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澳古說歷史

    錦衣衛被東廠牽制是很正常的,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好比內閣與司禮監的關係,內閣牽制司禮監,司禮監也同時在牽制著內閣,兩者之間相互牽制,互相制約,繼而明帝就可以穩坐釣魚臺,牢牢控制住明朝天下。

    簡單的說,錦衣衛、東廠兩者之間是互相牽制的,並不是單純的只是東廠在牽制著錦衣衛

    當然,朱棣當年之所以會建立東廠,其部分原因就是為了牽制錦衣衛。

    那是何種原因,讓朱棣要設立東廠,去牽制錦衣衛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朱元璋為何要設立錦衣衛?其目的就是為了監視,及鎮壓百官,繼而加強皇權。試想,如若錦衣衛要想達成這個目標,其定然就是需要擁有能夠震懾住百官的權力。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當時朱元璋為了實行這個目標,是賦予錦衣衛非常巨大的權力。

    其一、其被賦予的最大的權力,就是偵緝職能。景泰三年,景泰帝曾頒下一道詔書與錦衣衛:“今後但系謀逆反叛,妖言惑眾。窺伺朝廷事情,交通王府外夷,窩藏奸盜及各倉場庫務虛買實收,開單官吏受財賣法有顯跡重情,方許指實奏聞,點差御史復體實,方許執訊。其餘事情止許受害之人告發,不許挾仇受囑,誣害良善,及將實事受財賣放法司,亦不許聽從脅制囑託,致有冤枉違法重情,罪不宥”,從這道詔書,我們可以看出,錦衣衛偵緝的物件是很廣泛的,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除了朝中大員、皇族等的偵緝需要皇帝的授權,其餘人物,只要錦衣衛認為他有謀逆反叛、貪汙受賄的嫌疑,皆可事先不經請奏,直接將其捉拿,且可不用通過司法機關,就可直接對其進行審判

    同時,錦衣衛雖不能對謀逆反叛、貪汙受賄等案件之外的進行直接的干涉,但是因明帝並未禁止錦衣衛接受受害者的告發,所以理論上錦衣衛是可以直接干預明朝天下所發生的所有案件的。

    此外,在明代初期,朱元璋建立錦衣衛,他也知道不能賦予錦衣衛沒有能限制的權力,它還是需要有人能夠鉗制的,所以這時的錦衣衛雖有審判權,但並無擬罪權。他雖能不經請示,直接對他所認定的罪犯進行審判,可是在罪犯寫出供詞後,錦衣衛卻不能對其進行定罪,只能將其交由三法司,由他們進行罪行的認定。但是,到了成化元年後,錦衣衛開始被賦予擬罪權,此時他們在移交人犯之時,可以附加參語,也就是建議三法司應該定他什麼罪行,也就是說此時的錦衣衛相當於有了一個準擬罪權。

    而後,到了嘉靖時期,嘉靖二年刑科都給事中劉濟上書嘉靖:“國家置三法司,專理邢獄,或主質成,或主平反……自錦衣鎮撫之官專理詔獄,而法司幾成虛設……羅織於告密之門,鍛鍊於詔獄之手。旨從內降,大臣初不與知,為聖政累非淺”,此時因嘉靖十分信任錦衣衛指揮使陸炳,“旨從內降”,由錦衣衛經手的案件,其不再需三法司擬罪,而是直接由錦衣衛擬罪請旨,然後由內廷直接下達,也就是說嘉靖年間的錦衣衛,他們的權力達到了鼎峰,他們不但擁有幾乎無限制的逮捕與審判權,還擁有直接擬罪的權力

    其二、保護皇帝,這是錦衣衛除偵緝外,最重要的職責。《明史》載:“凡朝會、巡幸,則具滷薄儀仗,率大將軍(共一千五百七員)等侍從扈行。宿衛則分番入直。朝曰、夕月、耕藉、視棲,則服飛魚服,配繡春刀,侍左右”,明時,錦衣衛除了是一個特務組織,還是皇帝的親軍與儀仗隊

