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早知道

    同治皇帝既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

    於是,慈禧就將同治及皇后的靈柩暫時安放在隆福寺,然後著手開始修建皇陵,這一建就是三年零一個月。這座皇陵比之其他皇陵,不論是規模還是質量,都差距不小。

    同治靈柩停放了五年之後,終於在光緒五年葬到惠陵地宮,靈魂終於找到安息之所。

    然而,好景不長,惠陵即遭遇了滅頂之災。

    1945年,日本投降不久,東陵地區以王紹義為首的盜墓賊瘋狂盜掘了惠陵,墓葬中的金銀珠寶被盜掘一空。

    皇后之所以屍身不腐,大概是因吞金自殺,屍身周邊眾多玉器又起到防腐作用,加上兩層棺槨密閉行很好,隔絕外面空氣,避免屍身氧化。這才導致屍身歷經幾十年栩栩如生。

  • 2 # 我是趙帥鍋

    惠陵是同治皇帝和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的合葬陵寢,位於景陵東南三公里處的雙山峪。

    據記載,由於同治帝19歲時突然去世,導致他生前並未修建陵寢,所以等到他死後,朝廷才開始為他修建陵墓,期間共歷時三年零一個月,直到光緒四年九月才完工,共耗費百銀435萬兩。

    相比於慈禧太后的陵墓,同治皇帝的陵墓算是比較簡陋的。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大清國庫空虛,恰好當時慈禧也在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所以絕大部分銀子都給了慈禧建陵。

    在這種背景下,同治皇帝和他皇后的合葬墓,只能修建得中規中矩,既沒有石像生,也沒有神道,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其所用木料均為楠梃木,木質堅硬,俗有“銅梁鐵柱”之稱。

    不過,惠陵雖然比較簡陋,但在民國時期,它也沒有逃過被盜的命運。這是在1945年,侵華日軍投降之後不久,國共雙方又開始內戰,中國再次陷入新的動盪之中,政府自然無力保護文物古蹟。

    在這種背景下,清東陵附近的悍匪王紹義便組織了一幫盜墓團隊,他們中還要不少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合計共有數百人,他們趁機盜掘了清東陵內的大部分皇陵。

    其中,只有慈禧普陀裕定東陵,乾隆的裕陵,以及順治的清孝陵因為之前已經被盜過而倖免遇難,其他的陵墓都被他們洗劫一空,惠陵也在這其中。

    後來新中國成立後,王紹義這夥盜墓團隊,幾乎都被政府所抓,據他們在審訊中的口訴,當初他們開啟惠陵地宮時,發現墓室已經被地下水倒灌,部分地方甚至有齊腰深。隨後他們打開了同治帝的棺槨時,發現同治皇帝的骨骸已經化為烏泥。

    接著,他們又打開了同治帝棺槨旁邊的一副棺槨,也就是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的棺槨,然而令他們所有人都吃驚的是,這位阿魯特氏皇后不僅穿戴整齊,而且面目栩栩如生,如同剛剛下葬一般,絲毫沒有腐爛痕跡。

    眾人頓時都驚呆了,在猶豫恐懼了片刻之後,他們一哄而上,撲上去搶奪阿魯特氏皇后身上佩戴的珠寶飾品,甚至連衣物也撕開搜尋,後來他們中有位歷史學家說,這位阿魯特氏皇后是因為思念皇帝而吞金去死,所以她肚子裡可能有黃金,於是這群人直接用刀剖開了皇后的肚子,然後一通亂翻。

    最後,這群人在確認無一遺漏後才離開地宮。由於沒能經過及時保護,等到文物部門趕至現場時,發現皇后的屍體也已經高度腐化。

    對此,很多人自然會好奇,都是埋在同一個地宮裡面,為何同治帝屍骨無存,而陪葬的阿魯特氏皇后卻依舊屍身不腐呢?

