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電小二

    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要搞清楚物聯網,人工智慧,嵌入式的概念是什麼?

    什麼是物聯網

    物聯網是相對於網際網路而說,是各類裝置的資訊,並結合各種傳輸方式,組成一個連線網路。需要使用各種各樣的感測器,微控制器微控制器,藍芽/WIFI/zigbee/2G/4G等

    通過這類資料傳輸,將終端裝置的位置,裝置狀態等資訊傳輸給伺服器。在某一些需求當中,可以通過伺服器傳送指令控制終端裝置,最終實現萬物互聯的目的。

    什麼是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俗稱AI,是計算機程式設計的一個發展方向,是實現包含影象識別,語音識別,智慧搜尋,邏輯分析等功能的智慧應用,目前已經應用到多項領域。

    比如高階的智慧機器人,其集成了語音識別,影象識別,智慧控制等技術。再者,當前的手機的智慧助手,小愛同學,天貓精靈等等,都是結合了語音識別,智慧搜尋等。大部分的強人工智慧的執行都需要基於作業系統上。

    什麼是嵌入式

    嵌入式帶有微控制或者處理器的電子裝置,包含硬體和嵌入式軟體,其分為很多定義,其中微控制器微控制也屬於嵌入式,但並不包含linux等系統,基本不帶作業系統,而嵌入式系統,在於控制器或者處理器的處理速度和核心級別。都設計到嵌入式軟體開發,嵌入式硬體開發,驅動開發等等崗位和工作劃分。

    嵌入式的前景

    迴歸到問答題目,人工智慧的技術要求和技術難度比物聯網高,但終歸物聯網和人工智慧,都必須執行在嵌入式電子終端上,才能實現對應的功能。

    所以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也必定會造成嵌入式開發崗位的蓬勃需求增大。是起到正向作用的。反過來說,沒有嵌入式開發,也就沒有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發展了。

  • 2 # 超子說物聯網

    其實物聯網和人工智慧並不會衝擊嵌入式的發展,反而可以對嵌入式的發展前景起到助推的作用。

    然後我們看下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對嵌入式能起到什麼助推作用

    先看物聯網最終要實現萬物互聯,這就需要越來越多的終端硬體裝置接入到這張大網中。而嵌入式恰好是這種終端的硬體裝置,所以很大程度上會增加需求。可以看幾個物聯網發展帶來的嵌入式應用新場景。

    智慧燈杆,這個是物聯網智慧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落地產品,可以實現非常多的功能,監控攝像頭,這就需要我們的嵌入式裝置提供圖形的採集功能,還有就是各種溫度,溼度,光強度,PM2.5等等環境資料的收集,也是嵌入式裝置負責採集和統計。

    快遞櫃,這個目前隨處可見了,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快遞櫃核心的控制單元就是嵌入式裝置,控制著資料的連網傳送接收,當客戶取件時,嵌入式裝置要準確的控制每一個格口的開啟。

    智慧停車場,停車場入口車牌的識別採集由嵌入式裝置完成,還需要把車輛進場的時間資料上傳,在一些高階的智慧停車場,每個停車泊位會有NBiot的嵌入式裝置記錄該泊位是否被佔用,可以實時的統計上報,還可以引導車主停車。

    再看人工智慧的發展,目前主要集中在雲端,需要資料的提供者把資料統一上報雲端,然後統一計算和處理後再進行下發,其實隨著終端硬體的增多,雲端的壓力也是與日俱增,新的解決方案會不斷的湧現,我們可以舉幾個例子。

    邊緣閘道器,這個是現在緩解雲端壓力的主流方案之一,而找個邊緣閘道器就是依託嵌入式裝置來實現,可以幫雲端過濾資料,把一些重複的,無效的資料濾除,最終把高質量的資料集交給雲端,從而大大提供雲端的效率。

    終端智慧晶片,比起提升雲端能力的成本,將一定的AI能力下放其實更具價效比,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本地人工智慧晶片脫穎而出,而這些晶片就需要嵌入式的開發,從而更大程度上的提升本地AI的能力

