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芷竹子

    這不過是康熙逗張五哥玩兒呢,因為康熙本就有意放出十三。但是康熙卻叫張五哥將自己一塊貼身玉佩帶給十三,是什麼意思呢?我想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一是“守身如玉”。十三爺號稱“俠王”,正如張五哥所說,他忠孝仁義,心懷坦蕩。對於這一點,康熙雖然責罰了他,但是心裡卻十分欣賞讚譽,所以才處處在滿朝文武面前表揚他,褒獎他。康熙對十三爺的俠義精神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他並不希望他失掉這種精神,他希望十三爺保持這種精神,“守身如玉”。

    二是“玉者,國之重器”。但老十三出身皇室,是皇帝的兒子,在康熙眼裡,是國之重器。他這是委婉的告訴十三爺胤詳,你不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是皇子貝子,要時刻謹記自己身上的使命和責任,要時刻為君父分憂,承擔起更大的政治責任和擔當。

    三是“玉不琢不成器”。誠如張五哥所說,十三爺雖然俠義坦蕩,但是不會轉彎兒,人好不一定能當好皇帝,這其實就是說胤詳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好意氣用事,要是不禁打磨,不禁雕琢,是很難成為真正的國之重器的。

    有人認為這塊玉是賞給張五哥的,這肯定不是。康熙只是讓張五哥將玉佩帶給十三爺,既是對十三爺的褒獎,也是對十三爺的激勵,更是對十三爺的警示。

  • 2 # 手機電腦一站式

    巡狩熱河途中,太子胤礽夜會貴人鄭春華,被康熙無意撞破,父子嫌隙驟然爆發。老八胤禩一夥趁機暗算,偽造太子關防手令使八大山莊被圍,禍事迭起,胤礽朝夕被廢,老十三胤祥也因身涉其中出言不諱,而同遭圈禁。人馬回京之後,康熙立即扔出一塊又香又燙嘴的肥肉,命文武群臣推舉新太子,承諾秉公取賢。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扔出的這塊肥肉,老八擁躉搶得最歡,整個上書房十之八九都是胤禩的薦章,更有佟國維馬齊親自坐鎮。這是因為宮城上下皆知,胤礽被廢等同棄子,執了老十三,敲打的實是老四胤禛,剩下的諸阿哥,唯有老八最具賢名。然而,君心難測,康熙搶先一步到上書房探底,發覺老八人多勢眾,咄咄逼人。

    在此節骨眼上,康熙向眾人讚揚孝子孝義,並決意釋放老十三。在侍衛張五哥受命去放人時,康熙還將一塊隨身玉佩拿出,命張五哥帶給老十三,此舉實可謂良苦用心。康熙見老八勢大,有比胤礽更難掌控的勢頭,立即丟擲“緊箍咒”,釋放老十三,老十三是老四的人,此舉意在支援老四,以挾制震懾老八。

    給老十三玉佩,意在“玉不琢不成器”。老十三是阿哥中少有的俠王,他對康熙忠孝,對手足仁義,處事坦蕩而從無覬覦之心,德行如“玉”,康熙對此甚為讚賞。然而,這樣的人生在帝王家,卻不見的是好事,意氣用事腹無謀算自古是君王大忌,老十三這塊玉要想派上用場,還需雕琢,還需歷練。故而,一塊玉,滿含的卻是康熙老父的舐犢苦心。

  • 3 # 條條山路通縣城

    刀光劍影、勾心鬥角、誅心廢體、步步驚心、如履薄冰、如坐鍼氈。權力的觸角所及之處,親情、愛情、父子、伴侶都會成為戰車的軲轆,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道旁躺滿權力的死屍和殘骸。“無情最是帝王家”,刺痛了康熙老人家的玻璃心,老十三同志也因此言獲罪,殘遭軟禁。

