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糾結體12

    原因很簡單。洗澡少是遊牧民族的通性。因為在大草原上,水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資源,所以對牧民來說是能省則省。其實不僅僅是清朝,就是在國外,尤其是中世紀,國外人也是很少洗澡的。

    比如著名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據說一生只洗了七次澡,而他的繼任者路易十五,一生只洗了三次澡,一次是出生的時候,一次是結婚的時候,一次是入殮的時候。那麼為什麼歐洲人堅持在那麼長的時間裡不洗澡呢?主要還是因為他們還在遊牧的時候太缺水了。但是等這些民族真正坐天下了,就不能用這個理由啦。於是呢,他們想出來許多高大上的理由,比如他們認為洗澡時的熱水會讓毛孔膨脹,從而給病毒入侵提供機會,當黑死病在歐洲肆虐的時候,醫生就警告人們千萬不要洗澡,那樣會讓黑死病的病毒入侵到體內。再比如,他們會覺得洗澡會讓他們與上帝越來越遠。因為骯髒的身體會讓上帝更喜歡。(也不知道是從哪來的邏輯,難道不怕把上帝薰著嗎)

    為了掩蓋自己身上那芳香的體味,法中國人搞出了香水這種玩意。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法國之所以香水那麼出名,竟然是起源於他們不愛洗澡。當然啦,我們中中國人也有自己的發明來掩蓋體味,比如說香囊。只不過中中國人好像從隋唐以後就喜歡洗澡了,要不也不會留下“溫泉水滑洗凝脂”的名句了。

  • 2 # 水煮汗青

    蘇麻喇姑是一位非常傳奇的女子,她在清朝後宮就是掃地僧一般的存在!

    她卑微的侍女身份,卻是康熙大帝的啟蒙老師,而且還幫忙撫養了康熙第十二個兒子胤裪。這些工作在清朝來說根本不可能交給侍女來完成,但蘇麻喇姑做到了。

    她沒有高貴的皇室血統,但皇室的人把她當成至親;

    她身份低微,但是死後卻以嬪的禮節進行下葬。

    蘇麻喇姑為何不洗澡?

    蘇麻喇姑就像是一位世外高人,通常高人都會有一些異於常人的地方,蘇麻喇姑也不例外。她一生有兩個特點,一是終生不洗澡,二是終生不吃藥!今天我們來說說她的第一個特點:不洗澡!

    說到不洗澡的世外高人,我就想到濟公。傳說中的濟公一生也是不洗澡,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洗澡傷元氣”。那麼蘇麻喇姑不洗澡也是怕傷元氣嗎?顯然不是,這主要是和她的身世有關。

    蘇麻喇姑出生於蒙古的貧苦家庭,由於蒙古那個地方一直就是很缺水,因此大家對水都會特別珍惜。在她和族人看來,水是用來孕育萬物的,如果用來洗澡那就是浪費,是會受到上天的懲罰!因此蘇麻喇姑從來都不洗澡,她每年的最後一天會用極少量的水來擦身,而且還會把這些用過的髒水都喝掉。這種節約用水的程度在現在看來有點不可思議,但在當時卻是可以理解。

    歷史上很多缺水地區的人都對水格外珍惜,認為用水來洗東西是浪費,這種思想在如今保留下來的一些民俗上也可以反映出來。比如有些地方會給死去的親人燒一些紙錢紙馬,如果逝者是女性,則會燒一些用紙糊的牛。為什麼要燒牛呢?這可不是要給逝者送牛肉,而是別有用意。

    古代民間認為,女人一輩子做家務都離不開水,用水洗衣服,洗家庭用品等等,這是在浪費水。死後燒一頭牛過去,希望牛可以把那些洗過的髒水喝掉,可以幫女人贖去浪費水的罪。

    蘇麻喇姑傳奇一生,也節約一生,善良一生!她身上的高尚品德感染著身邊的人,也因此而成就了康熙這樣的一代大帝。

  • 3 # 歷史清單

    蘇麻喇姑原先只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孩,後來被富貴人家看中,成了主人女兒孝莊的陪嫁侍女。蘇麻喇姑很是聰穎,而且心地特別的善良,她和孝莊兩個人相處的很好,兩個人親如姐妹。

