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韓大呆子與籃球

    我們把後撤步分為三種,一種是偶爾使用一下後撤步,命中率時準時不準。

    一種是偶爾用一下後撤步,但是命中率奇高。

    還有一種是大量使用後撤步把後撤步作為常規進攻手段。

    然後我們把球員進行對號入座,我們會發現,第一種球員是最多的,第二種和第三種稀少。

    然後再進行比對,第二種和第三種球員中30歲以上和身體素質不那麼勁爆居多。

    也就是說,後撤步高手中歲數大,身體素質不咋地的比例奇高。

    是不是有點反直覺?

    這一點完全違背了大家所認為的身體素質碾壓談籃球先談身體素質這一理論

    開啟知乎籃球板塊,看的最多的就是打的好的球員肯定身體素質比別人好

    然而公認作為籃球技術裡面最難的後撤步居然是身體素質下降的球員比例奇高

    所以除了身體靜態素質之外還存在一個東西

    就像海王星冥王星的發現,不是我們直接觀測出來的而是推算出來的一樣

    如果這個東西我們叫做球商或者別的一種名字,我們會發現問題雖然得到了解釋,但是這個解釋跟牛頓的鐳射劍地下室火龍一樣,還是從結果倒推

    也就說,打的好的,肯定是有原因,反正是找一個原因就行了

    至於這個原因對應的是什麼,誰管他

    那籃球始終是一門玄學

    我假設存在一個身體使用率

    比如,一個身體素質看上去很好的人,如果使用錯誤的發力模式,他即使是自己使足勁了可能真正發出的力量是小於一個身體素質看上去不好但是正確發力的人

    比如張偉麗如果對打一個身高185肌肉塊看上去很大的男的,如果這個男的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幾乎是完敗於張偉麗

    因為張偉麗的陪練不會是身高一米五的小姑娘,都是180以上的壯漢,而且還都是練過的

    比如搏擊,如果發力不對,你感覺自己使出了全力,但是實際上打到對方身體上,對方承受的力量是很低的,遠遠低於你的發力

    街頭混混對戰搏擊高手,肯定會被虐殺

    因為街頭混混發力模式沒有經過專業訓練,所以每次出拳都是發的他感覺的全力,但是打到搏擊高手身上,力量是很低的根本就造不成傷害,而搏擊高手出拳模式對,在不需要發足全力的情況下就足以對街頭混混造成極大傷害

    當然,這只是一種極端情況,我們再混合一下

    大肌肉街頭混混對戰小肌肉街頭混混,在雙方都不會發力模式的情況下,大肌肉獲勝

    大肌肉搏擊高手對小肌肉搏擊高手,在雙方都會發力模式的情況下,大肌肉獲勝

    然而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只看到了大肌肉獲勝,歸納到了大肌肉這個點,而發力模式只表現在特殊情況下,出現的次數偏少,所以很多人就會自動過濾掉這些反常資料

    然而,只有抓住出現稀少的反常資料才能揭示真相

    所以我提出一個身體使用率,即在同樣的身體素質背景下,誰更會使用發力模式,誰表現出的力量越高,誰的身體身體使用率越高

    發力模式,不是單獨某塊肌肉很大就是能解決的,而是任何一個細小的動作都是全身的肌肉同時參與

    比如投籃,大多數人覺得跳投是腿只管跳,到了半空中胳膊再發力扔球

    我的發力模式意思是腿發力,腰和胳膊進行傳導,到了手腕,手腕只需要修正方向角度,在這個過程中不是腿幹腿的活胳膊幹胳膊的活而是從一開始腿到最後手腕是處在一個鏈條裡面,每一部分發力是需要和上一部分進行對接,所以在我的發力模式裡面不存在投籃力量不夠這一說,因為每個投籃都是全身肌肉在同時發力,相當於投籃的力量被分散在每塊肌肉上,每塊肌肉所承擔的發力是很小的

