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創業者李孟

    如果是這樣的結果的情況下,那我的解讀是不是假如華為後續的所有手機都用了聯發科的晶片,而小米則全部採用高通的晶片,大家會怎麼選?我覺如果真的成為了現實,我估計華為的銷量絕對會下滑!

    海思麒麟的晶片已經成為華為和榮耀手機的賣點之一了,他也是華為和榮耀在一些營銷環節當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因為他是代表著消費者終端裝置的核心晶片,也是代表著華為在消費者終端的5G地位,特別是去年麒麟990 5G SOC釋出的時候,央視的媒體都給報道轉發,因為這個是全球首顆 5G SOC晶片,而且還是中國產的技術自然代表著什麼,而且去年海思宣佈備胎轉正的影響力可不比鴻蒙系統誕生的聲勢要小!

    所以我覺得海思麒麟晶片已經成為華為手機和榮耀手機以及智慧屏電視等裝置的其中一部分了,這個如果大量採用了聯發科,必然會帶來不好的結果的,我是這麼的看法!並不是聯發科並不好,因為聯發科目前還是屬於臺灣的企業,第二方面他的技術方面還需要2020年再次印證才能得到好的結果,並不是出來個天璣系列就能完全改觀使用者心中對她的印象的!

    而對於小米來說繼續用高通,只要能夠做到首發,只要能夠做到價效比,依然很多人選擇,依然也能賣的很好!當然這個都是從歷史的角度去看待的,但是從發展的角度也並不一定會是好的結果,因為我們目前不知道未來中美的情況會走到什麼地步!那麼高通也好、谷歌也好,還是很多和科技產業相關有產業鏈關係的廠商和中國的手機廠商以及其他的成型科技產品廠商如何保持關係,會不會持久,這個我們並不知道,所以小米到底能夠在用多久,也不知道!

    這個就看下一步事態會得到怎樣的發展才能鑑定一個結果的!所以對此,這個結果可想而知的,所以很難說小米一直使用高通就會有不錯的結果,因為輿論的聲音,因為貿易的關係問題都不知道接下來會是怎樣的結果!

    當然目前對於聯發科來說也算是比較中間一點的廠商,目前而言很多的手機廠商新機都也在用,但是在真正靠近高階旗艦的時候或者旗艦的時候也並麼有人用聯發科,例如近期的OPPO Reno4系列以及vivoX50系列也好都是採用高通765G的晶片,你看看不惜用一箇中高階的晶片,也沒有選擇一個天璣1000plus的晶片,這就代表著聯發科在這些手機廠商的地位,我覺得目前還是試試水,沒有低於1500,也沒有超過3000以上的機子在用,所以聯發科想要證明自己也需要一個時間和基於的!

  • 2 # 小伊評科技

    不管路怎麼走,最難受的其實還是高通,是不是很驚訝於我的說法?別急我們慢慢講。

    雖然根據訊息,臺積電已經開始騰出部分產能全力為華為代工晶片,但是也只能解決短期的問題。華為未來依然會陷入到“缺芯”的境地中來。因為華為的備胎中芯國際雖然目前已經得到了來自中國資本方的大力資助,但是在短期內是根本沒辦法滿足華為的需求。

    而且根據美國在2019年5月份的禁令,華為也沒有辦法向高通採購晶片。這樣來看,目前有能力給華為提供晶片的就只剩下三星以及聯發科了。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美國的制裁持續,華為唯一的出路就是和聯發科或者三星開展深度合作,通過轉手的形式進行晶片的代加工。

    簡單來說就是類似於專包——華為提供晶片的前端設計然後交由三星或者聯發科,再由聯發科或者三星代加工,然後再轉手賣給華為,當然了這些晶片極有可能會是深度的定製晶片,僅僅只向華為出售,和目前華為去索尼定製的支援RYYB感光陣列的Senser的概念是一樣的。