    剛進宮的時候蘇麻喇姑和孝莊都不會滿語,於是蘇麻喇姑陪伴孝莊學習滿語,由於她天資聰穎,很快學會了漢語和滿語,而且跟在孝莊身後也是長了不少的見識。

    孝莊成為皇后之後,把年幼的康熙交給蘇麻喇姑,於是蘇麻喇姑成為康熙的啟蒙老師。蘇麻喇姑特別的和藹可親,教授了康熙很多的知識,也是成為康熙心中最為尊敬的女人。

    孝莊皇后早逝讓康熙特別的傷心,所以把對母親的愛全部放到了蘇麻喇姑的身上,可以說蘇麻喇姑就是康熙的第二任額娘。蘇麻喇姑雖然平時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但是整個宮裡面的人都知道她才是後宮裡面最不能惹的人。

    孝莊皇后的死也是讓蘇麻喇姑很是傷心,這一點康熙一直看在眼裡。為了平復蘇麻喇姑的情感,康熙把十二皇子交給了她撫養,要知道清朝年間如果沒有嬪以上的等級,是沒有資格撫養皇子的,但是康熙卻是願意把自己的兒子送給蘇麻喇姑撫養,由此可見他對蘇麻喇姑的敬重。

    當然,我們回到題主說的問題上來,我們來說說蘇麻喇姑為什麼要一年只洗一次澡。

    蘇麻喇姑洗澡還和我們不太一樣,她是隻用說簡單的擦拭一下,而不是直接用水來泡澡,這樣一看是不是感覺很是奇怪,要知道大清朝怎麼會缺水,尤其是那麼貴重的身份。

    當然這裡添上一句話,就是蘇麻喇姑生病了也不會吃藥,或許她明白“是藥三分毒”的道理,所以即使生病也不會碰藥,而是自然好轉,不過她的身體也是硬朗,很少會生病出毛病。

  • 4 # 飲水君

    蘇麻喇姑是個傳奇人物,她從一個貧苦牧民的小女孩,到孝莊皇后的貼身侍女,再到康熙大帝的老師,人生步步是傳奇。

    蘇麻喇姑不僅地位極高,榮華富貴一生,而且壽命很長,活了93歲。這在古代,就是“人瑞”!她一生都奉獻給了清室,終身未婚。關於她的傳說,有很多,有一些現在聽來簡直不可思議。比如:

    根據《嘯亭雜錄》記載,蘇麻喇姑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習慣:不愛洗澡!“終歲不沐浴,惟除夕日量為洗濯,將其穢水自飲,以為懺悔雲。”

    這實在是匪夷所思。不愛洗澡也就罷了,一年洗一次,還把洗澡水喝掉,實在是奇葩到極致。

    有人分析,這是因為她出身在蒙古草原,水很稀缺,主要用來做飯、飲用和餵養牲口,洗澡實在是奢侈和罪過,所以,蘇麻喇姑洗完澡後,要把洗澡水喝掉,以向佛祖懺悔!

    這符合常識和邏輯嗎?

    蒙古人確實不愛洗澡。當年,成吉思汗他老人家制定過一部法典,叫《大札撒》。裡面明確規定,不準洗澡。他的身邊有個美女叫歌壁,就抱怨說,蒙古人不洗澡,渾身羶氣。

    但是,這能佐證蘇麻喇姑一年只洗一次澡嗎?

    在草原上,大家都不洗澡,或許可以。可是,蘇麻是在清宮裡呀,一年到頭不洗澡,身上得啥味。

    周圍人,別說太后和皇帝,就是太監和宮女也受不了她。不信,你可以一週不洗澡試試,是不是能餿到領導同事敬而遠之。

    再說說這部《嘯亭雜錄》,這是嘉慶年間禮親王昭槤的作品。這哥們是皇親貴胄,同時也是個文學青年,但他在政治上很不得志,還曾經被圈禁了3年。他的這部書就是個私人筆記,啥內容都有,各種段子,遺聞趣事,無所不包。所以,這裡關於蘇麻的記載,頂多是個傳說,就是因為人家是蒙古人,就謠傳人家一年只洗一次澡。

    既缺乏佐證,也實在不合常情。

    所以,讀史,還得自己有點腦子,不能被人牽著!

