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們會嫌養孩子太累嗎?

回覆列表
  • 1 # 小峰額

    每個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是家裡的小天使,很多家長會把自己很大的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往往很多家長就已經無情的扼殺了孩子美好純真的童年。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會感覺養孩子很累。小編今天給大家分析,為什麼有些家長會認為養孩子很累呢?看看你是不是以下這樣的父母!

    1、希望自己孩子永遠第一

    小編鄰居家的孩子浩浩是很聰明的小孩,家裡非常注重對他的培養。浩浩本身在學習上就有驚人的天賦,在加上家裡人給他報各種補習班,因此他在班上一直維持第一名的好成績。後來學習壓力越來越大,浩浩遇到的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強,成績慢慢滑下來了一點點。家裡人發現他不是第一名後很著急,連忙在學校外租房子陪讀,不斷加大浩浩的學習壓力。費了不少心力,沒想到這樣做的效果卻是適得其反。

    2、一家人圍著孩子一個人轉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許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就是家裡的重心,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小編的同事是一個把孩子含在嘴裡都怕化了的人。他們一大家子都是圍繞孩子在轉,為了孩子放棄升職,為了陪讀每天坐幾個小時的車上班……這樣反而使他們的孩子成為了溫室裡的花朵,沒辦法獨自面臨外部的風雨,還總是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以自我為中心。

    3、總希望孩子比別人家的好

    現在越來越越多家長喜歡拿自己孩子的成績攀比。小編的姐姐就總是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會彈鋼琴,就硬逼著我侄子去學鋼琴,最終由於不用心學什麼都沒學會。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會書法,就讓侄子也去學,後來也是沒堅持多久放棄了。每個孩子身上都會有優點,只是你缺少一雙發現他們優點的眼睛。總是因為希望自己孩子比別人孩子好,而逼他做他不喜歡的事情,只會無意之中埋沒了孩子的優點

    4、覺得給孩子最好的就是愛孩子

    小編的表姐在她的教育觀念裡,只有給孩子最好的才是愛孩子。原本家裡條件就不好,表姐一家還總是儘可能的滿足孩子提出來的要求。兩口子很大一部分工資全部用在了孩子身上。可是等到孩子上初中有自己的想法後,經常會與同學進行攀比,甚至還嫌棄自己的父母不會賺錢。表姐沒想到他們付出了這麼多,他們的孩子卻變得特別有虛榮心。其實讓孩子學會付出,學會理解父母,比一味的溺愛更有用。

    由此可見,養孩子累是正常的,但如何能使孩子教育的更好才是至關重要的。小編認為要做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他可以獨立思考;學會發現孩子的優點;不要無理由的縱容孩子。只有講究正確的辦法,才能高效率的教育孩子。

  • 2 # 快樂的虎媽

    你們會嫌養孩子太累嗎?

    這個問題從一開始選擇要不要結婚,因為結婚就要面臨著生育,那時覺得,能把自己照顧好了,不給父母添亂就好了。

    可是,你長大了,作為子女,你有對父母的責任,就是成家立業。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的快五歲,小的快三歲。要說養小孩不累那肯定是假的,特別是全職媽媽更有深刻的感觸了。也是當了媽後更能理解母親這個職位。

    1、初為人母時的心情

    當知道肚子裡有個小生命時,你既是驚喜又是緊張,驚喜是生命太不可思議了,緊張是,我做好了成為一個好媽媽的準備了嗎?

