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很多人說這個電影很牛,怎麼怎麼表達了人性,該怎麼解讀呢?

回覆列表
  • 1 # 蘇軒影視

    整個漂流過程就是生命的過程。

    白最終從一個幸福的家庭生活走向了一個殘酷的生活,暗示著一個人必須經歷一個家庭生活。就像童年的快樂,成長的現實,老年的孤獨和無助,他們之間的氛圍經歷了幾個階段。包括漂流前、漂流中和漂流後三個階段。它們都代表了對人性的不同討論。

    漂流前

    原本幸福的生活和幸福的家庭,他們計劃在加拿大,定居,但在離開的過程中遇到了危機。在動物園工作的父親帶了許多動物上船,但是當暴風雨來襲時,人性醜陋的一面被喚醒了。廚子殺死了水手和白崇禧的家人,只有白崇禧的生命力終於降了下來。這一段描述了人性在關鍵時刻的自私和貪婪。長期以來,雙方都有很深的怨恨。這都是通過餡餅家族的經歷表達出來的。也正因為如此,拍攝發生在漂流的那天。這一次討論的是人性。

    漂流時

    船上只剩下一隻狗,斑馬、大猩猩和老虎。它們都有意義。老虎代表凶手,而其他人則代表白崇禧的家人。

    在海上,為了保護攝像機,其他動物被老虎殺死。有時他們無法抗拒,有時他們抗拒。然而,最終的結果是老虎嘴裡的肉。這裡的暗示意味著廚師、水手和餡餅家族。在醜陋的人性面前,家庭紐帶被一點一點抹去。

    應該證明他父親的話,老虎的眼睛是殘酷的,不要試圖接近它或改變它。中學是三中的信徒,這意味著面對嚴酷的現實,如何在不同的個性和文化之間做出選擇。這部分是關於動物的。

    漂流後

    在後來的海中,派和老虎單獨生活,互相威脅並生存。事實上,人們一生都生活在醜陋的一面。我們不想讓它存在,但它的存在是人們生存的另一個原因。在營救結束時,老虎幾乎皮包骨,人類的善良和醜陋並存,失去任何一方都是傾向的。這是隱藏在這部電影中的隱含意義。當老虎去林深的時候,餡餅突然哭了起來。也許有些觀眾認為他們有感情?事實上,它不是。老虎的離去是殘酷人性的終結。然而,被拯救後,該派別將面臨社會的殘酷和人類社會的人性。

    老虎的殘忍是可以預測的,而人性的殘酷是不可預測的。看著老虎的離去,這種相互依存和倖存的權力威脅已經消失,但新的威脅已經開始。這個階段是理性的。

    總而言之,李安電影採用了一種道德的方法,賦予每個角色和每種動物一個有待確定的角色,在現實中代表不同的人性。通過這些動物的行為,各種人性,善良和邪惡,殘忍和善良,都是人性的本來面目。漂流時要充分發揮。

  • 2 # 老韓影視匯

    《少年派》不是一個有關信仰的故事,不是關於少年與老虎的故事。就象英文標題《派的人生》所點出的,是關於抉擇和放棄的故事,是關於面對嚴酷的人生逆境,如何在情感感性和理智理性,兩者抉一而殘酷生存的故事,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就象影片中成年派所說的All of life is an act of letting go(全部人生只是一系列放棄)——最終,是一個關於人生的故事。

    抉擇意味著放棄。少年時的派不願放棄,所以無法在各種宗教之間作出選擇。在生活的轉折關口,他不得不放棄初戀女友隨家人遠赴他鄉,但在他心裡還未意識到分離,仍不願放棄。只有在沉船事故發生後,他不得不以船友和母親的屍體為食,他才真正成長起來了。在食人島上,派將褪色的女友所贈的手環解下,系在象徵母親屍體的這個島上,表明派終於意識到並放棄了初戀,初步成長起來了。所以,之後再也沒有任何波折,派就漂到了墨西哥海岸上獲救了。

    影片中成年派為作家講了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包含大量奇幻的細節,是派的心裡情感和幼稚的一面不願面對現實而對真相作出的變形美化。第二個故事更接近真相,但仍是不是全部真相,含糊了他在救生筏上為了生存而做下的黑暗行為,代表了派心裡冷酷理智的一面。

    影片結尾,派可以說是有了一個美滿的結局。但他的妻子並不是他初戀的女友。這再一次點明瞭主題,生活就是一系列不斷地抉擇和放棄,從而能讓你走得更遠,體驗人生所提供的一切,獲得憂傷帶淚的幸福。

    影片最後在播放演職員表時,那美好寧靜卻憂傷的印度音樂就是對本片主題的最好註腳。

  • 3 # 你還能睡得著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之後,很多家長一看這電影名字,以為是個科幻劇,給孩子看的。結果帶孩子進電影院一看,嚇得孩子哇哇哭。因為裡面老虎的鏡頭特別多,再加上是3D影片,這老虎好像一下子彷彿從畫面上撲出來一樣。很多孩子看完就嚇哭了。但是成年人看完都說這片子確實好,尤其是那畫面拍的太美了。

    你要把整部片兒看完,尤其是最後二十分鐘看完,你會發現沒那麼簡單。它體現的不是一個美好的故事甚至是一個殘酷的故事。

    可是這部片子告訴我們信仰不會給你帶來現實的好處,而是當環境空前惡化的時候,由信仰滋生的強大精神力量可以去抵抗外部。裡面的主角少年派有句經典的話:“我後來悟到,人生就是不斷放下的過程,可是令我們遺憾的是我們經常來不及和那些要放下的東西好好地道別”。

  • 4 # 回顧影視深處經典

    影片講述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難,家人全部喪生,他與一隻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人與虎建立起一種奇特的關係,並最終共同戰勝困境獲得重生。

    很有可能最後上船的是派的爸爸、媽媽、派、還有派的女友。派是老虎、媽媽是猩猩、爸爸是鬣狗、女友是老鼠,女友實際上是藏在救生船上想偷渡到加拿大和派一起生活的,老鼠暗喻偷渡者。可能因生病、飢餓、被殺,女友也死掉了,派實際上連女友的屍體都吃掉了,那個食人島實際上指得是女友,派把女友送給他的手鍊留在了食人島也是契合這一點,因此派說記不清是怎麼和女友分別的了,派是不想回憶女友死去,並被自己吃掉,才會選擇性忘記的。

    從故事一里也能看到,老鼠本來就在船上,而且就藏在應急食品的地方,而且是最後死的。到了故事二就變成這兩個謊結合起來,派的這個女友很可能和貨輪失事有關。

    不管怎麼說,pi與女友最後的分離,與其說是愛,倒不如說是逃避現實的折磨

  • 5 # 天龍人

    我找不到一個好的故事,去講述人性的深處,不是怕膚淺就是怕無深意。

    又看了一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覺得我找的到了最好的故事,一個227天海上漂流的故事。它能讓你體會人性的最深處,並且歷久彌新。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

    人物:派、老虎、鬣狗、猩猩、斑馬

    這是個印度少年成長的故事,成長的是對信仰的認識。電影的大概情節是一個管理動物園的家庭,家裡有個派的男孩從小信仰各種宗教,但在一次試圖對老虎情感交流時差點被它吃掉,於是對自己信仰的些東西產生懷疑,放棄。後來全家要移居加拿大,把動物賣到別的地方要坐船經過太平洋,途中遭遇暴風暴雨,大船要沉了,機緣巧合下派和幾頭動物乘小船倖免於難,四個動物,斷腿的斑馬,野狗,猩猩,老虎,野狗咬死斑馬咬死猩猩最後被老虎咬死,剩下派和老虎鬥智鬥勇,共同經歷暴風暴雨,看到如詩如畫的天空海水,成群的飛魚,食人島等等,最後漂到墨西哥海岸結束了這段奇幻之旅。

    第一個故事宛如夢境,然而它卻是派為了逃避心靈上的責難而偽造的假象,代表信仰。

    第二個故事

    人物:派-老虎、廚子-鬣狗、媽媽-猩猩、水手-斑馬

    這段經歷的另外一個版本,Pi、母親、水手和廚師登上救生艇。水手受傷,很快死去。廚師將其吃掉。然後Pi不小心放跑了一隻海龜,被廚師毆打。母親與廚師爭執,被廚師所殺。廚師把母親的屍體扔進大海喂鯊魚。Pi出於憤怒殺了廚師,並吃掉了他。然後就一個人在太平洋孤獨的漂流,最後漂到墨西哥海岸。

