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RJ的紅泥小火爐

    珍惜每本書的第一遍,是我讀書的原則。不論這是一本只讀一遍就過的書,還是可以反覆咀嚼的書,第一遍至關重要。

    我讀書的順序是這樣的:

    1.瞭解作者

    拿到一本書,在閱讀之前,首先了解作者。

    瞭解作者生長的地域和時代,以及創作時間,可以更好的理解書想表達的主題。就像你和一個人談戀愛,除了Ta本人的性格之外,生長環境、學歷背景、情感經歷都要大概瞭解一下,不然怎麼好判斷兩個人是否價值觀相近。

    隨後,翻開這本書。

    看了序再讀書容易受到作序人或多或少的影響,而且大部分的序都容易劇透,這就破壞了我對這本書的整體感受。

    序,我更傾向於讀完全書之後再看。

    3.掃一遍目錄

    很多作者會在目錄上標明每章的主題標題,既方便理解全章,也方便後期在翻閱的時候查詢。

    4.通讀全書

    我習慣用連續大段的時間來讀書,比如半天或者一整天連續閱讀。

    “標記好詞句、整理人物關係、畫場地圖、片段性的讀書感受”

    這4個內容是在閱讀過程當中,邊讀邊記錄整理的。前三項可直接寫在讀書筆記裡,片段性的讀書感受我通常會寫在草稿紙上,方便後期彙總。

    5.整理讀書筆記

    在閱讀中記錄的感觸,與讀完全書後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

    最後,讀完全書後翻回前面的序言,再做一次回爐,然後寫讀書感受,完畢。

    Ps. 讀書筆記還應記錄的有:

    書名,作者,譯者,出版社,閱讀時間,我的評分(最高五星)

  • 2 # 田靜然

    我讀一本書時,至少要讀三遍。

    第一遍隨心瀏覽過,熟悉人物關係,梳理故事脈絡,對整本書輪廓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不用細心琢磨太多,因為只有在完全瞭解的前提下,才能體會到作者的用心。

    第二遍認真閱讀,結合自己人生閱歷,仔細琢磨故事走向的原因,研究人物的性格導致的不同命運。如果遇到了自己感興趣的點,可以反覆閱讀,用心體會。

    第三遍,沒有任何目的的閱讀,重點閱讀經典場景,點睛關鍵語句,吸取書中的精華。

    三遍下來,會產生不少所思所感,把這些感悟記錄下來。過一段時間再看的話,會有不同的看法。同一本書,在不同的時期閱讀,真的會有不一樣的感想。幾年之後,再翻看那時自己的想法,有時會覺得自己真的太天真,有時會覺得自己還挺有想法的,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屬於自己的小快樂。

  • 3 # 閱讀點點

    我一般是隨性看書,喜歡哪一本書就看完為止。

    不過很多時候這樣的看書辦法也很容易和沒看一樣,因為過了一個月,基本就把裡面內容忘的差不多了。

    現在有人推薦我用康奈爾蘋果閱讀法。把一張紙分為三塊:副欄、主欄、思考。

    第一步:看到需要記得重點詳細內容記錄在主欄

    第二步:抽象化、簡明化主欄內容,歸納副欄裡內容

    第三步:然後就是根據副欄的提示,複述主欄詳細內容

    第四步:思考自己學到了什麼?有什麼體會、感悟,或者哪裡需要補充的就記在思考一欄

    第五步:就是花時間複習了。

    這樣的閱讀方法確實不錯,既可以記住所看內容,又可以反思,學到新的知識。

    不過,我不大用這種辦法,因為老是閱讀的時候記錄一些東西,很容易分散我的注意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孩一般能接受相差多少歲的男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