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濱賓來啦

    戚薇發文說,時至今日,居然還有人給“女人”下定義,女人不是生育工具!

    在我看來,戚薇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波伏娃曾經表達過,她曾說過,“女人不是生下來就是女人,而是後來才變成女人。”也就是說,女性被很多東西所限制,相夫教子、主內、賢惠、生兒育女……這些定義,構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女性,但這些定義都在困住女性。

    我們要做的,是打破對女性的定義和偏見。可我注意到:有些人打著鼓勵女性自由的旗號,依然做著定義女性的事。

    比如有一部分人,排斥已婚的女性,指責她們不夠聰明;還抨擊生孩子的女性,覺得她們不考慮自己的利益,做吃力不討好的事……

    這些說法,也是在限制女性。她們也沒有把女性當做和男性對等的個體,依然在攻擊女性,用兩性對立來釋放自己的偏見和負面情緒。

    我認為,真正好的思路是,讓女性成為和男性對等的個體。在婚姻裡:不依附、不討好,構建平等的關係,互相支援和提供愛。

    有的人會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過度依附伴侶、討好伴侶,關係就會失衡,伴侶會忽視你;而如果太強勢,伴侶會感覺到被壓迫,感情也會出問題。無論男女,都要把握性格的尺度,想辦法構建穩定的關係。

    但是,也要承認男女之間的客觀差異。

    在婚姻裡,女性的需求通常是被陪伴、被照顧,男性的需求是被支援、被理解;女性性格會更敏感一些,很容易能捕捉到情緒,在性格控制上要注意,而男性很多人遇事都喜歡逃避,不肯直接面對矛盾,需要有解決矛盾和維繫婚姻的意識。

    意識到這些差異,善加利用,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經營婚姻,獲得幸福。

    其實,婚姻過得好不好,和性別關係不大。關鍵在於兩點。

    第一,自己是不是足夠好:不敏感、不自卑、沒有控制慾等等,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克服這些問題,消除自己明顯的性格缺點;第二,是不是懂得經營感情,比如是不是會溝通、懂相處,知道如何解決矛盾,學會這些,才可以經營好長期關係。

    做到這兩點,無論是男性女性,都在婚姻裡得到愛。而獲得幸福、被愛,才是婚姻裡最重要的事。

  • 2 # 娛樂果子

    戚薇不是為群體發生,而是利用事件炒作,順便火一把,但她的觀點有爭議。

    1:可以選擇不生孩子,但要有財富實力。太多嫁入豪門的女性 ,都會被要求生孩子,不生的話,沒有話語權,因此 ,你可以選擇不生,但前提是財富。

    2:生孩子是權利,不是義務。每個女性都可以選擇更好的生活,當然,有了孩子後,生活會快樂些,但也可以選擇不生,只要你能忽視別人異樣的眼光就好。

    3:活出自我都是騙人, 我們都是普通人。戚薇說這話時,她已經有女兒。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不是沒有孩子,而是想活出自己,卻沒有資本。

    總結:

    楊麗萍說過,她的生命,是體驗,不是為了傳宗接代,她愛舞蹈高於一切,才沒有要孩子。

    生不生孩子自己決定,有些人喜歡當旁觀者,有錢有實力,內心強大,不生孩子也沒錯。普通人呢,只要你臉皮厚,也可以嘗試。

    把我文章都看一遍,你會有新發現。

  • 3 # 三十六度風

    “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讓你再年輕30年,到了100歲,你的容顏難道還能保護30歲樣子,即使你再美再優秀都是逃不過歲月的摧殘,到了90歲,兒孫滿堂那種天倫之樂”

    一個女人,最大的是吧,是沒有一個兒女。

    也就是說,這句非常“引人不適”的話,得到了至少一萬人的認同

    這一萬人,他們也認為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楊麗萍是失敗的。

    自己人生的成功與失敗,居然要靠是不是生兒育女,是不是傳宗接代來考量

    這種幾百年前的落後思想,居然還能在21世紀根深蒂固,顯然是非常讓人意想不到的。

    作為女性代表,女明星戚薇首先開懟,霸氣迴應:“一個人最大的失敗是:時至今日 還在給我們“女人”下定義,還把兒孫滿堂當作女人唯一的成就。。。生育工具?!呵呵,我們早就不是了!”

    是啊,我們早就不是了,大清朝都沒了,我們早就不是那個時候的女性了。

    隨後歌手鬱可唯也發文寫道:“為自己而活,仙女們“

    同樣是至今未婚的“小龍女”李若彤感同身受,坦言:“無論你是男性或女性,我都希望你不要因為年紀和別人的目光,而為自己的人生做草率的決定,更要學會懂得尊重別人的決定,因為那是別人的人生。”

    才宣佈和地產豪門老公離婚的女明星陳德容緊隨其後:”“我的人生我做主”,“不管在任何時候,一定要學會愛自己多一點,而不是等人來愛你,充實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自身價值不需要別人來定義!”

    最後,陳數用#誰說我結不了婚#劇中臺詞發文回答“女人的價值就是用來生兒育女的嗎?不是!”

