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焰楓雨

    如果要培養一個抑鬱症的下一代,在他小時就開始批評他,比如這樣的話語,(怎麼那麼醜啊,笨,沒用,不要你,把你送走,飯留來養狗都比給你吃好。。。)這樣的話語對他說上5-10年,估計他就相信自己不夠好,自己一直自我否定,自我懷疑,不自信,然後就是抑鬱症開始在他潛意識裡萌芽了。

  • 2 # 心理諮詢師歐陽

    抑鬱症的根本原因是人格健康程度低,再加上外界環境的刺激,就會形成抑鬱症。而人格的形成,主要和養育者有關,如果長期缺乏關注,缺乏尊重,缺乏安全感,孩子內心就會形成我是不可愛的自我意向,這也是抑鬱症患者根本的自我意向。而且抑鬱還有遺傳因素,另外扭曲性格在家族中也是有代際傳遞的。所以綜合上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抑鬱跟父母有關。

    當然作為成年的我們,不能把原生家庭作為藉口,我們的命運需要自己負責。需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媽媽,只有完美的願望。

  • 3 # 溫暖家園抑鬱症社群

    抑鬱時,我們為什麼恨父母?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傷痕,大概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家庭,尤其是親子關係愛恨交加。

    抑鬱時,很多人都會怨恨原生家庭,其實恨背後也是深深的愛。那麼這種愛恨交織在抑鬱時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與父母關係的衝突

    抑鬱時,我們為什麼恨父母?

    恨之越深,是因為愛之越切而不可得。

    01 童年帶來的影響

    衝突一方面來自恨父母把我培養成這樣的性格,導致了抑鬱;

    責備父母無意識地給了很多枷鎖,需要我出人頭地,給了我沉重的壓力;

    恨父母從來不是真的愛我......

    所以,抑鬱那會,每次聽到“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時,我覺得是種諷刺。

    特別責備父母,覺得父母從來都不是愛我的,而是帶有條件愛我的,希望我能出人頭地才去愛我的。

    當這種責備不斷強化的時候,就變成了:恨,然後又不斷強化恨,最後變成了懲罰父母:與父母斷絕聯絡,或者通過自我攻擊來懲罰父母。

    02 實現不了父母的理想

    實現不了父母的期望,我們開始自責、內疚。因為父母還有很多親戚、很多朋友都在和父母比較,我也感受到父母也不認輸,他們只想第一,我應該為父母爭光的,讓他們臉上有光的。

    我們也想變成他們期望的孩子,他們理想中的好兒女:事業有成,光耀門楣。因為我們只有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他們才會愛我們。所以,潛意識其實還是我們想獲得父母的愛。

    所以,當我不能成為他們想要的那個優秀的孩子(其實已經做到了能做到的,只是因為對自己要求太高且不符合實際而目標受挫),不能實現父母的期望,特別是這個時候我還抑鬱了。

    我開始內疚、自責,然後不斷暗示自己:我怎麼這麼沒用?就越來越強化這種情緒,演變成:恨自己;然後繼續強化,最後變成越來越恨,越來越不能接受自己,然後開始了:自我攻擊。

    03 父母無法理解我們

    當回到過去和回到未來都無法做到時,我們個人沒有任何力量,於是向外求助。向外求助的第一步肯定是自己最親的人:父母。

    當求助於父母時,因為父母對抑鬱症的不瞭解,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內心已經崩潰。

    要麼責備我們,覺得我們無事找事,覺得我們想多了......

    要麼當父母看到我們意志力的癱瘓,喪失任何行為時,覺得我們是懶惰,開始不斷地用他們所謂的激將法來刺激我們......

    再或者,父母很心疼我們,於是開始也被帶入這種情緒,他們開始著急,焦慮。

    責備和激將法導致了我們的憤怒,憤怒不斷強化便轉變成恨。他們的焦慮則導致了我們內疚、自責,內疚自責強化的結果就是恨自己,最後開始攻擊自己。

    所以,我們看到,恨中夾雜愛,愛中夾雜恨。

    我是如何處理與父母關係的衝突的?

    抑鬱時,我們為什麼恨父母?