    如果這條路能走得通的話,對於華為來說是最佳的解決方案,因為是定製晶片,華為依舊保留了獨特的競爭力。所以未來的手機市場很有可能還會保持目前的狀態,小米使用高通的晶片也不會擁有太明顯的優勢。

    而且由於美國的制裁,最終讓三星,海思以及聯發科越走越近,最終很有可能會出現高通被踢出局的局面,畢竟這三家論硬實力都是不輸於高通太多的,而且把高通擠走是有利於三家的利益的,所以最後倒黴的很有可能會是高通。

    如果華為徹底被封殺,那麼高通也要和中國市場Say GoodBye了。

    而高通也會一夜回到解放前,因為根據財報,高通約三分之二的營收都來自於中國市場,那麼一旦高通退出中國市場,其結果可想而知,很有可能會從此元氣大傷,因為放眼全世界沒辦法在短期內找到一個可以替代中國這個龐大市場的國家。

    而中國手機市場雖然也會經歷短暫的陣痛,但是擁有龐大內需的製程,依舊會在短時間內迴歸正常。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

  • 3 # 暴走通訊

    華為改聯發科估計也是權宜之計,具體還要看後面事態怎麼發展。如果與聯發科合作,相信華為也會幫助聯發科把晶片質量搞上去,所以還是相信華為手機,華為有這個能力把終端做好,也會繼續支援華為。

  • 4 # 愛思考的奧特曼

    這個問題我們分成兩部分,先說華為。

    首先華為已經和聯發科的合作由來已久,像這幾天發行的暢享Z,採用的就是由聯發科代工的天璣800晶片。華為的高階旗艦機多采用自己設計的麒麟系列,由臺積電代工。至於說華為以後會不會將業務全盤交給聯發科,我個人認為可能性不大。

    聯發科和臺積電不是一個量級

    從上週開始,華為和聯發科,紫光等企業就採購更多晶片事宜開始磋商,於是有一些媒體認為意華為將兩者的晶片作為替代產品,以維持其消費電子業務的繼續運營。於是有一些媒體開始捕風捉影,比方《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華為試圖加大對外採購手機晶片的規模,通過使用聯發科晶片來繞開制裁。華為不能向高通這樣的美國晶片公司採購,也不能直接向使用了美國技術的臺積電等代工廠下訂單後,聯發科成了最穩妥的晶片供應來源之一。

    聽上去還挺像一回事的,但僅僅過了幾天聯發科就跳出來闢謠,公司絕無違反或規避相關法律和法規的行為,一向遵循相關全球貿易法律法規,手機晶片產品均為標準品,並無任何為特定客戶而特製的情況。聯發科還強調,和多家手機廠商都有良好且長期的合作關係。

    其實聯發科和臺積電差距很大,因為聯發科早年走過一些彎路,一直被臺積電摁在地上摩擦,直到去年發行了天璣系列才打了一場翻身仗。聯發科的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機上,在體量上也不如臺積電那樣財大氣粗。毫不誇張的講,三星,蘋果,高通都是看臺積電臉色的,包括華為在內,若海思晶片也遭受影響難以從臺積電獲得供貨,恐怕華為本就不樂觀的海外市場會更加雪上加霜,國內市場也會遭受重創。

    華為很可能會在以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裡,將一部分業務轉移到聯發科

    俗話說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瘋狂打壓,華為必須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不能和臺積電交惡,就算再怎麼不喜歡對方,情面上還要能過得去;另一方面,華為積極尋求“備胎”,聯發科就是最好的選擇。聯發科雖然在高階晶片市場上受挫,但相繼推出的P系列和G系列產品皮實耐用,價效比高,同樣很受歡迎。2019年,聯發科的佔有率在僅次於高通達到了24.6%,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我們可以看到聯發科也在不斷的進步,在對華制裁手段不斷加深的背景下,華為逐步的將業務轉移到聯發科是必然的。

    下面我們再說小米:

    除非澎湃S2橫空出世,否則小米會繼續使用驍龍系列

    目前國內能夠自研手機SOC的企業應該不存在,即便是華為花了十幾年的功夫,也只能在拿到ARM核心層授權後,再整合自己的東西,雖說其中有專利壁壘的原因,但也足見晶片設計是一件多麼吃力的事情。

    小米不像華為早些年做通訊起家,沒有那麼雄厚的底蘊,所以也就沒有什麼技術專利,2最具體的表現就是2015年的被高通的820掣肘了整整一年,導致2015年小米的銷量出現明顯的失利,還有和三星鬧彆扭時,小米簡直不要太難受,要不是雷老總的堅持,估計現在有沒有小米這個品牌都難說。

    做軟體出身的雷老闆顯然低估了開發晶片的難度,他一邊對大眾宣傳著以後要把晶片做成沙子價,一方面成立了松果科技自研澎湃S1。聲勢沒少造,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澎湃S1被同年推出的驍龍835殺得無地自容。幸虧情懷的作用不至於沒人買賬。今年又爆出訊息說小米已經開啟了澎湃S2計劃,相信雷老總在吃過一次虧後,這次能夠低調務實一些。

    總的來講,小米在技術層面要薄弱的多,毫不誇張的說,離開了高通的小米基本上和高階機就無緣了,從小米10的價格也能看出小米不打算,也不可能吃一輩子的“物美價廉”,所以他肯定不會放棄高通。

    簡而言之,華為日後和聯發科,紫光等企業的合作會進一步加深,逐漸擺脫被臺積電制衡的局面;小米則會繼續沿著當前的道路走下去,直到澎湃S2成功面世後,才有翻身的希望。

  • 5 # 單眼皮老王

    華為若改聯發科晶片,小米繼續用高通,大家怎麼選?

    這個問題,相信對花粉和米粉來講,根本不是問題,該買哪個還是哪個。受影響的應該是中間的這部分消費者,畢竟對這部分消費者來講,買哪家的,取決於哪家的手機更適合自己。

    當然如果華為改聯發科晶片,對華為的影響更大一些,特別對於華為的旗艦和中高階手機來講,一個很大的賣點是海思的自研晶片麒麟,如果沒有這個賣點加持,相信對市場的號召力就要下降很多。

    當然華為的手機,特別是高階系列,現在一個最大的賣點就是拍照,P系列和Mate系列的拍照有目共睹,所以即使沒有麒麟晶片加持,相信對於部分喜愛拍照的朋友來講,華為依然是第一選擇。

    小米一直使用的高通晶片,而高通晶片的實力也是擺在那,目前國內手機廠商的高階旗艦,基本上都是用的是高通的晶片,也說明了國內市場對高通實力的認可。雖然聯發科今年的天璣系列,特別是天璣1000+表現不錯,但是品牌形象還是沒有完全立起來,所以在高階市場,高通要佔優勢,所以,如果華為改聯發科晶片,毫無疑問,對小米的高階旗艦手機來講,是一個好訊息。

    小結

    晶片很重要,特別是對於旗艦手機來講,是一個很大的賣點,但是對於中低端手機來講,目前的處理器效能已經過剩,所以,個人認為不管處理器怎麼變,選擇適合自己的手機是最重要的了。

  • 6 # iT科技菌

    很有意思的問題,假設華為改用聯發科晶片,小米繼續採用高通,那麼對華為的影響必然是很大的。聯發科是否可以支撐華為在高階市場開疆擴土?華為講究一個穩中求勝,麒麟晶片、拍照都是華為的制勝法寶,二者對於華為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華為一直以來都採用多平臺的策略,除了自家的海思麒麟,在低端機上也會搭載聯發科和高通晶片。如果華為全面改用聯發科,說沒有影響那是不可能的。晶片是手機的核心,就算華為手機主打拍照,也需要以一顆強悍的晶片作為基礎。晶片跟不上,華為也無法站穩高階市場。

    首先,麒麟晶片是華為的一大特色,目前麒麟990已經不亞於高通。華為因為搭載自己研發設計的晶片,被廣大中國人接受和認可,沒有麒麟晶片加持,華為就要大打折扣了。2020年的手機,都在往水桶機的方向發展,聯發科可以擔此大任嗎?