    所以綜上所述,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發展,並不會衝擊嵌入式,反而會不斷的擴大嵌入式開發的應用場景,起到推動作用。

  • 3 # 樂創物聯

    從我的角度來看,在物聯網,人工智慧的衝擊下,嵌入式的前景非常看好的。無論是物聯網,還是AI,都離不開一個關鍵點:這就是資料。而這資料的獲取就是一大部分來自於硬體,來自於嵌入式開發的硬體(比說車聯網中資料採集)。

    車聯網

    相關技術介紹:

    1、物聯網是新一代資訊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資訊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其英文名稱是:“ Internet of things(IoT)‘’。人工智慧(英語: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亦稱智械、機器智慧,指由人制造出來的機器所表現出來的智慧。這兩個詞分來大家都可以理解。兩者的結合有個新詞叫AIoT。

    AIOT

    2、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 AIoT融合AI技術和IoT技術,通過物聯網產生、收集海量的資料儲存於雲端、邊緣端,再通過大資料分析,以及更高形式的人工智慧,實現萬物資料化、萬物智聯化,物聯網技術與人工智慧追求的是一個智慧化生態體系,除了技術上需要不斷革新,技術的落地與應用更是現階段物聯網與人工智慧領域亟待突破的核心題。 AIoT技術可以細分為資料、連線、使用者、流程、視覺化等五大類應用。AIoT希望建構一種更高階形式的智慧化生態體系,即通過人工智慧的方式實現萬物資料化、萬物智聯化。

    AIOT

    所以,AIoT技術的應用,需要在AI和IoT技術不斷革新的同時,要首先資料的採集的問題。資料採集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嵌入式工程師開發相關硬體來做這件事了。除了資料採集之外,還有傳輸層中硬體模組如WiFi、NB-IOT等進行設計,還有5G,這都需要嵌入式工程師。AI中處理演算法的晶片,中國一直需要“中國芯”,這也需要嵌入式工程師。

    嵌入式工程師:

    嵌入式工程師做嵌入式系統設計和開發,包括硬體系統的建立和相關軟體開發、移植、除錯等工作。嵌入式分為作業系統和硬體兩個方面,就業的方向更廣、更深,就業機會和入職待遇比普通軟體工程師好。具有C/C++語言、組合語言、作業系統等基礎。熟悉類比電子技術和數位電子技術等硬體知識。瞭解處理器體系結構。從個人整體發展來說,如果想創業,做自已的產品,嵌入式軟體開發可以開發出自己專利產品。

    “中國芯”

  • 4 # 趣物聯

    物聯網的入門,嵌入式才是關鍵!

    事實上,安全僅是物聯網當前面臨的諸多挑戰之一,此外,人才缺失的問題也亟待解決。在本月初,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正式向社會發布了 13 個新職業,其中就包括了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大資料工程技術人員等等。

    入門物聯網,嵌入式是關鍵但不是唯一。

    那麼對於想要成為物聯網工程師,面對碎片化極為嚴重的物聯網,我們首先要掌握哪些方面?且想要從事物聯網開發,是否要必須嵌入式知識基礎?

    物聯網是新一代資訊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嵌入式系統與網際網路的發展衍生出了物聯網,物聯網應用開發是典型的嵌入式開發,因此嵌入式是物聯網開發的基礎。

    不過,對於初級入門者,或許會存在一定的誤解,其可能認為掌握了嵌入式開發的技術就等於已經懂了物聯網,但事實並未如此。

    物聯網技術不是單獨的一個技術,它是多種技術的融合。物聯網涉及感知、控制、網路通訊、微電子、軟體、嵌入式系統、微機電等技術領域,因此物聯網涵蓋的關鍵技術也非常多,大致劃分為感知關鍵技術、網路通訊關鍵技術、應用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支撐技術。所以,對於開發者而言,首先要對物聯網有整體的認識,圍繞著未來的發展方向來找準自己的方向,學習精通其中的一個或幾個關鍵技術,理論和實踐專案配合,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有好的發展。

    物聯網的實戰技能

    當然以上僅是進入物聯的第一步,至於如何進階?

