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山外山FJH

    北京時間1988年12月22日發生了震驚全世界的洛克比空難,航班上的200多民乘客與地面上11名居民無一倖免,這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下邊小編就詳細介紹一下洛克比空難事件發生的始末,還原一個洛克比空難真相。

    空難發生後,英美兩國立刻成立了聯合調查團,由英國情報局和美國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聯合行動,負責空難調查和案件偵破。

    就在空難發生第二天,1988年12月22日的黎明,600多名英國警察包圍了洛克比地區,開始了地毯式的搜尋。由於飛機是在9300米高空爆炸,殘骸碎片散落面積極廣,搜尋人員帶著各種儀器和工具對該地區的湖沼、森林、公路等每一寸土地全面仔細搜尋。用了一週時間,找到了飛機殘骸大大小小共18000多件碎片。所有的碎片一律封存,由空難調查委員會集中到一個飛機庫裡,調查人員儘量將飛機拼裝復原,並對殘骸逐片進行檢查。

    調查人員發現,在飛機前貨艙下端靠近艙門一側,有一塊50釐米見方的飛機殘片與飛機其他部位的解體性破裂不同,它是粉碎性破裂,而且有凹痕和煙燻的跡象。這一證據顯示飛機內有一個爆炸裝置爆炸,而這就是造成了這次空難的原因。

    前貨艙的貨箱是存放乘客行李的地方。在對貨箱的殘片進行檢查後,調查人員發現有一個貨箱壁上有凹痕和被煙燻黑的地方,但貨箱底部沒有這些痕跡。這說明爆炸裝置是在其中一個行李箱裡,其下面還有其他行李。

    事故原因已經清楚了,但製造了空難的凶手是誰呢?線索依然要從不計其數的碎片中尋找。在對行李箱和衣物殘片進行檢查時,調查人員發現有56塊碎片與炸彈爆炸的痕跡吻合,他們將這些碎片還原成了一個棕色硬殼的行李箱。同時,他們還找到了一些嵌著行李箱碎片的衣物和雨傘碎片。專家斷定,爆炸裝置就是與這些衣物和雨傘一起放在這個行李箱中的。

    在衣物殘留的部分商標上,調查人員確認出品牌,甚至發現一件嬰兒服裝上還留有“馬耳他製造”的字樣。1989年8月,調查人員來到馬耳他,他們找到了生產這些牌子衣服的廠家和銷售這些衣服的商店。在一家商店裡,店主提供了一條很重要的線索:在1988年聖誕節前的一天下午6時30分左右,一名男子在他的店裡買了一些上述牌子的衣服和一把雨傘。這名顧客從口音上聽是個利比亞人,而他買衣物時顯然並不在意買的是什麼樣的東西,雨傘則是因為當時正在下雨,他隨手買的。

    由此,調查人員將重點集中到了利比亞人身上。在十幾張可疑分子的照片中,店主指認出其中的利比亞人邁格拉希。德國安全機構通過進一步調查發現,邁格拉希在1988年12月20日下午曾用假護照進入了馬耳他,並在21日上午就離開了,這次馬耳他之行正是為了把爆炸物放上飛機。隨後的進一步調查發現,幫助他把行李箱送上飛機的是利比亞航空公司駐馬耳他盧卡機場的經理費希列。

    調查結果

    1991年11月14日,經過近三年時間的調查取證,美英兩國終於宣佈了洛克比空難的調查結果:空難是由兩名利比亞情報人員製造的。他們是:前利比亞航空公司駐馬耳他辦事處主任阿里-穆罕默德。邁格拉希,他的同事拉明-哈里發-弗希邁。他們將藏有炸彈的行李從馬耳他送上了103航班。白宮發言人菲茨沃特在記者招待會上宣佈,製造飛機墜毀這樣的大屠殺恐怖活動如果沒有政府最高層人士的支援是無法實現的,因此矛頭直指利比亞最高領導人卡扎菲上校。隨後,美英兩國通過義大利駐利比亞大使館向利比亞遞交了起訴書和通緝令。利比亞大禍臨頭。

