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似曾相識36439

    這是肯定的,當年唐山地震也是八點級別以上,造成了城市一片廢墟,在大自然面前,特別是地震,洪澇颱風海嘯都是毀滅性樓層越高危險越大 。

  • 2 # 個人見解

    如果是25層以上的高樓,遇上8:0地震,那就慘了。為什麼呢?抗八級地震的設計,是哪個部門硬性規定,設計院必須執行?施工時,如果是有偷工減料的情況,會不會對抗震性打折扣呢?不敢想象發生8:o地震的情況。只能聽天由命囉!

  • 3 # 遊奇兵1

    有啥子影響哦!杞人憂天白吃乾飯?整天關緊門窗備上降落傘隨時拴上保險套?樓層高容易甩出去哦!多去練幾趟高空笨豬跳跳練練膽、最最最重是要買高空意外甩出險???算了還是買個提前五分鐘預警器,這樣有時間選擇跳降落傘還是彈射出去、多喝點酒哦懂得起訕!!!!!。

  • 4 # 東dww

    這種事沒有如果,有如果都是美化讚揚,真見過96,98洪水汶川地震的就沒有這麼樂觀了,外力的威力超出想象,高樓搖擺會更厲害。

  • 5 # 幸福平安健康順利

    八級地震,想想都不寒而慄!512時經歷的那劇烈搖晃……當時把勞資嚇得!鋼防盜門彷彿有人在用腳猛踢!樓房的鋼筋混凝土被搖晃得“噶噶”的響!滿腦子“遭了,要死了”“停下來!停下來,再搖樓房就要散架了”……阿彌陀佛!千萬不要再有地震!

  • 6 # 破娃落地

    在中國遇到8級地震要看地方,象一線城市安全指數高點了,但一般城市估計百分之八十會倒,不信你去看下正在建設的樓市

  • 7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在城市碰到里氏震級8.0級那樣的大地震,對25層以上的建築有影響嗎?

    在很多朋友看來,這個話題可能並沒啥問題,但事實上這個話題中缺少幾個關鍵因素,比如:

    1、震源深度

    2、距離震中距離

    因為這兩個引數之後會隱含另一個最為關鍵的因素,那就是地震烈度!只有地震烈度才很正表現所處位置受到的地震影響程度!這也是很多時候五級地震的破壞程度甚至比7級8級還要高,但當您查核這資料的時候,一般都能查到這個5級地震是淺源性地震,比如連10千米都不到,而0傷亡的7-8級地震發生的位置極深,甚至數百千米!

    震級不高但傷亡極其嚴重的地震,各位請注意震源深度!而另一次里氏震級能夠得上大地震級別,但傷亡卻為零!2013年5月24日俄羅斯發生了一次地震,里氏震級達到了8.3級,震源深度在610公里的上地幔和下地幔交界處!因此對地面的影響最多也就搖晃了幾下,幾乎就沒啥大事!

    一、建築物的抗震等級

    中國在建築物抗震方面是有一個體系要求的,根據建築物的重要性以及結構型別,將建築的抗震烈度區分為一到四級,分為很嚴重,嚴重,較嚴重與一般四個級別!比如在7度設防的區域,低於24米的抗震等級為三級,大於24米則為二級,大跨度的建築則無論多少高度都為二級!

    在這裡必須要了解一個設防烈度,它指的是一個地區在過去50年內超過10%概率的地震烈的!

    二、高層建築的抗震技術

    建築物抗震從大的類別區分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被動抗爭,比如增加結構強度,增加阻尼吸收震動等!如下圖:

    各處支撐增加阻尼吸收震動,當傳播到建築物內時已經消耗大部分,因此減輕了震動對建築物的影響!除了這些之外,在剛性結構上增加阻尼吸收也是另一個方式。

    無論是在橋樑還是高層建築內,都能見到這些阻尼吸收裝置,在這些裝置的作用下,建築物的抗震等級得以提高!

    另一個方式則是在超高層建築物的頂端增加質量球,以主動方式來抵消地震產生的震動與破壞!

    蘇迪羅颱風期間101大廈內部質量球主動抗震技術對抗強風對大樓的搖擺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這種水平搖擺非常類似於地震的橫波,而地震中橫波對建築物的影響是最大的,大部分破壞都是橫波所致!

    三、有超高層建築在地震中被徹底破壞的案例嗎?

