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璼麒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解釋“人是什麼?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三連問。回答這些問題,我來做做歷史的搬運工。

    探索萬物之奧,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首先,物件一定是可理解的,它可能不可說不可描述,但一定是可理解的,這稱之為確定性。人對世界的認知和世界本身相符的話,這種認識稱之為真理。量子理論的不確定性是對觀察活動而言的,也就是說現有的觀察手段還達不到不擾亂觀察結果的要求,但這只是技術限制而已。

    神學階段。

    人類起初的認知是印象神學,把自然界的山川花鳥都奉之為神,這些神單純是用來描述自然,還不具有人格意義,比如蘇美爾人的各種山神、水神、石頭神等等。之後發展出象徵神學,其核心是靈魂不滅論。像古埃及的精神祭祀就認為人體只是軀殼,靈魂是不死不滅的,靈魂最終會回到肉體中來。當蘇格拉底提出理性概念的時候,就進入到了抽象神學階段。蘇格拉底認為人能認識到真理的時候,此人就具有了理性。柏拉圖對理性進行了擴充套件,即世界能夠被描述,要描述世界就要找到世界的本質。這一思想被稱之為“理念”。亞里士多德對此做了進一步解釋:實存先於本質。近代物理學的思想是在“實存主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隨著對物理世界的不斷觀察,對世界的認識越來越多,那麼,怎樣去管理這些認識呢?邏輯學應運而生。邏輯學實際上解決的是知識描述的問題。

    觀察世界,最後觀察到人自身上來了。對人自身應該怎樣認識呢?抽象神學分化為四派:

    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精神和肉體是兩個獨立的事物,這是主體派。休謨,則反對主體哲學論,他認為基於主題哲學的理性認識、因果律只是一種心理慣性,它並不是真正的客觀規律,同樣,人類的理性也不是真理,而只是一塊心靈白板上的關於對萬物映象的塗鴉。康德,則認為世界是不可描述的物自體,自然界是現象界,理性是關於現象界的認識,是認知邊界和極限,後來成為不可知論。黑格爾,現象界是理性的產物,絕對精神是宇宙的主人,此說後來受到叔本華的猛烈批判。

    神學階段的末路是印度版神學。在最高神的統治下,人活著最高的意義是能被拯救。那麼誰應該被拯救呢?在印度版神學中,只有善人才能被拯救。那麼惡人也想被拯救應該怎麼辦呢?古波斯人就發明了善惡兩種神。亞伯拉罕諸教、婆羅門教、佛教都是對古波斯人的繼承。在判斷善的過程中,標準是“善言、善行、善思”。言行思三者不滅是後來波破門教業力輪迴的雛形。

    印度版神學,善人被拯救,是神選中的人,所以是高等人,而惡人則是被拋棄的人,即下等人。這是種姓制度的來源。古波斯入侵印度,在印度內部形成了婆羅門教,婆羅門是印度最高種姓。在這種情況下,低種姓人活著的意義就是為了解脫(因為現實中不再有希望),於是“因果報應和業力輪迴”成為統治低種姓人的工具。

    到此,神學在解脫中落幕。

    在蒙古人西征的衝擊下(起決定作用還是多輪黑死病的肆虐),在明朝中後期大規模對外科技輸出的支援下,歐洲文藝興起,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三部曲輪番上陣。期間,有四個源頭決定了西方現代思想的走向。

    人文主義。

    第一個是尼采,西方人文主義的創始人,“人,為生命而生。成為超人。永恆輪迴。”第二個是馬克思,提出自然精神,但馬克思重視物質超過人的精神。他的理想帶有基督教的彌賽亞主義——解放全人類。第三個是弗洛伊德,對夢的研究,人做夢是童年時期被壓抑的性慾。第四是胡塞爾,心自提,提出“先驗”論。這四者是現代西方思想的四大源頭。