    很可惜,由於阿魯特氏皇后的屍體後來也腐化,所以目前誰也無法給出準確答案。不過有專家猜測,通常情況下,想要保證屍體不腐,是需要對遺體進行特殊處理,比如像埃及木乃伊一樣將內臟全部處理乾淨,然後填上防腐藥材。

    但是,由於同治帝是得天花(又說是梅毒)去世的,這導致大家都不敢對他的屍體進行太多的處理,因為大家擔心處理同治帝的屍體,會讓自己也被感染上天花或梅毒,更嚴重的,直接引發大規模的感染。在這種背景下,同治帝死後,他的屍體就幾乎沒做什麼特殊處理,因此百年後就被已經全部腐化。

    至於阿魯特氏皇后,甚至是清朝的大多數去世的皇帝和皇后,還包括慈禧太后,他們的屍體都經過特殊處理,所以當盜墓賊開啟他們的棺槨時,才會發現他們的屍體依然沒有腐化。

  • 3 # 江水趣談

    我認為同治的陵墓被開啟以後,皇后的屍體不腐是因為溫度低、停屍時間短、空腹而亡等原因。同治是慈禧和咸豐帝的兒子,皇后是阿魯特氏,可惜慈禧並不喜歡這個兒媳婦,在同治死後,傳說慈禧逼其吞金而死。我認為她屍骨完好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是同治是染天花而死,而阿魯特氏是自殺的。她死的時候身體沒有像同治一樣感染病毒,是健康完好的,這利於了後面阿魯特氏遺體完整的儲存。

    第二點是她死後很快就下葬了,沒有停屍太久。同治因為是英年早逝,所以當時並沒有準備好他的陵墓,也是同治死後臨時趕著修好的。而同治死後的75天,恰好阿魯特氏也死了,所以一同下葬了,沒有像同治的遺體停放那麼久。

    第三點是她可能是空腹死亡。民間有兩種說法,一說阿魯特氏是吞金而亡,二說阿魯特氏是絕食而亡的。其實不論是哪種說法,她死前都是空腹的狀態,如果腹腔裡面都是食物,加上人的體溫,是很容易腐爛的。沒有食物就不容易腐爛,現在出土的幾個儲存完好的女屍都有這種類似的情況。

    第四點是墓穴陪葬的大量玉器像冰箱一樣恆定溫度,加上棺材密封性比較好,也起到了防腐保鮮的作用。古代人有用玉器、金器陪葬的習俗,其實在當時土葬的習俗下,這個習俗能夠很好的防止遺體腐化。玉器也有調節溫度降溫的作用,對遺體也有保護作用。

  • 4 # 平安讀歷史

    同治皇帝是滿清末年咸豐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兒子,在咸豐皇帝死後,他年僅6歲,登上了皇位。但是由於同治皇帝當時年幼,所以由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

    同志皇帝年紀漸長之後到了大婚的年紀,但是由於慈禧太后對權力非常的熱衷,不願意同治皇帝也就是自己的兒子過早的結婚,因為皇帝一旦大婚就將親政,那樣會妨礙慈禧太后掌握權力。所以一直到了同治皇帝17歲的時候才進行大婚,這個年紀在滿清眾多皇帝中已經算是比較遲的了。

    不知道是因為緣分,還是由於同治皇帝對自己的母親過於的逆反。同志皇帝選中了慈安所推薦的阿魯特氏為皇后,而對慈禧太后所先L中的富察氏卻不聞不問。而且同治皇帝也算是英年早逝,19歲就去世了,關於他去世的說法有好多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染了天花而死,還有說法是因為染了花柳病,這個說法在野史中比較多見。

    不管怎樣同治皇帝死的時候,身體已經出了問題,有些腐爛了,所以即使當時做了防腐處理,也很難阻止他的屍身繼續腐化。而阿魯特氏在不久之後也死了,她的死一種說法是因為絕食而死,另外一種說法是吞金而死,有一說是慈禧太后逼她殉葬。不過不管是哪一種死法,當時阿魯特式的身體還處於比較完好的狀態,所以在她死後可以做有效的防腐處理。

    到了民國時期,盜墓賊到了同治皇帝的皇陵之後,自然就發現同治皇帝當時已經只剩了屍骨,而皇后的屍體還儲存完好。

  • 5 # 尚宮女史

    但凡家裡有皇位要繼承的,自然兒子越多越好,但是卻也有例外,比如我們的大清朝,到了中晚期,皇室子嗣變得異常艱難,咸豐帝只有三個孩子,其中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女兒22歲就死了,小兒子早夭,而繼承皇位的同治帝19歲就死了。同治帝死的時候一個孩子都沒有,皇后肚子裡倒是懷了一個,但是沒等生下來,皇后就死了。

