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紫陌閣

    引言:

    談起朱元璋、藍玉以及朱允炆這些人,大家一定會想到明朝歷史上一樁巨大的株連案“藍玉案”,這是一件與“胡惟庸案”齊名的明初大案。作為事件的幾方當事人,誰對誰錯都已經不重要了,殺人的和被人殺的都已經化作了歷史的塵埃。

    “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我們在觀歷史百態時,一定要弄清楚其中的來龍去脈。

    藍玉可以說是一個軍事天才,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真正能封狼居胥的只有霍去病跟藍玉兩個人,正是藍玉消除了北元對明朝的威脅,朱元璋才能安心的勵精圖治,可是是人都有缺點。

    藍玉也是一樣的,藍玉最大的缺點就是居高自傲,驕橫跋扈,要不是朱元璋壓著他,估計早就造反了,藍玉最後也死在了他這個性格缺點上。

    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後,當年的老部下已經年齡偏大,藍玉原本是常遇春手下,年齡輕、戰功卓著,朱元璋本來是把藍玉,當做輔佐下任君主的重臣培養的。

    朱元璋為何寧肯被罵,也要將藍玉處死的主要原因。

    一、藍玉本身性格囂張跋扈,讓朱元璋對他很有意見。

    在明朝開國初期,徐達、常遇春等名將逐漸老去,而北伐元朝殘餘勢力的戰爭還沒有結束。此時,英勇善戰的藍玉挑起了滅北元大旗,一舉重創北元軍隊。但在班師回朝途中,藍玉侮辱北元王妃,致其自盡,因夜裡關卡宵禁,直接率軍攻打進城。這種自以為是的做法,都是讓朱元璋很不滿意。

    二、藍玉因和指定接班人朱標關係很好,讓朱元璋忍住怒火。

    朱元璋在朱標出生不久,就確定為接班人。朱標本人溫文爾雅,朝廷上下官員都很擁護。在朱元璋採取大殺功臣,為朱標清理執政絆腳石的路上,將藍玉作為輔佐朱標的重臣保留下來。藍玉的外甥女還是朱標的妃子,這種聯姻關係,讓藍玉對朱標忠心耿耿,在朝堂上極力支援儲君朱標。而藍玉也確實做到了。朱元璋看到自己指定接班人有人擁護,對藍玉雖有不滿,但也能接受。

    三、朱標英年早逝,藍玉成為繼任者朱允炆統治的威脅,雖然其勞苦功高,朱元璋也決定斬草除根。

    由於朱標的突然去世,朱元璋指定接班人朱允炆雖是朱標的兒子,但他的母親是呂氏,這和藍玉沒有任何可以聯絡的紐帶。而藍玉此時是朝廷重要官員,以朱允炆資歷很難控制住藍玉,朱元璋為了讓朱允炆好順利接班,以藍玉謀反藉口對官員進行大肆屠殺,其目的就是立威,讓其他人以後聽從朱允炆的命令。

    而《明史》作者張廷玉在評價“藍玉案”的時候也說:

    “治天下不可以無法,而草昧之時法尚疏,承平之日法漸密,固事勢使然。論者每致慨於鳥盡弓藏,謂出於英主之猜謀,殊非通達治體之言也。”

    而朱元璋也正需要一個理由來殺雞儆猴。所以在一次被人告發準備謀反的時候,就被下捕入獄,於是就發生了歷史上的藍玉案。

  • 2 # 小姐姐講史

    洪武二十年九月,明太祖派遣永昌侯藍玉為大將軍率軍進攻北元,藍玉不負眾望與次年四月殲滅元軍主力,捕獲皇宮貴族,女眷等一百二十餘人,官屬三千,軍士男女共七萬餘口,馬牛駝羊十五萬及寶璽、圖書、金銀印等。這一戰本該是藍玉升官發財,名聲顯赫的好機會,但藍玉的一個做法,卻為他以後的命運留下隱患。

    這雖然罪不至死,但慢慢積攢下來就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至於後來,為什麼朱元璋會以殘忍的手段殺害藍玉,其實還有其他的原因。

    侮辱元朝妃子只是他眾多惡行中的其中一個罷了,除此之外藍玉還仗著自己的身份地位魚肉百姓、以權謀私、甚至意圖謀反。朱元璋小時候家境貧困,有時連一頓飽飯都吃不上,深知官員腐敗對百姓的危害,如果放任不管,那會有越來越多的官員效仿,最終造成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後果。而且,藍玉對自己的所得甚至感到理所當然,還會向朱元璋提一些無理的要求。