    後現代思潮。

    在後來的發展中,西方人對精神的認識發生了變異,對人的研究變成了對語言的研究,繼而演變為對文學的研究。卡夫卡對現實的孤獨表現是以上過程開始的標誌。

    隨著工業化的不斷推進,器械思維侵入到思想的角角落落。麥克盧漢甚至提出:機器取代上帝。

    發展到後現代,西方想擁抱的是柔軟的自然與政治之軀。施特勞斯主張拋卻一切人為社會規範,擁抱自然的純樸;羅蒂認為人類所謂的真理、哲學、宗教、科學等本質上都是文學。

    西方思想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對人理解的演變史,同樣也可以稱為哲學簡史。

    接下來看東方。

    眾所周知,華夏文明始於易。華夏文明之初也是印象神學,崇拜自然神。這之後的發展就完全與西方分道揚鑣了。天人合一思想貫穿古今。

    易的時代。

    這裡不得不強調皇帝陰符經的重要作用,黃帝陰符經實際上是一套認知理論,它的頭一句就開宗明義:“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之後繼續論述“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所以,在皇帝陰符經看來,人與自然是同一的,是自然的一體兩面,而人又具有機動性、不定性,所以需要恆定的“天道”來規範人,使之不偏離正道。其中“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在莊子的心、神關係論斷中得到繼承。即精神和物質都是天地所生,是氣聚成體的一體兩面,本質上是同一種東西。這有別於唯物和唯心論。

    從有巢氏的定居到後來農業的發展,這中間起促進作用的是伏羲和女媧兩兄妹。兩人根據對天文的觀察完善了二十四節氣,並制河圖洛書,為書契的產生奠定基礎。商周的金文是書契時代的巔峰也是末路。

    道的裂變。

    對此個人傾向於,是王子朝事件直接導致周的教育系統奔潰,官學下流至民間,產生百家爭鳴的局面。所以如果仔細體會百家思想可以發現,他們的源流都是易和道。這裡從華夏文化發展總體觀察,華夏文明有六大源流。

    易,總源頭,河圖洛書是其代表。

    道,道德經,三皇學說的集大成。

    儒,天倫轉向人倫的標誌。

    法,管子、商君書、韓非子。禮崩樂壞後“設變致權”的新秀。

    醫,整體論、天人合一論,實際上,醫家思想很好地踐行了“觀天之道執天之行”。

    兵,武經七書。結束社會混亂的最後方法。

    人進天退。

    以上只講先秦,秦以後,首先內容很多,這裡無法展開;其次在思想上鮮有創新,不要說創新,連繼承都出現了困難。少數如宋的理學、明的心學等都是對道和儒的註腳,而且越注越偏離正道。人的精神離自然母體越來越遠。

    所以,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對人與自然哲學三問的回答決定了一個思想前進的方向,顯然中西方選擇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中方更多的強調天人合一,人應順應自然規律;而西方則是從人的自我角度出發,由內向外的解構、重構互動進行,是碎片化的認識。

    哲學的盡頭嘛,個人認為任憑世界如何紛繁複雜和科技如何發達,都逃脫不了人與自然關係這個本質基礎,畢竟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規律是不會發生改變的。

  • 2 # 紅小二耕田

    談論哲學的盡頭,首先應該弄明白什麼是哲學。如果搞不清楚什麼是哲學,談論哲學的盡頭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那麼,什麼是哲學呢?

    從概念上來說,哲學是研究普遍的、基礎問題的學科,包括存在、知識、價值、理智、心靈、語言等領域。

    個人人為,通俗一點兒理解,哲學是基於人、又服務於人的對於一切自然界認知的一種總結。

    哲學的內容“本來”存在於宇宙當中,但是,只有人類出現以後,才能夠在漫長的生命和生產活動中,逐漸總結髮展成為“哲學”,並從而指導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這就決定了哲學“人”的屬性。人類以外的其它生命體只能無意識地存在於哲學中,卻不能發現和使用哲學。

