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102108644951

    你好,噪音性耳聾是人長期遭受85dB以上的噪音刺激引起的一種緩慢的漸降性聽力下降的感音性神經性耳聾。患者會伴有耳鳴或者是幻聽症狀。純音測試圖中你會發現在高頻區域聽力衰減的嚴重。所以在助聽器的驗配中選擇助聽器是很關鍵的,一般助聽器要有耳鳴掩蔽功能、還要有聲頻移轉功能,助聽器的配置相對要選擇高檔點的,這樣對使用者的幫助才會大。

  • 2 # 立聰堂鹽城二店

    噪音性聽力損失患者,驗配助聽器時應該注意什麼?

    噪音性耳聾是人長期遭受85dB以上的噪音刺激引起的一種緩慢的漸降性聽力下降的感音性神經性耳聾。患者會伴有耳鳴或者是幻聽症狀。純音測試圖中你會發現在高頻區域聽力衰減的嚴重。所以在助聽器的驗配中選擇助聽器是很關鍵的,一般助聽器要有耳鳴掩蔽功能、還要有聲頻移轉功能,助聽器的配置相對要選擇高檔點的,這樣對使用者的幫助才會大。

  • 3 # 使用者5081321076

    噪音性耳聾是人長期遭受85dB以上的噪音刺激引起的一種緩慢的漸降性聽力下降的感音性神經性耳聾。患者會伴有耳鳴或者是幻聽症狀。純音測試圖中你會發現在高頻區域聽力衰減的嚴重。所以在助聽器的驗配中選擇助聽器是很關鍵的,一般助聽器要有耳鳴掩蔽功能、還要有聲頻移轉功能,助聽器的配置相對要選擇高檔點的,這樣對使用者的幫助才會大。

  • 4 # lisa123

    你好,噪音性耳聾是人長期遭受85dB以上的噪音刺激引起的一種緩慢的漸降性聽力下降的感音性神經性耳聾。1測聽要更精細,加測3000和6000HZ,因為噪音性耳聾患者的聽力圖會在2000-6000HZ處有一個V形。也能夠準確的指導患者的聽力受損頻率,更好的除錯和補償。2噪音性耳聾往往伴有耳鳴,可以選擇帶有耳鳴管理的助聽器。3注意高頻的補償,噪音性耳聾通常是高頻下降較多,建議選擇高頻補償較好的助聽器。

  • 5 # 立聰堂揚州翠崗店

    1、枯燥警告

    一般,驗配師選擇的頻率增益響應是基於規定的驗配公式的。通常這些預設的驗配公式不一定能滿足患者所需求的助聽器引數。隨著助聽器輸出的強度水平的變化,助聽器使用者的偏好和表現也會發生變化。受試者在舒適的聆聽環境下更喜歡低頻增益,而當週圍的聲音變大時,則更偏向於更少的低頻增益。

    接近聽閾時,助聽器使用者可能更喜歡“五分之四增益原則”,但隨著接近響度不適閾,更適合的增益可能是閾值的五分之一,甚至沒有增益。

    助聽器技術的發展給患者帶來了很多好處,多頻道的數字助聽器可以有更多的可調整空間。

    一方面,低頻可以最小化增益,中頻最大化增益,然後高頻最小化增益(如果有需要的話)。另一方面,如果患者可以利用高頻放大,則可以對該頻帶中的增益進行程式設計。

    對於有異常REUG(真耳未助聽增益)的患者,還可以根據個人的需求進行移頻。多個頻帶也可以用於通過改變交叉頻率來形成頻率增益響應,以克服帶間限制(即頻帶之間的最大差異為30dB)。

    2、助聽器自適應技術

    自適應放大是根據輸入訊號的特性自動調整增益。自適應放大的目標是增強言語可懂度,改善聽覺舒適度和降噪。

    有研究結果指出,對於聽力正常的聽眾,當使用噪聲中言語感知測試的句子進行評估時,即使信噪比增加1dB,也可以使單詞識別率提高6%到8%(Bilger等,1984)。

    理論上,信噪比改善5dB,可以為具有良好單詞識別能力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患者提供高達35%的單詞識別率。