    4月15日製裁正式生效。這一天,所有從利比亞出發的航班都遭到攔截,被迫返航。法國、瑞典、日本、德國等國驅逐了利比亞的外交官。對利比亞的制裁一直持續到現在。

    利比亞與美國的積怨由來已久。自1969年9月1日以卡扎菲為首的“自由統一軍官組織”推翻伊德里亞斯王朝以來,利比亞與美國的關係就一直走下坡路。1970年6月11日,利比亞收回了美國在利比亞的惠勒斯空軍基地,這是當時美國在海外最大的空軍基地,美中國人的惱怒可想而知。1971年12月,利比亞實施國有化措施,美國又是首當其衝。此後,卡扎菲逐漸左傾,與蘇聯關係密切,這更是美國不能容忍的。1979年,美國和利比亞相互撤回大使館人員,但尚未徹底斷絕外交關係。1981年8月,美國曾在利比亞的錫爾特灣向利比亞的空中實力挑戰,結果利比亞失敗了, 1986年,美國藉口利比亞在柏林向美國軍人採取恐怖主義行動,於1986年4月15日對利比亞動了“外科手術”,結果卡扎菲雖倖免於難,但其養女卻被炸死,雙方積怨甚深。這一次利比亞自己找上門來,美國和英國正好開始一心一意對付利比亞。

    6年多的制裁給利比亞經濟帶來了毀滅性打擊。但利比亞一直堅持在第三國審理疑犯。1998年2月,國際法庭作出裁決,認為有必要聽取利比亞的申訴。英美也同意在荷蘭審理該案。

    以上就是洛克比空難真相的全部始末,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終究已成為歷史,願世界不再有戰爭,願世界永遠和平。

  • 2 # 歷史的視界

    導讀:1988年12月21日晚上07:03,泛美航空公司PA103航班在蘇格蘭小鎮洛克比上空發生爆炸,飛機殘骸落到了洛克比小鎮的謝伍德新月廣場上。爆炸導致航班上25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以及地面上的上11名洛克比居民死於非命,史稱“洛克比空難”。

    這件事立刻就在全球引發了軒然大波。但要改變這個決定卻不容易。因為,根據蘇格蘭當地法律規定,只要醫生認定囚犯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那麼,司法部門就可以基於同情釋放囚犯。麥格拉希獲釋,正是基於這樣的人道同情。

    當時醫生出具的呈堂證明,說麥格拉希患有晚期前列腺癌,而且從7月26號到8月3號這一週裡,他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有理由推斷他活不過三個月。其實,蘇格蘭方面對於人道的運用也是很嚴格的,因為囚犯只要能活過三個月,哪怕只多活一天,這條法律也不能適用。

    可是這份報告不是一個人寫的,而是三個醫生聯名擔保,麥格拉希已經是半截埋進黃土裡的人了。因此,從依法行事的角度來看,蘇格蘭方面的做法也沒有什麼不同。

    不過,請注意這份報告出具的時間,2009年8月10號。麥格拉希是什麼時候死的呢?2012年的5月20號,他活的可不是三個月,而是兩年零九個月。而且,出具報告的醫生,誰也不知道他們是誰,身在何處。在對外公佈的醫療報告中,他們的名字都被抹去了。

    法院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呢?法院認為,這個結果一公佈,所有的空難家屬都恨不得殺了這仨大夫。所以沒有公佈這三名醫生的資訊。但是,不提出是誰,這就有可能司法造假呀,誰知道你怎麼回事?

