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盤拉條子

    發現許多答案都在輕視印度軍事實力,但是實際上阿三哥雖然看起來逗比,真的不能輕視。

    從總體上看,印度擁有著全球數量規模最為龐大的山地作戰部隊,而且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山地作戰經驗最為豐富,訓練水平最高的軍隊之一。

    由於印巴邊境和中印邊境一直處於動盪之中,所以印度方面選擇在這兩處邊境的山區常年駐守龐大兵力,尤其是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之後,印度組建了專業的山地師,作為山地作戰部隊,以應對以後的需要。

    根據2013~14年的資料顯示,負責中印邊境防務的主要是印度的東部軍區和北部軍區。

    印度東部軍區設在西孟加拉、加爾格達一帶,包括第三、第四和第三十三軍以及較為獨立的第23步兵師,其中這三個軍團的作戰部隊全部是由山地師構成的。第三軍下轄第2、第56、第57山地師;第四軍下轄第5、第二21、第71山地師;第三十三軍下轄第17、第20和第27山地師。

    印度北部軍區設在克什米爾一帶,包括第十四軍第十五軍和第十六軍,兵力主要由步兵師和山地師構成。第十四軍下轄第3步兵師和第8山地師,第十五軍下轄第19步兵師和第28山地師,第十六軍下轄第10、第25、第39步兵師和第10炮兵旅。

    每個師大概1萬到1.3萬人左右。

    印度獨立之後,在邊境山脈地區同中國和巴基斯坦爆發過多次比較大規模的區域性戰爭。

    在2009年到2003年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武裝衝突,尤其是對號稱全球海拔最高的一處戰場——錫亞琴冰川的爭奪,更是給印度軍隊的山地作戰積累了經驗。

    直到現在印巴雙方時不時的還會有一些小規模的武裝衝突,都給了印度在山地作戰方面訓練,提供了極大的磨練作用。

    除了常規軍隊之外,印度境內還設有專門的高海拔作戰學校,高海拔突擊學校,叢林於反暴亂作戰學校等專門培養山地作戰人才的軍事學校。

    所以說印軍雖然看起來逗比,但是逗比的外表下隱藏著勃勃的野心,不容小視。

    更多可閱讀:

    吳文俊,馬長泉:《中印邊界爭端區邊境管理的發展趨勢及面臨的挑戰》

    臺佳佳,田武斌,彭白鷗《外軍山地作戰簡史述評》

    呂昭義《印度國情報告(2015)》

  • 2 # 金一長

    首先想說明一個問題:一些國內媒體存在貶低對手抬高自己的現象(話說這是世界各國媒體的通病,政治病)

    山地步兵師對應作戰環境就是印度北方的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所以拿山地步兵師的裝備和機械化步兵師裝備比肯定顯得寒酸拿不出手。但是你拿一堆重武器,坦克重炮怎麼上山機動?

    單以人員素質而言,比中國邊防軍真差不了太多。畢竟其中有不少像廓爾克這樣的山地民族兵。

    至於其它,那就不是山地師本身的作戰實力了,暫不統計。

  • 3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要是論官兵數量的話,印度山地步兵師的隊伍規模,在全球能算是NO.1(12個山地師,總兵力約15-20萬).“密集”覆蓋了從西部的印巴爭議卡吉爾地區到東線錫金、不丹和乃堆拉山口方向,再到與緬甸相鄰的那加蘭邦、曼尼普爾中央直轄區,這一漫長的邊境線。

    畢竟,印度最不缺的,就是人。

    (高原上集體練瑜伽的印度山地步兵師,莫非這也屬於日常訓練的一種?)

    相比之下,美國陸軍只有一個第十山地步兵師;俄羅斯陸軍更是僅保留了第33山地旅,目前部署在北高加索地區;而中國陸軍專門的山地戰部隊也就是三個旅的兵力。

    鑑於印度政府歷來喜好把東亞鄰居當成“假想敵”,加上曾經的一段“不堪過往”,讓印方非常在乎山地步兵師的規模,在相關的軍費上,每年的投入都不小,很是下本兒。

    先看裝備,這方面,印政府對其山地步兵師,從來都不吝嗇。各類最“時髦”的“萬國造”軍備充斥著規模龐大的山地步兵師。除了各類輕武器,還有型號繁多的榴彈炮、各種美製運輸機、輕型坦克(山地不適合重灌備)等等。