    二,藍玉是明朝開國大臣常遇春的小舅子,後來常遇春的女兒嫁給了太子朱標,藍玉也就因此和太子搭上了線,後因為在洪武二十一年出兵北征大獲全勝,名聲大噪,官至樑國公,一時之間被朱元璋看重。

    但藍玉作為太子朱標門下的人,對朱標非常忠誠,朱標在世時還可以管制他,可朱標卻英年早逝,而這時的藍玉就顯得有點多餘。藍玉對朱標忠誠是可以肯定的,但對待朱允炆就不可知了,畢竟他不是常遇春女兒的兒子,也就代表和藍玉沒有血緣關係。再者,朱允炆性格有點軟弱,要想壓制藍玉會有點困難,所以,為了防止藍玉在他去世之後為難下一任君主朱允炆,朱元璋就提前幫孫子剷除異己,為朱允炆鋪路。

    據相關的史料記載,藍玉案大概有一萬五左右的人被殺害,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就連滿朝文武百官再加上地方官員都沒有如此多的人數,而他們都因為朱元璋的一句話被殺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震懾其他官員的作用,藍玉是國家重臣,立功無數,但再怎樣,都是皇上的臣子,俗話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這個道理。

  • 3 # 達文有話說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藍玉呢?

    其實,藍玉早在“李善長案”時就上朱元璋小本本上的黑名單了

    當初,朱元璋誅殺李善長時,錦衣衛蒐集罪證時候發現,藍玉當年打敗元兵抓獲元臣封績後,只報告給了李善長,而李善長沒有繼續奏報皇上。

    以朱元璋的個性,暫時不追究,並不代表以後不會算賬。沒弄死你,說明老朱認為時機還沒成熟,等條件成熟了,他當然會新賬舊賬一起算。

    所以,在藍玉罪風光的時候,朱元璋早就將負責偵察藍玉的錦衣衛蔣瓛悄悄地佈置到位了,但藍玉對此卻絲毫沒有察覺。

    朱元璋殺藍玉,還與他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有關

    藍玉是一代名將常遇春的小舅子,還是胡惟庸的同鄉,更是一位戰場上屢立戰功,能征善戰的名將。

    藍玉因為剛從軍就跟著常遇春,有高人指點,加上他自己有膽有謀,所以很會打仗,屢立戰功。最後,官拜大將軍,封涼國公。

    藍玉和明初眾多名將一樣,也是從大大小小的戰爭中刀口舔血,逐漸成長起來的。

    隨著仗越打越大,藍玉手下的兵眾也越聚越多。在朱元璋的手下,臣子的權力越大,就意味著命運越來越危險。

    隨著徐達等明朝老一輩開國名將逐死的死,老的老,藍玉南征北戰,立下戰功無數,當仁不讓地成為新一代戰神。

    公元1381年(洪武十四年),藍玉用左副將軍的官階,跟隨徵南將軍傅友德、右副將軍沐英,率三十萬大軍南征雲南,靖擒獲元廷平章達裡麻,消滅了盤踞雲南的殘元勢力。

    戰後朱元璋論功行賞,藍玉功勞最大,不僅增加俸祿五百石,而且跟朱元璋結成了親家。藍玉的女兒成為了蜀王妃,成為朱元璋的兒媳婦。

    公元1387年(洪武二十年),藍玉又以徵虜左副將軍的身份隨大將軍馮勝北征。此役明軍的主要任務是消滅元太尉納哈出所部。

    在與北元的作戰中,藍玉親自率領一隊輕騎兵,冒著嚴寒飛雪,一路長驅直入,成功地夜襲慶州(蒙古巴林左旗索布力嘎)。

    夜襲慶州成功後,藍玉又率領大軍深入金山(今吉林雙遼)納哈出老巢,迫使納哈出投降。

    藍玉立下赫赫戰功後,大將軍馮勝因為私藏良馬而獲罪,被朱元璋撤職召回,藍玉因此拜大將軍,總領二十萬北征軍。

    捷報傳到南京,朱元璋龍顏大悅,除了下詔頒獎,更是將藍玉晉升為涼國公。

    藍玉依靠赫赫戰功,官職不斷獲得升遷,軍權也越來越大,也就漸漸地擺不正自己的位置,開始狂妄自大,不但不將文官放在眼裡,還屯田養奴。

    而藍玉並不知道,他的所作所為,朱元璋的密探早已經上報了。

    據說藍玉的“涼國公”這一名號,本該為“樑國公”。朱元璋見他一再犯錯,便把“樑”改為“涼”。這一字之差,足以昭示朱元璋對藍玉態度的變化。

    藍玉北征勝利後,捕獲了一名元主的漂亮妃子。藍玉見到這美人後,荷爾蒙瞬時分泌如泉湧,強行和蒙古妃子發生了關係。事後,元主妃子羞愧難當,自縊而亡。

    大將軍藍玉還並不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朱元璋的特務機構的嚴密監控之中。

    朱元璋在得知這一訊息後,大動肝火:“這豈是一個大將軍該有的行為舉止?!”

