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寶的爸

    學齡前的兒童,是“在生活中學習,在玩耍中學習”,生活和學習以及技能的培養是密不可分的。3歲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玩耍,通過玩耍來掌握生活技能,並在此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所以父母的日常安排應儘量兼顧孩子的玩和學,也就是寓教於樂

    中國教育部頒佈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給出了孩子身體健康、語言、社會性、科學、藝術等五大領域的建議;並且國內首部《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推薦,每天各種型別的身體活動時間為3小時,並且要保證室內外運動2小時、日常活動1小時。(下圖為《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各項能力培養的指導大綱。)

    一日三餐和上、下午兩頓零食:約4個小時;戶外活動:2個小時睡眠時間:12個小時玩耍和學習時間:6個小時

    從以上每個專案的時間劃分來看,我們需要安排孩子活動的,主要是“玩耍和學習時間”的那6個小時,但是我們可以利用吃飯和在戶外玩耍的機會,也培養孩子的一些重要能力。

    一、身體健康方面

    我們可以更多的安排一些活動,來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

    1. 起床穿衣服

    早上起床以後,我會把孩子白天要穿的衣服放在床邊,並且叮囑孩子“起床之後,自己去上廁所、洗手、洗臉然後換睡衣”,這些看似在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其實也在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以及鍛鍊自己的手眼協調動作能力。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其實很多已經上了小學的學齡孩子,仍然不會扣釦子、穿衣服,我們在家從小就訓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媽媽早上在準備早飯的時候,孩子就會想幫忙往餐桌上擺餐具;他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剝雞蛋殼。起初孩子是因為好奇想剝雞蛋殼,看我們剝殼的時候很好玩,就自己也想嘗試,後來就形成了慣例,讓孩子為所有人剝殼。

    孩子從準備早飯導吃飯的過程,充滿了娛樂性和參與感,所以孩子不覺得吃飯時枯燥無味的,而是不同的玩樂形式。但對於父母來說,不僅訓練了孩子的精細動作,手眼相互協調配合,刺激大腦發育,還能培養孩子做家務的好習慣。

    3. 餐食時間

    餐食時間,是培養孩子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的絕佳機會,父母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來培養餐前後洗手、自主進食、不挑食偏食等良好的吃飯習慣。

    在吃飯的時候,還可以告訴孩子,媽媽做的是什麼菜,菜是什麼顏色、形狀或味道,餐盤上都有什麼花紋等等。餐桌上的這些蔬菜、水果,要比書本上的圖片更加鮮活逼真,孩子也可以更好的將食物的顏色、形狀及味道,與食物本身對應起來。

    運動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戶外戶活動來實現。在公園裡,一般會有各種適合於小朋友的公共器材,比如滑梯、鞦韆等,可以鼓勵孩子鑽爬、攀登,與其他小朋友追逐嬉戲,這些都有利於提高他的動作協調能力、身體的靈活度、增強身體力量,還能增加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技巧。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與同伴分享玩具、一起合作完成堆沙堆等形式,提高自己與同伴之間的社交技巧。

    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在同大人、同伴的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所以我們也應該為孩子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並鼓勵他們與大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他人的積極迴應。為孩子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孩子一起多看看看圖書繪本故事書,既可以豐富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從小就開始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這裡重點強調一下,怎麼反覆給孩子讀同一本書。

    父母們可能都知道,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反覆的聽同一個故事,因為這是他們學習知識、增強自信心和理解力的必需過程。那麼父母到底應該怎麼來培養孩子從同一個故事書中,學習、鍛鍊不同的能力呢?