    目前,印度山地步兵師震懾巴基斯坦或者對付其他小國,算是不在話下,但真遇到東亞鄰國,其短板就暴露無餘了。

    雖說印軍數量龐大,但是機動性比較有限,在漫長的防線上,數量有限的直升機編隊像撒胡椒麵兒一樣,分散開來,供近20萬人的12個山地師使用。一旦爆發戰爭,實在難以做到及時反應、互相支援,只能依靠本身火力各自為戰,所謂的“數量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就這樣被嚴重抵消了。

    而且,印軍山地步兵師火炮,在射程、機動性和打擊範圍上(特殊地形不太適合導彈,多裝備火炮),也不怎麼佔優勢。

    總之,當今的戰爭形態和發展趨勢,早就不再依靠數量,尤其是“有生力量”的規模來比拼了,那種以兵力多寡來碾壓對方的作戰方式,已經成了老黃曆。特別是山地作戰,受到機動能力和保障能力的限制,對官兵的專業化程度要求較為苛刻。

    因此,把錢花在刀刃上,潛心打造一支職業化程度高的精銳部隊,實際效果遠比起維持一幫龐大臃腫且低水平重複建設的烏合之眾,更要划算的多。

  • 4 # 佬155649477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山地作戰能力都是世界頂尖的,這一點從每年美國派第十山地師去印度交流,和中國軍隊到巴基斯坦交流就可以看出來,水平低的話氣自己岀錢出人岀裝備去嗎?最重要的是,印巴在錫利琴冰川上,長達幾十年軍事對峙,大小衝突無數,傷亡累計上百萬,流血得到的作戰經驗不會因為一些主觀臆斷而被忽視,印度的軍事能力並沒有大多人想的那麼羸弱。

  • 5 # 愛開車的小後生

    在印度規模龐大的陸軍中,有一支特殊的作戰部隊,肩負著高原防禦的重任,這就是印度著名的山地部隊。印度山地部隊不僅規模為世界最大,裝備也十分精良,約有10個師15萬人。為了進一步提升山地部隊的實力,印度還曾專門耗資6200億盧比(約合620億元人民幣),新建了9萬人的“第17軍”山地精英部隊。

    其中有8個山地師分佈在中印邊界,這中印邊境的8個山地師中,位於西線的只有一個山地師,它就是師部在約兒的第39山地師,該師也是印軍的預備隊,此外還有一個15軍直轄的第69後備山地旅也在西線靠近中印邊境地區。剩下的七個山地師全部位於中印邊境東段。

    印度山地師都有些什麼優勢?

    印軍每個山地師下轄三個山地旅和一個山地炮兵旅,每個山地旅下轄三個山地營和一個炮團。印軍的山地營和步兵營的編制可能有一些不一樣,通常一個印軍步兵營下轄四個步兵連,一個支援連和一個保障連。支援連裡包含一個機槍排,一個迫擊炮排,一個火箭排,一個通訊排和一個尖兵排。

    印度山地師是世界上少數有豐富山地作戰經驗的山地部隊,印度與鄰國在邊境地區發生過多次交火,至今仍有零星衝突,這些地區位於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世界屋脊地區,人煙稀少,氣候惡劣。在多次的作戰中,印度山地師積累了豐富的山地作戰經驗。山地師還經常在邊境高原地區開展大規模集訓,整體實力不容小覷。

    高海拔的高原山地,往往人跡罕至,不僅天氣十分惡劣,而且氧氣稀薄,紫外線強烈,人類在這類地區活動十分困難,更不用說全副武裝的山地部隊。在這樣的條件下,氣候和地理環境往往比敵人的火力更加致命。如果沒有常年的訓練,山地部隊很容易患上高山病、高原肺水腫、腦水腫等。美國專家稱,山地部隊能到達戰場就已經算成功了一半。

    印度山地步兵單兵裝置,包括tar21、AK-47、VZ58、L1A1、南非的AGS-17榴彈發射器等五花八門的槍支,型別雜多,口徑也不統一。配備西班牙的C90和如瑞典的古斯塔夫火箭筒等西方的火箭筒武器。印度山地步兵的裝備雜七雜八的,並不系統化,後勤管理也頗繁瑣,但是火力水平很高。除此之外,印度山地部隊還裝備有阿帕奇武裝直升機、C-17大型軍用運輸機等大型優良裝備。

    中國相比較最大的優勢在哪?印軍的短板又在哪?

