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水趣談

    當我們一提起諸葛亮名字的時候,相信很多朋友的腦子裡就聯想出他拿著一把扇子,神態自若的形象。

    諸葛亮當時因積勞成疾,卻不願讓宿敵司馬懿得知,於是閉門不出,重要的事情都安排給得意弟子姜維來處理。

    諸葛亮本人就在大營內設定七星燈陣法。此陣外面佈置七七四十九盞小燈,從中圍繞一盞本命燈,如果七日之內都沒有面諸葛亮便可以逃過一劫再延續一輪迴,也就是十二年的壽命。

    魏延,蜀國當時最強大將,為蜀國立下赫赫戰功,最後踢翻七星燈不是故意的,而是因為有要事稟報,不小心踢翻了。

    但是,就算不是故意的,但是那個七星燈確實是魏延弄滅的,所以諸葛丞相的死自然會有人將一部分責任歸咎到了魏延的頭上,隨後蜀國開始走下坡路。可他的安保工作卻做的很一般,按照文中的細節,在魏延進門前,諸葛亮已經聽到了嘈雜聲,他正準備派人去看一看時,魏延創了進來,七星燈被滅。

    也就是說,在諸葛亮大功既成之際,有人在他身旁。

    但是魏延絕對不是害死諸葛亮的凶手,因為這一點在任何的史料當中都沒有說過。那麼為什麼在小說當中,要將魏延設計成害死諸葛亮的人呢?

    因為他的出現,本來就是一個有反骨的人,所以最終肯定是沒有好下場的楊儀跟魏延有仇,而諸葛亮偏偏選了楊儀,在一部分人眼中這就是陰謀。魏延不小心打翻了諸葛亮的七星燈,是冥冥之中就會出現的。

  • 2 # 探尋歷史的足跡

    魏延,字文長,義陽(今河南省桐柏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是繼“五虎上將”之後,蜀漢最厲害的大將。他鎮守漢中十餘年,跟隨諸葛亮北伐曹魏多年,立下了赫赫戰功。

    諸葛亮失望不已,親自率領大軍屯紮五丈原,讓人不停地去叫戰。然而,不管諸葛亮讓人如何挑釁,司馬懿大軍就是不出。無奈之下,諸葛亮讓人送女人的衣服給司馬懿,想以此激怒他。司馬懿看後,大怒不已,不過他表面上裝作很開心的樣子,接受了諸葛亮的“賀禮”。

    諸葛亮在帳中已經祈禳六天六夜了,眼看他就能活下去了。突然,魏延闖進帳中,稟告道:“魏兵至矣!”這一下,就將諸葛亮的“續命燈”給撲滅了。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對此,我的答案很明確:魏延撲滅諸葛亮的“續命燈”是無意的。下面筆者將根據演義的記載,分析如下。

    而這個法子,諸葛亮並沒有告訴過任何人,他之前也沒有施行過。諸葛亮仰觀天象,發現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才想起這個法子,並且他對結果是沒有信心的。並且諸葛亮只將這個法子告訴過姜維,並沒有告訴給魏延。因此,魏延並不知道他闖入帳中,會撲滅諸葛亮的“續命燈”。

    魏延作為軍中大將,得知了這個軍情,當然要急忙衝入帳中,向諸葛亮稟告。否則一旦出了大事,他就算萬死也難辭其咎。

    大家想一下,諸葛亮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倘若他知道魏延是故意撲滅“續命燈”的,會輕易饒了他嗎?答案不言而喻。

    當然了,諸葛亮此時不殺魏延,並不能代表他日後就不殺魏延。因為在諸葛亮看來,魏延是有“反骨”的,日後必定會造反。

    那麼,大家怎麼看待魏延撲滅“續命燈”呢?

  • 3 # 火炎焱焱燚燚

    說起三國來,仍感覺很有看頭。特別是諸葛亮的料事如神,張飛、關羽、劉備的結義金蘭,經過了水與火的考驗不離不棄。本篇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魏延從出場到離場的表現,他和諸葛亮之間的糾葛。

    第五十三回 “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

    可以想象得到,如果你開一家公司,在爭奪業務最關鍵的時候,自己公司的員工將公司的機密和此次競標的底牌送給了競爭對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這樣的員工還能留嗎。反觀之,那家得到好處的公司的老闆心裡也會備加防範這樣的人吧。最關鍵的是這個人的人品。

    諸葛亮教你識人:看人看人品,交人交真心!