    基於這種認識,哲學開始於人,必將結束於人。哲學的盡頭就是人類的盡頭。

    在人類之後,哲學的具體內容仍然普遍存在,如果沒有“人”以上的高等生命,哲學將沒有意義,世界上也將不再存在“哲學”的概念。

    提問者言外之意大概是“哲學的盡頭是神”。

  • 3 # 求進

    答案是:只要是人類在發展,在進步,哲學的發展也會隨之人類的發展而發展,社會的進步而進步,同時哲學又會反過來,更好的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使任何走向文明的領域,都離不開時代哲學與時代精神的幫助和指導。

    理由是:哲學,是一門學問;哲學,是一門科學;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原理及其唯物主義辯證論(唯物主義辯證法),對事物發展變化的一種科學客觀認識(正確客觀認識物質世界)。

    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一書的精闢論述:“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的科學論述(以下不再圈引)。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化的時代指導人類認識世界和該造世界的科學的世界觀和發法論,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爭取自身解放的理論武器。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現代文明的產物,是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化時代精神的精華,但卻不是離開以往哲學發展的軌道的,恰恰相反,它是以往哲學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首先要聯絡哲學發展的歷史,對於哲學的一些一般性問題和哲學發展的基本歷程等有個基本的瞭解。

    無論進入哪一個科學領域,都首先要要了解它是一門什麼科學,有什麼特點和功能。進入哲學的領域也是如此。

    我們現在使用的“哲學”(“philosphy”)一詞,是從古希臘文的p h ilein和sophnia這兩個詞演化來的。p h il ein是“愛”的意思;sophia是“智慧”的意思,這兩個詞結合起來組成的philosophy就是“愛智慧”。在中國古代漢語中,哲學的含義也是智慧。

    哲學的智慧並不是從哲學家的頭腦中憑空產生的。任何智慧都是人在人們處理和駕駛自己同外部世界的關係的活動中形成、發展起來和表現出來的。

    哲學作為智慧之學,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作為人類智慧的理論昇華,其基本內容就是世界觀和方法論。人們在處理自己同外部現實世界的關係的活動中心,必須產生對世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看法。這些看法經過提升,就會逐漸形成關於世界的總的看法或總的觀點,這就是世界觀。

    世界觀是通過人們觀察和處理各種具體事物時採取的態度和方法表現出來的。一般來說,人們對某種事物持何種看法,就具有何種觀點;而把這種觀點運用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是方法。

    哲學作為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問,是經過了解理論的加工和概括的。人們在日常活動中所表現的觀點和所採用的方法,往往帶有自發的性質,缺乏理論的論證和嚴格的邏輯。與此不同,哲學則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或者說,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通過以上專業學者,對哲學的主要和重要理論體系的精闢論述,在此回答所問“你認為哲學的盡頭是什麼呢?”,這一提問是不科學的,因此,在此只能持有否定你的提問和你的個人觀點。

    注:

    1、《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和“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辯證法”,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幫助和指導人們發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科學體系和方法論”。

    2、倡議人們有時間可以多學習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和《現代管理心理學》、《邏輯學》、《科學社會主義現代經濟學》和一些有關“矛盾論、實踐論、唯物主義辯證法”等理論知識。

    3、在此感謝“中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系列教材編委會”,全體教授老師們,對於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一書,所做出的新論證和新的貢獻。

  • 4 # 何處是家鄉

    霍金曾說“哲學已死”,這是咱們一般人聽不懂的一句話,只有真正懂得哲學的人,才能理解霍金在說什麼。

    他的意思是:哲科本為一個體系,哲學就是科學,科學就是哲學,再加上數學,三者都是把人類的邏輯推理運用到極致的結果。三者的區別只是側重不同,科學是具體的直觀經驗在邏輯推理上的運用且力求達到定量表達的結果,數學是人類自身純粹邏輯推理的直觀顯現,哲學則是當直觀世界無法定量分析,無奈之下的最終抽象與定性的模糊回答。

    也就是,數學告訴人類自己的邏輯內容究竟是什麼;科學則把直觀世界裡的物質用數學關係定量表達出來;哲學則是把最普遍的所有物質定性的表達為一個道理之中。

    霍金為什麼說哲學已死?是因為哲學思考的素材是科學理論的成立,而科學理論已經進入到了理論無法達到經驗觀察的地步。也就是說,最前沿的科學假說,已經無法達到經驗觀察了。誰都知道,當今的科學早就不是眼見為實了,可為什麼又必須要實驗檢驗理論結論呢?這就要涉及到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人類的感知作用是什麼?

