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淺笑生嫣

    家裡孩子剛好是三歲多。對孩子哭鬧的心理還算比較瞭解。不滿足孩子要求,孩子就哭鬧可以說是孩子的天性,也可以說是大人慣的。

    哭是孩子與生俱來,表達需求的方式

    從嬰兒時期,寶寶們就是用哭來表達他們的需求。餓了哭,拉耙耙哭,不舒服了哭。當他們哭了,就會有大人來滿足他們的需求。這種溝通方式是寶寶們與生俱來的技能,所以,即使他們已經兩三歲,掌握了語言,一著急,還是會用原始本能來表達需求。大人不用為此而呵斥、苛責孩子。因為他們還沒有學會控制情緒,沒有習慣用語言來表達需求。

    堅定而溫柔地拒絕孩子

    如果孩子一哭就滿足他,或者哄了一陣孩子不能止住哭,大人就投降。等於告訴孩子:哭就是達到目的的最好方式。那麼孩子遇到不滿足就哭鬧肯定會總是發生。

    但是如果生硬冷漠地拒絕孩子,孩子還是會哭,這時,他哭的原因可能就不再是為了要得到某種東西了,而完全是因為你的態度令他感到害怕

    所以,面對孩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我們要做到堅定而溫柔地拒絕。讓孩子感受到:我愛你,但是不管你怎麼哭,你的要求我都不能滿足。當然,也要告訴孩子你拒絕的理由是什麼。

    引導孩子控制情緒

    三歲的孩子還沒有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容易陷入一種迫切渴望的感覺中不能自拔。建議採用共情的方式讓孩子的情緒平復下來。可以用類似這樣的語句:“媽媽知道你想要XX,因為你看到XX也有,媽媽很想給你買,不過……”

    認同感是人類的一種基本需求,對孩子的需求表示理解,讓他感受到你已經明白了他的想法,他不需要著急。

    引導孩子使用語言進行溝通

    當孩子情緒平靜後,可以和孩子講講道理。告訴孩子,哭並不能達到目的。如果他能說出一些能讓你改變主意的理由,你可以滿足他。多次以後,孩子就能漸漸明白,語言表達是比哭鬧更好的方式。

  • 2 # 一諾媽聊育兒

    三歲多的孩子遇到無法滿足就哭鬧,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止三歲的孩子,四歲、五歲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如此。

    在一定程度上,能滿足就儘量滿足。

    如果大人覺得孩子要的東西價格不貴,又沒有別的不妥,就勁量滿足孩子,並且痛快的滿足孩子,而不是讓孩子央求哭鬧幾聲才滿足。在孩子大多數的需求都能被滿足時,孩子內心不會有匱乏感。

    如果見什麼要什麼,而家長又全部滿足,又容易讓孩子的慾望無止境。

    家長的界限一定要清楚並且堅定。比如有的孩子牙齒早早壞了好幾顆,但是每次見到糖就要買,家長接受不了孩子的牙齒繼續壞下去,那就不要滿足孩子。

    舉一個我的真實案例。

    今年4月份的時候,天氣還很涼爽,有次帶女兒去公園玩,女兒看到別人吃雪糕,哭鬧著也要吃。

    女兒使勁的哭喊,惹得公園裡過路人紛紛側目。

    1家長要做的第一步是傾聽。

    我首先問女兒:“你是看到別人吃雪糕了,所以自己現在也特別想吃嗎?”

    “嗯,為什麼別人可以吃,我不可以吃啊?”

    “因為那是別人,不是你啊!你就是你,並且咱們原來也說過這個話題,要等到天氣特別熱了才可以吃啊!”

    女兒仍舊哭喊,我牽著女兒的手,蹲下身來抱著她,輕撫她的後背。

    “我知道你現在很想吃雪糕,真的很想很想吃。可我擔心你現在吃對你身體不好。你如果想哭就哭一會兒吧!媽媽陪著你啊!”

