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落史必出

    虎門銷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了,1839年,道光皇帝在19次召見林則徐後,任命他為欽差大臣,前往鴉片氾濫的廣東虎門查禁和銷燬鴉片。19世紀30年代以前,中國在與外國的貿易中始終處於出超地位,對英貿易每年都保持出超二三百萬兩白銀的優勢,然而英國鴉片的輸入,不僅造成大量白銀流失,國庫歉收,擾亂國內貨幣的流通,使清朝的經濟面臨崩潰的邊緣,還導致國民身心嚴重受損。

    歷時23天的虎門銷煙也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因為此舉嚴重損害了英華人和國內部分受賄官員的利益,林則徐稱給眾矢之的,大受誣陷,道光皇帝無力應對多方壓力,只能暫時將其革職流放新疆。五年後,道光又開始重用林則徐,然而此時它對待鴉片的態度卻發生了改變。在他給友人的信中可以知道,他已意識到如今的鴉片是禁止不了了,在國內種植罌粟其實也無妨,問題是百姓們都愛吃外國鴉片,錢都讓英華人賺了,中國應該發展起自己的鴉片事業,以免肥水全流外人田。

    為什麼之前為禁菸工作身體力行的林則徐到了晚年突然提倡在國內種植罌粟呢?說到底這麼做也是無奈之舉啊,你看當年他雷厲風行吧,大力打擊英國商販的鴉片交易,結果呢,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了,他的努力也全部白費了,自己還因此遭受了五年的流放之苦,流入中國的鴉片反而越來越多,現在想要阻擋國民吸大煙幾乎已是不可能的了。為了避免中國的白銀大量流向國外,利用本土鴉片擠佔外國鴉片的市場不失為一時的權益之舉,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因此林則徐這種轉變,倒不是對昔日初衷的背叛,恰恰是審時度勢後兩害相衡取其輕的選擇。

    其次,發展本土鴉片還可以帶來鉅額的稅收,填充國庫,其實後來駐英公使也提出過禁菸建議,然而都被否決了,因為它帶來的財政紅利確實是不可替代的。林則徐去世後,本土鴉片已經能與外國鴉片分庭抗禮了,華人也吸上了優質的本土鴉片,雖然依舊是不好的現象,但國內的經濟和國家財政都出現了好轉跡象。

  • 2 # 書史煙雲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同時也宣告林則徐禁菸失敗,鴉片在中國的流通變得合法,清政府禁菸反而成為了違法行為。

    鴉片在中國市場的流通造成了中國大量白銀的外流,嚴重破壞了中國的經濟,所以林則徐在晚年建議清政府自己種鴉片,在國內的鴉片市場佔據一席之地,避免大量白銀的外流,這樣便挽救了清政府的政治經濟危機。

  • 3 # 宸哲

    作為林則徐而言,不管是前期的禁鴉片,還是後期的種鴉片,所有出發點都是在為清朝政府著想,在這一點上作為臣子他是無可厚非的。

    生而為國,死而為國,很多尸位素餐的人是比不上他的!

    只能說他是生錯了時代,換個時代換個政權,他應該能夠成為名留青史的能吏。只可惜他生活在那個腐朽的清朝政府晚期,憑他一個人或者是幾個人都不足以力挽狂瀾。

    縱觀林則徐的一生,他是想要做點實事,可惜力有不殆。

    生而為人,要麼大鬧一場瀟灑離去,要麼庸庸碌碌一生無為。

  • 4 # how8

    林則徐等一批有志之士發現,走私鴉片對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國民體質越來越差,軍不成軍;白銀紛紛流出海外,國庫空虛。因此他們請求皇上立下決心打擊走私鴉片。林則徐不負眾望,當上了飲差大臣專責打擊走私鴉片。虎門銷煙後,鴉片戰爭爆發,清王朝大敗,林則徐被罷免,走私鴉片則是越演越烈。

    幾年後,林則徐重新獲得重用,但此時他對鴉片的態度有所變化。在他的一封信裡提到:既然鴉片禁不了,還不如我們自己種,但就擔心國民只愛洋鴉片,不愛本土鴉片。

    可以看出,林則徐其實是很無奈的,這樣的選擇只是兩弊相衡取其輕,雖然都會對國民體質造成影響,但至少肥水不流外人田,還能充實國庫。

  • 5 # 沙魚的辣椒

    首先林則徐是朝廷官員,一直以來都是教科書把他捧高了,真實的林則徐並沒有書本中說的那麼高尚,虎門銷煙一直以來林則徐的目的都不是禁菸,他為的只是保證國內的財政,他力求中國白銀不外流,英華人帶來的鴉片只有透過真金白銀的方式購買。國家白銀的儲量很有可能在短短几年內全部外流,所以林則徐果斷全部銷燬,但是光銷燬仍然是不夠的,因為供求關係並不會因為一次銷燬而消失,鴉片市場依然是需求大於供應,所以對於林則徐來說與其白銀流到英華人口袋裡還不如自己種了賣給自己人,所以種鴉片的目的是為了保證中國白銀儲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天的野菜都有什麼營養價值,怎麼做能最大限度發揮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