  • 5 # 史論縱橫

    蘇麻喇姑,原名蘇沫兒,出生於一個貧苦遊牧家庭,因心靈手巧被科爾沁貝勒府選中,做貝勒家二小姐的貼身婢女。這位二小姐就是後來的孝莊皇后,孝莊嫁給皇太極後,蘇麻喇姑作為陪嫁一起來到了清宮。跟了一位NB主子,蘇麻喇姑也開啟了傳奇的一生。

    蘇麻喇姑精通蒙語,在清朝後宮服侍孝莊,打理瑣事的同時研習滿語,寫得一手漂亮的滿文。蘇麻喇姑擅長女紅,由孝莊推薦參與清朝冠服設計,蘇麻喇姑綜合了滿、蒙、漢族服飾特點,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先後對順治、康熙兩位皇帝進行了啟蒙教育;晚年時期撫養了康熙十二子胤裪,她的沉穩智慧深深影響了胤裪,使其未捲入九子奪嫡的漩渦,得以壽終正寢。

    蘇麻喇姑去世後,康熙按照嬪禮下葬,將其靈柩與孝莊文皇后放在了一起。

    關於她一年只洗一次澡的記載,很多人解釋說她是草原人,珍惜水資源,認為洗澡是浪費水,所以不洗澡。

    我覺得這並不是主要因素,下面分享下個人見解:

    一方面,古代沒有熱水器,像電視劇裡的花瓣澡需要大量人力去燒水,擔水,慢了下一桶熱水沒來,上一桶水就涼了。古人頭髮還長,需要梳髮髻,很是耽誤功夫,恐怕只有侍寢的妃嬪才會大費周章的洗澡,其他人平時也就用熱水擦拭一下身體了事。

    另一方面,古代洗澡容易生病,尤其是紫禁城的冬天天寒地凍,洗澡更是危險。 蘇麻喇姑如此注重養生,生病不吃藥,要靠自身抗體痊癒的人,怎會不知洗澡的風險。

    我覺得一年只洗一次澡不是蘇麻喇姑個人的癖好,而是那個時代的共識。 在同時期的法國,普遍認為洗澡是種醫療手段,沒有醫生的建議,就連上層社會的紳士小姐們都不會輕易洗澡。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1647到1711的64年間只洗過一次澡,這是後人從他的私人醫生治療記錄中得知,可靠性很高。 有人會質疑,歐洲人體味本來就重,那麼多年不洗澡不臭死了,你以為法國香水是怎麼享譽全世界的呢?沒有體臭,發明香水乾什麼啊?

    清朝人也喜歡香料,在屋裡點上些龍涎香,伽羅香等能夠靜心安神,熏熏衣服也能遮蓋體味,避免御前失儀。

    所以啊,不常洗澡可能是宮裡人的常態,只是一些人想炒蘇麻喇姑和康熙的八卦,將這些歸納成了她一個人的怪癖。

  • 6 # 有書博物館

    看《康熙王朝》時,我們都知道康熙帝身邊有個重要的女子,她既不是皇后也不是嬪妃,但她在宮中的地位卻是相當高,就連康熙帝也對她敬重有加。

    她就是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是孝莊文皇后的侍女,後作為陪嫁女隨孝莊入宮,她是康熙帝的啟蒙老師,她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教導年幼的玄燁讀書識字,教他人情事理。她一生未婚,將自己的一切獻給了清朝皇室,老年時,受孝莊生前所託,撫養了康熙序齒的第十二子愛新覺羅.胤裪,將胤裪培養成為了一位很出色的皇子。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蘇麻喇姑以九旬高齡去世,雖然是侍女出身,但康熙帝為了報答她對自己“手教國書,賴其訓迪”和撫養皇子的恩情,按照嬪禮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雖然常年生活在皇宮中,但蘇麻喇姑卻有著自己的獨特生活方式:終年不浴和終生不吃藥。終生不吃藥還可以理解,但終年不浴卻是著實讓人費解,尤其是她伺候的主子還是一國之後以及皇子們,難道不怕身上有異味?

    《嘯亭雜錄》記載:蘇麻喇姑“終歲不沐浴,惟除夕日量為洗濯,將其穢水自飲,以為懺悔雲。”

    終年不浴,並不是說蘇麻喇姑就是一個不講衛生之人,細分析之下,也不難理解,這主要跟她的出生環境和早期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蘇麻喇姑是蒙古人。

    蒙古大草原常年缺水,水相對來說非常珍貴,牧民們惜水如金,對他們來說,水的主要用途是給人和牲畜飲用的,是生命之水,豈可隨意浪費?這麼珍貴的水拿來洗澡,簡直就是天大的浪費啊,是要遭受上天懲罰的。

    這下就清楚了,不是他們天生不愛洗澡,而是洗澡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奢侈,因為沒有水啊。

