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銘川

    首先,這種現象雖有還也算得上鮮見。儘管鮮見,似乎也來越不新鮮了。 燒炭、跳樓、割腕、服毒、臥軌、跳崖……

    成年人,因故不堪忍受痛苦煎熬,在人生的道路上選擇中途下車,儘管令人惋惜,倒也不難理解;未成年的學生,因偶爾一次挫折,便選擇離家出走或者自殺,這不僅令人惋惜更令人震驚。

    這是一個問題,或許還算得上是社會問題或教育問題。既然是問題,就要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問題發生的原因很多,歸結到一起,表面上看,就是孩子自尊心強,心理承受能力差,經不起挫折,容不得委屈,心理方面出現了問題。進一步深究,造成孩子心理出現問題真正原因就是教育方法出現了問題。換句話說,問題不在孩子身上,而在“惶恐不安”家長的身上。“問題的教育方法”教育出了“”問題的孩子”。

    沒錯!“慣子如殺子”,“溺愛”。就才是問題的根本。

    方法?多了去了!不知從何談起。

    最科學的方法就是因人施教。同樣的教育方法對待不同的孩子,完全可能產生不同的效果。對家長而言,首先對孩子進行客觀評判,然後找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切莫稀裡糊塗踏入“溺愛”雷區。

    當孩子罵人、打人,告訴孩子這是錯誤的,不許再罵、再打!如果還不聽,警告孩子,再罵人、打人就要捱打!如果還罵、還打,就真打屁股。從小讓孩子知道,家長“說道做到,絕無戲言”。

    孩子看手機不是不可,要告訴可以看多長時間?時間一到,好說好商量最好,如果好說好商量沒有效果,就必須強制執行。

    在其他方面,大可舉一反三。

    記住一點,上述這些做法,必須是在孩子懵懂時(個人觀點30個月)就付諸實踐。整套的教育方法,一定始終如一。切忌心血來潮,反覆無常。更不可一個紅臉,一個黑臉,無論爹媽,爺奶、姥姥姥爺必須表現一致。否則一鍋“夾生飯”在等待著你,夠你“磨牙”的。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高見 ,只有遇見。這是我的愚見。

  • 2 # 剛哥玩釣魚

    這種相信現象的普及就是家庭信用破產的標誌。

    家長作為監護人被孩子評定為信用等級糟糕。

    家長和孩子之間都互相,說了不算,算了不說。

    這樣矛盾愈演愈烈之下自然是親子矛盾不斷激化。

    要避免這種問題,還是請各位大嘴巴的家長,把嘴巴閉緊,不要輕易許諾一大堆自己根本實現不了的東西。

    當孩子打心底裡認定你是瞎話流舌的東西,他決定開始自己探索世界的時候,這個時候你的勸說什麼都已經無濟於事了。

    這就彷彿是自己把自己關在房間門外一樣。

    監護人們幻想孩子比較小不懂得分辨他們說的話真假。

    有些時候孩子只是不善於馬上通過流暢的表達來指出、揭露你們的謊言,而並不是心裡不知道你們在撒謊。

    包括某些教育學家說的孩子的一些叛逆期,那些叛逆期也是孩子與家長之間信任破產的產物啊。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的疑問,家長用一些胡說八道的話來搪塞過去,就會導致一旦孩子明白問題的真實答案就會失去對家長的信任。

    親子之間的信任是如此的珍貴,又如此的脆弱。一旦失去了要找回來是非常難的。

    所以為人父母和子女溝通的時候講求信用是非常重要的關鍵之一。遠比你給多少錢提供多少次旅遊要重要的多。

    不要盲目的抱怨子女不聽話,他們曾經認真聽話的時候,你用各種誇大的謊話辜負了他們的信任,才會導致現在人家忽視你的意見。

  • 3 # 霍體清

    不是出走就是自殺,家長惶恐不安,如何教育孩子,您有何高見?

