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劇透歷史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一向被作為唐朝和吐蕃友好的一段佳話,廣為傳頌。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對夫妻實際上只共同生活了九年,松贊干布就去世了,此後文成公主拒絕了唐高宗派來接她回長安的使者,而是在吐蕃繼續寡居了三十年。

    究其原因,大體有四點:對亡夫的思念;在兩國不同的地位;吐蕃政局的穩定;以及兩國後來惡化的關係。

    吐蕃不是北方遊牧民族,沒有父親死了兒子娶繼母的習俗,更何況,松贊干布去世時,獨子貢鬆貢贊已經不在世了,孫子芒鬆芒贊更是未成年,所以文成公主確確實實是守了三十年寡。

    另外,還有文章說文成公主在松贊干布身邊地位很低,只是個小老婆。

    誠然,松贊干布在娶文成公主之前確實已經娶了尼婆羅的尺尊公主,但是吐蕃是“平妻制”,一個男子不止有一個正妻。考古出土文獻表明,吐蕃當時稱文成公主為“贊蒙”(相當於王后),也就明確了她是吐蕃贊普(吐蕃國王)的正妻。

    再加上尼婆羅是吐蕃蜀國,論出身尺尊公主不是特別尊貴,所以文成公主入吐蕃後,地位並不低於她。而且尺尊公主去世比松贊干布更早,文成公主在松贊干布去世時已經屬於“唯我獨尊”了。

    松贊干布死後,唐高宗李治派使者前往吐蕃,想將文成公主接回,但是她拒絕了。論國家的富庶、生活的舒適,大唐長安當然遠勝吐蕃,文成公主不回長安,如果沒有與松贊干布的深情是不可能做到的。

    當年,松贊干布多次向唐朝求婚,終於獲得太宗恩准,文成公主入藏,攜帶了大量的珍寶、書籍、學者、工匠,為促進吐蕃文化發展、科技提高都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貢獻。

    松贊干布對她也是寵愛有加,比如文成公主不喜歡吐蕃人的赭面(將臉塗紅)習俗,松贊干布就下令禁止赭面。為了迎合文成公主的喜好,他還穿絲綢衣服,派人向唐朝學習詩書。

    這個大八歲的丈夫對自己呵護備至,是文成公主甘願為他守寡的最重要因素。

    之前已經說過,文成公主在松贊干布去世後,並沒有過得很悽慘,相反她受到了吐蕃國民的尊重,享有很高的權威,畢竟是“太后”啊。而在唐朝,她只是一個公主,就完全沒有這個待遇了。

    文成公主雖然號稱“公主”,卻不是皇帝的女兒。史書記載她為“宗室之女李氏”,連她父親是誰都沒說。

    有人認為她的父親是被李世民譽為貞觀朝三大名將之一的江夏王李道宗,理由是有記載文成公主是任城人,而李道宗曾為任城王。另外,文成公主出嫁時,就是由李道宗執節護送。

    這個說法是否真實不得而知。如果真的是李道宗的女兒,那文成公主真的不敢回到長安了。因為在永徽三年(253年),掌權的長孫無忌借房遺愛案剷除異己,李道宗含冤而死。

    這種情況下如果文成公主回國,肯定也是不招待見,所以還是留在吐蕃,享受萬民敬仰更有成就感。

    第一種就是為了穩定吐蕃的政局。

    松贊干布死後,繼位的是他的孫子芒鬆芒贊。松贊干布那年才34歲,他孫子能有多大?這叫主少國疑。國事交給了大相祿東贊,但這畢竟是外臣,真正能為少主考慮的還是自己的親人。

    芒鬆芒讚的親祖母蒙氏妃地位低下,而文成公主才是受人愛戴的贊蒙。所以,吐蕃國內一定希望文成公主可以留下來,她就像一顆定心丸,讓這個痛失領袖的國家,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生機。

    那隨著芒鬆芒贊漸漸長大,不再需要文成公主壓陣了,她是否就可以回到長安呢?

    非常遺憾,更不行了,因為此時吐蕃和唐朝的關係破裂了。

    663年,攝政的大相祿東贊滅掉了鄰國吐谷渾。當時的吐谷渾是唐朝扶持的政權,國君慕容諾曷缽是唐太宗李世民親封的河源郡王,其妻弘化公主更是李世民的親生女兒。

    這可就挑戰了唐朝的權威,唐朝開始對吐蕃不滿。緊接著,吐蕃又屢次發兵進犯唐朝安西四鎮,逼得唐高宗派名將薛仁貴西征吐蕃。結果薛仁貴在大非川戰役中幾乎全軍覆沒,從此兩國可以算是勢不兩立了。

  • 2 # 詩語之旅

    你好!

