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暴走的籃球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第一位皇帝。從公元前230年滅韓到公元前221年滅齊為止,經歷了大約10年時間完成了消除分裂割據完成,封建國家的統一事業,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秦始皇的出現,無疑加速了秦國的統一步伐,秦始皇繼位後,對外繼續採用遠交近攻的策略,對內任用人才,王翦、蒙恬等在統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實行軍功爵制。秦始皇規定凡沒有軍功的貴族,不得列入宗室的屬籍。一般百姓立有軍功,也可受爵。 軍功爵共有20等,依軍功的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軍功爵制的推行,提高了士兵作戰積極性,增強了秦國的軍事力量,培養了大批軍功地主。

    (2)廢井田,開阡陌。廢除井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由國家按田地畝數向土地的所有者徵收土地稅。

    (3)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努力從事耕作,紡織者給予獎勵,從事工商業或者懶惰者,沒入官府為奴。

    (4)遷都咸陽。將國都由櫟陽遷至咸陽,以適應向東發展的需要。

    (5)統一度量衡。製造標準的度量衡,要求全國實行。

    (6)制定秦律。參照李悝的《法經》和各國法律。制定了秦國的法律。

    (7)焚詩書,禁遊學。實行愚民政策。

    統一六國,建立皇帝制度,確定皇帝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從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員都由皇帝任命。實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為百官之長,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御史大夫負責監察,太尉負責軍事。丞相之下,設立九卿以處理日常事務,大事總彙於丞相,決於皇帝。

    在軍事上,在嶺南地區設立桂林、象、南海三郡,派大量中原居民到嶺南三郡定居。開五尺道,經略西南夷,促進了,中原和西南夷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北擊匈奴修築萬里長城,設立九原郡,對於保護黃河流域的先進文明,起到的重要作用。

    但是秦始皇作為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對勞動人民實行殘暴的剝削,修阿房宮,被稱為“天下第一宮”,文化上實行焚書坑儒, 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頒佈焚書令,規定除《秦紀》以外,六國史書一律銷燬,《詩》、《書》、百家,除博士官以外,其他人不得收藏,這便是焚書。一些儒生抨擊朝政,詆譭秦始皇,秦始皇下令逮捕儒生,這便是坑儒。雖然,秦始皇有很多過錯,但是秦朝的開創,對於中國歷史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長期以來,中國能以先進的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並且能夠有效抵抗外來侵略,這與公元前3世紀秦統一的開創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 2 # 大補堂

    帝王不能以好壞來分,只能看你從什麼角度來看。要看的是他的個人的操守與修養,還是看他的功績過失與在歷史上的地位。個人修養上看,秦始皇武略很棒,文治少次,脾氣暴戾;作為一個帝王,他開創了前無古人的中央集權的君主政體,封建社會也就此展開,後又一統文字、度量衡、錢幣等,極大促進了民族融合;他信奉法家學說,主張以法治國,但卻實施了酷吏制度。他焚書坑儒,屠城,驕奢淫逸。但卻也修築了長城,為後世所用。像長城,大運河,金字塔之類浩瀚的工程,無不是伴隨著巨大的犧牲於暴力統治的,否則一那種條件下根本無法完成就連在今天也是難以完成的工程的,建造它的過程給老百姓帶來了無盡的苦難,而且這些工程最後也成為了覆滅他們王朝的客觀因素,但同時卻又為後世留下了巨大的財富。你無法說他對,因為你不是那時的百姓,所以無法感同身受他們的痛苦,你也無法說他錯,因為你今天仍在享受他的成果。所以很難說他是對還是錯,我們只能從不同的角度分述。所謂歷史人物,尤其是如此星光閃耀的帝王,他們的一舉一動無不為後世子孫所關注研究,本就是讚美與批判共存。所以你只能是多多瞭解歷史,以區域性和全域性兩個層面來看待這個人,然後取得你需要的部分。本來嘛,歷史就是經驗的積累,社會文化的發展也是一脈相承的,他們的作用就是以古思今,使人明智,重在用。

