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寧靜致遠PAN

    荊軻

    第一個刺殺秦始皇的是燕太子丹派去的荊軻和秦舞陽。相傳荊軻本是齊國慶氏的後裔,因為遷居於衛國,便改姓為荊。荊軻之所以能成為戰國時期最著名的刺客,這都要歸功於他敢於刺殺秦始皇一事,正是這件事成就了他!

    當時秦國滅亡了趙國,燕國岌岌可危,燕太子丹在易水替荊軻送行,荊軻的好友高漸離則為他擊築,荊軻感慨萬分,還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誓言。公元前227年,荊軻到秦國進獻樊於期人頭和燕督亢地圖,秦王接見了燕使荊軻,就在呈現燕督亢地圖的時候,荊軻抽出藏在地圖中的匕首行刺秦王,不過始終未曾刺中秦王,最後反被秦王擊敗,被侍衛殺死。

    秦舞陽

    秦舞陽號稱是燕國的少年勇士,據說他13歲就能面不改色的殺人,最後被燕太子丹看中,專門把他找來當荊軻的幫手。誰知道,荊軻刺秦時,秦舞陽見到秦王竟然被其威壓給震懾住,臉色驚恐,差點壞了大事,雖然荊軻替他解了圍,稱秦舞陽年齡小,從沒有見到天子,這才有些害怕的,但是到底是讓秦王起了疑心,甚至不讓秦舞陽獻地圖,轉而命令荊軻接過秦舞陽手中的地圖呈上來,這才有了後面荊軻刺殺秦王失敗的故事。

    高漸離

    荊軻刺秦失敗以後,秦王大怒。後來秦王嬴政滅亡六國,一統天下,便大肆通緝燕太子丹以及跟荊軻有關係的人,高漸離就是被通緝的人之一。高漸離與荊軻是知己好友,荊軻之死對他的打擊很大,他原本就是要為荊軻報仇的。於是,嬴政派人來捉他的時候,他提前逃走了。最初他改名換姓給人當酒保,後來他覺得這個工作又累又不能養活自己,便直接展現自己的真實面目,利用擊築唱歌的才能,在上流圈子裡很受歡迎。後來,秦始皇聽說他擊築很好聽,又聽說他是荊軻的好友,便命人將其眼睛薰瞎再給自己演奏。秦始皇欣賞高漸離的音樂才能,高漸離便把鉛放進築中,趁演奏之機刺殺秦王,最後失敗被殺。秦始皇自那以後也再也不接近從前的六國之人了。

    張良

    張良本是南韓貴族,但是南韓被秦國所滅,他會刺殺秦始皇,是身為六國貴族的亡國之恨淤積不散的宣洩。公元218年,張良夥同倉海君刺殺東巡的秦始皇。張良散盡家財找到一個大力士,併為其量身定做了一個重達120斤的大鐵錘,打算在秦始皇的必經之路古博浪沙襲擊天子車駕,即六駕馬車。可惜秦始皇多疑,行蹤隱匿,大力士沒有擊中秦始皇真正的車駕,張良最後只好慌亂逃走。此事過後,秦始皇曾在全國通緝刺客,但終因無從查起無疾而終了。大力士是怎麼在平原上把一個超大鐵錘飛起來的,到現在還是個迷!

    倉海君

    公元218年的古博浪沙張良刺秦就是他與張良合謀的,大力士也是他推薦給張良的,但是世人只知張良後來的結局是投奔了劉邦,卻不知倉海君後來如何了,他是刺殺秦始皇以後唯一一個結局成謎的人。

  • 2 # 瘋狂的媽咪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但是卻遭人三番五次的刺殺,有的人說只有2個人刺殺過他,也有說4個的,但是實際上卻是有5位。

    荊軻

    當時秦國滅亡了趙國,燕國岌岌可危,燕太子丹害怕極了,最後只能劍走偏鋒派荊軻去刺殺秦王嬴政。荊軻獻計稱,只要有了秦國叛將樊於期的項上人頭再加上燕督亢地圖,秦王必定能對他們放下戒心,屆時便可順利刺殺了。