    孩子的玩耍時間,分為孩子自由玩耍,以及大人陪玩兩個時間段。

    1. 自由玩耍的時間

    孩子在自己玩耍的過程中,會努力探索家裡的環境,這樣會極大的促進孩子神經、大腦甚至整個身體的發育。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在家裡為孩子設定安全遊戲的區域,比如專門為孩子開闢一個區域或者玩具房間,讓孩子子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讓孩子在玩耍時不會誤傷自己、破壞傢俱或弄髒房間。比如,把容易損壞或者已摔倒的物品移走,比如檯燈、書架等。

    我們在家裡專門為孩子開闢了一片區域,裡邊有孩子愛玩的各種玩具卡車、木頭積木等,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力來搭建自己喜歡的“場景”。

    很多時候,3歲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培玩,我們需要教孩子怎麼玩玩具,並引導孩子探索一些新的玩法,這樣也有利於孩子“自由玩耍”時可以自己練習。

    當我陪孩子玩的時候,一般會利用現有的玩具,構造一些不同的場景,既讓孩子瞭解一些生活場景,又能開發他們的空間想象力。比如,我會和孩子一起用“玩具廚房”來開一家Pizza店,會有人點餐也會有人送餐,並需要“付錢及小費”;還會使用積木和空紙盒,來搭建停車場,讓玩具卡車、小汽車等有位置停放,並可以扮演警察來“抓闖紅燈”的車輛。這都可以培養孩子的動作(手眼)協調能力、手部精細動作能力、以及空間想象力等。

    四、數學啟蒙教育

    數學啟蒙教育,也主要是通過遊戲的形式。比如,對於形狀、顏色的認知,數字概念等,都可以在故事書、不同的積木玩具等找到不同的形狀、不同的數字等;而且這些玩具,還可以教會孩子關於大小、多少、長短、粗細等空間概念的對比認知。

    五、藝術啟蒙

    藝術啟蒙可以通過音樂、美術、舞蹈等形式來培養。

    美術啟蒙,嚴格來說也是遊戲的一部分,可以為孩子提供不同顏色的畫筆,可以教會孩子一些簡筆畫,比如怎麼簡單的畫出爸爸媽媽,或者大鯊魚,或者南瓜等,比如米寶就經常畫一些爸爸媽媽和孩子一家三口,牽手的樣子;也經常畫鯊魚,還把這個貼在了家裡的牆上。(爸媽們大可放心,孩子會在不斷的練習、反饋中,不斷精進自己的繪畫水平的。)

    綜上,3歲孩子的一天,取決於父母如何安排,父母的陪伴將會是孩子各方面能力發育的關鍵所在。

  • 2 # 嘿呦喂哦

    當寶寶三歲時,已經可以進入幼兒園了。此時,寶寶更有獨立自主的想法,教育在此階段也非常重要。經常聽老年人說”三歲定八十”, 也就是孩子三歲前的教養影響後面的幾十年,可見三歲前的教育有多重要。那麼,三歲寶寶怎麼教育才更好呢?

    2、角色扮演遊戲:和他一起玩看醫生,來客人了,去超市購物,警察叔叔抓壞蛋等遊戲,自己編一下游戲內容,稍微豐富一點。你和寶寶一人扮演一個角色,如看醫生的遊戲,一個扮醫生,一個扮病人,平時教他注意觀察所扮演的這些角色。

    3、增加知識面:可以通過在路上看到的任何事物來增加他的知識面,如各種動植物和建築的名字,各種商店的用處,以及看著天空給他講一些天文學方面的知識。

    4、品質的培養:每天抽一定時間和他聊天,讓他講講幼兒園的生活,然後灌輸一些好的品德。也可以通過讀故事的方式灌輸,一個故事講完後用簡單的話總結這個故事所體現的那些好的品質。不斷重複,加強印象。

    6、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供機會讓他決定一些事情,比如穿衣服給他兩件衣服,讓他自己選擇喜歡的;出去玩可以讓他選擇玩的地方。平時他要自己做事情,儘量不要拒絕,如果要拒絕,需要告訴他原因,並對他的這種熱情給予肯定。

    7、以讚賞教育為主,多表揚,多鼓勵。不要打孩子,那是最傷害孩子心靈的。不要講粗話,注意以身作則。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3 # 淺笑生嫣

    三歲孩子的教育重點主要是包括四個方面,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培養、閱讀習慣培養、語言興趣啟蒙和社交能力。女兒剛好三歲多,我說下我每天的日常安排,供參考。