    所以我認為讀歷史,別人說的什麼不重要(一家之言太多了),重要的是你自己認為是什麼,怎麼樣。先讀而後思,思然後用。

    我認為,人們在看帝王的時候,往往因為他們所承載的責任不同,所以總是不自覺地拿一種完美的眼光來審視,希望他們是盡善盡美的,希望他們文治武功,清明無缺;然而人無完人,他們手中的權力使他們即使是在使性子,耍脾氣,犯錯誤的時候也要比一般人驚天動地的多。就個人而言,我對秦始皇時豔羨欽佩大於其它,他有那個條件和能力去完成無數男兒夢寐以求的帝王之業,也成就了前無古人後人也難以望其項背的霸業,並將自己許多的想法與思想加施於世,其間有功績也有錯誤,然而不管如何,是秦始皇成就了秦始皇,其珍貴之處,不在於那些事情的一、二、三,而在於那諸多個“第一”。

    秦始皇,前無古人,後世卻有源源不斷的追隨者!

  • 3 # 子冬

    歷史上有名氣的帝王和傑出的政治家,一般都不能以簡單的“好”和“壞”來歸類。他們既有做得好的方面(功績),也有做得壞的地方(過失)。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在歷史上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我們來大略瞭解一下他的“功”和“過”。

    第一點,先說功績。最大的功績當然是統一六國,結束諸侯爭霸的混亂局面。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逐漸失去了對各路諸侯的約束能力,開始了聖人所謂的“禮樂崩壞”時代。翻看那段歷史,幾乎寫滿了“臣弒君”、“子弒父”、“兄弟相殘”的家國故事。當恃強凌弱成為一種通行法則時,戰爭變得頻繁,也相當殘酷——就一個長平之戰,秦國坑殺趙卒約45萬。那個年代,國滅族消的貴族不計其數,底層老百姓生活有多麼悲慘可以想見。

    始皇帝滅六國,結束了軍閥混戰的局面,中國實現了統一。這完全夠得上豐功偉績的標準吧?雖然百姓生活依然困苦,但起碼不再是朝不保夕的狀態。大一統的實現,也為後來漢唐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如果要說英雄,就憑這點,始皇帝也是英雄。

    其他的功績。北擊匈奴,保護北疆穩定;南平百越,為國家開疆拓土;修建從咸陽通向全國各地的秦“馳道”、直道和連線巴蜀的“棧道”,溝通全國;統一文字、度量衡。好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有人將秦始皇求仙問藥看成是很大的過失,我覺得只是小毛病啊,最多是上幾次當,被方士騙些錢,再或者派些童男童女出海尋訪蓬萊仙島。這些花銷對一個帝國來說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把這算作昏庸無道,有些吹毛求疵吧。

    秦始皇的一生精彩紛呈,除了史書有記載的,我們可以展開想象,以一個現代人的視角來猜猜他的生活。

  • 4 # 飛魚536

    我來答共1條回答

    1120103386LV.152017-02-13

    這個並不容易說,從治國平天下的角度來說,顯然是個好皇帝,有作為的皇帝。

    但是始皇帝確實殺戮過重,對於有些被冤殺的人來說,他就是個壞皇帝。

    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好皇帝吧。一般說他不好的,一是殘暴,焚書坑儒,二是奢靡,阿房宮賦可見一斑,三是徭役,修長城修皇陵。

    但是實際上都很扯。焚書之前他把所有的書都存了一份,而且古代歷朝歷代都有類似的愚民政策,比如漢朝的獨尊儒術,只是沒有那麼激進。至於坑儒,實際上坑的主要是方士,就是神棍。而且當時的儒生和六國餘孽在一起要搞事,自然要收拾一下。至於阿房宮賦,那全是猜測了,畢竟被項羽一把火燒了,沒人見過。而且秦始皇每天那麼忙,哪有功夫天天搞女人。至於徭役,這個也是冤枉。本來皇陵沒那麼急,結果他突然死了,那必須狂修。第二就是修長城,那個不修不行,而且秦朝抵禦匈奴是非常有成就的。至於後來的徭役,那都是秦二世和趙高搞得了,不怪他了。陳勝吳廣起義,理由是徭役誤期,失期當斬。實際上按秦律沒有這一條,這倆人就是想搞事,不然後面的事怎麼順理成章,又是魚腹帛書,又是篝火狐鳴。

    始皇在位期間,統一六國,結束了分裂征戰,奠定了後世大一統局面。南征百越,開疆拓土,北逐匈奴,胡人不敢南下牧馬。書同文車同軌等,有利於文化傳播和加快行政效率。總的來說,是沒啥問題的。要不是死得早,被趙高掌握了朝政,大秦很難二世而亡的。