    放下恨,生活會更輕鬆;學會愛,生活會更快樂。

    我也差不多是在接受現實之後才去處理這個衝突的。處理的辦法就是:理解父母、原諒自己、原諒父母。

    01 理解父母

    要做到明白為什麼父母會對我們這樣那樣,為什麼父母潛意識灌輸了那麼多價值觀念給我們?其實回答這個問題,要追溯到父母的原生家庭,父母當時所在的社會背景,他們所面臨的挫折和社會的壓力。

    比如我的家庭,我父母對我一方面是溺愛,一方面父親容易焦慮,所以我小時候感覺到的環境是壓抑和不安全的。但慢慢學會去理解父親之後會發現,其實父親小時候也缺愛,因為奶奶在他9歲時就去世了,所以父親才會這樣。

    父母是很難了解抑鬱症的(特別是我們父母已經50多歲以上時),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新的知識。要知道這個社會除了真正得過抑鬱症的人之外,不瞭解抑鬱症的人非常多,更何況我們的父母?就連我們自己也無法跟他們描述清楚。

    02 與父母溝通,並原諒自己

    通過直接的或間接的方式跟父母溝通,告訴父母我做不到他們想要的樣子(那不合理),而且那也並非我真正想要的。

    我曾經有過多次和父母的溝通。

    我跟父母說過:

    "我不想再跟別人比較了,也希望他們不要和別人比較了。花費物力、精力,做了很多給他人看到的面子的東西,而自己過得很累很累......."

    "為了他人的認可而活著失去了自我,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非常的痛苦......"

    "其實我們相比很多人來說過得都算很好了,但我們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比每個親戚都好。"

    “創業不成,安安分分地工作,收入其實比起很多人來都是不錯的。”

    “”我沒辦法像那些很有錢的親戚那樣吃苦,我也扛不了那麼大的壓力,我就是一個女人,所以我也比不了某些親戚”;

    “我不想那麼辛苦的工作,我其實希望工作之外還有時間發展自己的業務愛好,比如讀書、美食,而非工作就是全部......”

    也許,到了父母這年齡,這種習慣,這種根植於他們內心的價值觀,我們根本改變不了,但我說出了我內心想要的以及不想要的。同時,我也告訴自己:這一次,我要為自己而活。

    然後,我們要做的就是原諒自己。其實每個人都是孝順的,但是孝順或者愛他人,需要建立在學會愛自己之後、在過好自己生活的基礎之上。

    從現在起,拋棄你所有的內疚和自責,因為無需內疚和自責,我們並沒有錯。

    03 原諒父母,學會愛

    其實,我也恨過父母很長時間。

    這種恨:

    第一,覺得父母不是真的愛我,我的存在只是為了滿足他們的虛榮心。

    第二,這種恨其實還是來自於自己:因為父母對我們的期望,而我們為了獲得他們的愛,也給自己制定了不切實際的期望,或者要求太高,卻達不到。然後導致無法接納自我,把這種對自我的恨投射給了父母。

    對於第二種,接納自我就可以了。具體請參考我之前寫的文章《成長篇:認清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的》、《我是如何做到不在意他人看法的?》。

    對於第一種,如果溝通不了,那就放下吧。能做到:不恨父母,也不被他們影響就夠了。

    感謝抑鬱,讓我收穫很多

    其實從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也能總結很多親子教育過程中對後代身心發展不好的經驗、教訓,從而學會以一種更好的方式去和我們自己的後代相處,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我就經常和倫倫談起寶寶出生後,我們的教育觀:

    不和倫倫吵架,一定要讓寶寶看到、感受到我們之間夫妻之間很和睦,很幸福,讓ta學會愛,學會付出,學會合作(所以從備孕到現在我們真的沒吵架過);

    給寶寶足夠的愛,讓ta不會為了獲得別人的愛而失去自我;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讓從工作或其他地方帶來的情緒影響家人(現在遇到情緒問題我先自己消化,消化完了或者實在消化不了我才找倫倫),而不會像過去除了抱怨什麼也不做;

    我也堅決不會對寶寶說這個世界很黑暗,而是向倫倫學習,用善意的眼光看到這個世界美好的一面,讓他內心充滿善良和美好;

    要讓寶寶像倫倫一樣付出後不急於要求回報、要求馬上有結果,學會感恩......