    這棟建築在地震中已經傾斜,但從整體結構看是比較完整的,在建築物強度方面經受了考驗,關鍵應該是軟土基地基的問題,這是導致建築物傾倒的重要原因,而高層及超高層建築的打樁深度與地基處理是非常完善的,比如一般超高層建築中,打樁深度為建築物高度的10%,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打樁深度為80M,因此傾倒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下面是一些在地震中倒塌的高層建築案例:

    1985年9月19日清晨7時19分,墨西哥城大地震(8.1級強震),2棟21層高樓都發生了折斷式垮塌。

    1990年7月16日,菲律賓呂宋島發生7.7級地震,一座高層酒店完全坍塌,難以救援!

    1995年1月17日上午5時46分52秒,日本阪神大地震(里氏7.3級),數棟二十幾層的大廈發生潰縮式傾倒,但保持比較完整,仍然可以救援。

    但據以上資料來看,坍塌建築主要集中在30層以內,以上暫時還沒有發生過類似的案例,因此從這點來看受影響是肯定的,但是否會導致倒塌則要看與震中的距離與震源深度了,假如在震中而且是淺源性的地震,那麼有再高的主動抗震技術可能都無濟於事,畢竟這個級別的淺源地震威力實在是太大了!

  • 8 # 科學船塢

    震級8.0的地震就全球範圍來看也得數年才能遇到一回,屬於強震,這樣的震級對於一般性的住宅樓來說是毀滅性的,特別是對於那些使用材料不達標、建築設計不規範的高層樓房來說。

    高樓都會採取防震設計,除了在使用的材料上,在設計上都考慮到了防震,大部分的高樓都採用鋼結構,鋼筋混凝土澆搗成承重樑柱,結構牢靠,如果材料都是達標的,那麼抵抗8級地震是有可能的,不至於完全垮塌,有較大可能性維持結構。

    而那些特高樓就不會懼怕8級地震了,因為它們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諸多問題,包括地震與颱風。

    下面列舉一些過往的高樓建築在經歷強震後破壞的例子:

    1995年1月17日上午5時46分52秒,日本發生了阪神大地震(里氏7.3級),對神戶這座城市帶來了巨大的地震災害,死亡六千人、四萬人受傷,倒塌建築物不計其數。下圖就是在此次地震中發生中間層破壞的高層建築:

    1990年7月16日,菲律賓呂宋島發生7.7級地震,又稱碧瑤大地震,地震造成兩千人死亡,十五萬人無家可歸,下圖是在此次地震中完全倒塌的高層酒店:

    1985年9月19日清晨7時19分,墨西哥城大地震(8.1級強震),2棟21層高樓都發生了折斷垮塌。

    8級強震是可以對一切建築物都有威脅的,隨著抗震建築標準的提高,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高層建築在強震中發生垮塌的情況,保證人們安全。提高抗震設計需要一個過程,通過不斷地實驗以及用料上的改進,相信以後人們會住上不怕地震的房屋。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路,侵刪

  • 9 # 來看世界呀

    高層建築的自身重量也更高,若有合適的高寬比,在地震中的表現會好得多,抗震等級8級,設防烈度9級的建築是可以抵抗8級地震的,且現代高層建築底部還可能建設阻尼器,可以緩衝地震導致的搖晃,但是房屋質量這個問題涉及的影響因素比較多,若不能嚴格遵循統一的標準,那建築的抗震效果就千差萬別。

  • 10 # 在座的各位都是1

    這個級別無論對什麼房屋都有巨大影響。至於是被地震破壞還是完全崩塌,這要看房屋結構,地震波的範圍力度、甚至房子下面地下的土層結構決定。說白了聽天由命。

  • 11 # 魍魑魅魎

    地震的傷亡90%以上是由於建築物破壞造成的,由於高層建築高度較大,地震作用對它的影響也較大。在地震區,應使結構具有延性(延性是指結構塑性變形能力大小的一種效能),即在地震作用下,結構進入塑性階段,以塑性變形抵抗地震作用,又要做到不破壞,不倒塌。這樣設計可以降低材料消耗,經濟而安全。在高層建築中,隨著結構高度的加大,結構變形增大,對結構要求也相應提高。

  • 12 # 科學黑洞

    高層建築的抗震是重點也是難點問題,高樓大廈容納的人不僅多,主要是面對地震很難迅速撤離,所以就要把房子設計的更加堅固可以抵抗大地震。一般低層建築主要的抗震方式就是“硬剛”,鋼筋用的粗一點,混凝土多澆築一點,讓建築物的地基和地面緊密的連到一起。地震來臨隨著地面的橫向運動和上下運動,建築物隨著搖擺剛性運動,並且幾乎是沒有抗震的設計,純靠磚混或者鋼混的結構硬抗。