    第二個故事接近真實,卻仍存在漏洞,因此第二個故事也並非真實——至少隱瞞了一部分真實。代表著理性。

    在這個故事裡,各種元素和第一個故事完美對應,母親=猩猩,廚師=鬣狗,水手=斑馬,老虎=Pi的本能,看似完美無缺,合乎情理,連最理性的保險公司都快要認同,但其中卻存在著破綻。

    第一個破綻,是香蕉。

    當Pi講述第一個故事的時候,說猩猩坐著漂浮的香蕉而來。保險調查員立刻指出,香蕉不會漂浮。當Pi講述第二個故事時,對這個細節居然沒有修改,仍舊堅持說媽媽坐著漂浮的香蕉前來。

    香蕉在現實裡能否漂浮,並不重要。在電影的世界裡,保險調查員指出香蕉不能漂浮,這代表了一種常識,它的功能是用來牽出Pi講的故事裡反常識的地方,內在邏輯是自洽的。

    第二個破綻,是媽媽的死。

    廚師是一個對食物很執著的人,他會吃老鼠,會把水手殺掉用肉做魚餌。對他來說,每一塊肉都是極其寶貴的。可是媽媽死後,廚子沒吃掉她,扔到了海里餵了鯊魚——這是一種浪費,尤其是廚師已經吃過了水手,對他來說,最大的心理障礙已經消除,沒理由會做這種浪費行為。

    第三個破綻,廚子為什麼甘願被殺。

    第三個故事

    人物:派-老虎、爸爸-鬣狗、媽媽-猩猩、水手-斑馬

    派一家四口乘上了前往加拿大的貨船。為了獲得高額保險父親在儘可能做出完善準備的情況下鋌而走險,對乘客下藥並製造了沉船事故。父親代領著一家三口和水手乘上了救生艇開始漂流,大兒子逃生失敗死去。水手在逃生過程中不慎摔斷了腿,為了保住性命父親為他截肢,但水手還是因感染不幸死去。當食物匱乏之時,為了生存父親用水手的殘肢釣魚,引起了母親的不滿,並且與父親發生衝突。最終在強大的壓力之下,暴躁易怒的父親和目睹了兒子死亡近乎瘋狂的母親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在母親的攻擊下父親失手殺死了她。回過神來的父親生無可戀,不再反抗,任由憤怒的派殺死自己。孑然一身的派憑藉父親教授的知識捕魚求生,內心的理智與本能不斷掙扎相互抗衡,最終卻被食物匱乏和隨之帶來的飢餓擊倒,為了求生派吃下母親的屍體得以存活並登岸獲救。此時派內心的獸性本能徹底離開消失。

    第三個故事,也就是派食母的故事即為探究真實。

    這裡回答了故事二的兩個破綻。離實事更接近了。但是作為一家人,這個過程又太過血腥。

    李安把第一個故事描繪的極為精美,對第二個故事卻吝嗇到一個鏡頭都沒有,對第三個故事甚至只肯用隱喻來承載。他把現實包裹在美好的糖衣之內,又在現實裡放入殘酷夾心,遞給大家。

    第四個故事-人性的深處的探究與還原

    人物:派-老虎、爸爸-鬣狗、媽媽-猩猩、水手-斑馬、女友-老鼠

    嘗試還原真相

    政府要收回動物園的地,但是動物是父親的,於是父親要運走動物到加拿大賣掉。在貨船上由於父親怕動物們有事,所以給動物打了鎮定劑,派跟作家介紹說父親從不照看動物,所以父親意外的給船上用作食用的豬和牛打了鎮靜劑。這些肉可能賣給船,給船員食用。可是那天吃飯時,他們全家因為沒有素餐沒有吃飯,那個中國佛教徒也只是吃了一點,其他人吃過被麻醉的肉全部被麻醉了。在那天晚上有碰巧來了暴雨,可船員都處於昏迷狀態,沒人控制船。這就是派隱瞞船失事的原因,有父親的責任,但其實是個意外(最後派講第二個故事時,說聽到爆炸聲,所以派故意不說船是怎麼壞的,讓人推想船是因為爆炸)。

    在上船之前,女友想和派走,其實女友一早在船上的小船裡藏了起來。暴雨來的時候派擔心藏起來的女友,所以他去甲板找女友,意外的發現船上所有人都沉睡了。沒有人操作的船,在無人操作的狀態下已經進水了。於是他叫醒了母親和哥哥,駕著稍微麻醉的父親和在船上的女友,準備求生。

    在過程中遇到了也是隻吃肉汁的中國船員。船員也屬於半麻醉狀態,一行六人在船員的指導下來到救生艇處。先把半麻醉狀態的父親送到了船上的帳篷裡。然後派也站在救生艇裡準備接媽媽和哥哥過來。並且在救生艇上有供給品,於是坐救生艇開始漂流。其他人都被麻醉了,所以沒有其他人生還。

    一家人在上小船上,一個大浪打來,媽媽和哥哥還有水手,以及救生艇一起被打落下來,媽媽和哥哥被打落在水中,水手掉在救生艇上摔斷了腿。許久,父親救起了水中的媽媽。派的哥哥在影片中的寓意為,派問:猩猩你的孩子呢?猩猩回頭看看另一方向的海,寓意在大浪來臨的時候被衝了。

    所以派在講第二個故事有所隱瞞的動物比喻應該是這樣的:老虎指的是派沒錯,猩猩指的媽媽,獵狗指的是爸爸(並非廚子),斑馬指的是佛教徒,別忘了故事裡還有一隻老鼠,其實她寓意了她的女友,所以船上有五隻動物。在派問媽媽哥哥的去向,從媽媽的表情上看似乎哥哥已經屍塵大海了。

    幾天後,父親發現水手沒救了,於是幫水手說截肢,可是流血過多死了。然後父親用水手的肉釣魚,母親嚇壞了,這時母親已經難以理解父親。母親已經對父親產生了感情間隙。父親教派情節一些生存知識,但是一次教導過程中由於派的失誤海龜跑了,父親要教訓派。這是派母親死的導火索。母親阻攔父親,父親失手殺死了自己的妻子,母親的屍體被迫扔進了大海。派,還有女友派也失去了理智出現了老虎的本性,衝向了自己的父親,父親已經蒙了,完全沒有還手的被派殺死。

    其實,母親的死應該是自願的。水手的屍體已經被消耗完了,船上只剩下父親、母親、派和女友,他們必須為生存做規劃,父親應該是想殺了派的女友,但被派和母親說服了。母親是個極端的素食主義者,一個宗教信仰者,她愛她的孩子,但她對丈夫對水手的作為失望,因為她知道丈夫可以照顧派,她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展示了偉大的母愛。但如果知道母親是自殺,派的心理會有陰影。母親在這段歷程中應該奄奄一息了,所以選擇了一次爭端去世了,或許派的父親是想上去救下派的母親。但誰都沒有吃母親的屍體,父親為了生存就用母親的屍體引來鯊魚與魚群。這增加了派對父親的憎恨,或許這也是派父親的用意吧。但是魚群的量太少了,不能維持生活,派對父親的憎恨隨著母親的去世與時間推移愈加明顯,加之當時的環境與失親的痛苦以及對愛情的守護,派殺死了他的父親。他食了父親,在之前他並沒有吃過其他的屍體。因為只有憎恨派才能食自己,才能喚起派心中的獸性,這也許是父親與母親的良苦用心吧。

    影片到他丟失生存指南那一段,暴風雨來臨,實際是生存的更大挑戰,他已經用光了父親的肉,老虎在暴風雨後奄奄一息,他的信仰(自己)也無法支撐,在迷糊無知覺中派出現了幻覺(片中的島嶼),派開始吃他的女友(身體上的蛆和肉),他在幻覺中無法自拔直到吃到女友的牙齒,他清醒了,他感悟了,他明白了父親做的一切,他和老虎重新出發,帶著活下去的信念終於成功生還。(對於派吃女友這一段,因為我沒有信仰也不懂宗教所以很難明白其中的東西。女友化身印度神。)

