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出海抓魚潛水摸蝦

    要想給出理財建議,首先要分析清楚題主的資產狀況,就題主所言手上有60萬,每月收入1萬左右,但沒給出每月消費情況和近五年來的一些剛性消費,所以就先做假設,未來每年不會用到這60萬,每月消費5000元,也就是說抵禦風險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根據這樣的條件,我來給出我的建議。

    60萬現金的理財建議

    對於這60萬現金,我認為第一位的還是要保證資金安全的我給的建議是:

    保本是首要,抵消膨脹穩步增值。

    就是說這些現金以保本為主,在這個基礎上尋求一定的投資收益抵消通貨膨脹,穩步增值。

    具體建議為:

    1、20萬現金用於購買低風險類理財產品,比如銀行理財產品、債券等。這部分現金主要用於抵禦生活中一些不可控因素,應急用的。

    2、35萬現金用於購買基金,推薦定投指數基金。

    3、5萬現金用於股票投資,可以先從買入一些場內的基金開始入手,逐步向股票轉進,推薦的品種以信譽好、剛需類的大公司為主。

    日常收入的理財建議

    日常收入理財我認為還是在保證一定的生活質量的基礎上,逐步增加資產,我給的建議是:

    開源節流要記賬,生活質量要保障

    具體的理財建議如下:

    養成記賬習慣,用2到3個月時間記下自己的消費情況,分析每月的必要開支、彈性開支、非必要開支等情況,然後有意識的減少非必要開支,控制可控開支,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定投基金,每月確保一定金額的定投,當然這也是控制消費,增加儲蓄的一種方法,這個不多說了。規劃未來資金使用情況,提前預留好需要的資金,尤其是一些剛需,比如買房、要小孩、買車等,這樣的大筆消費是必須提前準備好的。

    當然,在開源節流的基礎上,還是要保證生活質量的,健康的消費觀不是一味的省錢,良好的生活體驗同樣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建議題主理財之前還是增加自身理財能力,多學習一些,不要盲目理財、迷信專家,要記住只有自己對自己的資金是最負責的,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 2 # 大堯看財經

    引言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項生活技能。所以學會理財會讓你更早的通向財富自由之路。手中有60萬現金,每月還有1萬多收入,該如何理財呢?

    風險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心態

    首先,需要判斷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從生活狀況的角度來說,如果沒有子女,父母身體健康且還能自給自足,那麼完全可以將風險能力提高一些,多選擇一些風險較大的品種用來博取高收益;如果月薪1萬多不是固定的,而且生活上開銷還很大,那麼就需要選擇風險較低的品種。不同性格的人同樣選擇理財也會不同,如果你購置的理財產品風險超過了你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僅會影響心情更會影響判斷,理財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整天提心吊膽的,是不是違背了初衷呢?所以一般來說風險型別有三種:激進型、一般型、保守型。

    其次,良好的心態是投資的根本。投資理財和投機賺錢完全是兩個概念。理財一定要摒棄一夜暴富的貪念,秉承價值投資的理念,穩定獲取複利並長期堅持下去才是本源,切勿這山望著那山高,做出騎馬找馬的事情來。

    根據個人情況不同選擇不同的理財產品

    有了良好的心態,評估了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後,我們就可確定購買什麼樣的理財產品了。

    對於激進型:除了留有6-12個月固定開銷以外,拿出剩餘資金做配置。50%的資金購買股票或指數基金,確定此資金3-5年內不準備使用;40%的資金購買國債、1-3年定期存款或銀行理財產品,確定此資金1-3年不準備使用;10%資金購買貨幣基金,此資金可隨時取出,以應急使用。

    對於一般型:除了留有6-12個月固定開銷以外,拿出剩餘資金做配置。30%的資金購買股票或指數基金,確定此資金3-5年內不準備使用;50%的資金購買國債、1-3年定期存款或銀行理財產品,確定此資金1-3年不準備使用;20%資金購買貨幣基金,此資金可隨時取出,以應急使用。