    在高原地區作戰不同於其他地方,受氣候和地勢影響,大規模的火力支援只能依靠火炮和陸基導彈。而導彈的造價較高,不可能大規模使用,所以火炮就成了價效比最高的遠端火力打擊武器。據報道,中國高原部隊早已列裝PHL03式300毫米遠端火箭炮,這種火箭炮採用8×8越野底盤,擁有靈活的機動效能,最大行駛速度每小時可達60千米。12根發射管可一輪齊射12發火箭彈,最大射程可以達到150公里,破壞力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印度山地部隊最缺的就是新型火炮,印度的遠端火炮很有限,無法對山地作戰部隊提供有效的火力掩護。印度大部門火炮都是牽引式火炮,除了輕型火炮之外,根本上不了高原地區。戰爭是各軍種相互配合進行的,印度山地師能力再強,沒有遠端炮火和空軍的掩護,一樣也有發愁的時候。

    因此印度近年來不僅向美國訂購了145門M777榴彈炮,還耗資6億美元採購南韓K9自行榴彈炮,但是數量實在太少。要想大規模列裝這些新型火箭炮,印度山地軍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而且與中國PHL03式300毫米遠端火箭炮相比,M777榴彈炮的火力和射程均要處於下風。所以說在面對中國300毫米遠端火箭炮這種武器時,印度山地軍暫時還沒有完全剋制的辦法。

    而且印度也承認,山地師受制於後勤壓力,即便採取進攻態勢,所能突擊的戰線短,任務縱深淺,通常其一梯隊擔負的任務不超過兩個戰術目標,作戰的持續性嚴重不足。在高原地帶,軍事技術的進步還沒能戰勝大自然。即使擁有精確制導炸彈等先進武器,高山仍然是輕步兵山地部隊的戰場,且必須為這些輕步兵配備足夠的遠近程機動炮火。而這一點,印度暫時還沒辦法做到。

    雖然近年來印度無論是陸軍、海軍還是空軍,都積極進口外國的先進武器裝備,印度也因此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武器進口國之一。但是這種以進口裝備為主也有很多缺點,一個是數量有限、補給困難,另外一個是一旦發生故障很難短時間內修復。印度山地軍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加上印度軍隊的後勤管理也頗為繁瑣,效率比較低下。加上之前說的缺乏遠端炮火支援,真交起手來,鹿死誰手還很難說?

  • 6 # 老葉frommar

    不用單獨把印度山地部隊拉出來,從整體看印度部隊,都註定是一隻戰力低下的軍隊。

    印度社會高種姓牢牢把控一切資源,讓低種姓和窮人毫無提升社會階層的機會,貧富差距巨大且固化。最可怕的是這種影響還延續到了軍隊,低種姓和窮人,即使依靠軍功和能力,也無法實現進階改變命運,導致印度軍隊一旦在戰場遭遇逆風就會迅速崩盤,窮人壓根沒有為富人拼命戰鬥的動力,詳情可參考中印戰爭(印度稱瓦弄之戰)和印巴戰爭。

    也許有人會說那高種姓應該有很強烈動力參軍保衛自己的美好生活,確實,高種姓也有很多參軍,但養尊處優的高種姓,戰鬥力實在拿不出手,詳情可參考2019年印度戰機在衝突中被巴基斯坦戰機擊落事件,那個飛行員,就是標準的高種姓,父親是印度的一名將軍。

  • 7 # 魂舞大漠

    3個山地打擊軍10個山地師共約15萬人,不得不說,為應對其所設計的2.5線戰爭,印度做了一些考慮和安排,從2010年始著手組建山地部隊,即其精心準備之一。

    第一,裝備雖有努力,但存在整體水平不高的問題。比如最基本的準備,槍炮都成問題。槍是什麼槍?AK為主。因國造“英薩斯”到底露怯,本世紀初,原華約國家淘汰AK47時,被印度大量購進,該槍技術水平明顯落後,更不符合山地部隊要求。炮多以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蘇制炮為主,從1980年即說要採購火炮,引進到現在,只有幾百門陳舊過時的FH77。如果一支軍隊,連最基本的裝備槍炮都成問題,奢談什麼戰力,實在是南轅北轍。

    第二,部隊機動性太差。修公路唯恐為對方利用,因而採取多擺少屯的形式,駐守在一線,未開戰即擺在一幅嚴防死守的被動架勢,真要到了戰時,如何形成合力,如何機動,心裡根本沒有譜。靠運輸直升機嗎?中國產“北極星”不掙氣,百萬陸軍只有200多架俄製米-17,夠用嗎?