    我將孩子一天的活動分為起床睡覺、吃飯、戶外活動、室內活動。教育的四個重點需要合理地融入到了這些活動中。

    起床睡覺

    起床睡覺方面,主要注意養成孩子規律的生活作息。並培養孩子自己穿衣洗漱的自理能力。

    寶寶現在睡眠變得非常規律,有了自己的生物鐘。到點就會自然醒,上床10分鐘就能睡著。起床後洗臉刷牙,睡前洗澡,都是自己主動做。

    吃飯

    吃飯時,需要保證孩子營養均衡,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養成孩子不挑食的好習慣,培養良好的餐桌禮儀。

    我家是邊玩邊吃,追著餵飯長大的,所以吃飯方面的培養尚需努力。我主要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從只要她坐著自己吃飯5分鐘開始,逐步延長坐在餐桌前的時間。

    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能讓孩子得到充分的體能訓練,並與她的小夥伴建立友誼,培養社交能力。

    每天晚飯後,都是孩子和她的小夥伴一起玩耍的時間。讓她們一起騎自行車、奔跑追逐。即起到消食耗能的作用,是保證孩子吃好睡好的前提。又培養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週末則可帶孩子去遊樂場、公園等玩耍。

    室內活動

    在家時,給予孩子高質量的親子陪伴。陪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培養閱讀習慣。或者與孩子進行一些培養專注力的小遊戲。並適當引導孩子繪畫、英語、音樂、舞蹈學習興趣啟蒙。

    我不認為孩子三歲需要學很多東西,例如背古詩、學算術、認字、甚至是英語等。以學英語為例,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堅持和持續的輸入輸出,孩子學了也會忘

    合理安排每日活動

    以上為三歲孩子教育和日常活動安排的大方向。具體實施,可以結合大人自己的時間作一個計劃,計劃不用限定太死,因為大人和小孩子都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但是也不可以沒有計劃,孩子需要教育的方面很多,沒有計劃往往顧此失彼,不能讓孩子得到全面發展。

  • 4 # 佛系少年i

    首先,三歲的孩子正處於一個對所有事物都好奇的時期,這個年齡段是培養孩子動手動腦以及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一旦過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性格基本上都定型了,所以才有那麼一句俗語叫“三歲看到老”,這話說的真的一點都不誇張。就像我的孩子,現在十歲了,在性格這個方面基本上就和三四歲時一樣,勤快,樂觀,積極向上,而且非常會疼人。那麼在孩子這個年齡段該如何培養他優良的品質呢?我依個人經驗有以下建議:

    第一,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用溫柔的語言,對答的方式,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問題並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愛,學會愛。

    第二,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感受美好事物,不僅有益身體健康,還有助於培養孩子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

    第三,培養孩子智力發育,親子之間多做互動遊戲,這樣有助於孩子智力開發哦!

    第四,儘量不能太溺愛孩子,不能對孩子有求必應,父母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孩子提出多餘的條件應該讓他自己去爭取。

    第五,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息習慣,比如早睡早起,每天固定做一件事(例如畫一幅畫或聽童話故事),這樣有助於培養孩子勤奮、堅持等優秀的品質,只有一個具備良好習慣的人,未來的人生即使不出色,但一定不會差。

    第六,讓孩子學會分享。現在有些孩子在這個方面就做的不夠好,在外面,不僅不分享,還學會與人搶東西;在家裡,自己的東西,父母不許碰,只有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才給父母。大家覺得這樣的孩子,還會有美好的未來嗎?所以,父母和孩子平時相處過程中,應該多和孩子一起分享食物、玩具,培養孩子愛的習慣,在他吃東西時,第一個想到要分享的人就是你。

    第七,培養孩子吃苦的能力,不能總給孩子最好的。多帶孩子體驗生活,如城市裡的孩子多去鄉下體驗生活,鄉下的孩子多與父母一起參加勞動,這樣做有助於讓孩子儘早明白生活的不易,形成節儉、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

    祝願所有的寶寶健康成長,擁有美好的未來。

  • 5 # 快樂的虎媽

    三歲孩子怎麼教育,每天日常怎麼安排?

