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G投研

    首先,無論是對衝、PE還是VC,都有GP(基金的運營和管理者)和LP(基金的投資者),兩者的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LP包括大型機構、FOF、家族基金、高校校友基金、或者高淨值使用者。總歸一句話: 有錢,但需要找專業人士管理財富(或者為了分散投資,分散風險)。

    GP就是這個專業人士,具備專業知識、多年經驗、廣泛的資訊源和人脈、以及一個完整的管理團隊(投委會、基金經理、投研團隊、交易員、中臺風控、後臺運營、PR等,當然小規模基金在合規範圍內就能者多勞動)。他們進行日常的基金管理,收取固定管理費(2%),和一定比例的performance fee(比如收益的20%)。

    介紹清楚背景了,回到主題。為什麼基金經理這麼牛X,還要管理投資者的錢,而不自己運作自己的錢呢?

    首先,必須承認有一部分基金經理是徒有其名,混管理費的。

    除此之外,你要理解,投資的魅力之一就是槓桿作用,即,我管理一個億,和我管理幾十個億,在總的勞動量上差別並不大。我還是要按比例思考資產分配,還是要開會見企業、見賣方、見各種相關人士(當然,投資者如果太多,維持關係的工作量會大一些,但按比例並不大多少)。

    那麼,如果我管理自己的錢,比如一個億,每年賺10%,一年基金運營成本+人力資源成本300萬,一年掙700萬(稅前)。

    如果我管理另外10億投資者的錢,在勞動量並不增加很多的情況下,我先收2%即2000萬,然後再收10%盈利的20%又是2000萬,即,多收入了4000萬,且我的工作量和基金成本並沒有大規模提高。

    這就是為什麼基金經理要幫投資者管理資本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了。

    當然,為了使得GP和LP的利益一致,通常要求GP投入一定比例,比如5%。

    最後,有些很牛的GP,確實在積累到一定財富以後,厭倦了太多LP隨時隨地的各種問題,選擇關掉基金,轉為管理自己的資本。

    以上。

  • 2 # msgreat

    基金經理掙的是管理費提成,工資和投資超額收益的分紅。說白了只是一個工作,不是說他投資有多強,他自己投資很多還不如普通人。

  • 3 # xc60車主的一天

    一,技術不好,拿自己錢玩不敢;二,技術不錯,但是需要足夠的資金才能穩定盈利;三,不管技術好不好,替別人管理資產要收費啊,穩賺不賠,為啥不做。

  • 4 # 揚帆起航了

    哈哈,這個問題問的好!當然他們需要有自己的資金才能自己管理啊,但是目前,基金經理或者總監,工資收入應該也就在15-30萬左右一年,高的應該去到百萬也有可能,在那些較低收入的群體中,一年存款能有十來萬就不錯了,那需要積累好多年才能有一筆可觀的現金,這還是在不買房的前提下的,買了房那一年幾乎是沒有存款的,所以不得不一直工作!收入高的群體呢,作為公司的高層,每年穩定百萬收入,壓力也不算特別大,出來自己管理自己的風險本來就高,搞不好放掉饅頭去搶餅,結果兩頭都沒得到!還有一點,基金經理和總監技術分析能力及投資能力還有待考證,基金管理的是別人的錢,盈虧對於他們來說都沒有任何責任,可以說是做的好也可以,隨便搞也可以,拿自己的資產來投資那可就是拿真金白銀上戰場廝殺了,這個與他們已經習慣拿別人的錢來搏殺的心態是不一樣的,所以如果是你的話,你覺得你會怎麼選擇[大笑]

  • 5 # 未名學渣

    給你舉個例子,工銀瑞信網際網路基金,連虧6年,虧損59%的多,但是這6年管理費收了3億多。

    著名基金經理焦文龍,管理的高鐵B,34天虧損80%還是更多,自己百度一下,結果官越做越大。錢越賺越多。

    現在明白為什麼愛做基金經理了嗎?

  • 6 # 財務自由當農民

    一很多所謂金融圈的人根本沒什麼資產,二作資金管理不管贏虧收管理費的,三可以老鼠倉的,四其實沒人敢確保賺錢,五虧了別人的不心疼!