    燕太子丹在易水替荊軻送行,荊軻的好友高漸離則為他擊築,荊軻感慨萬分,還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誓言。公元前227年,荊軻到秦國進獻樊於期人頭和燕督亢地圖,秦王接見了燕使荊軻,就在呈現燕督亢地圖的時候,荊軻抽出藏在地圖中的匕首行刺秦王,不過始終未曾刺中秦王,最後反被秦王擊敗,被侍衛殺死。

    秦舞陽

    高漸離

    張良

    倉海君

    公元218年的古博浪沙張良刺秦就是他與張良合謀的,大力士也是他推薦給張良的,但是世人只知張良後來的結局是投奔了劉邦,卻不知倉海君後來如何了,他是刺殺秦始皇以後唯一一個結局成謎的人。

  • 3 # 留史君

    第一次,刺殺人:不詳。

    嬴政兩歲的時候,呂不韋賄賂了看守,帶著當時還在趙國當人質的秦始皇父親子楚逃回了秦國。趙王發現後,派人去殺死留在趙國的趙姬和嬴政母子。幸虧母子藏到了趙姬的孃家,躲過一劫。

    第二次,刺殺人:嫪毐及手下

    秦始皇九年,21歲的嬴政在雍城舉行冠禮。太后的姦夫嫪毐趁機發動叛亂,帶人企圖刺殺嬴政。相國昌平君、昌文君帶侍衛和宦官擊敗了嫪毐,嫪毐被車裂。

    第三次,刺殺人:荊軻、秦舞陽

    秦始皇二十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和秦舞陽去刺殺秦王嬴政。荊軻帶著督亢地圖和樊於期的人頭,用圖窮匕見的計策想要殺死秦王,但行刺失敗,荊軻和秦舞陽被侍衛殺死。

    第五次,刺殺人:張良,力士

    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向東巡幸到博浪沙的時候,張良帶著一個力士,用二十斤的大鐵錘刺殺秦始皇,最終鐵錘擊中了車隊的副車,秦始皇逃過一劫。張良逃亡,沒有被抓到。張良是唯一一個刺殺秦始皇后還能逃生的人。

  • 4 # 米飯加冰

    四次,三次預謀的,一次意外的。大家口中的三次荊軻、高漸離、張良,說到張良可以不說他獲得兵書而成名,但不得不提“滄海幫”,這個倉海幫怕是全世界最早的黑社會恐怖組織了,其成員全是反秦人士。

    所以張良買凶物件就是倉海幫,所殺之人就是秦始皇。當然失敗了,要不是因為失敗張良也不會逃逸,要不是逃逸也不會得到奇書成名。

    這句話都是二十年前我在一本已經忘掉的盜版武俠上看到的,別問我書名跟作者都忘了幹嘛覺得這句話,但是一本書讀完,真的就只記得這句話了。

    荊軻我想大家太熟悉不過了,講真真的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會在腦子裡浮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細節就不描述了。

    不管是什麼,集大義、膽識於一身的人在古代,就算不是英雄也起碼是好漢。在我年少時經常會跟朋友分享古代人的豪情和大義。也會強調現實的蒼白和慘淡。

    荊軻是英雄還是失敗者?個人覺得不同層面的比較,就不能用同一個標準來獲取答案。

    2 忠孝

    論忠義,荊軻無疑十分完美,可是也不免落個匹夫之勇的評價,忠孝兩難全嘛,盡忠之後孝又怎麼安排?

    孔子曾經說過:“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對於不孝這種“大亂之道”,當然要歸之於罪,管理萬民”的“八刑”中,首刑即“不孝之刑”。

    荊軻刺殺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因為跟太子丹在“酒池肉林”中喝麻了吹牛逼以後被逼上梁山的,我覺得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用生命守住了承諾。

    太子丹跟荊軻,忍不住讓我想起劉備跟張飛。我對劉備的評價跟水泊梁山上的宋江類似,利用他人達到自利的目的。

    太子丹之所以會穿著喪服送荊軻,就是明確傳達了自己的意思,你直接殺了秦王,曹沫的那一套方式在今天不好使了,我們這麼多人穿著喪服來送你,就是送你最後一程,不要想著還能得到盟約回燕國了。

  • 5 # 趣史祕聞

    秦始皇作為中國第一位大一統的統治者,第一位皇帝,想要他死的人大有人在,那我們看下哪些人刺殺過秦始皇。在這裡為大家列舉5位刺客!