    傾聽她背後的原因,並表示理解她當下感受。

    家長要明白,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他這樣一個小小的人,不知道怎麼辦,只能通過哭來表達。

    很多家長會訓斥或者哄孩子“不許哭”、“不要哭”,殊不知,哭是孩子情緒得到流淌的一種方式。用孩子的話說:“傷心會隨著眼淚慢慢流出來”。

    2、陪伴孩子。

    這時孩子很可能會有情緒,一直哭鬧,那我們就陪伴她:抱抱孩子,輕撫孩子後背。不用說的太多,直到孩子情緒降下來。

    等孩子情緒穩定了,這個時候再和孩子溝通,就比較容易了。

    下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可能還會哭鬧,每次家長都先傾聽,理解孩子當下的情緒,陪伴孩子,同時家長的界限要堅定。

    時間長了,孩子自己慢慢就能領悟了。

    在這裡強調一下,家長的界限要堅定,堅定不是強硬的態度,不是去命令孩子。如果是這樣,孩子會感覺到緊張,不滿意,不願意順從家長,覺得家長不愛他。

    溫柔而堅定,是家長完全接納孩子有情緒這件事,但確實也沒辦法同意你這個要求。

    大多數家長在不滿足孩子需求時,往往會對孩子說出一大堆理由:

    “你都那麼多汽車了,不能再買了。”

    “家裡有這種玩具,你還吵著要買!”

    “買這個幹什麼,又沒有用。”

    家長可以自己回想一下,每次我們這樣說時,內心真實的想法是什麼?

    有可能你是心疼錢,有可能你是覺得孩子任性,有可能你是擔心孩子。孩子是感受體,當你對孩子言不由衷時,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

    我當時對女兒說的是我擔心你吃雪糕會身體不舒服,生病。

    如果家長覺得孩子買的東西太貴,如實告訴孩子:“我覺得太貴了,現在不想給你買。”

    家長無條件接納孩子,接納孩子有情緒。

    很多家長接受不了孩子哭鬧,覺得孩子每天就應該快快樂樂的,孩子一哭自己的火氣也蹭蹭蹭的往上冒。

    究其本因,是我們小時候一哭,家長就訓斥我們不許哭或者哄我們不要哭。

    情緒,本就有喜怒哀樂,成人遇到不好的事情還會懊惱、不開心。小孩子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哭是再正常不過的表現。

    因此,情緒無好壞之分。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也是家長的一種修行,一種自我療愈。

  • 3 # 牽著寶寶去散步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所以我們要先了解孩子喜歡哭鬧的原因,為什麼孩子總是遇到不滿足就哭鬧,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01、家長過於寵溺孩子,對孩子常常有求必應。

    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都比較好,而且家庭普遍都只有一個或者兩個孩子,所以家人,特別是長輩對孩子都是百般疼愛,不捨得讓孩子掉一滴眼淚,對孩子的要求常常都會滿足。所以孩子知道家長的這個心理就會加以利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家長別以為孩子年幼無知,其實孩子很聰明。

    02、孩子一哭鬧,家長就滿足,形成壞習慣

    如果家長常常是孩子一哭鬧就滿足孩子的要求,就會形成一種壞習慣。當孩子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孩子就會習慣通過哭鬧來要求家長滿足孩子的要求,很多時候家長會不捨得孩子長時間哭鬧,或者覺得孩子哭鬧讓人心情煩躁,就向孩子妥協。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怎樣教育孩子?