  • 5 # 被打扮的歷史

    總體來講,用好和壞去平均古代的帝王是比較容易引起爭議的,尤其是像秦始皇這樣在功績和苛政之間徘徊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作為一代雄主,結束了中國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戰亂四期的混亂局面,一方面在版圖上奠定了之後兩千多年中國封建王朝的核心版圖,不可謂不偉大;在文化經濟方面,通過車同轍,書同文,統一文字和度量衡等相關措施,打破了春秋戰國以來的文化,溝通和交流壁壘,使華夏文明得以在同一個平臺下面生活,交流,對於中華民族的形成也是有著巨大的功績的;在政治方面,秦朝結束了分封制,開啟了郡縣制和皇帝集權制度,這一制度也成為之後兩千多年的政治基礎,影響巨大。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在消滅其他諸侯國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各種殘酷冷酷的行為和印象,一方面會有如坑殺趙國數十萬兵卒等血腥冷酷殘忍的行徑,另外一方面,為了維持對外戰爭的巨大開銷,勢必要在國內和佔領區國家實行非常嚴苛的統治,就是說無論是原來的秦國和之後征服的諸侯國,在這種情勢下勢必生活困難,而為了維護穩定的統治,又採取了嚴苛的統治方式,這無疑最終形成了秦朝滅亡的根源,最終在陳勝,吳廣的帶領下掀起了秦末的農民起義,導致了最終秦朝的滅亡。

    秦朝作為一個結束了長期諸侯混戰的王朝,最終沒有躲過短期就滅亡的命運,這其中如果去評價秦朝的締造者秦始皇一直以來也是眾說紛紜,無論如何秦始皇在歷史上及其燦爛奪目,在苛政方面也是被後世所批判。

  • 6 # 昨夜追魂

    我來闡述我的觀點:

    1:首先我認為好壞是兩面性的:有好必然也有壞,好壞不能一概而論。自古以來成大事者肯定都會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也有可能對歷史的發展有一點不好影響,例如:焚書坑儒事件的發生,打壓了儒家文化思想,損害了儒家代表人物的利益,但是確促進了法家文化的傳博和壯大,對於治國而言法家文化利大與儒家文化,商鞅說過國家不是人來治理而是用法來治理,一旦行成法制那就是出幾代無能皇帝國家也會照常執行,所以秦始皇最終完成了統一。

    2:秦統一後繼續使用“郡縣制”一直沿用到現代,我們還增加了鄉村,這是一大攻繼。

    3:統一了度量衡始我們得商業買賣有了標準的規範,相互買賣更加便利。

    4:為了抵禦外敵建了萬里長城對於當時來說是動用好多人力、物力,但是當時在冷兵器時代確實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

    5:秦始皇最大的功勞莫過於統一了六國結束了戰亂,始中國向現代文明更邁進了一步,給我們農業商業以及文化帶來深遠的影響。

    最終總結:秦始皇功大於過,他完成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業績。

  • 7 # 時光老李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有很多叱吒風雲的人物,關於秦始皇的好壞,永遠是個繞不開的話題,一直爭論不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如詩仙李白詩句:"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讚頌他的雄才大略,也有《過秦論》《阿房宮賦》等譴責他勞民傷財,苛政猛於虎的論斷。

    秦始皇的"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政體

    嬴政吸取歷史教訓,廢除分封,防止諸侯割據,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皇帝總攬全國軍政大權,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在中央,皇帝以下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廢除分封,設立郡縣,所有官吏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在郡縣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從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專制主義集權制度,對於促進全國大統一,加強地主階級統治,具有重要的意義。郡縣制在中國被長期沿用下來,影響十分深遠。

    (2)善於用人

    公元前238年,他親理國事,平定繆毐的叛亂,免除呂不韋的相職,令其徙處蜀郡;並任用尉繚、李斯等人,部署統一全國的戰略和策略。在統一中國前夕,秦國聚集了幾乎是全國所有的一流軍事家和政治家。有王翦、王賁、尉繚、李斯、姚賈等等,他們大都並非秦中國人,卻在盡心地為秦效力。一切克敵制勝的軍事進攻和政治策略計劃,都是由他們制定和實現的。秦始皇的作用在於發揮他們的長處,聽從他們的勸諫。

