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年Leoyoe

    在拳擊領域,有名的人很多,但知名度最廣的非泰森莫屬。泰森可以說是拳擊界影響力最大的人了。但是他不能稱為是拳擊界的第一人,因為在更早之前有一位實力更強的拳王,就是阿里,不過粉絲們都喜歡稱呼他為拳王阿里,在泰森之前只有他能配得上這個稱呼,泰森也多次表示自己根本打不過拳王阿里。

    在中國,如果提到武術的代表人物,那必定是李小龍。李小龍作為近代的武術大師,影響了成千上萬的中中國人。不僅僅是在中國,李小龍在美國的名氣和影響力都非常之大,在美國現在的很多格鬥家都是受李小龍的影響,從他身上學到的格鬥技巧。

    當時的拳王阿里和李小龍都非常的有名,很多人都不禁有這樣的疑問,兩個人一人代表了拳擊,一人代表了格鬥武術,在那個時代,兩個人物都是各自領域最強的,為什麼沒有比試一場,一決高下?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拳王阿里打不過小龍,有的人說李小龍只是在電視上厲害,實戰中肯定打不過拳王阿里。現在就一起來分析一下,

    首先,他倆的領域是不一樣的,各自的規則都不一樣。如果按照拳擊的規則來打,李小龍肯定好多行為都是不合格的,估計沒打幾個回合就要被罰下場了,而如果按照格鬥的規則大的話,拳王阿里肯定不是李小龍的對手,格鬥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也沒有人喊停,知道一方被打死或者站不起來為止。從這點上看,李小龍應該是沒有對手的,因為格鬥的招式都是又狠又快,根本沒有任何限制。

    另一點來說,他們兩個也沒有理由打,拳擊的人都很尊重規則,拳王阿里也是不會跟低於自己體重級別的人打,就算答應了也是不光彩的。而李小龍自己是集百家所長,什麼功夫都有。而且李小龍也說過自己是不會打有規則的比賽的,束縛太多,發揮不出實力。他的目的並不是贏得格鬥或者拳擊的獎牌,他的目標是拍電影和發揚中國功夫,理念不同,互不干擾自然也沒有打一場的理由。所以說,兩個人打不到一起是很正常的,並不影響他們的偉大程度,他們永遠都是最好的拳擊手和武術家。

  • 2 # 一半秋色

    網上有些人很奇怪,李小龍一旦做了演員,他們就會說“李小龍就是個功夫演員,他的武術是表演出來的,真實功夫並不行,頂多比成龍強那麼一點點”。

    甚至有人把李小龍與太極大師馬保國相提並論,認為李小龍和馬保國一樣,活在不切實際的虛幻裡面,一旦接受實戰就“原形畢露”了。

    李小龍真的被“神話”過度了嗎?

    我們知道,李小龍從小習武,7歲練太極拳,14歲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此外還練了螳螂拳、洪拳、少林拳、白鶴拳等等。

    有人說,中國傳統武術是花拳繡腿,花架子,不能用於實戰,但凡事不能一棒子打死,傳統武術的確有故弄玄虛、刻板單一的缺陷,但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幾十年如一日的練習,為李小龍打造好了牢固的根基。

    後來,李小龍在傳統武術的基礎之上,融入了西方拳,諸如拳擊、空手道、柔術等等,集眾家之所長,創立了屬於極具爆發力的拳法—截拳道。

    “截”指的是直截了當,直擊要害。有人說,截拳道是殺人之技,是有一番道理的,李小龍不出招則已,一出招就直擊要害,對手稍不注意,隨時可能脫臼、骨折。

    截拳道有個特點,那就是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與人切磋武藝時,極少先出招,他都是在別人出招之後才出招的,即便如此,他往往可以後發制人。

    有一回,李小龍回香港參觀洪金寶拍電影,休息期間,洪金寶技癢難耐,想與李小龍切磋一二,洪金寶這邊剛剛起腳,耳邊一陣風起,李小龍的腳已經到他的臉了。

    真是快!李小龍拍電影,通常要放慢膠片的速度,因為李小龍速度太快了,膠片跟不上。

    李小龍有許多徒弟,其中不乏武術冠軍,如美國查克·羅禮士以及喬·劉易斯,他倆都是世界空手道冠軍。

    當然,他們拜李小龍為師,並不是說他們打不過李小龍,而至少可以說明,他們內心極為認可李小龍的。

    一個是擂臺規則下的世界冠軍,一個是自由無限制殺人王者,一個是100公斤級壯漢,一個是68公斤級的瘦子,讓他們一一對戰,對李小龍實在太不公平了,明顯李小龍處於弱勢。