    更多的媽媽都是來不及想,小生命就到來了,那就接受吧。這是愛的結晶,是生命的延續。

    有的孕媽從懷到生像沒懷一樣,能吃能睡。有的孕媽從懷就吐到生,我是一個。有的孕媽一直是保胎生下來的。更有孕媽為了要一個共同的小生命嘗試了無數次人工懷孕而得來的寶貝,其中的辛酸也真的只有當事人最瞭解了。

    2、孕中期到晚期

    各種腰痠痛痛,腳腫,肚子大的連走路都是問題。像中期的唐氏篩查,最擔心的是,後期數胎動,擔心小孩會不會臍帶繞脖。

    還有各種產檢中,當看到各項指標是標準的這會鬆口氣。一直到小生命降臨了,是個健康的寶寶了才放了一點心。

    2、月子期間

    小生命來了, 經濟不允許請阿姨,父母年長也沒辦法帶小孩的情況下。月子對寶媽與寶爸來說是個非常非常的考驗期。很多媽媽在月子間患上抑鬱症的很多。

    第一次做媽媽,自己身體上還未恢復,就要沒日沒夜的照顧這個剛出生的寶寶,無數次的餵奶,起夜,特別是開奶,漲奶時更是痛苦萬分。操心的心也從娃真正落地才剛開始。

    3、育兒過程

    0-6月 奶粉選擇問題、紙尿褲、怎麼抱,怎麼洗澡等問題。

    6月-1歲輔食研究、膳食研究、營養搭配、學走路等。

    1歲-3歲 需不需要上早教,怎麼互動,怎麼教育,該先學什麼等

    上學了,接送問題,興趣班考慮,從幼兒園到大學學校選擇,心理教育,專業選擇等

    畢業了,擇業選擇,城市選擇等

    結婚了:買房,什麼時候要小孩,生幾個,誰帶,哪生等

    ..........................................

    從你有了她開始,你這個顆操心的心就是一輩子的了,養兒才方知父母恩啊,很多媽媽可能沒做母親時會覺得自己的父母嘮叨,煩,管得多。當你自己做了父母后,才明白這份恩情的不易。

    雖然從有到小孩成人,過程確實會很辛苦,累,但她們同時也讓你成長了,也給你帶來了很多的快樂,讓你明白了什麼是責任,什麼是人生,什麼是完整。

    一輩子儘管事業做得多好,多有成就,其實都不及那天倫之樂。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飯簡簡單單。

  • 3 # 二胎媽媽在創業

    我覺得我滿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來看我]

    真的太累了!

    我兩胎,女兒五歲半,兒子一歲半。婆婆不是很願意帶孩子,所以我女兒3歲前我是在寶寶外婆家那邊邊上班邊帶娃,但我自己的媽媽幫了我太多我只是帶娃洗澡和睡覺,還有晒娃發朋友圈。所以沒有感覺到太累。

    3歲後,因為姐姐要回市裡上學,也不想和老公分居兩地了,就是辭職了,帶著女兒跟老公團聚了,順便把二胎生了。

    二胎是弟弟,太好動了。還沒做完月子我們就從婆婆家搬回自己家,然後都是我和老公兩個自己顧。雖然我白天要帶娃還要接送姐姐,還要買菜做飯,有潔癖的我還要天天晚上拖地,搞得自己很累,好在弟弟1歲前,我老公每天下班都給姐弟兩個洗澡,承包了姐姐幼兒園的手工作業、陪讀作業等作業,讓我心理上感覺到並不累。

    真正感覺到累是這半年。2020年疫情來了,我老公的腰間盤突出了,基本什麼忙都幫不上了,每天上班都是硬撐,回家就直接躺地板上、沙發上,躺個兩小時才能緩過來的那種。

    姐姐也沒法上學了,前期老師們還網上佈置作業。後來我們自己感覺姐姐的學習不能落下,然後給姐姐制定了英語學習計劃、坐姿控筆訓練計劃、學習拼音、數字接觸計劃(玩數獨)。剛好弟弟這會1-1.5歲,會走路了,更鬧騰了。

    寶媽我又越來越胖,沒有工作,自我價值認同感幾乎沒有,真的很累,心裡越來越煩躁。每天按計劃完成所有事情就感覺還好,如果未完成就會很煩躁。

    但老公還是很體貼我,這三個月就是晚上洗好澡用圍欄圍住它和弟弟在客廳,給我時間運動,瘦了18斤,又陸陸續續在看自考本科的書,心情就好了很多,姐姐也很聽話,在我每天做飯拖地都是她顧弟弟,學習也比較按計劃完成,就是吃飯太慢讓我有些上火,但哪有事事完美呢,是不是?