    (3)統一文字貨幣

    秦中央集權的建立,只是政治上鞏固了統一,但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和交流還極為不便,影響到國家政治統一的鞏固。秦以小篆為標準文字,用於官方文書法令;以隸書作為日用文字,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現在的楷書,就是從隸書演化而來的。文字的統一是華夏文化的重大發展。秦統一後,秦始皇下令廢除各國的舊貨幣,以秦幣為基礎,推行新的統一的貨幣制度。這樣,就克服了流通、換算的困難,促進了全國各地的商品交換。同時,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度量衡制度的統一,建立起以咸陽為中心的水陸交通網。秦始皇實行一系列經濟文化措施,有利於鞏固秦朝政治的統一,有利於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其進步作用對後世也有深遠影響。

    (4)軍事方面

    為維護國家疆域統一、穩定,修築長城:把戰國時北方燕、趙、秦三國舊修之長城連線起來;南征南越:將福建、浙江、兩廣納入中國版圖;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格局。

    關於秦始皇"壞"的方面也是世人熱議的話題。

    (1)徵斂無度,賦稅奇重。

    (2)好大喜功,濫用民力。

    (3)嚴刑峻法,民怨沸騰。

    (4)箝制思想,焚書坑儒。

    縱觀整個秦朝,秦統一前社會處於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作為一統六國的帝王,為了鞏固自己打下的江山難免要用些非常手段。

    修築長城並非濫用民力,好大喜功,而是從戰略層面考慮,為的是抵禦匈奴南下,在軍事抵禦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大興土木修建皇陵,古來幾個皇帝是簡葬的?並且陪葬的也都是俑,無活人殉葬。

    關於焚書坑儒,焚的是民間所藏《詩》《書》百家語,而關乎民生的農書都是保留的,這純粹是加強思想統一的一種政策。坑儒並非坑的是儒生而是幾個騙他長生的方士。

    說他怕死求長生,如果我是他,我也想求長生,人之常情。

    個人認為秦始皇是個"好"皇帝,他對中國文明所作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

  • 8 # 陳輝紀實

    秦始皇的歷史功過和是與非?

    陳 輝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秦莊襄王和趙姬之子,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統一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先說秦始皇的歷史之功:

    一、統一了中國。秦始皇的最大功績是秦滅六國之戰、秦攻匈奴之戰、秦攻百越之戰,統一了中國。秦始皇繼位時,秦國已吞併了巴、蜀、漢中,西南越過宛城到達郢都,設定了南郡;北面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並且吞滅了二週,在其故地設定三川郡。 

    秦王嬴政掌權後,任用尉繚和李斯等人,積極推行統一戰略。始皇帝十一年(前236年),趙、燕兩國發生戰爭。趙國出兵攻燕,而秦國以救燕為名派王翦等將出兵分別夾攻趙國,先後攻取了趙的閼與、轑陽(南陽西北)、河間(河北省獻縣東南)、安陽(河北陽原縣東南)等邑,漳水流域已為秦所佔有。始皇帝十三年(前234年),秦國又大舉向趙國進攻,以所取的趙地建立雁門郡和雲中郡,最後滅了齊國。

    秦國從始皇帝十六年(前230年)起,到滅齊時止,耗時10年陸續兼併了六國,繼而於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開始平定南方百越。從此,秦始皇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大業,進入了君主的帝國時代。

    二、修建了長城。修建長城,是為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由於匈奴是遊牧民族,其騎兵活動範圍很大,沒有長城的話,要很多軍隊來防守,這會給人民增加很大的負擔。萬里長城不是他開創的,他只是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長城連線起來。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長城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中華民族的象徵。

    三、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書同文”:統一全國文字。 “行同倫”:就是端正風俗,建立起統一的倫理道德和行為規範。“車同軌”:戰國時期,各國車輛形制不一,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定車寬以六尺為制,一車可通行全國。統一貨幣、度量衡: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制度和貨幣制度很不一致。秦統一後,規定貨幣分金和銅兩種:黃金稱上幣,以鎰為單位;銅錢稱下幣,統一為圓形方孔,以半兩為單位。金幣主要供皇帝賞賜,銅幣成為主要的流通媒介。秦始皇讓國家統一鑄幣,嚴懲私人鑄幣,將貨幣的製造權掌握在國家手中,以原秦國的度、量、衡為單位標準,淘汰與此不合的制度