  • 7 # 幾道門徒

    用別人的錢投資和用自己的錢投資是兩回事,自己的錢肉痛很容易趨於保守錯過機會,而用別人的錢投資會比較進取,在投資界錯過機會和投資失敗是一回事,所以這些投資經理在沒有足夠自信的情況下是不會單幹的……

  • 8 # sogovip金控

    基金經理代表基金公司的經理也意味著基金的管理者,不代表他是資金的擁有者,投資經理也是投資公司的資金資產管理與投出者,他們的共性都是管理者不是擁有者,投出是他們的工作也是收入的來源之一……

  • 9 # 朵朵話財經

    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任何基金經理就算專業度高,也不可能全部做一種投資。不擅長的投資還是要交給其他機構。

    第二,是資金體量決定穩定性。盤子大,投資會穩。個人資金量級低,沒有規模效應。

    第三,行業規範,職業操守問題。自己不能參與投資自己管理的專案。

    所以,如果厲害的基金經理,成熟後,有了自己夠強大的資源,當然自己做了。比如當年私募一哥徐某。

  • 10 # 徐思旺財

    第一,無風險的工資收入,旱澇保收;

    第二,自身資金投入的收益,同時藉助大平臺放大收益,而規避風險;

    第三,自我價值的實現。

  • 11 # 財說得明白

    01,誰賺得多

    有一些基金經理很牛,在2019年取得了翻倍的業績,但即使是這樣鳳毛麟角的優異基金經理在過去的5年或者10年裡,也是有賺有虧的,所以不能只看他一年的收益,5年10年平均下來如果有20%,那就非常非常牛了,就算平均每年只有10%,都已經算是明星經理,只要一發基金,就會有很多人蜂擁而至。

    好,我們就以10%這個作為標準算一算數字。

    假設某一個人他的操盤能力很好,平均下來能賺10%,但是手上的資金如果有1000萬,就已經算不少了,那麼他也就是每年賺100萬而已。

    但是這樣一個每年可以平均下來賺10%的人,不管他是在公募基金還是在私募基金,他都很容易募集幾十億,甚至上百億。

    公募基金收1%~1.5%的管理費,50億的規模,每年收管理費就是5000萬,這一位基金經理輕輕鬆鬆可以拿幾百萬的年薪。

    假如他不是在公募基金,而是做私募基金,規模可能沒那麼大,但是私募基金往往有利潤分成,很多都是28分成,每年賺10%,至少就分了2%,10億的規模來計算,也是2000萬。這中間,很大一部分會進入這位私募基金經理的口袋。

    比一比誰多誰少

    看這些年的股市幾乎是一年賺一年虧的,如果自己炒股上一年可能賺不少錢,但是這一年可能就虧了不少錢。

    但如果替公募基金管理資金,那就不管贏還是虧,都一樣收管理費。這可不比自己炒股好太多了?

    同樣是這些投資總監或者基金經理,一旦自己操盤給自己炒股,那說不定同樣會出現心態失衡的情況,虧起錢來跟普通的股民沒什麼區別。

    反正有一些基金經理自己操作老鼠倉還虧錢的,這樣的新聞也不是沒見過。

  • 12 # 私行家葉老師

    你好,我是葉老師,我來回答。

    一家成功的金融機構,是需要很多部門和工作流程在一起共同配合的。

    首先需要有高階管理層,負責全公司整體的管理和運作,並對外簽署重大事件;

    其次需要有內部人力資源部門,負責管理公司內部員工;

    第三要有前臺營銷部門,需要銷售和推廣自己公司的產品;

    第四是投資研究部門,負責具體制定投資策略,並協助交易部門工作;

    第五是交易部門,負責具體的買賣股票,債券等;

    第六是風險合規部門,負責監控各類投資和交易是否按照法規的要求開展。

    您說的基金經理和投資總監,一般都在投資研究部門工作。

    所以如果他們想成立自己的公司,或者去管理自己的資產,他們需要自己有資源去搭建上述複雜的管理體系,同時自己還要投資和決策,是一件難度非常大的事情,所謂術業有專攻,做好自己專業上的事情,我覺得會是大家各自最好得選擇。

  • 13 # 基金老兵曾先生

    我在基金公司工作,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成長為優秀基金經理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研究員