    歸到底是我忙的事情太瑣碎,與姐姐聊天談心幾乎已經沒有,所以她總是會找話和我講,吃飯的時候也是,有一丟丟心疼。

  • 4 # 楓鈴s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是我正在經歷的,我有兩個孩子,姐姐7歲,弟弟6個月。養孩子累是正常的,但我不會嫌棄,孩子是上天給予的最好禮物,如果你覺得太累,可以參考以下幾點調整自己:

    1、對孩子期望太高

    包括對孩子發展的期望,也包括對孩子回報父母的期望。不但父母累,孩子也累!

    2、父母之外的人蔘與太多

    現在的家庭都是幾個大人帶一個孩子,有的甚至還請保姆,他們對育兒有自己標準,並且不願意接受反駁,這就讓原本簡單的家庭事物變得複雜化,怎麼能不累呢?

    3、攀比心過重

    從孩子穿尿不溼開始,別人給孩子用什麼,你也要用,不然總感覺自己的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

    4、對孩子的事物插手太多

    對孩子的衣食住行一手包辦,書包幫孩子拿了,衣服幫孩子穿了等,養成了孩子不能獨立的性格

    5、資訊過載,缺乏主見

    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搜集育兒資料,然後跟著這些資訊跑,不管適不適合就用在孩子身上,做不到斷舍離

    6、爸爸參與過少

    有一個自己的說法,叫“喪偶式育兒”,說的是爸爸不參與育兒、缺席孩子的成長狀況,媽媽一個人帶,怎麼會不累呢?

    7、消費不夠理性,造成過大經濟壓力

    部分爸媽片面的認為傾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這樣不理性的消費,會給家庭造成過大的經濟壓力,又能堅持多久呢?

    其實,養孩子到底累不累?還是需要看爸爸媽媽怎麼選擇!

    綜上所述,如果爸爸媽媽能剔除那些讓育兒生活疲憊不堪的因素,相信養孩子會變成一段相當愉快、美好、輕鬆的人生旅程。

    參考以上幾點做出選擇,養育孩子又怎麼會覺得累呢?更不用說嫌棄了!

  • 5 # Sally的意國小屋

    會啊,累並快樂著。辛苦了一天,真想有一個自己的空間,做一點自己的事情,這時寶寶會跑過來,“媽媽,陪我玩”,“媽媽,抱抱”,“媽媽,給我講個故事吧”……,沒完沒了的問題。等到寶寶睡覺了,已經晚上11點多了。拖著疲憊的身體爬上床時已經時第二天凌晨了。這樣的生活日復一日,怎能不累?如果沒有孩子,過著二人世界的生活,至少不用天天熬夜啊。睡到自然醒,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沒人打擾,這已經成為我的夢想了。

    如果趕上孩子不聽話,發脾氣,就更覺得累了。最累心的時候就是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有時她是聰明的“小天使”,有時她是會找各種藉口休息的“小魔頭”。這時除了累,還從心底產生對老師的敬佩。

    還有一種累,來自於經濟上的累。隨著孩子的長大,需要參加的補習班越來越多。這些都是金錢和時間堆出來的。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都是“百萬富翁”!

