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耘瑋1

    寫出著名小說的作家,不是文學專業的在民國比比皆是。不說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也不說創造社狂飆運動的干將們,也不說新月派的浪漫才子們。說一說京派文人老舍,他出國留學,不是去學西洋文學,學的卻是教育。因想鄉念國,拿提筆來慰相思,就文思泉湧,佳作不斷,終成人民藝術家。再說一說沈從文,原名沈嶽煥,少年從軍,青年時立志要從文,遂改名為從文,遂在一窮二白(一白高小文憑二白無什麼背景可靠)的情況下北漂。從武人跨界為文人,各種阻礙之大,無以形容。真是艱難困苦,玉成於汝,終自學成材,寫出經典作品《邊城》。還有艾青、聞一多等,當代的例子也不勝列舉。如麥家等。

    為什麼會在別的專業上--文學專業,卓有成就呢?

    究其原因有三:

    1.時代因素。

    魯迅因受中中國人面對慘劇,卻神情麻木深受刺激,故棄醫就文。醫治國民的精神,改造國民劣根性。

    2.個人因素。

    郭沫若因身體原因,被迫中止學醫。從事他喜愛的文學事業,他的《女神》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響的新詩集。

    還有沈從文沒成為將軍,卻成為一代文豪。他成功轉型的原因,就是因厭惡軍閥的爭鬥,受五四新思潮感召。

    3.天才。

    這是極其稀少的人,天賦異稟的人,上天垂青的人,鳳毛鱗角的人,神一般的人。

    他無所謂專業,全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人。

    大家想想有這樣全型的天才嗎?

    肯定的說,沒有。只有在某二三領域的天才。

  • 2 # 跪射俑

    大作家的來路有三條:一條是由小作家一步步走來,謂勞模型;一條是一拿起筆就是大作家,謂天才型;還有一條是若干年後重新“出土”成為大作家,謂出土型。大作家這塊金字牌匾不是作家本人掛在自己故居門楣上的,它是一代一代讀者掛上去的,所以每一位大作家之所以成為大作家自有其理由與邏輯。下面從“小說技術”的狹小角度來揭示大作家何以成為大作家的祕密……

    大作家何以煉成

    文|石華鵬

    1

    大作家如何處理俗故事?

    ——視角獨特,

    寫人寫人心比寫事重要

    2013年諾獎得主門羅有篇小說叫《播弄》。《播弄》的主人公若冰,是一個26歲的單身女孩子,常年照顧患哮喘病的姐姐,在照料姐姐和緊張工作 的縫隙,若冰最自由最放鬆的日子是每年夏天乘火車去離家30英里外的另一個鎮上看一場戲——都是莎士比亞的戲。去年夏天若冰去看戲,邂逅了一位租住在鎮上的外國老男人,因裝有錢和返程車票的手包丟失,若冰接受了老男人的邀請,在他家吃了頓晚餐後男人送若冰上火車,在月臺上男人擁吻了她,他說,“重要的是我 們相遇了”,與若冰約定,不寫信,明年的今天再相聚。若冰的一年在愉悅與期待中過去。第二年她如約而來,戲也看不進去,去找男人,在男人家門口,男人忙自己的事兒,看到門口的若冰,滿臉木然,像不認識她一般。這傷了若冰的心,若冰返回家,痛苦到極點。18年後,若冰的姐姐已去世,若冰還是孤身一人,做著忙碌的護士工作,一天她偶然發現,男人有個雙胞胎哥哥,18年前若冰見到的是男人的哥哥,而非與她約定見面的男人。她感慨良多。

    門羅

    我見過許多作家用這個雙胞胎的橋段寫過小說——同一個橋段用多了就俗就假。何為俗故事呢?凡是重複別人且無法出新意的,凡是全靠“巧”來成 “書”的。應該說,是視角的轉移讓這個俗故事獲得了新的生命,讓俗故事成為小說的“外殼”,而小說的“核心”永遠是人和人對生活的態度——這也是門羅成為短篇大師的緣由。

    2

    大作家如何寫奇崛故事?

