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叔航拍看世界

    乾隆算得上一個全能、全才的皇帝,在詩詞、書法、繪畫等很多方面都有所貢獻,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詞,可能是寫詩最多的皇帝了吧。

    最有名的一首是乾隆的《詠雪》: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事實是,前面三句乾隆張口就來,然而到了第四句,卻是怎麼也想不出來了,場面可以說是相當尷尬,這時候,宰相劉墉及時圓場,道出了最後的點睛之筆:飛入梅花總不見。

    故宮博物院清理文物時,工作人員在庫房裡發現了兩個箱子,上面寫著“乾隆詩稿”,有乾隆皇帝的2.8萬首詩的詩稿。而過去庫房裡有1.7萬多首乾隆的詩,加上這次共4萬多首,和此前學術界的定論:四萬三千六百三十首,基本吻合。

    乾隆活了89歲,實際執政63年,無論壽命和執政時間,都是最久的。十多歲就開始用詩歌記錄生活。這樣算起來,一年可以寫六七百首,一天能寫2首。

    乾隆曾編《御製詩》五集,每集所收時限剛好都是十二年。他25歲即位之前,就出版了《樂善堂全集》詩,而他當太上皇的時候,又出版了《御製詩餘集》。

  • 2 # 兆佳屋㘯

    乾隆皇帝遊察江南,在湘潭題寫的一首詩。

    夜宿河濱吊腳樓,

    晨醒鳴鳥戱桅頭。

    憑窗近覽江如壁,

    依門遙望嶽似屏。

    鬧市唱籌量穀米,

    野田露荷立蜻蜓。

    皆道冮南風景好,

    難得今朝此處遊。

    我是湘潭人,根據湘潭地方情況和當時背景,來解釋分析,不妥之處,敬請指教。

    夜宿河濱吊腳樓。

    河濱: 是湘潭十八總河邊一大片農田。 吊腳樓: 因為湘江岸邊,地勢低窪,常常會漲大水,房子都是用杉木做柱子,撐起來的,整個房子都是木料,名稱木架子屋,底下是空的,再從架子上,用木板舖成為稜,故稱吊腳樓。

    晨醒鳴鳥戱桅頭。

    桅: 是㠶船升降㠶篷的杆子,叫桅杆,早晨醒來聽見鳥在桅杆頂上叫跳。

    憑窗近覽江如壁。

    憑窗近覽: 即是身體靠著窗戶近看江像壁一樣。

    依門遙望嶽似屏。

    依〈憑)是一個意思,也就是說,將身體靠在門框上,遠望長沙嶽麓山似螢幕。

    鬧市唱籌量穀米。

    鬧市:。那個時候,沒有鐵路,公路,運輸全是水路,當時湘潭十八總的水運,相當發達,各地的穀米都集中在此處,上貨下貨,進行貿易。是江南四大米市之一,市場非常熱鬧。 籌:是用竹子製作的小牌子,牌子上面刻印著字碼,是計算數量的工具。 量穀米: 上船下船的穀米,都是用斛桶過量,四斛為一擔。

    野田露荷立蜻蜓。

    從這句詩文來推測,乾隆皇帝遊察江南,到迏湘潭的時間,可能是當年的六月,因為六月,是荷花盛開的季節,蜻蜓立在蓮子田中的荷花上。

    皆道江南風景好。

    以他的身駕,槪栝了江南是個好地方。

    難得今朝此處遊。

    乾隆皇帝,非常珍惜,遊察江南的成果。

    乾隆皇帝,整個這首詩詞,寫出了南方的,青山綠水,美如屏彩,農業發達,商業茙盛,經濟活躍,市場繁榮的好江南。

    這首詩詞,是很有文學價值的。

  • 3 # 百味寫春秋

    在後世人們的心目中,乾隆是一個有作為且又風流瀟灑的一代君王。不錯!乾隆從他父親雍正手上接過皇位之後,依靠著父親所做下來的政治業績,很快就將清朝推向了一個盛世。也就是康乾盛世。

    唯懷念結髮妻子富察氏(孝賢皇后)的100多篇中少數詩篇被後世的人們傳為佳作。如:

    一天日色含愁白,三月山花作惡紅。思念不及懵騰睡,猶得時常夢裡逢。

    因富察皇后是病逝於濟南,他所寫的:

    四度濟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八度經過弗入城,未為禪理契無生。

    還有:

    大明湖已是銀河,鵲華橋成不再過。付爾東風兩行淚,為添北渚幾分波。

    等等,不再列舉。

    乾隆帝四萬多首詩中,還真有一首有文學價值的詩篇,那就是著名的《飛雪》,是這麼寫的: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是不是朗朗上口?是不是淺顯易懂?是不是好詩?