    不過,話說回來了,就這樣大手牽小手,一路走下去,欣賞著每個家庭獨有的風景,也是一種享受,再累也值得了。

  • 6 # 英子育兒分享

    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帶是理所當然的,有時候雖然會覺得累,可是孩子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快樂。

    以前老一輩的人生七八個,那真的是累,現在我們提倡優生優育,差不多兩個孩子,有苦有甜吧。

    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兒女操心,我們自己做了父母也是一樣的,這是愛的延續。

    央視有個公益廣告相信大家都看過,別讓等待成了遺憾。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最傷心的事情了。

    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和父母,孩子在一起的世時間吧,等孩子上學了,他會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不會像小時候一樣時時刻刻黏著你,這段時間是最美好的。

  • 7 # 大貓咪和小貓咪

    養孩子自然是辛苦的,但是,我從來沒後悔過。

    以前,我非常喜歡小動物,特別是貓咪。一直不喜歡小孩子,總覺得他們又吵又煩。婚後過了幾年,不得不要孩子的時候,我媽媽跟我說:養孩子比養貓有趣多了。當時十分不相信她的話,只是把生孩子當成了任務。孩子出生後,月子期間怕我勞累,媽媽和婆婆都沒讓我照顧孩子,每天就喂個奶,偶爾逗他玩玩。說實話那時候對他沒有太大感覺。然而,出了月子後,每天日夜對著他,自己照顧他的時候,發現寶寶太可愛了,一下子就建立起母子親情來。看他望著我笑的樣子,什麼辛苦的感覺都沒了,只有甜蜜,比愛情還要美好,真的。

    所以,一旦建立濃厚的親子感情,什麼累什麼苦都拋在一邊了。因為孩子帶給你的快樂,遠遠大於這一切。

  • 8 # 愛you橙子汁

    從來不會覺得養孩子累!因為我愛她超過所有!

    很多人都說養孩子很辛苦太累了受不了等等,但是我從來沒有跟別人抱怨過帶孩子有多累,反而覺得很輕鬆很幸福。

    就像最近因為疫情,小孩都沒有去上學,就會聽到很多家長說,哎呀,什麼時候開學啊,把家裡神獸帶的煩死了,趕緊送走之類的話。

    而我從來不著急孩子上學,我希望她能多陪在我身邊,我甚至喜歡她調皮點!希望她快快長大,又害怕她長大,我希望她能懂事點,又希望她不要太懂事。

  • 9 # 90後的寶媽彩雲

    您好,我是90後寶媽彩雲 ,很高興能回答您這個問題,我覺得每個人的家庭情況不同,我個人覺得很累因為我是有三個孩子,二胎是雙胞胎,但是孩子帶給我的快樂也很多,所以我覺得雖然累但也很快樂,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下面視訊說一下我的想法

  • 10 # 買賣真難做

    這個應該每個人遇到孩子哭鬧都會抱怨的問題吧,或者是經濟方面的,不管出於那種原因我覺得都是暫時性的,帶孩子雖然累但是從中也收穫不少的快樂,孩子的一顰一笑都牽動著我們的心,生活有苦澀也有酸甜。有孩子吧你覺得帶孩子累養孩子壓力大沒孩子吧你羨慕別人有孩子,所以都取決於自己的心態。

  • 11 # 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以前,孩子多家長少,整體貧困,家長忙著生計,孩子一天天長大;現在,孩子少家長多,條件改善,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團團轉,依然抱怨“太難帶了”。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爸媽養娃累,主要體現在這7個方面

    1、對孩子期望太高

    這期間是各種操心、各種比較、各種選擇、各種糾結、各種傾盡全力、各種力不從心、各種滿心希望、各種灰心失望、各種早知今日、各種悔不當初,常常是孩子大了,自己也老了,然後又是對孩子回報父母、孝順父母的各種期待。

    如此心力交瘁地幾十年,怎麼能不累?

    這麼累的根源,就在於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期望太高,既包括對孩子自己發展的期望,也包括對孩子回報父母的期望。

    期望如此之高,壓力山大的不但是父母,還有孩子。但是,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期望這麼高呢?他能成為獨立的、自主的、幸福的成人,不是已經很好了嗎?