    明代,負責保護皇帝的錦衣衛,由將軍、校尉和力士組成,其中將軍由體貌雄偉、有勇力者充任,作為殿廷衛士;校尉、力士由民間身體健康、身家清白的男子充任,校尉掌鹵簿、傘蓋,力士持金鼓、旗幟。平日,錦衣衛將軍於午門外晝夜守衛,負責充任宮城的第一道防線,護衛皇帝安全。御門聽政時,錦衣衛將軍守護在丹陛之上,在臺階上左右護衛皇帝,而錦衣衛校尉則排列在午門內外,負責鳴鞭及執掌儀仗。

    每年正旦、冬至、萬壽節三大朝會,錦衣衛與其他親軍一起承擔侍衛和儀仗職責,錦衣衛作為護衛皇帝的最後一道防線,就近護衛於皇帝左右。祭祀或巡遊時,錦衣衛隨駕護衛,或負責沿途巡視,或在鑾蹕與京城之間傳報訊息,或駕旁侍騎,或傳奏御輦的起落。

    綜上所述,錦衣衛在明代的權力是很大的,他既是皇帝的耳目之司,也是皇帝的親衛之司,也就是說,皇帝是既需要靠錦衣衛監察、鎮壓百官,從而穩住天下;也要靠著錦衣衛作為自己安全的最後一道屏障,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因此,錦衣衛的重要性無需多言。

    所以,對於皇帝而言,錦衣衛是不能出現問題的,一旦他出現問題,皇帝的利益必然受損,甚至還會危及到自己的生命,如此,錦衣衛一定要對自己絕對的忠心。因此,對於明帝來說,要想錦衣衛對自己忠誠,除了要選擇可靠的人來掌控錦衣衛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衙門來牽制錦衣衛,只有他有人鉗制著,那他就不會有膨脹的可能,如此錦衣衛被牽制著,明帝自然就能安枕無憂矣。因為,錦衣衛和東廠相互牽制,為了爭權奪利,為了獲得更大的權力,他們只會想盡辦法的討好皇帝,想盡辦法的在皇帝面前表忠心。

    由此,東廠就這樣誕生了。東廠誕生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牽制住錦衣衛,朱棣在依舊需要靠錦衣衛來壓制住百官的情況下,為了不讓錦衣衛超出自己的控制,他就在錦衣衛外,設立了東廠,由他和錦衣衛來共掌刑獄審訊之事,以此杜絕錦衣衛權力失控。

    當然,讓朱棣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原本設想的錦衣衛與東廠相互牽制的局面,會被自己的子孫後代孫打破。自明宣宗之後,因明朝皇帝多寵信於宦官,賦予他們批紅權、統兵權等重權,由此東廠與錦衣衛的力量對比開始失衡,此時以宦官為首的東廠,它的實力開始超過錦衣衛,直至最後讓錦衣衛成為東廠的走狗衙門。

    如正德年間,太監劉瑾操握政權,其心腹遍佈朝廷各要位之上,為此錦衣衛指揮使石義文為保權力不失,對劉瑾是極盡阿諛奉承,如此以他為首的錦衣衛自然就成為了以劉瑾為首的東廠的附庸。再如熹宗年間,宦官魏忠賢執掌大明朝政,錦衣衛首領田爾耕甘願認魏忠賢為義父,由此錦衣衛是徹底的淪落為東廠的走狗。

    總的說,真正歷史上,東廠與錦衣衛雖是互相牽制,但在多數時候,因皇帝過於寵信宦官,致使東廠都要穩壓於錦衣衛一頭,甚至有時錦衣衛還淪落為東廠的附庸。

  • 2 # 千鳥說歷史

    因為錦衣衛也好,東廠也好,其本質都是大明皇帝養的狗,所謂的牽制其實就看皇帝更信任哪條狗而已。

    錦衣衛成立之初,並不是作為特務組織的,而是作為皇帝的親衛和儀仗隊,相當於御林軍。後來朱元璋為了收集各路情報,掌握官員資訊,才逐漸轉換變成的特務機關。但是錦衣衛是一個正規的正規軍事組織,是正當的武裝力量,而且也曾應召上過戰場,前往敵國收集情報。

