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熵減

    這得看你攝影的需求,是星野攝影還是深空攝影,前者門檻比較低,後者門檻比較高。

    1. 星野攝影:星野赤道儀選配,最好的中國產星野赤道儀就是南京艾頓出品的。如果沒有星野赤道儀的話,自制旋門追蹤器也比沒有赤道儀好。如果沒有赤道儀的話,用廣角端或者短焦端也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長焦下星點會拉線。相機沒什麼大要求,一般的單反和快門線即可,工作在B門下累計曝光。下面這張圖是我朋友用佳能5Dmark3,用普通的三腳架和快門線,在石家莊周邊的山頭上拍的。

    常見的星野攝影目標有:銀河、獵戶座廣域(巴納德環)、天蠍座心宿二附近天區(星空調色盤)、星軌等等。

    拍攝引數一般用大光圈(以降低曝光時間)、F8光圈(使夜景更清亮)、iso800到3200、日光白平衡、手動對焦、看光汙染情況決定曝光時間(光汙染越低曝光時間越長)、RAW格式(以便後期處理)。

    2. 深空攝影,筆者的愛好就屬於這一類。需要天文望遠鏡,達到一定的放大倍率才能拍攝深空天體。需要標準赤道儀或重型赤道儀。拍攝目標為星雲、星團、星系等。天文望遠鏡不能太便宜,否則又色差(紫邊),我的天文望遠鏡是裕眾天虎130APO Pro,算是業餘天文愛好者中中高檔的了,赤道儀為艾頓CEM60,中重型赤道儀。由於深空天體需要連續曝光,單張曝光需要十幾分鍾到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至幾個小時,所以曝光時星點不能抖,否則就會拉線。最好的赤道儀不能保證曝光10分鐘不拉線,因此需要導星裝置(導星鏡、導星CCD、導星軟體)。

    拍攝採用單反直焦(將相機卡口直接旋在望遠鏡上,把天文望遠鏡當做相機的鏡頭)是可以的,但是效果不好。長時間曝光會產生很嚴重的噪點,而且單反是有紅外截止濾鏡的,對於拍攝紅色星雲感光效率很低。因此需要單反改機(去除紅外截止濾鏡、加入製冷裝置),以降低噪點。更專業的是採用天文專用的冷凍CCD,量子效率更高、噪點更低(溫度越低噪點越低)。而且需要拍攝亮幀、暗場、平場、偏置場、暗平場,以便後期疊加。一般拍攝一個深空天體需要好幾個晚上的累計曝光,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所以說深空攝影需要花錢,攝影窮三代,天文毀一生;需要技術;需要時間、地點。門檻較高。

    深空攝影的著名目標包括:獵戶座大星雲、玫瑰星雲、昴星團、波德星系、馬頭星雲、仙女座大星系等等。

    放幾張本人拍攝的深空天體。

    本人只是深空攝影的菜鳥,比起這個領域的大神而言差遠了。要學的東西還很多,比如說天文影象後期處理、天文學基礎知識。才疏學淺,只是談一些自己的體會,希望你也能在天文攝影中找到自己的樂趣。

    最後我想說的是,天文攝影裝置第三,技術第二,環境第一。沒有光汙染的地方太難找了,而且天文攝影不能有月光(農曆月底附近)、不能有空氣汙染、視寧度要好、萬里無雲。可遇而不可求,喜歡天文攝影就走上了一條最艱難的道路,雖然荊棘密佈,但景色這邊獨好!

  • 2 # 寒蕭99

    天文攝影當然最好還是用帶電動赤道儀的天文望遠鏡了,由於天體的成像都比較小,除了太陽和月球之外其他的天體想要拍出較好的效果就需要較長的角距和合適的放大倍率,而這點最適合的還是使用天文望遠鏡。

    至於說長焦鏡頭的話,也可以拍攝出一定的效果,但無論從價格還是從應用上看,不如天文望遠鏡更合適。

    另外,如果要專門拍攝天體照片的話,最好還是不要用相機。相機當然也是可以的,買個轉接頭就可以連線到望遠鏡上拍攝,不過相比相機的話還有更適合的裝置,那就是CCD相機。

    所以,如果專業天文攝影的話,最佳配置是帶電動赤道儀的天文望遠鏡+CCD相機。如果拍攝天文照片只是一部分的話,那麼就配相機就可以了。具體配置還是要根據你的拍攝需求來制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嫦娥又不是七仙女,在天庭沒有後臺,豬八戒調戲嫦娥,為什麼被罰那麼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