    如果爸爸媽媽能夠看開這一點,拋開對孩子所有外在功名利祿的期待,關心孩子和父母自己內心的安寧和滿足,育兒生活,會輕鬆很多。

    2、父母之外的人蔘與太多

    而中國家庭的典型景象,卻是一隊人,帶一個娃,爸爸媽媽呵護著,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伺候著,甚至還跟著個保姆阿姨揹著大包小包做後勤支援,排場陣仗,簡直能趕得上皇帝出巡。

    我們不妨打個比方。一個小家庭,好比是一間公司,原本爸爸媽媽自己應該是全資股東、最高負責人,有各項事務的決策權。

    但不少家庭,接受了來自長輩的各種“投資”——資助買房、伺候月子、幫助帶娃等等,於是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因為自己的“投資”,擁有了這個家庭或多或少的所有權,成為了“股東”。

    既是股東,就要發表意見、參與決策,有的還要求自己有“一票否決權”。這樣的治理結構,讓原本簡單的家庭事務變得複雜無比,作為一家之主的爸爸媽媽,如何能不累?

    甚至更糟糕的是,有的爸爸媽媽,連一家之主的地位都不保,自己的家庭事務,還需要聽憑自己的父母做主,於是大家更是勞心勞力,矛盾叢生。

    3、攀比之心過重

    別的孩子都在吃好幾百塊一桶的洋奶粉,我們不吃,會不會影響孩子發育?

    別的孩子都在穿名牌、大牌,我們不買,會不會被笑話很窮?

    別人、別人、別人……在相當多爸爸媽媽的眼裡,時時刻刻都看到太多別人,自己做什麼、怎麼做,常常以別人做什麼、怎麼做為準則、指南。

    既要時刻看著別人,自己又要時刻努力跟上,以免掉隊,如此怎能不焦慮、不累心?

    但是,別人是別人,我們是我們,我們自己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選擇、有自己的行為方式,為什麼要跟著別人跑呢?

    相信爸爸媽媽們能看開這一點,育兒之路上的勞心勞力,又會省去很多。

    4、對孩子事務插手太多

    孩子上學,幫著背書包、記作業;孩子寫作業,爸爸媽媽在一旁陪著、盯著;老師佈置了什麼任務,常常是孩子還沒搞清楚要做什麼,爸爸媽媽已經奮不顧身地撲上去,幫著孩子完成了。更不用說盯著孩子吃飯、穿衣、洗澡、上廁所這些日常的吃喝拉撒。

    這樣被“照顧”著的孩子,生活中幾乎只剩下了上課、上興趣班這兩件事,既發展不出自主學習的能力,也發展不出自主生活的能力,爸爸媽媽就只好一直照顧著、伺候著、累著了。

    只有從小培養孩子自主,包括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爸爸媽媽才能做到真正的輕鬆。這樣不是為了偷懶,而是讓孩子真正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自由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5、資訊過載,缺乏主見

    這裡看到孩子需要胎教,就趕緊去學著做胎教;那裡看到孩子需要早教,就趕緊帶著孩子去上各種各樣的早教班;這裡看到新生兒需要游泳鍛鍊,就帶著娃去嬰兒游泳館;那裡看到孩子要補這個補那個,就趕緊去買給孩子吃。

    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蒐集儘可能多的資訊,然後跟著這些資訊東奔西跑上了。

    育兒生活中需要做一定程度的“斷舍離”——我們其實並不需要那麼多的資訊,更重要的是通過自主的閱讀、學習,形成自己的“主見”——我知道什麼樣的方法是好的,我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我知道自己的哪些做法要堅持,哪些方法要除錯。

    這樣,既不需要被過載的資訊衝擊、淹沒,又能夠在育兒生活中採取簡潔、有效、恆定的方式,整個過程,會簡單、輕鬆很多。

    6、爸爸參與過少

    爸爸不參與帶孩子,帶孩子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兒,恐怕是不少中國家庭的常態,也是相當多媽媽覺得帶孩子累得不行的重要原因。

    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工作量通過分擔得以減輕,二是孩子與父母兩個人,都可以建立起親密關係,當然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共同陪伴,讓孩子的心理和人格,發展得更健康、健全。

    7、消費不夠理性,造成過大經濟壓力

    有這樣一個個案:一位普通工薪族爸爸,給自己三四歲的女兒買一條裙子,就花了700塊。700塊一條的裙子,當然很可能是品質和設計都很不錯的,而且孩子穿起來,可能確實非常漂亮。

    但是,爸爸媽媽不考慮自己的負擔能力,一味地如此消費,又能堅持多久,怎麼能不感到壓力巨大呢?