    考慮到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所以,朱元璋還是忍了,但藍玉的這些行為老朱都記在心中的小本本上了。

    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發生的一件事,讓朱元璋覺得,藍玉這個人該殺了。

    當時,藍玉被朱元璋任命為徵西大將軍,去四川平叛。朱元璋特地交代了藍玉,找他有要事要單獨商量,沒想到藍玉還是帶了幾位隨身侍衛。

    你說你藍玉帶侍衛就帶去吧,可是當朱元璋喝令藍玉的這些嘍囉退下時,他們竟然紋絲不動。最後還是藍玉揮手示意,侍衛們才迅速退下。

    也不知道是這些侍衛存心害藍玉,還是藍玉有意交代的,要在朱元璋面前展示自己的權威。雖說藍玉憑藉真本事混上了大將軍,但說到底他也只是個只會在戰場上打打殺殺,並不懂得政治權謀的一介武夫,一個大老粗。在戰場上,他足智多謀,有戰術,但到了官場,政治智商幾乎等於零。

    朱元璋是啥人啊?一個起於微末的皇帝,最怕的就是別人搶走他的權力。所以他皇帝位置坐穩後就開始有計劃的屠殺開國功臣。從李善長案,到胡惟庸案,死了那麼多人,你藍玉還看不明白?還跟老朱面前耀武揚威?那不是嫌自己命長嗎?

    這件事對朱元璋觸動很大,因為,此時此刻,大明王朝的皇帝號令已經不如大將軍好使了,這實在太可怕了!所以,對於朱元璋來說,藍玉他必須死,快點死!

    於是,次年,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在朱元璋的授意下,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藍玉被下獄鞫訊後,朱元璋又順帶著將一大批和藍玉走得近的功臣一網打盡。

    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準備謀反,擬定乘朱元璋藉田時發動叛亂。

    朱元璋以謀反罪將他們逮捕下獄,並將藍玉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並株連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一萬五千人,史稱“藍玉案”。

    朱元璋殺藍玉,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為了朱允炆

    “藍玉案”後,明初功臣宿將被殺戮殆盡。這並非偶然,朱元璋前半生的“創業”過程非常艱難。見慣了勾心鬥角的他,一直掙扎在生死邊緣。因此,朱元璋每做出一個決定時,都必須最大化地保證自己的安全,因為稍有不慎就會丟掉性命。

    因此,朱元璋對權力的慾望就特別強烈,只有大權在握時,他才會有安全感。所以,在建國以後,朱元璋考慮到保證子孫不受到權臣的威脅,就開始有計劃地殘殺開國將領。

    這種事情,其實很多開國皇帝都做過,但誰也沒有朱元璋做得極端,無情。

    其實在藍玉案的同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朱允炆被冊立為皇太孫。

    朱允炆的父親,也就是朱元璋的大兒子,也是太子朱標由於命短,死在了太子位上。十五歲的朱允炆將來要面對的政治環境十分險惡。因此,朱元璋要盡最大的努力,為朱允炆掃清障礙。而藍玉案,是他生前最後一次為朱允炆坐穩皇位鋪平道路。

  • 4 # 洛水清風

    其實,藍玉早年曾捲入“胡惟庸謀反案”,朱元璋之所以沒有動他,是因為藍玉對朱標很是忠誠,倆人關係也十分密切,雖然藍玉有點目空一切、居功自傲,但有著極高威望和豐富執政經驗的朱標,還是可以駕馭他的 。

    藍玉取得捕魚兒海大捷,朱元璋原本打算封藍玉為樑國公,就是因為他強暴元妃子,以及縱兵毀關這兩件事,朱元璋就改封他為涼國公加太子太傅。朱元璋這樣做是在敲打藍玉 ,讓他懂得收斂,不要過於驕橫跋扈,沒想到藍玉嫌官太小說:難道我不能勝任太師一職嗎!朱元璋是何等強勢的皇帝,自然不願聽藍玉的。藍玉因此非常不高興。

