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獨角犀

    學理財不能發財,因為沒有人是靠理財致富的,即便是有也看自己是不是這個料。

    普通人想要發財還是要靠努力和攢錢。

    很遺憾的告訴你,想著靠理財致富是幾乎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理財要是能讓一個普通人致富,那麼這個世界上早就沒有窮人了。

    我的建議是應該把時間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專業領域,你能從升職加薪裡收穫的回報是遠遠高於你的投資收益。

    我身邊見到的有錢人,沒有一個是通過理財理出來的,都是有自己的事業或者趕上了機遇,而不是靠理財。

    學習理財很重要,但是學習資金流管理更重要。

    對大部分而言,與其冒險追逐那多幾個點的收益,還不如控制支出,少花那些不該花的錢,能坐公共交通就少打車,能多喝開水就少喝奶茶,能自己做飯就別天天飯店,別天天看到什麼消費品就想著買買買,多攢錢,這才是最穩妥的增值藝術。

    很多人喜歡把錢花的七七八八,還在學習理財,這很尷尬。

    先學習攢錢吧,連財都沒有,還怎麼理財。

    攢錢唯一的缺點就是慢,可能你要持續10年乃至15年才能看到改變,但這是最穩最靠譜的。

    一旦你想要立刻就要,那你心態就已經失衡了,後面等著你的就是各路騙局。

    很多騙局本身就很弱智,但當你貪心的時候,你還不如弱智。

    所以,先通過努力讓自己值錢了,擁有了財富,才考慮通過理財讓自己的財富增值才是硬道理!

    我是文軍,幫助大家提升財技,快樂工作,幸福生活是我的目標!

  • 2 # 財商學堂研習社

    一談到理財人們自然就會聯想到一個詞——發財,似乎會理財就能發財。這是真的嗎?

    這就要看怎麼設定“發財”的標準了。如果你想成為百萬富翁,認為擁有100萬元資產就算是發財,那麼通過積極的理財是完全有可能的。假設每年結餘2萬元,即便是做一些最穩健的投資,每年獲得4%的收益率,28年後,你就能積累超過100萬元的資金。如果收益率能提高到5%,時間可以縮短3年,25年就能成為百萬富翁。

    當然,如果你的風險承受能力足夠強,敢於投資一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年化收益率能達到10%,18年後你就能成為百萬富翁。

    不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套房產的價值至少要好幾百萬元,100萬元還不夠一套小房子的錢,認為擁有100萬元就算髮財的標準有點低。

    如果你認為買彩票中大獎叫發財,也就是希望擁有500萬元,難度就要提高不少了。在同樣每年結餘2萬元的情況下,即使年化收益率能達到10%,也需要34年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如果只能實現4%的年化收益率,那麼要積累500萬元,差不多需要60年的時間。

    要知道,由於通貨膨脹的存在,60年後的500萬元和今天的500萬元是不等價的,假設通脹率為2%,則60年後的500萬元僅相當於今天的152萬元,依然與發財無緣。

    如果你認為實現曾經的中國首富王健林所說的“小目標”——1億元才叫發財,那麼光靠傳統意義上的理財基本上是辦不到的。就算你已經擁有了100萬元,每年的投資回報率能達到10%,也需要49年的時間才能攢夠1億元。

    事實上,會不會理財與能不能發財並不能劃等號。這個世界上哪群人最會理財?當然非職業的理財師莫屬了,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幫別人理財,同時也會幫自己理財。可是,當我們觀察富豪榜的時候,發現上榜的人中,並沒有出現理財師的身影,說明會理財並不能使人發財。

    從某種意義上說,越是會理財的人越難發大財。因為理財講究的是風險控制,希望降低生活中的風險,而發大財需要承受極高的風險,這與理財的宗旨是相違背的,這也是為什麼理財師發不了大財的原因。

    你想擁有屬於自己的未來,願望很不錯,但不能光停留在想上,也不要寄希望於走捷徑,只要肯努力地學習,努力地工作,你一定能擺脫貧窮的狀況。雖然理財不能讓你發大財,但學習理財還是有很多好處,至少可以讓你的一生過得更加平穩、更加幸福。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平平安安,這不也是多數人的理想嗎?(作者:汪標)