    我們來看看聯發科晶片的現狀。前段時間,聯發科釋出了天璣1000plus,對標的是驍龍865和麒麟990,各方面的指標都還算不錯。天璣1000plus採用7nm製程工藝,CPU架構使用了4個頻率2.6GHz的A77大核心,4個2.0GHz的A55小核心,GPU使用的是Mali-G77。

    跑分方面,搭載天璣1000plus的iQOO Z1在安兔兔達到了53萬分。再看看Geekbench4的成績,單核3808,多核13136,僅次於驍龍865、三星Exynos990,略高於麒麟990 5G。很多人關心的功耗問題,聯發科這次挺穩的,發哥看來真的要崛起了。

    聯發科晶片有很大的價格優勢。華為改用聯發科,成本會降低很多,可自主晶片對華為的意義也同樣很大。筆者其實更認可麒麟晶片,華為全面改用聯發科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聯發科可以支撐華為穩住高階,不然小米就該偷著樂了。

  • 7 # 薇三更垂直BAT

    對此,聯發科迴應稱,聯發科和國內多家手機廠商都有良好且長期的合作關係,不管面對哪一家合作伙伴,公司都是致力於晶片效能的研發,以助力終端使用者能以親民的價格享受到高階甚至旗艦機種才能帶來的使用者體驗,從而推動5G移動應用體驗的普及。

    華為似乎也預期了美國更嚴格的的限制,從去年,華為已開始向聯發科採購更多中低端手機晶片。華為今年或許會成為聯發科中端5G手機晶片的主要客戶之一。

    有日本媒體爆料稱,華為即將推出的暢享Z 5G手機,將使用聯發科的天璣800 5G Soc,這是華為首次使用聯發科5G Soc。

    華為的輪值主席徐直軍在3月下旬表示,如果美國阻止其晶片製造合作伙伴使用美國的裝置、材料和軟體來製造華為設計的產品,華為仍然可以從聯發科和展銳處購買晶片。

    但分析師稱,被迫使用與OPPO和小米等一樣的“現成”晶片,而不是自己的定製晶片,可能會削弱華為消費電子產品的競爭力。

    聯發科是僅次於美國高通的世界第二大移動晶片製造商,而紫光展銳則是僅次於華為海思半導體的內地第二大移動晶片設計商。

    得道多助,大家一起平平安安賺錢多好呢。。。

    此前,在榮耀的線上釋出會上,榮耀Quattroporte趙明接受了媒體專訪。被問及是否考慮聯發科的5G SoC的時候,趙明給出了肯定答案。

    趙明表示,聯發科一直是榮耀各個產品系列的合作伙伴,包括早年一直到現在,榮耀一直在使用聯發科的晶片。“我們的戰略一貫如此,未來聯發科的5G SoC上我們也會合作,而且聯發科一貫以來都是榮耀的合作伙伴。”

    當年魅族用聯發科被罵上天,可憐我大魅族。

    當年的聯發科是弟弟,今日的聯發科是爸爸。

    過去幾年,每當聯發科努力往高階衝擊時,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狀況。天璣 1000 也許還不是聯發科站穩高階的保障,但眼下,確實已經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距離華為在2019年5月16日被美國商務部加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已經過去320多天了,馬上就對頭一年了。在這期間華為在美33家核心供應商仍舊處於斷供狀態,這些被限制出口華為的供應商中,包括華為消費者業務產品零部件供應商、華為通訊裝置零部件供應鏈、研發合作伙伴、技術授權企業等等。無奈之下的華為只能被動發起反抗,但華為的反抗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在眾多美企遵從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強制措施下能活下去。