    藍玉打敗北元,自以為功比衛青霍去病,開始廣收義子,在軍隊中培養自己的黨羽。而且不跟朱元璋打招呼就擅自在軍中提拔士卒、軍官,居然出現了藍玉手下的兵只聽藍玉的,不聽朱元璋的號令。不僅如此,藍玉還縱容他的手下搶佔民田,當御史到藍玉軍中查辦這些不法軍人,竟被藍玉哄了出來。像這樣飛揚跋扈,公然挑戰皇權的將軍,換做任何皇帝都不能忍受,但朱元璋隱忍不發。究其原因,就是想為太子朱標留下一個能打仗的將軍,讓他將來成為太子的肱股之臣。

    公元1392年,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選擇年幼的皇太孫朱允炆,做為自己的接班人 。朱允炆並非太子妃的親生孩子,與藍玉沒有一點血緣關係。顯然,朱允炆駕馭不了驕橫跋扈的藍玉,藍玉也絕不會受制於朱允炆。為了大明朝的長治久安,朱元璋必須在有生之年,替朱允炆拔掉這顆威脅他將來統治的毒刺。

    公元1393年,朱元璋以謀反罪將藍玉下獄處死。並剝皮揎草傳示各地,以震懾那些窺視神器的不法之徒。後來,藍玉的人皮被她女兒蜀王妃儲存,一直到200多年後張獻忠攻下四川才不知所終。朱元璋說藍玉謀反,顯然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藍玉死的一點都不冤枉,以他的所作所為,殺十次也是應該的。

  • 5 # 國史春秋

    朱元璋用60兩銀子劃界線,凡貪汙超過者一律處死。另外,為了以儆效尤,朱元璋還發明瞭許多酷刑,而最能起警示意義的莫過於“剝皮楦草”。怎麼個操作法呢?就是將受刑人的整張皮用利器與骨肉分離,然後將空皮囊塞入乾草,掛於空曠顯眼處,使見者毛骨悚然、不寒而慄,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犯錯。而大將藍玉就受次“禮遇”,塞滿稻草的皮囊還被全國“巡迴演出。”

    (朱元璋)

    朱元璋一生殺人無數,空印案、胡惟庸、李善長、藍玉案都是牽連數萬乃至十幾萬的大案。而這些袞袞人頭幾乎均被安上“謀反”罪名。謀反比貪汙銀兩罪重許多,究竟有多少人被剝皮也是難以想像的。而朱元璋從來都是以“正當”理由殺人,即,不是貪髒枉法,就是聚眾謀反,就連他信誓旦旦頒發的“免死鐵券”都被巧妙的繞過。所以,朱元璋剝皮藍玉,根本不去擔心自己被罵,或是落下壞名聲。

    (藍玉)

    藍玉同朱元璋的關係很特殊,有點盤根錯節的意味。藍玉是名將常玉春的小舅子,而常玉春的女兒又是太子朱標的正妃,藍玉的女兒又是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王朱椿的王妃。所以如果拋開常玉春的關係,藍玉同朱元璋為兒女親家,而拋開同朱元璋的親家關係,藍玉又成了朱標的孃舅。但是,藍玉同太子朱標的關係又很近,朱標的太子之位能堅若磐石,無人敢覬覦,同藍玉在背後站崗有很大關係。這個局面是朱元璋願意看到的,因為兒子能做守住家業必需靠得力之人輔佐。

    然而,藍玉的這種存在恰好又是一把雙刃劍,能為朱標所用,自然如魚得水,一旦朱標用不上便成了多餘,甚至是一種威脅。這就是藍玉的尷尬處境。所以當朱標去世之後,藍玉就像是無意闖入人群中的一隻老虎,人人為之忌憚、驚慌。當然,最容不下他的人還是朱元璋,因為在朱元璋看來,藍玉雖在朱標手下可以做僕人,但是在稚嫩的皇太孫朱允炆那裡瞬間就能翻身做主人。所以朱元璋必需要除掉藍玉,如此江山無虞,他才能走的安心。

    在朱元璋看來,藍玉是已經被寫在了“生死薄”上的人,但是藍玉本人卻全然不知,依舊我行我素,居功自傲,不停的往自己身上疊加被滅的籌碼。藍玉之所以瘋狂,是有資本的。朱元璋於1368年南京稱帝后便開發動始統一天下的戰爭,藍玉率軍東征西討,平南滅北,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特別是在1388年捕魚兒海之戰中一舉摧毀北元殘餘勢力,為朱元璋的一統天下畫上圓滿的句號。