    在與作家介紹時派又想隱瞞她吃女友的事,所以他故意說他忘記了和女友離別的時刻,並且說是廚師吃老鼠。派的女友其實和派私奔一直藏在救生艇內。但他沒想到父親的弄出了意外,打錯了鎮定劑。所以女友在大家都都死了後出現,可能是餓死了也可能出於愛的獻身,過了好長時間,派餓到要死了,就吃了已經生蟲子的女友,就被暗指派的老虎吃了。經過可能是這樣的,好多天沒有吃的了,女生身子比較弱,生病去世,派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總之,快餓死的時候,他吃了女友的屍體。

    於是在船上就只有派的時候他先是在夜晚的海面上回憶起了掉進海里的母親(有畫面,母親在海里並且,不吃母親更加合理),然後就是到了食人島,派餓到要死了,迫不得已吃女友的屍體了,派到了島上,拿起了類似黃瓜的東西吃,但仔細看裡面是紅色代表血管,島上的一群群動物代表蟲子,代表屍體也腐爛發臭長蛆了,他發現蛆也能吃。在吃中他想到了森林裡的蓮花(包牙的東西),於是他把女友送給她的手鍊栓在了女友身上,送走了女友的屍。

    派與阿南蒂告別時,有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臺詞:我記得那天所有的一切,就是不記得告別的情景。食人島是女友而不是母親,解釋派說母親屍體被廚子(父親)喂鯊魚(推到海里)的說法。及對女友描寫的一些對應。老鼠是船上的偷渡客,派的女友也是。派獲救後沒有去找女友和把女友送的手鍊栓在了食人島上。比較證明女友一說。

    無人島的形象類似毗溼奴造像,也如同一個平躺的女體,它是種種元素的綜合體現,是片子整個意義濃縮和昇華後以這種形象表現出來。它既是神性的毗溼奴,在精神上給與派安撫和鎮定——不是魚肉,不是人肉,是毗溼奴變來救自己的,是神的賜予;同時也是母親和阿南蒂的屍體,在肉體上給予他直接的支援,不論是割肉釣魚還是直接食用,總而言之,它們共同拯救延續了派的生命。

    保險公司來找派瞭解情況。派知道真實的情況不能說,於是編了一個與動物漂流的故事。年輕的他說的故事裡漏洞百出,立刻被兩個保險專員識破。

    於是他又說了一個接近真實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他已經承認了一些人吃人的事實。

    為什麼第二個故事中廚子和中國水手和他們上了一艘救生船呢?因為在船上他基本就接觸了兩個船工:水手和廚子。他編不出其他的人。

    為什麼他不說救生船上基本就他一家人這個真實的故事呢。因為他知道,一艘船遇難如果只有他們一家人能夠乘上救生艇。他一定會被保險專員追問船的真正失事原因。而這才是他大費周章想要掩蓋的真相。—船的失事與他一家有著很大的關係。

    是之後發生的和版本二基本一致。但是發生的先後順序不一樣,他們出海當晚不見得有風暴。但是事事難預料,他們遇到了風暴。第一場風暴導致他們中有人受傷,第二場風暴導致他們的補給品沒了。於是一幕幕殺人吃人的事事出現了。所以當日本調查員問派船的失事原因時,派死活不說。

    真正的故事,應該是一個在獸性的慾望下親情與愛情的故事

    親情

    父母為了派必須生存:父親吃了水手;母親省下素食,餅乾給派吃,自己奄奄一息。

    父母為了派而逝去:母親為了大家引來魚群,自己去世;父親為了喚起派心中的獸性,上演了殺派的母親情節。

    愛情

    關鍵時刻對女友的不拋棄;

    突破食人的心理障礙後,不到餓死的前一秒,不吃屍體。

    友情

    最先拋棄的水手。

    獸性

    拋開一切親情、愛情、友情的人性元素的獸性。

    覆蓋船體的帆布下的老虎-人內心的獸性

    黑天說:我的口中有宇宙。宇宙不僅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是獸性,人性與神性的一統。

    老虎是派的獸性和本能,派是追隨著信仰的人性,這人性中有掙扎,有矛盾,有懷疑,但最終,它必須超越和戰勝心中之虎,才能得到開悟和救贖。

    人不可能拋棄獸性本能,必須與它共生,如同人必須吃東西才能生存,也就是派最後說的,老虎在他心裡。人只能學著和獸性共處,拉鋸,不斷平衡這微妙的關係。而如何平衡它,則需要神性的點化和加持,需要堅定的信仰,如同派所說,不要絕望。信什麼宗教不重要,有沒有宗教也不重要,信仰和宗教是不同的,我們可以不理睬宗教,但是絕不能拋棄信仰。

    派的人性和老虎的獸性集合,一起度過難關,電影主題得到了昇華。

    從派的生存角度,最開始拋棄的肯定是友情的水手,接著是親情的無私奉獻,最後是愛情的泯滅。

    派獲救後為什麼老虎馬上離開了,因為他已經不需要那個讓他信仰全無的獸性,他之所以希望老虎能回頭看他一眼,也許是希望殘存一點獸性,才能對他海上的所作所為有些許慰藉。

    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

    “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老虎-獸性

    “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派

    “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母親-信仰

    當然,你也可以像筆者一樣認為老虎就是少年派在漂流過程中的“本尊”,而對立的“少年派”則是派的信念、意識、以及各類精神引導。

    或許,你看到的都不是真的,派也許自己都不知道。

    一切都應從人性出發,才能找到最終的答案。

  • 6 # 我是寶路呀

    那這部影片李安到底在講的主題是什麼呢?其實這裡邊的理查德·帕克--那隻老虎象徵著人性當中的惡,少年派本人象徵著人性當中的善。老虎和少年派其實是一個人。

    裡面少年派的筆記中說到:”要感謝這隻老虎,沒有他,我活不了。因為在茫茫大海上,比老虎更可怕的是孤獨。如果這隻老虎死了,那就完了,我會被孤獨和絕望殺死的。我得時刻和它鬥,這樣我始終保持者鬥志,保持者我的體態,保證自己不會為親人的逝去悲傷感到絕望。正如劍聖宮本武藏所說:"人生就是不斷的戰鬥”。所以它裡面人虎鬥爭象徵著人頭腦當中善惡的這種鬥爭。

    甚至是為了激發自己存活下去之後,你的精神力量到底有多大的象徵。如果我們用弗洛伊德解析人的方式就很容易理解。弗洛伊德認為人存活在世界上有三個我,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超我就是絕對的道德化,就是已經超脫了一切了,什麼都是道德化的甚至是聖人。本我就是餓了就吃,渴了就喝,飲食男女,內心最本能的一些東西,它可能是醜陋的。在本我和超我之間有一個自我。自我一方面不能讓自己的利益受到太大損害,要保證本我的一些基本需求。影片裡的少年派象徵著一種超我,老虎象徵著本我。

    兩個之間的鬥爭最終使他們在大海上漂流了200多天之後存活下來回到現實當中的一個自我。所以在墨西哥海灘停下那段是非常有象徵意義的,少年派回到人類文明社會,而象徵著本我的那個惡的老虎走進叢林,一去不回頭。

    就是說回到文明社會以後,這種惡的東西就要沒有了。但是人不可能完全內心世界裡沒有本我的惡。所以最後少年派趴在海灘上雖然已經疲憊不堪了,看著老虎離去,他依然有種強烈的孤獨感。

    他想這隻老虎。也就是說人在任何情況下很難消除自我的慾念。怎樣能夠把這慾念控制到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才是這部片子的主題。這部片子告訴我們慾望靠什麼來壓制呢?光有超我是不夠的,得靠信仰。其實這部影片最終談的話題就是信仰。

    小時候的少年派什麼都信,什麼都不信,並不是一個一個堅定的信仰主義者。可是後來在大海上和老虎的鬥爭過程中,他的信仰經受了痛苦的衝擊和洗禮。這個洗禮從來不是外部世界給你帶來的,而是自己內心世界滋生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對信仰的強大依靠。我們有時候往往覺得信仰會給你帶來一些現實的好處,你才會信它。

    可是這部片子告訴我們信仰不會給你帶來現實的好處,而是當環境空前惡化的時候,由信仰滋生的強大精神力量可以去抵抗外部。裡面的主角少年派有句經典的話:“我後來悟到,人生就是不斷放下的過程,可是令我們遺憾的是我們經常來不及和那些要放下的東西好好地道別”。

