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叢中笑6603

    太Sunny用八分鐘到達地球,但你不可能看到有前後的太Sunny。

    人的眼睛的侷限性,決定了它看到的東西,都是現時的,第一眼的,最新的。它不可能超前看到遠道而來的太Sunny。

    從這個道理出發,你的想象又是存立的。

  • 2 # 寒蕭99

    從時空的性質來講,是這樣的。

    在我們這個宇宙中,速度與時間是一組相互關聯的物理量,也就是說物體或資訊在空間中的移動和傳遞都是需要時間的,這樣就造成了任何資訊的傳遞都存在時間差。

    光是我們這個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較近的距離中,光速所需要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因此往往被大家所疏忽,會認為不需要時間。但是,這種日常的常識在科學中確實錯誤的,即便在很近的距離中,光的傳播也一樣需要時間,只是很短暫而已。

    但是,在宇宙空間中,由於距離的增加,光速的傳播時間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了。就像題目中說到的太Sunny,由於太陽與我們的平均距離達到約1.5億千米,所以即便是光速,也需要約500秒的時間,也就是8分多才能到達我們這裡。

    但由於太陽的光是連續不斷的,所以我們感覺不到光有時間差,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太陽永遠是8分鐘之前的樣子。如果太陽突然消失了,我們也只有在8分多之後才會看到太陽消失,而不會立即知道。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看到的是過去的太陽。

    對於其他天體和事物也是這樣的,可以說我們看到的所有物體都是過去的,而不是現在的。只是根據距離的長短,我們看到的過去時是不同的。

    比如我們看到的太陽是8分多之前的,我們看到的比鄰星是4.22年之前的,而我們看到的世界萬物可能是0.0000000000000000001秒之前的。

  • 3 # 各種各樣維修工

    只有垂線上的C可以證明,但前提是可知C與A,B距離相同,如不能證明則用C證明就無意義。因此不知C與A,B距離就無法解決此問題,問題也就會陷入無限迴圈的境地。另外,現實生活中光速可忽略,但此問題也就沒有意義,因為可認為任何點都同時。只有在距離以光年紀的情況下,才能解決此問題。我回答過了,快去看看。下面是我在那邊的回答的複製品。我們看到的確實是八分十秒之前的太陽。但我們感覺不到時間差,是因為無論是光,還是引力波,以及其他人類可探測的東西,都無法超越光速。電視上以前播過一個節目,有一段大意是如果太陽現在消失,我們8分10秒之後才能感覺到,因為引力波和光同時消失。關於你的問題,A看到B確實是B在作完事8分鐘後,C的證明是正確地,因為C與A,B間距離相同,可使用同一參考系,但D的證明錯誤,D可以認為自己和A之間沒有距離,但卻不能忽視A,B間距離,如果用A的參考系度量B,則結果一定是錯的,A,B不能使用同一參考系進行度量,這之間有時間差,如果忽略這一點,則可得出光速無限大,宇宙中沒有時間差的結論,但這顯然是錯誤的。因此,這不是時間同步的問題,而是相對座標系的問題。

  • 4 # 東北向前

    時間和空間都是假象,無所謂現在過去和未來。世界很大,我們看不過來。讀懂人生都是一個很難的題兒。讀懂這個宇宙,那就更難了。當我們說這個世界都是假的時候,你一定不會信以為真。

    最近有人在研究太陽系的事,得到了一個結論,太陽系是人設計出來的。就像一張圖紙,我們設計了一個傢俱一樣。我們生命當中好多東西很明顯的就是被設計過的。所有的公路,所有的服裝,所有的大房子,所有的水庫,都是因為有了設計才建設出來的。就像我們當下用的手機沒有設計師,沒有人去構想,如何能夠出現這樣一種產品。同樣所有的電視機,電冰箱,汽車,火車,飛機,輪船不都是經過設計師的設計而呈現給我們的嗎?小道理裡藏著大智慧。

    當有人說這個誰誰誰就是你自己的時候,你會不會嚇一跳?

    一念心是這個世界,這個宇宙,你生命這個世界的唯一的一個設計者。

    是你是你還是你呀?

    這個你這個我到底又是誰呢?

    放下這個誰誰的念頭,也許就會明白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

  • 5 # 經常用了

    今年的3月29日是第59個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為“太陽、地球與天氣”,世界氣象組織還配上了一個神奇畫風的海報。

    作為太陽系核心天體,太陽的質量佔了太陽系總質量的約99.86%,大約是地球的33萬倍,而體積約是地球的130萬倍。也就是說在整個太陽系中,太陽是絕對的巨無霸,那麼在銀河系中呢?