    01、家長不能輕易妥協,等待孩子發洩完情緒

    當孩子得不到滿足就大哭大鬧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能立馬和孩子妥協,同時家長也不要在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對孩子進行說教,因為父母越說教,孩子就會反應越激烈。而是要在一旁看著孩子哭鬧,等孩子哭累了,發現父母並沒有對他的哭鬧而有所反應,這時候孩子就會意識到自己的做法並沒有帶來什麼好處。當父母每一次都是這樣的反應時,孩子慢慢就會知道父母的界線,即便再哭再鬧也沒有用。

    02、和孩子溝通商量,定規矩

    家長平時也可以留意孩子常常是因為那些方面哭鬧,那家長就可以和孩子溝通商量,定規矩。比如陪孩子逛超市,孩子經常要買這買那,而且不買就哭鬧,那家長就可以和孩子商量定規矩,如可以允許孩子自己選購一樣商品,但前提需要父母同意,選好商品後不允許再選購其它商品,且不允許再哭鬧要求其它。父母一定和孩子商量好規矩後,就要嚴重執行,否則規矩就沒有權威性,而且也會影響父母和孩子的下一次定規矩。

    總而言之,孩子的行為很多時候是受到家長的影響,家庭的教育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所以父母要重視對孩子的日常教育和培養。

  • 4 # 陪娃兒讀書的娃兒她爸

    孩子哭鬧,怎麼教育他?我想說,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問題通常在於父母,而不在於孩子。只有當父母不知道如何應對孩子所引發的問題時,孩子才成為了問題。

    對於年幼的孩子,父母要改變對他的態度。否則孩子就得不到來自於父母的幫助,就不會有變化,也無法健康成長。

    01

    孩子的感受

    父母要明白:哭鬧只是孩子表達自己感受的一種方式。

    有些孩子哭鬧,也許他們本身就是敏感型孩子,這是他們和父母溝通交流的一種方式。

    有些孩子哭鬧,是因為尋求關注、權力、報復或者是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感覺。

    有些孩子哭鬧,是因為感到失望、憤怒或者沮喪。

    父母需要能識別出孩子的不同感受的表達方式,這需要專業的學習和來自於外界專業機構的幫助,這是大多數父母所不瞭解的。

    02

    父母的成人思維影響

    首先,“孩子遇到不滿足”,這是父母站在成人的思維角度來“評判”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的孩子,出發點就錯了。

    其次,父母在用自己對問題的解釋來解釋孩子的行為和感受,往往這也是錯誤的。

    再者,父母的情緒會對孩子的行為造成重要影響,如果父母的情感沒有在一個平衡狀態,而是處於混亂模式,那孩子的行為也是很相似的。

    03

    分享7個建議

    建議一:父母必須學會觀察孩子和了解自己的情緒,以及思維習慣。面對孩子,剋制自己的情緒是個關鍵問題。

    建議二:父母要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要讓孩子哭。

    建議四:父母告訴孩子有任何感受都沒有關係,相信自己可以很好的處理自己的感受。這同時也是教給父母自己。

    建議五:父母要傾聽孩子,多問問他想說什麼,他的決定是什麼,他現在對這件事的感受是什麼?

    建議六:父母要告訴孩子,感受和行為是分開的。

    總結

    哭和笑都是人正常健康的反應,無論孩子,成年人都是如此,不分男女。

    那些要求孩子不能哭的父母,就不得不比別人笑得多,他們在用臉上的笑來壓抑內心的苦。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

    當他們開始理解和發現應對這一問題的不同方法時,他們便不再緊張、焦慮和痛苦。

    ——END——

    “我一直在努力學習像阿德勒一樣思考和生活,我相信我們可以帶著勇氣去幸福的生活。”

  • 5 # 曉曉的心願

    孩子還小,語言表達能力不完善,很多家長經不住孩子的哭鬧,隨意滿足孩子的要求。其實這樣做,就相當於是變相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獎勵。所以,當孩子提出要求時,我們可以通過制定原則、平靜交流、採取冷處理、多陪伴孩子四個方法來解決。

    孩子遇到不滿足就哭鬧,並不是無理取鬧,首先作為父母要知道孩子哭鬧的原因,這就需要我們瞭解其原委。

    一、孩子遇事不滿足容易哭鬧的原因

    3歲的孩子,自我的意識已經慢慢的形成,他們再也不是以前那個聽話的小寶貝。家長會發現,這個時候的孩子經常會拒絕你,和你唱反調,這是因為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非常自我為中心,學會了表達“不”,有了“是我的,就是我的想法”。稍不順心、不滿足他,就會用發脾氣、哭鬧來表達。