    而且,最後的事實也證明這事太蹊蹺了,麥格拉希放出來之後,活的可不止三個月。二十世紀規模最大的一次恐怖襲擊案,就這樣又成了一樁無頭公案。

    最關鍵的是,儘管被關押了這麼長時間,但實際上,麥格拉希從來就沒認過罪,一個沒有認過罪的人怎麼會被判了27年大刑呢?原因很簡單,證據確鑿,罪名成立。

    而為了蒐集調查這些證據,動用了多少人呢?不下兩千五百人。這些調查人員付出了無比艱辛的努力,才將其定罪,最後卻這麼一個結果。那麼,調查人員是怎麼找到這些證據的呢?那就要再回到案發的那個恐怖夜晚了。 1988年12月21日事件發生之後,調查人員用直升機進行空中搜索。雷達上顯示,機體碎片是由南向北散落,機頭落在了最南面。也就是說,103航班在進入洛克比鎮上空之前就已經解體。然後這架無頭飛機,就隨著慣性繼續向北飛,邊飛邊碎。

    經過,調查人員的仔細搜尋,終於找到了黑匣子。不夠,貌似沒什麼用。黑匣子顯示,在飛機出事之前,一切飛行記錄資料都是正常的。就是到了這個關鍵的時刻,7點02分42.9秒,記錄突然中斷,只留下180毫秒的聲音。這說明什麼呢?說明103航班解體的那一剎那,飛行電力中樞是最先被破壞。這也就是應急系統失去作用,以及飛行員為什麼沒有呼救的原因。也許他們嘗試過,但是在通訊系統瞬間中斷的情況下,飛行員無論怎麼呼救,也只能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至於那180毫秒的聲音,同樣沒什麼意義。毫秒是什麼概念?是一秒的千分之一。180毫秒,人眨一次眼睛的時間都比它長。當然,調查人員仍然通過複雜的技術手段還原了這段聲音。這個費盡心血還原出來的聲音,只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聲:”嘶“。出事之前毫無徵兆,資料記錄失去了功效,好端端的飛機怎麼突然就空中解體了呢?

    調查人員對收集上來的兩萬多塊殘骸,進行專業的檢查和分析。於此同時,他們花了半年的時間,在英格蘭做了一個巨大的倉庫,按照飛機建造的圖紙愣是把103航班的殘骸給拼起來了。

    當這架破碎成千萬塊的波音747,再次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時候,調查的突破口也就隨之顯現。機身上行李艙的附近有個向外轟開的大洞,就是發生爆炸的位置。同時,根據行李艙內部的殘存資訊,調查人員發現了一隻赭紅色的新秀麗皮箱。

    在這個原始皮箱殘骸上,混雜著破碎的東芝收錄機配件,有大量爆炸殘留物。這個皮箱是從馬耳他航空運到柏林,然後再搭乘泛美的643航班,從柏林運到法蘭克福,然後再從法蘭克福的免檢傳送帶上,送進103A班級。

    而最關鍵的疑點就在於,一路上不管是在哪個航班,這個皮箱的主人從來就沒有出現過。通過調查,調查人員是大吃一驚,這泛美航空的安全監控也太不靠譜了。103航班上有二十多件行李,與登機乘客的姓名對不上號。也就是說,行李上了飛機,乘客卻沒有上,怎麼會亂成這樣呢?

    只不過,現在這些行李已經散落的到處,這條線索已經沒有了。就在這時,調查組總部發現了新的線索,一些比手指頭肚還要小很多的整合電路板碎片。而此時,已經是1990年,距離洛克比空難發生,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年了。

    這些整合電路板碎片不是收錄機上的,而是來自一架定時器。根據定時器,調查人員找到了生產公司,然後找到了--利比亞。

    1991年11月14號,美英兩國公佈洛克比空難的調查結果。真凶是前利比亞航空公司駐馬耳他辦事處主任,阿里穆罕默德麥格拉希、辦事處職員拉明哈里發費希邁。

    特工們通過明察暗訪,還原了他們當時作案的大致過程。1988年12月20號,麥格拉希用假護照登記了聯程客票。通過費希邁的幫助,把裝有炸彈的皮箱免檢送進了馬耳他航空KM180航班。之後轉機送上了泛美103客機,最後導致了洛克比空難的慘劇。