    卻說那年康熙巡獵熱河,太子胤礽不知修為不夠還是情商太低,此中夜會貴人鄭春華。無巧不成書的是,這次偷雞不成反被父皇撞見,頓時讓康熙心生芥蒂,父子嫌隙遽然引爆。而諸子奪嫡的大戲早已上演多年,老八胤禩一夥撿著焦點熱點,豈能不加以抄作加分,偽造太子關防手令圍了八大山莊,此計之毒,幾近將胤礽送上絞架,等待被廢、絕罰、冷宮。

    執掌皇權,康熙想的不可謂不深不細,但更多考慮的是力量的權衡和諸皇子孝心的排行。但時間和身體不容他再做更多猶豫和彷徨,必須儘早立儲以安天下。不情不願中,他丟擲再立皇儲之議,旋渦中的各路力量立即各就各位,開始廝殺。

    其中八王黨最是矯健孔武。朝堂、禁宮、督撫圈層中趨附八王胤禩者一時甚囂塵上,風光無二,佟國維馬齊等要臣紛紛附和站隊,薦章盈案。康熙馬上得天下、少年逆境生的一代帝王英主,目睹此景,心裡不是滋味。心想我還沒駕鶴西去,爾等給我演上這出,眼裡還有沒有真龍天子,當今聖上。

    而老四胤禛的老成持重、家國情懷、進退章法、仁義禮智,更重要的是最喜愛的皇孫弘曆的親情加持,讓個康熙是越想越喜歡,越思越對眼,越慮越明白,越琢磨越明鏡。

    聖祖爺在做好了深入細緻的組織人事調查後,決定拉老四打老八。他年紀雖大,但並不糊塗,早就調查清楚這老十三其實是跟著老四混的俠王,平時不善提籠溜鳥、聽曲狎妓,卻總願和四哥討論心懷天下、安國濟民之策。於是老人家命大內侍衛張五哥且去放了十三,對外稱是弘揚孝子孝義,高舉人倫大旗。放人時還另附心意,命張五哥帶著御用玉佩一枚交予十三。

    康熙此舉自然不是饋贈個包包,弘揚下玉器文化,而是有著深刻的喻意的。意思是說你老十三生在我愛新覺羅家就是要經得起雕琢,要成為久經考驗的革命戰士。前面的是你受些委屈不要緊,朕都看到,明白著呢。這次把你放了,你要更加努力,緊緊團結在以四哥為核心的隊伍中,輔佐好四哥,制衡八王黨,成為帝國重要的中堅力量,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大清各項建設事業中去。此間更充斥了帝王心中的舐犢情深。

  • 4 # 沐兮雲

    按照《雍正王朝》的劇情,十三阿哥在之前是因為疑似廢太子一黨以及疑似矯詔調凌普的兵馬謀反的罪名被康熙親自下令圈禁。後續因為謀反罪名無法落實,同時康熙心中已原諒太子,釋放十三阿哥也是暗示了皇帝欲與廢太子和解的態度。既然康熙只是想透出一絲風聲,暗示一種曖昧的態度,因此釋放十三阿哥時,康熙並沒有很正式的頒佈書面聖旨,只是由侍衛張五哥宣佈口諭,這種情況下這枚玉佩就是一個類似尚方寶劍的皇帝信物,負責拘押十三阿哥的內務府官員見此信物自然會遵命放人。電視劇這段情節處理的非常漂亮,充分表現了老皇帝在推舉太子的微妙時期不動聲色的進行了一系列精妙的微操作

  • 5 # 秋媚讀史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雍正王朝》中,康熙的幾個兒子,同樣個性迥異,其中老十三胤祥尤為引人注目,他既非帝王之才,也非池中之物;既是真性情的“俠王”,也是天人道的守護神,但其一生命運坎坷。熱河狩獵時,胤祥就領略了一次牢獄之災,只是沒過多久,康熙又給放了出來。在放的過程中,有一個小細節,康熙給了張五哥一塊玉佩,要他交給十三阿哥,這又是為何?