    然而,皇帝想處死一個人的理由表面上是“居功自傲”,實際上是“功高震主”,所以朱元璋處理藍玉還需要一套“合理”的程式。1393年,錦衣衛指揮蔣瓛(huán)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立刻將藍玉下獄。錦衣衛是專門為皇帝服務的機構,如同皇帝肚子裡的蛔蟲一般。它也是詔獄的別稱,同漢唐時期的酷吏性質相同。所以,錦衣衛只要結果不要過程,僅三天後,藍玉就被處“剝皮實草”酷刑,且被滅三族,株連過萬。朱元璋下手之快,顯然是蓄勢待發。

    總之,在朱元璋的眼裡,江山社稷至高無上,他要的不僅僅是一張人皮,而是讓潛意識裡那些不安分的人惡夢般膽戰心驚。所以,朱元璋要殺藍玉的目的是收到絕對震懾的效果,而不計名聲。與朱元璋“誅心”做法截然相反的是漢高祖劉邦的“收心”。

    劉邦晚年為提倡一種對主人忠誠的風氣,他赦免或重用了許多仇家,比如勸韓信自立的剻通、刺殺自己未遂的貫高、項羽手下大將季布等人。而曾經在彭城之戰中放過劉邦一馬的丁公卻被處死,理由是對主人項羽不忠。

    歷史證明,朱元璋除掉藍玉顯然是一種失策,如果藍玉健在,燕王朱棣也不敢堂而皇之地舉旗靖難。即便鋌而走險,也是自取滅亡。但朱元璋不會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只知道招清除障礙方可萬事大吉,因此也不會顧忌後人的評價。他嘴上稱藍玉是自己的李靖,最終卻讓藍玉做了周亞夫。

  • 6 # 執筆灬寫史

    藍玉,明朝開國大將,有勇有謀,驍勇善戰,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尤其在捕魚兒海一戰中,藍玉率領部隊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從而名動天下,建國後他被封為“涼國公”。

    筆者認為,朱元璋殺藍玉有以下五方面的原因:

    一、得勝而歸時暴力闖關

    當初藍玉率領大軍北征南返時,在一個名叫喜峰關的地方受到阻撓。因為那天剛好是晚上,守城的將領並不能一眼分清來人是敵是友,所以他們要求藍玉大部隊停下來接受檢查。

    可藍玉不這麼想,他覺得自己北征大勝而歸,為明朝立下汗馬功勞,理應享受特權,但守城將領遲遲不開關,於是急不可耐的藍玉直接命令部隊攻城毀關,以暴力手段強行過關。

    本來守城將領也是按照規矩辦事,而藍玉這麼一鬧就讓他面子上掛不住了,可人家手握大軍自己也不好當眾翻臉,於是他憋著一肚子火向朱元璋寫信添油加醋地說明了這件事情。

    二、北上破元時侮辱王妃

    前面我們也說到,藍玉最大的功績當屬北上破元,但是在擊破北元以後,藍玉一點也沒有身為將領的自覺,反而是在當天夜裡直接侮辱了北元王妃,這丟臉都丟到別的國家去了。

    雖然將領在外作戰往往會長時間忍受生理需要帶來的折磨,可為了軍隊的戰鬥力與名聲,歷朝歷代都會規定不能對俘獲的敵軍女人動用強迫手段,朱元璋也不例外,而藍玉戲妃的做法無疑是在狠狠打朱元璋的臉,這讓他如何能不生氣?

    三、論功行賞時“無恥”要官

    藍玉對於明朝的貢獻朱元璋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所以在論功行賞時也沒有虧待他,西征歸來以後朱元璋直接將他封為太子太傅。

    這個官職在整個明朝廷當中也不算低了,只是藍玉依舊不滿意,並且對於位居宋、潁兩公之下非常的不服氣,所以那一天上朝他直接對朱元璋大吐苦水說:“難道我不能勝任太師一職嗎?”