    當美國將華為加入“實體清單”後,並限制眾多美企對華為出口管制的問題,華為就將供應鏈轉移出美國;當美國對含有“美國技術標準”的比例繼續下調時,華為就生產出不含美國晶片及零部件完全中國產化產品;當谷歌也不再向華為繼續授權GMS服務,包括了谷歌地圖、Gmail、谷歌應用商店等等,華為就只能依靠自己推出自家的HMS服務生態體系。在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倒逼”下,華為走上了一條海思麒麟晶片、鴻蒙系統系統以及華為HMS服務生態的完全自主研發的道路。

    從美國特朗普對華為的打壓和制裁可以看出,只有自主研發才是未來正確的方向,才是擺脫美國高科技束縛走向成功的唯一道路。大家都知道,華為曝光的“備胎”海思晶片以及鴻蒙系統是華為走投無路下才被正式推上前臺的,這不僅是對華為的雪中送炭更是對中國相關產業的一場顛覆。在當時曾有媒體報道,眾多中國產手機廠商已經對鴻蒙系統進行初期適配,但由於生態系統此前尚不完善,鴻蒙系統一直未能在手機端釋出。那麼如果華為晶片和鴻蒙系統對外獨立開放的話,中國產手機廠商是怎樣的態度呢?

    近日,小米高管潘九堂突然發話了,他表示,2018年就曾有人試探其是否會使用華為晶片和OS,其當時說任何時候,只要華為願意將其晶片/OS開發獨立,平等相待,其相信所有的中國產廠商都會一起支援。與此同時,潘九堂還承認,在供應鏈等技術方面,OVM都比華為要弱,無論供應鏈安全還是國內市場依賴上都需要國家保護,小米及眾多國內手機廠商不會分不清大是大非。放眼當下中國產手機,無論是作業系統,還是核心晶片,的確是極度依賴美國企業。

    小米高管潘九堂的這番表態來看,即便是火藥味最濃的小米,也表達了對華為鴻蒙系統系統的支援。其言外之意,只有國內手手機廠商團結一致才是王道,如果華為晶片和鴻蒙系統對外開放的話,小米願意放棄高通谷歌採用華為晶片和鴻蒙系統。要真是這樣的話,無疑對谷歌和高通是始料未及的結果,同時這也是華為的最大希望。其實對於中國產手機企業與華為合作的問題,業界期待已久而其中小米與華為作為直接競爭者更是飽受爭議。很多人都認為小米寧願採用外國高通晶片不支援中國產晶片,然而現實卻是除華為海思之外其他中國產晶片與美國高通晶片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而海思麒麟晶片並未對外開放。

    除此之外,小米海外手機的包裝盒上印著“您可以輕鬆訪問使用谷歌應用”標語,更是將小米推上了風口浪尖。這一度被看作是,華為無法繼續使用谷歌GMS服務後,作為競爭對手的小米在華為“傷口上撒鹽”。其實大家都錯怪小米了,多方證據表明,此標語是老版協議到期後,新版協議谷歌強制要求加上去的,而小米卻恰巧成為第一批合作廠商,無辜躺槍。同時小米高管也表示,誰也不希望世界被割裂,就像徐直軍總所說,潘多拉盒子一旦開啟,對全球化產業生態可能是毀滅性、連鎖性破壞。