    第一位,大名鼎鼎,荊軻刺秦王,想必大家在課本上都有學習過,其中過程也是再熟悉不過了。再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詩句後,以送地圖之名刺殺秦王,然而被秦王反擊,以失敗告終。

    第二位,秦舞陽,與荊軻一起協同刺殺秦王。但是再見到秦王之後大驚失色,差點壞了荊軻的好事,這也是荊軻失敗的一個原因。

    第三位,高漸離,荊軻刺殺秦王失敗之後,秦始皇大肆抓捕燕國之同黨,高漸離就在抓捕之列。但是對善於擊築的高漸離,秦始皇愛不釋手,可又擔心安全,於是赦免了獲罪的高漸離,但弄瞎了他的眼睛,讓他只能乖乖為自己擊築。高漸離忍辱負重,將鉛灌注再樂器中,再秦王沉醉音樂中時,行刺秦王,但是未擊中,功虧一簣,刺殺失敗。

  • 6 # 陽明悟行學宮

    荊軻出生在衛國,他祖上是齊國的落魄貴族。好讀書和擊劍,曾經和蓋聶鬥過劍,又和魯句踐博過弈,都是相互不服對方,這些都是當年的文青崇尚的東西。 後來荊軻流落到燕國,開始玩起了音樂,和高漸離及狗屠組了一個band。荊軻是主唱,高漸離是打擊樂手,狗屠負責和聲。他們經常泡吧,喝高了就走到街上飆歌,嗨了就淚流滿面的,全然不顧吃瓜群眾的反應。《史記·刺客列傳》原文記載: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荊軻一副頹廢文藝範,平時又愛玩深沉,結交的都是一些大V,燕國的意見領袖田光就十分看好他。 荊軻刺秦是受燕國太子丹指派,燕丹小時候在趙國做人質,那時候嬴政也在趙國,境遇相同的他們拜了把兄弟。作為繼承者們,嬴政回國後不久就當上了話事人,儘管起初一切都是由呂不韋操縱;而燕丹卻一直輪換著地方做人質,彷彿不是燕王親生的。最後他來到把兄弟的地盤做人質,可是這時候一心想著一統江湖的嬴政已經不再是當年在趙國的小政了。燕丹在秦國受盡冷遇,於是兄弟決裂。他尋了個空擋逃回燕國,決心報復嬴政,無奈實力懸殊,看不慣又幹不掉,這樣極大的心理落差讓燕丹心靈扭曲。 燕丹恨歸恨,但形勢卻是各國的場子都被秦國佔了大半,眼看就要打到燕國的地盤了。燕丹找鞠武商量對策,鞠武說,打不過的,不如先服軟。 不久,秦將樊於期得罪了老大,逃到燕國,燕丹將他安置的妥妥的。鞠武說,樊於期是個燙手山芋,收留他等於公然向秦國挑釁,不如把他送到匈奴,來個借刀殺人,然後我們在聯合三晉、齊、楚等各大社團,這樣或許還可以跟秦國再玩一陣子。但是燕丹任性,既然嬴政看不起我,那麼他忌恨的人我就偏要袒護。鞠武感覺這遊戲已經沒法玩,於是掛機把鍋甩給了田光。田光說自己老了,又用生命把鍋甩給了荊軻。燕丹對荊軻說,現在和秦國剛正面是一點希望都沒了,不如我們來個擒賊先擒王,你到嬴政身邊,找個機會把刀架到他脖子上,逼他把從各國佔的場子都吐出來,他要是不就範就把他殺了。《史記·刺客列傳》原文記載: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荊軻推辭說,這樣光榮歷史又艱鉅的任務實在是擔負不起。燕丹說,去吧,我給你個幹部噹噹,給你豪宅,美女任上,美酒任喝,美食任吃。荊軻一臉懵逼... 荊軻只好硬著頭皮上,為了能近到秦王身前,荊軻向樊於期借了人頭,樊於期深明大義,說不用還了。燕丹又給了他燕國的督亢圖,假意獻給秦王,策劃了圖窮匕見的行刺方案,那匕首花百金請工匠用毒液泡過,真正見血封喉。還派十三歲就拿了第一滴血的莽士秦舞陽給他當副使,一切都準備得妥妥的。公元前227年,易水旁,荊軻的band進行了最後的告別演唱會。所有粉絲一律穿戴白衣白帽,荊軻的歌聲從蒼涼悲愴轉而慷慨激昂, 聲調從F轉到A。聽眾們開始抹著眼淚,後來便開始腦充血,頭髮都聽到立起來。那一曲“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歷經2243年一直傳唱至今並將繼續流傳。 荊軻花重金賄賂了嬴政身邊的大紅人蒙嘉,通過蒙嘉取得了嬴政的信任得到召見。上殿時秦舞陽慫了,嚇得哆嗦腿軟走不動道。這讓秦人產生懷疑,荊軻解釋說,他是鄉下人,沒見過這麼大的場面,所以怯場,希望大王寬恕。並用眼神示意秦舞陽easy。原本來助攻的秦舞陽此時的表現顯然已經將隊友出賣。秦王命荊軻單獨上前。 來到近前,荊軻為讓秦王放鬆警惕做出一副憨皮臉,出示了樊於期的人頭,秦王很滿意,於是荊軻又為秦王展示燕國督亢圖。卷軸漸漸展開,秦王欣賞著自己的新地盤,但心中還是有些防範的。當地圖快要完全展開時,荊軻一個猛子抽出藏在圖中的匕首,左手僅僅抓住秦王袖子,猛地刺過去。秦王一驚,本能地跳起身來,得虧衣服的料子不結實,袖子扥斷了,秦王逃過一劫。由於秦國規矩,侍衛不經允許不得上殿,而文武入朝也不能佩戴兵器,於是接下來的事情演變成了荊軻與嬴政之間的solo。秦王在前面跑,荊軻在後面追,兩個人繞著柱子轉圈圈,秦國的幹部就在底下看著。秦王身上有佩劍,可是沒有拔劍的空當。我猜想他內心的OS一定是:擦,都是一幫不講義氣的孫子。在這緊急時刻醫官夏無且操起藥匣子往荊軻身上砸去,荊軻腦海裡就一個“什麼鬼”的閃念,被秦王找到機會抽劍砍到了左腿。失去行動力的荊軻孤匕一擲,無奈miss,秦王這時走過來補了8下普攻。荊軻奄奄一息,指著秦王說了最後一句話,我本來可以殺你的,但我更想逼你籤不平等條約。