    ——回到現實,

    把真實和邏輯放在第一位

    卡爾維諾那些充滿智慧和幽默的小說就不說了,僅僅一部《樹上的男爵》就讓他高高聳立於20世紀的小說之林。

    卡爾維諾

    《樹上的男爵》寫了一個奇崛的故事:把一個人送到樹上去,並讓他在樹上生活一輩子。毫無疑問,這個故事想象卓絕,可比肩卡夫卡的人變成New Beetle。一輩子不離開樹上半步,是否可能?是否可信?但卡爾維諾做到了。偉大的想象力不是飄浮在空中的羽毛,而是飛翔在空中的小鳥,重要的不是飛翔,而是每一次飛 翔之後都回到地上。卡爾維諾把這個奇崛的故事變成一部征服讀者的小說,他首要做的是讓樹上每一天的生活都符合現實生活的邏輯。柯希莫的樹上生活並沒有超越我們的想象,他以打獵為生,穿獸皮,喝山泉,用扦子炙烤野味,大小便也很隨意,他坐在樹上釣魚,他找到一隻獵狗,在地面奔跑,為柯希莫送回食物……卡爾維 諾讓他的人物——柯希莫掌握了在樹上生活的本領。柯希莫為什麼總能抵擋樹下的誘惑呢?卡爾維諾寫出人的理智的抵抗。這個哲學問題,讓小說變得深邃和博大起來,因為這個問題直接把讀者和柯希莫聯絡在一起了: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像柯希莫一樣攀爬到樹上去的,或者說我們要改變我們的塵世生活是容易的,但我們做得到 嗎?我們擁有柯希莫的那種理智的抵抗嗎?讓想象力回到現實的土壤,真實和邏輯的力量會讓小說變得深刻起來,這是一位大作家的所作所為。

    3大作家如何寫平常故事?

    ——點石成金,用智慧

    和想象讓平常不平常起來

    平常生活,平常故事,對寫作來說,如一大片險象環生的沼澤地,讓無數小作家深陷其間而跋涉不出來——把平常生活寫進小說,結果小說變得平常無比 ——只有那些大作家才能輕易地走出那片沼澤地,他們讓進入小說的平常生活變得不平常起來:要麼發現生活的祕密,要麼懷疑生活的真實,要麼塑造生活的感動,要麼表達生活的絕望和希望……那些在我們眼中平凡似塵土的生活,在大作家筆下閃出光亮來。所以我有一個觀點:好的小說比生活精彩。

    日本的太宰治,美國的海明威、卡佛,英國的毛姆等人都是擁有“點石成金”技法的大作家,表面上風平浪靜的平常生活和平常故事,在他們的小說裡會變得波濤洶湧、驚濤拍岸般地“熱鬧”起來,他們的武器是什麼呢?是想象和智慧。再細點說,是精準的描述和獨到的感覺與洞察。

    以太宰治和海明威為例。

    太宰治

    太宰治在日本是與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的作家。他的名聲與壽命成反比,他只活了39歲。在跳水自殺之前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小說《Goodbye》。這個小說寫的是一個平常故事:田島是一個雜誌的總編,風流成性,有好多情人。他並不是單身,把妻子女兒託付給鄉下的岳父,自己在東京打拼。戰爭結束3年後,他對世界的看法發生了變化,覺得一切就那麼回事,決定把妻女從鄉下接過來一起過。在接過來之前,田島要了結一件事兒,就是與所有情人一個個和平友好分手。