    每個想成為菜鳥基金經理的人,必須先成為某個行業的頂尖研究員。比如,一個人剛進基金公司,被安排研究醫藥行業,那麼他就必須先從醫藥研究員做起,至少3-5年的時間,做好研究服務,對行業裡的每個公司都能深入研究,給基金經理推薦的股票都能表現優異,那麼公司才會考慮提拔成為基金經理助理。

    基金經理助理

    成為基金經理助理已經是邁過了很高的一個門框,這時可以開始協助基金經理管一部分的資金,根據自己的研究成果投資一些股票。

    這時你投資的股票以及推薦的股票的表現,就都在公司的考核之列,只有表現持續優異的人才能獲得單獨管理基金的機會。一般需要2-3年時間。

    基金經理

    當你排除萬難,成為基金經理以後,你的職業生涯才剛剛開始,還屬於菜鳥基金經理,在市場上沒有什麼知名度,管理的資金規模往往也不大。

    這時候,還需要3-5年的時間,來證明自己單獨管理基金的能力,需要有長時間的優異業績表現,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成為優秀的基金經理。

    離職的成本巨大

    從上面的發展路徑來看,要成為優秀的基金經理基本是鳳毛麟角,概率非常的低。一旦成為了優秀基金經理,會在公司擁有很多的資源,包括研究員的服務,市場銷售的支援等等,已經能夠比較順利的募集資金,成熟地進行投資,待遇也往往很高。這時,他要離職管理自己的錢,就會很不捨得。

    如果不能成長為優秀基金經理,一方面沒有辦法獲得很多的資源,另外一方面,說明自己的投資能力一般,自己不具備離職單獨管錢的實力,也只能在公司呆著,繼續提升自己了。

  • 14 # 易將學財

    牛市又來了,為什麼基金經理或投資總監不自己炒股,而是打工管理別人的資產呢?

    個人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資產規模、“模擬盤”與收入、訊息靈通

    01資產規模

    基金經理工作看上去光鮮亮麗,但是如果不是頭部的基金經理,個人的資產規模也不會太大,可能能用於炒股的也就幾十萬上百萬。這些錢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可能是比較多,但是對於投資來說,還真不算一個大數字,可能有些人一天的盈虧就是幾百萬。

    而在投資的時候很講究一個資產的搭配,通過股票組合的形式來說達到降低風險或者是提升收益的目的。在一定的限度內,資金規模越大,搭配出來的組合優勢會更加明顯,而如果基金經理單幹,那麼可能投資的收益並沒有理想中的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操作過模擬盤,操作的時候就會發現沒有壓力,如果看好哪個版塊或者是個股,那買它就對了。但是如果是真金白銀的上陣,很有可能畏首畏尾的導致錯失投資的機會。我個人就是同期投資,模擬盤能掙個30%的情況下,實盤僅掙8-9%,主要就是實盤的時候看中的股票也不敢重倉。

    對於基金經理來說,他們掌控的資金雖然也是真實的錢,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可不就相當於模擬盤,那麼在投資的時候顧慮會更少。

    ②收入

    即使是再優秀的基金經理,也不會說從來不虧損。而股市週期規律向來是熊長牛短,那麼在投資的時候收入就會很不穩定,甚至出現大規模的虧損。而管理基金可就不一樣了,公募基金基金經理是“旱澇保收”的,即使出現虧損,對於基金經理的收入而言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在我們炒股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會發現,往往訊息還沒有放出來的時候,有些註定會上漲的股票就已經有大資金注入了,就是因為一些機構、主力、基金訊息比我們更加的靈通,能夠更好的把握機會。

    但是如果離職之後,這個訊息的靈通可能就會大打折扣,個人在操作的時候就只能靠投資水平了。

  • 15 # 投基取巧

    基金經理為基金公司打工,不專業打理自己資產,不外乎以下原因:

    一,基金經理操作股票,不是一個人在全部決策,而是一個團隊,一般三至四人,在輔助基金經理,為基金經理尋找好的股票,以方便基金經理決策,離開這個團隊,基金經理不一定會成功。

    二,為公司打工,風險小,失誤了大不了少點收入,不會從自己包裡掏錢。

    三,自己管理自己的資金,一旦失敗,風險巨大,可能一輩子都翻不了身。

    四,自身資金也有限,管理別人的資金,顧忌小,管理自己資金,很可能畏手畏腳,不一定取得好的回報,還不如打工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次境外遊,7、8月份最適合去哪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