    所以像很多籃球高手可以做到已經打了一整場了還能最後投進絕殺,而某些球員動不動就累了,因為累了所以投不進,因為投不進所以傳球

    後撤步實際上是一個變相後仰跳投,只是在後仰跳投前加了一個向後跳的運球而已

    如果使用正常的發力模式,肯定是極難做到的

    但是我所說的整體發力模式卻是可以輕鬆做到

    而且對於整體發力模式來說,他需要的是每塊肌肉之間發力的配合而不是單獨某塊肌肉很強壯

    所以健美身材對於籃球投籃來說沒什麼大用

    相反,如果某塊肌肉過大,在身體分攤發力的時候更容易出現一整個鏈條因為某塊肌肉發力過大導致力量鏈條傳匯出現了問題最後投籃不準

    所以我們現在再回想一下那些命中率高的球員的身材比例,和如同健美身材比例的球員的投籃命中率

    所以很多球員在受過大傷之後,靜態身體素質大為下降的情況下采用全身發力模式,繼續煥發第二春,因為全身發力模式對身體素質要求不高只是對個人對自己技術打磨要求高,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巨星一採訪就強調訓練,這部分只有通過個人技術訓練才能提高

    所以我的結論是,約基奇東契奇庫裡湯普森才是未來籃球發展的方向,籃球將像足球一樣,普通人的身材也可以出現在最高水平賽場,而不是所謂只有如健美身材才能活下去

    最後回到問題上,為什麼見不到有人用後撤步

    因為後撤步對個人技術要求高,需要大量個人技術訓練才能完成

    而野球場自然不必說,有幾個人會花費一下午時間去一個人練球?

    而職業隊其實更艹蛋,因為訓練計劃都是教練做的,教練有幾個會允許球員做後撤步,甚至連胯下背後都不讓做

    而沒有大量時間打磨,必然做出來也只是耍帥玩花

    於是就陷入惡性迴圈

    到了高強度對抗,後仰跳投就像天才那1%的天分,只有做到後仰跳投進幾個,傳切體系才能繼續運轉

    如果沒有這1%,那對方就會不斷給傳切體系施加壓力,導致最後戰術根本打不出來

    比如中國男籃的比賽戰術體系壓根沒有

    我覺得毛病根本就不在平時戰術磨合太少上,換個弱旅馬上中國男籃能給對方上各種戰術課程

    中國男籃過於強調戰術,當遇到關鍵時刻,沒有人能對對方施加懲罰,還是死跑戰術,對方只需要阻塞空間就可以完成防守任務

    在CBA,完成懲罰任務的是外援,中國球員因為球隊成績沒機會進行打磨

    丁彥雨航的出現告訴我們中中國人如果給機會照樣可以練出來

    然而,改變不了的是中國籃球急功近利的心態

    從小就被灌輸必須要贏,不擇手段也要贏

    所以一場一場都在憑努力拼搶去贏球,最後形成路徑依賴

    中國男籃的失敗只是整個中國教練體系籃球理論體系失敗的縮影

  • 2 # 德譯洋洋

    目前,NBA已經在眾所周知的情況印象下開始停擺,但是中國的CBA聯賽卻在準備重啟。除了聯賽要開始抓緊,中國男籃也需要開始準備了,因為東京奧運會至今沒有宣佈延期或者取消。

    按照最新的說法,NBA的一種球隊老闆覺得在6月份重啟聯賽是可行的,而且可以進行空場的比賽。這樣一來,這個賽季的NBA就會被整體延後,可能在8月份才結束。這樣一來,若是東京奧運會不延期,那麼NBA的球員就不會出現在東京奧運會的賽場上,甚至也不會出現在奧運會男籃落選賽上。

    奧運會男籃落選賽肯定會在奧運會開始之前舉辦,按照計劃是在6月下旬開打。中國男籃需要前往加拿大的維多利亞賽區參賽。目前的中國男籃實力確實是差了一些,他們還是需要一個更靠譜的後衛,這就不禁令人想念陳江華。

    對於陳江華,很多人的印象停留在北京奧運會的時候他運球突破科比,一個人越過所有場上美國男籃的球員完成上籃。但其實陳江華國際比賽的巔峰在四年後的倫敦奧運會上。當時身體和技術都在巔峰期的陳江華是中國男籃後場最佳的選擇,無論是控球突破還是遠投都非常厲害。