    四、功成名就時大量養奴

    由於藍玉立下的戰功越來越多,他享受到待遇也越來越好,比如分得了大量的田地。勢力大起來後僅僅靠自己一個人是管理不過來的,所以藍玉收養了許多莊奴與義子,讓他們為自己看管這些財產。

    可這些人仗著藍玉的勢力橫行霸道肆意妄為,給當地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於是有人就將藍玉大量養奴的事情告訴了朱元璋。

    五、鋪好後路時太子病逝

    太子朱標病逝成為藍玉被殺的直接導火索。

    朱元璋對於太子朱標是無比看重的,或許這是因為馬皇后的緣故,所以打小朱標就被朱元璋當作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並且還讓他與自己的開國大臣朝夕相處互相熟絡,為日後上位鋪好後路。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後來朱標不幸病逝,這使得朱元璋之前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無奈之下他只能讓自己的孫子朱允炆繼承皇位。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總而言之,藍玉被殘忍剝皮主要有內外兩方面的原因,內因就是他自恃立下赫赫戰功便目中無人,屢次挑釁朱元璋的底線;外因就是朱元璋這個人善於猜忌,幾乎任何大臣在他眼中都有造反的可能,所以明朝開國三十六功臣,最後只有三個善終。

    “乃身邀寵眷,志滿氣溢,既不能急流勇退,復不能恭讓自全,遂致兔死狗烹,引頸就戮。明雖負德,藍亦辜恩。”清朝歷史學家蔡東藩這一段話或許就是藍玉最真實的寫照,藍玉被殺,朱元璋有錯他自己也不對,只能說這本身就是一場悲劇!

  • 7 # 春秋500

    關於藍玉的功勞

    藍玉的姐夫為常遇春,也是朱元璋的老部下,常遇春也一再提攜藍玉,所以藍玉在洪武四年以前,便官升大都督府僉事。

    當時蒙古政權幾乎不存在,被迫往北撤得遠遠的,朱元璋也是“欲將剩勇追窮寇”,頻頻也出兵予以追擊。在洪武早期,朱元璋有意掃清元朝殘餘勢力在漠北的統治,甚至在北部沿線地區建立前沿陣地,即便在洪武五年,嶺北之戰明軍失利以後,朱元璋依然堅持進擊漠北。

    在洪武年間,由明朝主動發起的戰爭高達十九次,而北方元朝能組織的反擊戰爭僅區區6次。可以看出明太祖這種有意“永清邊患”的決心。

    洪武五年,徐達率十五萬軍隊分三路北征,徐達親自統率中路軍,年輕的藍玉充當先鋒,但孤軍深入、補給困難及指揮不當,這次掃北失敗。

    洪武七年,藍玉則於白酒泉擊敗元兵,兩年後受命駐守延安。

    洪武十一年以後,藍玉先後受朱元璋命令,征討西番、雲南等地,功勳卓越。

    洪武二十一年,藍玉再次率十五萬明軍出征,至通州之時,突然聽到探子傳來的訊息“元兵在慶州”,這個情節有點像李塑雪夜襲擊朔州一樣,在大雪的掩護下悄然潛行,最後在捕魚兒海大破元軍。但藍玉把握住了這一戰機。

    為什麼藍玉最後還是被朱元璋殺了呢?

    藍玉的失誤【一】違反民族政策

    在班師途中,藍玉幹出了一件頗為齷齪的事情,他欺負了人家元主的老婆,而被侮辱這位女性性情也非常剛烈,就自殺了。

    由於藍玉的行為違反了朱元璋當時制定的民族政策,而這種行為危害性很大。朱元璋非常惱火,只是考慮到藍玉當時功勞很大,沒有去更深入地追究黃晶玉,而藍玉卻以為這是朱元平日默許了自己這種行為,便更加猖狂和放肆起來。

    【二】強行闖喜峰關口

    此後,他的這類毫無約束的行為越來越多,在藍玉回師到喜峰關口時,由於當時已經是天黑,守關的官員已經上床休息了,聽到有人叫關就立刻跑去開門,而藍玉卻幹出命令自己的士兵強行攻擊關卡,打破城牆強行闖入,並且還頗為洋洋自得,自以為是。

    這兩件事都讓朱元璋十分惱火,為了警告藍玉,原來準備封藍玉為樑國公,後來把樑字改成了涼字,但並沒有引起藍玉的警惕,還是那麼放縱自己。

    【三】嫌官小

    後來,朱元璋考慮到藍玉的功勞太大,也破例封給藍玉一品官銜-太子太傅。可以說藍玉已經是位極人臣了。

    而藍玉竟然嫌封的官太小,到處說:“以我的功勞,應該封一個太師才行?”