    當然是啦!

    這首詩估計沒花多少時間,天空中飄起了雪花,乾隆帝在百忙之中看著天空,突然靈光一現,然後低頭一揮而就,於是就有了這首寫進小學語文(教科書)課本的詩。這是乾隆帝的幸運,寫了那麼多的詩,終於憑藉才華而不是自己的權勢而被後世認可了。

    結語

    在古代的浩瀚詩海里,有多少詩篇被選入我們的教科書?那是很有限的。乾隆帝能作為其一,己經說明了這首詩篇的文學價值。

    解答至此。

  • 4 # 紅孩唉

    乾隆帝留下的作品還真不少,據說有4萬首!而對乾隆的詩,我們卻幾乎一無所知,不像張若虛寫了兩首詩就名垂千古,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有著“孤篇壓全唐”的美譽。

    為何乾隆沒有啥知名的詩呢?錢鍾書說“兼酸與腐,極以文為詩之醜態者”。

    乾隆詩詞水平到底怎樣?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千古一帝的風采。

    盤轉山腰至山寺,蒼松怪石清絕倫。

    寺額明月池三字,尋勝笑昔題非真。

    一泓碗大隱石罅,日間那乃瞻水輪。

    設雲無乃孤名也,卻是刻舟求劍人。

    《煙雨樓用韓子祁詩韻》

    春雲欲泮旋濛濛,百頃南沏一棹通。

    回望還迷堤柳綠,到來才辨榭梅紅。

    不殊圖畫倪黃境,真是樓臺煙雨中。

    欲倩李牟攜鐵笛,月明度曲水晶宮。

    《菜花》

    黃萼裳裳綠葉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閒花野草流。

    《白露洞詩》

    李渤結廬後,絳帳開紫陽。

    經綸歸性命,道德煥文章。

    剖析危微旨,從容禮法場。

    只今傳鹿洞,几席有餘香。

    《登鳳凰樓再依李白鳳凰臺韻》

    謫仙當日事狂遊,槌碎黃鶴誇風流。

    有無較版則且置,格高興逸吞山邱。

    故宮登樓名偶似,遠眺欲見蓬瀛洲。

    陡思我祖開創艱,守成予責增惕愁。

    《題盤古寺》

    乘閒策馬款禪扉,流麗千林揚曉輝。

    鋪谷輕煙白如絮,落崖飛瀑響於徽。

    寺猶法性風幡動,室豈維摩花雨霏。

    不是濟源經考證,至今假藉未知非。

    《題史可法像》

    紀文已識一篇篤,予諡仍留兩字芳。

    凡此無非勵臣節,監茲可不慎君綱。

    象斯睹矣牘斯撫,月與霽而風與光。

    井命復書書卷內,千秋忠跡表維揚。

    乾隆帝平均每天至少寫一首以上的詩,論產量無人能及。乾隆帝的詩詞書畫水平遠不及他的泡妞水平,皇帝的時間管理也挺完善的。清,衰於乾隆。

  • 5 # 以墨飛白

      

      不過尷尬的是,4萬多首詩,卻沒有一首好詩,還有一首被當做笑料傳了下來。

      據說有一個冬天,乾隆帶著沈德潛和其他人去西湖遊玩。望著大雪紛飛的西湖美景,乾隆頓覺文思泉湧,詩興大發,沉吟道:一片一片又一片,

      眾人一聽,就知道皇帝又要作詩了,都安靜下來,紛紛俯耳傾聽。

      乾隆又道:三片四片五六片,

      眾人不約而同的相互看了一眼,開始緊張起來,心想這是詩嗎?小孩子也能作出來啊?不過雖然這麼想,但誰也不敢把這句話說出來。

      乾隆對這一切卻毫無察覺,繼續搖頭晃腦,沉吟道:七片八片九十片,

      這時,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嘀咕道:難道下一句是“百片千片萬萬片”嗎?想到這裡,眾人都屏住呼吸,大氣都不敢出。