    與君子為友,會收穫真心的對待;與小人為伍,則會收穫慘痛的教訓。人們都想親君子遠小人,但是人心隔肚皮,讀心術也不是人人都會。

    看似老實忠厚勤懇能幹的人,不一定就有君子風度;而看似不務正業,每日放浪形骸者,也不一定是無謀無勇之輩!其實如何識人,古人早有經驗之談。

    識 人

    一、通則觀其所禮:一個人發達了,要看他是否還謙虛有禮、待人溫和、遵守規則。

    二、貴則觀其所進:一個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薦什麼人;他提拔什麼樣的人,他就是什麼樣的人。

    三、富則觀其所養:一個人有錢了,要看他怎麼花錢,給誰花,都花在什麼地方。

    四、聽則觀其所行:聽完一個人的話,要看他是不是那樣去做的,不怕說不到,就怕知易行難。

    五、止則觀其所好:通過一個人的愛好,能看出這個人的品質。

    六、習則觀其所言:第一次跟一個人見面的時候,他說的話不算什麼,等相處得久了,再聽聽他跟你說什麼。

    七、賤則觀其所不為:人地位低沒關係,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嚴,這樣的人活得有境界。

    知 人

    一代謀士諸葛亮,他早已發展出一套自己的識人之法。將理論知識,運用在實踐中!

    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

    三曰,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

    四曰,告之以難而觀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

    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 諸葛亮 《知人性》

    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莊子 齊物論》中有言:“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一個無志之人,要麼是一個庸碌的人,要麼是一個騎牆的小人。這樣的人對世界形不成自己的看法,只能人云亦云,甚至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因此,探問一個人的是非觀,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志向,對是非的態度越強烈,越能看出一個人志向之堅強。

    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

    “變”指的是應變能力。要認識一個人一定要與他多說話。將他逼到詞窮的地步,看他如何應對。諸葛亮認為能言善辯者一定頭腦靈活,思維敏捷。內心有堅持的人,辭辯雖繁,但萬變不離其宗。而沒有底線的小人,雖然說話五花八門,但是言之無物,空洞乏味。

    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

    “識”指的是見識。臨事對策,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見識水平。一個人即使心地再好,品格再高,如果不會做事,終究不過是個對社會無害的人。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一定是能夠為改善社會、改善身邊環境出謀劃策的人。但我們又應該仔細鑑別哪些人真正是見識不凡,哪些人卻只是紙上談兵。一個人實際歷練多了,提出的意見容易切中要害,就叫見識不凡;如果只是書呆子,他們的想法雖然天馬行空,但百無一用,那是紙上談兵。

    告之以難而觀其勇

    遇到困難的事,這正是考驗對方的勇氣的時候。沒有勇氣的人,在困難面前怨天尤人,因循守舊不知道如何破解難關。而真正有勇的人,遇事剛柔並濟,曲折迂迴,迎難而上,往往都可以解決掉難題。

    醉之以酒而觀其性

    人的本性往往藏得很深,這時可以用酒開啟對方心扉,使他傾吐內心最真實的自我。庸俗之人,喝酒以後胡言亂語,甚至耍酒瘋,鬧得場面尷尬。而能夠自我剋制的人,有時會在此時流露心底的感慨,或談理想,或談挫折。因此識人的伯樂,最應該在酒桌上考察人的品性。

    臨之以利而觀其廉

    觀察對方面對利益的態度,可以看出他的節操。節操高潔之人,對不義之財絕不享用。《孟子》有云:“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不義之財,數額再大,終究逃不過清空的一天。相反,如果以自己清廉的節操辛苦獲利,則利雖小,也是可以久享的。

