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話歷史君
-
2 # 南飛雁1988
山崎大隊以區區數百人的兵力深入到八路軍腹地,雖然小有斬獲,但也惹怒了八路軍首長,並堅決下令予以全殲。山崎大隊退守李家坡,並固守待援。按照日軍的意圖,是想用山崎大隊牢牢的吸引住八路軍主力,然後派重兵,在李家坡外圍對八路軍形成一個反包圍。所以八路軍要跟日軍搶時間,必須趕在日軍增援部隊合圍前,徹底吃掉山崎大隊。
由於李家坡的地勢對日軍有利,八路軍前幾個批次的進攻都無功而返,而且還造成了不少傷亡。這時候,旅長改派李雲龍的獨立團上陣,雖然撈到作戰任務,但李雲龍並不著急,而是下令部隊改用土工作業,以挖坑道的方式,拉近與坡上日軍的攻擊距離。一切進展的很順利,獨立團順利抵近日軍前沿陣地,將早已準備好的3600顆手榴彈全部砸向了山崎大隊,最終全殲了這股日軍。但問題就出現在這裡了!
獨立團採用挖坑道的方式固然不錯,但是這很需要耗費時間,而且挖掘的起點起碼要選擇在離日軍陣地五六百米之外的距離,因為日軍使用的三八式步槍,有效射程為460米左右,距離太近容易成為日軍的活靶子,而且日軍還有迫擊炮和擲彈筒等曲射武器,近距離很容易對八路軍造成殺傷。
如果採用500米開外的距離進行土工作業,時間上就比較緊張,而且日軍是在山坡上,八路軍的坑道必須要挖的足夠深才能起到作用,這就又需要耗費不少時間,而日軍增援部隊正在加速趕來。所以在真實的抗戰中,如果面對日軍固守高地,一時間拿不下,而外圍又有日軍馳援的情況下,八路軍如果採用土工作業的方式,是不切實際的!
-
3 # 林哥講武堂
看到很多人說不可能,或許大家都是根據劇中表現的場景做的論斷。如果根據小說中的描述,可能性就很大了。
根據小說的設定,山崎大隊是被包圍在一個頂端平攤的山包上。在構建防禦工事的時候,山崎並沒有選擇建在常見的山包與斜坡交界的稜線處。稜線處雖然視線良好,有助於居高臨下觀察目標,可是也容易遭到對方的反殺。山崎選擇的是從稜線處後退80米,構建工事。
以上是個山坡坡面示意圖,圖中可以看出來,山坡下的八路軍根本看不到目標。兒八路軍缺少火炮這種曲射火力,直射火力威脅不到對方。而一旦八路軍越過稜線開始衝擊,這80米平坦的地形足夠日軍慢從容精準射殺目標。這也是為什麼其他部隊攻擊了那麼久遲遲拿不下山崎大隊的原因——地形受限,武器不好使。
這個時候李雲龍登場了,戰術天才的他同樣別出心裁。沒有火炮支援,又夠不著敵人,怎麼辦?那就土工掘進,縮短這段衝擊距離。從稜線出開始挖,挖50米過去,剩下的30米,用手榴彈招呼。
面對八路的日工掘進,山崎沒有反應嗎?當然有。山崎一邊組織部隊反衝擊,一邊組織迫擊炮射擊八路軍阻礙土工作業。可是部隊離開工事後就立馬遭到了八路軍的射殺,畢竟這個衝擊距離對雙方是等效的。迫擊炮呢?因為距離太近,迫擊炮幾乎都處於垂直髮射的角度了,這種角度打出去的炮彈很可能掉回自己頭上,所以收效也甚微。
等到土工作業完成,衝擊距離剩下30米,好戲開始了。雖說一顆手榴彈威力不大,可是3600顆手榴彈一起扔出去,這個陡然提升的火力密度威力卻相當可觀。何況,日軍工事只是臨時構築,防不住這種沖天而降的手榴彈雨。而且,趁著手榴彈給日軍帶來驚慌之餘,獨立團立馬就衝上去了。30米的距離,你射擊再精準也不管用了。等到近距離白刃戰開始,一切就結束了。