  • 3 # 鯤鵬加風

    如同讀大學不保證就業一樣,學習理財也不能保證發財。照此說來,是不是學習理財知識就沒有呢?學習理財和發財又是什麼關係呢?下面我們將一一講解:

    不能否認學習理財的重要性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就包含學習的過程。讀大學雖然不保證就業,但是相對於沒有讀大學的人來講,讀過大學的人更容易獲得就業機會。就算都能同時就業,讀過大學的人在薪酬上也高過沒有讀大學的人。同樣的道理,學習理財知識對發財可謂百利而無一害(如果有一害的話,那就是學的不精,卻又自負)。雖然財富增長的知識是個複雜體系,但萬事皆有頭緒。不能因為其體系複雜放棄一些必備知識的學習。可以這樣講,打鐵的、繡花的可以看,跟著學,基本用經驗就能實現增長,屬於師傅帶徒弟就能把手藝傳下來。但是投資理財真的辦不到這一點,就算再多的實踐沒有金融理念的指導,一個人很難再投資市場有什麼成就。我們熟知的巴菲特、索羅斯都是著名商學院畢業,國內的但斌、王亞偉都是高學歷,如果學習基礎理論對投資沒有用,他們不會花那麼多時間待在學院。所以不能否認學習理財知識對投資成功的重要性。

    學習理財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部的

    上一段我們說了,不管能不能保證發財,學習理財都是必要的。但是要達到財富增長的程度,還要還長的路要走。也就是學習理財知識只是吃進去,第二步是不是能夠消化,還有第三步是能不能吸收。投資市場是個很神奇的市場,正所謂兵無定勢水無常形,很多成功的投資人都是各用其發。比如,巴菲特、彼得林奇、索羅斯等人的投資理念都不一樣。這也說明了學習理論是第一步,而後的悟性和實踐也是相當重要的。也就是說就算是巴菲特親手教出來的學生也很難複製巴菲特的成績,世上不可能出現第二個巴菲特。所以,學習理財知識是個基礎,後面的提升則完全取決人個人的特徵以及對理論的運用。退一萬步講,即便學習理財不能保證投資成功,但是仍然是必需過程,而且不能以學習了理財知識為終點。

    總結

    通常,人人都想要的結果,比方你說的發財,都不能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概括。有人說發財不就是等於每年發財的數目乘以發財的年限嗎?拜託,我們探討的是如何發財,不是發了多少財。雖然整個體系複雜還要付出非常人的努力,但是書山有路勤為徑,股海無涯苦作舟。有些基礎的、必備的知識是非要學習不可的,有了這個基礎我們才能開始下一步。達到財富增長的結果除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大量的實踐過程,還需要一定的運氣,這幾乎是誰都無法掌握的。但只要按照這個路徑去做,就會比一般人做的好,離成功就更接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就足夠了!

  • 4 # 螞蟻論基

    理財不是一夜暴富,不是一定能發財。

    理財不單單只是買點理財產品,還包括很多其他事情,比如控制自己開支,規劃不同資金用途等等。

    我們可以看看投資獲得收益的公式,收益=本金*年化收益率*投資時間。

    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到,通過錢生錢利滾利能獲得更多收益的關鍵點就在本金、年化收益率和投資時間這三個點。

    我們可以用控制變數法來看這三個關鍵點對收益的影響。

    首先是如果年化收益率和投資時間不變,能夠拿去投資的本金很少的話,很明顯最後得到的收益也很少。

    比如你拿100元和1萬元拿去投一年貨幣基金,按年化4%來算的話,100元最後能拿到4塊錢收益,而1萬元能拿到400元收益,兩者收益差了100倍。

    如果本金和投資時間不變的話,年化收益率越高,收益也就越多。

    比如同樣是1萬元,年化收益率4%和年化收益率8%,投資一年,前者得到的收益是400元,後者是800元。

    如果本金和年化收益率不變的話,投資時間越長,收益也就越多。

    比如1萬元按年化收益率4%投資,投資1年是400元收益率,投資10年是4000元收益率。

    而獲得收益的這三個關鍵點,對於普通人來說都存在挑戰,對於年輕人更尤甚。

    首先年輕人剛出來工作,如果不是非富即貴的話,能存下來的錢其實並不多,這就意味著投資的本金比較少。

    其次,對於投資風格偏向保守穩健的人來說,會偏向選擇低收益率但低風險的理財產品,這也會影響最終的收益。

    在我看來,年輕人要獲得投資收益的最大化,就只剩下拉長投資時間這一個最大的優勢了,所以抱著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心態去投資的話,顯然是不可能的。