    1、從小對孩子過於溺愛

    獨身子女普遍、隔代親的溺愛,使孩子從小就生長在一個有求必應的家庭,要什麼得到什麼,家長總是把最好的給孩子。這時孩子在生長的過程中就會被慣壞,造成孩子遇事就哭鬧,以此來得到滿足。

    2、和孩子缺乏平等的溝通

    孩子哭鬧,家長往往會缺乏耐心去溝通,總覺得是孩子在無理取鬧。其實,孩子雖小,可是他的心裡什麼都清楚,有時只是因為難以表達,才會哭鬧,家長因多點耐心和孩子多交流。

    3、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長一味的遷就孩子,會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錯誤的認為只要撒嬌、發脾氣、哭鬧父母就能妥協,得到滿足。只要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長次以往孩子就會在想做某件事是故伎重演,直到父母妥協來滿足他。

    因此,造成3歲的孩子動不動就哭鬧,除了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自我意識、自我為中心外,和家長的溺愛和一味的縱容都一定的關係。

    二、家長這些錯誤的溺愛和縱容,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當孩子哭鬧時,會聽到很多家長說“孩子還小,等他大點就好了”、“他只是一個孩子,你和他計較什麼?”其實,孩子的性格形成期非常重要,家長一味的縱容,最後害的還是孩子。

    1、會讓孩子變的無理取鬧

    孩子經常在哭鬧中得到自己想要的,長此以往就會失去辨別是非的能力,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變得毫無道理可講,甚至無理取鬧。

    2、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

    孩子不聽話、哭鬧,家長聽之任之,不好好去引導,只會讓孩子變的沒有規矩,父母說什麼反駁什麼,變得不可理喻、叛逆。小的時候有父母包容,但長大走向社會,離開了父母的庇佑,甚至會危害社會。

    3、 難以塑造良好的性格

    一個在溺愛、縱容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怎麼會有一個好的性格?這樣的孩子只會變得自私、霸道、驕傲自大,這樣就不利於以後孩子塑造良好的人格。

    三、遇到孩子到不到滿足就哭鬧,家長如何教育?

    盧梭說:“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所以在遇到孩子哭鬧、無理取鬧時,作為家長的我們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來解決。

    1、堅守自己的原則,給孩子制定原則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遇到孩子哭鬧,家長一定要堅守原則,不能讓孩子錯誤的認為只要哭泣就能得到。因為只要你妥協一次,孩子就會知道哭鬧就能解決問題,得到我想要的。如果家長堅持原則和底線,孩子自然就明白哭鬧是沒有用的,大人們不吃這一套,那以後孩子也不會再採用這樣的方式了。

    給孩子制定“原則”,3歲以後的孩子可以制定“原則“,比如今天滿足你的什麼願望,你表現好時滿足你的什麼願望,以此來讓孩子懂得哭鬧解決不了問題。

    像我家孩子,帶他購物前列清單,他可以把一個想要的食品或者玩具列入清單,不在清單內的東西不能買,超市哭鬧就得立刻回家。

    2、平靜的和孩子交流

    當孩子哭鬧時,家長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蹲下來好好和孩子交流,耐心和孩子溝通。

    在外面時,如果感到尷尬,我們可以帶著孩子離開,回到車裡或者家裡。如果在家裡,那就平靜看他表演,等孩子停止哭泣再和他交流,告訴他哭鬧時解決不了問題的。

    如果孩子哭鬧時對其大喊大叫,那孩子的脾氣自然不會好, 所以要想改掉孩子的壞毛病,父母的榜樣作用很重要。

    3、採取冷處理

    當然也有很多的孩子是軟硬不吃的,任你怎麼做孩子還是哭鬧,這時候家長可以採取冷處理,家長暫時離開該做什麼做什麼,先把孩子晾一邊讓他自己反思。等到他鬧夠了、哭累了平靜下來,覺得哭鬧毫無作用時,家長可以給孩子拿毛巾擦把臉,在來關心他,告訴他不能滿足的小理由。