    一、反正已經給了一個天大的面子,乾脆再來個錦上添花。張五哥曾得到胤祥的關照,是出了名的忠孝之人,他對胤祥感恩戴德。為了救胤祥,張五哥甚至不惜冒著風險,向康熙請命。從康熙的神態和語言可以看出,他對張五哥的表現是很滿意的,將一塊不會輕易授予別人的玉佩給張五哥,那是對他的信任與認可。這就好比,老闆只會將公司公章,交給心腹保管一樣。

    首先,舉薦新太子時,八爺黨越做越大,大有喧賓奪主之勢。如果不出手,任由其發展下去,皇帝的權威都會被挑戰。胤祥屬於胤禛一夥,檯面上又從屬於胤礽,放他出來也是給外界一個暗示:你們別光顧著推胤禩了,我不止他一個兒子。十三阿哥出來了,可以成為康熙的得力幫手,制衡八爺黨。

    一、你胤祥在老爸心裡很有存在感,關了這麼多天,你受委屈了,這個玉佩就是給你的補償。這跟很多父母一樣,打了子女一巴掌,然後再給顆糖。

    二、你胤祥是真性情,溫潤如玉;之前雖有意氣用事,但白璧微瑕,瑕不掩瑜;現在你出來了,也算完璧歸趙。

    康熙讓一個孝子,帶著象徵美好的玉佩,去解救另一位孝子,這是老人家在表達對子女孝順的渴望,也是在傳遞一種治國理政的思路。

  • 6 # 這個歷史很正

    首先,我們要知道老十三胤祥是因為什麼罪名而被囚禁。

    要知道在古代謀反,那顆不管你是誰都是要殺頭的,但是胤祥卻只是被圈禁了,而且最後康熙讓張五哥去釋放老十三胤祥,其實這些正是康熙皇帝對老十三的愛護。

    因為在康熙圈禁老十三以後,九子奪嫡的戲碼就越演越烈,而康熙怕這個不知深淺的兒子又會牽扯進去,而他作為皇帝也不可能總是包庇自己的兒子吧,所以就以圈禁的懲罰,來變相的保護自己的兒子。

    最後,康熙釋放胤祥要張五哥帶著玉佩這其中又有什麼含義呢?我認為這裡面起碼有兩重的含義。

    二、因為張五哥雖然是大內侍衛,但是他並沒有權力去釋放胤祥,可以說唯一有權利的人就是康熙,因此康熙把玉交給張五哥也算得上是一個信物,好讓他能夠順利的放人。

  • 7 # 雍親王府

    儘管康熙囚禁了十三阿哥胤祥,但是康熙對其並沒有“恨”,有的只是“愛”。

    康熙皇帝與眾位皇子在熱河秋闈,但卻發生了太子胤礽“陰謀造反”,凌普手持“太子手諭”包圍康熙行宮的事情,讓整個局勢瞬間緊張了起來。而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將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同時將與胤礽在整個事件期間共同“消失”的十三阿哥胤祥一併拿下囚禁了起來。

    然而,這樣的舉動可以說是康熙不得已而為之。

    一方面,康熙這是為了維繫當前局勢穩定的需要。

    此時的康熙已經發現策動凌普調兵的 “太子手諭”確係偽造,太子胤礽與十三阿哥胤祥也確屬無辜,然而康熙卻不能對此事進行徹查,原因就在於此事的局勢尚不穩定,有牽連到軍隊,尤其是凌普等人,很有可能在驚恐之餘,將“假兵變”搞成了“真兵變”,那麼局勢也就此將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所以為了局勢穩定的需要,只能暫時性將責任推卸在胤礽和胤祥身上。

    另一方面,則是康熙為了安穩住其他皇子。

    當康熙發現這份太子調兵的手諭為假時,必然會想到此事與其他皇子有關,是其他皇子故意的構陷從而使得胤礽被廢黜皇太子之位,從而有人可以取而代之。而在“兵變”發生後,胤礽果然瞬間成為了眾矢之的,遭到了瘋狂的攻擊,與其相伴的十三阿哥胤祥,也同樣受到了彈劾。而在這樣的局面下,康熙如果對胤礽與胤祥進行“平反”與袒護,那麼其他皇子必然會找尋新的理由進行攻伐,反而會製造新的矛盾與衝突,所以康熙也只能是暫時委屈一下自己的這兩個兒子,以換的其他皇子,特別是“八爺黨”一眾皇子的安穩。