    首先要跟上時代的趨勢,不能坐以待斃,要主動去發現機會並不斷地嘗試。同時,對最新的商業模式和新技術保持開放的心態,要學會接納並分析其是否能成長為新的趨勢;從 Linux 底層驅動開發到上層雲計算,Java 應用開發的轉換是需要時間和技術積累;技術棧需要重新建立。思考問題的方式也要隨之轉變,從面對硬體和機器語言轉換為面向客戶需求、面向使用者體驗。這種轉變過程從心理上要做準備;多參加技術交流,保持學習的態度,通過獨立實現一個規模比較小的網站系統、小程式等專案開始,發展成為全棧,繼而提升為軟體架構師。

    此外,由於物聯網範疇之廣,決定了其上手的路途充滿荊棘。從物聯網 BU 的軟體架構師角度出發,表示需要具備以下實戰技能:

    深入掌握 2-3 門程式語言,如 Java、C 或 Python;

    對作業系統要有深入的瞭解,包括程序、執行緒、儲存、記憶體管理、鎖機制等知識點;對 Linux 作業系統需要有深入瞭解,譬如從 shell 到核心的執行機制等;有終端裝置驅動開發經驗和彙編經驗;對軟體演算法的理解越深越好。

    在網路層面,要對 TCP/IP、HTTP 和組網等技術有一定的瞭解;

    資料庫 MySQL、NoSQL 等持久化技術;雲端計算 IaaS、PAAS、SaaS 和 Devops 技術;持久熱愛網際網路技術,並堅信技術的力量;高效的工具助力進階。

    其實結合高效的開發工具,開發者在學習物聯網的過程中也可以事半功倍。可通過使用 各型別IoT 工具、編譯器、除錯工具、效能測試工具等,方便了開發者對系統執行能夠有更深入的瞭解,並且在以後的設計和編碼中能夠快速規避問題,解決問題等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 5 # 娛樂最鮮煲

    物聯網和人工智慧都是未來的趨勢,必將滲透到各行各業,那麼在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衝擊下,嵌入式的發展前景如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嵌入式對物聯網發展的重要性

    嵌入式的發展一直默默無聞,隱藏在背後,隨著國家物聯網戰略的部署和落實,嵌入式系統迎來了發展的機遇,未來發展不可限量,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物聯網就是萬物互聯,所以單個產品不可能做的非常複雜,而網際網路和嵌入式系統的結合就是物聯網追求的目標,單個物聯網產品大多數是工作中嵌入式系統之上。

    2、嵌入式系統和目前的計算機,是在微處理器基礎上逐漸發展出來的兩個分支,通用微處理器發展為現在的通用計算機,而嵌入式處理器則發展為了嵌入式系統。

    3、嵌入式系統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效能已經十分強大,可以部署複雜的運算,為物聯網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4、現在的物聯網裝置中,90%以上都是嵌入式形式的裝置,選用嵌入式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體積小、成本低、功耗低、適合大量部署,而這一切正是物聯網的基礎。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嵌入式對物聯網的發展至關重要,嵌入式的技術進步推動和促進了物聯網的發展,未來的物聯網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嵌入式的發展。

    所以,物聯網的發展促進了嵌入式的發展,而嵌入式的發展反過來又推動了物聯網的發展,它們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互相不可缺少。

    二、嵌入式對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性

    這幾年人工智慧發展的紅紅火火,但是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日益豐富,現在的人工智慧有了瓶頸,這個瓶頸就是高效能AI晶片。

    之所以需要高效能AI晶片,正是因為人工智慧需要將系統部署在嵌入式上,以適應靈活、機動、體積小的需求。目前人工智慧演算法對算力要求非常高,使得系統只能部署在雲端或者高效能伺服器上,但是這樣的部署限制了人工智慧的發展。

    特別是在機器人行業,據IDC報告顯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到2022年將佔全球38%以上,大約有250億左右的市場規模。同時,2020年將是5G商業化落地的重要一年,5G的發展也進一步加速了機器人的發展。

