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就是猶豫是選一個500G或者1T的m.2的固態還是直接上一個2T的機械硬碟,電腦裡本來有一個500g的固態

回覆列表
  • 1 # 物聯5G數碼

    鑑於目前筆記本cpu大部分為閹割版的現狀,想要電腦執行速度更快,最重要的硬體就是硬碟了。

    最重要的事情說前面:目前筆記本選擇的話硬碟一定要有固態硬碟切記!!!

    一般選擇的話128G固態硬碟+500G機械硬碟/1000G機械硬碟,這種組合第一價格比較便宜,第二容量足速度快買了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目前筆記本使用的硬碟有兩種:機械硬碟、固態硬碟。

    先說固態硬碟也可分為三種介面:SATA 介面 mSATA介面 M.2介面

    SATA 6Gbps介面 :

    SATA介面 固態硬碟

    “SATA 6Gbps”其實是SATA Revision 3.0的一個引數標準之一,主要是用來表達使用的是SATA Revision 3.0標準,速度更快,相對SATA Revision 2.0。SATA是硬碟介面的標準規範,實際上SATA 6Gbps介面這個說法並不規範,準確的稱呼是SATA III,介面速度是6Gbps而已,只是現在大家習慣這個說法了。SATA 6Gbps介面是目前最最常見的HDD/SSD硬碟介面,大部分人現在買的硬碟都在用這種介面。

    作為目前應用最多的硬碟介面,SATA 6Gbps介面最大的優勢就是太成熟了,6Gbps的頻寬雖然比起新介面的10Gbps甚至32Gbps頻寬差多了,目前主流SSD依然繼續使用它們,隨著固態硬碟的效能逐漸增強,這些標準已經成為限制SSD的一大瓶頸。但是優點就是相容性比較好,價格相對於其他介面便宜。

    mSATA介面:

    該介面是SATA協會開發的新的mini-SATA(mSATA)介面控制器的產品規範。新的控制器可以讓SATA技術整合在小尺寸的裝置上。mSATA也提供了和SATA介面標準一樣的速度和可靠性,提供小尺寸CE產品(如Notebooks/ Netbook)的系統開發商和製造商更高效能和符合經濟效益的儲存方案。該介面主要是用在注重小型化的筆記本上面,比如說商務本,超極本等等,桌上型電腦,主流筆記本依依舊是SATA3.0。事實上,mSATA介面亦可以說是SSD小型化的必經過程。當然mSATA也存在SATA的一些缺陷,比如說現在仍然是SATA通道,速度還是6Gbps。

    mSATA介面的主要作用就是減小了硬碟的體積,節省了筆記本空間,但是其速度來說跟SATA 3.0介面是一樣的。算是過度型產品。其實很多電腦比如說聯想很多型號的筆記本主機板上是有預留mSATA介面的。也就是說可以直接升級為雙硬碟模式來提升電腦執行速度哦!

    M.2介面:

    M.2原名是NGFF介面,這是為超極本(Ultrabook)量身定做的新一代介面標準,主要用來取代mSATA介面。不管是從非常小巧的規格尺寸上講,還是說從傳輸效能上講,這種介面要比mSATA介面好很多。正是因為SATA的介面瓶頸越來越突出,現在很多主機板廠商都開始在產品線上預留出M.2介面。

    M.2介面能夠同時支援PCI-E通道以及SATA,其中前者在提高速度方面更輕鬆一些。最開始該介面所採用的是PCI-E 2.0 x2通道,理論頻寬10Gbps,可以說它也突破了SATA介面理論傳輸瓶頸。如今的M.2介面全面轉向PCI-E 3.0 x4通道,理論頻寬達到了32Gbps,相比以往水準提升了很多,這也讓SSD效能潛力大幅提升。另外,該介面固態硬碟還支援NVMe標準,和現在的AHCI比較起來,通過新的NVMe標準接入的SSD,在效能提升方面非常明顯。

    M.2介面也分為兩種一種是使用PCI-E 2.0 x2通道理論速度與普通介面一樣,一種是PCI-E 3.0 x4通道。

    一般來說使用PCI-E 3.0 x4通道的筆記本價格都會比較貴但是速度非常快是普通固態硬碟速度的三到四倍。

    下面給大家看一下各種介面測試速度:

    最後再來說一下機械硬碟

    目前機械硬碟的技術已經成熟現在500G的機械硬碟已經很少見到了。而且500-1000G硬碟價格其實就差了幾十塊錢。選擇的話根據個人需求沒什麼好說的。

    從設計結構來講就註定他的讀寫速度不會來塊。當硬碟讀取資料時,盤面高速旋轉,使得磁頭處於“飛行狀態”,並未與盤面發生接觸,在這種狀態下,磁頭既不會與盤面發生磨損,又可以達到讀取資料的目的。由於盤體高速旋轉,產生很明顯的陀螺效應,因此硬碟在工作時不易運動,否則會加重軸承的工作負荷;而硬碟磁頭的尋道伺服電機在伺服跟蹤調節下可以精確地跟蹤磁軌,因此在硬碟工作過程中不要有衝擊碰撞,搬動時要小心輕放。

  • 2 # 騰宇影視

    對於電腦加硬碟是選機械硬碟還是選固態硬碟?選什麼牌子?

    如果說在原有的電腦上加一個硬碟,最好的話就是固態硬碟+機械硬碟雙硬碟一起用,這樣就是更好,固態硬碟的話執行系統,機械硬碟用於儲存,兩者相結合,

    如果說換硬碟的話,我推薦換固態硬碟,為什麼呢?因為固態硬碟執行速度快,不那麼容易換,對於比較老的電腦,裝上固態硬碟有很大提升速度,而且現在固態硬碟也不是太貴,相比之前,

    對於品牌, 三星 金士頓 英特爾 西數

    影馳 七彩虹 等 有n.2介面上n.2固態

  • 3 # 使用者93377464576

    1、筆記本硬碟外觀大小基本都是一樣的,只需要確認筆記本是否有地方安裝。

    2、有光碟機的可以卸掉光碟機,買個筆記本用的光碟機硬碟支架和硬碟一起裝進去就行了。

    3、沒有光碟機的,就要看看筆記本里面是否預留有安裝額外硬碟的位置,沒有的,可以考慮買個容量比較大的硬碟,把原來的硬碟替換掉。再買個硬碟盒把原硬碟裝進去,就可以當行動硬碟用了,原來的資料也不會丟失。

  • 4 # 老趙的雜貨鋪

    根據我的經驗

    1.筆記本最好是配置固態硬碟

    2.根據你資料遞增的速度確定你需要加多大的硬碟

    3.根據你電腦的購買年限確定更換時間

    一般筆記本三四年應該差不多了,當然也有用七八年的,如果已經用了兩三年了,建議加一個外接的2t的行動硬碟,方便後面換機

    資料的增速,如果只用了一年500g就不夠用了,那估計加一個1T的固態也不太夠用,估計還是要2t的。

    還要看你筆記本能不能掛兩塊硬碟的,如果可以那問題就好解決了,直接掛個機械的

    以上是我給的建議,根據你自己的實際情況應該會有結果的。

  • 5 # 你們的煜哥哥

    我的建議是在經濟實力允許的情況下都加,大品牌1T M.2 PCIE3.0協議的固態普遍在千元左右,小牌子和其他貼牌都在900以下。把常用的遊戲和程式等需要速度支撐的應用放在固態裡,以獲得不錯的體驗。機械硬碟選擇2T的2.5寸機械盤存放一些冷資料就可以了,因為現階段所有的大容量2.5寸機械硬碟都為疊瓦盤,存冷資料沒太大問題。這樣的組合容量我估計你是足夠使用了。

  • 6 # 上善若水35789334

    檔案不多的情況下,裝一個m.2固態硬碟大小自己選即可,開機速度槓槓的,如果檔案多的情況,外接一個硬碟盒子充分利用你換下來的機械硬碟不浪費

  • 7 # 曉風XF

    為什麼要加機械硬碟的,一般都是追求高速度來了,如果真想加機械硬碟,還是外接吧。

    如果不外接,就是固態硬碟能不能加進去還是個事?

    加硬碟最大的問題就是空間問題,筆記本內一般沒有額外空間了,這時候需要拆掉光碟機,然後購買一個硬碟架,放入架子的硬碟就和光碟機一樣,裝入原來光碟機的位置即可。

    如果筆記本沒有光碟機,還是考慮外接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5 2600加上rx580價效比這麼高,感覺選擇的人不如選英特爾的人多,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