也就是說,手榴彈戰術並不是單一的存在,它是各種條件制約下的產物,也是最為可行的辦法。土工作業縮短攻擊距離,手榴彈雨提升火力密度,近距離格鬥避免火力持續不足的優勢。從理論上來說,這個確實可行。
-
4 # 優己
拋除李家坡特殊的地形之外,如果兩軍對壘的話用這種進攻方式確實可以。八路軍在百團大戰中曾經就大量使用這種方法進攻日軍以及偽軍的碉堡以及據點。這主要是因為我軍缺乏火炮以及炮彈,手榴彈是唯一我們自己能夠生產並且具有爆破能力的武器,我軍用手扔榴彈的方式代替了迫擊炮,雖然從投擲距離上看跟迫擊炮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明顯是唯一能夠抵盡進攻的方法。
在抗日戰場上的八路軍很少有炮火支援,扔手榴彈是當時最有效的進攻方式。抗日神劇總是在過分渲染戰場繳獲。實際上這是錯誤的。在真正的抗日戰場上,繳獲槍支容易,繳獲子彈不容易;繳獲大炮容易,繳獲炮彈不容易;由於日軍有健全的保障系統,他們的彈藥是每天下發的,這使得日軍在打炮打槍的時候是不考慮彈藥使用量的,打光就是了,反正明天又會有了。日軍並不傻,他們同樣怕死,只要炮彈夠得著的絕對不會用槍去打,用槍打得到的絕對不會去拼刺刀,在這種戰法之下,日軍絕對不會給你留下任何彈藥跟炮彈的!你打下陣地只能撿到他們的槍炮,卻不會有子彈跟炮彈的。
-
5 # 宋思考
小說和電影,純粹是為了好看,有些隨心所欲,想當然!
閒來無事,看了一段絕代雙驕。裡面說江玉朗為了逃走,準備在一個城堡裡的廁所裡挖一段地道藏身,認為躲過一月兩月,再伺機尋找封閉城堡的出口,就能脫身。他是假扮一個下人,每天深夜偷偷地挖掘;為了能夠躲藏這麼久,準備好了衣物和食物。合理吧!晚上挖,不易被人發現;假扮下人,不會引起注意;備足了衣物食物,不至於被困死餓死!
可是,即使能夠偷偷地備足食物,能夠做成乾糧。挖出的土渣堆到哪裡不會被發現?躲在廁所糞坑中的地道里,不會沼氣中毒?
《亮劍》中的情節,很多讓人覺得貼近現實,但仔細追究,也有不合理的地方。題主說的這條,細究起來,不盡合理。你能用手榴彈往上拋30米,我就不能往下拋30米?這麼長的壕溝,鬼子會眼睜睜地看著你挖?在槍彈炮彈的干擾下,只怕這項簡單的工程,短時間內,很難完成。
-
6 # 大海中的一滴水0205
可能嗎?就問能吃飽飯嗎,臂力得多強,你敢挖,我就讓神槍手爆頭,挖過來我先扔,火力壓制了,我主動派人起跑助扔,你挖的人少沒效果,上面都是抬槓的。
其實交戰雙方距離200米以上,一方已經構築幾道環形防線,不是你突破一道防線就完事了,人家遠距離有果然,中遠距離有迫擊炮,槍榴彈,居高臨下,想怎麼收拾就怎麼收拾,你挖也是往山坡上挖,不是往山腹部挖,越挖越費勁,人家一個突擊隊就收拾你
-
7 # 不在服務區20153
都是長篇大論,這不就是個普通人的疑惑嗎,又分析這有分析那的,至於嗎,本身這就是個電視劇,真假都無可厚非,一堆回答整得像寫論文一樣。
我就覺得日本人真的不太可能允許八路軍把戰壕挖到對方手榴彈的投射範圍內。
-
8 # 東北人在廣東
戰爭有多少 按照計劃打完的 出乎意料之外的事 太多了 比如抗美援朝 打之前 多數人以為 就是送死 可是結果呢
-
9 # 霹靂火防務
大家都知道中獨立團團長的形象,按照李雲龍的個性來講,肯定此前的截獲的武器裝備都留給自己了,再加上上級給予的,3600顆手雷不是不可能。