    在英美兩國帶頭倡議下,西方國家強烈要求利比亞交出這兩名嫌疑犯。卡扎菲的回答是“去你們的吧”。這種態度把聯合國也惹怒了。1992年3月31號,安理會通過了748號決議,給利比亞下了最後通牒,要麼交人,要麼等著制裁。

    卡扎菲的回答和以往也沒什麼區別,“去你的聯合國吧”。當年4月15號,制裁正式生效,這一制裁就是六年。制裁中最厲害的一條,就是禁運,外面的飛機進不去利比亞的飛機出不來。六年下來,利比亞遭受的經濟損失有多大,可想而知。到了1999年,就連狂人卡扎菲也扛不住了。於是開始談條件,於最後達成協議,案犯將在第三國接受公正審判。於是,利比亞終於交出了麥格拉希和費希邁。而這個時候,正是洛克比空難的十年祭。

    2001年,特別法庭判決麥格拉希無期徒刑,後來又改判27年有期徒刑,至於費希邁,他有證據證明他對這個事並不知情,所以無罪釋放。據說這費希邁回到利比亞,得到英雄一般的待遇,好幾千人上機場去接他。

    2002年,利比亞政府向洛克比空難死難者家屬,支付了27億美元的鉅額賠款。2003年9月12號,聯合國正式終止對利比亞的制裁。

    同年11月24號,依據歐洲人權法,蘇格蘭最高法院將麥格拉希的刑期減為27年。

    與此同時,麥格拉希本人還在不停的上訴,堅稱自己是空難的第271名受難者。直到2009年八月,由於被診斷為前列腺癌晚期,活不過三個月的麥格拉希接到蘇格蘭司法部的決定,“你不用上訴了,回家等著上帝的最後裁決吧”。

    在這裡還有一點要說一下,就在得知即將獲釋的那一刻,麥格拉希在病床上留下了這樣一段話。雖然很短。令人震驚。

    “我將在來日無路的有生之年,寫下洛克比空難的真相。而這一真相,也許可以告慰那270名死難者的冤魂。你們的痛苦,我也感同身受”。

    2012年5月20日,麥格拉希在利比亞的家中去世,可問題是,死前他並沒有留下有關洛克比空難的更多內幕,這個世紀空難終於在麥格拉希的死亡中落下帷幕,而洛克比空難之謎也永遠的留在了世界空難史上!

  • 3 # 明空奕奕

    發生在1988年12月22日的洛克比空難是911事件發生之前,針對美國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該事件造成259名乘客以及機組人員,以及地面11名居民共270人死亡,其中189人是美中國人。洛克比空難被視為是利比亞針對美國的一次報復性恐怖襲擊,但是國際媒體還是時不時有各種陰謀說的相關報道,讓此次空難到目前還充滿神祕感。

    根據英國警方在事後對事故現場的地毯式搜尋,終於從一小塊有殘存炸藥的碎布將調查方向指向了利比亞。而且根據最後的調查結果,空難的直接實施者就是兩名利比亞人。之後國際社會普遍認定幕後元凶就是時任利比亞總統卡扎菲,目的就是為了報復美國。這種結論是目前最具有可信度的真相。

    有一種說法是認定以色列是幕後真凶,就是為了借事故栽贓給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然後挑撥美國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之間的關係,破壞雙方之間的談判。這種說法是來自敘利亞高層,但是這種說法個人認為不靠譜。以色列陰謀破壞美國和解放組織之間的談判有可能,但是以色列如此大手筆的針對美中國人下手,以色列沒那個膽量,那將是對美以關係毀滅性的打擊。

    第三種說法是伊朗所為。就是為了報復美國在1988年在波斯灣擊落伊朗客機。當時事故造成三百人左右死亡,美國的說法巡洋艦是誤把客機當成了戰機,所以對其發射了兩枚地對空導彈。但是這種說法也是沒有鐵證,只是美國某個中央情報局成員對記者的一番說辭。