    四、中央集權。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

    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秦始皇廢除分封制以後,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縣制和官僚制。初分全國為36郡, 以後隨著土地的擴大增至46郡,定咸陽(陝西咸陽市秦都區)為首都。

    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稱“三公”,丞相有左右二員,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軍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貳,掌監察百官。

    地方郡的長官為守,縣的長官為令。郡縣制初步打破了血緣關係的宗法制,封建制、官僚制則代替了貴族的世襲制。

    集權制、封建制、官僚制現在看來是落後的、腐朽的、殘暴的,但與血緣關係的宗法制、貴族的世襲制相比是個歷史的進步。

    五、鞏固邊防。北擊匈奴,鞏固邊防是秦始皇的又一大功績。戰國時期中原各國忙於征戰,無暇北顧,匈奴經常襲掠與其接壤的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地。為解除匈奴對秦的威脅,秦始皇命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春,蒙恬統主力軍從上郡(郡治膚施,今陝西榆林市南)北出長城攻其東;楊翁子率偏師由肖關(寧夏固原東南)出長城攻其西。匈奴敗逃。秦遂取河南地(內蒙古烏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沿河置44縣,移民墾守。因匈奴不斷來攻,次年秋,秦始皇覆命蒙恬軍又北渡黃河,取高闕(內蒙古狼山中部計蘭山口),攻佔陽山、北假。匈奴不敵,向北遷徙。這場反擊戰,解除了匈奴貴族的侵擾與破壞,使今河套內外,大河南北的廣大地區,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擺脫了兵禍的災難。

    再談秦始皇的歷史之過:

    一是殘酷暴政。秦始皇修築長城、馳道和直道,民眾負擔過重。“孟姜女哭長城”的歷史典故就反映了人民的苦難。此外,秦統一六國以後,強迫六國民眾遷徒到咸陽,要他們看護皇陵,或者遷徙於西南邊遠地區,叫做“遷虜”,做開礦、開鹽井等苦役,進行殘酷的剝削壓迫。

    由於秦始皇的暴政和殘酷剝削,秦國強大而短命,秦始皇駕崩沒多久,就在秦二世手中王國,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已經貴族劉邦、項羽揭竿而起,很快就滅了秦國。

    二是焚書坑儒。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

    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盧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敗後,私下談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以及求仙等各個方面,之後攜帶求仙用的巨資出逃。秦始皇知道後大怒,故而遷怒於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審訊,抓獲460人並全部活埋。 此為“坑儒”。

    秦始皇統一文字是社會的進步,但焚書坑儒使民族文化毀於一旦,無數人才命歸黃泉,是暴政、是對中華文化的摧殘。

    三是驕奢淫逸。秦秦始皇生前又用七十萬囚犯,動工建造一座巨大豪華的阿房宮,供其享樂,是中國皇帝腐敗之最。他求羨門、高誓等仙人蹤跡,後來又使韓佟、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妄想永遠不死,永遠享受天下富貴,不顧百姓死活,腐敗透頂,令人髮指。

    縱觀秦始皇一生有功有過,他的暴政千夫所指,他的驕奢淫逸歷史早有公論,但他是封建皇帝中有作為的皇帝,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應該也算名副其實。(完)

  • 9 # 花小兔不是兔兔tu

    秦始皇的功與過:六四開

    對於秦始皇的功過,一直褒貶不一,個人認為應作六四開,總體來說,功大於過。

    一、統一六國,帶來和平

    他最大的功勞當然是橫掃六合帶來和平,戰國之世天下紛爭,秦始皇以一國之力橫掃六合,給天下黎民百姓以安康本身就是莫大的功勞,就像電影《英雄》裡無名放下的那把劍那樣,他本可以殺秦王,但是秦王可以帶來太平。

    二、首創皇帝制,全面推行郡縣制

    郡縣制並非他首創,但是卻是他第一次全面使用,天下再沒有諸侯也再沒有奴隸,只有郡縣官員和治下子民,而這一特色最終也被漢家繼承,只是成了半封建半郡縣,而同樣被繼承的就是皇帝制,之後這兩個制度影響了中國三千多年。