    不管是華為在無法使用谷歌GMS服務後其下達的對所有廠商的新規後,谷歌有意為之還是無意之舉,但事實表明都會對華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華為海思作為中國產手機晶片企業的佼佼者,其麒麟晶片作為華為手機的核心競爭力已經與高通不相上下,而且在AI智慧方面比高通更加的優秀和突出。如果華為真的能將晶片和鴻蒙對外開放的話,這無疑是對美國高通和谷歌等企業的一些反制措施,到時候就像小米高管潘九堂說過的,在大是大非面前中國產手機廠商必定會團結一致、鼎力支援。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倪光南院士也對美國正考慮一項新的出口管制措施,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限制包括臺積電在內的晶片製造商對華為供貨做出了迴應。倪光南院士表示,如果美國對華為的極限施壓落地,中國將不得不採取對等反制措施,其中包括限制美國5G晶片以及含有美國5G晶片的終端和裝置進入中國市場,以及壟斷中國桌面電腦和伺服器領域的Wintel體系軟硬體,以及在移動領域佔據重大份額的蘋果手機等等,都可以成為中國反制的物件。

    如果再加上華為對外開放的晶片和鴻蒙系統,勢必會對蘋果、高通、谷歌等眾多美國企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其中僅蘋果和高通兩家就能每年損失超700億美元。更甚者,高通在5G市場急劇縮水的情況下,會退出中國的5G市場也不無可能。不過話說回來,這都是在美國將不顧後果的情況下,中國及華為才會走出這最後的一步,萬不得已中國及華為還是希望在未來能共贏、共利、共同發展。

  • 8 # 夢迷春雨中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不遺餘力的打壓華為,特別是晶片領域,美國幾乎限制華為麒麟晶片的生產。沒辦法,華為的海思只是晶片設計商,並不是晶片生產商,麒麟晶片的生產幾乎依賴臺積電。雖說中芯國際有一定的晶片生產能力,但也只是初步涉及14nm製程工藝,離量產還有一定距離。

    那麼華為該如何擺脫這個危機呢?很多網友表示聯發科晶片可以解燃眉之急。眾所周知,聯發科晶片是中國產晶片的引領者,在麒麟晶片還未成熟的時候,聯發科幾乎是中國產晶片中唯一能抗衡蘋果A系列處理器,高通驍龍處理器的存在。遺憾的是聯發科在高階晶片領域一直廣受詬病,“一核有難八核圍觀”是聯發科晶片最真實的寫照。除此之外,國內大量的低端機和山寨機使用聯發科的晶片,這也導致聯發科的口碑遠不如麒麟、高通、A系列仿生處理器。

    讓人欣慰是聯發科在19年釋出的天璣1000系列有著驚人的表現,不管是製程,還是架構、跑分,天璣1000都不遜色驍龍865和麒麟990 5G,更為難得的是天璣1000+還是首款支援雙卡5G的晶片。天璣系列的強勢推出也改變了此前頹廢的形象,因此華為的暢享系列、榮耀的X系列、play系列都採用了天璣處理器。

    可以預見,華為手機會在眾多機型採用聯發科晶片,這是大概率事件。為此,很多網友也有疑問了。華為使用聯發科,而小米依然使用高通,那該怎麼選擇呢?高通晶片雖然是美國晶片,但它的效能確實不錯,在市場也廣受好評,即使聯發科有天璣1000系列的推出,但和高通之間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購買一款產品,我們還是要回歸產品本身,若是產品差距較大,那自然是選擇質量過硬、價格厚道的產品。當然了,在產品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選擇自己鐘意的產品,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如果是你的話,華為使用聯發科晶片,小米使用高通晶片,你會購買誰的手機呢?

  • 9 # 榮耀哥vlog

    最近,有媒體爆料訊息稱,華為將與聯發科合作,這一時間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華為這麼NB的公司,不是有自己的晶片嗎?為什麼還要跟自己的競爭對手聯發科合作呢?