    中國的家長,以前就以最累聞名,現在不但是累,更主要的是付出以後,孩子不待見,各種可怕的事件總是不斷的出現,也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難題,怎麼教育才有效,怎麼教育才能讓孩子心身健康,成為社會有用的人。

    以前的中國,封建社會的時間比較長,普通的老百姓受剝削比較嚴重,都是比較貧窮,又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多子多福,所以生的孩子多,又沒有條件養,所以孩子從小就要幹活,也沒人把孩子當人看,捱打捱罵是很平常的,但就是這樣,也沒有孩子來不來就出走,就自殺的,並且絕大多數的人,長大以後都能結婚養家。

    現在每家孩子少,經濟條件遠遠超過過去,象過去那樣幾歲的孩子去餵豬,放羊,打菜打草,基本不現實,象過去那樣說打就打,誰也捨不得。這是由於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發生了逆轉,現在突出的問題是溺愛嚴重,孩子連基本的收拾自己的房間,做家務,洗碗洗衣服都不會做,更別說做飯,下地勞動了。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能力差,自私,不懂感恩,責任心差,意志品質差,這些性格,就為以後出問題埋下伏筆。

    另一方面,家長總希望孩子更好,總拿別人家孩子比,學不好,考不好就指責,批評,造成孩子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同時疏遠了親子關係。

    這種環境,有一點衝突,就會導致關係惡化,甚至出現極端事情。

  • 4 # 用心托起明天的朝陽

    用心交流 用愛呵護

    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現在很多的孩子,動不動就有類似於出走或者自殺這樣的過激行為,從表面看起來是孩子任性、不懂事,但其實在事件的背後,隱藏著很多深層次的原因。它的成因錯綜複雜,牽涉到人性、倫理、教育、社會價值觀等等諸多方面。

    任何一種教育都不是萬能的,任何一種教育都是有侷限性的,我們不能寄希望於教育這單一法寶,必須要站得高望得遠,胸懷全域性,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精準引導。

    文化文化,就是用文明來感化野蠻,用人性來同化獸性,這是一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這個過程的推進不會自然發生,需要時間,需要智慧的參與。人首先是一種動物,其本質是自私的,好逸惡勞是其天性,這即是動物性。為什麼大家把小孩稱為“神獸“? 這就說明了,沒有經過文明感化的小孩,其實就是一隻獸,一個會說話會思考的動物。一些小孩恃寵而驕,用父母的愛來綁架父母,企圖通過離家出走甚至自殺來控制父母。他們的本意並不是真的要出走,也不是真的要自殺,他們只是想要父母向他妥協,但往往是他們沒辦法控制好度,釀成了一個個悲劇。在他們身處危險或者生命正在消失的那一瞬間,他們其實是是極極害怕和後悔的,但為時已晚。

    孩子的驕橫跋扈,任性自私,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的家長不明事理,溺愛成性。任何一種模式的教育,都抵不過“言傳身教”這四個字;懶惰的家長教不出勤快的孩子,天天抱著手機刷X音、玩遊戲的家長,肯定帶不出自律的孩子。想要孩子懂事,首先家長得懂事;希望孩子優秀,家長首先要不斷的向優秀努力。

    童年所缺失的,孩子將會用一輩子來尋找,而且永遠尋不到,因為誰都沒有辦法回到過去。小時候缺愛、缺安全感的人,一輩子都會活得很痛苦。一些孩子之所以會有離家出走甚至於自殺的行為,其實他是在用他最後的尊嚴在呼喚家長的愛,甚至以不惜犧牲他的生命作為代價。很多家長往往以責怪小孩子不聽話不懂事,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對待這種愛的呼喚 ,結果真的釀成了悲劇。對於這樣的家長,我真想對他們說一句:你枉為人父人母!你就是一個還沒長大的巨嬰!生而養之,付出你的關愛,付出你的陪伴,對孩子說話溫柔點,安排好衣食住行,這是你的責任,也是你的義務,不帶任何條件的。有一些家長只顧自己快活,不管孩子感受,這與畜生何異?

  • 5 # 九慕望舒

    出走自殺,現在孩子心靈脆弱,打不得,罵不得,讓家長很難教育!教育孩子是父母的終身事業,不能放棄,我們不斷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

    現在家庭教育缺乏生命教育,性教育。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且只有一次,沒有生命,其他都是徒勞。所以家長給孩子教育的第課珍愛生命!