    由此可見,雖然康熙名義上將胤祥以“謀逆從犯”的理由對其進行處分,並將其囚禁,但實際上,康熙內心之中還是非常喜愛和疼愛自己的這個兒子的,要不然也不會主動安排人為其送去了菜食與火盆,在眾人面前也對胤祥“有情有義”大加讚賞。

    在這之後,康熙將胤祥安排關在了理藩院,這更加體現了康熙對於胤祥的關愛。

    一來,十三阿哥胤祥嫉惡如仇、生性仗義,而此時朝堂上正在進行的是“百官舉薦新太子”的事情,康熙也擔心胤祥會再度捲入其中,或者為人所利用,在作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到時候將更加的難以收場。

    二來,熱河一事讓胤祥被牢牢的貼上了“太子黨”的標籤,而此時太子胤礽並未徹底倒臺,其反對者更是仍未死心,所以康熙也擔心胤祥受到這些人的排擠與打壓,進而用這樣囚禁的方式將其保護了起來。

    三來,康熙沒有按照制度將其如同大阿哥胤禔那樣,關在宗人府,也是希望不過分擴大事情的影響,也不過分的上綱上線,為胤祥“定罪”,進而為隨時將其赦免放出做好鋪墊。

    所以,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康熙頗為用心的安排,只不過,朝臣中也就只有佟國維看出了康熙的心思,於是這才安排隆科多前往理藩院伺候,為的就是以此拉攏與雍正以及胤祥的關係。

    康熙赦免放出胤祥,既是給張五哥“面子”,也是在給自己一個“臺階”。

    “百官舉薦新太子”在朝堂上如火如荼的展開,八阿哥胤禩已經得到了絕大多數朝臣的支援,擁有了極高的聲望,看似已經是“穩操勝券”了。

    這個時候的康熙向張五哥進行了一番詢問,而張五哥的回答可以說是直擊康熙的內心,或者說,是與康熙心中的想法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康熙:“哦,你認為他最好,那麼也就是說,你認為他最應該當太子了? ”張五哥:“人最好並不一定最應該當太子。”康熙:“嗯?這又是什麼道理?”張五哥:“就拿十三爺來說吧,他人太直,不會轉彎,又容易輕信別人,所以他人雖好,卻當不好太子。”康熙:“你這個張五哥,小小一個侍衛,你怎麼敢這麼跟朕說話?”張五哥:“回皇上話,奴才不知道哪些話當講,哪些話不當講。奴才只知道,應該對皇上講真話,不講假話。”康熙:“對,對,對,朕要的就是真話,比如說王掞,當著滿朝文武說朕的不是,但說的是真話,朕不難為他。你今天敢對朕說真話,朕要賞你。”

    可以說,張五哥的幾句回答, 讓康熙感到驚喜的同時,也引發了康熙對於“舉薦新太子”的思考。

    正如張五哥所說的,十三阿哥胤祥在他看來最好,但是並不是來做太子的最為合適人員,因為十三阿哥的性格並不能讓他成為一國之君,如果真的是這樣安排,不僅會害了胤祥,甚至會害了整個國家。

    相對應的是,康熙也深刻的認識到,胤礽有他的缺點,有他的問題,所以他並不是皇子中最好的、最出色的,但是他卻是最合適的太子人選。一方面,胤礽已經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名分已定,再加上他的身份之高貴是其他皇子所不能比擬的,這就讓胤礽存在了天然的法理性優勢;另一方面,胤礽凝聚了康熙半生的心血和希望,康熙皇帝不希望自己的付出白白浪費。所以於情於理,胤礽都應該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而張五哥說自己說的是真話的同時,也映射了另外的一層意思,那就是朝中的大臣大部分說的都是“假話”,他們之所以如此為的便是獲取政治利益,而並不是出於真心或者忠孝禮儀,這一點也為康熙所認同。畢竟康熙揹負著的是整個國家的命運和前途,所以他要看的是自己的內心所想,而不是官員們的意見。