    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在拜託對方辦事時,還可以由此觀察對方是否能如約辦到。晁說之有名言:“不信不立,不誠不行。”一個人能否在社會立穩腳跟,就看他能否信守諾言。如果一個人答應對方的事辦不到,他會誠意向人道歉,有時甚至會推薦能辦好事的人。雖然此時他失信了,但反而彰顯出他的品質。現代社會社交網路發達,每個人每天都要面對大量陌生人。因此,雖然諸葛亮的識人之法已經提出了一千多年,但對於現代社會依然意義巨大。

    觀 己

    識人最重要的,不是看清他人,而是認清自己。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提升自我的學識、眼界、品德,才是親君子的先決條件。

  • 4 # 糊塗看事

    諸葛亮在劉備死後輔佐劉嬋, 一直都是鞠躬盡瘁,導致後來病重,拿出七星燈續命。

    七星燈是一種可以延續施法者性命的神器,根據諸葛亮的說法,如果成功的話,那他就可以續命十幾年。按照他的說法,只要那盞主燈七天之內保持不滅,那續命就可以完成。但是最後沒有成功。

    這一點和魏延有關係。當時諸葛亮從祁山出兵,想著要和司馬懿決一死戰,哪想到對方居然選擇了不應戰,讓諸葛亮有一肚子計謀都無處可施。最關鍵的是,就這麼耽誤著,諸葛亮病情加重,於是決定施法續命。

    結果沒想到,施法過程中不允許其他人干擾,但是就在這種重要時刻,魏延跑了進來,這也就算了,還一腳將主燈給踢滅了。結果直接導致諸葛亮的續命大法失敗,最終命喪五丈原。

    在原小說當中,有一個詞叫步罡踏斗,就是一種召喚神靈的動作。不過前面的歷史背景確實是真實存在的,諸葛亮討伐曹魏大概有六年時間,這當中諸葛亮病重,最終死於五丈原,也都是有史料記載,包括魏延這個人,也是在歷史上有跡可循的。

    但是魏延絕對不是害死諸葛亮的凶手,因為這一點在任何的史料當中都沒有說過。那麼為什麼在小說當中,要將魏延設計成害死諸葛亮的人呢?因為他的出現,本來就是一個有反骨的人,所以最終肯定是沒有好下場的,而諸葛亮之死加在他身上,就可以加重他的罪名,讓他死的名正言順。

    而說到魏延為什麼要將諸葛亮的七星燈撲滅,原因非常簡單,因為這是《三國演義》,而不是《三國志》,這件事本來就是虛構的,沒有任何歷史依據,只是小說劇情需要而已,千萬別當真!

  • 5 # 鷹嘯雲間飛

    這只不過是小說採用的寓意:諸葛亮代表蜀國,七星燈代表蜀國的命運,而魏延以後的行動將會加速蜀國的滅亡。羅貫中這個人政治頭腦應該是相當好的,整篇小說裡的政治手段,軍事手法有不少都是他的思想,三國演義的聞名度可見羅貫中這個人很不簡單。中國很多演義小說,唯獨三國演義最具備思想!雖然魏延滅燈是虛構的,但是諸葛亮死後作為漢中太守的魏延,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官職與待遇必定會造成蜀國政局動亂,加速蜀國的滅亡!這一點作為一個政治軍事家都可以清楚認識到,只是沒有人把為什麼編寫入史策。但是我們既然能想到的問題,愛好政治軍事的古人同樣會去思考這個問題!這就是魏延死於諸葛亮之手卻得不到平反的根本原因。因為冤枉與被冤枉這個相對論要看哪一方更能站得住腳!魏延必死至少有兩點危害到蜀國利益:地理與思想。和楊議等蜀國官員陷害魏延沒有半點關係,因為他們陷害不陷害魏延只是他們的思想,而諸葛亮想的遠遠不止這些。

  • 6 # 散落君

    魏延是劉備重用的大將,跟諸葛亮不是一條心。可以發現,劉備重用的人基本上都被諸葛亮排斥打壓,如託孤時的副宰相李嚴被髮配為民,據守戰略要點漢中郡的魏延一直沒有出頭。諸葛亮重用的都是一些自己發覺的人才,如馬謖。