    對於保守型:除了留有6-12個月固定開銷以外,拿出剩餘資金做配置。10%的資金購買股票或指數基金,確定此資金3-5年內不準備使用;60%的資金購買國債、1-3年定期存款或銀行理財產品,確定此資金1-3年不準備使用;30%資金購買貨幣基金,此資金可隨時取出,以應急使用。

    購買產品之後怎麼做

    確定併購買了理財產品後,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計劃和目標堅持定投和堅定持有。在計劃範圍之內切記不要頻繁操作。正如上文所述,好的心態才是投資成功的關鍵,不可因為一時得失而造成心理波動。投資是長期持有,認定自己選擇沒錯對未來充滿信心;而投機則是猜測明天的漲跌,屬於博傻行為。

    投資是用閒置資金購買一定確認會漲的品種,但是什麼時候漲不太確定,所以堅定持有,用時間換金錢;而投機是對賭,輸贏各佔一半,希望以扔硬幣的形式達到一夜暴

    富財富自由狀態,而大多數都是血本無歸的。

    結語

    投資是一生都要學習的一門學問。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條件下,切合實際情況做好風險控制,平時一定還要多學習學習理財相關知識和投資方面的書籍來充實自己,做好自己能力圈範圍內的事情,早日通向財富自由之路

  • 3 # 修行路上的韭菜

    60萬本金如果每年可以獲得5%以上的投資收益,每年利息就有3萬了,相當於夫妻兩人3個月的收入了,還不錯。

    錢當然是靠積累的,兩個人慢慢積累起來的財富學會用投資的方式讓錢增值,讓財富積累得更加快點,是個非常正確的想法。

    首先,要先告訴你的是理財投資收益越大理財風險越大,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包住本金才是長久之道。

    60萬的本金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如果每年可以獲得5%的收益,每年光利息就可以獲得3萬的收入,相當於夫妻倆3個月的收入了。

    現在社會的無風險利率正在下行,所謂的無風險利率就是指本金不會虧損的理財產品,例如國債,銀行定期等等。但是這一類理財產品現在每年的年化收益不過2%-3%左右,餘額寶收益就跌破2%了。

    60萬的資金如果選擇銀行定期理財的話,每年年化收益大概在2萬元左右,還是比較少的。個人會建議考慮在支付寶或者理財通裡選擇淨值類理財產品投資。

    淨值類理財產品是指主要由險企和銀行以及券商發行的理財產品,風險較低,收益較銀行定期更高,年化收益可以達到4.5%-5%左右的水準,60萬資金的話每年就可以獲得3萬左右的收入了。

    當然可能還有人推薦其他理財收益更高的產品,例如基金,股票等等,但這一類理財產品風險較大,不建議普通投資者去接觸,還是那句話理財收益與風險是正比的,收益越大風險越大。

  • 4 # 領投智庫

    手上攢了60多萬,夫妻月收入1w+,如果不在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的話,家庭現金流還是不錯的,妥妥的中產階級。

    如果我有60多萬,我會這樣安排:

    一、自己和夫妻兩人的工資,保證家庭的日常開銷和子女教育。

    二、30萬元用買來大額銀行存款和國債,目前3年期的大額銀行存款和國債收益率在4%,每年利息收入12000,三年則為36000元。

    三、20萬元用來基金定投和固定收益理財產品,購買基金切記不要一次性買入,要選擇優質的混合型、股票型基金,分時定量買入(個人不喜歡指數基金,據我長期觀察,定投指數基金收益率遠低於股票型基金)

    定投標的儘量不要選擇短期漲幅排名靠前的基金,這種基金往往容易追高買入,可以選擇一些長期業績穩健,穿越過牛熊,經歷過市場考驗的靠譜基金經理運作的產品(如富國基金的葉少醒,興全基金的董承非,建信基金的葉樂天等,網上有很多類似這種基金經理排名,可以自己去查查)