    我家沒有固定模式。但一直有種說法,三歲看大。其實就是一個立規矩的時期,錯過這個時期,後面管教起就沒那麼易。如果立好了規矩以後就好管教。

    我家這個時期的小孩,我是沒有非得要她學習,或者說要會的東西要有多少,有多厲害。

    我更多的是偏向她以下這些:

    1、培養她的自理能力

    這個年齡段有的早就上幼兒園了,有的是這個時間,我的是三歲多點快三歲半上的幼兒園。

    一是我覺得大點上,體質各方面會好點。加上那時春季易感冒,就晚了一學期上。

    二是我覺得她的自理能力還不夠成熟,獨立吃飯倒不擔心,一歲多時就學著我們會拿碗筷。

    主要是上廁所,還不能獨立完成。(學校老師加生活老師才兩個,其實很多時候照顧不來這麼多學生,避免她上學會有落差情緒,自己範圍內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了,就能減少很多問題,我希望她是在學校每天都開開心心的。)

    2、動手能力

    我不強調要她一定要學寫字或學詩,因為這個時候的小學其實讓她拿筆練字,或寫上一張,一筆一劃其實是很吃力的。哪怕我們一頁寫下來,都會有點。

    像我在她一歲前就是買了各類積木(有形狀類的,有疊狀的),剪紙(一半圖片,一半沿線剪),穿線(各種動物類的),還有自創,等等

    她每天基本上都要玩一遍。

    3、安全意識

    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到時候到學校或外面,特別重點要講安全意識,很多時候小孩,你講,左耳進右耳出,根本沒進去。只有讓她感受一切,她就記得很清楚。

    記得一次,她總是要玩那個開水,說過很多次,還是玩,有一次燙了一下,就再也不玩了。

    4、為人處事

    這點我們從她出生就是一直以身作則的,因為小孩是白紙一張,你怎麼做,她就怎麼學。

    像我們日常一直強調,垃圾要垃圾桶。不許講髒話 。對人要友好,要講禮。別人的東西我不要,自己的東西保護好。不隨便打人等等。

    那麼她的每天日常會做什麼了?不上學情況下:

    1、早上9點前一定要吃完早餐

    然後我會根據天氣選擇帶她們戶外。通常他們不上學我都會選擇帶到戶外,不喜歡宅在家裡。哪怕是出去走走。一出去就是一天,順便會叫上她的小夥伴。

    如果是下雨天,我會放上音樂,然後跟她一起玩會,然後自己做點事,看點書,她也會看故事,然後會讓我講。

    有時也會讓她畫畫,通常她喜歡讓我畫,讓我畫時我不會畫時,我會百度找然後畫給她看。我家的屋子裡到處都是她的畫。

    2、午餐後

    會跟她互動半小時,然後讓她睡上一會。

    起來後會給她吃水果,然後給她看一些我選擇的動畫片,一起看,她會邊看邊問問題,然後邊回答給我。

    然後就還是自由玩。

    3、晚餐後

    會全家一起出去散步。8點左右回來,然後讓她自己洗澡,然後喝牛奶,瀨口,講睡前故事,我會讓她自己選擇一兩本,每晚的睡前故事是打不斷的。

    4、晚上9點半到10點已入睡。

    我家對小孩的安排是很簡單的。在三歲這個階段,我讓她隨意,因為我覺得這個年齡段其實還是給她一個快樂的童年就好。

    個人觀點!

  • 6 # 擺渡奶奶

    關於三歲孩子的教育,家長不可太輕視。

    因為這個時期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髮育都不成熟,

    生活中需要家長的精心照料和正確引導。

    孩子出生的前3年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健全人格的最佳時期,

    這些對他今後人生的影響至關重要。

    因此,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應該做到:

    1、注重培養良好的品德

    三歲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處於積極模仿他人的活躍階段。

    在這一階段裡,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直接模仿的物件。

    要想孩子具備優良的品行,家長自己首先要做到。

    對孩子的言行示範,讓孩子耳濡目染,比空洞的說教強一百倍。

    2. 培養積極樂觀性格

    孩子的性格養成,三歲左右是一個重要階段。

    人們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不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家長在這一階段要多加註意孩子的性格表現,