    但是機器人的發展已經深入到各行各業,比如家庭服務機器人、巡邏機器人、客戶服務機器人等等,機器人是作為一個獨立體在外工作,不可能給每一臺機器人都搭載一臺高效能伺服器,其成本必定是非常昂貴的,所以嵌入式的發展順其自然,而且隨著高效能AI晶片的落地,嵌入式必將使得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其它行業有質的飛躍。

    三、小結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嵌入式的發展對物聯網和人工智慧都至關重要,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將會帶動嵌入式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軌道,嵌入式未來的發展不可限量。

  • 6 # IT人劉俊明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作為一名科技從業者,我來回答一下。

    首先,應該說在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促進下,嵌入式未來會迎來更多的發展機會,一方面嵌入式開發會迎來更多的應用場景,另一方面嵌入式開發的技術體系也會逐漸豐富,從而拓展物聯網開發的技術邊界。

    雖然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對於嵌入式開發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嵌入式開發自身的技術體系也會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未來嵌入式開發不僅要關注於各種裝置和網路,還需要關注於物聯網平臺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比如當前AIoT領域就有比較多的創新機會。

    對於從事嵌入式開發的技術人員來說,在物聯網和大資料時代,應該從三個方面來提升自身的職場價值,其一是進一步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要重點關注人工智慧技術,比如可以從瞭解人工智慧平臺開始;其二是注重行業經驗的積累,嵌入式開發與行業領域有非常多的聯絡,未來嵌入式開發會逐漸向傳統行業覆蓋;其三是關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相關技術。

    最後,對於嵌入式開發的初級職場人來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讀研來獲得自身人才層次的提升,這對於提升自身的職場價值會有比較明顯的幫助。

    我從事網際網路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網際網路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 7 # 嵌入君

    我這些年一直在從事嵌入式系統的開發工作。我的個人看法是物聯網和人工智慧對嵌入式不僅不會造成不利的影響,而且更有利於嵌入式的發展。因為這些軟體在變成實際產品時,有一部分是嵌入式產品。

    我個人的感覺是一個嵌入式系統人才培養成本比較高,嵌入式系統人才的收益相對金融,網際網路軟體開發人員相比,比較低。而且,嵌入式系統大多和製造業綁在一起,中國的製造業大都處於產業鏈的中低端,收益就要差一些。

    我本人也曾經負責嵌入式系統人員的招聘,找到一個符合標準開發人員比較難。我現在從事低程式碼嵌入式開發系統主要是針對這一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讓軟體系統頂替一個嵌入式系統開發人員的一部分工作。

  • 8 # Microphone吳

    01人工智慧和邊緣計算

    過去的2018年,人工智慧(AI)無疑是電子資訊行業最熱門的話題和關注點。資料對於人工智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因此若要使AI引擎變得更聰明、更強大,需要的是持續的資料流入,AI可以處理和從中學習的資料越多,其預測的準確率也會越高,物聯網(IoT)就是AI非常好的管道和資料來源。2019年AI熱還將會繼續持續,AI、IoT 將越來越多呈現“一體化”趨勢,“人工智慧”逐漸向“應用智慧”發展,物聯網也將會向“智聯網”發展。

    人工智慧延展到物聯網,就產生了邊緣計算,凡有實時性、低功耗和安全隱私要求的物聯網應用,均會有邊緣計算的需求。需要指出的是,邊緣計算裝置一般會安裝在系統感測和執行端,多數邊緣計算裝置是嵌入式系統。從物聯網系統角度看,邊緣計算裝置是整個物聯網系統一個組成部分,不能單獨存在,需要雲端計算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支撐和服務。邊緣計算技術的研究和產品開發目前處在初期階段,雲端計算、通訊裝置和嵌入式企業非常關注, 物聯網的高速發展是邊緣計算興起的最大推手。物聯網發展大致分成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從互聯走向智慧,第二個時期從智慧走向自治,目前大多數物聯網專案還是第一個時期,進入第二個時期,邊緣計算將發揮重要作用,2019年邊緣計算將迎來快速發展的一年,人工智慧向邊緣和終端側延展,嵌入式人工智慧時代將要來到,AI晶片是未來發展熱點。