    可見張五哥的一番話,是實實在在地說到了康熙的心坎上,而張五哥也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非常適時的為他的“恩人”十三阿哥胤祥進行了求情,希望康熙能夠將其放出。

    “乾脆賞給你一個天大的面子。”

    康熙作為一國之君,同意了張五哥的請求,給了一名侍衛面子,必然是天大的面子,畢竟皇帝就是“天子”,這個“天大的面子”絕對不算是誇張。

    而康熙讓張五哥放出胤祥的時候,還特意將一塊玉佩送給了胤祥,可以說,康熙也就將自己全部的話語寄託這塊玉佩之中。

    一塊玉佩,盡顯康熙對於胤祥的期望與囑託。

    “玉”,在《說文》的釋義為“石之美者”,與之相伴而生的“玉文化”,也成為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玉”所代表的精神與氣節,也受到了一貫的追捧與推崇。

    “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可即便是再珍貴的玉,如果不經過精雕細琢,也難以實現從“玉”到“器”這樣一個“質變”的飛躍與昇華,其真正的價值與意義,同樣無法得到展現。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便是這樣一個道理。

    胤祥的氣質和品質,在康熙看來,絕對能夠稱其為人中之“玉”。

    他能力卓著,文武雙全,具備國士無雙的才能。

    他忠孝之城,就連康熙都稱讚其對於自己和太子胤礽的忠心是“日月可鑑”。

    他又是俠肝義膽,上至達官貴胄,下至普通士兵,對於胤祥的為人處世的品質無不欽佩有加。

    可即便是如此,胤祥在康熙眼中,仍舊是個“半成品”,畢竟胤祥嫉惡如仇、不懂得權變,常常將自身置於非常不利的境地,進而非但不能為他人提供幫助,甚至還會成為了牽絆和拖累。

    於是,康熙將一塊隨身攜帶的玉佩,讓張五哥交給了胤祥,也是將自己的這兩重意思告知給胤祥。

    其一,胤祥自身良好的優點與長處,以及為人剛正的意志品質,要繼續保留與堅持,這是康熙所欣賞的,這叫“守身如玉”。

    其二,胤祥也要學會改變自己,磨平自己的稜角,更加適應朝局,這樣才能真正的堪以大任,而這便是要求胤祥“玉琢成器”。

    也就是這樣一塊小小的玉佩,盡顯了康熙對於胤祥的關愛與期望,同時還有他的一番良苦用心呀。

  • 8 # 達摩說

    這是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一段情節。

    當時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事出突然,康熙將老十三胤祥也圈禁起來,奪嫡之爭驟起。

    先是大阿哥胤禔願替康熙行萬難之事,殺掉胤礽,遭康熙忌憚,被永久圈禁;接著又有三阿哥胤祉臨時告刁狀,將胤禔收買太監魘鎮太子的行徑和盤托出,被康熙看出奪嫡之心;太子被廢后,康熙為試探諸皇子中是否還有人心懷奪嫡之意,遂提出要公開推舉新太子。

    很快,老八胤禩便水落石出。以上書房大臣佟國維為首,京裡京外,推舉胤禩者甚眾,用康熙自己的話說就是:“乖乖,萬眾一心啊。”

    於是,康熙決定出手打壓胤禩。他先是聯合佟國維,以延續佟家富貴為條件,迫使他答應與康熙聯手,一起打壓胤禩。接下來,他又以“疼自己兒子”為由,下令將處在圈禁中的胤祥放出來,其目的就是要釋放出其他勢力來制衡八爺集團。

    也就是在這裡,康熙與張五哥二人在雪地中散步。張五哥斗膽提出,希望皇上能放出十三爺胤祥。康熙哈哈大笑,說他一個小小侍衛竟然保起皇子來,但還是順應答應了他的要求,給他一塊玉佩,讓他去理藩院接胤祥出來。更何況,康熙其實早就想放胤祥出來了,此時放出來,還可賣張五哥一個天大的面子,以收攻心之策,令其感恩戴德,死心塌地。

    那麼,為什麼康熙要給張五哥一塊玉佩呢?