    現在的數字助聽器具有整個頻譜內自適應放大的能力。數字訊號處理可以使助聽器區分噪聲和語音,不僅基於頻譜組成,還基於時間特性。

    噪音和語音有著截然不同的時間模式。

    3、壓縮和壓縮閾值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助聽器都具有多個通道,多通道是有理論意義的,因為正常人耳蝸的特徵在於多達23個臨界頻帶(critical band)。多通道可以讓驗配師在移頻處理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壓縮閾值可以定義為啟動壓縮的最低閾值。對於具有輸入壓縮的助聽器,壓縮閾值通常在45dB和75dB之間。較低壓縮閾值的優點是助聽器使用者可能感覺不到壓縮的啟用和運作,因為助聽器大多數時間下是處於壓縮模式的。

    70至75dB SPL範圍內的壓縮閾值可能會導致在正常對話中產生頻繁的壓縮反應(特別是由患者自己發出的聲音)。較低的壓縮閾值另一個好處就是,壓縮可以在更寬的範圍內進行,可以是助聽器使用者的全動態範圍內。

    4、壓縮比

    壓縮比是指輸入水平與輸出水平的相應變化之比。一般情況下,外毛細胞可以充當“耳蝸放大器”,為低輸入的聲音(例如0dB)提供高達60dB的增益,對高輸入的聲音(例如100dB)不提供增益。

    外毛細胞的功能受損的患者就失去了這個“耳蝸放大器”

    我們進行一個假設,正常聽力的人可能具有100dB左右的動態範圍,而患有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患者可能只有40dB的動態範圍。因此,可以認為為了將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恢復到正常的非線性處理能力,只需要將壓縮比控制在2.5比1就足夠了。

    具有多通道自動增益的高壓縮比(例如8比1)在相對低的壓縮閾值時,可能會降低識別某些語音所需的相對強度線索(Plomp,1988)。另外還應該考慮到,即使由於高頻帶壓縮(使用線性低頻處理)而降低頻譜對比度,高頻補充也可以補償和恢復響度上的差異。

    驗配師們應該要發現,長期的助聽器使用者可能會抱怨壓縮太多而導致的聲音消失和聲音不足

    所以,在給噪音性聽力損失的患者驗配助聽器的時候,助聽器通道的數量絕對是助聽器的決定性因素,但是助聽器內的其他功能(無線連線技術,可擴充套件性等等),也是助聽器效能的重要決定因素。

  • 6 # 歐仕達助聽器

    噪音性聽力損失,雖無痛,卻是一種進行性的永久聽力損傷。不過,它也是完全可以預防的,人如果長時間暴露於聲壓級在86分貝或更高水平的聲音環境中,就會引起內耳毛細胞損傷,繼而發生噪音性聽力損失。這種損傷可以是由像爆炸聲、槍聲、這種突爆型強脈衝噪聲引起的,也可能是由長時間或反覆暴露於巨大的機械聲或如高分貝音樂等娛樂環境而引起的。因為很難聽清輕柔的高頻聲音,噪聲性聽力損失患者能夠聽見對方說話,卻無法理解話語的內容。這一過程是如此的悄無聲跡,除非嚴重的無法交流了,人們一般不會意識到,自己患了聽力損失。

    噪音性聽力損失患者,驗配助聽器時應該注意什麼?

    1、枯燥警告

    一般,驗配師選擇的頻率增益響應是基於規定的驗配公式的。通常這些預設的驗配公式不一定能滿足患者所需求的助聽器引數。隨著助聽器輸出的強度水平的變化,助聽器使用者的偏好和表現也會發生變化。

    Tecca和Goldstein在1984年的研究中發現,受試者在舒適的聆聽環境下更喜歡低頻增益,而當週圍的聲音變大時,則更偏向於更少的低頻增益。

    接近聽閾時,助聽器使用者可能更喜歡“五分之四增益原則”,但隨著接近響度不適閾,更適合的增益可能是閾值的五分之一,甚至沒有增益。

    助聽器技術的發展給患者帶來了很多好處,多頻道的數字助聽器可以有更多的可調整空間。

    一方面,低頻可以最小化增益,中頻最大化增益,然後高頻最小化增益(如果有需要的話)。另一方面,如果患者可以利用高頻放大,則可以對該頻帶中的增益進行程式設計。

    對於有異常REUG(真耳未助聽增益)的患者,還可以根據個人的需求進行移頻。多個頻帶也可以用於通過改變交叉頻率來形成頻率增益響應,以克服帶間限制(即頻帶之間的最大差異為30dB)。