    說起來同治帝的那個未出生的孩子還是比較可惜的,原本這個孩子是有機會呼吸一下大清朝的空氣的,但是因為其父的去世,其母的自殺,這個孩子也只能一同消失不見,不過關於同治帝皇后有孕的說法只是野史,貌似並沒有任何史料支援,實際上很可能是根本不存在的。

    同治帝是慈禧太后的兒子,繼位的時候只有六歲,主少國疑,當時清廷內部自然鬥爭不斷,顧命大臣、清王室以及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之間相互鬥爭,在一番爭權後,朝堂暫時穩定了下來,而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之間的爭權從未停止,雖說慈禧太后是同治帝的生母,但是慈安太后是同治帝的嫡母,所以爭權是在所難免的。

    不知道同治帝是真的看上了阿魯特氏還是單純反抗自己的生母,反正同治帝選擇的是阿魯特氏。在選後事件上,慈禧太后敗給了慈安太后,很難說這件事對於慈禧太后和同治帝的母子之前有沒有負面的影響,總之,慈禧太后不會太高興就是了。

    在皇后人選定下來之後,幾乎就已經能夠想到慈禧太后和阿魯特氏之間的婆媳關係不會太好,而事實也證明,兩人真的是處不來。而同治大婚不久就親政了,雖然這個親政只能算是半親政,但也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帝了,不像後來的光緒帝那麼傀儡。

    同治帝死後還不到八十天,皇后阿魯特氏也死了,死的時候22歲,阿魯特氏的死也不是自然死亡。有傳言說是慈禧太后將她毒死了,或者用別的方式害死了她,但這多不可信,比較可信的說法是阿魯特氏是自殺,至於主動自殺還是被動自殺,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關於阿魯特氏是怎麼自殺的,也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阿魯特氏是絕食數天死的,另一種說法是阿魯特氏是吞金自殺,其實四姑娘很不理解吞金自殺這種行為,吞金必然是相當痛苦的,為何要選擇這樣的方式呢?

    惠陵歷時三年才終於完成,然後同治帝與阿魯特氏合葬惠陵。我們知道後來民國時期,清皇陵的被盜時很嚴重的,即便是不怎麼起眼的惠陵也沒有成為特列,在同治帝和阿魯特氏被埋葬進惠陵半個多世紀以後,瘋狂的盜墓賊用現代化武器輕易就進了惠陵,自然不會對其中的寶物手下留情。

    就在盜墓賊進入惠陵地宮的時候,見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同治帝的屍骨已經腐爛,而阿魯特氏的遺體還儲存完好。說起來兩人去世的時間差不多,又是同時被抬進惠陵的,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大的區別呢?這很可能和兩人的死亡原因有關係。

    所以若干年後,兩人的遺體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樣子,同治的遺體,盜墓賊們懶得看一眼,畢竟都已經腐爛了,不值得一看,而阿魯特氏的遺體就不一樣了。盜墓賊進入地宮之後爭搶著去看阿魯特氏的遺體,倒不是欣賞她的儀容,其實純粹是為了阿魯特氏身邊甚至身上的珠寶,畢竟棺槨中有很多珍寶陪著阿魯特氏。

    而且關於阿魯特氏吞金而亡的傳說一直在流傳,盜墓賊們自然也知道這個傳說,自然想要看看阿魯特氏的肚子裡是不是真的有金子。那可是金子啊,於是他們都爭搶著去看阿魯特氏的遺體,如有必要,他們是會從皇后阿魯特氏肚子裡取出那金子的。當然,具體的盜掘過程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惠陵裡面的珍寶已經被盜掘一空。

  • 6 # 歷史紅塵

    慈禧太后看中的是侍郎鳳秀的女兒,而同治帝和慈安太后看中的卻是清朝唯一的“蒙古狀元”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阿魯特氏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然而阿魯特氏的生母是鄭親王端華的第二女,端華是“顧命八大臣”之一,在辛酉政變中被賜死,是慈禧太后的政敵,慈禧太后對鄭親王一門很是憎惡,所以支援名門富察氏之女,不過同治卻是不顧慈禧太后的反對選擇了阿魯特氏為後,富察氏只被封了慧妃,對此慈禧太后是耿耿於懷。