    現在社會由於網路比較發達,小學生被網友侵害,犯罪年齡低齡化,對孩子的性教育也不可缺少。校園霸凌的出現,施暴者和受虐者都是家庭問題,父母關愛孩子,多陪伴孩子,不只是從時間上,而是從精神上

    家成為真正的港灣,所以父母要跟孩子做朋友,而不能做權威式的家長,我是父母,你就應該聽我的,家不是講理的地方,更是情感的棲息地。如果家能感到溫暖,孩子怎麼會離家出走

    01教育孩子,智慧體現

    教育是喚醒,是點燃一把火。我們教育孩子處處都是智慧的體現。從小的方面說,我們不要跟孩子要分數。因為庸俗的目標,只能給孩子帶來庸俗的刺激,不會形成內在動力。

    我們父母盲目的追求分數,會給孩子形成不良的學習動機,變得目光短淺,如果變得急功近利,這樣會降低學習興趣。

    考好了也不要獎勵,把獎勵當成學習的誘餌,這樣會讓我們的孩子對學習沒有虔誠之心。把心思用在換獎品,討父母歡心,如此學習就很難腳踏實地了。

    愛學習是我們人類的天性,每個孩子天生的都不討厭學習,所以我們父母在這一過程中,應該給與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好榜樣就像把許多人召集到教堂去的鐘聲一樣——丹麥

    02以身作則,耳濡目染

    在我們的身邊,總有一些這樣的家長:教育孩子要認真學習,不要貪玩,而自己卻每天吃喝玩樂,有時間就刷手機。教育孩子孝敬老人,而自己本身對父母卻不敬不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自己的一言一行,在無形中感染和薰陶著孩子,要想讓孩子做到,父母首先應該自己做到,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不能以身作則的父母拿什麼教育孩子呢?

    在家裡,無論是父母還是爺爺奶奶,也沒少說孩子不要玩手機,但在實際行動中,沒有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沒有用行動去感染孩子,現在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已經進入一個誤區,那就是隻是言傳,不去身教,只要求孩子怎麼樣?不自律自己如何?

    因此,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父母也要以身作則,自覺地學習,比如看書、看報等,讀書和學習都是在和智慧聊天,用別人的經驗長自己的智慧,何樂而不為呢?父母勤奮好學,增加自己知識的過程本身就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

    從教育趨勢來看,終身教育儼然已經成為當下人們教育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標。知識是不斷更新的,父母教育孩子的理論也是隨時變化的,父母要不斷學習才能把握時代對家庭教育的要求,終身教育的理念要求父母勤奮學習。

  • 6 # 羊媽媽樂園

    這樣的問題,最近還是出現的比較多的一個問題,個個鮮紅的案例出現在眼前

    孩子不管是出於壓力大,還是心智不成熟。現在的年齡正處於青春期,叛逆階段。原因有很多

    一、學校方面。

    學校方面不僅僅是注重應試教育的問題,還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現在的學校比較功利,注重升學率,好學生好好培養,成績稍微差的學生,不予理睬,是一種不好的現象。

    二、家庭方面。

    要及時的和孩子溝通,始終給孩子建立一個安全的屏障,而這個屏障是什麼意思呢?

    給孩子灌輸一種,不管有什麼事情都可以給爸爸媽媽說,始終都是站在你這邊的,不論什麼問題都會引導你去怎麼做?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及時的進行心理疏導。

    對於孩子的考試成績,不要過度的逼迫孩子,詢問下,為什麼成績下降了?下次進行鼓勵,在我小時候,成績不算很有優異,始終也沒有給他們帶來成績上的驕傲,但是他們一直在說:“盡力就好,下次努力就好了,不要想太多了”。

  • 7 # 偉華易數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叛逆期孩子?

    青春期是孩子最叛逆的時期,如何正確教育叛逆期孩子 ,家長要做到心中有數,要避開誤區,找到和孩子交流最好的方式!