當時那個時候的手雷,是可以大量獲得補給的武器,由於製作工藝簡單,製造大批的手雷也就是幾天的時間,比槍械來講要簡單的多,所以說李雲龍的獨立團用3600顆手榴彈炸鬼子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山崎大隊軍力要比獨立團強的多,想要正面作戰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通過“歪門邪道”才能致勝。
所以說獨立團用3600顆手雷全殲日軍不是不可能。
-
10 # Yjes小孔
最近看了材料才知道,這個戰例取材於國民黨將領孫立人,攻打松山日軍,國軍山下向山上攻擊,遂用這種辦法,一個團攻了三波次,才成功。
-
11 # 天宇的文史情懷
首先說李雲龍集中全團手榴彈並不是要用手榴彈殲滅山崎大隊,而是想用手榴彈開啟缺口。
眾所周知,日軍的裝備要遠強於當時的中國軍隊,所以中國軍隊和日軍拼火力是不現實的,當時772團數次強攻都被擊退而且付出重大傷亡,這就提醒了李雲龍不可能強攻了。
所以李雲龍想出了土工掘進戰術,當把戰壕挖到山崎大隊的陣地前時,山崎大隊最後滅亡的命運就已經決定了,李雲龍部當時沒有炮兵,不得已只能集中全團手榴彈給一營,目地是集中火力突破一點,然後由張大彪率敢死隊殺進突破口擴大戰果,李雲龍率全團跟進,一次成功,不得不說這戰術想當高明,因為只有和日軍絞殺在一起時才能限制日軍的火力,我軍才能憑藉人多的優勢形成二打一乃至三打一,最後山崎大隊被殲滅,李雲龍勝利了。
很多洋奴說李雲龍戰術不能成功,說日軍會在八路軍土工掘進時就會憑火力消滅八路軍,可不要忘了,日軍遠道而來,隨身攜帶武器裝備不可能太多,經過連續作戰,日軍也不是鐵打的,也會累和疲乏,同時隨身攜帶的彈藥可能鬥消耗差不多了,而這些漢奸洋奴們是看不到的,他們總認為日軍是鐵打的,什麼幾個中國兵才能打一個日本兵,用李雲龍的話說,小鬼子怎麼就那麼厲害,他們不吃飯不餓啊,不睡覺不困啊,不都是血肉之軀嗎,大家不都一個腦袋一條命嗎,所以不要那麼自卑。
-
12 # 坤哥自媒體Vlog
現在流行抗日神劇,有人說《亮劍》也是抗日神劇,舉的例子是趙剛和李雲龍打賭,在戰場上用三八大蓋,在500米外一槍爆頭,打死了一名日軍。他說500米太扯了,人在500米外基本上就是一點小黑點,三八大蓋沒有瞄準鏡,根本看不到那麼遠,而且子彈打那麼遠已經沒有殺傷力了。
說過這個500米狙擊,《亮劍》中還有一次戰鬥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全殲山崎大隊那次。山崎大隊迷路了,最開始是孔捷跟他打打了半天沒拿下來,換李雲龍的獨立團上。李雲龍先挖戰壕,距離山崎大隊夠勁後,直接用手榴彈雨把山崎大隊炸平了。
抗戰中的一個團能有這麼多手榴彈嗎?其實是可能有的,李雲龍所在的晉察冀兵工廠月產手榴彈4萬枚,巔峰時期月產20萬枚,每次下發到各個團可能沒多少,但你不要忘了李雲龍是洗劫了兵工廠的,手裡手榴彈絕對不會少。
這種隧道掘進,集中手榴彈消滅敵人的戰術,八路軍也是有的,而且真實歷史上正是李雲龍的旅長陳賡發明的。八路軍武器裝備差,不能對日軍形成火力優勢,但手榴彈相對於日軍手雷能扔得更遠,所以這種戰術就出現了。
-
13 # 葛大小姐說劇
《亮劍》中獨立團打山崎大隊,用3600顆手雷全殲日軍,軍事實戰中是否可行?(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劇情:
《亮劍》中,八路軍的“百團大戰”剛剛結束,日軍29旅團山崎大隊500餘人孤軍深入我根據地,走錯路偏離方向,陰差陽錯撞到我八路軍野戰醫院和兵工廠,展開瘋狂進攻,造成我巨大傷亡。
得手後的山崎沒有逃離,而是佔領李家坡這個制高點,用電臺告訴上級他的戰略意圖,利用這個制高點吸引八路軍主力,採取“中心開花”戰術,等待趕來的日軍外援全殲八路軍386旅主力。
首先進攻山崎大隊的是程瞎子的團,連續八次進攻都被打退,可見山崎大隊訓練有素、武器精良,其憑藉有利地形,用輕重機槍、擲彈筒、迫擊炮組成一道道嚴密防護網,很難攻破。
日軍3個旅團從外圍包抄過來,負責打援的部隊壓力很大,必須儘快解決山崎大隊,避免386旅被日軍圍殲。
旅長命令李雲龍替換掉程瞎子,正愁沒仗打的李雲龍來勁了,他沒有立即進攻,而是全團挖掘塹壕,一直挖到距離山崎大隊30米距離,然後集中了全團3600顆手榴彈,1營360名戰士,每人10顆,短時間內全部投到山崎大隊的陣地上,爆炸聲震天動地。
然後集中輕機槍開路,全團包括馬伕、伙伕全部抄傢伙壓上去,與山崎大隊展開白刃戰,最終全殲山崎大隊。
其次,我們談談挖掘塹壕、手榴彈進攻是否可行。
我們知道,手榴彈的一般投擲距離是40米左右,能扔到60米距離的就是極少數了,(小編新兵下連後投彈不及格,連長給我5筐,讓一口氣全部投出去,當天就及格了,30米,但是,胳膊痛的筷子都拿不住)這是平時訓練時的投擲距離,是在助跑的情況下,而在戰場上,受地形限制,槍林彈雨,這個距離就要大打折扣了,這就是為什麼李雲龍要挖掘塹壕,一直挖到距離山崎大隊30米的距離的原因了。
電視上,3600顆手榴彈頃刻而下,山崎當場炸死,日軍死傷慘重,我認為這是不太現實的。
首先,山崎作為指揮官,非常有經驗,在第一排塹壕指揮作戰是不太現實的,作為指揮中樞,他會選擇在一個較為安全,便於指揮的位置,一般情況下不會到一線涉險,就像李雲龍不會到距離敵人30米的塹壕投彈一個道理,那裡太危險了,不是指揮官應該呆的地方,山崎被第一波手榴彈紮實,只能說明是導演的需要。
其次,山崎大隊被全殲不單單是3600顆手榴彈的功勞,最大的功勞是就連馬伕、伙伕都衝上去的白刃戰,手榴彈只能炸死近距離的敵人,山崎大隊的陣地不可能只有一道防禦線,在手榴彈的巨大爆炸效應下,山崎大隊人心不穩,八路軍後續梯隊的勇敢衝鋒最終全殲了山崎大隊。
第三、我們談談挖掘塹壕的辦法是否可行
對於挖掘塹壕接近敵人的戰法,在理論上是可行的,這個方法也不是李雲龍的首創,當年曾國藩攻打太平天國時就是靠這個方法連連得手的。
為什麼《亮劍》中山崎治平對李雲龍的掘土進攻術就無解呢?山崎可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指揮官,從他選擇李家坡作為根據地就可以看出,在李家坡之戰中,山崎的陣地頗為厲害,他在高處的正中央,而不是在山頂和山腰的分界線設立陣地,這就意味著八路軍看不到日軍的陣地,衝到山頂時正好到達山崎的火力圈,只能像割韭菜似的。
劇中做了交代,李雲龍在山崎眼皮底下快速土工,正好處於山崎的盲區,進一步縮短了衝鋒距離,山崎也想了很多辦法,發起衝鋒,準備佔領八路軍塹壕,結果被旅長的炮兵火力給打回去了。其實,小說裡山崎的上司筱冢義男還派航空兵進行了轟炸,但是由於雙方陣地距離太近,航空兵也不敢狂轟亂炸,總體上轟炸效果不大,電視劇中沒有拍攝這個細節,最終,李雲龍利用掘土貼近的方法全殲了山崎大隊。
難道挖掘塹壕貼近進攻的方法真的就無解了嗎?