    關於同治帝的死因,正史上寫的是得天花而死,野史卻是得了梅毒,同治帝喜歡微行出宮,也許到過前門外的八大胡同逛妓院,因此而染上病,同治帝死於梅毒還是天花,有當時御醫李德立的後人根據父輩口傳下來的材料認定是得了梅毒,流傳下來的說法是李德立為同治看病時,已看出是梅毒之症,為了慎重之見還約了外科御醫張本仁會診,一致肯定是楊梅大瘡,不過這種病卻是難以啟齒,如果據實上報,害怕慈禧太后一時火起,指責有辱九五之尊,必遭殺身之禍。

    “發熱頭眩俱退,惟溼毒乘虛流聚,腰間紅腫潰破,浸流膿水,腿痛筋攣,頭項胳膊膝上發出豆痘癰腫痛。

    可以看出同治在生前面板就已經潰爛,這也很可能就是同治死後身體只剩下枯骨的原因,至於說阿魯特氏是怎麼死的,有說是被慈禧太后逼死的,也有說是吞金自殺,因為阿魯特氏不得慈禧太后歡心,而且她是想給同治立嗣,結果是成了寡嫂,失去了政治立足點,對未來產生了悲觀情緒,因此在同治死後兩個多月就跟著去了。

    同治帝和皇后離世時間相隔才兩個多月,作為一代帝后,屍體肯定都做了防腐措施,然而同治在生前身體就已經腐爛,死後再怎麼做防腐也是保護不到位,這或許就是百年後盜墓賊開啟惠陵時,同治只剩下枯骨而皇后依然屍身不腐的原因!

  • 7 # 歷史微書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的傍晚,紫禁城內撕心裂肺的哭嚎聲打破了這座莊嚴肅穆的宮殿內的寧靜,哭聲經由同治皇帝居住的養心殿內傳出,此時的養心殿內,兩宮皇太后正襟危坐,同治皇帝的嫡母慈安太后痛哭失聲,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也默默垂淚,而跪在地上哭泣的則是同治皇帝的后妃以及宮中服役的宮女和太監,能讓這些人一起痛哭的,放眼宮中,只有同治皇帝一人,事實也確實如此,已經病了將近一年時間的同治皇帝最終沒能熬過這個寒冷的冬天,在即將迎來的同治十四年到來時的前夕,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子出身的皇帝因病醫治無效,龍御歸天。

    天花還是梅毒?大清史上最大的疑案:

    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百多年來是中爭論不休,人們爭論的焦點無非是同治皇帝到底是怎麼死的,實際上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以來始終有著兩種最主要的說法,一種是說同治皇帝是死於天花不治,另一種原因則說同治皇帝死於梅毒不治身亡。而最具有說服力的清朝官方史書對於同治皇帝的死因則諱莫如深,幾乎沒有留下什麼有價值的線索,但是我們從翁同龢的日記中卻找到了蛛絲馬跡,根據《翁同龢日記》記載,同治皇帝病逝時面容枯槁,臉上長滿了雞蛋黃般大小的瘡,身上也遍佈膿瘡,整個寢宮內都瀰漫著刺鼻的惡臭味。

    翁同龢是清朝官員,皇帝得了梅毒這樣的事畢竟屬於醜事,所以翁同龢不便明說,但是根據翁同龢的記載和描述,顯然這不是天花該有的症狀,畢竟天花在同治死前的一百多年前的康熙年間就可以治癒了。因為同治皇帝死於梅毒,所以其生前去世之前,身體已經大面潰爛,去世之後,病毒更快蔓延,很快便分解了同治皇帝的遺體,這也是人們開啟同治皇帝棺槨之後發現其早已化作白骨的原因。