    可以每月定投1萬元,每月定投2次,分20個月擇低點投入,定投途中的閒置資金可以放在貨幣基金或者購買6-9個月型別的理財產品,讓資金髮揮出最大價值。

    一般基金定投的年回報率不會低於10%,如果大盤表現好,20%以上的收益也很正常。假設當我們定投10個月後,賬戶收益達到止盈線10%,那麼,加上閒置資金的理財收益,這20萬元每年的收益約為10*10%(定投部分)+10*3.8%(貨幣資金及短期理財收益)=13800元,三年則為41400元;

    最後10萬元我會定投ETF場內基金,場內基金是一籃子股票組合,既具備基金的穩健性,又具有股票的靈活性,同時波動幅度較股票較小,比較適合沒有時間看盤的散戶投資。

    挑選熱門板塊的ETF場內基金,逢低買入(切記不能一次性滿倉),逐步建倉,逢高賣出,滾動操作,我這樣操作過一年多,基本沒有失過手,年收入回報率不低於8%;

    如此,這部分資金年收益約為8000元,三年期為24000元。

    綜上,不計算複利的的情況下,60萬元三年後到期總收益為101400,年綜合回報率約為5.7%。

    這種操作只是最保守的方式,我不會用高收益來博取關注,5.7%的收益只是相對靠譜並且經過我個人實踐切實可行的方式,它是建立在股市長期執行在3000點以下的最低目標,如果股市一旦啟動,你埋伏在基金和ETF市場內的那些資金,將會獲取非常超額的收益,即使股市再下行,我認為3000點以下,你定投的資金危險係數也不會太高。

  • 5 # 湯湯理財

    理財是大家感興趣的話題,能攢到60W的存很不錯了。

    理財,不只是投資。理財是合理規劃支出,保障家庭財務安全,使財富保值增值。

    家庭理財規劃包8大項:

    可以歸納成4個象限,也就是把60萬分成4個賬戶管理。

    一、要花的錢

    疫情讓很多人意識到了預留備用金的重要性。

    預留備用金以3-6個月的生活費為宜。收入穩定的,可以預留3個月的備用金。收入不穩定,需多預留生活費,以備突發之用,預留6個月的。

    二、保命的錢

    疾病和意外,是人生無法避險的風險,保險可以轉移一部分風險。

    60萬存款和0存款有可能只差一次生病。

    保險備受詬病,主要是因為購買了不適合的保險。購買保險需仔細挑選。

    1、先保家庭經濟支柱,先大人後小孩。

    2、先考慮保障再考慮理財。

    3、意外→重疾→醫療→壽險

    保險預算的原則,用家庭年收入的10%(保費),購買為年收入的10倍的保險(保額)

    三、保本升值的錢

    這部分主要是養老金和教育金的規劃。

    養老金和教育金是剛需,教育金沒有時間彈性,孩子到上學年齡就必須開始計劃。

    保本升值的錢需要投入有低風險的理財產品中,偏向保本,可投資國債,債券,信託等

    四、生錢的錢

    做好了保障,最後一部分才是投資高收益的理財中,這樣配置資產,這部分錢既便全部損失,也不會影響家庭生活質量,可以承受風險。

    投資方向股票、基金、房地產等

  • 6 # 藉藉技巧

    手上有60多萬元,家庭月收入1萬多元,這種情況的家庭,應該走穩健的理財之路。具體如何穩健理財,我先告訴你3點:

    一是保住本金不受損失;

    二是給理財一個規劃;

    三是構建一個穩健的理財方案。

    具體分析如下:

    一、保住本金不受損失

    理財和人的生活一樣,要遵循“留有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所以要把”保住本金安全“放在第一位。但保住本金安全也不是要”絕對安全“,能有相對安全即可。因為在追求絕對安全下,收益率就極低了。

    例如,你要存為一年期的銀行存款,本金絕對安全,但年收益率僅1.75%,60萬元一年的利息收益僅10500元的利息。

    但如果我們追求的是相對安全,那麼在目前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名義上有本金損失的風險,但實質上沒有風險“的情況下,購買淨值型理財產品,就能享有年化約3.5%的收益率,60萬元一年的利息收益為21000元,比存為一年期的銀行定期存款多了10500元,收益增加了1倍。