    比如,最常見的“光”,在人類的直觀經驗裡是明亮的有顏色的,而在理論裡,“明亮”只是一種能量形式,“顏色”只是波長頻率。那麼表現為同一顏色的光波在哪裡就都是同一頻率。這就是物質的定量表達與直觀感受相符。

    大家還記得那隻害死人的“貓”嗎?薛定諤的貓真讓人恨死了,因為人類發現它出現了理論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這隻“該死的貓”究竟死沒死,邏輯推理沒有結果,必須用直觀感受才能確定。也就是說,人類的邏輯推理已經到了自己的極限,已經推理不下去了。

    再比如霍金的“黑洞”理論,已經從理論上說明,這個東西根本不可能被人類的感知能力所感知到了,連光本身都無法逃離,人類還怎麼去經驗觀察呢?也就是說,人類的經驗觀察也有永久的極限存在。

    這說明什麼?說明,人類如此一味運用邏輯推理再用經驗觀察驗證的方法,可能本身就錯了,邏輯推理和經驗觀察開始彼此不再相關。人類要麼只能憑空想象,要麼只能歸納直觀感受,這與古人又有何不同呢?所以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神學就是確靠,也就是說,神學就是無需達到理論與經驗觀察相符的武斷,說什麼就是什麼好了。說上帝是怎麼創造了世界,就認定一定是如此,無需直觀感受到。

    數學呢?其實數學早就已經死了。所謂三次數學危機是什麼?就是人類的邏輯推理極限而已。

    既不能推理結果,又不能驗證推理,哲學思考還能繼續下去嗎?霍金說“哲學已死”,是在如此複雜的背景與思考之下的結果。

    好在人類中從來不缺少偉大的思想者!又有一位哲學家思想家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過去幾千年,人類思考世界思路有可能錯了,應該重新變換一個角度。

    我喜歡用“開車爬山”的例子來說明。汽車的作用不是爬山,可假如有人希望通過增大馬力、增強輸出扭力、提高輪胎抓地效果的辦法,非要開車爬喜馬拉雅山,結果是什麼樣子呢?估計一定是徒勞無功,弄不好還會車毀人亡吧!

    人類有超過所有動物的智力,可產生智力的原因,是幫助人類在自然條件下生存,絕不是幫助人類改天換地。也就是說,人類是不是在犯“開車爬山”的錯誤呢?用本不是幹這個用的工具,去幹它不應該乾的事。

    這就是那位偉大的思想家要告訴人類的:我們是不是要思考一下,用哲科思路思考世界的方式,本身是不是就錯了呢?如果是,為什麼是?如果不是,又怎麼解釋哲科體系面臨的困境?

    總之一句話,一切事物,有生必然有死,這大概是目前人類依然確定的認知。

  • 5 # 順其自然某某某

    哲學,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的學科,一般具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它研究宇宙的性質、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你看,研究的學科,就是人的意識或潛意識參與的活動。一有分別執著,就已經到了道生一,一生二的境界了,分別執著越多,離道的本元越遠。

    就像有人問,山的盡頭是什麼?可能是另一座山,也可能是海,也可能是沙漠,只有把這座山放下,親自去看一看,才是體悟。在哲學的範圍內,永遠無法超越哲學,這就是當局者迷。只有放下的當下,才是超越,就是上觀者清。哲學的盡頭,如果在哲學裡看,那就沒有盡頭。