    從同治皇帝駕崩之後,作為未亡人的阿魯特氏便日夜啼哭,此時死意已決的阿魯特氏開始拒絕進食,甚至連水都不喝一口,慈禧太后聽聞阿魯特氏絕食的事情,只是冷冷的說了一句:“可隨大行皇帝去罷。”沒過多久阿魯特氏便薨逝了,由於去世前的阿魯特氏已經多日未進食,幾乎瘦成了一具乾屍,因此她的屍體並不像正常的屍體那樣腐爛的快,而是在密封的棺槨之中得到了較好的儲存。

  • 8 # 穿越再現彼岸

    先糾正一下問題,同治帝死於1875年1月12日(19歲),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死於1875年3月27日(22歲),兩個人去世間隔75天。第二次清東陵被盜發生在1945年9月,同治帝和阿魯特氏下葬整整70年,並沒有一百年。

    1845年9月-12月,清東陵第二次被盜,這次參與的人員眾多,包括清東陵附近的土匪、當地祖祖輩輩的守陵人、被腐蝕拉攏的當地極少部分幹部,第二次盜取了清東陵的157座陵寢,無一倖免。主犯是土匪王紹義、張盡忠等。日本人投降後,日本人和滿洲的警察部隊都撤走了,在清東陵形成短暫的權力真空,而國共雙方也大都沒注意這一地點。

    盜墓罪犯對盜取同治帝恵陵的交代如何?

    結合國民黨政府和新中國政府對盜墓賊的審判資料,他們詳細交代了盜取同治帝陵寢的詳細情節。

    同治帝的陵寢第一道門被三顆手榴彈炸開了一個洞,可以容納一個人通過,第二、第三道門則是動用盜墓手段,啟動“白在石”打開了同治皇帝陵寢的寢宮。

    盜墓首犯王紹義站在皇后的棺槨上命令盜墓賊第一個開啟同治帝的棺槨。開啟後,棺槨裡面金光閃閃,王紹義第一個下手抓同治帝的陪葬物,結果發現同治帝的屍身已經腐爛不堪,只剩下一堆骨頭,骨頭也脆弱不堪,隨葬的寶物也非常珍貴。同治帝骨肉腐爛,腥臭無比,盜墓賊不管這些,將棺槨中的寶物蒐羅一空。

    為何同治帝屍身腐敗只剩下骨頭,而皇后屍身不腐?

    同治帝和皇后阿魯特氏的棺槨並沒有馬上下葬,而是暫時放置在清東陵的隆福寺將近四年的時間,1879年3月26日,同治帝和皇后阿魯特氏才正式下葬恵陵,主要原因是同治帝陵寢在死後才開始選址。

    同治帝的死因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死於天花病毒。

    二、死於梅毒。

    三、死於疥瘡

    這一結論大都是野史記載,沒有什麼確鑿的證據。

    四、為何同治帝腐爛到只剩下骨頭,皇后身體不腐爛?

    由於同治帝是死於天花或者梅毒,傳染性很強,進入棺槨的同治帝一般都不會再進行防腐處理,只做一次性防腐;而皇后阿魯特氏的死因也有爭議,一說被慈禧逼著自殺,一說常年臥病,抑鬱而死,不過沒有傳染性疾病,防腐做的比較好。

    最主要的是同治帝不管是天花或者梅毒,在後期對身體損害特別大,天花病毒和梅毒後期,身體內臟都會出現嚴重的潰瘍。天花病毒使得血液湧向身體表面,形成患者身體全身腫脹,去世後身體腐爛的特別快;梅毒到了後期也非常嚴重,身體多處會出現潰瘍,嚴重的可以腐蝕骨質,也非常容易導致屍體腐爛變快。

    因此,同治帝屍體經過70年的地下埋葬,腐爛的只剩下骨頭,而阿魯特氏防腐處理的好,也沒有什麼重大傳染性疾病,所以屍身儲存完好。

  • 9 # 魏青衣

    之所以同治皇帝的屍體在惠陵被挖開的時候就已經腐朽了,而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魯特氏的屍身卻是儲存完整,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可能是因為同治皇帝的陵墓沒有密封好,正是因為同治皇帝的屍體長期與空氣接觸,造成了屍身腐敗的快,而同樣下葬的皇后阿魯特氏卻恰恰相反,阿魯特氏的屍身密封的很好,因此沒有很快的腐敗。