    眾所周知,自去年貿易戰打響開始,美國開始對中國的高科技企業進行施壓,意圖將華為、中興等高科技企業拍死,那個美利堅總統更是直接點名華為,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華為5G產品流入美國市場,這一下子讓世界各中國人民都知道中國有華為這麼一家牛X的公司。

    今年5月底,美國又開始向華為施壓,這次它好像終於找到了華為的軟肋所在——晶片。手機內建的這顆晶片,它的重要性就好比人體的大腦,很重要,不能缺少。

    臺積電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制造企業,它總部在臺灣。臺積電在整個手機晶片製造業可是佔有重要的位置的,它的半導體晶片製造,佔據著超過70%的份額,就連蘋果、高通、華為等企業,都是它的客戶。

    很多人可能會想,華為那麼有錢,自己買裝置回來生產製造晶片不可以嗎?可以是可以,但是製造晶片需要用到的核心裝置——光刻機,人家老美不賣給你,你有啥辦法?

    臺積電選擇放棄給華為生產麒麟晶片,也是迫於無奈,要知道現在蘋果手機都還沒出5G版,華為的V30 5G出來都有一年了。

    好在美國施壓之前,華為就有給臺積電下過幾個億的訂單,這個晶片庫存還可以支撐一下子。

    華為這次選擇與聯發科合作,也是迫於無奈,華為這次如果訂購聯發科的晶片,我猜應該會是應用在低端機型上。高階機型有麒麟990 5G,經過這一年多的發力,國內的5G市場空間也已經被搜刮得差不多了!留給蘋果的空間,說實話,不多。

    小米等手機廠商,他們的旗艦機大多數是用高通驍龍系列的,這不足為奇,高通晶片在控制能耗方面,確實有一手,這點大家都必須承認。

    如果華為改用聯發科,小米繼續用高通,讓我來選擇的話,很簡單。如果我買低端機,選擇聯發科的晶片也夠用,如果想買高階旗艦機,可以入手高通驍龍865系列的產品,或者麒麟990系列的也行。

  • 10 # 先森數碼

    華為手機之所以賣得好,從來不是因為處理器效能,所以華為即使改用聯發科的晶片,那華為跟小米,大家該怎麼選還怎麼選,絲毫不受這個影響。

    一、華為海思處理器一直都是晶片墊底的存在

    這句話雖然說得有點直,很多人接受不了,但這就是事實。華為海思半導體這些年確實進步神速,甚至聯發科都感覺要被打下去了,但聯發科的天璣1000Plus一發布,麒麟990 5G的實力就顯出原形了。

    所以在晶片領域,海思最多是躋身一流戰隊,但依然是處於墊底的存在,在效能上依然低於高通,甚至聯發科都比他有優勢。所以華為不管是用海思處理器還是用聯發科晶片,在效能上都不如高通的晶片。

    二、華為手機從來不是靠效能取勝

    都知道華為在研發處理器,但是華為手機的效能確實不怎麼樣,早在很早的Mate7,用的Kirin925處理器,這顆晶片的實力在當時來看就非常差,但依然銷售火爆。雖說後面的麒麟960縮小了與高通的差距,算是步入又一個臺階,但依然有差距,但依然不影響華為賣得好。

    究其原因,很多買華為手機的使用者並不是遊戲黨,就日常使用來說,麒麟處理器也夠用了,即使後面換成聯發科,依然還是可以用。而選擇高通系的,通常是效能黨,比較看重GPU。不可否認,華為的使用者群確實要成熟一點,偏商務一點,所以很多人對晶片是那家的並不在乎,能用就行了。

    三、或許用聯發科買的人更多

    之所以華為這麼受歡迎,一方面是華為手機確實做得不錯,另一方面就是華為作為國內技術企業的代表,一直在走自研的道路,這樣才吸引了不少死忠粉,所以坊間才有“愛國品牌”的說法。

    現在華為因為被制裁,不得已採用聯發科的晶片,這樣會更一步激發大家的同情之心和反抗之心,大家更容易抱團取暖,可能一些不怎麼關注華為的都開始關注了,自然會重點關照一下。

    總的來說,華為手機不是靠處理器效能為賣點的,也不需要這個賣點。就跟華為一些低端機用高通處理器一樣,絲毫不影響銷售,所以換成聯發科,這也沒有什麼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人工智慧是不是得有Python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