    洛克比空難是一次重大的災難性事故,是典型的恐怖襲擊事件。目前國際社會一致認定利比亞是幕後元凶。更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利比亞為了在聯合國尋求解除制裁,宣佈對洛克比空難負責,並且提供賠償,洛克比空難終於塵埃落定。利比亞認賬, 是否因為聯合國的制裁壓力而“屈打成招”,或者是和第三國的政治利益交換,誰也說不清,反正最後利比亞認了。

  • 4 # 航空之家

    洛克比空難是因為利比亞的恐怖分子將炸彈放置在泛美航空103號航班上,客機在洛克比小鎮上空巡航時炸彈爆炸導致客機空中解體,空難共造成270人遇難,其中包括259名機上人員和11名地面人員。該事件也是“9·11”之前最嚴重的恐怖活動之一,被視為對美國的象徵性攻擊。

    泛美航空103號航班是從法蘭克福飛往底特律的洲際航線,其中經停倫敦和紐約,多航段的航班也被恐怖分子盯上了。1988年12月21日執飛該航線的客機是一架波音747-121型客機,也被稱為“海之侍女快帆號”。當客機爬升至9448.8米高度時,突然洛克比小鎮的居民看到一個火球從天而降,小鎮的幾棟民居也頓時陷入了火海之中。

    圖、殘骸拼接的客機

    整個事故現場在天亮時顯得尤為恐怖,許多房屋被飛機撞得粉碎宛如人間煉獄。小鎮的南邊也出現一個巨大的坑洞,巨大的衝擊力掀翻了大約1萬5千噸的岩石和泥土。英國航空事故調查局(AAIB)展開了規模龐大的調查活動,調查員從空中看到整個事故殘骸散佈呈圓錐狀,圓錐距離洛克比越遠的地方,散佈的範圍就越寬,整個散落的面積超過2千平方公里,這比整個倫敦市還要大。

    圖、調查員和客機機頭殘骸

    調查員發現是恐怖分子將塑膠炸彈放置在了前貨櫃中,觸發了連鎖反應導致客機在空中解體。2001年,利比亞情報官員邁格拉希因涉及爆炸事件被判處終身監禁。而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也被指控捲入此案。泛美航空方面也沒有確定“乘客——行李一致性”而負有連帶責任,這也對泛美航空帶來深遠影響,該航空公司在空難發生3年後宣佈倒閉。

  • 5 # 熊貓愛飛行

    這是一起恐怖襲擊造成的空難事件。

    就在事件調查行動剛剛開始不久,就有許多證據把矛頭指向了恐怖襲擊。後來調查人員在眾多碎片殘骸中尋找蛛絲馬跡,並且發現了一塊來自收音機的電路板碎片。

    再通過這個碎片順藤摸瓜把嫌疑人範圍鎖定在了曾經去馬耳他的一家服裝店購買藍色嬰兒連身套裝的一名名叫邁格拉希的利比亞特工。

    後來調查人員進一步調查發現這名利比亞特工在1988年12月20日下午曾用假護照進入了馬耳他,並在21日上午就離開了,這次馬耳他之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把炸彈送上飛機。他夥同一名機場工作人員,利用他的職務之便,避開機場安檢,把攜帶炸彈的行李箱送進了飛機行李艙。之後就發生了舉世震驚的洛克比空難,導致了機上的259人和地面上11人喪生。

    後來這名製造了洛克比空難的利比亞特工邁格拉希被蘇格蘭法庭判處了無期徒刑。2009年的時候,考慮到邁格拉希身患絕症時日無多,便將他提前釋放。2012年,邁格拉希最終因前列腺癌晚期在利比亞去世。

    上圖為在蘇格蘭法庭接受審判的邁格拉希

    利比亞空難之後,全球民航業便出臺規定“人和行李同機原則”,也就是說行李艙內所有行李的主人必須都在同一架飛機上,倘若有人在托執行李後藉故下了飛機或者不登機,那他託運的行李也不能上飛機,即便行李已經進了行李艙也必須從飛機上卸下,為的就是防止有人在行李中安放炸彈,把行李送上飛機後逃跑。