    很多事情要有用比喻,才能說得形象。比如在數學中,4比3大,但跳出數學看,未必,奧運會第三名有銅牌,第四名就剛好沒有。數字不過是為了區別,並不究竟。

    如果一個人執著,那哲學的盡頭是無盡;如果一個人當下放下開悟了,那哲學的盡頭是迴歸本心,本自具足,超越二元對立,達到究竟圓融統一。

    不知道我這個表述,讓你看了是清楚了還是更迷惑了?但是,我已經盡力了~

  • 6 # 浪道俠

    哲學是以人類社會為主體,對人類與自然萬物的存在和兩者之間的聯絡進行的求知之學,哲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指引方向。哲學人的使命是發現社會存在的問題,提出問題或主張,然後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發展道路。

    比如道家認為宇宙是一個大系統,萬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宇宙這個大系統運轉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應該順其自然,不要做過多的干涉。道家還認為,人的七情六慾,生老病死是自然發展規律,因此反對學者劃分善與惡、美與醜、貧與富、賤與貴這些主觀的認知(哲學觀念)。老子指出:天降其物傾其所有,而成其高;地納其物不擇好惡,而成其厚,對宇宙這個大系統來說,萬物都是它的一個組成部分,就像人體的手與腳,口與目,它們的存在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和作用,為何要區別去看待它們,而不是一視同仁呢?因此,老子主張順其自然。

    那麼哲學是否有盡頭?如果有,哲學的盡頭又是什麼呢?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自然萬物、對宇宙的瞭解將越來越全面,越來越豐富,解開所有曾經發現的未解之迷,當人類全面認知了宇宙,掌握了宇宙的一切奧祕,就具備了建立萬法歸宗的基礎條件。這種可能是存在的,但實現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7 # 如法如水

    哲學,形虛力實,形澀意趣。

    哲學,給我最初印象又高又大又尚。讀起來有些尷尬,總是處於理性與感性之間。

    什麼叫哲學?決定了哲學的盡頭是什麼?

    不妨,乾澀一下下:哲學,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世界觀是關於世界的本質、發展的根本規律、人的思維與存在的根本關係的認識,方法論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論是世界觀的功能,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從不諳世事到諳悉事實,竟然發現,哲學存在於田間地頭、街頭巷尾。

    不僅是八零的拉菲可以對映哲學的光澤,菸袋鍋也可以繚繞哲學的煙火。

    當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不惜生命捍衛什麼的時候,足以證明不懂哲學者從皇權貴族開始。因此,哲學,應當是平民化才可以釋放更多的實踐意義。

    如此,哲學的盡頭,是沒有盡頭。

    關於哲學,最大的問題並非有無盡頭或盡頭是什麼。如何發揮哲學促使世界文明進步,才是最重要的。

    哲學,有時候以社會文明私生子的面目出現。此類狀況,什麼時候是盡頭呢?

  • 8 # 使用者谷中的百合花

    哲學的盡頭是認祖歸宗是迴天家,是閉口不再論斷是順服,是讚美造物主天父上帝,是神的慈愛。

    哲學本身就是人的口論斷,以人的思想權衡天理。因此哲學的盡頭也是神公義的審判。

  • 9 # 文一多

    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弄懂什麼是哲學。亞里士多德說,“哲學起源於好奇,人們是由於好奇而開始哲學思考的”。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與總結。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這就是一個哲學問題。

    17世紀末,在普魯士王宮裡,大哲學家萊布尼茨在向王室成員和眾多貴族宣傳他的宇宙觀時提出:“天地間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東西”。聽者譁然,不少人搖頭不信。於是,好事 者就請宮女到王宮花園中去找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想以此推 翻這位哲學家的論斷。結果,令他們大失所望,誰也沒有找到 這樣的葉子。因為粗粗看來,樹上的葉子好像完全一樣,可是 仔細比較,卻是大小不等、厚薄不一、色調不一、形態各異。 造成差異的原因,是他們本身所包含的本質的東西不同。 其實何止是樹葉,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都不是絕對相同的。

    有人說哲學的盡頭是神學、科學。其實這都沒有說服力,因為哲學可以涵蓋世間所有的學科。有人說哲學的盡頭是虛無,這怎麼可能呢?樹葉就是具有實體屬性的物質,怎麼會虛無呢!