    進入2019年5G的腳步越來越近,最近新聞裡面不斷出現的華為和5G,也讓百姓感覺到5G將要來到。5G不僅能讓沒有電視和光纖電纜的偏遠地區可以看到高清電視,5G的高頻寬、低延時和高穩定的特性,為汽車自動駕駛和高清 AR/VR 的應用真正奠定了基礎,有了5G網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工智慧應用才可能落地。在過去2018年,移動通訊技術發展的另外一個分支-窄帶物聯網成為萬物網際網路絡的一個重要分支。 窄帶物聯網中的NB-IoT構建於蜂窩網路, 只消耗大約180KHz的頻寬,正常執行功耗小於20mA, 僅為2G的1/10, 終端模組的待機時間可長達10年,模組批量的價格降至20元。從2G到4G,行動通訊網路都只是為了連線“ 人” 而生。 但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 5G行動通訊網路需面向連線“ 物” 而演進。華為預測2018年NB-IoT連線數達到5000萬以上,2019年有望達到2億以上。同時阿里雲IoT獲得Semtech國內首個LoRa IP授權, 2019年將是窄帶物聯網市場的上量一年。

    03RISC-V和MCU

    RISC-V 開放指令集和開源晶片為ARM一統的處理器架構世界帶來了一縷春風,其傳播的速度非常凶猛,高校拿RISC-V做教學,科技巨頭紛紛宣佈支援RISC-V,並且湧現一批初創的科技公司。目前RISC-V 技術還在發展,各家晶片平臺在開發和完善之中,應用將會逐步展開和落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晶片、開發板、偵錯程式、軟體、培訓、社群和圖書,這些都是RISC-V應用不可缺少的生態環境。正如中國積體電路老前輩、許居衍院士指出:RISC-V當前最適合用於IoT之類的“看不見的計算”中,現在看來RISC-V要形成生態,希望很可能在中國。可以預見,物聯網和嵌入式應用一定是RISC-V最先落地點,2019年將是RISC-V 成長的一年。

    根據IC insight 2018年市場研究,IoT市場發展迅速,2017-2022年複合增長率接近15%,2018年新增IoT入網裝置超過20億,到2022年將達到40億, IoT 裝置中的MCU 2018年大約有18億顆,2017-2022年複合年均增長率達到17% ,數量接近35億顆。32位MCU 正在IoT 裝置和應用中發揮核心的技術作用,比如運算處理、安全、聯網、感知和控制,以及傳統的電機控制和電源管理都離不開MCU。

    展望未來,IoT 和AI 應用對MCU 提出更高的要求:更高的處理能力,更多的安全元件,多種連線能力和更低功耗 , IoT 應用日益複雜,MCU的作業系統從簡單任務排程發展為IoT OS平臺,軟體複雜度大幅增加,平臺級軟體及工具需求旺盛。決勝未來,MCU 生態建設已經成為新的制高點,雲端計算公司進入MCU和嵌入式系統生態圈,MCU企業與演算法公司、軟體公司和高校的合作越來越多。

    中國有數十家MCU企業,有關報道透露,40餘家企業獲得了ARM Cortex-M 核心的授權,也就是說這些企業具備開發和生產目前市場主流的32位ARM 核心的MCU能力 。研究機構IHS2018年研究預估,中國市場前10名的MCU企業,中穎和兆易已經入圍,排名第九和第十。國內MCU應用領域多集中在低端的產品中,中高階產品的MCU市場還在外企手裡,中穎和兆易2018年MCU 產值也只是前兩名ST 和NXP 的大約十分之一, 上升空間還是非常大,2019年將是中國產MCU 快速增長的一年。