    如何正確教育叛逆期孩子 :

    一、自主權:

    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建議家長們教育叛逆期孩子儘量少說這樣的話,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

    二、發言權:

    考不上大學就去掃馬路”等話語,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的耳朵已經聽長繭了,叛逆期的他們對這些話可以說是“百毒不侵”了。這時家長應少說多聽,瞭解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三、時間支配權:

    叛逆期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願排得滿滿的,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表決權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

    四、隱私權:

    孩子在進入初中後,一些家長髮現,以前經常跟自己說心裡話的孩子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如孩子實在不願同家長交流,不必過於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隱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尊重。

    五、親子溝通技巧:

    對叛逆較明顯的孩子,家長會感覺到與之不好溝通。如何正確教育叛逆期孩子?就要求家長不僅要有這方面的意識,更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學會換位思考,尊重孩子,採取孩子願意接受的有效的溝通方法。

  • 8 # 如汐

    這個問題不是特別好回答,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存在類似的問題。

    我就寫幾個不太成熟的建議吧:

    1.學好知識

    學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好知識,充實自己的內在,為未來選擇人生方向做一個基礎準備,可以說學習知識這一步非常關鍵。不要輕易被外界的誘惑和混雜的思想打亂學習重任,是避開偏差的第一步。

    2.思想教育

    人為什麼要從小學習?

    學習有什麼用?

    為什麼學生不能玩兒遊戲?

    為什麼學生不能不上學?

    ……

    這些問題有跟孩子討論過嗎?我們上一輩甚至很多80後和90後都是機械化的,填鴨式的學習學科知識,雖然也接受過一些思想方面的教育,但是課堂說的還是比較淺,仍然有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為什麼學習,為什麼家長和學校不讓學生玩兒手機,玩兒遊戲之類的,加上缺少社會經歷很容易就磚牛角尖,和家長髮生衝突。

    所以要在思想上面和學生進行加強,疏導學生的內心癥結。

    3.社會經歷

    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光靠讓學生學習和思想教育還是不夠,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社會活動讓學生增加經歷,也能真實的感悟到社會和自己的想象不一樣,它不會將就任何人。多體驗幾次比光靠嘴上教育要強好多。

    4.適當放鬆

    整天學習或者做和學習相關的事情也會讓人產生厭煩情緒,需要適當的休息,可以安排出去旅遊或者其他休閒方式適當放鬆一下,休息好了再繼續努力學習。

  • 9 # 雲龍256013933

    現在的孩子一言不合就離家出走,這種現象在初中生身上尤其明顯,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孩子離家出走的行為都是不對的,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因為孩子離家出走、夜不歸宿會面臨很多危險,,後果難以想象。

    一是受青春期心理顯著波動性大的特點影響,其既渴望被人理解又內心封閉,種種煩惱無處傾訴,壓力一旦超強,便只好離家出走。

    二是受家長不良教育方式的逼壓影響:那些受嬌慣的孩子最易負氣出走,此舉旨在用以威脅父母,以圖繼續獲取嬌慣或更大的嬌慣;那些被強迫愛學習的孩子一旦自己的測驗、考查或考試成績不理想,特怕被父母、老師嘮叨,就易離家出走,以求取一時的“不聞不煩”;那些因父母忙“事業”而長期缺少情致關心的孩子,最易借離家出走來牽引父母對自己的關注,以希冀更多的情愛補償;那些被父母管教過於被嚴厲的孩子,往往會為了逃避“肉身”的被懲罰而選擇離家出走。

    三是與家長有強烈矛盾衝突或長期處在家庭矛盾衝突中的孩子,自己的“長大了”的“大人意識”一旦得不到尊重和理解,會導致孤立無援感受的產生,其時就容易用較為極端的做法——“離家出走”來作激烈的個人反抗。