    更糟糕的是,如果為了追求短時間獲得高收益,有些年輕人會借別人的錢作為投資本金,投資高收益但超高風險的所謂理財產品,事實告訴我們,這些情況往往是傾家蕩產,渣都沒有。

    說白了,理財最終產生的收益跟多個因素有關,本金多少有關係,投資風險、年化收益率以及投資期限等等,都會影響到結果。

    所以,不要隨便以為理財能讓你一夜暴富,這是不對的觀念。

  • 5 # 顯微故事

    究竟誰能成為最優秀的投資者?——這是一個註定沒有答案的問題。

    因為大多數人,甚至連投資的門路都還沒掌握。無數人因為一次貪念,沒有合理風控,而導致十幾年積累的財富蕩然無存。

    盲目投資帶來的損失是無法預計的,如果你對投資沒有敬畏之心,投資也將通過另一種方式給予你代價。

    關於慾望、財富和金錢的人生故事,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世界上的各個角落上發生著。

    在雪球社群上,那些動轍翻幾十倍、甚至發了私募的雪球大V 背後,也往往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一面:有一邊送外賣一邊炒股,同時在雪球上分享自己投資經驗和技巧的70後大叔;有曾經傾家蕩產,最後依然擁有了私募基金的建築工……

    沒有人的成功是理所應當,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人背後可能有你無法想象的艱辛。就像作家卡爾維諾曾說過一句話:

    「我對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興、含混的事物沒有信心。我相信緩慢、平和、細水流長的力量,踏實,冷靜。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不自我建設,不努力,可以得到個人或集體的解放。」

  • 6 # 藉藉技巧

    學理財,能不能發財因人而異。這個問題,就像是“讀高中,能上大學嗎”一樣。

    投資理財的成效取決於3個因素,本金、利潤率、年限。在單利的模式下,投資理財盈利的具體計算公式如下:投資收益=本金×年利潤×投資年限首先,你得有足夠的本錢

    本錢多,發財自然是更快。例如,在利潤率同樣是10%的情況下,如果你的投資理財的本金是1萬元,那麼1年的收益就是1000元,10年也才1萬元。但如果你的本金是100萬元,那麼1年的收益就是10萬元,10年之後,利潤就有了100萬元。可見,本金不同,創富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投資理財要有正收益

    看似很低的年收益率,在時間的作用下,經過數十年,就會產生大財富。所以,投資理財要有正收益,如果沒有正收益,那麼,負收益在時間的作用下也會產生極大的敗家效應。

    最後,投資理財致富要有持續性

    時間是最好的投資方法。任何微小的收益率,在長時間的複利作用之下,也會產生巨大的創富效應。愛因斯坦說,複利的作用,比原子彈很厲害。

  • 7 # 獨特財經圈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天氣,疫情逐漸恢復正常,中國加油,首先非常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其次讓我帶領著大家一起走進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1、一個投資專案首先得是一個產生複利的專案。這是一個不斷重複投資的過程,其間產生的每一點利息都變成本金附加進去產生利息。這樣利滾利,時間一長,產生的利息會逐漸成為投資專案總收益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最終收益取決於兩個因素:年平均回報率和時間。

    2、時間越長,複利的威力就越大。然而,確實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複利才能形成足夠大的規模,許多人因此低估了它的重要性。

    如果你早點明白這些道理,留出時間,不需要太多其他條件就能早日實現。不幸的是,許多人目光短淺,抑或急功近利,

    結果沒能很好地利用其中的價值。

    3、通過複利實現財富增長,需要有耐心、長視的眼光、定力、信念。

    上面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 8 # 南海石佛

    理財的目的不是發財,炒股炒房炒比特幣才能發財。理的目的是提高資金利用率,根本上注重的是本金的安全性,要做好風控,收益率追求的應該是跑贏通脹即可。想發財,那就正好相反,一定要關注泡沫在發生的地方,泡泡越有可能吹大的地方,那就一定有可能發財,但泡沫就一定有破裂風險,也就意味本金損失的可能性。風險與收益成正比。所以想發財,先理財,擁有本金才有機會。