  • 7 # 著意過今秋

    這部電影我看了很多遍了,不敢說看懂這部電影,但確實有一些自己的見解。

    電影給了兩個故事,動物,人在海上求生,還有就是奇幻漂流下隱藏的殘酷的人性與獸性之間搏鬥的事情。

    先來說一下我的意見,我更相信這是一個殘酷的事情。理由有下。

    狐獴島,狐獴棲息於草原和開闊平原地區,分佈量取決於土壤型別,以熱帶堅硬的土壤為樂土,主要分佈於陸地生物群落的沙漠或沙丘。所以狐獴島本身就是一個不現實,也就變相說明了第一個故事是虛構的。

    人性與獸性。派代表了人性的一面,老虎代表了獸性的一面。派總想接觸老虎,這被他父親訓斥了不止一次。以及在電影末尾,派迴歸人類社會,老虎跑進森林,這說明了在安靜祥和的人類社會獸性是不受歡迎的。

    鬣狗是邪惡的廚子,斑馬是水手,猩猩是派的母親。當鬣狗殺死了猩猩,派終於忍無可忍,獸性爆發老虎殺死了鬣狗。後面就是老虎和派,人性與獸性的搏鬥。

    看起來似乎是獸性戰勝了人性,但是狂風暴雨來臨時人性宣告了他不可戰勝的地位。人性與獸性相輔相成最終回到了人類社會。

    食母,電影也用隱晦的方式變大了出來。狐獴島遠處看來就是一個躺著的女性身體。老虎上岸吃狐獴,然而狐獴一點反應也沒有,這更像是一個慈祥的母親毫無怨言的餵養自己的孩子。

    這部電影我相信沒有人敢說,我看懂了,我能理解電影的含義了。千言萬語也無法表達這部電影的真正含義。

    喜歡這部電影,不如再開啟看幾遍。

  • 8 # 愛影視創作

    影片講述的bai是少年派遇到一du次海難,家人全部喪生,他與一隻孟加拉虎zhi在救生dao小船上漂流了227天,人與虎建立起一種奇特的關係,並最終共同戰勝困境獲得重生。

    其實,大家都知道後面的那個故事才是真實的,而我們卻寧願相信前者。在我看來,電影中的老虎隱喻的是人類身上的動物本性,也就是人類身上隱藏著的凶殘的那一面。三字經裡面說“人之初,性本善”,我卻不是很贊同。我覺得,人在出生的時候,身上天生的都有動物的本性,畢竟人類也是動物的一個分支,並且也是從動物逐漸進化而來。而自然界是一個“適者生存,物競天擇”的生態系統,“善良”在這個系統中是不存在的。事實上,人類身上的善良完全是後天培養出來的。試想,一個從來沒有受過任何大人教導的小孩子怎麼會做出“孔融讓梨”這樣的事兒呢?人類從一出生就開始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善良”的教育,於是原本天生的凶殘的動物本性就被不停的壓抑下來。如果一個人一直處於正常的人類社會,那麼這種本性就會永遠的被封印起來。可是,如果到了生存是首要因素的環境中,人類身上的動物本性就會暴露無遺。電影中的那艘救生艇就是一個特殊的極端環境,所以要想生存下來,就必須靠人類與生俱來的動物本性。而當救生艇漂流到一個海灘邊時,老虎跳上了岸,連頭也不回的就鑽入叢林中消失不見了。我覺得這正是隱喻了當一個獨立的個人進入人類社會時,身上的動物本性會被深深的隱藏起來。如果一個人一直處於一個穩定的人類社會或者群體中時,是不會爆發出被壓抑著的動物本性的。

    從故事一里也能看到,老鼠本來就在船上,而且就藏在應急食品的地方,而且是最後死的。到了故事二就變成這兩個謊結合起來,派的這個女友很可能和貨輪失事有關。

    陪他飄揚渡海的動物們也許是派無法正視人性的陰暗面而虛擬出的童話,海上奇幻之旅輕得像一個不可觸碰的夢境。李安和他的製作團隊成就了這種暖色調影片與陰暗人性的巨大反差,配樂人麥克·唐納的加盟也為這部電影增色不少

    不管怎麼說,pi與女友最後的分離,與其說是愛,倒不如說是逃避現實的折磨

  • 9 # 王撕基影視c

    1.影片裡派去偷喝聖水時,神父說:“You must be thirsty.” 而主人公介紹老虎剛剛被發現的時候因為口渴就被稱作thirsty,其實就是在暗示老虎就是派自己內心潛藏著的獸性。額,這個細節是Y同學發現的,謝謝她~

    2.老虎的名字理查德·帕克在歷史上是一個有名的海難遇難者,而他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他被他的三個僕人分而食之了,而他的三個僕人都活了下來。所以有這方面積累的同學一聽老虎的名字就知道後面會有吃人的事兒,這個細節是Y同學的爸爸發現的,謝謝他,真的好強……

    3.主人公的名字,派,本身就有很深的隱喻,首先它是圓周率,一個充滿理性的數字,但是它同時又是個無理數,無限且永不重複。這個矛盾象徵著理性和神祕,科學和自然的不可認知共存在人身上共存,影片前面派的父親不斷地重複要理性地思考,而整個影片卻又奇幻無比,充滿了東方哲學的神祕主義色彩。這正是派所代表的理性,人性,社會性、神性和老虎的本能,獸性,惡以及自然的神祕性的對立和調和,也正是整個影片所探討的主題。

    4.在老虎出現之前,鬣狗在船裡鑽來鑽去,同學們難道不會奇怪那麼大一直老虎在裡面它看不見嗎?其實老虎一躍而出的瞬間正是鬣狗殺死猩猩的時候,也就是現實中廚子殺死媽媽的時候,派心中的憤怒使他體內的惡和獸性突然爆發出來。之前老虎曾經在船難的時候出現過一次,當時的派剛剛遭遇海難,驚魂未定,極度地恐懼之中有小小的獸性爆發出來,但是最後並沒有交待老虎上船沒有,說明派在經過短暫的恐慌之後,暫時平靜,直到母親被殺之前,獸性一直處於未被激發的狀態。而最終獲救的派,在迴歸人類社會之時,獸性和惡的一面又被塵封起來,就像老虎頭也不回地消失再叢林中一樣。

    5.個人被震撼到的情節是,在發現食人島之前遭遇暴風雨的一段。派先是極度亢奮地對強烈地自然現象表示敬畏和崇拜,但是老虎卻瑟瑟地發抖非常害怕。這個場景很像基督教的教義:神接近人是要人瞭解神,激發出人高尚的情感和道德,來對抗與生俱來的邪惡,也就是原罪。老虎作為惡,慾望,本能的化身,對神蹟的顯現自然是充滿了畏懼,然而少年派最終還是選擇擁抱可憐的老虎,質問上天為什麼嚇它,這個場景正是整個電影中的高潮,說明少年此時不再與內心的本能、慾望甚至是邪惡對峙,而是選擇了和平共處,也正因為此才獲得了內心的平衡。這個細節充分體現了劇情中反對單純偶像崇拜地宗教形式但是卻歌頌信仰的主張,同時也正是西方一神論和東方的泛神論哲學觀點的區別所在:比起基督教對單一神明和教義的崇拜,東方宗教則更多強調對自我的審視,透過痛苦後的領悟,以及內心的平衡。這個暴風雨的情節,少年被逼至絕境處近乎絕望地對上天的質問和怒吼,自然和命運的極致之美之殘酷,深深地震撼了我,不爭氣地落淚了。。。。

    6.影片裡少年在日記裡寫到:“我已漸漸分不清現實,幻夢和碎夢。現實的邊界正在漸漸變得模糊。。”其實這正提示了其實整個故事是少年臆想出來的,而現實情況正是他所講的第二個故事。少年在目睹和經歷了最為殘酷的生存現實之後,主觀意識排斥接受現實而創造出了一個幻境,少年的意志中的獸性慾望和本能,也從他的人格中分裂出來,幻化成了一隻老虎。通過這樣的幻境,他才能夠在孤獨中度過兩百天。正像他所說的,“他的凶狠讓我警醒。沒有帕克,我決不可能活到今天。”