讓我們看一個有意思的案例。對越自衛反擊戰時,越軍就給我軍來這麼一手,結果被我軍給打的皮無完膚。
對越自衛反擊戰7.12大戰後,越南總部和第二軍區吸取這次大戰的慘痛教訓,於1984年8月召開第三次光北會議,制定了“第三戰役計劃”,再次集結重兵,伺機與我軍決戰,收復老山失地。
越軍在“第三戰役計劃”中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針對我軍的炮火優勢,越軍採取了“塹壕延伸式”的新戰術,這是當年越軍對付法國軍隊的成功戰術手段,由於當時越軍不善於攻堅戰,傷亡很大,後來,在援越中國軍事顧問團的指導和志願軍工兵的傳授下,採取挖壕掘進的戰術,貼近法軍陣地,分割包圍,再繼續掘進步步壓縮法軍防線,最終取得戰役勝利,越軍曾經把這種戰術吹得很神,大肆宣揚,這一次他們故伎重演,想演一出徒弟打師父的戲。
你師父永遠是你師父。
我第1軍在傅全有、史玉孝的指揮下,運用各種偵查手段,在前沿陣地和縱深建立了完整的觀察體系,查明瞭越軍的塹壕延伸情況和屯兵防衛,掌握了其活動規律和動向,第1軍採取靈活戰法,對越軍的戰壕、交通壕、屯兵點,用火箭筒、火炮、炸藥包、地雷進行精準破壞,逐段破壞。其次是以壕制壕,你挖我也挖,把越軍的塹壕挖斷、切割開。然後就是突然出擊,拔掉越軍的屯兵點、觀察哨。
最終,第1軍將越軍的塹壕、交通壕、屯兵點摧毀、截斷或者擠了回去,殲滅了滲透進來的越軍,解放了越軍在松毛嶺、那拉陣地前沿的“三道生死線”,粉碎了越軍的“塹壕延伸式”戰術。
1985年,越軍看形勢不利,透過廣播喊話,為了過好春節,建議從1月16日到2月26日,雙方停火,因為中越曆法不同,中國當年的春節是2月20日,越南則是1月20日,這就是留名老山戰史的“春節停火”騙局,被我軍識破後,越軍傷亡慘重。
山崎大隊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我們知道,影視劇都是為了符合觀眾需要而藝術加工過的,《亮劍》中這段劇情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變的,也就是著名的關家堖戰鬥,在八路軍副總指揮的親自指揮下,對日軍岡崎支隊500多人進行圍殲,經過2晝夜血戰,仍未能達成全殲目標,第129師傷亡600餘人,日軍戰場遺屍100多具,另外400餘人突出重圍,日軍的戰鬥力真的很強悍。
挖掘塹壕戰術在那個時代的確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短時間內無法完成如此大的工程作業,除非你有挖掘機,李雲龍要想挖出這麼多塹壕、交通壕,至少需要三天以上的時間,山崎大隊不會給你三天時間,所以,這個戰法在炮火連天的激烈戰場上是不可能實現的,也就是電視劇能讓我們過過癮而已。
-
14 # 烽火觀察
《亮劍》中這個戰鬥,其實就是百團大戰當中的圍攻日軍岡崎大隊的戰鬥。首先岡崎大隊所在的地方,位置非常險峻。關家堖地區,溝壑縱橫。日軍主陣地在一個山崗上,這個山崗的北面完全是20多米高的懸崖峭壁,而東面和西面,也都是坡度非常陡峭的坡。只有南面有一條相對平緩的道路。而在山崗上有幾百平米平地,在臨近南面的位置,有一排窯洞。日軍正是把這些窯洞變成了火力點。而且在關家堖附近的柳樹堖山崗,也設立了火力點,形成了相互掩護的態勢。日軍還在這2個山崗挖掘了戰壕,並且在上面鋪上木板,在各個窯洞設立機槍點,在後山設立擲彈筒和山炮陣地。在這種地形,李雲龍還想把戰壕挖到日軍陣地以前30米?首先在山西的溝壑當中,從山低向上挖戰壕,就是一個大工程。其次是,日軍居高臨下,首先就能看到,我們在挖戰壕,擲彈筒早就垂直打擊了。但是就是因為有坡度,我們在下面卻看不到上面日軍的情況。而且可以容納3600個手榴彈一起投向日軍的前進陣地。需要至少幾百名投彈手,需要至少十幾條大型戰壕一起橫向接近日軍陣地。從地形上看,根本就做不到,關家堖南面的陡坡寬度非常窄,可以挖一條戰壕接近就不錯了。可是一條戰壕才有有幾個人?還是I字型陣地,頭部對著日軍。從整個抗戰都沒有發生過李雲龍這種戰術殲滅日軍來看,在實戰當中,這個戰術無法實現。否則抗戰上千個團長,至少會有人這樣嘗試過。
