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肥俠

    甄士隱是名著《紅樓夢》中的人物,他姓甄,名費(或雲諧音“廢”),字士隱。

    其人之所以取名“甄士隱”,按照作者之意,乃是“真事隱”,也就是要將真事隱去。

    關於這一點,作者在《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開首即雲:

    “——此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雲: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說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

    作者開篇即說“甄士隱”,既是在清楚表明自己“隱去真事”用意和立場;同時,也多少凸顯了甄士隱這一人物在小說中暗喻與點題分量。

    甄士隱前半生生活優裕、富貴榮華,後來骨肉分離、家遭災害;到下半生困頓貧苦、坎坷酸楚,以至於最終醒悟、絕世出塵……這一人物形象,對照作者自身的境遇經歷,裡面時隱時顯,就有曹雪芹自身的影子。

    同時,甄士隱這一人物,雖然比不上寶玉釵黛,但是,他隱隱然也是提繫著整部小說主題的一個重要線索。

    那麼,在名著《紅樓夢》中,甄士隱為什麼要出家呢?

    甄士隱的出家,和開首的那些個“煉石補天”、“瘋道人”、“癲和尚”多少有些聯絡。這是作者本身固有觀念的流露。因為在作者而言,紅塵之事,多少是受天命支配的。

    作者的這個觀念,不需要批判,不需要褒揚,以公正之心待之即可。

    我向來主張,對於彼時彼地發生的一切,我們應該設身處地換位思考。

    假如換了我等在那時創作此書,我們是否能夠在思想上達到作者當時的高度,這還是一個需要自省的問題。

    甄士隱的絕世出塵,說來其實也很平淡。

    翻開中國的小說,這樣的模式可以說是千篇一律。

    如果因為未脫窠臼就否定甄士隱出家這一情節,自然多少會顯得有失武斷。

    就整部小說來看,甄士隱的出家,其實並不是孤立的事件,如果把它放在這部小說的大背景下審視,自然可以體味到作者的深意與高妙。

    一個人,為什麼會出家?

    對於這個問題,最常用的一個解釋就是——“看破紅塵”。

    “看破紅塵”,這話仔細琢磨起來,我覺得,其實很有些意思。

    因為我會去想,“紅塵”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形狀?

    “紅塵”怎麼就能夠“看破”呢?

    “紅塵”是圓的嗎?這裡我會想到“破鏡重圓”、“破鑼”裡的“破”字。

    “紅塵”是一個整體嗎?這裡我會想到“丟一粒石子,打破了水面的寧靜”。

    其實,我都想錯了,“看破”的“破”,不是破了,不是爛了。

    “看破紅塵”裡的“看破”,是看穿、看透、洞悉實質的意思。

    “紅塵”是一個抽象而具體的概念。說它抽象,它指的是人世間;說它具體,它是指車馬揚起的飛塵。結合起來看,所謂“紅塵”,大概就是說,這人世間也不過就如飛塵一樣吧——我是這麼想的。

    “紅塵”究竟如何?

    為什麼要“看破紅塵”呢?

    我想,大概是因為紅塵有“幻象”與“實質”二體。

    “幻象”的“紅塵”是錦繡繁華、是車水馬龍、是夫妻恩愛,是高官厚祿……是一切眩人眼目的表象。

    “紅塵”的“實質”,用佛家的話來說,是諸多的苦;用通俗的解釋,是包含諸多陰暗面的現實人生。

    幻象與實質的交織,是真實的人生。

    錦繡繁華背後,有多少令人心酸的淒涼;

    車水馬龍裡面,有幾多讓人哀嘆的艱辛;

    夫妻恩愛過後,有多少《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卷)裡的鬧劇;

    高官厚祿之中,又暗藏著多少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對於“幻象”和“實質”,普通人自然會以一般的方式對待:

    為了那“一二”的快樂開心,常常付出“八九”的憂傷痛苦。

    正因為這樣,才會有這大千世界;

    正因為這樣,才會有這人間世的紛繁複雜;

    正因為這樣,佛陀才會產生普渡眾生的念想;

    也正因為這樣,才會有種種解救凡人出紅塵的宗教、信仰以及其他。

    以愚鄙見,這世間,真正的絕世出塵的,大約只有兩種:

    其一,自小未受任何俗世的薰染,天生慧根,與佛仙有緣,所謂天然出塵者。《西遊記》裡的唐三藏即是此類。三藏雖是小說中人物,但我深信,塵世中必有此一類人物。

    其二,便是本篇著墨的甄士隱——看破紅塵而出塵的人物。這一類,在中國的記載中比比皆是。《紅樓夢》中甄士隱的出塵,是家遭不幸,世態炎涼的結果。還有一個柳湘蓮,卻是因戡破情關而出塵的。

    這兩種,雖然都可謂之“出塵”,但是,“出塵”也各有不同。

    《紅樓夢》中,甄士隱的出塵,似乎是宿緣,作者說得明白,紅塵中的他老,未出家時,就已經有神仙之姿了:

    “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觀花修竹”、“酌酒吟詩”。

    這就為他老的絕世出塵埋下了伏筆。

    甄士隱與人為善,從文字間就可以讀出。不說別的,就他老對待賈雨村的態度、行為便可以約略體會到。在我的想象空間中,甄士隱是一位和善的紳士,他一則與人為善、二則家計寬裕、三則知書達理。按照慣有的模式,他應該是兒孫滿堂才是。可他老偏偏是年已半百,卻未有子息。在中國傳統的文化觀念裡,這是他老的第一大不圓滿。