    如果發現孩子負面情緒居多時,就要及時進行引導。

    同時,家長更要注意用自身的形象影響孩子,

    因為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將終其一生。

    3. 教會孩子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

    喜怒哀樂是人類最正常、最普遍的情緒,

    當孩子哭鬧時,不能簡單粗暴打罵,

    要多去理解孩子,寬容孩子,

    還要允許孩子偶爾宣洩內心的委屈,不要強加制止。

    等孩子情緒穩定時,要和孩子多交流溝通,善於引導,

    慢慢教會他們如何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

    4、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

    跟孩子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對他的終身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長要多陪伴孩子,這裡的陪伴,一定要是用心陪伴。

    讓他感受到父母發自內心的愛,這樣才能讓孩子獲取足夠的安全感,

    這是良好親子關係形成的第一步;

    其次,家長要儘可能多的製造生活中的儀式感,

    這是對孩子表達愛意的良好方式,

    遇到某些節日,發生高興的事情,都可以慶祝一番。

    在平常的日子裡,和孩子一起穿親子裝也是一件充滿儀式感的事情,

    給孩子營造溫馨和睦的家庭成長環境。

    5、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隨著孩子的身體發育逐漸成熟,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他的自理能力,這對他以後的成長非常重要。

    在孩子的飲食、睡眠方面,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比如,給他準備好餐具讓他自己吃飯,晚上在自己小床上獨自睡覺。

    此外,良好的衛生習慣對孩子也尤為重要,

    飯前便後要洗手、每天早晚刷牙都是孩子應該學會並養成習慣的事情。

    6、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學會分享。

    這個時期,除了為孩子挑選合適的對提升智力有幫助的玩具以外,

    還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為孩子下一步適應幼兒園生活打基礎。

    教育孩子與別的小朋友相處時,要學會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

    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豁達的心胸,有利於孩子將來成長。

    至於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日常生活安排,可以根據每個家庭情況而定。

    總體上以娛樂型為主,寓教於樂,

    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吸取對成長有利的成分。

  • 7 # 飛飛媽

    三歲孩子正常情況下是應該上幼兒園或是準備上幼兒園了。

    為了讓孩子儘快融入幼兒園氛圍,或是儲存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時也要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教育孩子,形成固定的作息。

    每天早上七點半起床,可以先播放一些孩子喜歡看的動畫片或歌曲,吸引孩子擺脫瞌睡,然後讓孩子洗漱,吃早餐。然後跟他玩遊戲,講故事,進行1-2小時戶外運動,讓孩子發洩旺盛的精力,路上看到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藉機教給他,增加他的知識面和認知面,可以告訴他各種交通工具的名稱,到動物園喂小動物,培養他的愛心等等。

    中午午餐時間要固定,一般在11:30-12:30,吃完後洗漱,睡午覺,午覺時間不用太長,2小時(包括上廁所和入睡)。醒來後洗漱,讓孩子玩玩喜歡的玩具,過家家遊戲,可以順便進行些早教課程,如複習兒歌、唐詩、數字等。期間吃些水果點心之類的午點。

    晚餐前出去活動一小時左右,可以在小區跟別的小朋友玩,可以騎自行車等等,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晚餐後可以出門與小朋友玩1小時左右消食,然後回家洗澡,洗完澡後可以在室內聽聽故事,然後上床睡覺。

    孩子慢慢地養成有規律的生活,對今後的入園,入學都有好處。

  • 8 # 跬步求索

    孩子哪裡來的固定模板,怎麼教育看家長自己啦。這時候的孩子差不多該上幼兒園了,一般來說除非週末在家的時間有限。家長考慮更多還是撫養,教育儘量交給學校。畢竟家長承擔教育角色身份有點複雜難把握。作為養育者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而作為教育者應該站在正確的立場怎麼平衡看個人理解。

    同時,這麼大點的孩子其實理解抽象的能力非常差。比如類似“誠實”“好”這些抽象概念受制大腦的發育他是無法理解的。更多的還是通過觀察自己的養育者模仿處理問題的一種對映機制。你可以大致類比成他只懂歸納不懂演繹。所以這時候與其花心思教育孩子不如用點功夫反思或剋制自己。