    回唐朝?有那麼容易嗎!現在有飛機,青藏鐵路、公路。當時有什麼,茫茫戈壁、沙漠,千里之遙,穿行一次,兩年有餘,生死未卜。

    見笑,莫嫌酸

  • 3 # 曉峰來介紹

    古代的帝王為了維護國家穩定,他們也會想盡各種辦法,而和親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無論是西漢還是大唐,這些繁榮的朝代也是仍然採用這種和親的方式來換取和平的。

    既然是和親,那肯定要犧牲一位“公主”,但皇帝畢竟是皇帝,自己的孩子肯定也會捨不得,所以這些時候那些乾女兒或者名義上的宗室之女就派上用場了,而文成公主據記載就是這樣一位有名卻無直接血緣的宗室之女,所以在她17歲就嫁進吐蕃時,這場婚姻就成了政治手段。

    隨著生活的穩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崇拜文成公主,覺得她是活菩薩,但松贊干布的去世打破了這一平靜的環境,如果文成公主選擇此時回唐,那面對的是被冷落還是尊敬可想而知,所以與其回去做一個不受待見活寡婦,不如留在這裡繼續為人民做實事,畢竟這裡的百姓才是真的愛她。

  • 4 # 蕭郎讀天下

    看到文成公主,我立馬就想到了西藏的布達拉宮。文成公主是唐朝的遠支宗女,640年被封為了文成公主。641年,16歲的她遠嫁給了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贊普是藏王的稱號,宗教的信仰。

    松贊干布非常喜歡文成公主,不僅為她建立了布達拉宮,而且還在文成公主的影響下學習了漢族的文化。文成公主的遠嫁和親,可謂是一次成功的和親,是文成公主讓唐朝和吐番建立了友好關係,也是文成公主傳播了漢族文化並且推進了藏族文化。

    從以上所說,我們不難看出文成公主留在吐番的原因,第一點是為了兩國的友好,第二點則是為了傳播文化,第三點則是因為文成公主喜歡這裡。文成公主為何會喜歡這裡呢?因為松贊干布。他和松贊干布之間的感情非常濃厚,即便松贊干布不在了,她也捨不得這片土地。

  • 5 # 隴上鋤禾

    從春秋戰國到秦漢以後的各個朝代,無論是皇室貴族還是尋常百姓家,就有這麼一個忌諱:嫁出去的女孩,絕對是不允許重返孃家的,除非兩種情況,第一,婆家是皇室貴族身份的,國破家亡,無所可依,萬不得己,可允許回孃家。第二,婆家是平民百姓的,家破人之,無以寄籬,無以生存的,可允許回孃家。既便是以上這兩種特殊情形允許重返孃家,其實,孃家人也是不願待見的,何況文成公主只是失去了松贊干布自己的丈夫,就是文成公主自已想重返大唐,大唐皇室也是絕對不允許的。

  • 6 # 邏輯文史游

    那麼文成公主到底是不是公主呢?那底又是誰的孩子呢?當然肯定不是唐太宗的女兒,有人猜測她是李道宗的閨女,當然這個猜測是有依據的~因為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國時,李道宗那是一路互送啊,翻山越嶺,長途跋涉,終於到了拉薩之後,吐蕃國國王松贊干布向李道宗行了翁婿之禮,所以有人據此猜測,文成公主是李道宗的女兒,當然那也是猜測哈,我們就此略過,迴歸正題。

    所以在松贊干布去世以後,文成公主很巧妙的選擇繼續留在吐蕃。而此時的文成公主已經不僅僅是受松贊干布一個國王的愛,而是受整個吐蕃的人民的愛戴,同樣文成公主也深深的愛著吐蕃的人民。文成公主默默忍受自己對家鄉、對親人無盡的思念,依然選擇留在吐蕃這個陌生而熟悉的地方。

  • 7 # 空中世界的百花園

    因為這裡是她的家呀!在這裡生活了好多年,酸甜苦辣咸和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及美麗漂亮都是一樣的好。回去以後怎麼辦呀!,那裡一無所有了呀。

  • 8 # 使用者67724358697

    其實原因很簡單。

    西安(長安)唐朝年間行政區劃就屬於吐蕃。並由吐蕃扶持唐廣武王李承巨集在西安(長安)稱帝。

    西安(長安)關中地區唐朝年間就被吐蕃攻破,成為唐朝年間最大的笑話,“天子九逃,國都六失”。

    因為不能“長治久安”,唐以後宋代“長安”名即被取消,改名“京兆府”(路)。

    唐朝從未攻佔拉薩,而吐蕃攻佔了西安(長安)關中地區。

    (那麼就需要和親。)

  • 9 # 向日葵的微笑187

    第一,路途遙遠,再加上那個時候交通工具簡陋,回去一次就要好幾個月,回去一趟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二 文成公主作為已經嫁過去的就是那個國家的人了,俗話不是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嗎?文成公主既然已經嫁到吐蕃國就已經是吐蕃國的人了,而且她作為王后也不是一個人普通人。第三,由於松贊干布的去世,對吐蕃國肯定造成了一定的波動,文成公主作為王后必須要穩定局面,她有很大的責任和義務去維持秩序。所以,文成公主在松贊干布去世之後沒有回到唐朝。

  • 10 # 清嵐如風

    文成公主,祖籍山東濟寧市任城,漢名無記載,其父史書也未記載,多猜測為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因戰功被封為任城王,他的女兒就生在任城。史書中沒有記載文成公主的祖籍、出生地、名字、父母,而記載她為宗女。

    布達拉宮的確是為她而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粉腸怎麼煮腸衣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