    而高層建築在抗震方面就要做更多的工作,首先就是建築物與地基之間加隔震層,一般都是水平剛度較小豎向剛度較大的結構件,例如疊層橡膠支座。隔震層的填加讓建築物和地面之間形成軟連線,地震造成的衝擊80%的能量都可以透過這種方法是抵消掉。而建築物的結構對抗震效能也是有影響的,一般分為磚混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高層建築選擇混凝土剪力牆結構居多,抗震效能好。即使是二十多層的高樓混凝土結構抗震效能也可能好過五六層的磚混結構。因此一般大地震後我們會發現倒塌的大多數建築物都是低層的,而那些高層建築物受到影響卻很小。

    當然面對里氏8級地震,並且震源深度較淺、烈性較強的時候,高層建築也是很難抵抗的。其實這是有先例的,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矩震級8.3級,位於住宅區的一棟21層的公寓樓在3層高度處折斷倒塌。但這也是很少見的情況,超高層建築的倒塌案例沒有,一般高層倒塌的情況也很少。

  • 13 # 張大雲

    不受影響的只會是飄浮於空中,不屬於牛頓管轄範圍內的,作為一名專業設計人員,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8級地震是災難,不管幾層的房子,也不管是什麼結構形式的房子都一樣,沒有完全倒塌,也是七零八落。地球上有人類文明以來也沒有過多少次8級的地震,我們國家據說從有文字記錄有過18次(也不一定達到我們所說的8級),近現代真正的是5.12汶川地震,像唐山大地震是7.8級,6-7級的地震也有過一些,幾本上5級以上就會產生破壞性。先普及一下震級劃分:地震震級分為九級,一般小於2.5級的地震人無感覺,2.5級以上人有感覺,5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破壞。

    1. 一般將小於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震

    2. M≥1級,小於3級的稱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

    3. M≥3級,小於4.5級的稱為有感地震,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4. M≥4.5級,小於6級的稱為中強震(如9·7彝良地震)屬於可造成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

    5. M≥6級,小於7級的稱為強震(如8·3魯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 M≥7級,小於8級的稱為大地震(如8.8九寨溝地震,4·14玉樹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地震)。

    7. 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再看一下這些地震所產生的能量:

    一級地震釋放能量約是2.0×10^6焦耳,約是0.477千克TNT當量;

    二級地震釋放能量約是6.3×10^7焦耳,約是15千克TNT當量;

    三級地震釋放能量約是2.0×10^9焦耳,約是477千克TNT當量;

    四級地震釋放能量約是6.3×10^10焦耳,約是15噸TNT當量;

    五級地震釋放能量約是2.0×10^12焦耳,約是477噸TNT當量;

    六級地震釋放能量約是6.3×10^13焦耳,約是1.5萬噸TNT當量;

    七級地震釋放能量約是2.0×10^15焦耳,約是47.7萬噸TNT當量;

    八級地震釋放能量約是6.3×10^16焦耳,約是1500萬噸TNT當量;

    九級地震釋放能量約是2.0×10^18焦耳,約是4.77億噸TNT當量。

    據瞭解1945年美國扔在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TNT當量2萬噸。8級地震,產生的能量相當於750個小男孩”爆炸,你可以想象它所產生的破壞力有多大。

    建築物在設計時是按當地的設防烈度來確定設計標準,這裡說的烈度和震級是兩完全不同的概念,震級是地震所產生的能量的大小,烈度是地震對建築物的破壞程度,這裡就包含了震源深度,震中距等的影響,按照設防烈度設計的建築,高層,多層,標準是一樣的,設計的原則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小震不壞就是當遇到低於本地區設防烈度的地震影響時,一般不受損壞或不需修理仍可繼續使用。中震可修就是當遇到本地區設防烈度的地震影響時,可能損壞,經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繼續使用。大震不倒就是當遇到高於本地區設防烈度的地震影響時,不致倒塌或發生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

    這裡其實是一個複雜理論,我們一般說的8級地震和設計上說的8度設防是完全不同的,並不是8度設防就是來8級地震建築就不會受影響。好多說法8度設防相當於6級地震的樣子,其實也只是一種概念性的對照,那怕是這樣,來六級地震,建築物也已經處於“不倒”狀態。