回覆列表
這是一個假命題,《亮劍》中李雲龍消滅山崎大隊,靠的從來就不是那3600顆手榴彈。
對於《亮劍》這部電視劇,雖然在大多數人心中被奉為經典,但也免不了會有槓精找茬。許多人說《亮劍》其實也是抗日神劇,因為裡面的一些戰爭細節處理,並不符合實際。
比如李家坡一戰,李雲龍率領獨立團,利用3600顆手雷全殲日軍的戰績,被認為是誇張的處理。單單就這個結果而言,確實李家坡之戰中李雲龍的土工作業加手榴彈戰術,確實有些潦草,在歷史上更找不到具體的戰術例項。
而李家坡之戰,卻被李雲龍如此“草率”的結束,頗有些對歷史的不尊重。
但事實上,這種說法其實有些過分帶入了。《亮劍》畢竟只是一部小說,而不是史書,也沒有打上紀實的標籤兒,所以我們不應該完全的用真實歷史去代入,如果這樣的話。《三國演義》那不更是瞎編了。
不可否認,李家坡之戰確實有著關家堖戰鬥的影子,但是兩者並不能完全的混為一談。相對於關家堖戰鬥,李家坡之戰相對要簡單許多。
而李家坡則是一個天然的“臺型工事”,將茶杯扣在桌面上,我們會得到一個“臺型”,這個臺型便是李家坡的整體形狀。山崎大隊佔據了李家坡的制高點,也就是臺型頂部,而他有別出心裁的在圓臺中心構築工事,使其隱蔽效果最大化。
李家坡高地頂端是平面圓臺,按常規,守備一方的工事位置。應構築在山坡平臺的稜線部,這樣可以對進攻一方的動態一覽無餘,也便於居高臨下發揚火力。可山崎偏偏把環形工事構築在高地的平面圓臺中心位置,攻擊部隊在坡下看不見守軍,直射火力便失去作用,而迫擊炮之類的曲射火力又極少。
在防守過程中,山崎大隊擁有“曲線進攻”且破壞力強大的的迫擊炮和“直線進攻”且效率極高的輕重機槍。
不過話說回來,日軍雖然居高臨下,但李家坡的臺型形狀,使位於頂端的日軍無法具體的觀察到李雲龍部隊在山腳下的活動。而日軍有沒有關家堖戰鬥中的輔助高地,所以面對李雲龍部隊的土工作業,其實反制的能力相對比較有限。
而具備逆向思維的李雲龍,很聰明的轉被動為主動。選擇了土工作業方式,利用坑道防禦作用,逐漸縮短與山崎大隊陣地的距離。
李雲龍的部隊將坑道挖至距離山崎大隊不到30米的山頂下方。如果說山崎大隊站在李家坡的“頭頂”,那麼李雲龍的部隊就掐住了李家坡的“咽喉”,接下來便是投手榴彈了。
李雲龍說:“30米就算是個娘們都能扔過去!”
這句話的可信度只有50%,67式手榴彈的重量在600g左右,也就是半斤多一點。受過投彈訓練的軍人能將手榴彈投至25米—30米的距離,經過長期訓練的“兵王”(比如和尚)能將手榴彈投至50米—80米的距離,當然這已經是極限了。普通的成年男子可能連20米都投不到,更別說“娘們”了。
當然,這也僅僅只是一定的殺傷。在日軍有著坑道防禦工事的掩護下,大部分的手榴彈如果是3600顆手榴彈就結束了戰鬥,那麼這裡面不合理的地方就很多了,比如旅長的炮火支援就會很突兀。當時日軍發現李雲龍在幹壞事兒,所以主動出擊,企圖阻止獨立團的土工作業。而這時旅長提供了炮火支援,將日軍壓在了陣地上。
事實上,386旅作為我軍主力,有點重火力並不奇怪。其之所以不用,是因為在基數和口徑有限的情況下,我軍的炮火打擊,無法對山崎大隊造成實際性的打擊。這一點在原著中有提到過。
而同理,李雲龍的3600顆手榴彈,其實也達不到一個全殲日軍的目的。但李雲龍也從來沒準備讓這3600顆手榴彈曲結束戰鬥,其更多的是遲滯日軍的阻擊,為大部隊衝上日軍陣地爭取時間。當時李雲龍準備了360人,一人十顆手榴彈,扔完後主力部隊也差不多都衝上李家坡了。換句話講,這其實就是因為當時我軍重火力不足,改用手榴彈來充當炮火掩護的角色。
所以,《亮劍》中,李雲龍用3600顆手榴彈全殲日軍完全就是沒有看劇的槓精們瞎編。李家坡之戰的精髓不在於那3600顆手榴彈,而是八路軍老本行土工作業以及獨立團一雪前恥的亮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