    在面對西班牙男籃的時候,陳江華甚至能多次投進後撤步的三分球,這在國際賽場上是非常不容易的技術動作,但是陳江華就是能夠做出來。

    一個好的後衛對於球隊的提升有多重要?基本上可以將一支弱隊帶進季後賽。本賽季北控男籃重新崛起,有望打進季後賽,就是因為他們引進了孫悅這樣經驗豐富的後場球員。

  • 3 # 小白體育視角

    後撤步投籃,如今已經成為了大多數美職籃球員經常在場上使用的技能,甚至像濃眉哥、考辛斯、恩比德這樣的球員對於這樣的技術都是駕輕就熟,SO,問題也來了,為什麼後撤步如此實用,在CBA賽場上卻很少有球員使用呢?那啥,還請諸君聽我往下細細道來。

    CBA球場上為什麼很少有人使用後撤步呢?

    在CBA賽場,經常使用後撤步的人都有誰呢?遼寧男籃的郭艾倫,廣東男籃的趙睿,北京首鋼的林書豪,從這幾個人的名字你就可以看出,能在CBA連貫、順暢的使用後撤步投籃的幾乎都是球性比較好的球星。

    後撤步投籃,很多人認為很簡單,畢竟有太多的野球高手都在野球場上用這招,可是在職業賽場上,要使用後撤步投籃,並且保持高效的進攻效率,對於球員的球性和節奏要求還是很高的。

    為什麼CBA球員很少使用呢?首先還是球性的問題。我們的球員如果沒有了身高和彈跳的天賦,他們的球性或許還不如美國的高中生,正是因為球性差,讓這些球員在進攻中,很難連冠的完成後撤步投籃,或者他們的後撤步投籃會存在拖泥帶水的感覺,不足以製造出投籃空間。既然不能製造出投籃空間,選擇後撤步投籃的球員就會少得多。

    其次是後撤步投籃對於身體的要求並不低。後撤步投籃,製造出瞬間的投籃空間,這對於球員的腰腹力量、協調能力以及投籃手感有極高的要求,我相信很多CBA球員都可以做出後撤步動作,可是因為腰腹、協調和手感,他們使用後撤步投籃的命中率很低,所以他們更喜歡選擇急停跳投來解決進攻。

    最後是打球的創造力,這東西是國內最缺乏的,郭艾倫的出現為什麼讓我們眼前一亮,除了偏歐美有攻擊性的打法,最重要的是他打球有靈性、有想象力,而我們絕大部分球員打球都是按部就班,缺乏想象力,講真的,別說後撤步投籃,我們的後衛有幾個能夠掌握高拋的技巧呢?幾乎沒有,而這個技能在美職籃的賽場上也基本是基本功,所以創造力制約了我們球員打出精彩的表現。

  • 4 # 冠盈體育笑笑談球

    大家好以下是我的分享與觀點,希望可以在以後的道路上幫助到大家:

    1:但真正在賽場上用的,幾乎全是後衛,我看過很多CBA比賽,也常常去現場支援,除了一些能力比較強的外援外。

    像遼寧的趙繼偉、廣東的趙睿、山西的原帥、北京的方碩都在比賽中用過後撤步這一招,但每場用的都不多,究其原因,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2個原因。

    2:而且後撤步對於球員的持球能力、投籃穩定性和節奏是一大考驗,所以內鋒球員一般都不咋會這招(他們身高臂展出色,用更好的招式。

    而且運球的話因為重心太高,也容易被斷)。外線的話,國內球員能把空位三分投中的就不錯了,如果還持球投後撤步三分,不被教練罵才怪。

    3:最後說一點,如果你去現場看過CBA,你會發現CBA對抗並不低,尤其是對於小外援的防守。當然了。

    CBA終究是不如NBA的,而後撤步在NBA都少見,更可況是CBA了,這幾年後撤步突然在國內火了起來,還不是因為單打後撤狂魔哈登所帶起來的嗎?