  • 14 # 微妙的路過

    高樓防震在設計和施工還有監管等等漏一環都不行,集居有集居的好處,當然也有壞處,特別現在都是集居集供一旦出現問題就是集體性的災難

  • 15 # 大馬哈魚12

    答,

    在城市碰到里氏震級8.0那樣的大地震,對25層以上的建築沒有什麼影響。

    隨著樓層太高,風大的時候,高樓大廈的高處不僅是高處不勝寒,而是有輕微的搖晃,為此,高樓的抗震的需求在建設之處就是很高的。

    高層的抗震工作一般是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地基問題,對於底層的堅固程度,不僅僅對地表的土質層進行化驗分析,而且對於地下差不多與樓高接近的深度的土質進行化驗檢測,能不能把高樓大廈平地起,地基不能出問題。然後就是打裝,開始做地基,樁與基礎面做好後就是高樓大廈的地表建築部分。

    地基部分與高樓大廈之間是軟連線,地基搖晃的時候,地基與大廈透過自平衡系統保持地上部分的中心位置始終不變垂直它的地面。而高樓大廈上部遇到大風的時候,自動平衡的地基承載力保持讓大廈的中心位置不隨搖晃而失衡。建築的設計越是高層越能體會現在科技,為此對於地震,大型的風暴的抵禦能力很強。否則國家不會同意修建的。

    但是對於人類來說,也有很多我們科技不能抵禦的自然災害。為此需要我們不斷學習進步。

  • 16 # 東瀛知客

    我在日本呆了六年,日本是全球地震爆發最頻繁的國家幾乎每個月都會感受到地震,而且經常有比較大的地震,2011年3月11日的東日本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海嘯,導致了幾萬人的死亡和失蹤。因此我們在日本每年都要進行防震演練,所以我在回答這個問題。

    先說一下地震的等級,地震有大有小,放出來的能量也是有很大的差距,地震的震級是劃分震源放出能量大小的等級,單位是“里氏”。釋放的能量越大,地震震級越大。震級相差1級,能量相差大約32倍,震級相差兩級能量相差約1000倍,也就是說,一個6級地震相當於32個5級地震,一個7級地震相當於1000個5級地震的能量。一般將地震劃為九級,1級以下為超輕震,3級以下為弱震或者是微震,4.5級以下為有感地震,小於6級的被稱為是中強震,已經可以造成對建築物的破壞,7級以下為強陣,8級以下大地震,超過八級成為巨大地震。

    八級地震的破壞力是相當巨大的,八級地震屬於極強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1億噸的TNT當量可摧毀方圓數百里的區域。512汶川地震發生於2008年5月12號,根據國家地震局最終確定的結果,為里氏八極,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和東南亞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門、臺灣,泰國、越南,南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512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十萬平方公里,其中,極重災區共有十個縣市,較重災區共有11個縣市,一般災區有186個縣市,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可以想見它的破壞力的大小。

    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所以國家對地震的預防非常重視,每年對在日本的所有居民都要進行地震演練,我曾經體驗過里氏7級地震的模擬震感,基本上抓住把手,依然無法站立,必須躺下或坐下,如果是光滑的地面的話,人可能會到處滑動。那麼比七級大32倍能量的八級地震,你就可以想象它的破壞程度,我們國家的建築物的抗震能力一般磚混結構的低層建築可以抵抗5級地震,高層建築可以抵抗7級地震,但是對於八級的超大地震,幾乎所有的建築物都沒有抵抗能力,在巨大地震來臨的時候,在震中或附近嚴重的地區,地面塌陷,地面像跳舞一樣,到處起伏,地面的裂紋裂縫到處可見,所以即便是我們的高層建築固若金湯,但是地下的結構很難保證,所以造成高樓傾倒、斷裂以及塌陷的可能性極大。

    日本政府建議,為了防止地震,日常必須在家裡配備能夠長期儲存的水和食物,以及常用的藥品,配備常用的手電筒、蠟燭等,必備一個急救包放在隨身可以取用的地方,遇到強烈地震的時候,高層建築不可跳樓,或者是走樓梯或者乘電梯,應該找房屋結構梁比較密集的小房間牆角,或其他容易在房屋倒塌後形成空間的位置躲避,等待救援,因為這個時間如果外出避難時間來不及,另外,即便是你能夠逃出建築物,目前城市密集的建築物可能走在大街上,反而會被倒塌的樓房拍在下面,還不如躲避在就能形成空間的位置生還可能性更大一些。