    4、平時多給予孩子關愛和陪伴

    家長平時要多抽時間關心孩子,陪伴孩子,不要以工作忙、應酬多、身體累作為理由來拒絕陪伴孩子。可以給孩子多讀一些控制自己脾氣的繪本,也可以和孩子做一個約定,在孩子遇到事情是心平氣和的解決,不要無理取鬧、隨地打滾。

    任何一個孩子,都會試圖挑戰規則,用行動說”不“,那不過是他們試探家長的小伎倆,就是想看看你是否會堅定地阻止他。因此陪伴孩子一起堅守原則,用行動來告訴孩子,一切都有我們陪著你,也會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結語:

    孩子得不到滿足就哭鬧的行為,是很多幼兒常有的表現,你期待孩子怎麼做,取決於你自己。面對孩子哭鬧的行為,不要一味的進行妥協和退讓,做到自控制好情緒不要亂髮脾氣,平時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和孩子制定原則,從而讓孩子逐漸改掉隨意哭鬧的行為。

  • 6 # 茉莉的圈

    孩子得不到滿足會大哭大鬧,這應該是大家俗話說的急性子急脾氣,意圖用哭鬧瓦解家長的防禦。比如碰到了什麼想買的東西,就必須馬上到手,不然大哭;想吃什麼必須馬上吃,不然大哭;想去哪裡必須馬上去,不然大哭等等。但是千萬不能僅僅歸納為性子急,性子急只是表像,其實是自控力差。

    曾經斯坦福大學對幼兒園孩子做過一組“糖果實驗”,10年20年後,研究人員發現,哪些願意等上15分鐘吃兩顆糖果的,比哪些不願意等待馬上吃掉第一顆糖果的孩子,從學習到工作的發展途徑更好,社會地位更高。

    還有研究發現,大多數犯罪人員都容易出現情緒化,衝動話,自控能力較差。而這部分人除去原生家庭的不幸,還有一大部分就是縱容型家長。

    所以,千萬不要忽視幼兒期的大吵大鬧,畢竟小時候可能只是要吃奶,要吃東西,要玩具,那麼等他長大了可能會用同樣的方法要幾百塊錢的玩具,幾千塊錢的電子產品,幾萬塊錢的包,幾十萬的車子,幾百萬的房子,這些我們在新聞都有聽過對不對。到時候你不給他,他可能還要道德綁架你,說你不夠愛他,對你滿腹怨言。

    當然了,小寶寶的矯情也是很可愛的,畢竟那是作為小朋友無法控制自身生理狀態的時期,但是作為家長在孩子著急的時候,如何做好才是他日後成長的關鍵。比如她要吃蘋果,你一聽寶貝要吃,趕緊就跑去拿給他,這就是從側面助長了他的急脾氣,你應該延遲滿足,讓他學會等待。就以吃東西來講,他在吵鬧時,你首先控制自己平穩的情緒,認真的和他說“媽媽知道你非常想吃,可是哭不能解決對不對,蘋果不能因為哭飛過來,我們一起去拿蘋果”。你要帶著他去經歷蘋果從拿出來,到洗乾淨,到削皮的整個過程,讓他知道這個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中間還可以讓他幫忙。最後還要對他總結,任何事都要一步一步完成,他能夠願意等待媽媽很開心。

    但是也不能一次就學會如何做到等一等,所以需要家長們有耐心,約會認同孩子,並耐心引導,共同參與處理事情的過程,多經歷一些,讓他知道等一等能有更好的東西(要學會把事情拆開講給孩子,目標是等一等,但是不能把解決問題變成告訴寶寶等一等)尤其是3歲的小孩子,還在延遲訓練的最佳時期,一定不要放鬆警惕呀。