    其實,李小龍和阿里是見過面的,還相互切磋了幾招,但他們是本著相互學習借鑑目的切磋的,並沒有把對方打倒,證明自己更厲害的想法,事實上,高手過招,點到為止,既不傷了和氣,又不失面子。

    對於高手來說,面子比什麼都重要!

  • 3 # 布魯斯佛燦

    李小龍無論多歷害,李小龍和阿里之間都不會有一場大戰。李小龍一生只打過一場擂臺賽,那就是1958年在香港的校際西洋拳(當時中國對拳擊的稱呼)賽中打敗了曾經三連冠的查理•歐文,那年李小龍18歲。

    雖然李小龍和阿里是同齡人,那為什麼不可能來一場比賽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

    拳擊運動。十九世紀中期以前,拳擊比賽一般都是徒手比賽,在美國被視為暴力運動,屬於非法的。直到1892年,拳擊比賽才得到美國政府承認,規定使用拳擊手套,這時期拳擊運動才合法化、職業化、商業化。拳擊比賽是盈利賺錢為目的,職業拳擊手要有牌照資格才能進行擂臺比賽。1904年,拳擊運動被列為奧運會比賽專案,但職業拳擊手是不能比賽的。阿里是在1960年參加羅馬奧運會拳擊比賽中獲得了冠軍,那個時候阿里只是一名拳擊運動員。

    截拳道。李小龍是1959年從香港到美國三潘市(舊金山)上大學。在大學期間組織了“中國功夫隊",潛修苦練各種拳術、腿術和西洋拳(拳擊亅。經常參加校內外拳擊比賽來提高實戰經驗。1962年成立“振藩國術館"以後,先後降服擊敗過空手道、跆拳道、巴西柔術冠軍。1965年被學生推薦至好萊塢試鏡。1966年簽約拍攝《青蜂俠》。1967年創立了截拳道,並基本完成了截拳道理論書籍。

    阿里在1964年獲得世界重量級拳王冠軍才出名。李小龍因為出名而在1964年美國長堤空手道大賽做了表演。阿里在肯塔基州,李小龍在加利福尼亞州。一個是美國中東部,一個是西海岸,兩地相距幾千公里,又是不同的拳種,一個靠擂臺賺錢,一個開武館賺錢,目的不同。所以在1965年阿里獲得世界拳王后,李小龍應該知道阿里,而阿里不一定知道李小龍的存在。

    阿里在1966年和1967年4月以前都在美國東部拳擊擂臺上比賽。李小龍1966年和1967年在美國西部好菜塢拍巜青蜂俠》和客串巜蝙蝠俠》。他倆也不會有見面的機會。

    1967年4月,拳王阿里因拒絕服兵役,參加反戰遊行而被禁賽,直到1970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定,才恢復了阿里的拳手資格。而李小龍在1967年至1970年一直在教學。此期間擊敗世界跆拳道冠軍李俊九。很多武打明星都李小龍的門徒。這個時期阿里應該是知道李小龍的。

    很多資料都說阿里在1970年登門拜訪過李小龍,我沒有找到這方面的資料。可能是國內的龍迷為了抬高李小龍地位吧。但根據採訪阿里的保鏢兼私人教練,喬治•迪爾曼所說,他倆應該沒見過。

    喬治•迪爾曼是美國空手道家、空手道冠軍、美國國際琉球拳法會創始人,曾參加30場比賽,贏27場。迪爾曼說他的武館是全美學生最多的武館,達400多名。大家可以在網上看看迪爾曼對李小龍的評價,這裡就不說了。

    我想喬治•迪爾曼應該是在1970年,阿里復出時才兼任阿里的保鏢兼教練的,因為阿里1970年以前一直閒賦在家,沒有比賽。網上他和阿里的合影是1972年的。阿里在復出後,在1971年5月和1973年5月的拳王挑戰中都失敗了。而遠在香港拍電影的李小龍在1973年7月就辭世了。他倆也無緣相見了。