    4:哈登的運球,沒有艾弗森那種大幅度變相把人晃倒那般震撼,但仔細觀察,他從運球到做各種眼花繚亂的CROSSOVER。

    再到加速,變速,後撤步。這些過程是一氣呵成的,沒有過分突出某一個環節,但每個要點都完美銜接。

    5:一方面是天賦問題,這些招數,我想大多數職業籃球運動員都會。只是很難向他們做的那樣舒展、美觀,而且達到穩定的命中率。

    這其中就和身體天賦有關係,黃種人在這種運動上,有天然的劣勢,無論是身高、彈跳等等。

    以上是我的個人分享與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 5 # 熊貓體育匯

    你好!CBA確實很少看到有球員使用後撤步投籃。我主要用以下幾個方面來解釋這個問題:

    1.防守方式不同

    cba比賽中的防守還是以聯防為主,人盯人的情況比較少。什麼是聯防呢,簡單說就是每人負責一塊區域,在這個區域內防止攻方球員攻擊籃筐,同時會加上延誤夾擊、聯動補位等防守戰術。面對聯防,對於攻方球員來說,在外線還是有比較大的空間出手,沒有必要使用後撤步降低自己的命中率。

    而由於NBA球員個人身體素質和持球能力普遍較強,球場上可以選擇投籃的範圍更大,NBA一般都採用人盯人的防守策略。NBA經常會看到攻方球員對位或者錯位單打的情況。 進攻球員為了給自己更多的投籃空間就會使用後撤步,當今後撤步見長的比如 :詹姆斯哈登、肯巴沃克、庫裡等等,就不一一舉例了。

    2.比賽思維異同

    要知道CBA的比賽強度是很難達到NBA的水平,CBA還是以團隊籃球為核心,進攻基本都是通過戰術跑位傳導球來終結,在球場上遇到需要使用後撤步的情況很少,比如看CBA會經常看到3分線外完全空位的情況。而NBA會有更多的單打,用到後撤步這項技術的機會就會多很多。

    3.個人技術能力達不到要求

    CBA國內球員成長過程中對於後撤步這項技術的訓練還是不夠多,傳統國內教練一般也不鼓勵這種花哨的技術。比賽中也不會有教練鼓勵隊員使用後撤步,當然比賽中也就很難看到了。

    最後總結一下

    CBA的比賽普遍採用聯防的防守方式和缺乏壓迫式的外線防守使得後撤步跳投在CBA“不香”。另外也反映出國內球員無論是天賦身體素質、基本功等方面和美國球員相比都存在不小差距!這也是中國三大球的通病:過分強調紀律性、團隊化、模式化。缺乏個性化、特點增益化,球員即使有後撤步技術也不敢輕易在職業賽場上使用。

  • 6 # 籃壇扒客

    NBA當中,成名的巨星基本上都有專屬於自己的得分絕技,比如喬丹和科比的後仰跳投,諾維茨基的金雞獨立,鄧肯的中距離打板,吉諾比利的歐洲步等。而最近這些年,被廣泛使用的,是後撤步投籃,包括哈登和東契奇都經常在比賽當中用出,這兩位高手,也是憑藉這一招頻頻拿到高分,算得上是很高效的得分手段。在他們的帶動下,聯盟也是有越來越多的球員開始練習後撤步投籃。

    但同樣是籃球聯盟,我們在CBA當中卻是很少看到,只有一些進攻能力特別強的小外援,以及本土球員當中趙睿,方碩等人會用出,但基本上在比賽當中的使用頻率也是非常低,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有人認為,之所以哈登這些球員,不像傳統得分後衛一樣使用後仰投籃,主要是因為哈登的身體素質,尤其是彈跳和腰腹力量不如以前的四大分衛。但實際上,後撤步投籃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平衡性,腿部和腰部的力量,另外,你必須投籃能力也達到了一定的水平,用出後撤步才會有威脅性。

    CBA當中的本土後衛,往往基本功都要差一些,看看咱們的男籃,打國際大賽的時候連球都很難運好,這些年,咱們基本上都是出優秀的內線,但後衛真的是很難擺上檯面,國家隊的球員都如此,普通的CBA後衛可想而知更差了。後撤步使用之前,先要有一段帶有欺瞞性的動作鋪墊,然後在用出後撤步的一刻,還要有急停騙過對手,接著再後撤步出手,都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才能令對手反應不及,技術要求太高了。而且速度還不能太慢,如果是慢吞吞的,就算動作做出來了,也很容易被對手判斷到。