  • 7 # 御貓老師

    孩子遇到不滿的時候就會哭鬧,也要看是什麼情況下的哭鬧,是不讓他自己行動到處翻箱倒櫃,還是說得不到玩具,吃不到好吃的就哭鬧示威。

    3歲左右的小寶寶是一個特殊的時期,我們管它叫第一逆反期。

    在這個時期,孩子具備了獨立行走的能力,思維也得到了發展,語言能力得到開發,具備了表達自我和探索世界的願望。 所以當孩子開始自己有意識的去探索世界,在房間“冒險”時,他希望自己的這種“探索”行動得到爸爸媽媽的認可,不希望自己的獨立行為受到干涉。

    而這種行為一旦受到干涉或制止,他就會強烈的反抗,大聲的哭鬧。爸爸媽媽不要被他這種行為迷惑到,以為他是在思考後的一個“要挾”行為,三歲的寶寶在思考事情的時候,其實只能思考一個維度,他考慮不到什麼動機和後果,更沒有判斷是非和危險的能力。

    他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我能這麼做,我想這麼做,所以我就必須這麼做,在寶寶有可能觸碰危險的情況下,無論他哭鬧的再厲害,都一定要制止他,這是防止他受到傷害的保護。

    同時,為了幫助寶寶能順利地度過這個第一逆反期,家長們還要儘量給寶寶滿足“獨立”慾望的渠道。 舉個例子,你可以讓寶寶有一些自我選擇的機會。帶他去超市或者市場買東西的時候,可以問問他:你喜歡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喜歡穿什麼款的鞋子?當小寶寶樂顛顛地選好之後,你還可以保表揚一下他,“寶寶真能幹,媽媽就選擇你挑的這個吧”,或者說為他買食物的時候,讓他自己來選擇,是要哪種款式、口味、哪一種色彩的糖塊。也許他分不清楚哪個更有營養,更合口味,但是他會很珍惜自己有選擇的機會。

    父母在教育哭鬧的寶寶的時候,還要記得首先要尊重他,態度柔和一些,用他的角度,用他聽得懂的語言告訴他,為什麼不能這麼任性。要捨身處地的為他著想才可以用正確的辦法化解他的這種任性行為。 你可以先試著耐心地跟他講道理。

    寶寶其實有的時候是通情達理的,比如:寶寶非要吃零食的時候,你可以認真的告訴他,“你不能再吃這種零食了,會長出蛀牙,蛀牙就會疼,讓寶寶吃不下更好吃的東西了”。

    如果你耐心跟他講道理,也許不能杜絕他哭鬧行為的發生,但是呢,可以提高他明辨是非的能力。嘗試通過言語溝通,讓寶寶會變得慢慢“懂事”,也讓他明白,不是隻有哭鬧才能解決問題。如果寶寶不同意媽媽說的,還是馬上哭鬧,寶媽們不可以很快的妥協,讓寶寶慢慢知道,不是通過哭鬧就可以以逼迫大人遵守他的規定。

    同時你可以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很多寶寶對同一個事情的興趣點,並不是會持續那麼長時間,他的注意力很快就會被別的新鮮事情所吸引,如果你抓住了孩子的這一點心理,用更有趣的事情吸引他,很快就能讓他停止哭鬧。

    比如孩子看見你手中漂亮的首飾,一定要吵著玩,不玩就哭鬧。那你可以說,“寶寶,你看這裡是什麼?”然後拿出色彩鮮豔的畫筆和紙,教他繪畫塗鴉。寶寶的興趣點變化得很快,可能馬上就被你拿出了新東西所吸引走了。

    所以說寶媽寶爸們要開動自己的腦筋,隨時準備一些好玩有趣的東西,吸引他的注意力,用這種方式也可以有效的終止他的哭鬧行為。

    三歲的寶寶是一個特殊發展的時期,只有他內心的需求得到滿足,才能快樂的成長,寶媽,寶爸平常就要多關注他,一旦出現情緒不好的苗頭,就要及時糾正他的行為,並撫平內心的不安。