    這與後來的年羹堯的情況有點像。

    【四】犯了“疏不間親”錯誤

    藍玉某個場合見了朱棣一面,覺得朱棣可能會造反,就跑去與太子朱標說這一件事。結果朱標又把這件事告訴了朱棣,最後燕王朱棣又反過來在朱元璋面前告了藍玉一狀。

    總結

    藍玉的一生是極富戲劇性的,他的前半生一直籠罩在名將的陰影中,沒法出頭,然歷史還是給了他機會,在他的後半生讓他成為了戰場上的主角,建立了自己的功業。

    卻因為自己忘乎所以屢犯天萋,最後走向了悲慘的道路。

    這就是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

  • 8 # 豫北老崔

    朱元璋可以說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貧苦底層出身的帝王,劉邦起碼是亭長出身,我們可以想象朱元璋一路打怪升滿級的難度。

    藍玉勇猛過人立下赫赫戰功,可是這位功高的猛將卻被朱元璋以剝皮實草之刑處死。或許大家心生疑惑,藍玉如此功高,朱元璋為何殘忍的將其實以剝皮實草之型,難道朱元璋不怕被天下痛罵?朱元璋為何寧願被罵,也要剝皮藍玉呢?

    首先朱元璋剝皮實草於藍玉並沒有被當時的人們所痛罵,我們後世站在道德層面上對朱元璋的做法不敢苟同,慢慢也就形成了朱元璋的詬病,讓我們誤以為人們在痛罵朱元璋。

    藍玉在攻打北元勝利之後,擒獲元朝皇室數千人,其中一位元妃甚是美麗動人,藍玉雖是一代悍將也是一個特骨錚錚的男兒,如此之下藍玉侮辱了這位元妃。朱元璋是底層出身的一代開國之君,自然知道自古以來得民心得得天下,元朝雖敗可天下間心繫元朝的達官貴人不在少數,善待元朝皇室也是收攏他們的民心。另外當時朱元璋並沒有一統天下,還有很多敵對勢力,以善待元庭來展示朱元璋的大度,奈何藍玉辱妃之舉與朱元璋背道而馳。

    藍玉魚肉百姓、以權謀私、意圖謀反都是十惡不赦之罪,朱元璋少時連一頓飽飯都吃不上,深知一個魚肉百姓腐敗官員的危害,一個這樣的官員可以說讓很多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藍玉比這些貪官更可恨,其仗著功勞結黨,訊這些腐敗之官的後盾,這樣的藍玉直接觸動了朱元璋的逆鱗。不到如此,藍玉在統領兵馬封國公之後,認下多位義子,況且每一位義子都有軍務在身,還維藍玉馬首是瞻,朱元璋本身就是從一位底層到將軍再到帝王,藍玉如此已經有謀反之心,朱元璋為了自保和皇權也得誅殺藍玉。

    最後就是藍玉的身份讓藍玉不得不死,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的女兒是太子妃,也就說藍玉是太子朱標的舅舅。藍玉之前犯下的罪過,朱元璋看在朱標的面子上或許只是對藍玉進行懲戒,用帝王之威處死藍玉的義子,畢竟藍玉是朱元璋就給朱標的猛將,同時藍玉也信服朱標,朱標也能壓制住悍將藍玉。

    當然以上藍玉的罪過只能讓藍玉被處斬或者抄家誅九族,還不至於讓藍玉剝皮實草,畢竟古人講究留下全屍,死的尊嚴。

    朱元璋之所以狠下心要對藍玉實行剝皮實草是因為藍玉案牽連很多功臣勳貴,朱元璋打拼時得到這些功臣的輔佐,他們明是君臣其實也是兄弟。可如今天下安定,這些兄弟為了利益結黨營私,意圖謀反。

    朱元璋如此對待藍玉不是藍玉犯錯,不是藍玉結黨營私,是藍玉意圖謀反,謀反就是要致朱元璋於死地。藍玉所處的位置讓朱元璋不得不殺,藍玉意圖謀反牽連如此多的開國元勳,才是朱元璋剝皮藍玉的原因。

  • 9 # 林海殘雪

    據記載,藍玉北征南返時,晚上大軍到了喜峰關。藍玉就讓守城明軍開關讓他進去。但守關將領也有一套開城門程式,並不是你藍玉晚上來了就要開門,守軍當然要查明是敵軍還是友軍。但等在城外的藍玉不耐煩了,他認為自己作為明朝有功的大將,守城的應該立即開關才行。藍玉沒耐心等待,於是就命令手下攻城毀關,然後破門進守城將領也只能生悶氣,你藍玉是厲害,但也不能自己人打自己人吧。於是他就給朱元璋寫了封狀告信。朱元璋看了很生氣。這就為藍玉的狂妄埋下一劫。

    藍玉北征時,擄掠了北元的王妃,夜裡他趁機調戲侮辱了元妃,這事也讓朱元璋知道了。武將在外征戰,雖然最缺的是女人,但也不能用在俘獲的敵軍女人身上。在這方面朱元璋專門有規定。所以史料記載,朱元璋封藍玉樑國公時,特意把“樑”改為“涼”,並讓人把過失也刻出來交給藍玉,但藍玉並沒有放在心上。