    所以綜合看起來,技術難度非常大,對身體要求也高。但如果咱們的後衛個個都在練,肯定也是會有一些高手出來的。也就是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咱們的CBA,根本不重視這樣的得分技巧。

    隨著外援的實力越來越強,本土球員反而很多都成為功能性的球員了,後衛就是防守+投籃,也就是3D球員。在這樣的情況下,教練也根本不會給到他們很多發揮才華的空間,大多是按部就班,在場上跑戰術。想要進行後撤步,是要有突破得分的威脅性才行,本土後衛普遍突破能力不強,突破最強的郭艾倫,投籃又不是很擅長。

    按照CBA的防守強度,也沒必要在比賽當中用出後撤步三分,很多時候都有空位投籃的機會。在這種時候,只要進行普通投籃就好了,用後撤步反而會影響命中率。

  • 7 # 盛金

    印象中CBA球員中把後撤步當成常規武器的比較出名的有孫悅、丁彥雨航和臺灣省的林志傑,他們可以說是CBA的頂級球員了,特別是孫悅,已經35歲,算是處於職業生涯後期,但是還是能經常看到他的後撤步3分,穩定性也非常不錯。至於其他球員,可能也還有,但是真不多。

    後撤步這種技術在NBA上到中鋒,下到控球后衛,在如今小球流行的時代,可以說是必備得分手段了。那為什麼CBA就很少見呢?

    這並不是說後撤步這種技術有多難,或者有多高深莫測,又或者對身體素質要求有多高,作為一名籃球愛好者,後撤步我也經常用,在野球場也看到很多人用得非常遛。所以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最主要的原因是CBA球員的訓練習慣,技術的打磨方式有關。我看過很多CBA球員的訓練方式,無論是私人訓練還是球隊合練,真心沒有幾個球員會把後撤步技術當成主要技術來打磨。平常的訓練中,內線球員主要訓練專案是內線腳步+勾手、定點三分或定點半截籃,典型球員有周琦、胡金秋和蘇州肯帝亞的吳冠希;鋒線球員的訓練專案主要是三分(定點三分和行進中三分)、控球,還有急停跳投等;後衛也主攻運球、三分投籃和突破,典型球員有郭艾倫、胡明軒等。以此看來,訓練都不是主要專案,怎麼能指望在實戰中用上呢?

    第二,以CBA的戰術打法有關。說到底,中國球員的個人技術和身體素質都不能算是頂級的,和人種有關吧,這就限制了CBA球隊打法並不是以個人技術表現為主的,不管你承不承認,CBA球隊還是以團隊打法為主,團隊籃球的打法主要是傳導球、策應和投籃(主要是定點投籃為主),而後撤步技術是建立在個人單打的基礎上運用起來的,這就與球隊整體打法相悖了。

    第三,額……雖然說後撤步技術不算很難,但是要玩得很遛,特別是在高強度的對抗中還能打成成功率,這還是得對個人的身體素質、身體協調能力和運動能力有著相當大的要求的。因此,我們能看到,在CBA中把後撤步當成常規武器的那幾位球員中,不單單是身體素質勁爆,對身體的控制能力也是一流的,而且後者更重要。

    我想這就是CBA球員少有用到後撤步這種技術的原因吧,其實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身體條件達不到要求導致訓練中不重視,再加上球隊不強制要求,結果就是實戰中運用得少了。不過我相信,他們會還是會這種技術的。

  • 8 # 籃球達人

    這個問題問得好,其實CBA打球也是有球員使用後撤步,在一些前鋒進攻中也會使用後撤步,只不過在CBA球場中相對較少,主要有以下原因:

    1.後撤步相對技術難度高,在比賽進攻中急停後撤步對於身體條件要求較高,對於身體的協調和日常的訓練緊密相關。

    2,後撤步並不適合大多數球員。相對於後撤步,還有許多的進攻有效途徑,對於亞洲球員來說,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見習高難度的後撤步還不如去見習其他進攻方式更為高效。