    電影的名字叫做“life of Pi”,其實每個人的人生何嘗不是一場孤獨的漂流,每個人的內心就像一座任何人也無法觸及的孤島,每個人一生都不停地掙扎:理性和感性,善良與邪惡,高尚和本能。。。而命運就像變幻莫測的大海,不斷地激發內心的衝突和矛盾,也會讓人在痛苦過後有所領悟。擁有信仰能夠讓人能夠撐的下去,“最重要的一點,是永遠不能絕望。”而盲目地去依賴宗教,相信莫須有的烏托邦,也不過是自尋死路。這部電影正是一個超越了宗教而歌頌信仰的寓言,它包含的意義和哲理太多,能夠解讀和解釋出來的道理,也不過是很表層的,信仰的奧祕潛藏在影片中綺麗的自然現象裡,神祕的畫面中,動物的優雅的動作中,豈是我等凡人可以輕易參透的。

  • 10 # C位爵爺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李安在2012年的作品。

    電影當年上映後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大獲成功,李安還憑藉此片,第二次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很少見的,《少年PI》是一部老少咸宜幾乎所有人都會喜歡的電影。

    如果只把它看成是一部單純的冒險片,那片中的視覺奇觀足以讓人歎為觀止。

    但除了好看之外,它其中又有著對哲學和宗教的思辨,對人性、獸性、神性這三重關係的求索。

    以及最神奇的是,電影在同一個故事框架之下,其實又暗藏著幾個不同的結局。

    第一種結局。

    就像片中派所講的第一個故事一樣,他和老虎帕克共同經歷了一場如夢如幻又不可思議的旅程。

    他們在海上鬥志鬥勇又相依為命,最終一同創造奇蹟,重返人間。

    第二個結局則要暗黑的多。

    其實船上根本沒有動物,這就是一個人類自相殘殺的故事,這裡面充滿了血腥、暴力,甚至是變態。

    在這個故事裡,水手被殺害,派的母親被殺害,廚師被殺害,而派很可能是靠著吃人肉、喝人血活下來的。

    這個故事裡看不到一丁點的美,盡是人性的邪惡和醜態。

    很明顯,第二個結局儘管讓人難以接受,但從邏輯來看,這應該才更接近事實的真相。

    但仔細一想,這個結局其實也有bug。

    派說他母親是坐著漂浮著的香蕉找到小船的,但香蕉肯定是浮不起來的;

    另外派說廚師在殺死母親後把她丟進了海里,但按照邏輯廚師既然已經吃了水手的肉,那也應該繼續吃派母親的肉。

    所以派其實還是有所保留,第二個結局也未必就是真正的真相。

    如果繼續沿著這個思路假設,電影可能還有第三個結局。

    就是小船上其實根本沒有廚師和水手,而正好是派一家四口。

    因為派的父親恰好和廚師發生過矛盾,所以他可能代表了鬣狗。哥哥可能就是斑馬。

    所以第三個結局可能是這樣的。

    船難發生後,因為哥哥摔斷了腿,眼看著就要死去,而派的父親正好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理性主義者,於是從純理性出發,他為了讓其他人活下去,於是殺死了大兒子吃肉。

    之後又因為妻子跟自己拼命於是接著殺了妻子,派看到母親被殺,於是一怒之下又殺死了父親,最後一個人飄洋過海活了下來。

    當然以上都只是假設,電影中並沒有太多線索支撐,但如果真的是探尋人性惡的邊界,其實也未嘗不可。

    畢竟在極致的生存環境之下,人性中的邪惡的確如同黑洞一樣深不可測。

    另外電影中還有兩個事物讓人費解,一個是藏在小船內的老鼠,另一個是那座超現實的小島。

    有人覺得老鼠可能代指的是派偷渡的女朋友阿南蒂,但我覺得可能性不是很大。

    首先從她跳舞的神態來看,她熱愛印度,也熱愛印度教,沒有理由突然離開。

    而且如果真的要偷渡,她也不會送給派那條手鍊當作信物。

    老鼠之所以存在,可能還是為了側面表現帕克當時的獸性。

    無人島的解釋可以有很多種,首先它肯定不是真實存在的,另外從形狀來看那是一具女性的身體,所以只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代表了派的母親。

    母親被殺後,她的屍體一直被派留在了船上,在派快要餓死時,他不得已吃了母親的屍體。

    那些密密麻麻的狐獴則正是屍體上的蛆蟲,那些可以吃的根莖,代表了母親的肋骨或者腐肉。

    另一種解釋是,小島可能代表了女友阿南蒂給派的精神力量。島上發生的一切,也都是派的想象。

    當初在朋迪榭裡派丟失了信仰時,正是阿南蒂虔誠的舞蹈讓他重新看到了希望。

    而在海上瀕死之際,可能也同時是阿南蒂幫他走了出去。

    派在最後曾說:

    我猜人生到頭來就是不斷放下

    但永遠最令人心痛的

    就是來不及好好道別

    所以他在講述無人島的情節時,特意讓自己拿出了那串手鍊系在了地上,這可能就代表了他想和阿南蒂作正式的告別。

    另外派當初曾問過阿南蒂一個問題:

    為什麼蓮花會藏在森林裡?

    而在小島上派果然發現了一朵藏在森林裡的蓮花。

    當初的派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但其實這是讓他鼓起勇氣重返人間的最重要的東西。

    這是阿南蒂給予他的力量,不過當時派說這是上帝的庇佑,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只有愛,才是人類的上帝;或者說,每一個擁有愛的人,都是自己的上帝。

    其實關於《少年PI》這樣一部開放性結局的電影,每個人可能都會有自己的理解,任何猜想都是對的,任何猜想也可以被說成是過度解讀。

    但有一點是固定的,就是電影的主題。

    這是一部關於人性、神性、獸性的電影。

    毫無疑問,派最後肯定是一個人在海上漂流的,那隻老虎在現實中並不存在,他只是代表了派身上的獸性。

    也正是因為派體內的獸性,才讓他在危機四伏弱肉強食的一片苦海中活了下來。

    其實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得更遠,就會發現,派的漂流記其實也是我們整個人類的漂流記。

    千百萬年來,我們人類之所以能活下來,正是因為我們體內的獸性。

    我們從遠古而來,茹毛飲血,一路拼殺,靠滅同類、誅異己生存至今。

    而我們如今,之所以能有尊嚴有文明地活下去,則恰恰是因為我們體內還有著稀缺又寶貴的神性。

    隨著人類不斷進化,我們體內的獸性被緩慢地馴化、消除,從而慢慢建立起道德、法律、秩序這些神性的產物。

    我們也由此解釋了人之為人的理由。

    所以《少年PI》儘管真相可能殘暴暗黑,但其實這是一部真正讓人反思又感動的電影。

    作為遠古人類的後裔,我們的身體裡至少有某一個基因,跟隨著派一起,在那片苦海中漂流過,那滋味肯定不好過,但慶幸的是,我們終究還是來到了此刻。

    另外電影中派的名字也同樣有著複雜的含義。

    “Π”在數學中宛如一個悖論的存在,數字本身代表著絕對嚴謹和理性,可“Π”又是無限不迴圈的無理數。

    那些小數點背後永無盡頭又毫無規律的數字,像極了我們瑣碎無常又時常感到枯燥的生活。

    所以主人翁的名字叫派,也就象徵著我們每一位同時擁有著理智與情感的普通人。

    我們日復一日在理性和感性中做抉擇,在神性和獸性中徘徊。

    我們每個人,都是派。

    不過儘管生活就是如此,《少年PI》還藏著一個最溫暖的地方。

    就是它道盡了人世間所有的善惡美醜之後,依然溫和地告訴了所有人,其實選擇的權利,一直在我們自己手中。

    電影結尾時派問作家,“你喜歡哪一個故事?”

    作家想了想,說我喜歡有老虎的那一個。

    派很欣慰地說,“那你跟隨上帝”。

    什麼是上帝?

    上帝就是看遍了人世間所有的醜陋與邪惡之後,依然選擇毫無保留地熱愛它。

    的確,世界有多麼殘酷,就有多麼美。

    只要你願意選擇熱愛,就能與上帝同行。

  • 11 # 言哥愛剪輯

    我不知道影片是否完美的詮釋了小說,起碼,影片所詮釋的故事已經足夠豐富和精彩了。

    我難過的是,這個故事提了很多問題,關於人生,關於自然,關於孤獨,關於信仰,關於上帝。

    我難過的是,這些問題,我一個都答不上來。

    生存,還是信仰?

    當生存和信仰發生衝突的時候,你選擇生存,還是信仰?