    俗話說“一個孩子十畝地”,把孩子從呱呱墜地的小嬰兒養育成人,要說一點都不辛苦,肯定不現實,但辛苦不等於壓力、疲憊。我們見過帶孩子累得不行的父母,也見過不少帶娃倍感輕鬆、愉悅的父母。

    養孩子到底累不累?還是要看爸爸媽媽怎麼選。如果爸爸媽媽能剔除那些讓育兒生活疲憊不堪的因素,相信養育孩子會變成一段相當愉快、美好、輕鬆的人生旅程。

  • 12 # 禪潤

    養孩子當然累,但是養孩子最是一件讓人成就感爆棚的事情。

    養孩子累嗎?當然。

    你一個人弄著孩子飯都吃不上的時候,為了孩子忙的蓬頭垢面的時候,有沒有覺得天天忙於孩子的生活你連委屈都沒時間哭……記得去年的夏天,老大讀幼兒園,有一天,放學的時候下起了磅礴大雨,真的是超級大,我想把二寶放在鄰居家,結果二寶那天說什麼都不在鄰居家呆著。沒辦法只能帶著老二,騎著電動車,把老二藏在電動車擋風斗篷那裡,一路上大雨嘩嘩的,那時候已經分不清到底留了多少淚水,沒人看到你哭,到幼兒園的時候,渾身都溼透了。很多人說為什麼不穿雨衣?因為穿了雨衣就沒法抱孩子了,會把孩子衣服弄溼。所以只能穿一件厚衣服,到了之後脫了,打著傘抱著孩子。是寧願自己感冒挨淋都不能凍著孩子。後來,就買了電動三輪車。這不,今年又到雨季了。

    但是養孩子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我自己帶大的兩個孩子,對我很體貼,有好吃的,老大總是想著我,先問媽媽吃不吃。當二寶想要和媽媽開玩笑動手的時候,大寶絕對第一個衝上去。而且兩個孩子相處模式的非常好。老大性格強勢,弟弟反而經常讓著姐姐。隨著弟弟長大,自己很省心。

    養孩子確實比較辛苦,也很累,也有很多的壓力,但是就像是養了一棵樹,辛苦澆灌,努力耕耘,等到終有一天花滿枝頭,碩果累累的時候,你就會覺得所有的努力,汗水沒有白費。

    我感恩我的父母把我養這麼大,但是我是讓他們自豪而又驕傲的孩子,我相信我的孩子也一定是讓我為之驕傲的孩子。

    所以,即使養孩子很累,很辛苦,我也願意為之付出,為之努力。

  • 13 # 小毛豆這一家

    大家好,我是毛豆媽,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對於“養孩子會不會太累”這類的問題,毛豆媽的感受是真的太“身心俱疲”了,但更“累”的還有和你那密不可分的家庭關係。下面我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養孩子過程中的連鎖反應的“累”。

    一、與寶寶之間的“累”

    每一位寶爸寶媽都知道,無論你是自己帶孩子還是有幫手協助你帶孩子,你的心永遠都是無時無刻在牽掛著寶寶的。寶寶有沒有餓啊?有沒有著涼啊?有沒有受傷啊?……在這一方面,寶媽們體現得尤為明顯,畢竟“母子連心”嘛