    二、做一個理財規劃

    有目標的人,肯定比毫無目標的人要走的更快,也更遠。因此,對理財做一個規劃,能夠讓自己的財富增長的更快更好。

    因此,可結合家庭的實際情況,給自己制定一個理財規劃。起初,規劃可以簡單點,時間也可以短點。隨著今後財富的積累和增加,就可做一個更長遠的,更復雜一些的理財規劃。因題主沒有提出理財目標,在此無法給出具體的規劃建議。如有需要諮詢的朋友,可私信諮詢我。

    三、構建一個穩健的理財方案

    構建一個穩健的理財方案,方法有多種多樣。在此,我例舉一個方案,供參考:

    1.制定一個3年時間的理財規劃,例如通過3年理財,將60萬元變成80萬元,即賺20萬元,用20萬元購買轎車,實現家庭轎車夢。

    2.將60萬元存為3年期限的銀行大額存單,目前3年期的銀行大額存款利率約是4.125%。60萬元,3年的利息收入就是74250元。

    3.將”3年的利息收入74250元“預支出來,購買一隻5G題材股票,投資年限定為3年。

    ①在目前中國A股處於低位震盪,隨著中國經濟在”新基建“的推動下,未來3年時間會有一波較強的牛市。在這種預測之下,股價翻番的可能性很大。

    ②股市中的板塊是輪動的,而且部分板塊上漲會有滯後效應。當第一次所購買的股票增長100%之後,馬上賣出換成另外一個板塊還沒有開始啟動或是剛開始啟動的個股,等待這隻股票增長50%。

    ③當第一隻股票上漲約100%時,74250元的投資本金,就變成了約15萬元的本金和利潤。當第二隻購買的股票,上漲至約50%時,堅決賣出,本利之和約是22萬元。如此,就實現了3年賺取20萬元的目標

    ④當然,股票也有風險,假設所購買的股票遭遇下跌50%,74250元的投資本金就剩下37000元。但對於60萬元的本金來說,還是安全的,只是收益降為37000元而已。

    所以,總結來看,通知上述所構建的組合理財方案,在保住本金安全的情況下,最大可獲得20萬元的投資收益,最低可獲得37000元的收益。因此,這個方案是較為理想的。

    四、投資組合的好處

    通過上述的投資組合,我們可以看出它的“穩健”優點。例如,對於許多人來說,直接拿60萬元購買股票是心虛的,擔心會虧損;即便是拿出60萬元中的六分之一10萬元來購買股票,也感覺不安全。總之,股票就是不敢碰。

    但通過“預支銀行存款利息來購買股票”的方式,大家就安心多了,心裡就會想:“頂多就是少賺37000元,卻可以博取22萬元的收益,這樣的生意還是可以做的。”所以,通過構建一個穩健的投資組合,就可觸及“不敢直接投資的領域”,從而能分享更大的投資成果。

  • 7 # AG投研

    這個問題沒有唯一的答案,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希望以下建議對你有幫助:

    第一,列出未來12個月的大小支出(生活支出,其他購置等),列出未來12個月收入,兩者做差,得出需要從你初始的資金安排多少備用。

    第二,根據你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經驗,年齡,未來收入預期及穩定性等,對自己做一個評價。這裡可以去任何一家網上銀行的理財,按照實際情況,讓系統評級。當然這個評級很粗糙,只是給你一個大概的自我認知情況,你也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作調整。

    第三,貨幣基金(通常年化2-3%),結構化存款(3-4%),債券基金,股票基金,指數基金,股票等,大致給自己劃分一下比例。

    舉個例子,假如你希望有一定流通性,相對比較保守,希望穩定保本,少部分資金用來獲取超額收益。那麼建議30%配置到貨幣基金,30%到結構化存款,20%到債券基金,10%到指數基金,5%到股票基金,5%投入你看好的個股。這樣你至少有60%肯定保本且有利息,20%中等風險,10%-15%中高等風險,另外5-10%較高風險,也較高收益潛力。

    這裡只考慮了傳統投資,沒有考慮保險、個人小型創業或者合夥。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

    總的原則就是,關注風險,合理分配資產。

  • 8 # 豬豬愛財

    一、瞭解自己

    這裡所說的瞭解自己,就是通過收入、年齡、淨資產以及投資佔淨資產的比重來綜合評判你是屬於什麼型別的投資者(具體的測評方法可以參照網上的投資者型別測試題)。

    一般投資者型別分為:保守型、穩健性、平衡性和激進型。

    判斷自己屬於什麼型別的投資者有什麼作用呢?