    這一切,與其某天后悔父母沒做好,不如提前學習,當下好好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後悔;做好了現在,自己內心一定堅信未來可以做好,那麼未來也不用擔憂了。

    所以,不後悔過去,不擔憂未來,就是安安分分地把現在的每一件事做好,而非擔憂後悔,連現在都過不好。因為,現在的一切將變成未來的過去,如此,迴圈往復,總是擔憂未來和過去,這一生都過不好。

    分析自己的成長曆程,真的可以總結出來很多經驗、教訓,對以後自己孩子的成長真的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所以,別再說: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其實我個人覺得,這是在自我設限。正因為你不斷暗示自己:你做不到,思維改變行動,你也不願意行動了。行動都沒有,試問:你站在原地,結果能自動走向前方?

    最後,以《徐凱文:父母真的“皆禍害”嗎?》一文中的一句話結尾:

    “和解和孝順不代表肯定父母造成的傷害是正確的。和解和孝順是因為我們已經成長到有力量去面對創傷,有力量去擁有自己美好的人生,有力量比曾經愛且傷害自己的父母更好地去表達愛。”

    西西的《抑鬱症,我們內心的衝突》包含以下內容(感興趣請持續關注):

    1. 如何走出“過去回不去,未來沒希望“的絕境?

    2. 抑鬱時,為什麼我們想離婚或分手?

    3. 抑鬱時,為什麼我們害怕朋友嘲笑自己?

    4、抑鬱時,我們為什麼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見朋友?

    5、抑鬱時,我們為什麼不願意出門?

  • 4 # 靈雲倒長

    這個答案我曾經在知乎上回答過,真實經歷。

    去年,一個媽媽拽著女兒來找我看姻緣。女孩很瘦,很怕媽媽的樣子。

    我一問出生日期,99年臘月的。

    當時我就有點反感了,因為去年那個時候,女孩也就18週歲不到,如果是女孩自己來看姻緣,可能我是理解的,女孩早戀談個戀愛什麼的正常。但是媽媽硬拉著來看我就不理解了。

    我當時看了一眼女孩,說了句:孩子還這麼小,我還是幫她看看學業吧。

    媽媽搶話:看什麼學業,沒出息,考得不好,上了丟人!

    女孩小聲:可是有個XX學校要我。

    我聽過那個學校,是個醫專類,談不上多好,但也是個正兒八經的學校。

    媽媽:要你你也不能去,你說你上學有什麼用,我辛辛苦苦拉扯你這麼大,還不掙錢,還想再花我錢是不是?

    女孩開始吧嗒吧嗒流眼淚。

    媽媽凶:你就給我看看,上個月有個XX來給她說媒,看看這事兒成不成,到沒到日子!

    女孩哭起來:不行,我不喜歡他,我還想上學!

    媽媽掄起手就要打的樣子:我給你說,XX家有錢,你要是跟他行,我都跟著沾光!

    我心裡是極其厭惡這樣的家長的,我說這事兒還是聽孩子的吧。

    “聽她的,她就上天了!媽媽的原話。

    女孩從椅子上站起來要走,卻被媽媽一把拽住胳膊:你還真要上天?

    那一瞬間我感覺女孩的眼神有了變化,充滿了仇恨:你要讓我跟xx好,我就去死。

    這句話我記得太清楚了,女孩說的異常冷靜。

    這多麼像舊社會裡貪小利的父母逼女兒嫁給地主的狗血橋段,我當時也深刻感覺到女孩那句“我就去死”絕不是隨便說出來嚇唬媽媽的。

    那天這個姻緣我沒有看,女孩說完這句狠話後跑出去了,媽媽問我結果,我說你先出去追孩子吧,然後就都沒有再回來。

    真希望這樣的s.b母親能少一些。

  • 5 # 始終142942699

    確實跟父母,有一定關係……

    只要父母不孝,孩子也會不孝。

    而人一不孝,就會正氣不足,再加上環境因素(如課業負擔重、學習壓力大,或是住校缺乏家庭溫暖等),得抑鬱症也就不奇怪了。

  • 6 # 小小QQ66

    有多少抑鬱症父母導致的?這個問題是誰導致的後果,是沒有辦法改變的的事實,父母是有責任,從現在開始,做孩子的學會饒恕父母,希望回答可以幫助你們,但是你體諒父母的話,你的內心深處,得到擇放,祈求上帝保佑你們早日康復。在控制不住的時候,去醫院看傳家門診,藉著藥物,治療好轉的話。可以看看好的書,讓你的內心深處感受的到溫暖和幸福。