    而為何同治皇帝的屍身沒有封閉好呢?關於這個原因,從坊間的一些流言也能找出來些許的蛛絲馬跡。

    同治皇帝六歲登基,十九歲就去世了,是一個短命皇帝,之所以同治皇帝如此短命,在某些記載中也提到過,是因為同治皇帝染上了重病。

    統治在位的時間是1861年到1875年,也就是擊敗太平天國與開展洋務運動的一段時間,當然,這些政策與同治毫無關係,同治只不過是生在了慈禧太后的光環之下,所謂同治中興,與同治皇帝卻是毫無關係。

    或許是大清制度的原因,皇帝放著後宮三千佳麗不要,去妓院找刺激,這麼做的皇帝還有好幾位。

    馬有失蹄,因為同治皇帝去八大胡同去多了,一個不小心,就得了花柳病,患上了花柳病,在現在看來,雖然不光彩,但至少還可以治,但放在當時這可是治不好的病,同治皇帝在去世之前,身體就已經開始有了腐敗的跡象。

    當然了,除了可能患上花柳病外,還有其他幾種說法,但無一例外,都是說同治皇帝的身體在去世以前就已經開始腐爛。

    只不過,不朽不一定都是好事,許多人認為皇后阿魯特氏是被慈禧迫害死的,是吞金自殺的,因此,在1934年,惠陵被盜墓者挖掘開來以後,阿魯特氏肚子裡的金子也成為了盜墓者的目標。盜墓者將阿魯特氏的屍身拖出,開膛破肚,好不殘忍。

  • 10 # 水煮汗青

    清惠陵被盜後,就流傳出這麼一個說法:陵墓被開啟的時候,同治皇帝只剩一具白骨,而皇后卻依然栩栩如生。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盜墓賊開啟棺槨的時候,同治和皇后的遺體都是完好的,直到幾年後文物工作者進行搶救性挖掘時才發現,同治皇帝只剩白骨,阿魯特氏屍體沒爛,但腹部被剖開。

    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說明同治的遺體比皇后的先腐爛,這是什麼原因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從兩人的死因進行分析。

    首先說同治皇帝,野史上對於同治皇帝的死都認為是花柳病,但清朝的官方說法是死於天花。相比之下,我認為官方說法更為準確,原因如下:

    同治如果是花柳病,那麼他的妃子也會被傳染,但是在他的后妃之中並沒有類似症狀的記載,而且除了阿魯特氏皇后,其餘四位妃子都不算短壽,富察氏活到46歲,莊和皇貴妃活到64歲,另外兩名妃子都活到了七十多歲高齡!同治如果是尋花問柳染病,那麼他身邊的妃子又是如何倖免呢?所以,同治得的不是花柳病;

    其次說皇后的死因,有人說阿魯特氏是吞金自殺,這個可能性極低,因為吞食黃金是否能致人死亡還未可知,因此我更相信另外一種說法:她是絕食而死。

    同治死後75天,阿魯特氏也跟隨他而去,在這二個多月時間裡,慈禧並沒有為兒子的死而悲傷,也沒有急著處理兒子的後事,而是急著立自己的外甥光緒為皇帝,繼續為自己垂簾聽政在努力著。

    阿魯特氏整日茶飯不思,最後鬱鬱而終,這也是她死後遺體不腐的原因。

    絕食而死後,體內沒有殘留的食物,也就不容易滋生細菌,這一點可以參考著名的“香河老人”。香河老人就是在死前不進食,後來遺體就一直不腐,阿魯特氏皇后也和她的情況相類似。

    結束語

    同治皇帝是慈禧唯一的兒子,從小就在慈禧嚴厲管教之下成長。有人說同治與慈禧母子不和,慈禧並不喜歡這個兒子,但從她給兒子建的陵寢來看,卻是花費了不少心思。

    同治的惠陵看上去孤零零的,沒有像其他清朝皇帝的陵寢那樣鋪設神道,規格也是非常低,但用料卻一點也不含糊。整座惠陵一共花費了四百多萬兩白銀,比他老爸咸豐皇帝的定陵還多花了一百多萬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用過毛戈平彩妝的嗎?怎麼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