    第三,作戰體系殘缺不全。僅僅做秀沒有用,不能整合戰力,雖買一點先進裝備根本無濟於事。平臺只能各自為戰,一旦被切斷,兵找不到將,將不知兵的情況還會發生,存在的原因,主要是裝備一切靠買,一支靠買的軍隊,是買不來真正現代化的。

  • 8 # 九品侍衛

    既然是問印度山地步兵師作戰實力如何,那麼就不能單從軍隊的紙面資料上來做單一評判,要從各方面來考量,最終才能得到真實結果。

  • 9 # 孔乙己亂彈

    印度陸軍共計編制37個步兵師、其中有10山地師、兵力達到18萬人、都是印度的精銳部隊、印度人號稱“世界第一山地師”。

    印度33軍、第10山地師、第21山地師是印度的王牌師之一。

    針對山地作戰山地師重火力依靠榴彈炮/迫擊炮這類曲線火炮為主。

    印度山地師;配置一個旅3個團9連54門105毫米榴彈炮、部分130/155毫米榴炮。

    一個山地旅級配;一個營3個連120毫米迫擊炮/106毫米無後坐力炮、雙20毫米機炮、反坦克導彈、12.7毫米機槍。

    印度山地師、是一支有歷史傳統的主力作戰力量、規模大、火力裝備有特色、多次參加實戰、具備山地作戰特點的武裝力量。

    也是印度重點建設的“面子工程”作戰力量。

  • 10 # 科羅廖夫

    印度媒體所言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山地部隊”不假,聽起來的確是比較強悍的。但是對印度特別是印度軍隊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印度軍隊中不少東西、事物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換言之,印度寄予厚望的山地步兵師僅僅是聽起來很強罷了,它的綜合作戰實力完全無法和美國陸軍第10山地師這種真正的山地師相提並論。

    資料顯示,印軍的一個山地師總人數約為1.7萬人,主要下轄3個山地步兵旅和1個山地炮兵旅、1個工兵團、1個通訊團。其中那個山地炮兵旅是印度在山地作戰中最重要的力量,裝備有約42門75毫米野戰炮,50門105毫米榴彈炮和60門120毫米迫擊炮,75毫米口徑以上的火炮總數量超過1800門。有些部隊還配備重型的博福斯FH77B式155毫米榴彈炮。

    考慮到山地戰的特殊作戰環境,印度並沒有給它的山地師配備主戰坦克、重型裝甲戰車等裝備,所以這些火炮就是印度山地師最重型的武器裝備。可是,現階段印度山地師的這些火炮存在著先進火炮數量太少、老舊火炮居多、偵察打擊手段落後等問題,連核心裝備都無法做到稱心如意,印度山地師的作戰能力自然大受影響。

    不過,印度發展的山地師並非一無是處,畢竟印度還是擁有比較豐富的山地作戰經驗,對於要打什麼仗、買什麼武器,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的。

    早在2012年底,印度就開始向美國求購145門M777式155毫米輕型榴彈炮,配合運輸直升機調運使用的話,擁有比較出色的作戰能力。為此,印度專門購買了一批CH-47“支奴幹”重型運輸直升機。此外,印度還向美國購買了C-17戰略運輸機、C-130戰術運輸機,兩者的效能均無可挑剔,能夠快速將軍隊、物質運輸到印度邊境機場,快速提升邊境衝突地區的軍事實力。

    所以,無論如何,印度這些山地師是按照山地作戰來打造的,儘管印度山地師有“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嫌疑,但是這種山地師還是能夠讓巴基斯坦感到不低的壓力。直到面對北方強鄰的邊境部隊時,印度的這種山地師才會露出馬腳,被打回原形。畢竟北方強鄰的主戰武器裝備基本已經實現百分百中國產化,效能、數量都佔據上風。近年來更是在相關地區部署了新輕坦、155毫米車載炮、新遠火等裝備,在發達的公路、高鐵、戰略運輸機的支援下,後勤保障毫無壓力。相比較之下,印度山地師僅僅是人多了一點,誰強誰弱,已經是一目瞭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你們家鄉結婚是先給彩禮還是先領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