    後來,儘管蘇麻喇姑進入了皇宮,水資源充裕,可以隨意用,但她依然保持了草原上節約用水的習慣,只在每年除夕那天,拿水擦一次身,並將擦身之水喝下去,以示懺悔。這一生活習慣也反映了蘇麻喇姑是個心有信仰、極其忠誠之人。

  • 7 # 酒翁

    一聊起孝莊、康熙,我們就會想到另一位“熟人”:蘇麻喇姑,但對於此人,我們一直存在著一個誤解:她的名字。蘇麻喇姑是在其去世後,宮中上下都尊稱她為蘇麻喇姑,而她的名字本叫蘇茉兒或蘇墨爾,是為蒙語的意思。後來在康熙年間,改成滿族的名字“蘇麻喇”。但後文中,我還是用“蘇麻喇姑”來作為此名。

    蘇麻喇姑是清朝歷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出身於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作為孝莊太后的陪侍,隨孝莊陪嫁進入後金宮廷,自從進入宮廷後,眼界不斷擴大,文化修養也迅速提高。很快學會了滿語和漢語,特別是那一手漂亮的滿文,贏得了全宮上下的稱讚。並奉孝莊皇太后之命,充當了幼年康熙帝的第一任滿文老師。嘉慶年間,昭槤在他的《嘯亭雜錄》中記道:“仁皇帝幼時,賴其(指蘇麻喇姑)訓迪,手教國書。”

    蘇麻喇姑與孝莊文皇后朝夕相處,形影不離,廝守達60餘年,二人之間實際上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主僕關係,正因為如此,蘇麻喇姑在宮中的實際地位很高,頗受尊敬。孝莊文皇后稱她為格格,這是清朝皇室女兒的專用稱號;順治皇帝與她論平輩;康熙皇帝則稱她為“額涅”、“額娘”,即母親;康熙的眾皇子們,則尊稱她為祖母。而蘇麻喇姑卻很有自知之明,始終謙恭謹慎。她不僅在孝莊文皇后面前畢恭畢敬,小心侍奉,而且對小於自己40多歲的康熙帝奉若神明,在皇帝面前總是自稱奴才。

    蘇麻喇姑在生活上有兩個與人不同的特點:一是終年不浴,只有到年終最後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體,然後再把這些用過的髒水喝掉;二是終生不吃藥,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藥物。說起蘇麻喇姑一年只洗一次澡,很多人對其不理解,但若回到她的出身地,就不會覺得奇怪了。蒙古族人認為水是純潔的神靈,因此非常忌諱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許洗女人的髒衣物,或者將不乾淨的東西投入河中。再加上,草原上長年乾旱缺水,牧民們都是尋找水源以及茂盛的草木,來進行放牧,這也是蒙古族被稱為遊牧名族的一個原因,無水則無法生存。所以,牧民習慣節約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潔,並視水為生命之源。而蘇麻喇姑正因為出身於蒙古族的牧民家族,從小就被灌輸此觀念,奉水為生命之源,所以,最終表現出來的就是與我們漢族人不一樣的結果。

  • 8 # 經典電影插曲

    蘇麻喇姑在清宮中的正式身份只是一名侍女,是孝莊皇后的貼身丫鬟,與清皇帝沒有血緣關係,更不是清朝皇帝的嬪妃,她一生經歷了大清的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以現在的資料推算,她應該比康熙皇帝大40歲,死後以嬪禮安葬在她的主人孝莊文皇后昭西陵東側的新城馬莊。

    蘇麻喇姑堪稱是一個奇女子,冰雪聰明,在皇太極和多爾袞爭奪皇位時,蘇麻喇姑冒險給多爾袞送信,讓多爾袞有可能奪取的皇位拱手送給了皇太極;在順治奪位時,蘇麻喇姑再次冒險見多爾袞,多爾袞最終沒有做篡位的“燕王”,做了輔佐幼主的周公;蘇麻喇姑作為康熙的早教老師,蘇麻喇姑更是“賴其訓迪,手教國書”,最終成就了康熙的千古一帝的盛名。但是蘇麻喇姑有兩個令人奇怪的怪癖:一是不洗澡,二是不吃藥。