    這麼多女性明星紛紛公開發聲,其實目的只要一個,告訴大家,女性已經獨立自強了,再也不是那個生兒育女的“工具”了。

    我永遠不會用最大的惡意去揣摩他人心思

    我想,除了很少一部分人真的思想如此偏激,其實很大一部分人,都是用“過來人”的想法來看待這件事。

    他們關注的重點,不是女性是不是工具,是不是沒有孩子就是失敗

    他們關注的點,是你再美再優秀都是逃不過歲月的摧殘,到了90歲,兒孫滿堂那種天倫之樂,值不值得去向往這件事。

    我身邊有很多30多歲不結婚或者結完婚不打算要孩子的女性朋友。

    每每問及他們為什麼,他們的回答都非常剋制,無非是壓力大,沒能力照顧別人,不能給孩子最好的乾脆就不要等等。

    有時候我就會想,其實人都是有一部分自私的,不想結婚或者不想生孩子,一部分原因是不想應為這個不穩固因素加重自己負擔或者破壞自己現有的舒適生活。

    我以前也是這麼想,一點都不喜歡孩子,結婚四年,連個小狗都懶得養,不過去年,我的寶寶出來了,經過一年的照顧,累,但是真的幸福。

    條件不好,給的不多,但寶寶還小,不會埋怨我。

    其實,人的價值,或者說女人的價值,體現在方方面面。

    有些人自己沒活明白,就想著通過自己的子女或者孩子實現自己價值,這沒錯。

    但也有一些人走了自己的道路,他們特立獨行,冷暖自知,也無需他人知道,對人生的理解不同,實現價值的方式也不同沒有什麼事成功,沒有什麼事是失敗,你覺得她失敗了,可她自己覺得自己成功了。

  • 4 # 瞎鬧瞎講

    姐姐又來了。

    戚薇為楊麗萍發聲,是為了全體女性,是駁斥部分人對女性的狹隘定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明星藝人在公眾面前的形象也變得多元化起來,早些年間,藝人們總是希望維持完美的形象,很少在公眾面前表現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藝人開始勇敢發聲,他們的形象也變得豐富飽滿了起來。

    6月7日,知名舞蹈家楊麗萍在社交媒體上釋出了一條視訊,視訊內容平平無奇,但評論區的一條評論卻讓網友炸了鍋。評論內容完全無視了楊麗萍作為舞蹈家的成就和貢獻,只拿結婚和生育,去衡量楊麗萍作為一個女人成功與否,同時嘲諷楊麗萍無法獲得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甚至還獲得了很多人點贊。

    楊麗萍的人生是豐富多彩的,在舞蹈界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最近因為她一生未婚,女徒弟前不久又辦了一場特殊的婚禮,所以招來了許多非議。楊麗萍評論的詞條迅速登上了熱搜,網友們針對此事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但楊麗萍本人卻一直沒有發聲。

    戚薇作為演員,其實和楊麗萍沒有什麼交集,但戚薇在娛樂圈被稱為“戚哥”不是沒有道理的,看到這種事情,戚薇立刻顯示出了霸氣的性格,在自己的微博上替楊麗萍回懟了網友,駁斥了網友用生育定義女性的言論。

    其實戚薇雖然被稱為戚哥,但她的行為卻符合社會對大部分女性的定義,早早的結婚生子,有了幸福的家庭和可愛的女兒,但戚薇並不覺得每個女人都應該如此選擇,遵從自己的內心,遠比符合大眾對女人的定義重要。

    戚薇為楊麗萍霸氣發聲之後,獲得了許多網友的稱讚,能這樣為不平的事發聲,戚薇確實勇氣可嘉,沒過多久,又有一個知名女星為這件事發了長文,她就是——李若彤。

    李若彤是第一代小龍女的演員,因為溫柔大氣的氣質,一直被大家稱為神仙姐姐,雖然,他從來沒公佈過自己的出生年份,但她是1990年做空姐時被星探發掘的,所以她1990年就已經成年了,現在應該將近50歲了,因為她至今未婚,所以經常被各種網友催婚。

    李若彤平常一直以溫柔的形象示人,但這次也勇敢地在楊麗萍事件中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不結婚總比找錯了湊活強吧!”,同時在文章末尾,呼籲大家尊重別人的決定,因為那是別人的人生。

    連一向溫柔的李若彤都為此事發了長文,足以看出她平常因為類似的事情受了多少氣,不過即便是感同身受,用詞依然溫柔且剋制,不愧是第一代神仙姐姐。

    我們總以為有錢有地位,就能擁有更多話語權,然後就可以完全的把握自己的人生,但其實一個人的一生很難不被別人評價,我們能做的,只有堅定自己,不被別人的話語動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像李若彤說的,尊重別人的決定,因為那是別人的人生。

  • 5 # 娛樂大表姐欽寶貝

    近日,舞蹈家楊麗萍釋出的生活視訊下一條熱評引發熱議:“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

    此外,還有很多女星也都接力力挺楊麗萍——

    戚薇發文表示“我們早就不是生育工具了”;

    李若彤發文表示不要因年紀和別人的目光草率決定自己的人生,要學會懂得尊重別人的決定;

    陳德容發文稱自身價值不需要別人來定義。

    陳數也出來發聲了,女人的價值不是用來生兒育女的!自古就有“巾幗不讓鬚眉”了,如今都什麼時代了,有些人的思想怎麼越活越回去了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不懂《布達佩斯大飯店》,影片想表達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