    Pi是印度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徒,是一個素食主義者。當他漂流在海上,捕魚充飢,第一次好不容易殺死一條魚,他看著那條魚的眼睛,他說,對不起,感謝

    你作為魚拯救了我。他哭了。為了生存,他違背了自己的信仰。

    他一直都不明白,為什麼上帝要懲罰一個無辜的人,自己的兒子,來為所有其他人贖原罪。

    他真的在看嗎?

    心中之虎

    那隻老虎,是不存在的。

    對此,片中有很多鋪墊。第一次喂虎被父親責罵留下的心裡創傷,失去全家進一步受到心理創傷,動手殺人更是跨越底線,孤獨的漂流使得心理分裂,於是放出了心中的那隻孟加拉虎,還補全了之前的情節,只因為,這個故事更讓人喜歡——撫慰受到這麼多創傷的心。

    最精彩的那個鏡頭,老虎望向海洋深處,看見魚蝦再遊,看見諸多動物,看見弱肉強食,望向海底,看到那艘沉船;然後繼續深入,鏡頭拉回,是Pi在看著水底。暗示了少年與虎,本就是一體的。

    虎是你生存最大的敵人,卻是使你努力活下去的動力,你不停的想馴服它,想殺死它,卻也無法忍受失去它。

    漂浮島的含義

    Pi說:I lost my family. I lost everything. What do you want from me.

    Pi說:We are going to die.

    然後他們來到了漂浮島。

    這是簡直是個世外桃源,清澈的淡水,與世無爭的活猻。正當我們以為主人公會變成魯濱遜的時候,夜間的漂浮島卻顯出了神祕的幽光。這是一個吃人島。島嶼本身,會殺死動物,消化掉人,讓骨骼發出淡淡幽光。

    上帝會看著你,在你彈盡糧絕最絕望的時候幫助你,可是你卻不能講上帝的幫助當做安逸的理由,別忘了,你是有罪的。所以,Pi一直在說 I"m sorry.

    Coz he is watching.

    最後,人生是無奈的,人類是渺小的,你根本沒有辦法避免受到的傷害,你只能奮力地甚至扭曲的從傷害中進化出來,然後

    活下去。

  • 12 # 桃花十世不負卿

    派是一個出生於印度並且同時信仰多個宗教的少年。由於國家變故,父親決定賣掉動物園,帶著動物舉家搬遷加拿大。但是他們卻經歷了泰坦尼克號式的沉船事故。經過一系列的機緣巧合。派與一群動物登上了救生艇,包括一隻腿受傷的斑馬,一隻鬣狗,一隻猩猩和一隻孟加拉虎。在接下來的幾天,鬣狗吃了斑馬,咬死了猩猩。老虎又殺死了鬣狗。自知無法戰勝老虎的派最終選擇與他一起漂流。七個月裡,他竭盡所能餵飽老虎,也讓自己活下來。在派與老虎耗盡食物準備赴死時,他們竟漂到了一個天堂般的島嶼。經過短暫的休整,派發現這其實是一個食人島。於是他們再次開始漂流,直到在墨西哥灣獲救。老虎卻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電影確實是一部精彩的漂流記。但當派講出第二個版本的漂流後,之前的鏡頭便一幕幕在腦海裡閃現,之前看似毫無深意的細節都成了伏筆,打破了這個原本充滿愛與和諧的奇幻之旅,變成了一個血淋淋的殘酷故事。

      其實船上並無動物,只有一個斷了腿的水手,一個廚師,派和他的母親。廚師吃掉了水手,又殺死了派的母親,最後忍無可忍的派殺死了廚師。由此看來,第一個故事其實是對現實的隱喻。鬣狗是廚師,猩猩是母親,斑馬是水手,而派就是那隻老虎。同時,也暗藏了導演要表達的核心——一個關於獸性與人性衝突的故事,引起全人類對信仰的思考。派信仰了多個宗教,他認為這樣更接近神。但當他經歷種種磨難,卻對神產生了懷疑——“我的家人都死了,我把一切都獻給了你,你為什麼還要這樣對我?”這與《一九四二》中牧師安西滿有些相似:“如果上帝真的存在,為什麼我還會經歷這樣的人間疾苦,信仰在人間地獄裡崩塌。”派將完整的靈魂分裂成人性與獸性,出現在第一個故事中。老虎是派身上所有求生本能的象徵。這其中有為生存而躲避危險的本能——在母親被殺後,他的勇氣取代了恐懼。也有面臨威脅時爆發出的巨大攻擊力——殺死廚師。而最不容易在文明社會裡顯露卻又蘊含著最大能量的,就是在飢餓時不擇手段尋找食物以延續生命的本能。在它的驅使下,他突破了道德的防線,吃食同類。而那個對老虎充滿恐懼又試圖去馴服它的少年,就是人性的部分。堅守人性,他才是一個人;而順從獸性,他才能生存。在人性與獸性的矛盾衝突下,派選擇了講血腥的現實轉變成一個充滿童話色彩的故事。在影片中,派與作家有這樣一段對話。“你更喜歡哪個故事?”“老虎那個。”“對,你跟隨了上帝。”獸性與人性,就是這樣一個選擇。眼前獸性的事實已經發生,是在獸性中沉淪還是堅信人性會復甦?因為心有人性,所以可以選擇相信上帝。或者說因為相信上帝,所以心中的人性一定會復甦。面對自己的獸性,派沒有去壓制它,消滅它,取代它,而是對它心存感激。那場暴風雨過後,老虎偎依在派的腿上。在那一刻,他心中的矛盾衝突已經和解。

      中年的派依舊如從前一樣同時信仰著幾個不同的宗教,吃素、祈禱、感恩依舊是他習慣做下去的事。但他已經完全領悟了神父曾經對自己說過的話,所以對派來說,神的存在已經不必再去證明。派明白他對信仰的懷疑使神更加鮮活,他經歷的苦難使他的人生更完整,他的靈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靜。因為即使墮入黑暗的最深處,信仰依舊指引著他走了出來。即使犯下了最極致的罪惡,神依舊原諒他,到達彼岸時神還給老虎自由。神從過去就一直存在於他的靈魂中,這是派可以不同於其他人之處。但作為一個普通的人,最終讓他得到普通人可以得到的生活,帶著人性給他的高尚的人格,保留住心底的純真。

  • 13 # 心怡影視盤點

    《少年派》這部電影讓我聯想到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里面提到的“世界是隱喻”。其實幾年前已經看過一遍,當時看完並沒有看的很懂,但很喜歡這部電影。李安可以說是我最愛的導演了。

    前段時間看海邊的卡夫卡里村上提到的“世界是隱喻”,覺得這個觀點很有意思,但不是很明白是什麼意思。於是一直在腦海裡琢磨這句話,後來想到了李安的這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做過好幾次mbti人格測試,結果是infp或者是infj,這兩種人格和我都有相似的地方,infp的代表人物有村上春樹,infj的代表人物有李安和榮格。infp很喜歡用比喻暗喻之類的東西,所以當我看到“世界是隱喻”這個觀點的時候莫名覺得很有意思。村上在小說中不止一次提到過榮格,他說他不太敢看他寫的東西,因為覺得他們的思想太過相似。在沒有接觸到mbti人格測試之前,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十分矛盾的人,很多時候我連我自己都搞不懂,接觸到這個東西后,我才明白自己身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地方,我並不是一個人。我很依賴於自己的直覺,也可以在人群中辨認出自己的同類。可能是因為infp,infj的人比較少吧,從我出生到現在,我在現實生活中好像只遇到過一個和我比較像的人,我們都是很不成熟的理想主義者。

    廚師殺了派的媽媽,引出了派內心的猛虎,之後電影很大一部分在講派如何與猛虎妥協(把大船讓給了它),又如何與猛虎相處,最後控制猛虎(派重新回到了大船)。後來派遇到了狂風暴雨,又進入一個食人島,我覺得派想告訴我的是,不管遭遇了什麼,不管當下有多麼痛苦,都不要lose hope,never lose hope。

    派是派身上的神性,老虎是派身上的獸性,神性和獸性是同時並存於每個人身上的。金剛經裡說每個人身上都有佛性。但是可以完全控制自己身上獸性的人,似乎不太有。完全控制了,可能就成活佛了吧。佛家說照見五蘊皆空,而我們凡夫俗子卻被五蘊和我執深深困住,在這人性的沼澤中苦苦掙扎,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希臘式悲劇嗎?