  • 7 # 醜女鮮花

    抑鬱症是和遺傳有關係的,這是客觀事實是無法抗巨的。但後天的生活要依靠病人和家裡人的共同努力會治癒的。在這裡給抑鬱症病人和家人幾點建議,1。首先到醫院確診,治療。2。給病人一個寬鬆自由的生活。3。多理解病人。和病人不掙吵。

  • 8 # 內因心理學

    沒有一個抑鬱症是父母導致的,父母是愛你們的,只是方式你不受用。

    況且父母只是外因,內因則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和控制不當。

  • 9 # 屹童 EnableKids

    抑鬱症的病因有哪些:

    1、抑鬱症病因——心理、社會因素,近年來心理-社會因素在情感障礙尤其是抑鬱症的發生、發展、預防和治療方面的重要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各種重大生活事件突然發生,或長期持續存 在,引起不愉快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越強烈,越持久,其致病作用也越大。一些研究提示,不良生活事件,如離婚、重病或屢遭不幸,可導致抑鬱症。

    2、抑鬱症病因——遺傳因素,大樣本人群遺傳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血緣關係愈近,患病概率越高。一級親屬患病的概率遠高於其他親屬,這與遺傳疾病的一般規律相符。與許多其它疾病一樣,抑鬱症往往在家族中集中出現。若父母中有一人患抑鬱症,則孩子患該病的機會增加10%~13%;在完全相同的孿生子中,這個數值還要大。如果孿生子中有一人患抑鬱症,那麼另一個人在一生中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是70%。

    3、抑鬱症病因——生化因素,一個人患有抑鬱症時,大腦中往往有某些被稱為神經遞質的化學物質出現減少。人們認為,如果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這兩種神經遞質之間不平衡,就可以導致抑鬱症或焦慮症。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減少常常導致情緒低落、動力下降以及食慾和性慾改變。面對應激源,人的應付方式也與是否發病有關,具有易感素質的人對應激事件自我評價時,往往認為應激事件超過了自己能力所能處理的範圍,他們在認識和行為上普遍存在著非積極的應對策略,如否認、逃避、認識歪曲,對緊張性生活事件的應付方式往往是帶有情緒指向性的,這些人往往是怨天尤人,對別人是憤懣怨恨和譴責。

    綜合以上文章內容的介紹,大家應該對抑鬱症這種疾病的引起原因有了更多瞭解,抑鬱症這種疾病的引起原因是很多的,希望大家瞭解到這種疾病的引起原因以後,平時一定要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大的精神壓力。

  • 10 # 知識力

    大部分的抑鬱症是父母導致的,

    只是我們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不知道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抑鬱症的主要激發因素是負面思維習慣,

    所謂思維習慣都是後天養成的,

    人們絕大部分的思維習慣都是讀書之前就養成了,

    所以自古就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說,

    良好的家風長養不出抑鬱症患者,

    只有家風不具的家庭才會成為抑鬱症的溫床,

    目前中國抑鬱傾向者的比例到了十五比一的地步,

    深圳地區的在校生的心理健康者已經不到百分之二十,

    也就是說一百個孩子,

    有八十多個有心理障礙。

    上海有個萬人普查資料,

    百分之三十多的孩子是有過自殺念頭,

    實施未成功者超過百分之五,

    這次疫情復學之後的學生自殺非常高,

    東莞地區不到一個月超過二位數,

    家庭教育是時候要重視了,

    爸媽是家庭教育中的唯一責任人,

    負責學校教育之外的德、體、美、勞,

    也負責情商、財商、逆商教育,

    學校教育只以智商為導向,

    而且搶佔了學齡中孩子成長時間的百分之九十,

    我們家庭教育最好的黃金時間是七歲之前,

    時間不等人,

    應該在結婚之前就加強家庭教育的學習,

    不要等孩子出事了再來亡羊補牢就一定會手忙腳亂還勞民傷財。

  • 11 # 心理老師左叔

    我是一名從事心理學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在一所大學裡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工作。