    舉個例子:

    A是保守型投資者(希望本金絕對安全,只能接受較小的市場波動,如5%左右);

    B是激進型投資者(希望投資高風險追求最高的回報,可以接受短期負面波動,願意承擔本金的虧損,如20%左右)。

    很顯然,A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弱,適合投資貨幣基金或短期債券等,這樣既可以保障本金的安全,還能獲得相應的投資收益。B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適合投資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這樣可以追求收益最大化。

    假設A錯誤的選擇了投資產品,如股票型基金,那該型別基金可能在短時間內產生較大的波動,而這樣的波動是A無法承受的。一旦出現短期內較大波動的話(例如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很多基金一季度虧損超過20%),對於A來說是極其痛苦的,要麼每天唉聲嘆氣,要麼割肉賣出,讓浮虧變成真虧。這樣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投資方法是不可取的。

    二、瞭解自己的財務狀況

    我們掙得每一分錢,都是為了以後消費做準備的。但這筆錢究竟要花到哪裡,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規劃。比如用於子女教育的資金、用於養老的資金、用於醫療的資金以及用於投資的資金等等,這些你都需要按照自身的實際財務狀況(世上沒有任何一種投資策略是為你量身定做的)進行分類。

    所以在投資理財之前,一定要清楚這60萬元的性質:

    如果是短期要用的錢,就要選擇流動性高,能隨取隨用的理財產品;

    如果是未來的養老金,就要選擇安全性高的保守型理財產品;

    如果是長期不用的閒錢,就可以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比如股票型基金。

    三、瞭解投資的品種

    理論上,所有的品種都可以進行投資,例如股票、基金、房地產、期貨、黃金等等。不管你選擇的是什麼樣的理財品種,都必須先去學習,不要患有“Charmin”綜合症,稀裡糊塗的就把大筆的資金投到一個自己根本不瞭解的產品上。說實話,在投資中,大部分的人都是拿著大把的鈔票闖入投資市場中,東打一槍,西放一炮的亂闖一通,遇到投資決定全靠拍腦門,花費的時間還不如買一件衣服花的時間多。

    而在基金投資中,最適合新手的是指數基金定投。

    1、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是複製指數成分股,通過追蹤指數,獲取市場平均收益的一種基金。指數基金是不需要我們判斷基金經理的持倉比例的,因為它是按照具體的指數比例進行的一攬子投資,比如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醫藥行業、養老行業指數基金等。

    2、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是近幾年很火的一種投資方法,它是相對於一次性投入而言的。與一次性投入相比,定投的優勢是在基金下跌時,通過購買更多的基金份額,拉低持倉成本。這就是所謂的“基金下跌時攢份額,基金上漲時賺收益”的微笑曲線投資法。

    比如說你手裡有60萬,可以選擇3-5只指數型基金,採用基金定投的方式分12期投入,每期5萬元。

    四、做好資產配置規劃

    但凡要投資理財,就必須要將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與收益性進行合理配置,構成均衡的資產組合,分散風險。

    1、留足備用金

    備用金是指滿足我們日常開銷的資金,比如衣食住行、旅遊、購物等等。一般需預留3-6個月的生活費用,比如你一個月的生活費用為5000元,那備用金就需要1.5-3萬元。

    留足備用金,是為了應對意外事件發生,比如此次疫情。在疫情發生後,企業停工停產,人們需要減少外出、居家隔離,沒有工作哪來的收入?但必要的花銷卻一個也少不了,車貸房貸、一家老小的生活費等等。突然的意外情況,打破人們穩定的生活,而這時候預留的備用金就顯得那麼重要!