      唯有沈德潛看出乾隆爺是“卡詞”了,想到這裡,不得不硬著頭皮挺身而出,說到:陛下的詩寫的真好,請批准臣。乾隆看了他一眼,點頭默許。

      聽到最後一句,眾人也放下心來,心想這第四句真是點睛之句,將整首詩的意境提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 6 # 素履踏寒霜

    乾隆皇帝弘曆,一生作詩四萬餘首,其中出名的寥寥無幾,大多數都是即興之作,可能過後他自己就忘了,唯獨,對他的富察皇后,所作的每一首詩都真摯動人,讓人動容。

    這是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隨帝東巡,崩於德州舟次,乾隆深為哀慟,作《述悲賦》悼之。

    這是皇后去世10年後,乾隆皇帝再一次去到泰山,他想起皇后與他同登岱頂的點點滴滴,不由自主的傷心起來,提筆寫下。

    雖然你離去多年,祭奠你時還是滿腹辛酸。一直記得你位居中宮,孝順賢德。我這一生的經歷無法一一向你傾訴,我也不想活到一百歲了。在某個夏日或冬夜我就將與你在地下相會,那一日最多不過二十年。

    這首詩作於乾隆五十五年,當時他已經八十歲了,富察皇后去世四十二年。他在富察皇后陵前寫下這首詩。

    富察皇后就是乾隆一生的白月光啊,這兩人的愛情太過美好了,美好的我不敢相信這是帝王之情。

    乾隆皇帝把他給富察皇后的詩都收錄在《御製詩》中,讓後人都來評說。

  • 7 # 沉睡的天堂

    最有名的一首是乾隆的《詠雪》: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度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事實是,前面三句乾隆張口就來,然而到了第四句內,卻是怎麼也想不出來了,場面可以說是相當尷尬,這時候,宰相劉容墉及時圓場,道出了最後的點睛之筆:飛入梅花總不見。

    古往今來,談及帝王的寫詩數量,有一個人肯定繞不過去,他就是乾隆。

    弘曆一生寫了4.363萬首詩,差不多接近《全唐詩》的總和。據說,第二名是陸游,寫過9000多首詩。

    但很遺憾的是,乾隆詩歌沒有一句留傳開來,如今幾乎不被文學史提及,沒人在意他還曾是一個高產的詩中皇帝。

    既然如此,為何乾隆還要寫詩刷屏呢?寫詩講究的是才華,而不是數量,乾隆為何拼命刷數量呢?

    (1)乾隆想證明自身並非蠻夷,而是文采風流,詩文水平高人一等,堪比古代大文豪,比漢人大家更有才。(很多人認為這一點是無稽之談,其實很正常,清朝皇帝非常討厭別人說他們是“胡”、“蠻”、“夷”等)

    (2)乾隆晚年認為自己是完美皇帝,說明乾隆很早時,內心就有超強的“出名慾望”,希望用詩才壓制歷代皇帝。(別以為皇帝就一定出名,在歷史長河裡,你能記得多少皇帝?)

    (3)乾隆想要成為文治武功都好的皇帝。在武功上,有十全武功;在文治上,有《四庫全書》。在個人上,寫了幾萬首詩歌,亮瞎一眾歷史名人。

    (4)乾隆個人喜歡。沒有一定的喜歡,肯定沒有動力寫這麼多詩歌。但這種喜好中,夾雜很多耍數量的意思,即喜好不純。因為乾隆的不少詩歌,是找別人捉刀的。

    乾隆詩歌的數量上來了,那麼質量究竟如何呢?接下來,就放出乾隆五首最出名的詩歌,你來品一品,看看究竟是小學水平,還是大學水平!

    另外,品完之後,看看你是否能寫出這樣的詩歌來,如果能寫出,說明你比乾隆牛,如果寫不出,那麼乾隆詩才比你要高! 當然,比你詩才高,也不代表乾隆文采風流!