    魏延的資格老,能力強,對諸葛亮相當的不服氣,想跟諸葛亮幹一架的心思是大概率的事情。

  • 7 # 史研

    魏延想要做很多事情,雖然諸葛亮都阻止了,但是他也知道諸葛亮一心一意的都是為祖國好,而不不是為了自己,要是做不了,真的是為了自己的話,或許是過早就滅亡了,也不可能幫助劉禪這個250吧。

    諸葛亮也很多次差點成功了,但是最後也失敗了,這個可能就是上天並不想要讓諸葛亮成功,所以諸葛亮只能夠接受了,雖然他感到非常的痛苦,但是也沒什麼辦法,這一切都已經註定了。

  • 8 # 色國丞相

    那麼,小說為什麼要安排一段這樣的劇情呢?主要還是為了凸顯《三國演義》這本書的核心價值觀:天命。

    諸葛亮那麼厲害,為什麼還是不能光復漢室?就是因為漢室氣數已盡,無論諸葛亮多厲害、多努力,都不可能逆天而行。所以,他點燈續命的方法,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在描寫這段劇情的時候,小說先讓讀者看到希望的曙光,差一點點就可以續命了,此時再安排一個人來把燈弄滅,把讀者的希望點亮後在吹滅,加強“天命不可違”的宿命感。

    那麼,應該由誰來弄滅這盞燈呢?整個蜀漢軍前線陣營中,也就只有一直被寫為“腦後有反骨”的魏延最合適了。

  • 9 # 方圓論壇

    魏延這個歷史上忠義無雙的蜀漢頂樑柱被羅貫中給黑成了一個無心無遺背主嗜殺的角色。在小說中描述,諸葛亮第一次見魏延就要殺魏延,說魏延腦後有反骨。是個不忠的人。但被劉備所阻止。而魏延破壞了諸葛亮的七星燈借命似乎也更加證實了魏延腦有反骨的結論。最後因為魏延和楊儀的權利爭奪被羅貫中描寫成了魏延造反。可以看出羅貫中在一步步的通過不同歷史時期的事件來杜撰魏延腦有反骨這個事實。所以說羅貫中真是毀人不倦了。

  • 10 # 趣談唐宋元明清

    事件回顧

    諸葛亮因為事必躬親,甭管大事小情,自己總要衝在第一線,因此每日疲憊過度,最終導致了自己身體頂不住了,並且在即將死亡之際,諸葛亮想起了另一個辦法來為自己延長壽命。

    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正史當中胃炎在最後極有可能有了反叛之心,並且下落不明,既然在正史當中魏延的下場既是如此,在三國演義當中倒不如給他安排一個情節和名分,讓魏延成為破壞諸葛亮續命的關鍵環節為最終被眼引來的殺身之禍埋下伏筆。

    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出發,我們假設羅貫中的歷史資料是具有一定可讀性和真實性的話,就會引發出另一個思考。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猜測,並沒有太多的理論依據作為支撐。

  • 11 # 中國美6220

    魏延小題大作,借小股敵人侵騷擾,在荒亂中故意踢倒諸葛亮的續命燈。這讓許多將領要殺魏延,被諸葛亮制止。魏延這時不能死,有的是時間和地方死呀!諸葛亮一死,魏延必反。是因為魏延有反骨,早晚也要造蜀漢的反。魏延投降蜀漢,諸葛亮要殺魏延,這時魏延含恨在心。當諸葛亮病危時,也要藉機踩了諸葛亮的續命燈。諸葛亮死後,遺下毒計,要殺掉敢於造反的魏延。可見,諸葛亮和魏延是生死對頭冤家,諸葛亮在時,魏延怕諸葛亮的計謀和權威,以及殺伐果斷的手段,手腕。諸葛亮死後,魏延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能勝任大將軍之職,能帶領蜀兵打大勝仗。他高興太早,諸葛亮遺計,要處死造反的魏延。諸葛亮剛死,餘威猶在,絕不允許魏延造反,還用遺計打敗司馬懿的追兵,可見諸葛亮神機妙算,算死魏延造反,誰叫魏延踩滅諸葛亮的續命燈。不論是誰踩滅諸葛亮的續命燈,不管故意與否,都得死,都得陪葬,都得陪諸葛亮一起去死。