  • 7 # 角度歷史

    到底有多少人行刺過秦始皇?

    根據史料記載,行刺過秦王的共有三人,分別是荊軻、高漸離、張良,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荊軻刺秦王”。

    荊軻

    荊軻,傳說本是齊國慶氏後裔,改姓為荊,後移居衛國,再後來輾轉反側來到燕國,荊軻喜歡擊劍與喝酒,與當時擅長擊築的高漸離相識,兩人皆是嗜酒如命之人,常常在街市上喝酒,酣暢淋漓之時,高漸離擊築,荊軻便舞劍唱歌,後來燕國處士田光認為荊軻不是凡人,便結識了荊軻。

    燕太子丹與燕國處士田光,商議出一個對策,便是派人刺殺秦王,屆時秦軍群龍無首,再聯合他國,共伐秦,(想象很美好,現實很殘酷),燕太子丹本想把這個行刺任務交給田光,但田光自稱年事已高,擔當不起重任,於是引薦荊軻,並在荊軻同意行刺之事後,自刎以表忠心。燕太子丹尊荊軻為上卿,安排最好的食宿與車馬供其享受。

    太子逢迎,卻行為導,跪而蔽席。田光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聞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至其衰老,駑馬先之。今太子聞光盛壯之時,不知臣精已消亡矣。雖然,光不敢以圖國事,所善荊卿可使也。”太子曰:“願因專先生得結交於荊卿,可乎?”田光曰:“敬諾。”即起,趨出。太子送至門,戒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之大事也,願先生勿洩也!”田光俯而笑曰:“諾。”僂行見荊卿,曰:“光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光竊不自外,言足下於太子也,願足下過太子於宮。”荊軻曰:“謹奉教。”田光曰:“吾屬聞之,長者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國之大事也,願先生勿洩’,是太子疑光也。夫為行而使人疑之,非節俠也。”欲自殺以激荊卿,曰:“願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當時燕國有個人叫秦舞陽,此人生性殘忍,十幾歲就殺人,於是被太子丹指定為行刺副手,不久後荊軻與秦舞陽便出發前往秦國,臨行之前,太子丹攜帶眾賓客紛紛道別,此時高漸離擊築,荊軻便跟著唱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感動在場所有人。