    還有人說哲學就是詭辯。難道詭辯不需要邏輯思維嗎?思維也是意識形態的一種表現形式啊!所以,哲學是對事物的辯證看法。

    更有甚者說哲學的盡頭是死衚衕,意思就是鑽牛角尖。哲學是世界觀,世界觀也有正確與錯誤之分,不存在解釋不了的事情,只是答案不同而已。

    人不可能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也是用哲學的眼光去分析的,但結果不一定百分百正確,還真的有人會重蹈覆轍。

    我的理解,哲學的盡頭應該是真像,是本源,是自然。

  • 10 # lihuazhang2017

    哲學是研究終極目標的學問,是用人的方式方法, 我的方式,來尋找真理的學問。

    它的好處是使人明哲,可以運用哲學知識尋找到事物事件的本質或者事物事件的普遍規律。使人進步,也使人不容易被紛紛攘攘的表象所迷惑,使人能第一時間看透事物或事件的本質或者規律,並能及時作出快速反應和對策。

    哲學的壞處是,由於是用人的方式方法,由於是用人的知識,因此容易進入死衚衕,走不出來,最後,會以為生命沒有存在價值,會以為人生沒有存在意義,會以為世界是一遍虛空,一切都是捕風。

    由於哲學是用我的方式方法,用我的聰明,用我的邏輯思維,用我的知識來尋找真理。因此,永遠不可能發現自我,永遠不可能認識自己,永遠不可能突破自我,永遠不可能超越自己,永遠不可能更新自己。會出現我是誰?我為什麼存在?我為什麼活著?我的生命意義是什麼?等問題。

    由於哲學是用人的知識、人的方式、人的方法來尋找真理,所以,會出現永遠找不到真理的現象,會產生虛空和厭世,內心深處永遠沒有滿足,最後的結局可能會自殺或者他殺,甚至可能出現有組織性流無辜人血的事件,比如法西斯主義,,,,等。

    這些,都是哲學的壞處,而且是近代在世界歷史上多次岀現,反覆出現,現在還有在進行的事實。有些還是血淋淋的。

    更有甚者,有組織性的使壞,將某個哲學當作科學和真理來洗腦,使被統治者腦殘,弱智,然後變成工具和打手。

    本來哲學是沒有什麼壞處的,是一種探索事物事件本質和規律的一種手段。

    哲學,不是科學,更不是真理,只是一個認識事物事件的工具。如果,把某個哲學體系,抬高到科學的地位,抬高到真理的高度,甚至認為這個哲學體系就是終極真理,哪麼,壞處才會出現的。

    對哲學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學哲學,最好是高中文化水平以上的人學學哲學,是有益處的。至少學一些哲學知識沒有壞處。但是,想從哲學中尋找真理?只能是盲人摸象。

  • 11 # 華中小隱

    哲學的盡頭是什麼?

    這個問題,歌德在《浮士德》裡,已經回答過了,結論是四個字:活著真好!

    相關的註解有: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長青。

    但前提一定是,人類首先得是哲學家和科學家,是萬物之靈長,窮究天人之變。

  • 12 # zhenqu

    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裡面說過:哲學可以取代宗教。

    羅素在給懷特海的信裡面說過:哲學發展到最終階段,必然是科學。

    在科學界,“宗教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科學”是一句得到普遍認可的話。

  • 13 # 老於52080

    按照正常的推理,哲學永無止境,因為哲學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追求真理,分析事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恆主題……。哲學的盡頭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終點,只要人類社會繼續發展進步,哲學就不會有盡頭。

    人類社會從最初的原始時代,走到現在,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創新和進步,通過哲學創造了世界,推動了人類社會進步,從最初的農業發展到現在的大工業時代,以至於走上今天的高階科技時代。