    太宰治如何把這個平常故事變得不平常呢?靠智慧,智慧的情節設計和生動的表達。小說主人公田島找了一個絕世美女扮演成自己妻子,帶她一一去拜訪那些情人,期望情人們會退出。條件是每成功分手一個,田島就付給假妻子一筆不菲的費用。第一個順利分手了,假妻子得到一筆錢,但田島覺得虧大了,要“報 復”假妻子,但這個假妻子也不是省油燈,啼笑皆非的故事便上演了。田島還未帶假妻子去與第二個情人分手,作家太宰治自殺了,一部未完的小說成為作家的絕筆。小說如何演進呢?留給有興趣的讀者了。

    這個小說的情節設定是很有意思的,很幽默,也很現實,小說語言精練樸素,是一部靠智慧取得成功的未完小說。

    海明威

    海明威的短篇《白象似的群山》是他的經典名篇,寫的也是一個平常的生活場景,故事平淡無奇:一個美國男人同一個姑娘在西班牙的一個小站等火車的時候,男人設法說服姑娘去做一個小手術,什麼手術小說沒有直接交代,但有經驗的讀者能猜出是一次人工流產。姑娘有沒有被說服,小說也沒明說,小說在火車即 將來的那一刻結束了。

    海明威如何讓一個平常生活場景成為一個經典小說呢?他的“招法”是:省略、空白、潛臺詞。整個小說基本由對話構成,可稱為“對話小說”,小說內 容和情節推動均由對話完成。男人不斷說那是個小手術,女人左右而言他:遠處Sunny下的群山“看上去像一群白象……”簡練的對話既完成了內容的省略——男人是 誰?姑娘又是誰?他們經歷了怎樣的情感波瀾?他們乘車去哪裡?一切均是謎;對話又完成了情感的暗示——姑娘的情緒是失落、困惑、恐懼的,對空白的想象和對 姑娘的一絲擔憂讓這個小說顯出無限的魅力來。海明威的“點石成金”法是製造想象空間,他是“空白魔術師”,這空白裡藏著生活的所有祕密和神祕,吸引讀者用 想象去完成一次閱讀。

    可以說,製造想象空間會讓平常故事變成不平常的小說。

    4

    大作家如何開闢小說的疆界?

    ——創造奇蹟,

    這是小說本質的大爆炸

    小說是什麼?對小說定義每一次有創造性的延展之時,就是一位大作家誕生之時。大作家總是想用獨特方式表達一連串獨特的令人驚奇的事物,為了這獨特的驚奇事物被書寫出來,他們就會去創造小說的新天地,每每此刻小說的邊界就會被突破,新的疆界建立起來,人類的小說遺產便會豐盈一些。

    沒有誰能告訴您如何成為一名大作家,但我們可以告訴您大作家們走過了一條怎樣的來路,畢竟我們從一些大作家的寫作中發現了他的前輩的影子,比如卡夫卡之於薩特、之於博爾赫斯、胡安·魯爾福之於馬爾克斯、博爾赫斯之於卡爾維諾、海明威之於卡佛等等,大作家的來路是與未來大作家的前路相連的,如果您認識到了這一點,那麼您就認識到了大作家之所以成為大作家的緣由。

  • 3 # 兒時月牙兒

    這個問題提得有意思,但就不是文學專業的而寫出名著真的不少。

    即然說文學專業,那就是現代的名著了。

    莫言,小學文化,中國諾貝欠文學獎第一人獲得者。

    沈從文,小學文化,作品《邊城》。

    錢鍾書,清華大學外文專業,代表作《圍城》。

    那什麼樣的人才能寫出名著來,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其一:熱愛生活,有異於常人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其二:有吃苦能力,對自己的目標堅定支撐下去的毅力。

    其三:愛好文化,並不以短期經濟論長短。

    其四:有寫作天賦。

    其五:會學習,學習他人長處,不斷提高自己。

    終上其點也是管中窺虎,並不全面,古人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上面全都俱備,也不見得就能寫出名著來,天意是一個不可意測的外因。

    無論誰寫出名著來都要付出異於常人的努力,也並不是就以為例說明非文學專業的我們也能寫出名著來,也只是說明只要我們足夠努力,萬事皆有可能,如果光想不做,就是文學博士也與事無補的。