    後來朱棣靖難成功,他也需要一支對他忠誠的特務集團,於是東廠就這麼出現了。東廠和錦衣衛的職務其實有相當部分是重疊的,兩者一開始是激烈的競爭狀態,並沒有誰來牽制誰。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於生長在皇宮大院裡的皇帝來說,肯定是陪伴在自己身邊的太監更親近信任,所以東廠在特務組織的地位上慢慢壓過了錦衣衛,一些不爭氣的錦衣衛頭頭甚至公然承認錦衣衛是東廠下屬,給東廠廠公下跪行禮。

    不過也有例外的,嘉靖年間時錦衣衛頭頭陸炳,他媽是嘉靖的奶媽,兩人從小玩到大,因此深得嘉靖信任。他在錦衣衛的時候錦衣衛就比東廠權力大多了。

    所以,不管是錦衣衛還是東廠,其實都是看皇帝養的狗。只是大部分皇帝和太監更熟,用起東廠來更順手一些。兩者是競爭關係,東廠聖眷更濃,自然東廠更能牽制錦衣衛。

  • 3 # 文史並蒂

    明朝錦衣衛被東廠牽制是由其特殊的政治制度決定的。在明朝,錦衣衛之所以這麼厲害,是因為錦衣衛可以遊離於明朝法律之外,具有先斬後奏的權力,尤其是錦衣衛下轄的詔獄,是個令人談之色變的場所,但凡進去的人十有八九都很難再出來。但是錦衣衛有個非常致命的短板,那就是距離核心權力太遠。也就是說錦衣衛並沒有自主決策權,只能是聽命行事,只不過受命之後,他具體怎麼幹,沒有人干涉而已。

    但是東廠就不同了,東廠的節度使一般都是司禮監太監,這可是一個身處明朝權力中心的人物,手中掌握著批紅的權力,是皇帝與文臣鬥爭最重要的夥伴,劉瑾、魏忠賢、王振等人都是如此。因此,東廠節度使的政治地位要比錦衣衛指揮使的高出很多。相應的,東廠的地位也就比錦衣衛的更高的。

  • 4 # 方圓樂山

    錦衣衛原是皇帝的侍衛機構,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強化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將其改變為特務組織。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活動,且不經司法部門。由於錦衣衛權利太過龐大,朱元璋為了給太子朱標順利繼位做準備,在洪武二十年,大筆一揮就將錦衣衛廢除了。

  • 5 # 佳寧說歷史

    永樂帝上任以後錦衣衛被東廠牽制

    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從建文帝手裡奪取皇位,他把建文帝趕出皇宮,最後建文帝下落不明,於是,朱棣堂而皇之的做了皇帝?

    於是他又培養了自己的一股勢力“東廠”工廠由宦官管理。但是他們的權力卻大過錦衣衛。直到發展到最後錦衣衛完全被東廠牽制,也就是說僅因為完全在朱棣的掌控之中。

    無論是錦衣衛或者東廠都是權利的產物,朱元璋白手起家,當皇帝首先想到的是蒐集情報,他害怕的是哪個大臣對自己不忠,背後說自己壞話,或者謀反,錦衣衛就相當於一個行走的攝像頭,別說謀反就算,有這個念頭也會被朱元璋手起刀落的殺死,而朱棣不相信錦衣衛,所以就又設立了一個情報組織來牽制錦衣衛,到了明末的時候,東廠的勢力已經完全取代了錦衣衛,這也就造成了宦官專權的悲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拳擊、散打、跆拳道、傳統武術、哪種是作為個人防衛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