    荊軻一行人到達秦國後,收買秦王嬴政寵臣蒙嘉,隨之蒙嘉對秦王道:“燕王非常懼怕您,不敢帶兵抵抗,願帶領整個國家投降,並且派荊軻先來,給秦王獻上燕國地圖和樊於期首級”,秦王大悅,於是接見荊軻,後來的故事大家應該也清楚,“圖窮匕見”荊軻刺殺秦王嬴政失敗,而被反殺,臨終前荊軻對秦王說 :“我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想生擒你,逼迫你歸還各諸侯國的土地”。

    總結

    這就是“荊軻刺秦王”的故事,論危險程度,不及張良刺殺秦王,之所以被後人傳頌吟詠,是因為荊軻有著不畏強暴,反抗強暴的壯士形象。以一人之力,投入虎口,隻身取秦王嬴政首級,雖失敗,但稱得上雖敗猶榮。

  • 8 # 一尺江流

    根據史書記載總共有四次,這四次主謀加上實施行動有名有姓的有6人左右

    第一次:荊軻刺秦王 燕太子丹 荊軻 秦舞陽

    “荊軻刺秦”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他是第一個刺殺秦始皇的人。荊軻原本是齊國的後裔,在遷居衛國後就改姓為荊。在秦國滅了趙國後,燕國就岌岌可危了,於是燕太子丹就決定先發制人,派荊軻前去刺殺秦王嬴政。燕太子丹更是派了燕國的少年勇士秦舞陽協助荊軻。

    在荊軻和秦舞陽一起在秦國咸陽大殿獻圖的時候,秦舞陽卻被秦王的威嚴給震懾住了,差一點就壞了大事,雖然荊軻以他年紀小為他解了圍,但是還是引起了秦王的懷疑,導致後來秦舞陽無法獻圖,荊軻接手,導致了刺殺失敗。

    第二次:高漸離刺秦王 高漸離

    高漸離和荊軻是好友,荊軻刺秦王臨行時,高漸離與太子丹送之於易水河畔,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刺秦失敗後,對於荊軻的死非常痛心,他原本是想要為荊軻報仇的,但是在官兵到來的時候,他卻逃走了。後秦滅六國後,秦王因為高漸離擊築太好了,就請他來王宮為他擊築,但是秦王也就有所防備,事先命人將高漸離的眼睛弄瞎,以為這樣高漸離就沒法刺殺他了。

    但高漸離往築裡灌鉛,趁秦王聽曲正入迷時,向秦王的頭部猛砸。可是依舊失敗,被當場斬殺。

    第三次,張良刺秦王 張良 倉海君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離宮外出巡視,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東南)遇張良率人襲擊。

    張良原本是南韓的貴族,於國於家,對嬴政都恨之入骨。後來張良散盡了所有的家財找到了一個大力士倉海君一同密謀刺殺當時正在東巡的嬴政。張良為他量身做了一隻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鐵錘,想要在秦始皇的必經之路上刺殺於他。但是在行刺過程中倉海君並沒有沒有擊中秦始皇真正的車駕。最後,張良只好逃走了,倉海君也是下落不明。

    第四次:未知人群刺秦

    在公元前道216年,距離前次遇刺僅兩年。這一年的一個夜晚,秦始皇率眾護衛出宮遊玩,在咸陽城附近的藍池,遭遇刺客襲擊。但是無奈始皇的護衛眾多,且個個武功高強,刺客們根本不得近前,結果均被擒殺,無答一生還。此次行刺,誰為主謀,史無記載,不得而知。

  • 9 # 觀評

    歷史上有記載的刺秦事件共有三次,前兩次分別是荊軻和高漸離刺殺秦王,兩人本是摯友,荊軻刺秦失敗以後,高漸離隱姓埋名,後來得到機會接近秦王,為了給荊軻復仇而刺殺秦王。最後一次是張良刺秦,不過三次刺秦事件都以失敗告終。