    據說,喬治•迪爾曼在訓練阿里時,把李小龍的拳法理念教給了阿里,所以阿里自1974年以後連續5年都獲得了拳王寶座。

    其實我們不是說李小龍和阿里誰最歷害,而是他們的精神。李小龍把“中國功夫”帶到了全世界。而阿里作為一個高齡拳手那種鍥而不捨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

  • 4 # 大臭桃子體育資訊站

      針對樓主提出的問題,我認為李小龍之所以沒有和拳王阿里交手,原因如下:

      1.首先我不贊同樓上留言者中,有人說到李小龍和阿里不是同一領域,不可能打起來的說辭。因為在對決這件事上,完全可以進行無差別對戰,即使不是同一領域也可對戰。至於不屬於同一領域,無法對戰是靠不住腳的說法。

      2.李小龍和阿里沒有對戰記錄,可能和各自的人脈關係有關,畢竟誰也不認識誰,兩人之間也沒有任何交集,連話都說不上,何來的對戰?

      3.兩人風格各有千秋,凡是在歷史上沒有對戰結果的雙方,被後人妄自吹噓的對戰結果都是不成立的。假設兩人真對戰,阿里的拳法上應該優勢大點,李小龍腿法肯定好一點,至於結果,不便評論。

      4.兩人性格因素,並未促成兩人對戰。也許兩人之間還是有過一定交集,但是雙方誰也不反感誰,畢竟對戰這種事還挺拉仇恨的,面對並不討厭、不反感的人,沒必要破壞當下的關係,所以兩人沒有對戰記錄。

      5.規則限制,向今年西熱力江約戰李景亮事件,到現在這是基本平息了,主要還是因為各種領域的規定限制,導致兩人無差別對戰被擱淺。李小龍和阿里也許如此,尤其是職業拳擊運動員,都會有不允許私下對戰禁令。

      6.自保名聲,自求多福。李小龍和阿里都是各種領域名聲在外的佼佼者,兩人如果發起無差別對戰,肯定有一方會敗北。李小龍的截拳道屬於格鬥,阿里屬於拳擊,無論誰輸,都會被外界宣傳為,自己的專業打不過門外漢,這種情況既不是有損威名?

  • 5 # 一路向東DZ

    在兩人的巔峰時期,關於李小龍與阿里孰強孰弱的比較,一直存在。

    李小龍曾面對此問題做過迴應:看看他(阿里)胳膊,再看看我的,天哪,他會殺了我。

    李小龍的回答關注點在雙方的體重上,這也是一種低調的牛逼,潛臺詞就是:如果我兩體重一樣,阿里未必能勝我。

    李小龍是一個很高傲的人,但同時也是一個實事求是的武者。

    同樣阿里也曾吹捧過李小龍:世界上沒人能夠在公平的比賽中打敗李小龍!