  • 6 # 歷史神祕人282698251

    1988年12月22號泛美航空103航班在執行德國法蘭克福—英國倫敦—美國紐約航線中,在蘇格蘭上空爆炸解體,飛機的一個殘骸夾著火球狠狠的砸向了蘇格蘭小鎮洛克比的新月廣場上,飛機上的259名乘客和地面上的11名平民遇難,這件事震驚了全世界,所有人都希望調查出這事故的原因和真相。

    事故發生後,英美的的情報部門和警察機構聯合調查,不惜任何代價也要查個明白。也許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飛機因為晚點起飛,所以飛機的殘骸碎片都落在了地面上,如果準時起飛,所有的碎片將沉入大西洋中,永遠也不會有真相了。調查人員把幾乎所有能找到的飛機碎片按照飛機圖紙拼合起來,發現在飛機的行李艙中有個大的破洞,在洞口碎片中查出了炸藥的痕跡,所以認定為這是恐怖的爆炸襲擊,是有人把爆炸裝置送上了飛機。在隨後對行李和相關人員的證實中,發現有二十件行李沒有對上號,而剛好爆炸裝置就在這個二十件的行李中。這二十件行李中是在法蘭克福機場轉運上去的,因為是內部行李所以沒有安檢,這就是漏洞啊!在接下來的調查中,查出這二十件行李中有個黑皮手箱最可疑,它是經過幾道中轉才送上飛機的,同時它的主人沒有出現過,在皮箱裡也找到了爆炸的痕跡和計時器的碎片。調查人員從計時器碎片入手,查出這是瑞士一家公司生產的,情報局要求這家公司交出購買計時器的買家所有名單,這家公司拒絕了。可是情報部門有辦法,最終查出有二十個計時器是利比亞購買的,因此調查部門盯住了利比亞卡扎菲身上。

    卡扎菲和美國早有恩怨,1986年美國轟炸利比亞炸死了卡扎菲的養女,卡扎菲出於報復,也是有可能做這個事情的。通過三年的調查,1991年英美終於釋出調查報告,指出洛克比空難就是利比亞的情報人員邁格拉希和費希邁乾的,他們把一個裝有計時器的爆炸裝置放在皮箱裡在馬其他轉運,然後在法蘭克福機場沒有通過安檢送上了飛機,飛機最後爆炸解體了!美國要求利比亞交出這兩個人,卡扎菲不理。剛好聯合國有個官員也是飛機的遇難者,因此聯合國要求卡扎菲交出人來,卡扎菲又不理。1992年聯合國宣佈對利比亞實施航運制裁,所有的飛機都不能飛往利比亞。經過七年的制裁,利比亞實在受不住了,於是在1999年通過談判,卡扎菲交出這兩個人,只能接受第三國的審判。2001年開庭審判,邁格拉希被判終身監禁,後來出於人道主義,判了27年,費希邁無罪釋放。2003年利比亞向洛克比空難遇難者家屬賠償了27億美元總金額。邁格拉希一直沒有承認是自己乾的,他一直在上訴。2009年蘇格蘭出於人道主義釋放了邁格拉希,因為他被檢驗出患上了癌症晚期,因為蘇格蘭法律規定只要罪犯活不過三個月,就可以釋放。有三個醫生出具證明說他活不了三個月,至於三個醫生是誰,蘇格蘭沒有說明。這個做法遭受了遇難者家屬的反對,很多國家也抗議,你是講人道主義了,那些遇難者的人道哪去了?

