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身邊好多人都是對自己的孩子嚴厲,對於孩子的孩子總是多了點愛心、耐心、和疼愛,大家覺得呢?

回覆列表
  • 1 # 緣生詩語

    首先,父慈子孝的含義是:父親對孩子慈愛,孩子對父親孝順。父親對孩子的愛護增進父子關係,使孩子更加信任父親,將來這份親情反過來是孩子更加孝順父親。現在很多人為人父母后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也許更相信嚴是愛、鬆是害,有時候對孩子的愛甚至是講條件的。如果孩子達到某種要求,那麼對孩子百依百順;如果孩子沒有達到預期目的,那麼就板臉冷對。殊不知,愛是無條件的,無論孩子怎樣,都是一樣的愛好像很多家長做不到了。

    其次,隔輩人親也是一種人生的幸福。人到老年又見一輩人來到家庭裡,作為長輩會有一種家族興旺的成就感,從心底而生的幸福感,會讓長輩對孫輩格外喜愛。另外,也有一份疼愛自己的子女的情感在裡面,老人知道子女忙於工作,生活壓力大,所以願意儘自己的努力為子女照顧好孩子,而且是隻因愛孩子而不求回報的付出。還有人到老年,已經耳順,生活中不會再計較太多,對於子女兒孫的期望不會再有更多的功利性,只希望孩子都平安健康快樂,所以對孫輩的態度會更加和順。

  • 2 # 小四月她爹

    確有這種現象,所謂隔代親現象,本質上或者說更多地是老對小的情感依戀。

      首要的原因是爺爺奶奶輩自己來日不多,自己的生命,正在自己能看得到的最下一代身上延續,是生的願望表達。

      其次還有以下原因:隨著變老,智力和心理會童稚化,和最下一代有更多的接近性;對兒女的控制力減弱,共同語言也減少,對晚輩愛的表達在孫子輩身上較易實現,所謂含飴弄孫是也;孫子輩在得到爺爺奶奶的愛撫後,對爺爺奶奶的親暱,會安撫爺爺奶奶的寂寞。

      最老的和最小的,正在消失的和正在新生的,這是家庭成員中的兩個極端,如有更高壽的上輩在,道理相同,有互補的因素,但問題的主要方面在老一代。

      我曾觀察過,儘管老年人常在嘴上抱怨,說孫子調皮,帶起累人,煩死了,孩子的父母忙,只好代為照料,其實,如孩子的父母真要把孫子帶走了,他們常會極度難受,甚至精神崩潰。

      孩子在幼年時,有一個認同環境的成長階段,這是一種包括動物在內出於生存需要都有的階段,誰和他親,就認誰。所以這種親,也會表現為對爺爺奶奶親。

      隔代親是客觀存在。但如長期由爺爺帶孫子,負作用會大於正作用。例如,一個男孩子,如果長期不和父親在一起,會缺乏陽剛之氣,畢竟爺爺已到晚年,陽剛衰減,隨著以接受和認同社會的成長階段,孩子將進入以培育獨立意識為主的階段,身上所缺的陽剛之氣,作為男性最重要的素質的缺損,終身都可能難以彌補。此外,父母一代的文化,更接近社會進步的一面,有利於兒女在耳濡目染中成長,更好地融入社會。

      既要承認隔代親,在家庭中處理好各方面的情感需求,但還要理性對待,妥善處理,以利孩子的成長。

      在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對幼子的撫育,幾乎沒有至少在我的知識範圍範圍內沒有發現這種現象,在這個領域裡,撫育的一個重要職能是保護,而父母輩身強力壯,才有條件肩負這一職能。所以也幾乎可以說,這是人類獨有的現象。

  • 3 # smile金龍

    “隔代親”,是指老年人自已代自己的孫輩現象。“隔代親”這樣最能解除老年人的寂寞和孤獨,在精神上得到極大的寬慰,甚至還會煥發起老年人尚未泯滅的“童心”。所謂“隔代親”現象,本質上或者說更多地是老對小的情感依戀。

    首要的原因是爺爺、奶奶、姥爺、姥姥輩自己來日不多,自己的生命,正在自己能看得到的最下一代身上延續,是生的願望表達。

    其次還有以下原因:隨著變老,智力和心理會童稚化,和最下一代有更多的接近性;對兒女的控制力減弱,共同語言也減少,對晚輩愛的表達在孫子輩身上較易實現,所謂含飴弄孫是也;孫子輩在得到爺爺奶奶的愛撫後,對爺爺奶奶的親暱,會安撫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的寂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期待手機包裝盒裡能自帶什麼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