    一、荊軻刺秦

    荊軻本為齊國慶氏後裔,喜歡擊劍和遊歷天下,多結交豪傑名士。曾在衛國遊說衛元君,但是衛元君並沒有起用他。後來又到了燕國,與擅長擊築(古時一種樂器)的高漸離結交,兩人志向相投成為知己。後來受到太子丹的賞識及禮遇,受太子丹禮遇,並密謀刺秦事件。

    公元前227年,荊軻扮作燕國使者,帶著樊於期的頭顱,向秦王進獻燕國地圖表降。秦王大喜,率眾臣迎接燕國使者。朝堂之上,秦王要看荊軻手中的地圖,荊軻奉上,慢慢開啟地圖卷軸展示給秦王,待卷軸展盡時突然露出一把匕首,此時,荊軻迅速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握起匕首就向秦王刺去。秦王大驚,拔劍不及,甩脫荊軻繞著柱子躲避,荊軻上前追逐時反被秦王用劍刺傷,後被侍衛所殺。

    二、高漸離築擊秦王

    在荊軻刺秦失敗以後,秦王大怒,要處死所有與荊軻有關係的人。為躲避追捕,高漸離也改名換姓隱居在宋子(今河北趙縣北),給人做僱工。因為他特別擅長擊築,在宋子一帶很有名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聽聞高漸離善擊築一事,便命人將他帶到宮中擊築賞聽。因他是荊軻的摯友本該被處死,可是秦始皇對其所奏音律特別喜歡,於是用煙燻瞎了他的雙眼而赦免了他的死,讓他留在宮中常為始皇擊築奏樂。

    高漸離痛恨秦始皇暴政,以及想要為知己摯友荊軻報仇。如今得以接近秦始皇,高漸離先使其對自己放鬆警惕,而後在築內藏了鉛加重份量。尋得機會在為始皇擊築奏樂時,跟秦始皇說有些音律需近前傾聽方能體會其韻味。於是在秦始皇走到跟前時,高漸離突然舉築向他砸去,可是由於眼睛看不見結果砸偏了,高漸離被侍衛拿下而後處死。

    三、張良謀刺秦始皇

    張良祖上本是南韓貴族,在秦國滅韓以後,張良心懷國破家亡之恨意,準備刺殺秦始皇復仇。經過謀劃,張良散盡萬貫家財,招募到一位大力士,準備在秦始皇巡遊途中行刺。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巡遊時。車駕隊伍行至博浪沙(今河南原陽),事先在此埋伏的張良,協同力士將專門打製的大鐵錘砸向秦始皇的車駕,120斤重的大鐵錘瞬間將車架擊碎。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擊毀的僅僅是秦始皇巡遊隊伍中的偽裝車駕,並非秦始皇所乘。

    刺殺失敗以後,秦始皇下令全國緝捕刺客。張良隱姓埋名藏於下邳,躲過了大搜捕,後投奔劉邦。至於他招募的力士後來是否被抓史書沒有記載。張良在下邳時結識項伯,後來也是從項伯處得到項羽準備大軍攻打劉邦的訊息,才引出鴻門宴的典故。 之後張良助劉邦滅秦,贏得楚漢之爭奪得天下,也算是解了曾經被秦滅國之恨。

    三次刺秦,荊軻和高漸離都是抱著必死之心與秦王一搏,沒想過退路。而張良謀刺秦始皇,是經過精心謀劃有進有退,其早年策劃謀略之才就已顯露,不愧為“漢初三傑”之一。

  • 10 # 峰子奇觀

    史上行刺秦始皇的人,大有人在,但正史記載的僅三次:一次是荊軻刺秦(荊軻和秦舞陽搭檔),一次是“盲人刺客”高漸離刺秦,一次是“五世韓相”之後張良刺秦。

    三次刺殺皆驚心動魄,秦始皇險遭喪命,過程十分精彩且刺激!