    藍玉為明朝做了大貢獻,這一點世人都看在眼裡。沒有藍玉,朱元璋為明朝初期穩定還不知要操多少心。據記載,藍玉西征回來後,朱元璋很高興,就封他為太子太傅。這樣的職務在明朝官職中不小了。但藍玉居然不滿意,竟然對外宣稱:“我不能做太師嗎?”這明顯要官當。藍玉難道不知道朱元璋性格嗎?要官實際上就要命,朱元璋能饒過他?

    藍玉功勞越來越大,享受的待遇也越來越好,分給藍玉的田地就多了,於是藍玉就養了很多莊奴,並收養了很多義子。這些人仗著藍玉的勢力,橫行鄉里,給藍玉闖下了大禍。其實養奴是小事,但養的奴多了就成了大事,因為朱元璋害怕了,你藍玉養的這麼多人幹什麼?是不是要謀反?

    這四件事歸結一點,看出了藍玉太狂妄了,他是一個名將,但不是一個聰明人。自己外甥嫁給了太子朱標,自己女兒也是王子妃,他是皇親國戚了,實際上這種皇親很敏感,稍有不慎就會喪命。如果藍玉能像劉伯溫一樣看出朱元璋的本質,或許災禍不至於降臨。

    最後朱元璋給藍玉定的是謀反罪,並對藍玉扒皮填草,也夠狠的。實際上藍玉還不至於謀反,他如果要謀反任何時期都有機會,何必束手就擒呢?所以朱元璋殺藍玉,歸根到底還是軍權與皇權之爭,藍玉軍權觸及了朱元璋的敏感區,藍玉案一下殺了一萬五千人,很多優秀將領都殺光了,使得朱元璋的皇權軍權融為一體,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 10 # 峰子奇觀

    朱元璋不能未卜先知,所以談不上什麼“寧肯被罵”,至於極刑悍將藍玉,換成誰都會殺了這個驕兵悍將!

    所以,題主的問題問得就有問題。

    首先,說朱元璋“寧肯被罵”,那是開啟了“後人視角”和“上帝視角”。

    圖:明太祖畫像(晚年)

    作為大明創始人,朱元璋認為大明王朝萬萬年,大明皇帝萬萬歲,大明王朝千秋萬代,那麼誰又會、誰又敢、誰又能罵本朝“英明神武”的開國太祖呢?

    自“千古一帝”秦始皇自詡“秦傳萬世”起,歷代開國之君,無不是雄才大略、自信爆棚的能人。

    沒有一個開國之君會認(承)為(認)自己建立的王朝將不堪一擊,只會認為永垂不朽,傳之萬世,更不會自我唱衰:今天建,明天就倒臺了!

    更有甚至,許多皇帝自信尋求長生不老,壽與天齊,國存萬世。還有的墳墓華麗,陪葬豐厚,自認為在那邊還會繼續統治萬民,享受像活著時的一切尊榮和權力。

    而明太祖生於當時時代局中,自然受到當時時代侷限,不可能會未卜先知。

    要知道,連四兒子朱棣篡奪孫子朱允炆皇位那麼近的事,朱元璋都沒預料到,更何況預料明亡以後被罵的事?就像你說老朱能預料到今天手機、電腦一樣滑稽。

    其次,朱元璋極刑藍玉,是出於穩固朱明江山考慮,也是出於樹個負面典型,震懾功勳宿將。有時候,德化是蒼白無力的。

    藍玉是個禍害,留著就是社會不穩定因子。藍玉本身就劣跡斑斑,多有不法,軍閥作風,橫行如蟹,百姓叫苦不迭。這些史料上都有記載。

    總之一句話:明太祖極刑悍將藍玉,既出於為國除害、維穩國家之公憤,亦出於殺雞儆猴、震懾功勳之帝術,更出於惱羞成怒、凶狠報復之私憤。

    當然,殺歸殺,但剝皮之刑,還全國巡迴示眾,令人毛骨悚然,要說朱元璋手段確實也太狠了點。

    而且“藍玉案”株連過甚,簡直像極了欲擒故縱、養肥了再殺(株連更多)的陰謀!

    也許,自小被惡官欺凌而家破人亡的明太祖自認為,非酷刑不足以震懾眾臣,非連坐不足以捍衛朱家江山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巴西是爭奪安理會五常,現在即將進入前四名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