    面對一位武迷心中的神,阿里的話更多的是一種恭維。

    兩人所處領域不同,真要打起來,規則難統一。

    要是李小龍來到阿里的領域打拳擊規則,李小龍沒有勝算,身高體重差距太大,只用拳頭贏不了。

    要是除去規則,來到李小龍的領域打起來,個人認為五五開,我們看李小龍的電影,他的截拳道就是講究如何的擊倒對方,甚至有些黑招,例如提檔,李小龍也是常用的。

    再加上李小龍腿法超群,攻擊的手段多樣化,阿里定然應接不暇。

    但是別忘了阿里的蝴蝶舞步,他的步伐也是一流的,李小龍未必能夠輕易得手。

    職業拳手體重大,肌肉量同樣也大,但是下顎骨的骨密度和承受能力不會無限大,阿里的力量肯定是超過李小龍的,只要阿里抓住機會一拳就可以解決戰鬥。

    我們現在看李小龍,肯定更多的是被神化和包裝後的李小龍,事實上沒有任何的直接資料表明李小龍戰勝過世界冠軍級別的拳手,更多的是門人弟子的回憶和坊間的傳聞。

    而阿里是真正的世界重量級拳王,在那個年代是阿里就是拳擊的代名詞,勝過拳王無數。

    所以理性看待,不吹不黑。

  • 6 # 遠山的呼喚

    李小龍是一位人們敬重的武打明星,而拳王阿里是人人敬重的世界拳王。兩個人的職業根本不相同,怎麼可能在拳臺上去比武大戰。

    李小龍所有的武功都只是在銀幕上,而拳王阿里是實實在在的世界拳王。他的職業就是搏擊對抗,就是用來實戰的。所以說毋庸置疑,李小龍不可能是阿里的對手。就算兩個人都是拳手,也不是同一級別的。李小龍的身形要比阿里小的多。就和我們國內的拳王鄒市明一樣,同樣都是拳王,你說鄒世明能打得過泰森嗎?即便就是鄒市明的拳擊技術比泰森更純熟,但是兩個人實在也絕對不是泰森的對手。皺市明打泰森十拳,泰森可能才會倒地。但是泰森只要打皺市明一拳,那麼比賽就結束了。

    不要老是做這些無謂的比較,功夫明星和真正的實戰拳王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就像這幾天所謂的太極大師馬保國一樣,真正上了擂臺只能是被人當做笑話。不要總拿自己的興趣去挑戰別人的職業,沒有任何可比性。一個整天舞槍弄棒的花架子去和一個整天在擂臺上打出來的拳手比賽,那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 7 # 真叫靜靜

    實際上這個出生於上個世紀40年代的人,和我們爺爺輩差不多的人,是不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明確的是兩點,第一點他真的能打,第二點他對中國武術的貢獻非常的大,那種改革開放後老外見到中中國人最先想到的是 kungfu,因為作為功夫電影的先驅者,是他讓世界瞭解了中國功夫

    對於真的能打,這裡套用一句老話“天下武功,為快不破”,據說李小龍一秒鐘可以打出9拳,並且毫不費力,而在實際的切磋交流中李小龍很少主動出擊,都是在別人出拳後在出拳發力,但是往往是後發制人,在速度上就已經能夠秒殺大部分人了。

    就我們常規認知來說,美中國人那麼自信,在以前的時候我們國家發展沒有現在好,一箇中中國人在美國開武館,那遭遇的各種歧視、排擠、辛苦肯定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關鍵這一切對於李小龍來說,也許都不是事,不然今天也就不會聲名遠播,所以直白點來說李小龍當時經歷的肯定是自己一拳一腳打下來的,唯一不同的事打也是點到為止,以實力和高尚武德征服那些美中國人

    此外仔細去看李小龍生前的活動軌跡,大多集中在美國以及香港,但是硬漢的名聲留存於各個國家,從這些來看,李小龍足夠厲害了,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武學奇才,只可惜天嫉英才。

    另外的偉大,就如前文所說,讓世界認識到中國功夫,開創功夫電影的先河,當然也許是時代問題,當時不是李小龍可能也會橫空出世一個人讓中國功夫走向世界,但是從另外一點來說,劃時代的武學造詣難道還不夠厲害和偉大嗎?

    阿里更多的是集中在拳壇,是一個運動員。

    李小龍更多的是集各家所長創立自己獨屬的武術同時發揚光大的武術家,同時還是一個功夫演員。

    就這一點來看,他兩八竿子打不著一塊去比賽,並且兩者沒有任何的涉及利益之爭,要是同期的他們在同一個地方需要開門立派,創立武館,那時候到是存在極大的可能兩個人切磋一下。

    從搏擊規則來看,阿里100公斤,重量級選手,李小龍68KG,初中量級選手,兩者更不能在擂臺上打比賽,何況李小龍對於武學來說不喜歡的就是束縛,根本不可能上擂臺的。

    然後論自由搏擊,不限規則阿里估計也是一個超級無敵的存在,但是李小龍練習的從武術的本質上來說是殺人技,這時候就難得去比較兩個人了,但是兩個人都是響噹噹的人物,圈子不同怎麼可能會進行一場自由搏擊