    尤其,“草根小人物”荊軻和高漸離,畢生因刺秦一舉而名震天下,而一介文士張良刺殺秦王更是動人心絃。且聽峰子哥一一說來。

    1、峰子哥先說歷史上名氣最大的荊軻

    “荊軻刺秦王”的悲壯歷史故事,出自史書《戰國策·燕策三》,講訴了一代豪俠荊軻重義輕生、捨身刺秦王的驚心動魄經過。

    這就是一場豪賭啊,以命搏殺,無論成功與失敗,都是一條不歸路。

    公元227年,在背後主謀燕國太子丹的策劃下,荊軻和副手秦舞陽(太子丹親信),帶著燕國的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咸陽執行“絕命刺殺”。

    而燕國督亢地圖和秦叛將樊於期的人頭,都是秦王嬴政夢寐以求而不得的。這一招果然管用,此二物很快打消了秦王的戒心,荊軻獲得秦王信任。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舞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舞陽,前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攝。願大王少假借之,使得畢使於前。”秦王謂軻曰:“取舞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大意是,秦舞陽跟隨荊軻赴咸陽刺殺秦王,秦宮覲見時,荊軻捧著樊於期首級,秦舞陽捧著地圖匣子,“至陛下,秦舞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

    結果,圖窮匕見,嚇壞了群臣,秦王更是嚇得繞大殿柱子而逃。

    最終行刺失敗,荊軻當場被毆殺。而秦舞陽是小配角,歷史未交待結局。

    2、峰子哥再說以音樂殺人的“盲人刺客”高漸離。

    荊軻刺秦雖敗,但荊軻卻因此舉而一鳴驚人,名動天下。繼荊軻刺秦之後被荊軻巨大光芒掩蓋下的荊軻好友高漸離,又以音樂的方式展開了“絕殺行刺”計劃。

    “秦並天下,立號為皇帝。於是逐太子丹、荊軻之客,皆亡。......秦始皇惜其(高漸離)善擊築,重赦之,乃矐其目,使擊築,未嘗不稱善。稍益近之,高漸離乃以鉛置築中,復進得近,舉築樸秦皇帝,不中。於是,遂誅高漸離,終身不復近諸侯之人。”

    大意秦國吞併了六國,嬴政號稱始皇帝。秦始皇下令驅逐燕太子丹和荊軻往日的門客,刺客們都亡了。秦始皇迷戀音樂,對善於擊築的高漸離愛不釋手,可又擔心安全,於是赦免了獲罪的高漸離(重赦之),但弄瞎了他的眼睛(乃矐其目),讓他只能乖乖為自己擊築。

    結果,高漸離眼盲心不盲,忍辱負重,拼命投入表演,久之始皇不再疑。最終,高漸離暗自將鉛灌注在築器之中,在始皇帝聽得最入迷之時,舉起築器狠狠砸向秦始皇,結果畢其功於一擊而不中,功虧一簣。

    3、峰子哥最後說設伏擊殺出巡秦始皇的張良。

    對,就是後來劉邦的軍師張良。一個靠腦袋吃飯的文人張良,怎麼使上蠻力刺殺始皇帝了?別急,聽峰子哥慢慢說來。

    張良,是戰國時期南韓貴族,五世韓相之後,父祖輩皆是丞相,張良因南韓亡國破家之恨,親率大力士和一夥強人刺殺秦始皇。

    “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擊秦皇帝博浪沙中。”

    五世韓相之後張良,弟弟死了都不下葬,只求散盡家財,尋求壯士刺殺秦王,為韓報仇。後覓得大力士,為其打造120斤大鐵錘,在秦始皇車隊東遊至博浪沙這個地方,出其不意,重錘擊殺之。

    張良遵照君臣車輦規格,天子六駕,大臣四駕,即秦始皇車輦六匹馬,其他大臣車輦四匹馬,這很好辨認,刺殺目標直奔“六駕馬車”。

    結果,秦始皇每次出行都會多備幾輛六駕馬車偽裝,用來混淆視聽,以防萬一。

    細節往往決定成敗,果然,稍留一手,讓始皇帝撿了一條小命。秦始皇不在的偽裝車輦,被砸得粉身碎骨。秦始皇大怒,下旨全國追殺刺客,張良隨即逃逸。

    綜上,荊軻刺秦,高漸離刺秦,都是抱必死之心,與秦始皇同歸於盡。而張良刺秦,乃重金僱傭大力士刺秦,失敗後逃脫,然後助劉邦成就滅秦建漢大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為什麼沒有預算到自己的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