    最後老虎離開了派,並沒有回頭看一眼派。派哭的很傷心。在我現在的理解是,成長。當我們終於成熟到可以控制自己內心的猛虎了,你也不再是過去的你了。這成長可能是突然的也可能是循序漸進的,你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控制這一切,遺憾的是你還沒來得及和過去那個莽撞無知的自己好好告別。“也許人生就是不斷放下,遺憾的是,我們還沒來得及與之好好告別”

    然而,這隻猛虎一直住在我們心裡,伺機而動。我們需要一直小心翼翼的照顧它才能不讓它出來搞破壞,而很多時候,它並不是你引誘出的,而是別人。因為受到他人的影響,你釋放了心中的猛虎。如何和自己內心的猛虎和平共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許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尋找平衡的過程吧。為了獲得內心的寧靜,我們將遭遇一切。所有崎嶇都是詩。幸福是寓言,不幸是故事。也許生命的本質就是虛無和孤獨,但是請不要怕,沒什麼大不了的,去尋找答案的過程比結果重要多了。重要的是去寫,去經歷,去感受。

    “真實的活著,比任何主義和觀念都重要。”

  • 14 # 南風北至

    當銀幕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開映時,我就知道自己錯了。這是一部真人出演的電影,不是動漫片,不是科幻片,也不是中國的3D電影,雖然導演是李安,但人物、故事與場景,都似乎與中國沒有太大的聯絡。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故事很簡單,少年派的全家遇著海難了,在救生船上,他與動物們共處漂流。不過,這個故事也真不簡單:一個男孩與老虎共處在一條船上,這其中的驚險讓人驚心動魄。電影中的主人翁要有強大的內心,看電影的人也需要強大的內心。

    很多以前,曾經學過一個關於心理測試方面的東西。說如果你在船上漂流,船上有老虎,猴子,兔子,狗之類的,你會依次放棄誰。後來,才知道答案是說,每一種動物都代表一個與你有關的東西,例如權力,孩子,老婆,甚至情人。《少年派》則講了一個類似的故事。海難之後,船上有男孩,一隻斷了腿的鹿,一隻坐在香蕉上漂上船的猩猩,一隻狼,一隻老虎。狼吃了鹿,咬死了猩猩,老虎又咬死了狼。最後,漂流路上,男孩與老虎小心翼翼的共存……。從故事的情節上來看,這個故事極具懸念,所以,更容易抓住觀念的心。每個觀眾都想知道:人與老虎在海上漂流,會遇到什麼樣的事,會有什麼樣的結局。有了懸念,電影就成功了一半。

    李衛澤

    愛電影,愛生活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後感:人們都願意選擇美好的故事

    來自專欄曉慕看世界

    16 人贊同了文章

    為你朗讀

    4 分鐘

    很多事物,真實與想象是不一樣的。

    沒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前,我的感覺是:1、這是一部科幻片,或是動漫片;2、這是中國的首部3D電影,因為是李安導演;3、這是一群少年兒童的奇思怪想。

    當銀幕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開映時,我就知道自己錯了。這是一部真人出演的電影,不是動漫片,不是科幻片,也不是中國的3D電影,雖然導演是李安,但人物、故事與場景,都似乎與中國沒有太大的聯絡。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故事很簡單,少年派的全家遇著海難了,在救生船上,他與動物們共處漂流。不過,這個故事也真不簡單:一個男孩與老虎共處在一條船上,這其中的驚險讓人驚心動魄。電影中的主人翁要有強大的內心,看電影的人也需要強大的內心。

    很多以前,曾經學過一個關於心理測試方面的東西。說如果你在船上漂流,船上有老虎,猴子,兔子,狗之類的,你會依次放棄誰。後來,才知道答案是說,每一種動物都代表一個與你有關的東西,例如權力,孩子,老婆,甚至情人。《少年派》則講了一個類似的故事。海難之後,船上有男孩,一隻斷了腿的鹿,一隻坐在香蕉上漂上船的猩猩,一隻狼,一隻老虎。狼吃了鹿,咬死了猩猩,老虎又咬死了狼。最後,漂流路上,男孩與老虎小心翼翼的共存……。從故事的情節上來看,這個故事極具懸念,所以,更容易抓住觀念的心。每個觀眾都想知道:人與老虎在海上漂流,會遇到什麼樣的事,會有什麼樣的結局。有了懸念,電影就成功了一半。

    李承鵬的微博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少年派就是一船上開會的故事。他們都有信仰和求生需要,經短暫試探,身子骨最弱的被最貪婪的幹掉,心理最差的也被最貪婪幹掉,最貪婪的被最強悍的秒了…只剩最強悍和最聰明。二者知誰也幹不掉誰,劃定勢力範圍後彼此提防又聯手抗敵。等遍體鱗傷終於上岸即相忘江湖。最重要是:沒人知道真實版本是什麼。——準確的講,我看《少年派》是因為李承鵬的微博。這說明了幾個問題:1、微博的傳播影響力太大,特別是名人的微博;2、李承鵬的總結、歸納、分析能力超強,實在是令人敬佩。3、沒人知道真實版本是什麼,這是更大的懸念。

    之前的一篇部落格中,我提到過一個香港著名導演的觀點,說商業電影的成功需要三個要素:美感,懸念,情感。毫無疑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已經成功的運用了懸念這個元素。而看過電影的人,也無疑會為電影中畫片的美麗而驚歎,可以說,電影的畫面之美,幾乎與阿凡達有得一比:靜謐的海,夜晚的海,狂風巨浪中的海,雷電交加的海……飛魚,鯊魚,水母,金槍魚,無人島,島上清沏的淡水湖,毛茸茸的狐獴……本是一部驚心動魄的落難故事,畫面卻是如此的美倫美奐。可以說,如此美麗夜景晚的海,是我以前從沒有想象過的。我想,很少有人會有如此的體驗吧。——有了如此美感的畫面,電影的成功就更加有把握了。

    情感,也是這部電影打動人的地方。少年派家人之間的親情,特別是父親對孩子們的那種教育方式,是很多的中中國人不可想象的。而少年派在漂流過程中的勇敢、堅持、學習、思考,也是打動人的。在困難面前,他沒有放棄,而是學會逆境中求生存。為了活下去,他得不與老虎鬥智鬥勇,甚至要每天捕魚養活老虎。整個漂流的過程,少年派在希望、失望、驚慌、快樂中掙扎,也曾經絕望過,但最終仍是堅持下來。最後,派與老虎似乎有了感情,所以,當老虎頭也不回的離開了派走進森林時,派的內心有著無盡的失落。

    關於老虎離別時的這一段內心獨白非常感人。派本來以為“老虎會回頭看我一眼跟我告別。”,然而,老虎頭也不回的走了。派最終也明白: “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遺憾的是,我都沒能好好的與他們告別。” 這句話,會讓很多的人傷感。的確,每個人在人生路上都會經歷這樣的時刻:有些故事,有些人,我們都曾想象過應該會是如何的深情或纏錦地告別,而現實中卻是——我們都沒能好好的與他們告別。

  • 15 # 一本叔道影

    本部電影,講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我相信,其實絕大部分人都是喜歡接受第一個故事,但是也明白第二個故事是真實的。大家基本都可以看的出第一個故事是派杜撰的,而第二個故事才是實際發生的。

    認為第一個故事是真實的。

    對於這個觀點我表示完全不能理解。

    如果第一個故事是真實的,那麼現在的情況就是:第二個故事既不好聽、又沒意思,還不容易讓人在心裡上接受,而且還是假的。

    那麼,從影片的構思上講,這個故事出現就完全沒有理由,沒有意義了。

    有人會反駁我說:有理由啊。因為來調查的日本人不相信第一個故事,所以派只好編一個假的給他們。

    我想說,這個理解完全是侷限在影片的故事內容之內的。

    一部可圈可點的電影絕不會 為了劇情發展而發展。換句話說,導演完全可以在講完第一個故事就結束不就好了嗎?又講一個完全不好聽、完全沒意思、既不生動又不美好的故事,到底是為了什麼?完全沒有意義啊。

    有人說:有意義啊。就是為了說明日本人做事很無趣,只有日本人才會這麼機械的理解事物,才會刻板的分析實際。

    我想說:李安的情懷大概沒有這麼狹隘吧。不過,要是硬說李安是為了詆譭日本人,我也沒辦法。不過,李安最後又安排日本人選擇了相信第一個故事。如果是為了證明日本人機械無人情味道,這說不通了吧。

    (有人說,電影最後沒說日本人選擇相信第一個故事啊。對於這部分觀眾我只能說,親,再去看一遍影片的結尾吧。電影告訴你日本人選擇了什麼,不一定非要用直白的方式“結果日本人還是選擇了第一個故事”這麼明顯的說出來吧。畢竟我們看的是電影而不是影音資料!)