  • 9 # 為人民服務丶

    學好理財肯定能發財,這點毋庸置疑,並且也是我極力建議大家都去學習的必備技能。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學會理財是做好個人投資的基礎。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看過《窮爸爸與富爸爸》這本書的人,都應該知道,要想實現財務自由,學會投資是必要條件。很多人一輩子辛苦工作,光靠工資收入,最多能讓你解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只有學會讓錢生錢利滾利,才能讓你實現財務自由。基於這一點,理財技能應該是每個人的必修課,要了解有哪些投資渠道,學會判斷各種渠道的風險和收益,然後結合你個人的實際情況,規劃處適合你的一攬子計劃。

    3.學會理財你會讓你更加自信。總體來說,當今社會還是以錢論英雄,財富的多少直接決定你的社會地位。學會理財會讓你在親朋還有之間成為一個更有價值的人,即使你現在沒有錢,當你展現你的專業知識,你也會吸引很多有錢人的目光。

  • 10 # 不二娛樂咖

    能賺錢,但發不了財。

    首先,我們要明白,我們理財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閒錢】保值增值,至於賺多少收益,其實和你本金是息息相關的。如果你是一個剛畢業的毛頭小夥子,本來本金只有幾萬元,如果按年化10%來算的話, 一年的收益也就幾千元,而你需要付出的成本是:這筆錢的流動性差,同時要對投資的平臺進行考察和分析,還需要時不時的花費精力操心。收益幾千元,其實也就是你的一月工資而已。但如果一旦你投資的這個平臺有任何逾期,甚至清盤跑路,你可損失的是幾萬塊錢啊,你轉個彎想想, 這幾萬元,你需要通過理財收益,才能賺回來呢。所以,如果你有投資理財的意識,不要輕易就去投資不清楚的平臺或者專案,尤其是那種收益率超高,不斷髮訊息說帶你做個專案的這種,low到爆。

    如果你的風險意識比較薄弱,承受能力弱,那就乖乖放到餘額寶裡,這樣花起來也方便。而且,現在適合大眾投資的專案,目前我認為就兩種:P2P網貸和公募基金。先說P2P平臺,因為自己是從業者,所以可能會更加微小謹慎,2018年整個行情不好,從6月以來更是開啟了暴雷潮模式,但大部分平臺都在預料之中,因為至少高返羊毛平臺,廣告滿天飛平臺這兩類,我們知道不會堅持太長, 只是時間問題,或者缺個導火索引燃而已。所以那些收益超高,有活期產品,發一日標或者七日標的這種平臺,乘早放棄。看不到的平臺不要參與出借,比如不知道平臺的借款人是誰,打客服電話諮詢,客服不專業,網站體驗差,這些都不要投。如果有P2P網貸投資經驗的,還是建議分散投資,多個平臺,多個標的,然後多看看行業諮詢文章, 多和平臺客服人員溝通,多瞭解平臺網上輿論,多瞭解總是沒錯的。

    公募基金這塊,可以直接在微信理財通或者支付寶內【基金】板塊進行購買,雖然是代銷,但費用還是蠻低的。其中除了基金篩選的方法外,還有就是要注意一點:上熱門推薦的那些基金儘量不要投,或者先加入自選等待看看,因為上了推薦的某隻基金大概是一位漲勢喜人,才被推薦的,這時候買入大概就是高位進場了,不划算。總體來說,基金市場上大家把【基金定投】看的比較重,所以這部分在平時可以多關注,而且現在這個市場不景氣,都在底部震盪,看好某個行業的指數基金,可以定投一段時間試試。如果你不喜歡風險,可以直接選貨幣基金和純債券基金,雖然收益少點,但看到“綠”的機會也少點。以上,就是我覺得大多數人比較適合的投資方式,起投門檻低,而且操作方便。通過對投資理財的規劃, 可以讓我們知道,錢應該花在什麼地方,規避不合理的消費方式,儘量躲開花唄,借唄,信用卡這些超前消費工具。綜上所述,理財可以賺錢,但和本金多少有很大關係,同時理財不能一夜暴富,賺到大錢,同時還有一定風險,但通過投資理財,可以讓自己正視自己的金錢觀,管理自己的現金流,防止不合理的消費,嚮往美好生活。加油吧,少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為什麼要打工,是不是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