  • 4 # 老樹說字

    作家寫東西的目的是什麼?是表達思想,表達思想的目的是什麼?是解決實際現實問題。孔子,老子,莊子,孟子,韓非子等等無不是想通過自己的思想主張解決當時的現實問題。

  • 5 # 光頭樑

    有的事兒是在不知不覺中玩出的,悟出來,所謂文學、藝術、體育類的人天生的基因是關鍵,有這方面的天生條件入門很容易了,當然後天的環境也很關鍵,它會一直影響著你興趣,興趣最能推動你前進方向……為什麼學中文的人成不小說名家,那是這個環境裡的分圍又太濃厚了,各種門類派別互相爭寵,讓你無從選擇,固化了自我的方向.所以出不名家,但學了中文的人基本功紮實這是不爭的事實!

  • 6 # 寒山樵者

    文學專業知識只是工具,名著是作者心裡有故事,有不說不行的話要說,說出來大家都覺得說的太好了,所以就如此結果了

  • 7 # 蘑古屯斯坦

    最令人作嘔的就是所謂的創作。

    文學創作就好比一塊兒挪威深海最好的刺身三文魚去拿去燉著吃了。你有能力洞察到人世間最應該告訴世人的事情,並能把人世間最複雜的事表達出來,這就是世代受人尊重的文學大師。

    加上你自己自以為的想法,苦思冥想添油加醋的所謂創作,這就成了東北的殺豬菜,再好的食材也被糟踐了。

    回想中學大學語文老師寫作老師的煽情和矯情,多數都是在誤導學生。

  • 8 # 山居齋主

    感謝提問。

    文學專業代表的是文憑,並不能代表寫作水平。文學專業可能培養出學者和教授,卻不一定能培養出優秀作家。

    最有力的例證就是隻念過五年半私塾的曲波,卻因擁有剿匪的血與火的親身經歷而創作出了著名的長篇小說《林海雪源》。再就是莫言,僅有小學文化,卻消化吸收了高密東北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淳樸彪悍的民風習俗,從而寫出了《紅高粱》《蛙》等系列小說,並因此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文學創作是一項艱苦複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一定的文字基礎,更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獨闢蹊徑的表達方式。是具備以上綜合素質前提下的“妙手偶得之”。

  • 9 # 潘望文學

    因為學文學專業的不一定從事寫作行業,不從事寫作行業就當不了作家。即便業餘寫作,達到了一定的作家水平,但還是不如從事寫作的非文學專業的作家的水平高。為此,寫出著名小說的作家大多數不是學文學專業的。

    能寫出著名的小說的作家,不用說也知道,他的生活及社會閱歷豐富。還有,著名的小說的形成不單單是靠作家本人,其小說能暢銷甚至是影響深遠並聞名於世,還需要得到評論家與讀者的認可。因為這是衡量一本著名小說的必要前提。在《文學理論教程》或《西方文論史》裡,世界和作家還有作品及讀者是相互依存的。簡單點說,也就是世界上好的作品離不開作家的創作與讀者們的溝通。

    總而言之,寫出著名小說的作家一般都是從事非寫作行業,他們不為養家餬口所擔憂,且更有精力或時間投入到文學創作當中去。所以,寫出著名小說的作家大多不是文學專業的。

  • 10 # 萬能的孚格

    雖然不是文學專業,但是都是經過文學的薰陶。

    相比較其它專業,實際上文學專業的門檻是最低的,不像數學,你不會是真的不會。但是文學專業就不一樣了,即使作文你寫的不好,也不至於沒有分。

    對於著名的小說家不是文學專業,這個要從基數上說,100個大學生,100個專業,你說他們有沒有共同點?如果你說他們100個都會高數,這個誰也不會信。但是你說他們都會寫個作文,這個還是可以的。但你在想一想,100個大學生不一定都是文學專業,但是都會寫作,所以多也不足為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合租中最難忘的經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