    這個其實也好理解,各種古裝影視劇中都會演到皇帝微服私訪,在危機時刻皇帝總會拿出一些信物來表明自己的身份,諸如摺扇、扳指等等。在這裡,玉佩也是這個意思,康熙顯然是把它當做“天子親臨”的信物。

    要不然張五哥手中既無諭旨,又無信物,直接去理藩院說要放了十三爺,這顯然太過於荒誕了,沒人會相信一個小侍衛說的話。而這塊玉佩起到的就是這個作用,它讓理藩院的看守相信,確實是康熙下令將胤祥放出來,而不是張五哥在胡言亂語。

  • 9 # 紅雨說歷史

    題主所提問題發生在《雍正王朝》中十三阿哥胤祥被囚禁後康熙和張五哥的一段對話。

    十三阿哥囚禁的前因後果:

    一,太子胤礽和“母妃”鄭春華私通被康熙撞破。再加上之前“刑部換死囚案”康熙帝對太子徹底失望,廢太子“箭在弦上”;

    二,十四阿哥假冒太子謀反信件,康熙開始信以為真;大阿哥胤禔從中挑撥。

    三,太子面對被廢局面,死馬當活馬醫找到了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為了保四阿哥胤禛避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全太子盡臣弟的義務,陪太子出逃。

    四,太子和十三阿哥被追回來後,十三阿哥胤祥當眾怒懟大阿哥胤禔居心不良,語出驚人“最是無情帝王家”大逆不道之語言,被康熙圈禁。

    十三阿哥胤祥被放原因:

    一,十三阿哥胤祥雖然被圈禁,但是他赤子之心,一直被康熙所認可,他能拋開爾虞我詐的九子奪嫡,保持純淨的“兄弟情義”。

    三,康熙對十三阿哥胤祥是真的喜歡,對張五哥的孝心真的感動。同樣為兒子張五哥為父甘願赴死,康熙自己的兒子們卻每天爭名奪利,互相傾軋或許只有在十三阿哥身上才真正的有父子情懷。

    康熙送玉佩含義:

    一,張五哥為大內侍衛去放一個皇子,光傳口諭自然沒有可信度,自然要給一個信物,這個玉佩就是救人的信物。

    二,給玉佩還不給其他也可能就是康熙的愛子之心,所謂“玉不琢,不成器”。這塊璞玉或許就是康熙對胤祥的寄託,希望他保持赤子之心的同時又能明事理。

  • 10 # 環球文化歷史熱點

    這塊玉佩是康熙讓張帶給十三爺的而不是獎給張五的。張五給十三爺求情,讓康熙帝放了十三爺,胤祥本來就是冤枉的,當時只是出於情義陪太子。康熙本來就想放了十三爺,現在又有張武給他求情,現在放了十三爺,既給了張五面子,又能使張五感覺到皇上對他的信任,更加忠心於皇上,此事讓張五去辦再合適不過了。

    康熙給十三爺帶去的這塊玉佩有四個含義。1 這塊玉是康熙隨身攜帶的,十三爺一定認識這塊玉。十三爺會感到父皇時刻掛念自己,見到這塊玉就像見到父皇一樣。2 “守身如玉”十三爺忠孝仁義,心懷坦蕩。康熙這是對十三爺俠義精神的褒獎,他希望胤祥能保持這種精神守身如玉。3 “玉者“國之重器,十三爺是皇帝的兒子。不是普通人。康熙給了他這塊兒玉佩是要他時時謹記自己身上使命和責任,暗示他要時時為父皇分憂,在政治上有更大的作為,成為國家的重器。4 “玉不琢不成器“,十三爺胤祥水 雖心懷坦蕩。但不會轉彎抹角,好意氣用事。在政治上還需要不斷的打磨和雕琢。

    康熙讓張五帶給十三爺的這塊玉佩含義深刻,可見父皇對兒子的良苦用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時期,東吳為什麼不海陸並進攻打曹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