    此外,通過結合擴充套件和壓縮,以及降噪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具有良好低頻聽力患者的可聽電流噪聲。

    2、助聽器自適應技術

    自適應放大是根據輸入訊號的特性自動調整增益。自適應放大的目標是增強言語可懂度,改善聽覺舒適度和降噪。

    有研究結果指出,對於聽力正常的聽眾,當使用噪聲中言語感知測試的句子進行評估時,即使信噪比增加1dB,也可以使單詞識別率提高6%到8%(Bilger等,1984)。

    理論上,信噪比改善5dB,可以為具有良好單詞識別能力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患者提供高達35%的單詞識別率。

    現在的數字助聽器具有整個頻譜內自適應放大的能力。數字訊號處理可以使助聽器區分噪聲和語音,不僅基於頻譜組成,還基於時間特性。

    噪音和語音有著截然不同的時間模式,例如,語音以比噪聲慢得多的速率進行調整。因此,具有數字訊號處理的助聽器評估傳入訊號時也在預測該訊號是否是語音訊號。如果是,將提供完全放大。如果不是,增益則將在該頻帶內減少。

    儘管以前總會有些患者抱怨,噪聲中的言語識別率很難得到明顯的提升。但隨著目前各大助聽器廠商開始進入到人工智慧領域,潛在地為長期以來的“雞尾酒會”難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3、壓縮和壓縮閾值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助聽器都具有多個通道,多通道是有理論意義的,因為正常人耳蝸的特徵在於多達23個臨界頻帶(critical band)。多通道可以讓驗配師在移頻處理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壓縮閾值可以定義為啟動壓縮的最低閾值。對於具有輸入壓縮的助聽器,壓縮閾值通常在45dB和75dB之間。較低壓縮閾值的優點是助聽器使用者可能感覺不到壓縮的啟用和運作,因為助聽器大多數時間下是處於壓縮模式的。

    70至75dB SPL範圍內的壓縮閾值可能會導致在正常對話中產生頻繁的壓縮反應(特別是由患者自己發出的聲音)。較低的壓縮閾值另一個好處就是,壓縮可以在更寬的範圍內進行,可以是助聽器使用者的全動態範圍內。

    4、壓縮比

    壓縮比是指輸入水平與輸出水平的相應變化之比。一般情況下,外毛細胞可以充當“耳蝸放大器”,為低輸入的聲音(例如0dB)提供高達60dB的增益,對高輸入的聲音(例如100dB)不提供增益。

    外毛細胞的功能受損的患者就失去了這個“耳蝸放大器”。

    我們進行一個假設,正常聽力的人可能具有100dB左右的動態範圍,而患有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患者可能只有40dB的動態範圍。因此,可以認為為了將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恢復到正常的非線性處理能力,只需要將壓縮比控制在2.5比1就足夠了。

    具有多通道自動增益的高壓縮比(例如8比1)在相對低的壓縮閾值時,可能會降低識別某些語音所需的相對強度線索(Plomp,1988)。另外還應該考慮到,即使由於高頻帶壓縮(使用線性低頻處理)而降低頻譜對比度,高頻補充也可以補償和恢復響度上的差異。

    驗配師們應該要發現,長期的助聽器使用者可能會抱怨壓縮太多而導致的聲音消失和聲音不足。

    所以,在給噪音性聽力損失的患者驗配助聽器的時候,助聽器通道的數量絕對是助聽器的決定性因素,但是助聽器內的其他功能(無線連線技術,可擴充套件性等等),也是助聽器效能的重要決定因素。

    儘早為噪音性聽力損失患者驗配助聽器,可以避免或減緩較好耳的聽力下降,同時較差耳經過適度的聲音刺激也得到鍛鍊,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潛在的聽覺功能。在除錯助聽器時增益不宜過大,以免對殘餘聽力造成傷害,尤其應該避免高頻增益過大進一步傷害高頻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買iPhonexr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