  • 14 # devhum

    哲學是探尋世間萬物的起源、執行規矩和歸宿的學科。哲學衍生出了數學、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這些學科都只能從一定的條件下去詮釋天地萬物,包括人類自身,比如牛頓力學只適用於巨集觀天體,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不是盡頭。哲學的盡頭是神學,只有神學完美地詮釋了一切。

  • 15 # 機眯些活著哇

    沒有盡頭,我更相信哲學和神學處在動態的平衡,哲學和科學在一定範疇內都是科學,解釋的是人類已知的或未知但可以把握的知識,某種程度上都是已知的。如果人們忘卻未知那每個人都將是極度的自信傲慢,社會也不會前進。 正因為有未知的存在,所以面對這種未知的不確定性所產生的恐懼,需要神學來彌補,用神學來解釋未知的東西。所以哲學思想形成就是不斷的解鎖未知和探索未知的過程,即哲學和神學博弈的過程。

  • 16 # lts909

    哲學的盡頭就是寧靜的心靈。比如我的心靈已經沒有大風大浪了。都是漣漪之水。

    詩:漣漪之水

    周言 作

    哲學的盡頭是什麼

    我的回答很簡單

    哲學的盡頭就是寧靜的心靈

    比如我的心靈

    走在未來的道路上

    已經沒有大風大浪了

    都是漣漪之水

    我已經完成自然哲學本質的探索

    我已經建立了物品論

    我已經解構了我們所在的宇宙

    2019-11-5

    於長白山下海蘭江畔

  • 17 # 智匯元

    哲學的盡頭,就是哲學的死亡。

    哲學會死亡嗎?

    會。一切的事物都有生,即有滅。這是目前哲學和科學都承認的。

    那有沒有可能未來發現有永恆不滅的事物呢?

    也有可能。但那是未來,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什麼叫哲學的死亡呢?

    一種是實質上的,一種是形式上的。

    實質上的死亡,就是哲學變成了一潭死水。除了現存的理論和假說,就是對其的解釋和細化。再也沒有新的內容產生。

    就好像一個人,沒有思想也沒有行為。只有對現有機體的分解。實質上要麼是雕塑、要麼是屍體。

    形式上的死亡,則是形式上的消失。形式上的不存在,不代表其實質不存在。只是實質已經不被瞭解。

    就好像一個人的失蹤。

  • 18 # 自然法則是真理

    哲學將基本轉向社會一般規律的研究。自然方面已經完全被各學科的精細研究代替。自然科學更注重實證,已經不須要抽象的邏輯研究了。社會科學由於人的意志的干預,不確定的東西太多,價值標準五花八門沒法確立,必須對社會有一個邏輯的研究來幫助社會的發展。這就須要社會哲學的繼續存在。

  • 19 # 琴音萬古

    哲學有何盡頭?哲學領導思維延深,人類社會發展不斷在哲學指導下有所發現,又有新的哲學思維。譬如量子學的發現,動搖了西方主,客觀永遠對立的哲學思維。

  • 20 # 道友請留步v

    哲學的盡頭。。。有盡頭嗎?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知道哲學用來幹什麼的。

    哲學發展了幾千年,現如今,有了很龐大的體系――有政治哲學、科學哲學思想、倫理學、法學等一系列分支!當然還有對於世界本原的解釋。那麼,很明確,哲學是人類用來解決世界、解決人類社會問題的一種學問。

    人類社會的最終形態會是什麼樣子?是封建王朝還是民主社會?亦或是共產社會?再或者是一種當代人完全想不到的模式!

    我們現在生活在地球,一個全是比較封閉的環境。假若有一天,人類真的接觸到了外星文明,在文明碰撞下,我們的文明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到那時用來解決社會問題、解釋宇宙的哲學體系又會是什麼?這些都尤未可知。

    有人說,哲學的盡頭是神學。但神只是信仰,至少當下是。信則有,不信則無,誰能拉出一位神來誰服全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感覺現在存在很多人有“學一行,恨一行”比如預防醫學,藥學,兒科,檢驗,學完之後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