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露為霜65799235

    應該稱之為封禪,分為封和禪,分別是祭天,祭地。

    從三皇五帝甚至更早開始,封禪就是中國歷史上皇帝的莫大榮光,是證明其帝位乃天地授予的儀式。

    但凡有功績大的,或者自以為功績大的都想來一下泰山搞搞封禪,比如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李世民等等。

    後來,有些皇帝,沒什麼能耐沒什麼功績也非要給自己貼金,厚著臉皮硬要來封禪。比如李治,李隆基,後來最噁心的封禪是宋真宗,臉皮跟城牆一樣厚,為了封禪,不惜賄賂臣子,辦成了封禪大典。

    於是之後再也沒人去封禪了,因為~~貶值嘍,要不然,什麼鐵木真,康熙,之流尤其是古稀老農民乾隆不去才怪。

  • 2 # 一筆知興衰

    古代帝王去祭拜泰山,主要是為了封禪(fēng shàn),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喜歡看古裝劇的小夥伴兒們一定知道,電視劇裡經常有帝王去封禪的情節,但是你們知道為什麼是去泰山麼?

    泰山,又名岱宗、東嶽。“泰山”之稱最早見於《詩經》,“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易.說卦》雲:“履而泰,然後安”。古人認為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恆,為五嶽之長”。古代帝王崇拜去泰山封禪,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神話傳說

    六朝任方《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氏(遠古時開天闢地,代生萬物的神人)死後頭為東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據《史記集解》所載:“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

    二、認知有限

    由於古人對世界的認知能力極其有限,加上科學知識很不發達,就認為泰山是群山中最高的山,也就是說泰山離天最近,帝王在此祭天帝,其內在涵義就是受命於天。古人認為日出東方,所以東方是萬物交替,初春發生的地方。而人間和上天對話的通道就在泰山上,能有權利封禪的帝王,被認為是真正受到上天承認的真龍天子,所以歷代有為的君主,都以能上泰山封禪為榮。

    三、權力象徵

    古代中國為農業大國,漢族先民把雄偉奇特的東嶽視為神靈。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一,權力的象徵。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歷代帝王藉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治,使泰山的神聖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四、地理位置

    泰山凌駕於齊魯平原之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周圍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有“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而皇帝貴為萬人之上、九五至尊,登臨這”五嶽之首“俯瞰的不僅僅是周圍景色,更是萬里山河。

    中國歷史上雖然皇帝眾多,但是真正能去泰山封禪的是少之又少。因為帝王要封禪泰山,要有一定的政績。所以真正去泰山封禪的皇帝只有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六人。因為到了南宋時期,帝王把封禪和祭祀合為一體,以後歷代王朝在京都設南北郊,築天、地壇祭天地,也具有與封禪相同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一直感覺我有心理疏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