    以前小毛豆都是和我們一個房間睡的,但是他自己睡嬰兒床,所以在睡覺方面算是比較獨立的。記得有一次,毛豆媽有一次和毛豆爸正在睡覺,小毛豆第一次自己一個人睡在單獨的房間裡面,睡下的時候都很順利,但是等我和毛豆爸入睡後,突然我就驚醒然後直接衝到小毛豆的房間裡面去看他,果然,小毛豆自己在那裡餓哭了。

    這類的情況數不勝數,從小毛豆出生開始,毛豆媽就好像上了24小時的發條,可以隨時隨地的起來照料小毛豆,心裡上承受的疲憊完全不亞於身體上的。

    但我的真實感受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相信每一位寶爸寶媽們都已經GET到我的意思了。看見小寶寶一天天茁壯成長,從襁褓中的小BABY一點點長大,然後慢慢開始會爬、會走路,接著是呀呀學語,都是對你付出的回報,這棵小樹苗是你親手栽種的,看著他(她)成為了森林中的一棵參天大樹,你是欣慰和幸福的。

    二、與另一半之間的“累”

    相對於寶媽們對寶寶的敏感,寶爸們的表現常常顯得格外“遲鈍”,甚至有點事不關己的樣子。這也讓很多寶媽們在寶寶問題的處理上,常常遷怒於寶爸們的最主要原因。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有時候這座山是給了寶寶強大的依靠,卻總是給寶媽們壓得喘不過氣來,這時,真的忍不住想要踹上兩腳給自己的老公。

    小毛豆在4個月的時候,就無法再睡自己的小嬰兒床了,不是因為他沒有自主入睡的習慣,而是他長得太快太大,小嬰兒床已經裝不下他了,同時,他也更習慣於奶睡了,所以小毛豆就開始和我們大人一起睡了。

    這個時候,你就發現,媽媽們總是會特別注意不要壓到寶寶,儘量讓寶寶有更多的伸展空間;相反,爸爸們總是自顧自的最先入睡,而且還鼾聲如雷,全然“不顧及”自己的孩子有沒有睡著或睡得怎麼樣。毛豆媽還常常發現,如果讓毛豆爸和小毛豆一起睡的話,他常常會整個手臂壓在小毛豆的身上,那個重量是很衝擊的!(毛豆爸是個192公分的籃球運動員-_-||)

    相信很多寶媽們都會有這種感受,就是你十月懷胎的寶寶,生下來之後居然感覺被“搶”了!

    被搶了什麼?被搶的是你教育孩子的“義務”權。通常情況之下,孩子從出生開始, 他(她)的法定監護人就是預設為其生父生母,但這往往會被悄悄地轉移或者弱化,誰在轉移?誰在弱化?那就是家裡的“長輩們”。

    他們會自居“過來人”的身份給你現身說法,教導你該怎麼養育寶寶,並且直接插手。這種情況長期積累,會讓家庭矛盾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影響的是夫妻之間的小家庭關係。

    小毛豆剛剛出生後不久,他的奶奶和外婆就來幫助我坐月子,然後對於小毛豆的各種日常處理都要發表各自的想法,“指導”你要去怎麼做,總是不讓你插手你的寶寶,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教育理念的不同就產生了它的矛盾性。因為長輩們的養育方式已經跨過了小半個世紀,和現代的科學育兒走得越來越遠,而我們年輕一代的大多數都受過高等教育,所以對於知識的獲取和運用更為理解,久而久之心中自然是不滿。

    這個時候,我的做法是,當面不要馬上否定,事後在網上查閱兒科專家給出的更權威性的資料,讓毛豆爸通過微信方式發給大家,同時也是科普教育的傳播,下一次,讓毛豆爸自己來照料小毛豆。這樣,既給了長輩面子,又委婉地拒絕了陳舊的方式。

  • 14 # 小胖的媽呀

    沒有孩子的時候,不會嫌棄!因為你所感受到的都是美好!

    有的孩子的時候,會嫌棄,但還是會努力去做好父母這個責任和義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今社會老百姓這麼幸福,為什麼有些人還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