  • 7 # 風生水起1967

    103航班在進入洛克比上空之前,就已經解體了。飛機解體之前的飛行記錄資料都正常,可是關鍵點7點02分42.9秒的時候,記錄中斷了,只留下180毫秒的聲音(毫秒,一秒的千分之一)。調查人員通過技術手段延展了這段聲音,只是一聲“嘶”的聲音。飛機殘骸只能靠人海戰術——1000名警察和600名士兵以及鎮上居民等撿拾收集。經過半年時間,調查人員硬是憑藉飛機建造圖紙劃分比例,把碎裂成千萬塊的這架波音747給復原了。調查的突破囗鎖定了發生爆炸的位置。就是行李艙AVE4041號,行李編號B8849。

    調查人員很快查明,這是一隻新秀麗皮箱,行李上了飛機,但乘客沒有上機,行李是混在了免檢傳送帶上進來的。 1990年,調查人員終於找到新的關鍵性證據——在顯微鏡下才能看清的整合電路板碎片。這些碎片一直混雜在那隻新秀麗皮箱的殘骸裡,調查人員分析認為是裝炸藥的東芝收錄機的積體電路零碎部件。後來,中央情報局特工在非洲破獲一起爆炸案,案發證據引起聯邦調查局的注意,這些碎片並非出自收錄機,而是來自一種高精密定時器,型號MST_13。

    生產商是瑞士美寶電訊公司,調查人員很快把美寶公司以及商業往來,銀行流水等,調查的裡外透亮。其中一個訂單,讓調查人員明白了事故的原由。利比亞訂購了20個同型號高精密定時器。

    1991年11月14日,美英兩國在近三年的調查取證後,向外公佈了洛克比空難的調查結果:“空難是由兩名利比亞祕密情報人員製造的,前利比亞航空公司駐馬耳他辦事處主任阿里·穆罕默德·麥格拉希,辦事處職員拉明·哈里發·費希邁”。同時,還原的作案過程:1988年12月20日,麥格拉希利用職務之便,以假護照登記聯程客票,通過費希邁的幫助,把裝有炸彈的皮箱免檢送進馬耳他航空的KM180航班,後來,這隻皮箱通過轉機,運上了泛美103客機,最終導致了洛克比空難的慘劇。

  • 8 # 一知

      洛克比空難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烈的空難之一。

      1988年12月1日,泛美航空公司的103航班在從法蘭克福飛往紐約的途中,在蘇格蘭的洛克比鎮上空發生爆炸,機上259人和地面上的11人因此喪生。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無一生還,而且由於飛行記錄儀的電源被切斷,飛機最後時刻的狀況以及機組人員和乘客的反應都沒有被記錄下來。

      空難發生後,英國航空調查局對此事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調查。最終發現,一身藍色的嬰兒連體套裝碎片上有炸藥的成分,根據殘存的成分,警方推斷出事故發生的原因是有人在一個有嬰兒服裝、雨傘的行李箱內放置了一個280-400克的塑膠炸彈,並且將這個行李放置在了前貨物艙裡。這枚炸彈將機身炸出了一個130平方釐米的洞。雖然這個洞不大,但是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導致飛機迅速解體。據事後分析,在爆炸發生後的3秒鐘內機翼已經同機身分離,氧氣面罩也掉落了出來。但是由於前貨物艙距離飛機通訊系統非常近,爆炸切斷了通訊系統的電路,因此飛機沒有發出求救訊號,導致了這起慘案。

      事後調查顯示,炸彈放在這個地方是偶然的。這是一顆定時炸彈,按照原先的預計,飛機會在愛爾蘭海上空爆炸,沉入海底。但是由於那天天氣的原因,飛機在陸地上空爆炸了。

      最終查明,凶手是利比亞阿拉伯航空公司的前保安主管阿卜杜拉•巴塞特•阿里•邁格拉希(Abdelbaset Ali Mohmed Al Megrahi)和他的助手阿明•哈里法•費希邁(Al Amin Khalifa Fhimah)。後者其實是一名利比亞特工。

      利比亞當時的國家元首卡扎菲拒絕交出這兩個人,聯合國因此從1992年起對利比亞實施了長達7年的制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懷孕打針了孩子能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