    蘇麻喇姑不洗澡,這點要從她是蒙古族人說起。在古代,蒙古大草原的水只是給人用來喝的、給牲畜用來飲的,所以古代蒙古族人用水刷碗、洗手、洗澡等等,這些都是對水的一種嚴重浪費,是一種不尊重老天爺的行為。由於蒙古草原異常缺水,牧民們惜水如金,愛水如命,水資源因此被視為最重要的資源之一。他們認為浪費水是會遭到天懲罰的,所以他們整年不洗澡,除夕夜迎接新年洗去全身汙穢的髒水,也要親自喝下以示懺悔。

    我們所看到歷史記載蘇麻喇姑不洗澡,洗澡之後還要把髒水喝掉就是因為蘇麻喇姑童年時期在蒙古草原生活時養成的生活習慣。

  • 9 # 萌萌小笑笑

    蘇麻喇姑是孝莊太后的貼身宮女,這是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傳奇女性,在孝莊身邊多年,深得倚重,並且還是位精通滿蒙漢三族語言的才女,她後來還奉命給康熙當過老師,很受康熙尊重,孝莊死後一直被康熙當做長輩在宮中孝敬,活到90歲壽終,一生很有傳奇色彩

    蘇麻一生有兩個怪癖,第一是一年只洗一次澡,第二是終身不吃藥,現在看來都挺不能理解的,其實當時很正常

    首先蘇麻是蒙古人,那裡水資源很緊張,蘇麻從小生長在草原上,直到孝莊出嫁才跟隨孝莊離開蒙古草原。在古代好多缺水的地方喝水都不夠用,蒙古也同樣,遊牧民族,有水當然要喝了,不夠用的時候只能喝羊奶牛奶,哪裡還有多餘的水經常洗澡。古代好多缺水地區一生才洗三次澡,分別是出生,結婚和葬禮。洗澡對於他們不光費水,長期遊牧也難找到適合洗澡的容器,所以對於她的民族來說,蘇麻還是洗的比較勤的了,一年一次比一生三次乾淨多了

    其次,蘇麻每次洗澡後都要喝洗澡的髒水,因為她認為這是一種罪過,喝掉可以懺悔。古人的想法和做法是一種對自然資源的神話,這在多神論的清代也不奇怪。但是我們現代人,實在無法接受

    至於為什麼終身不吃藥,很可能也是因為信仰問題,有些宗教是要求儘量生病不要吃藥而要祈禱神明的。蘇麻很可能信奉一類這種宗教

    最後來說說蘇麻和康熙的關係。他們關係好是肯定的,因為蘇麻可以算得上是康熙的啟蒙老師,康熙對她很尊重愛戴,但更多的是長輩和晚輩之間的關係。因為蘇麻和孝莊太后的年齡差不多,她和康熙產生愛情的可能並不大,畢竟年齡差距很大,從康熙後來的妃嬪選擇來看,他並不喜歡年紀比自己大很多的妃嬪

    所以對蘇麻來說,一年洗一次澡是因為她的民族活動區域,幼年的習慣以及她本人的一些信仰

    希望幫到你

  • 10 # 南京寧

    沒人邀,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本來不想答,看好幾個回答裡都言辭鑿鑿,說蘇麻喇姑不僅很少洗澡,還要洗完澡後把洗澡水喝掉。這就太誤導人了。

    歷史上有沒有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這個人,大家熟悉她應該是從電視劇中開始的,歷史是有這個人的,她不是滿族,是科爾沁草原一戶普通蒙古族牧民家的女兒,原名叫蘇沫兒,意思是半大口袋。後來,作為曉莊的貼身侍女陪嫁到了滿清皇室。

    康熙小時候得了傳染病被丟出了宮外,也是蘇沫兒貼身照顧幫康熙撿回了一條命,後來又成了康熙的老師教康熙滿文。也是在康熙年間,蘇沫兒改名為蘇麻喇,意思是整條口袋。因為她的地位超然,宮裡的人尊敬她,所以尊稱她為蘇麻喇姑。

    我特意去找了一些史書中關於蘇麻喇姑的記載,都沒有關於蘇麻喇姑不愛洗澡還喝洗澡水的記載。這應該是人們根據電視意淫來的。

    其實,只要稍微動點腦子分析一下,就知道這事不靠譜了。蘇麻喇姑是皇宮裡面伺候太后,整天在皇帝太后面前轉悠的人,而皇家對宮女太監可是管理非常嚴格正規的。尤其是禮儀方面,有這很細很嚴格的要求,一個宮女一年只洗一次澡,身上那個味不得弄得滿皇宮亂哄哄啊。就這還能貼身伺候太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擺攤一個月攤位管理費3千,商城租店面也3千你們選哪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