    銀河系中有著1500億顆左右的恆星,雖然我們無法判斷太陽在銀河系中算老幾,但在太陽系周邊10光年範圍內,它也是較大的大佬(這一範圍內只有天狼星的質量大於太陽),在半徑2光年內的區域內,太陽的引力都佔有優勢。

    從太Sunny譜分析中,人類第一次發現了氦元素的存在,氦的英文名就來自於希臘語的“太陽”。

    而除了氫和氦,太陽內部還有更重的如碳、氮、氧、鐵等元素,但這些元素是太陽這樣的恆星在當前無法通過核聚變合成的。實際上,和地球上這些元素一樣,它們都是來自先前的大質量恆星進入生命後期時,發生的一系列重元素合成過程。

    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始於46億年前一片巨大分子云中一小塊的“引力坍縮”,但重元素的存在表明,分子云內不少物質都來源於更久遠的恆星。可以說,我們都有來自曠古之星的散落與延續,也正是因為它們燦爛的毀滅,也才有了隨後星火的新生。

    我們都說看到的太陽是約8分鐘前的太陽(日地距離約8.3光分),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Sunny,可能產生於10萬年前。太陽發光發熱的核聚變反應發生在核心處。太陽半徑約69.6萬千米,核心處產生的光子想要到達太陽表面的大氣層可不容易。太陽內部是密度極高的等離子體,裡面的粒子會碰撞乃至吸收掉這些光子並被激發,隨後它們很快恢復到原先的基態並放出新光子。在太陽內部,經歷這樣的無數次碰碰碰撞撞與吸收再發射後,光子終於來到了太陽表面密度較低的大氣層,但此時的光子早已不是最開始核聚變產生的那個,而且時間也過去了約十萬年。一般情況下,太陽都能穩定地給地球帶來光和熱。但太陽有時也會突然想蹦迪,這就誕生了太陽黑子。

    作為對地球影響最大的天體,自地球誕生以來,太陽就在漫長的洪荒歲月中,為地球帶來光與熱,影響著它的風雨晴空;也陪伴著這顆渺小的藍色星球的成長,看著它的滄海桑田,看著它的冷暖沉浮。

    現在,這顆藍色星球上出現了發展出文明的生命,太陽在這漫長的等待中,除了地球反射的光,或許也第一次看到了來自地球的回望;而我們也會在對太陽的敬畏中繼續認識太陽,認識這個世界,渺小而偉大地延續著文明的光。

  • 6 # 業餘噴子鍵盤俠

    不,我們看到的現在,無論從視覺感受還是現實影響,都是現在。絕對時間上我們看到和感受到的確實是起源於8分鐘前的一次各種粒子的發散集合,但對我們產生各種影響的確是經過8分鐘傳遞到我們這裡的各種波,光波、電磁波和其他我說不上來名字的波。

  • 7 # 千年老菇

    沒錯,太Sunny傳播到地球需要8分鐘,因此你看到的是8分鐘前的太陽,包括位置、形狀等一切資訊都是。

    要看望遠鏡和太陽的距離,地球上的望遠鏡,都需要光先進入地球,再通過望遠鏡放大,所以也是8分鐘前的,和肉眼看到的是同一個時間太陽。

    如果望遠鏡在離太陽很近的地方,當然可以看到更早的太陽,但若人在地球遠端操作望遠鏡,那望遠鏡中的資料轉換成電磁波後,再傳回地球同樣需要8分鐘(不考慮資訊轉換速度)。

    因此,若想在地球上得到太陽的最新資訊,再快也需要8分鐘。

    同理,我們看到的比鄰星只能是4年前的,發射探測器也不行,除非人靠近它去看。

  • 8 # 曠劫精勤

    我想我們看到的不是過去,我們看到的只是到達我們眼中的光,這光是現在到達眼中的,自然不是看到過去的光。我們並沒有真的看到太陽,太陽的樣子是我們看到光以後由大腦加工出來的

  • 9 # 星輝650

    沒錯,

    你眼睛看到的永遠都是過去的影像,8分鐘以前的,離的越遠越是歷史久遠,這稱為光程,

    感知光線的肉眼無法超越光程,

    這是相對論建立的基礎。

    光速與時間的乘積稱為光程,

    單位是秒光程,

    光程是時空的度量。

    1秒光程≈30萬千米/秒x秒

  • 10 # 萬華4021

    光是一種能發亮的能量,光子是一種無處不在無時不動的物質粒子。這種粒子並不發光,但它可被光能照亮。物有映象,易可反光,就像無數的小鏡子,相互反射照亮,傳向遠方。

    光能擴散如沒有遮擋,它就是個球形射,雙縫多縫都會鑽。光源和光亮範圍是整體,水源斷後水仍流,光源範圍同時熄。

    太陽是光源,光能到達地球的時間如果是8分17秒,這只是表示光能走的距離和時間。但不管它需要多少時間,在沒有到達地球前我們是看不見的,既然見到了太陽,那就是現在的太陽。因為光源和光亮範圍是整體,整體不可分開。

    水源斷後水仍流,光源範圍同時媳。也就是說光能達到遠方是需要時間的,到達了極限距離就是它的範圍。但光源和範圍是整體,光熄滅時不需要時間,是同時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是8分前的太陽,甚至是多少萬年前的光之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板越來越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