    就個人認知層面,能夠做到領域極致的人,在勝負上面已經沒有太多的要求,那個時候估計不存在嫉妒和好勝之心,所以也就不可能存在兩者去較高下了。

    而且那個時代的人們並不像現在那麼在意外界,更多的時候他們是在自己的世界裡面去提高自己,昇華在武學上的造詣,而不像今天的某些大師或者拳擊手為了名利,不惜一切。

    所以綜合下來,偉大的李小龍和拳王阿里在同時代是不可能進行一場大戰了。

  • 8 # 小寶孫昊軒

    不說其他的,就衝他的寸拳,就另我佩服的五體投地,寸拳可不是什麼電影表演吧,誰能做到,做不到就別說人家不行,李小龍在美國街頭展示寸拳,一位大漢站在他面前,後面兩米放了一個椅子,他出拳時,看似一個小動作沒什麼,爆發的威力是很有殺傷力的,那位大漢自己說的,自己的胸口當時非常非常痛,在家修養了三個月才算好。還有我佩服他的速度,無論是拳速,還是腿速,都是非常快的,當你的拳還沒打出來,人家鞭腿就已經把你打趴了,他的躲閃也很好,非常靈活,像阿里這種大塊頭,在場外無規則的情況下,很難打到李小龍,也是必輸的,因為阿里根本打不到李小龍,至於李小龍為什麼沒和阿里打擂臺,我覺得沒什麼必要,因為李小龍根本不瞭解擂臺的一些規則啊,和經驗,完全屬於一個生手,要找一位師傅鍛鍊一下才行,不過他也沒必要去打擂臺吧,人家混的風生水起,何必去打擂臺呢?從擂臺出來拍電影的太多了,他們也知道拍電影來錢快,又輕鬆,誰都想拍電影,就是沒機會,所以李小龍當時就是他的武術震驚了很多國家,媒體採訪過後,瞬間火的一筆,接下來就有一些大導演看中他了,和他合作拍電影,你覺得他會推脫掉嗎?換做你,你會推脫掉嗎?這是機會,他當然不會錯過,所以他肯定會和他們合作拍電影,一部電影的片酬,夠阿里打多少場比賽的了,也是通過電影讓世界人,認識到中國功夫。

  • 9 # 搏擊先鋒主編

    看待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白李小龍與阿里他們偉大的地方分別在哪裡。

    李小龍:首先李小龍是一個偉大的武術家,他建立了自己的流派,他擁有先進的格鬥思想,這個是十分難得的。其次他是電影巨星、動作明星,用電影的方式講武術推廣到了全世界。但是現在很多人全部都是專注於他的實戰能力,而忽略了他最偉大的地方在乎他先進的格鬥思想與對於功夫的宣傳。

    拳王阿里:阿里12歲開始了自己的拳擊生涯。1964年,22歲的他擊敗索尼·利斯頓首次奪得重量級拳王的稱號。同年,他再度擊敗利斯頓,從此職業拳擊進入了阿里時代。此後,阿里在20年的時間裡22次獲得重量級拳王稱號。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名偉大的民族鬥士,他的意義不僅限於拳臺,這也是他的地位要高於同時期的拳王的原因。

    所以可以看出兩個人是不同的領域,一個是武術家、電影明星,一個是重量級拳王。所以沒有辦法拿到一起做比較。就是真拿到一起作比較重量級也不同啊,阿里是重量級體重,而李小龍的體重只有67公斤左右。

  • 10 # 遊戲人超超

    一看問題就知道題主不太懂的搏擊規則,先不說他們兩個誰強誰弱,是不是同一個領域,就是他們的級別體重也不太可能打起來。首先阿里是一位世界拳王,蝴蝶步獨步天下,在同時期沒有人能打敗他,可以說阿里是用拳頭打出來的,但就算是阿里也是按體重級別來打比賽的,而不是想跟誰打就跟誰打

    而李小龍本來練得就很雜,傳統武術,拳擊,柔道,空手道,泰拳等等李小龍都接觸過也都練過。後來更是創出了自己的功夫流派截拳道,可以說李小龍是一位武術家,但是他卻不是一位比賽的運動員,他不是靠著打比賽吃飯的,李小龍除了練習功夫之外就是拍功夫電影,把中國功夫名揚海外,這也是李小龍偉大的原因

    所以李小龍真正的厲害之處並不是他多能打,而是他對中國功夫的貢獻。還有他所提出的武術理論比較先進,而且綜合格鬥最初的概念就是李小龍提出來的,所以李小龍根本沒有必要去和誰爭個高低,阿里有阿里的厲害之處,李小龍有李小龍的厲害之處,就像我們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長處是一樣的,不能拿你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去比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戀愛類綜藝節目是有劇本的還是真情而為?你看好哪對綜藝cp步入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