  • 12 # 韶華傾夢

    七星燈,別名“續命燈”,是一種流傳於上古道門的法術,起源於商周時代。傳說中,道法之人若續起命燈,七天之內若主燈不滅,則點燈之人便可收到續命的功效。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因日夜操勞的緣故,身體一下子垮掉了。在自感生命無幾的情況下,準備了這一門法術。在點燈之前,諸葛亮專門將自己的心腹姜維等人叫來,向他們講述了此事對他的重要性。諸葛亮說:“若七日內主燈不滅,吾壽可增一紀;如燈滅,吾必死矣”。

    其中,一紀指的是12年,只要此法術成功了,諸葛亮便可以增加12年的壽命。因此,諸葛亮再三叮囑姜維等人要守好大門後,諸葛亮才開始將燈點亮了。

    軍情緊急必要彙報,否則承擔不起

    諸葛亮北伐之初,魏延的官職是鎮北將軍,丞相司馬等職。而後,因功而官升前軍師大將軍,持假節等。

    魏延所任的這些官職,在跟隨北伐的眾多將領中,是排的比較靠前的。而且因為魏延的軍事才能比較突出,而且在軍中聲望又比較高的緣故,在諸葛亮開始續命之時,一直被安排著探查前線,以及防禦魏軍等職務。

    因此,在前線戰場千變萬化的情況下,無論是魏延收到斥候來彙報的軍情是真是假,魏延都有義務去向諸葛亮彙報。畢竟,在北伐的整個過程中,諸葛亮是唯一一個有決策權的人。如果魏延得到軍情而秘不彙報,那到頭來,出了事故之後,魏延必將會受到懲罰。

    因此,在演義中,魏延得到緊急情報的情況下,是必須緊急向諸葛亮彙報的。而在闖進大營的時候,出現了一些狀況,魏延根本無法預料的到。這可能就是魏延踢倒續命燈的其中一種可能。

    諸葛亮續命,一是為了預防司馬懿;二是為了揪出反叛之臣

    諸葛亮一生謹慎,為人處世都是在百分百有把握的情況下去穩步進行的。在對於續命這種虛幻的存在,諸葛亮難以有百分百的把握。

    既然諸葛亮沒有完美的把握,那他又突然續命,那必將有其深層含義。

    其一,不在於就是想預防司馬懿的突然襲營。在諸葛亮的多次北伐中,司馬懿是唯一一個多次成功的對諸葛亮進行防禦的一個。諸葛亮在和司馬懿的對決中,兩者相互間並沒有得到多大的好處。反而諸葛亮因為事無鉅細,身體一天天的累垮。所以,諸葛亮續命,更多的可能就是不甘心,不甘心自己的步伐就此停止了。

    其二,不在乎是想借此機會來揪出那些心懷反叛之心的人。隨著蜀漢實力的下降,曹魏的實力卻日不日增強。在兩者的對比之下,再加上突然傳出諸葛亮要去世的訊息,蜀漢的陣營中肯定出現紮營,在士卒恐慌的情況下,那些將領也可能會為自己找好出路。

    所以,為了清楚內患,諸葛亮開始了虛幻的續命之法。在前六天安然無事的情況下,最後一天卻被魏延的突然闖入而導致失敗。看著面露慌張的魏延,諸葛亮只得仰天感嘆了一句“死生有命,不可得禳也!”這個時候諸葛亮已心中有數,他私下交待了楊儀和姜維等人,說自己死後,魏延必反。並留下除掉魏延的計謀。

    總而言之,先不論續命燈的道術是否存在。而對於諸葛亮而言,他大概已經知道事情已不可為了。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突然安排了一出續命的法事,不在乎是想趁著自己還有機會的情況下,儘可能的為蜀漢揪出一些不法之臣,清除內患罷了。

    而魏延在最後一天踢倒了諸葛亮的續命燈,有可能是無意為之,也有可能是被他人利用,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足球比賽中,如果守門員被紅牌罰出場,那誰來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