    第一首,《新娘》

    這是一首流氓詩,據說最後一句是紀曉嵐補上去的。如果是,那麼君臣一對大流氓。這種詩誰寫誰流氓。

    樓下鑼鼓響叮咚,新娘羞坐花轎中。

    今日洞房花燭夜,玉簪剔破海棠紅。

    整首詩很押韻,但含義不言自明,很黃很暴力。

    第二首,《觀錢謙益初學集因題句》

    乾隆對錢謙益印象很不好。可以說,乾隆對所有叛徒的印象都不好,比如洪承疇等,故寫詩諷刺。

    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

    進退都無據,文章那有光。

    真堪覆酒甕,屢見詠香囊。

    末路逃禪去,原是孟八郎。

    第三首,《詠雪詩》

    這首詩流傳最廣。那年冬天,雪下得很大,乾隆和沈德潛等一大幫閒人,去西湖賞雪,乾隆張口就來: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乾隆卡住了。

    就在冷場之時,沈德潛趕緊接上:“皇上的詩寫得太好了,請讓臣狗尾續貂——飛入梅花都不見。”

    當然,關於最後一句,有好多版本,如“飛入花叢都不見”,“飛入蘆花都不見”、“灑落花叢都不見”等,意思差不多吧。

    第四首,《清閒口號》

    乾隆是個閒不住的人,所以難得清閒的時候,更是要賦詩一首。

    人言難得是清閒,我略清閒輒赧顏。

    設使樂斯更何慮,滿招憂亦在其間。

    第五首,《煙雨圖》上的題詩

    這首詩為何出名?因為某人說過:皇上,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麼?

    雨後荷花承恩露,滿城春色映朝陽。

    大明湖上風光好,泰嶽峰高聖澤長。

    別以為乾隆愛崗敬業,其實乾隆整天很閒的,到處瀟灑,曾在濟南大明湖畔遇到了夏雨荷,後來就搞上了。事後,乾隆畫了一副《煙雨圖》並題了這首詩給夏雨荷。夏雨荷生下的女兒就是紫薇格格。

    據說,乾隆常常上一個廁所,就能寫下幾首詩,搞得廁所紙張緊張。

    身為皇帝,所寫的詩歌,不需要太多,只要真情流露即可,哪怕只有一首,也會讓後世傳頌。

    身為皇帝,最重要的是治理國家,而不是到處擺譜,和大臣比水平高低,那只是不成熟的表現。

    粗人劉邦就只寫過《大風歌》,卻名傳千古: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造反者黃巢寫過《菊花》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至於曹操、李煜、趙佶等文學大家,就更別說了。但不管如何,誰也沒想過要寫幾萬首詩,欲與天下試比多。

  • 8 # 巴小國同學

    清高宗(乾隆皇帝)亦以文為詩,語助拖沓,令人作嘔……兼酸與腐,極以文為詩之醜態者,為清高宗之六集。

    ——錢鍾書

  • 9 # 鴻道文化

    乾隆皇帝

    詩詞皇帝

    十全老人

    打仗也是大獲全勝

    鍾情於漢文化

    康乾盛世

    不簡單。

    寫詩也最多

    有20000多首

    雪花詩

    一片兩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

    飛入蘆花都不見。

    此時的文學價值非常之高

    極多地描寫了雪花

    又融入了蘆花自然景觀

    天人合一

    令人看了不由的要山呼乾隆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 10 # 客家鄉音

    乾隆皇帝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遺憾的是沒有一首能流傳,這也是他的恥辱,九泉之下的他是萬萬沒有想到會有這種結局。一言九鼎的皇帝,金口玉言,指點江山,普天之下,莫非皇土。一言不合,全家抄斬,誅連九族。偏偏這詩詞,雖經他寵幸四萬多次,就是不開花不結果。

    乾隆貴為皇帝,對詩詞情有獨鍾,也下過不少功夫,只是當日記來寫,充充門面,附庸風雅。因為動機不純,經常也被人利用,借他的權勢達到某種目的,和珅及奸臣百般吹捧,臭說成香,言過其實,最終成臭狗屎。想想方方們只不過是作協的小頭目,她們泡製的日記,也只能是可悲的下場。

    詩詞雖只是雕蟲小技,但也需要一定的天份才能寫好。它有獨立的品格,不屈服於權貴的淫威,不登大雅之堂,而喜歡青山綠水,田間地頭。鍾情於勞苦大眾,留意民間疾苦,心甘情願為粗茶淡飯代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媒體人都在追熱點是不是說明社會很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