    四是受各類武俠、神話、科幻電影及動漫故事的影響,那些頭腦簡單的孩子容易模仿心中的偶像而離家出走去“闖江湖”。

    五是受外面紛繁世界呈現的“五彩誘惑”或個別別有用心者的引誘教唆,那些好奇心特強而又咱沒得解的孩子容易不辭而別,以到外面去“大開眼界”。

    六是那些身有殘疾或遭遇特殊困境而悲觀厭世後的孩子,因心靈塌陷而容易選擇離家出走。

    我們問過這些孩子,得到的理由總是不堪承受學習的壓力,父母每天看著自己學習,沒有自由,老師的教育太嚴歷,總想出去玩......諸多此類的理由。

    試卷上的分數,讓人只想出走;眼前各門功課,簡直逼人自殺。

    由此可見,孩子的學習問題成為離家出走或者自殺的主要理由,而這些方式都是孩子們對學習壓力的無聲反抗。

    都說現在的孩子太脆弱,那麼家長有仔細考慮過為何孩子會這樣嗎?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不是跟風就是“跟著感覺走”。他們想提升孩子承受能力,所以就有了“挫折教育”,忘記了讓孩子吃苦是為了體驗不同的生活磨練他的意志,而不是通過批評孩子、罰站、不給孩子吃飯等手段,“折磨”孩子,造成孩子的童年陰影。在無數起自殺事件中,有不少孩子都因為害怕懲罰、教訓而選擇自殺!你認為孩子小,進行些小懲罰對孩子來說,最多隻是一點點小煩惱,這些懲罰教育最終會幫助他們長大成功。殊不知這樣的“煩惱”真的會跟隨孩子一輩子。

    科學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那麼作為父母該如何進行科學的家庭教育呢?如何幫助孩子真正實現優秀卓越呢?

  • 10 # 我是個老頑童湖北竹子

    你提的這個問題,是個較普遍的問題,在疫情過後初三開學前一天,離我們小區幾百米的另一個小區,就有個初三男生跳樓自殺了。在為這些失去生命的孩子和失去孩子的家長痛心的同時,我們的社會,學校特別是家庭真的該反思一下了。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做家長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母親)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首先,大人們在如何教育孩子上,要意見統一,不能這個嚴那個寬,哪怕教育時有欠妥當的,其他大人也不能當孩子面討論對錯。第二,千萬不能認為孩子小不懂事,長大就好了,其實小時候教育好了,長大就不用太操心了。第三,愛孩子是父母應該做的,但愛不等於寵和溺愛,該嚴的一定要嚴,該鬆的就鬆,什麼都由著孩子來,反而是在害孩子。第四,大人有時要把孩子當朋友對待,該尊重的一定要尊重,做錯了事要大方向孩子認錯,溺愛和霸道這兩個極端都不對,愛和嚴都要適度。其實除了家庭教育要反思,社會和學校同樣要反思,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對孩子也有很大影響,學校現在也是隻注重成績而輕視品德教育,孩子走到哪兒,聽到的多是升學率,考了第幾名之類的話,現在的孩子本來學習壓力就大,加上心智成熟又滯後,一旦遇到像沒考好被學校批評或家長埋怨,就無法承受,所以,一些學生就選擇離家出走甚至走極端輕生。現在的家長都有孩子難管教的體會,與其在那兒無謂的感嘆,不如靜下心來找到解決的力法,只要儘早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就一定會找到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教育方法,因為沒有誰願意聽到或看到某地方某孩子又怎麼怎麼樣了的訊息。

  • 11 # 科壇春秋精選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中國家長的夢想,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很多家長走進了一個誤區,把孩子看成是自己飼養的動物一般,覺得控制他們的方方面面,全程監控他們學習,孩子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考上名校,出人頭地。

    其實每個個人都是獨立的,有差異的,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也希望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可。家庭是一個溫暖的港灣,不管外面風吹雨打,家人都會無條件地接納自己。但是現在對於一些天生資質一般的孩子而言,家庭就是噩夢的存在,無論他們多麼努力,成績就是上不去,不能滿足家長的期待,回家就是喋喋不休的教育和各種監控,沒有發自內心的接納和關愛,很多父母的字典裡只有成績二字,根本不關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的成績是他們的臉面,他們信奉只要努力孩子就能課業進步的悖論,造成了目前很多家庭悲劇的產生。

    教育孩子的最關鍵的一個字是“愛”,也就是無條件的接納和理解,可以與他們暢所欲言地溝通,我們要把孩子看成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我們的附屬品和控制物,要學會尊重他們,理解他們,適時地引導他們待人接物和自我管理。另外很多家長也需要把注意力放到工作上,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不要只會盯著孩子,把自己的理想都放在孩子身上,這樣的做法給孩子造成了沉重的壓力和無盡的困惑,也造成了目前青少年抑鬱症高發的情況。

  • 12 # 雲媽媽談養娃

    不是出走就是自殺,這是現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的不正常現象,而且越來越低齡化,有些孩子,就算沒有真的付諸行動,但總是把離家出走或者自殺掛在嘴上,讓父母終日惶惶不安,對此,做父母的該怎麼辦?我想,除了正確引導,我們更該做的,是從小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