    最後,這個時候的孩子並非簡單的複製養育者的行為模式。他們能夠通過遊戲等方式自主的將觀察得到的行為分拆實驗。簡單來說他會在作死的邊緣通過反覆試探來確定自己能夠被允許的行為邊界和對外部世界的理解。而且這個過程的反饋只能通過觀察真人得到。所以作為養育者,首先有空能陪儘量陪。(能夠參與的那種,他玩他的你刷手機不算。因為你並沒有就他的行為給予反饋)其次儘量控制自己的脾氣。有些讓你生氣的事和動機啥的無關,只是孩子認知世界的一個小實驗。

  • 9 # 尹某某MoMo

    我家孩子的日常是:

    07:00~08:00 起床、洗漱、早餐(開啟天貓精靈,開始放喜馬拉雅上的古詩詞,當作背景音樂來聽的)

    08:00~09:30 自由安排時間,如搭積木,畫畫,手工,看書等等(背景音樂換成英文兒歌)

    09:30~10:00 安排了一節網課

    10:00~11:00 上完網課會允許他看一會兒動畫片,設定好密碼,時間到自動鎖屏。鎖屏之後就他自己安排想玩的

    11:00~12:00 午餐

    12:00~14:00 休息時間(大部分時間不會午休,他自己找東西玩。)

    14:00~16:00 陪著學習時間(數學啟蒙練習,玩玩識字卡片,做做遊戲,做做手工等等)

    16:00~18:00 戶外活動時間(只要不下雨基本都要出去玩會,跟小區裡熟悉的小夥伴一起追追鬧鬧,釋放一點精力,晚上好睡覺)

    18:00~19:30 晚餐(晚餐後休息休息就會準備洗漱)

    19:30~20:00 英文學習

    20:00~20:30 親子閱讀

    20:30~ 關燈睡覺(開始放喜馬拉雅上的睡前故事)

  • 10 # 甜慄

    古人說:三歲看大;說的肯定不是成就,而且生活日常和習慣。現在小學老師普遍也認為就算到了小學,老師們在教的,孩子們在學校的也是習慣和日常,因為那太重要了,會伴隨一生:

    如果是全職媽媽,孩子的時間安排要好做得多,因為每天守著;如果是職場媽媽,可能就難一些了,畢竟在家的不是自己,一定要跟家人溝通好,認可你的方法;

    下面是我孩子的日常,首先告訴他時間的概念,表都是圓圓的,所以我跟他一起畫了兩個時鐘,白天就畫上太陽,夜晚就畫上月亮,數字是我寫的,他三歲,當然認識不怎麼認識,但是,他認識顏色、認識圖畫。所以,我們把每個小時都用一種顏色塗一塗,然後再用相應的顏色畫上要幹什麼?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通常8點起床,八點到九點就是洗漱吃早餐;

    九點到十點看書學習(我會教他,也會陪著他,主要就是玩玩卡片、英語、數字,不要太看重結果,主要是習慣,至於內容,要做的就多了,不過我認為最重要的先是習慣,有時候也會看書)

    10點到11點,唱歌跳舞(我覺得這很重要,而且其實也在學習,可以放著視訊跟著跳,也可以你們一起表演,一定要記得一起,他一個人會很尷尬)

    11點到12點是遊戲時間,可以外出和小朋友在小區玩,或者自己玩玩具。

    12點到3點吃午餐,然後睡午覺

    3點到4點要喝酸奶和吃水果,或者冰激凌甜點這類的(肯定吃不了這麼久,吃的時候,我還會跟他聊天,說說故事這些)

    4點到五點是跟爸爸媽媽玩,比如下下棋、做做手工

    5點到六點就要寫寫作業、練習冊這些,說是做作業,其實就是塗色、連線、畫畫,慢慢長大就開始學得更多。(我有點私心,猜想著以後上小學初中,做作業應該差不多是這個時間吧)

    然後就是晚飯,還有和爸爸媽媽玩了,晚上我會給他講繪本故事,他很喜歡。

    孩子很簡單,一開始你公平的和他溝通,並且設定規則,他肯定會按照規則來做;如果,一開始就沒有規則,那他的想法自然就是規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二戰戰場上有過哪些讓人拍案叫絕的神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