    2、配置保險

    我們永遠不回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一個先來,為了應對突發性大額支出,我們需要設立一個保險賬戶,這個賬戶是用來保障家人發生意外事故或疾病時,有足夠錢來保命。所以這裡主要指的是重大疾病險和意外險。平時不要佔用太多的錢(比如30歲左右的人購買這兩種保險1年需要5000元左右),但到了關鍵時刻,只有它才能保障你不會為了急用錢賣車賣房、股票低位套現、到處借錢。

    3、固定收益賬戶與權益收益賬戶合理配置

    接下來你就需要對自己的資金進行一個簡單的規劃:

    近3-5年內要用的大額資金規劃出來,比如買房、買車、育兒、贍養等費用。這部分資金我們更看重的是其安全性,適合放在固定收益類產品中,比如債券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

  • 9 # 跳躍的藍胖子

    題主這麼問,應該是對理財不太瞭解,在這種情況下我建議買最穩健的理財產品:房子。我用這篇文章來說明,投資房子到底有哪些好處?

    提到房子,很多人肯定會說“房住不炒”。但需要搞清楚,國家的目的是扼制過快增長,而不是讓房價跌。指望房價大跌的人,估計沒考慮過房價跌了會帶來多可怕的影響。

    縱觀過去十年,房子都是普通人的最好產品。以史為鑑,即使漲幅不如原來,但也是一種不錯的產品呢。

    房產投資究竟有哪些好處?

    1. 加槓桿,撬動資產。以題主情況為例,家庭收入10000多,假如一個月家庭最大承受月供範圍5000左右,倒推可以計算出,題主可以買入160萬的資產。

    試想攢夠160萬是很難得,但現在用60萬就可以撬動160萬的資產,這樣理財才能慢慢富起來。如果題主是二套房,可以租出去一套收租撬動更大資產,同理有公積金也可以增強還款能力,撬動更多資產。

    2. 收房租,擴大現金流。上面已經提到了,如果是二套房可以將房屋出租。不要小看每個月的房租收入,相當於每個月多了一筆被動現金流。

    3.利用通貨膨脹幫忙還貸。現金的最大的敵人就是通貨膨脹,物價每漲價1元,手裡的現金就會縮水一些。

    但我們可以反過來利用通貨膨脹來稀釋貸款。今年一年還60000,明年實際還錢是低於6000元的。這塊收益最容易被胡烈,但其實非常重要。

    4.除此之外購買房子可以享受配套,比如優質學區、抵押貸款等優勢在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

  • 10 # 小麥理財

    60萬不是小數,這麼大一筆資金要理財的話需要十分謹慎,建議分三個維度去打理

    穩定:

    首先,這一大把資金可以拿出一部分出來投入收益穩定的理財產品當中。比如說基金。對於新手來說比較友好,畢竟是把錢交給專業的基金公司管理,其投資要抓住三點即可:

    ①選好基金

    ②止盈不止損(越跌越買,只適用於定投,不適用於單筆投資。通過定投分散市場風險。還是那句話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懶人投資,新手投資前更需要做好功課。)

    靈活:關於靈活這一個維度很簡單,就是能隨存隨取,參考某寶之類的貨幣基金。

    收益:關於博收益這一塊,就是拿小錢博大錢,不建議把60萬里大頭拿出來博取收益。比如說你可以拿出60萬里的10%去炒股,博取翻倍的收益。

    最後,小麥想說的是投資要結合年齡段來操作。比如,你現在青年期,賺錢能力正在逐步提升,抗風險能力也比較強,在財務上,當前階段的主要目標是財務的增值,所以可以適當的選擇一些風險較高的產品。

    但是如果你有生孩子的計劃,生了孩子後每個月的支出增加是否可以用工資收入支付,如果不能,那就需要提前準備部分育兒基金。那育兒這一類剛需的錢,就不適合選擇風險高的產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快五十歲的女人真的很喜歡上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