    先講一則寓言故事:兩隻青蛙在牛奶廠覓食,不小心掉進了牛奶罐裡,牛奶罐裡還有為數不多的牛奶,但是足以讓青蛙們體驗到什麼叫滅頂之災。

    一隻青蛙在牛奶罐裡遊了好幾圈,又試著往上跳了很多次,但是因為牛奶罐太滑,它跳不上去,它想,我是永遠也出不去了,於是,它很快就沉了下去。

    另一隻青蛙在看見同伴沉沒於牛奶中時,並沒有沮喪,而是不斷告訴自己:“我一定能夠跳出去。”於是它繼續在牛奶罐裡不停地游來游去,尋找出口, 不知過了多久,它突然發現腳下黏稠的牛奶變得堅實起來。原來,它它和同伴不停地遊動攪拌,已經把液狀的牛奶變成了乳酪!不懈的奮鬥和掙扎終於換來了自由的那一刻。它從牛奶罐裡輕盈地跳了出來,重新回到綠色的池塘裡,而那一隻沉沒的青蛙就留在了那塊乳酪裡,它做夢都沒有想到會有逃出險境的機會。

    有時候我們的孩子們也會遭遇青蛙的境遇,很多突如其來的挫折或困難會阻擋人們前進的腳步。

    但是有的人卻成功了,是因為他們能夠堅強地面對,而有的人失敗了,是因為他們面對困難一蹶不振,失去了繼續拼搏的勇氣。因此,我們要告訴孩子,跌倒了不要怕,勇敢地站起來就能看到一片豔陽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不斷地鍛鍊孩子的勇氣,從小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和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

  • 13 # 菲菲236203918

    對孩子教育首先是家長自身要成長,孩子出生就要給予無私的愛。什麼叫無私的愛?就是父母的付出,而不是管生不管養。很多父母不願意帶孩子,晚上也不帶孩子睡覺,把孩子放到祖父母身邊成長,等到上學接過來,結果發現這也不行那也不好。然後再各種的指責,這種情況下根本教育不好孩子,發生衝突是一定的。激烈了就是出走或者走向極端,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徹底逃避解脫。怎麼改變?我個人認為,第一要決定生孩子就必須自己撫養,二歲以前充分給予孩子安全感,父母以身作則互敬互愛給孩子做榜樣,家庭矛盾都要和平方式解決。如果父母有矛盾一方摔門而去這就是給孩子作反面榜樣。也就是告訴孩子我生氣我出走。身教大於言傳。再一個三四歲就是給孩子規則意識培養的關鍵期,不能毫無原則的慣著孩子,吃飯滿屋子跑追著喂,去商場買東西不買滿地打滾等等。五六歲生活基本自理,自己穿衣穿鞋,自己洗澡,自己給自己倒水喝水。這也很重要!很多孩紙家長一切都包辦,都不知道自理和冷暖,更不會心疼大人的不容易,當然就不會有歸屬感,也就沒有責任心,自信心。他一切的生活能力都要靠大人,依賴大人,自然上學就會出現很多問題,遇到障礙。生活能力的培養也是手腦協調性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自然上學跟不上,寫作業慢,學習能力差,人際關係差,挫敗感就強。再一個上學的孩子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家長就是要給孩子鼓勵,包容。陪著孩子一起戰勝困難,而不是指責訓斥挑毛病。放平心態,我們絕大部分孩子終將平庸。金子塔尖的孩子是極少數。如果家長做到這些,親子關係不會差。更不會走極端的。

  • 14 # 張宇傑74

    我最恨父母出出相逼的行為,老一輩的思想和現在新時代年輕人的思想不一樣。新時代年輕人是有理想的。做父母的不要打罵子女,要對子女輕言細語商量心理疏導,聽聽子女心聲和想法。子女的人生道路對與錯,是他們的選擇。放開手吧,讓他們自由飛翔。但是子女做錯事,不要生氣打罵,要跟子女聊聊人生,生活就是這個樣,指有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生活過的美好,夢想一定會成功,未來更加美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親物件說不合適,又能約出來吃飯,還能進展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