    三、統一文字、度量衡

    秦始皇統一了文字、度量衡,為文化的交流和貿易往來提供了方便,使百姓可以富裕起來有了前提。

    過是隨著功而來,他橫掃六合實施郡縣制帶來了和平,但同時也讓六國貴族成了庶民,再也沒有特權,而六國貴族後來就成了推倒秦國的主力部隊。

    擊匈奴、徵百越,抵禦外辱,帶來的影響就是使他成了窮兵黷武的暴君。

    而修建萬里長城、靈渠、馳道,抵禦外辱規劃水路和陸路的工程,帶來的影響就是民眾徭役太重,勞苦功高。但長城同時也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的建築,進入世界奇觀。

    秦始皇最大的過是繼承人的選擇,讓秦朝早亡。

  • 10 # 膠東山人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被其他站在不同角度的人們去評價,往往會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即使是被同一個人去評價,處在不同的時期,也有可能會得出相反的結論。

    秦始皇的“壞”,很多時候是普通的黎民百姓認為“壞”。因為他修建長城、秦陵、阿房宮等,常年驅使幾十萬民夫勞役,致使很多人苦不堪言、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著名的姜氏女子哭斷長城便是一個縮影。這種情況下,有幾個百姓會真正發自內心地“山呼萬歲”呢?

    秦始皇的“好”,大多是從國家層面、戰略層面認為的。同樣是修建長城,民夫們日夜操勞苦不堪言,可是長城很大程度上阻斷了異族的南下侵略,這邊是一種“好”。統一了度量衡、開創了封建王朝,更是史無前例的“好”。

    至於“焚書坑儒”,更是一件千百年來極有爭議的事情,眾說紛紜。

    我們無法就“好”與“壞”對秦始皇進行所謂的“二八開”或是“三七開”。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 11 # 奮勇前進吧

    帝王不能以好壞來分,只能看你從什麼角度來看。要看的是他的個人的操守與修養,還是看他的功績過失與在歷史上的地位。個人修養上看,秦始皇武略很棒,文治少次,脾氣暴戾;作為一個帝王,他開創了前無古人的中央集權的君主政體,封建社會也就此展開,後又一統文字、度量衡、錢幣等,極大促進了民族融合;他信奉法家學說,主張以法治國,但卻實施了酷吏制度。他焚書坑儒,屠城,驕奢淫逸。但卻也修築了長城,為後世所用。像長城,大運河,金字塔之類浩瀚的工程,無不是伴隨著巨大的犧牲於暴力統治的,否則一那種條件下根本無法完成就連在今天也是難以完成的工程的,建造它的過程給老百姓帶來了無盡的苦難,而且這些工程最後也成為了覆滅他們王朝的客觀因素,但同時卻又為後世留下了巨大的財富。你無法說他對,因為你不是那時的百姓,所以無法感同身受他們的痛苦,你也無法說他錯,因為你今天仍在享受他的成果。所以很難說他是對還是錯,我們只能從不同的角度分述。所謂歷史人物,尤其是如此星光閃耀的帝王,他們的一舉一動無不為後世子孫所關注研究,本就是讚美與批判共存。所以你只能是多多瞭解歷史,以區域性和全域性兩個層面來看待這個人,然後取得你需要的部分。本來嘛,歷史就是經驗的積累,社會文化的發展也是一脈相承的,他們的作用就是以古思今,使人明智,重在用。

    所以我認為讀歷史,別人說的什麼不重要(一家之言太多了),重要的是你自己認為是什麼,怎麼樣。先讀而後思,思然後用。

    我認為,人們在看帝王的時候,往往因為他們所承載的責任不同,所以總是不自覺地拿一種完美的眼光來審視,希望他們是盡善盡美的,希望他們文治武功,清明無缺;然而人無完人,他們手中的權力使他們即使是在使性子,耍脾氣,犯錯誤的時候也要比一般人驚天動地的多。就個人而言,我對秦始皇時豔羨欽佩大於其它,他有那個條件和能力去完成無數男兒夢寐以求的帝王之業,也成就了前無古人後人也難以望其項背的霸業,並將自己許多的想法與思想加施於世,其間有功績也有錯誤,然而不管如何,是秦始皇成就了秦始皇,其珍貴之處,不在於那些事情的一、二、三,而在於那諸多個“第一”。

    秦始皇,前無古人,後世卻有源源不斷的追隨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4天了奶少的可憐還有希望追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