menzies)的《1421中國發現世界》和《1434中國艦隊駛向義大利點燃文藝復興之火》中所列考古證據表明了古中國的航海技術和全球移民。

    神宗萬曆十二年(1584年)利瑪竇的《萬國圖志》和萬曆三十年(1602年)與太僕寺少卿李之藻合作的《坤輿萬國全圖》,未必是歐洲人所創。

    各民族文明發展步伐不同,時至今日,冷熱兩極如東西伯利亞堪察加、非洲還有很多原始部落。元時東北通古斯人大抵類似。

    鐵木真稱汗後,把東北分封給和撒爾等東道諸王,通古斯人被南遷,成了蒙古人的奴僕。直到明末遼東以東、北還處在部落時代。

    文明雖然落後,但通古斯各部繼承了蒙古人的殺伐和文明方式,加上李成樑的栽培,和遼東漢族文士的輔佐,對明戰勢逐步佔優。

    明末北方的天災人禍,和南方的繁榮廢武,給了八旗軍可乘之虛。

    問鼎中原後,延續了蒙人治漢的威壓,並加上文獄變儒,成功麻木漢人達260多年,從其民族角度看,無疑是巨大的成就。能說是愚昧?

  • 3 # 伐木生哎吳

    首先我要說的是明朝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王朝,其皇帝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終明一朝不和親、不割地、沒有宋朝的歲幣。

    明朝有一個外國傳教士叫利瑪竇在中國做官,繪製了一副叫《坤輿萬國全圖》

    利瑪竇

    利瑪竇於神宗萬曆三十年(1602年)所制的世界地圖,是第一幅出現美洲的中文地圖。神宗萬曆十二年(1584年),利瑪竇到達廣州,自制《萬國圖志》。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利瑪竇到京師獻圖,深受明神宗喜愛。萬曆三十年(1602年),太僕寺少卿李之藻出資刊行,曰《坤輿萬國全圖》。目前已發現的《坤輿萬國全圖》原刻本有6幅,其中儲存狀況較好的有2幅,這2幅現藏於梵蒂岡宗座圖書館,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James Ford Bell圖書館。剩餘4幅現藏於日本京都大學、日本宮城縣圖書館、日本內閣圖書館和法國巴黎的私人收藏中。目前中國國內沒有收藏的《坤輿萬國全圖》原刻本,國內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據刻本摹繪的彩色《坤輿萬國全圖》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其它國家藏的也不是很重要,我覺得只要我們中國有一副業就能證明明朝人的世界觀,

    從圖中就可以看到南極、美洲、非洲、歐洲大陸等

    明朝的皇帝無一不是硬骨頭,雖然年紀輕輕就駕崩的不在少數,但明皇的氣節曠古絕今。明朝對外從來都是霸氣十足的。

    後來滿清入關,讓中國的老百姓剃髮易服,文字獄等,讓漢人的骨氣從此成為了奴才的卑躬屈膝,滿清的愚昧和卑鄙導致中華落後於西方列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人沒有三維空間四維的概念,那麼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說法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