    也許是老天眷顧,甄士隱生有一女。老來得女,想必其疼愛有加必不輸於“老來得子”。誰想,這貴若明珠的女兒,竟是個“有運無命、累及爹孃之物”。接下來的元宵,便應了那“癩頭和尚”、“跛足道人”的讖語。觀燈失女給甄士隱的打擊是難以想象的。老年失女給甄士隱的精神創傷堪比“三大悲”之“老年喪子”。在中國文化的觀念中,人生是必須有所守、有所靠的。甄士隱的獨女失蹤之後,他便是“老來無靠”了,這裡的問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奉養問題,還有精神上的依歸問題。“獨女已失”,甄士隱後半生的精神將處於流浪狀態、放逐狀態,這種負擔,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去面對和承受的。怎麼辦?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甄英蓮的失蹤,使得甄士隱精神世界的坍塌。對於“稟性恬淡”的他老而言,愛女丟失之後,縱有萬貫家財,也沒有多大意義。所以,作者在這個時候添了一把大火,把甄家的房產也燒了個精光。這時候的甄士隱,除了老妻和所剩無幾的資財,甚至比普通人還要可憐。

    失女和大火的打擊,對甄士隱而言,可以說是天災,是人生無常的結果。

    投奔到丈人家裡所受到的冷遇,便只能解釋為人情,是世態炎涼的表現。

    經過這一系列的事件,甄士隱的出塵絕世便成了必然。若不然,他可能的結果是瘋掉(其實,哲學家和瘋子的區別在一線之間)。

    絕世出塵不是對社會的反叛,而是對俗世的超脫。

    《好了歌》的深意在那裡?

    以愚鄙見,那就是,要想“好”,你必須先“了”。

    (本篇結束)

  • 2 # 大展巨集圖3329

    《紅樓夢》第一回,當作者寫明《石頭記》一書宗旨、成書緣起之後,即轉入正題。一日夏炎,甄士隱朦朧見一僧一道,言神瑛使者與絳珠仙草欲下世,今日這石正該下世,特來將石帶至警幻仙子事前,給石頭掛號,同這些情鬼下凡,一了此案。甄士隱俱聽明白,並親眼看到石頭,即鮮明美玉。欲再深問,僧道言"此乃玄機,不可預洩。"甄士隱欲跟隨,忽聽一聲霹靂,大夢方醒!甄士隱是警幻仙地神瑛使者、絳珠仙草、通靈寶玉,降臨人間的賈寶玉、林黛玉、通靈寶玉的見證者!當故事鋪開之後,甄士隱就完成了任務,必須離開凡塵。否則,甄士隱碰到賈寶玉、林黛玉,洩漏玄機,真相大白了,豈不怪哉!甄士隱者,隱去真相也。所以,《紅樓夢》作者,開卷即寫道,【此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雲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說此巜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甄士隱者,真事隱也。

  • 3 # 鑫時空

    甄士隱出家的原因不止一個,是因為一系列的事情導致。最初甄士隱是姑蘇城中的一位比較富裕的鄉宦,家境殷實,但家中沒有男孩,只有一個女兒叫英蓮,夫婦兩人對她百般疼愛。英蓮三歲這年夏天,甄士隱做了個夢,他夢見了一僧一道,並聽見了二人有關於情孽債的事情,當時他並沒有聽懂其中的玄機。甄士隱醒後也把夢忘了一大半,接著就抱著英蓮出來玩,路上遇到一個癩頭跣足的僧人和一個道人,那僧人見了英蓮就對士隱說“施主,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孃之物抱在懷內作甚!”並留了一手詩:慣養嬌生笑你痴,菱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臨走時,士隱聽那道人對僧人說:“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幹營生去罷。三劫後我在北邙山等你,會齊了同往太虛幻境銷號。”這時他只是心裡疑惑,也後悔沒問問這倆人具體情況。

  • 4 # 魏永臣550

    甄士隱即真實隱,甄士隱出家,就是言真無家,也即真失去了賴於生存的住所和空間 ;真無法生存,誰願意自動退出歷史舞臺而心甘情願的死去(何況己為正義本根。)?這就是借假或寄生於假而將真隱去的原因。真與假相對,道與魔相對,真無家無法生存,可知假或魔囂張塵上達到極點矣!亦可知真或道受假魔欺壓揉挫甚矣!這就是中華文化發展真讓假顛覆顛倒的大悲哀!

    誰是假,誰就是這大孽大悲的製造者!情孽,情種,情理情念文化就是假,就是封真隱真的岳丈“封肅”,就是容情容仁義容身而認識不到“貴大患若身”的世俗儒學文化(口耳目文化,就是“鳥氣”鳥文化。),真就是探索未知創新發明發展提高生產技術的道文化(手文化)。假對真的顛覆顛倒篡改就是真的女兒或真的繼承傳承被拐。

  • 5 # 愛吃維他命

    書裡說的很明白:

    一是唯一的女兒被拐。

    二是唯一的住所被燒。

    三是錢財被岳父丈掏空,還天天受鳥氣。

    以上三點,打擊太大了。

    外加上高人點撥,自己悟性高,看破了紅塵,自然就出家去了。而且出家有個意想不到的好處,就是可以修煉成仙,與天地同壽,豈不美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看看是不是危料,大概值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