    3,後撤步要求有高天賦的球員使用。不僅在CBA,即使在NBA球場上使用後撤步的球員也寥寥無幾,僅有幾個相對有天賦的球員在使用,例如哈登。

    4,沒有必要每個球員都去使用後撤步,每個人打籃球都應有適合自己特點的進攻手段。大家可以看到在籃球場上幾乎很難找到相似的球員,每個球員都有適合他的進攻手段,相互配合默契才是贏球的根本。

  • 9 # 仁仁epoch

    經常打籃球的朋友都知道,籃球技術很多種,每個人都能掌握一些,比如有人喜歡急停跳投,有人擅長歐洲步,有人專攻後轉身跳投……但是,任何一種技術想要用得爐火純青,那還真不是簡單的事。

    後撤步投籃看似簡單,但用起來還是很考驗球員水平的,首先,運用後撤步都是在佯裝進攻時運用,所以,你之前的動作要用欺騙性,如果對方已經判斷你要用後撤步了,那防守就容易多了,其次,後撤步對球員的腳步身體靈活性要求高,如果你後撤步慢慢騰騰,對方在你後撤時候快速跟進,跳起封蓋,在你投籃出手沒在最高點就直接蓋帽了!還有,後撤步對腿部肌肉力量要求高,在空中對身體的協調能力要求高!

    在NBA,後撤步爐火純青的也沒幾個人,早期的喬丹、科比、司機,現在的哈登都是無人能防的了,連庫裡也學的像模像樣。在CBA,能用後撤步吃飯的就更少了,前些年阿聯學司機的金雞獨立帶後仰,還是不錯的,但這些年阿聯已經放棄了這個技能,現在趙睿和李根偶有發揮,其他國內球員就沒什麼印象了!

    這和國內教練的訓練有關,沒有教練重視這個技術,都是教一些常規的技術,缺乏創新性,更不允許你有一些隨性發揮,這種墨守成規的訓練方式出來的球員都是千人一面,這就是目前的現狀!

  • 10 # 體苑雜談

    後撤步跳投,英文“Step back jump shoot”。是一種球員可以拉開投籃空間,大大提升命中率的一種進攻方式。後撤步跳投要求球員通過自然流暢的運球后保持平衡,憑藉強大的核心力量做支撐,確保動作不變形來保證投籃的穩定性,同時避免防守人的干擾,形成得分。你會發現球員一般會通過大力運球同時急停,使得防守人停止腳步並在防守判斷上產生猶豫,這時進攻球員會盡可能最大幅度的後撤徹底擺脫防守人,形成足夠的空間,憑藉其強大的力量銜接跳投動作,就像普通的跳投一樣。要完美的完成該技術動作需要足夠的運球速度和正確的腳步運用,最大限度的迷惑對手,這樣你的面前就會是廣闊的天地。

    儘管後撤步跳投在NBA比賽中已經司空見慣,但在CBA賽場上還是寥寥無幾的。這是跟國內球員的身體素質和人球結合能力有很大的關係的。身體素質不必說,這是人種的差異,核心力量,爆發力,彈速等完全處於劣勢。而在技術層面,國內人球結合做到頂尖的實屬鳳毛麟角。我覺得丁彥雨航的MVP賽季做的非常好,號稱丁外援,確實名不虛傳,多次展示後撤步跳投,而且命中率不錯。另外國內普遍認為控球技術最好的大侄子在比賽中偶爾用過此項技術,但郭艾倫的跳投出手較慢,命中率也一般,遠沒有其眼花繚亂,風馳電掣的突破得分來的養眼。

    總而言之,後撤步跳投是非常有效也很有觀賞性的一種進攻方式,是球員技術的極致體現,雖然國內球員目前很少有能熟練運用此項技術的,但我相信隨著CBA的不斷髮展和進步,必定會湧現出更多的技術流球員,雖然體質不及黑人球員,但通過技術的打磨,在CBA賽場上一定會更多的看到後撤步跳投,可以參考NBA的當紅炸子雞東77,沒有強勁爆的身體素質,純靠技術和意識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球迷自己平時在野球場也可以打磨此項技術,熟練掌握後必定是場上最亮的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剪映和快影哪個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