    你提的這個問題,從我對抑鬱症的理解看,我個人認為:

    第一,抑鬱症除與遺傳因素有關之外,心理因素、社會生活事件等都能導致個體患抑鬱症。例如父母的教育方法,不瞭解孩子心理行為發展的規律與特點,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等,導致孩子形成自我認識比較低,自卑心理嚴重,這些因素都能使孩子得抑鬱症。

    第二,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不接納孩子,不欣賞孩子,不認同孩子,對孩子要求嚴厲苛刻,經常批評或打罵孩子等,都會使孩子感到自己沒有價值,沒有存在的理由,覺得自己的是一個無用的人,促使孩子發展出抑鬱性人格。

    第三,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不讓孩子表達情感情緒,壓抑孩子的情緒表達,導致孩子的情緒向內發展,使孩子形成壓抑性情緒情感體驗模式,在生活無法體驗快樂愉悅等情緒,情緒體驗長期處於壓抑、抑制之中,久而久之容易出現抑鬱傾向。

  • 12 # 冥想雲部落

    可以說父母的後天教育是直接因素,同時孩子自我心理的強大與否也是直接因素,同一件事,孩子的心理認知決定了他是否會在這件事上陷入思維障礙中。基本來說越是脆弱和敏感的人越容易抑鬱。而這些與父母和孩子自身都有關

  • 13 # 心靈健康顧問明子

    抑鬱症是受很多因素影響試試,父母只是一個導致抑鬱的其中一個因素,抑鬱症要專業心理醫生確診後成立,根據醫生判斷抑鬱成都,尋找專業的心理醫生給予輔助治療,抑鬱症狀會有顯著緩解。

  • 14 # 小馬也

    幾乎所有的心理問題都可以回溯到父母,也就是原生家庭。只是,僅僅這樣並不能幫助到我們。把認知停留在這個層面,也是非常危險的。無論過去發生了什麼,未來是從現在開始的,在認識到問題的發展歷史以後,我們現在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選擇以及我們設定的目標決定我們的未來,而不是父母的過錯。

  • 15 # 薩布嘉佑

    如果父母疏忽了對孩子年幼時期的陪伴,受到不公平待遇,不重視少年時期的德智情商方面的培養,成年後不會溝通不會交友,遇事無正確判斷能力,不能承受一點打擊,都免不了抑鬱。

  • 16 # 0703不一樣的老孃

    我可能有些偏激,但是我依然堅持我的看法,青少年鬱郁幾乎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父母給造成的!一句話,中國的父母缺少鼓勵和表揚!

  • 17 # 肖51287401

    在香港的教育中,有關於孩子與父母有矛盾,或者自己忽然覺得恐懼了,一定不要告訴家人及父母,要去找老師或社群人員!因為孩子在家庭中是弱勢群體,孩子大部分的壓力來自家庭內部,越跟父母說,父母越覺得你是白眼狼,暴風雨來得更猛烈!所以當成龍私生女向學校尋求幫助時,孩子媽就只能離開孩子一段時間,成人後她媽更不能插手孩子的事情!

    可憐的孩子!

  • 18 # 江湧心理

    這個問題問法是有問題的!抑鬱症的成因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只是說父母的養育在這個過程中起到比較大的作用。

    抑鬱症的起因有幾個方面:先天基因部分,個體性格氣質部分,家庭養育(親子關係)、社會環境,文化背景、創傷事件疊加等等

    父母好的養育,可以讓易感人群更不容易得上抑鬱。同理,親子關係不好,可以加速發病。

    還有如果孩子已經得了抑鬱症,父母調整相處方式,給孩子全力用心支援,對孩子康復有很大的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推薦幾款大家都在玩的武俠手遊~不要那種太小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