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淡如菊2011

    這是一種討好型人格。自己家的事情,處理不處理都沒有關係,還有親人擔著,而且,就算自己不幹,也不用擔心,畢竟是親人,很容易原諒自己的。 別人不一樣,在他們的心裡,朋友一旦有一絲一毫的怠慢,就可能遠離自己,還有,總是很在意別人的評價。

    其實,討好型人格一點也不討好,這種人人格不獨立,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即便你把別人的事當天大的事。因為這一類人大多又比較敏感,所以收穫的大多是失望和內心的不平衡。所謂的好人沒好報,很多時候可以形容這一類人。

    這一類的人需要的是內心的成長,提升自己的自信心,當你能夠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別人的評價,有自己內心評判的時候,你就能分的清什麼忙該幫,什麼忙可幫可不幫。自己家的事才是最重要的事。

    很難做到,但是多學習多思考,一定會有進步。

  • 2 # 英英的糖果

    多數人都是這樣,特別是結了婚的男人。這個問題我們以前都討論過了,自家的媳婦兒讓在家裡做什麼,催了幾次都不見有行動,如果有人過來喊幫忙,別人的話一說出口,馬上就開始行動,我覺得主要原因自家的人讓辦的事,推一下沒關係,別人讓幫的忙,磨不開面子,幹啥都是麻利利的,不嫌煩也不嫌累。

  • 3 # 天之漢

    這種俗稱胳膊肘往外拐的人,內心判定自己價值低於他人,也就是心理學上稱為低自尊的人群。他們本質上判定自我內部既無自尊也無價值,而外部才是高大的,尊貴的,有價值的,於是外部成了價值判斷的標準。

    從內部而言,自我低自尊無價值,所以對於自己密切相關的家庭事宜極度的莫關漠不關心,因為自我是無價值的,所以泛化發散出去,判斷與自我緊密相關的這些家庭成員的周邊事宜,都是沒有重要性的,自然也就漠不關心。

    既然自我內部如此的卑下,那麼外界自然就高大上起來了,就是需要去幫助去付出、去討好去諂媚的物件了。外界成了價值判定的標準,透過幫助外界的行為,能被一個有價值的外界所認可,那麼自我也顯得有價值起來了。

    這種個體是急需要治療自我的低自尊問題,否則在家庭生活中會隱藏非常多以及複雜的隱患。

    熱衷幫忙外部的行為本質上依舊是一種取得自我認同的行為,只不過是透過取得外部的認同來獲取自我的認同,不要被表象所欺騙,誤以為這種人是出於奉獻精神,實際上他身邊的人都很能很容易感受到他對家庭親密成員有多麼冷漠無情。

    因為他始終在完成一個他父母責任缺失導致的一個遺留問題:自我價值感的建構。

  • 4 # 中老年人心理諮詢

    你好!

    生活中確定存在不少這樣的人,對自家的事很漠視,對別人的事很熱心;對自家人很冷淡,對外人很熱情。這種人就是討好型人格的人。

    討好型人格的人,只是一味地討好他人的好感而忽視了自身的感受,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這種人的特點是非常害怕別人的拒絕和不好的評論,拒絕別人時會感到非常的不安,為了消除這種不安,而不斷地討好別人,甚至主動地對外人表現自己,往往不顧自身的能力大小,能給人一種忘我的精神感,是一種先人後己的心理。這種人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家人的感受,使家人非常痛苦。

    討好型人格的另一個特點是,幫助別人時比做自家的事還認真;與外人在一起時,熱心周到,總擔心害怕冷了別人的場,而和家人在一起時卻是少言少語,愛搭不理,給家人一種非常虛偽的感覺。其實這也是一種安全感不強的表現。而安全感強的人,不太在意別人的感受,不在乎別人的說三道四。安全感強的人穩定性也強。

    討好型人格的人常常是委屈了自己快樂了別人,自己有苦處不對外人說,自家有困難總是掩掩蓋蓋,有委屈也不和外人講,能忍則忍,就像曾國藩說的“打脫牙齒和血吞”。自己是這樣的人,家人也只能跟著受罪。

    如有一位男士就是討好型人格,自家經濟已經很佶倔,孩子吃個肯德基都不捨的買,可是別人來借錢卻能借就借,不考慮家人的困難。

    討好型人格對外人很敏感,特別在意外人的看法,害怕別人說自己的壞話,為了避免這一點,做事時小心謹慎,一個小的錯誤都不能原諒自己。但對自家人卻很麻木,就像對待自己一樣不負責任。

    具有討好型人格特徵的人自我界限不清,原則性不強,給人一種“難得糊塗”、“吃虧是福”的感覺,對外人不敢說不,不敢拒絕,明明被人佔了便宜也默不作聲,擔心和別人的關係破裂,擔心別人說自己不夠友好,因此常常是給別人添麻煩的事少,自我承擔的事多。

    社會需要討好型人格的人,但家人難免受罪。

    有什麼辦法呢?社會是多樣化的,存在即合理吧!

    |博約心理|關注心身健康幸福美好生活|創始人:劉子善|心理諮詢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紅店與普通店同款衣服質量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