  • 16 # 小鍋陪你看

    昨天晚上躺在床上,又開始回想少年派的劇情。越想越睡不著,一陣陣的後怕,最後怕到我連腳都不敢伸直。看了好幾天,但直到現在才漸漸反應過來李安在諸多細節背後欲言又止的真相。這實在是一個極其黑暗殘酷的故事。

    李安就像是建造了一個無比魔幻美麗的大花園讓你在其中游玩,陶醉於各種人和動物的友誼啦,夜光大鯨魚啊等等但在你心滿意足打算離開電影院的時候他突然把你帶到一扇小門前,告訴你,其實我想讓你看的是這個然後把鑰匙塞進你手裡,轉身走了。如果你開進去,就會看到極其極其可怕,令你終生難忘的東西。

    其實接下來的這個故事才是真相。少年派和廚子、佛教徒、媽媽一起登上了救生艇廚子先是殺掉了佛教徒,然後殺掉了媽媽,把她的頭割下來扔到海里,派在目睹媽媽被殺死之後,他在憤怒中殺了廚子之後,他獨自在大海上漂流了7個多月,直至獲救。

    他是靠什麼活下來的?當然是那些死去人的屍體。最開始,他只是吃掉了廚子和佛教徒在那場暴風雨之後,他昏迷了,覺得自己真的要死了,於是他最後吃掉了媽媽。

    那場暴風雨,其實就是他內心經歷的激烈鬥爭。暴風雨後他在昏迷中飄上一個島,島上有密密麻麻的狐獴,到了夜裡東西都會腐爛,還有人的牙齒,其實那個島就是媽媽的身體,所以在鏡頭中它時常顯得很陰森,他最後的補給,就是媽媽腐爛了甚至已經長滿了蛆蟲的身體。

    因為事實實在太過殘酷。少年派無法接受這一切,所以他發生了人格分裂。人格分裂通常是因為發生了一些當事人無法接受的事情,所以他為了保護自己不會精神崩潰,就想象成是別人身上發生的。由於太過執迷相信想象中的人,所以常會不自覺的進入,扮演另一重人格。

    老虎,就是少年派分裂出的那重人格。並且他把所有可怕的事情都進行了重新包裝他把死去的人都想象是各種動物,把自己吃人這件事推到老虎身上,想象是老虎吃掉了一些動物,媽媽的頭喂鯊魚這件事,被他想象成海底的魚群變成媽媽的樣子,吃掉媽媽的身體,被想象成是在一個島上找到了補給,如此種種,才能支援他活下來。

    到了夜裡,關上燈,躺在床上想一想,少年在海上度過的那些時光。200多個夜晚,獨自在看不到盡頭的海上漂著,飢寒交迫,孤立無援,大海像一面黑色的鏡子,冷酷無情船艙裡還有幾具人的殘屍,無頭的,被切成一塊塊的,血流滿地,其中還有媽媽的屍體,只是想想我就快要崩潰了,他卻還要依靠這些活下來。於是他只好一直給自己編故事,一直對自己重複那個老虎的童話無數遍的重複直到自己也相信了,其實他那時已經是個深度精神病患者了。

  • 17 # 懷念在地球的日子裡

    影片講述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難,家人全部喪生,他與一隻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人與虎建立起一種奇特的關係,並最終共同戰勝困境獲得重生。

    很有可能最後上船的是派的爸爸、媽媽、派、還有派的女友。派是老虎、媽媽是猩猩、爸爸是鬣狗、女友是老鼠,女友實際上是藏在救生船上想偷渡到加拿大和派一起生活的,老鼠暗喻偷渡者。可能因生病、飢餓、被殺,女友也死掉了,派實際上連女友的屍體都吃掉了,那個食人島實際上指得是女友,派把女友送給他的手鍊留在了食人島也是契合這一點,因此派說記不清是怎麼和女友分別的了,派是不想回憶女友死去,並被自己吃掉,才會選擇性忘記的。

    從故事一里也能看到,老鼠本來就在船上,而且就藏在應急食品的地方,而且是最後死的。到了故事二就變成這兩個謊結合起來,派的這個女友很可能和貨輪失事有關。

    不管怎麼說,pi與女友最後的分離,與其說是愛,倒不如說是逃避現實的折磨

  • 18 # 新知見

    李安的《少年派奇幻漂流記》不僅對人性挖掘很透徹。同樣也告訴我們,生活如果沒有目標或信仰,也會很快就死去。

    這個片子向我們展示了在殘酷的環境下的人性,告訴我們在美麗的外表下往往它背後的真相是殘酷的。比如:漂亮的海洋裡,你時刻可能會成為鯊魚、鯨魚的口中食物。

    同時它還有另外一層寓意,就是即使發生再殘酷的事情,我們人的內心世界依然有美麗的東西支撐著我們去戰勝殘酷。這是我們活下去的信念,如果沒有這信念,我們早就死了。比如:少年始終與老虎對峙著,最後堅強的活了下來。

    正如少年在筆記中說到:”要感謝這隻老虎,沒有他,我活不了。因為在茫茫大海上,比老虎更可怕的是孤獨。

  • 19 # 北辰看視界

    “Π”在數學中宛如一個悖論的存在,數字本身代表著絕對嚴謹和理性,可“Π”又是無限不迴圈的無理數。

    那些小數點背後永無盡頭又毫無規律的數字,像極了我們瑣碎無常又時常感到枯燥的生活。

    所以主人翁的名字叫派,也就象徵著我們每一位同時擁有著理智與情感的普通人。

    派在最後曾說:我猜人生到頭來就是不斷放下 但永遠最令人心痛的 就是來不及好好道別

    所以他在講述無人島的情節時,特意讓自己拿出了那串手鍊系在了地上,這可能就代表了他想和阿南蒂作正式的告別。

    我們日復一日在理性和感性中做抉擇,在神性和獸性中徘徊。

    我們每個人,都是派。每個人的思維都在無限迴圈。

    不過儘管生活就是如此,《少年PI》還藏著一個最溫暖的地方。

    就是它道盡了人世間所有的善惡美醜之後,依然溫和地告訴了所有人,其實選擇的權利,一直在我們自己手中。我們選擇善,就會有善的結果。我們選擇惡,就會有惡的結果。

  • 20 # 幻小爺

    第一次看李安導演的這部《少年團的奇幻漂流記》 感覺就是一部奇幻,驚險的童話故事。但是看了第二次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裡面有很多細思極恐的細節。

    電影開始是一位缺乏靈感的作家聽派講述他年輕時漂流求生的故事。

    電影中大部分篇幅都是講派和老虎漂流的故事。因為在海上遇到大風暴所有人都不幸遇難了,派幸運的跳上了救生艇。這時一隻斑馬也跳上了救生艇,還有老虎帕克也在浮沉的海浪中跳上救生艇。經過一晚上的風暴後拍發現救生艇裡還有一隻獵狗,以及抓著香蕉飄來的猩猩。

    飢餓的獵狗把受傷的斑馬咬死了之後又把猩猩咬死了。正當派想和獵狗決一死戰的時候。老虎甦醒過來一口把獵狗咬死了。從此派開始了和老虎在海上漂流的海上之旅。

    其實這裡隱藏著很多細思極恐的現實。那就是當時有四個人存活。派不想記者聽到故事而害怕所以用獵狗 斑馬,猴子和老虎來表示生存的廚子,水手,媽媽和派。意思就是他們四人在海上存活行為食物不夠,廚子竟然把水手吃了 還把媽媽殺害了。這時憤怒的派就像只老虎把推向可海里。

    其實動物都是人,主角把他們船上的故事童話化了,所謂弱肉強食,最後老虎消失不見說明善良人格回來了,他不願面對所有說了它上岸就沒再見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囯企,領導無能力,卻在大會上說,他養活了我們職工,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