  • 8 # 肥嘟的媽咪

    在孩子還是小寶寶的時候,由於不會說話,本能地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到了三歲,孩子的需求還是通過哭鬧來表達,可能是父母沒有及時正確的引導,碰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

    等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我們要告訴他為什麼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比如:“這個奧特曼家裡有了好幾個,所以不可以再買,但是媽媽依然愛你。”同時告訴孩子,哭鬧並不能解決問題,如果你有什麼要求想法,可以直接跟媽媽說,如果想法合理,媽媽可能會答應哦。

    比如孩子在飯前吵著要吃零食,我們在安撫孩子的同時,告訴他:“飯後才可以吃零食哦,咱們再等等吧”,或者“你今天已經吃過了,所以我們要等到明天才能吃哦。”

    再比如孩子要買奧特曼,我們可以告訴他:“那邊的小豬佩奇圖畫更好看哦,你要不要去選一本。”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變通滿足孩子,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對讀書的興趣。

    當孩子在哭鬧時,父母們需要及時安撫,同時適當地引導孩子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訴求,不使用暴力,在溝通時表達自己的原則和立場,同時也要照顧好孩子的安全感,努力堅持下去,相信孩子慢慢地可以改掉這個壞毛病。

  • 9 # 心理師殊同

    三歲多寶寶的控制情緒的腦部神經發育還遠沒有成熟,

    所以他遇到不滿足這個時間哭是正常的

    成年人遇到不滿足也會有情緒反應

    只不過成年人抑制情緒的前額葉皮層已經發育成熟,學會了控制自己。

    那麼對於這個三歲多的寶寶應該怎麼辦呢?

    家長要學會共情寶寶,

    去理解寶寶這個時候的情緒,

    讓寶寶覺得你是他值得信任的依靠。

    而且不是打壓呵斥寶寶。

    這個時候我們會擔心是否會溺愛孩子

    其實我們可以這樣做

    對於寶寶不合理要求不被滿足而產生的哭鬧,

    家長可以接納孩子的情緒

    去跟孩子溝通、對話,甚至陪著孩子一起流淚。

    但是對需求要和善而堅定的拒絕

    告訴孩子這是規矩,

    爸爸媽媽也必須執行,沒有辦法

    讓孩子逐漸明白規則就是規則

    不能被打破

    當孩子的規則意識逐漸建立起來

    再遇到不滿的時候,他也就會學著接受,而不會再哭鬧下去

  • 10 # 快樂的虎媽

    以前是不是小孩要什麼都滿足,從來沒有說個不字?

    像我家小孩玩具已經很多了,可還是見一個要一個,或者是她想要別的東西時,沒滿足,就會哭,就會生氣。剛開始小聲哭,見你沒理,又大聲,見你還沒理,更大聲,以哭來讓你妥協,你就讓他完全哭完為止。。因為他知道,他一哭你就會滿足。

    讓他哭一會,你在邊上看著他,不要走開,也不要凶不要罵,不說話,就是看著他哭。

    像很多家長在外面時,覺得小孩一哭就不好意思,然後只要他不哭,什麼都可以。

    不可以的,你越是這樣,他越看得明明白白。就得治一次。

    哪怕他哭著抱著你耍賴,你也要讓他一個人坐著或呆著,然後你就邊上,不說話看著,很多時候小孩邊哭是會邊看你的反應而做反應的。你就不管他,就看著他哭完,等他自己跑來。

    哭完了你再張開雙臂抱他,安撫他,告訴他為什麼不可以買了。給他講道理,你為什麼要這樣,他為什麼這樣是不對的。

    有了第一次後,每次再有無理取鬧時,你就照樣用這方法,他就不會再吵鬧了,他會自己轉移目標。

    因為他知道在你那妥協不了了,他是會看眼色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些藝人出名後和前任離婚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