  • 17 # 旺旺虎

    有影響但是在安全範圍之內,抗震設計已有相應的設計措施和考慮。大部分房屋設計都是按抗震烈度八級來設計的,而且有專門的圖紙審查機構把關設計質量。在地震活躍區,抗震烈度設計相應會有提高,比如九級,十級等,所以更不用擔心。25層大約80米左右,已經是一類高層建築,國家規範要求更多,更嚴格。

    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嚴格按圖施工,監理單位,質量技術監督站會進行過程監督,監理單位必要時會旁站,所以施工質量總體上有把關。

    90年代以前的房子基本也沒有25層的,當然也幾乎沒有抗震設計,90年代後基本都有了抗震設計和施工,所以大家不用擔心。

    2015年國家出臺並更新了抗震設計規範,以及完善了相關抗震設計要求,同時抗震驗收也嚴格了起來,尤其高層建築,大中型人員密集場所的抗震設計要求更高,驗收更嚴格。

    綜合來說,25層以上的建築屬於一類高層建築,抗震設計和抗震施工都很嚴格,所以完全不用擔心8級大地震。說沒有影響那也不符合科學,只是這種影響已經考慮到了並在安全範圍之內。

    當然不排除因為人為因素造成設計不合理,施工不到位的樓房存在,這是極少數情況,不在我上述正常描述範圍之內!個別樓房設計質量和施工質量,你懂的!

    我們平時的地震應對學習和演練還是必要的,尤其地震活躍區,特別是地震活躍帶上的人們平時應該有相應的逃生演練和逃生知識。

  • 18 # 視野軍

    影響當然有,而且非常大!雖然現在建高樓都考慮防火防震,誰能保證哪棟大樓能抗8.0級大地震?

    八級大地震還是比較少見的,一般5.0級以上的地震就會產生破壞力!7.0級與8.0級地震不是簡單的差一個級別那麼簡單!8.0級的地震大約是7.0級的30倍,也就是說地震等級每增長一級,振幅相應的增長30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地震後評估時後面有個小數點的原因。

    要知道當年的唐山大地震也不過7.8級,汶川大地震也才8.0級,像這種等級的地震是少見的,更是恐怖的,會有多少建築物不受影響呢?

    現代的住宅結構都是以磚混和鋼筋混凝土為主,而高層基本只使用鋼筋混凝土,並且採用框架和大板結構,相比多層抗震效果確實比多層要好一些。當然個人認為面對6級以下的地震應該可以應付,但8.0級的大地震還真的不好說,即使真的扛住了,毫髮無損也是不可能的。何況還要考慮其它因素,比如某棟25層以上的高樓距離震中到底有多遠,震源深度是多少等等。

    雖然現在的住宅建設時都充分考慮各種安全因素,但能否抗住8級大地震我個人是持懷疑態度的,畢竟那個級別的地震破壞力太大了。汶川地震就是個例子,為何絕大多數建築物都沒有抗住呢?不能賴人家高層少,高層雖然與底層抗震有差別,但也不會太大。

    當然希望永遠也不要發生大地震,或是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可以更加精準的預測地震!這樣才能大幅度減少人員的傷亡和財產的損失!

  • 19 # 頑石補天

    不僅僅是“影響”。建築結構會遭到地震波的破壞。目前建築科技已經十分發達。建築設計首先是考慮到結構抗震效能。一般二級民用建築25層以上的建築結構在高烈度抗震設防地區大多采用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結構。細了也沒法說,就告訴你,一般抗震剪力牆鋼筋混凝土實體厚度都超過一米,以作為該建築的抗震“定海神針”。它用於在地震發生時,確保在設計抗震級別範圍內建築物在一定時間內不會發生傾倒、斷裂、坍塌等惡劣毀壞情形。為建築物內的人員疏散逃離爭取足夠的時間。從而避免人員大量傷亡。僅此而已!在設計抗震烈度範圍內的極限地震波降臨時破壞是難以避免的。能夠在建築物被破壞之前保證人員安全逃離已經就足夠了!不可能還追求不受“影響”。得不償失!

  • 20 # 混於文博

    答案是肯定的。當八級以上地震來臨之際,除了正確應對外也只能聽天由命了。其實減少災害損失應當從平時做起,比如:正確的應對方式、正確的心理狀態、建築物的防震等級、次生災難防控等等,這些臨時報佛腳可不管用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足球點球真能把人打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