    04IoT OS與物聯網安全

    過去的2018年隨著 IoT 成為重要風口,眾多國內外科技巨頭以及中小企業都開展了在 IoT 方面的佈局,阿里雲稱IoT 是其第五賽道,以阿里云為支撐,在端側有AliOS Things,在其上阿里有物聯網市場和一站式開發平臺,再上面就是包括消費和行業應用。 華為佈局AIoT, 推出HiLink標準協議。在端側華為有Huawei LiteOS,端雲結合是通過OceanConnect,它是華為雲推出的IoT聯接管理平臺,行業應用上,華為重點在NB-IoT的推廣。亞馬遜推出Amazon FreeRTOS ,藉助嵌入式系統最具影響力的RTOS- FreeRTOS, 亞馬遜擴充套件其在物聯網系統中的市場地位,藉助AWS IoT 雲和邊緣計算Greengrass 技術,為開發者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微軟在物聯網裝置端佈置Azure Sphere OS,可以執行在MCU上,邊緣側微軟有Azure IoT Edge,可以執行在Linix 和windows 系統,在雲端微軟有Auzre IoT stack 負責對IoT裝置進行安全管理和維護。 ARM mbed OS 是最早推出的IoT OS ,在行業具有標杆作用,2018年ARM 推出Arm Pelion IoT Platform,提供端-端IoT 安全解決方案,據悉Pelion計劃在2019年在中國落地。

    IoT OS 是一種面向“物”通訊和管理軟體平臺,它的推動力主要來自企業和大眾。IoT OS有三個重要部分:嵌入式實時作業系統、物聯網的通訊協議和物聯網系統的安全。目前看IoT OS還需要長時間的市場培養,預計2019年在邊緣計算、物聯網安全和生態建設上,IoT OS會有許多新的進展。

    長期以來電子產品製造商只是考慮保護他們的裝置的安全和它們所產生資料的安全,即使是這個要求,裝置製造商,特別是消費類電子產品,許多是完不成這個任務。進入物聯網時代,現在他們被要求幫助保護裝置和網路,甚至不屬於他們自己的客戶的安全性。過去的一年物聯網安全的形式越發嚴峻, 物聯網安全需要產業鏈的通力合作 ,也就是晶片-雲端一體化解決方案,未來的物聯網還將是資訊保安和功能安全的融合體,國外的專家說法是:No Safety Without Security。可喜的是2018年我們看到物聯網安全產品開發技術的諸多進展,比如IoT 安全晶片,安全架構,風險評估、測試和安全升級(OTA)的技術和工具,2018年NXP、ST、Cypress、Microchip、ARM 、杭州中天微(阿里收購)、IAR、風河、HCC和亞馬遜等企業都有新技術和產品,2019年將是物聯網安全技術有更多進展的一年,物聯網安全技術也將逐漸落地關鍵行業應用,比如工業物聯網。

    05總結

    國際國內多方面因素,決定了2019年的世界和中國經濟頗為嚴峻,但科技的創新與發展的腳步一點沒有放緩。作為支撐人工智慧、物聯網和5G 發展,作為連線晶片與應用粘結劑的嵌入式技術也將迎來新的機遇。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效能擴充套件速度現在已經難以為繼。過去,效能每隔18個月翻一番。單一CPU效能提升每年僅有3%、20年才能翻一番。人們已經從關注單CPU轉向了多核和異構計算,其中異構指CPU+GPU/DSP/FPGA/ASIC,未來最大的關注點將集中在嵌入式人工智慧的AI晶片上。長期以來開源軟體為電子資訊產業做出巨大的貢獻,今天以RISC-V為代表的開放指令集和開源硬體也將深刻影響產業發展,未來最大的關注點將是IoT晶片,這些都跟“嵌入式”技術密切相關。

  • 9 # 健一說說

    物聯網本身與人工智慧有密切的聯絡,從目前的技術體系來看,物聯網是人工智慧重要的落地應用場景,所以目前有不少團隊都在佈局AIoT領域的研發。

    從物聯網的技術體系結構來看,物聯網與人工智慧技術體系的結合越來越緊密,人工智慧也成為了物聯網技術體系的重要一層。

    所以,未來人工智慧離不開物聯網,物聯網的研發也離不開人工智慧,從這個角度來看,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前景是緊密關聯的。

  • 10 # 南哥語淺情濃

    嵌入式是一種專用的計算機系統,作為裝置或裝置的一部分。通常,嵌入式系統是一個控制程式儲存在ROM中的嵌入式處理器控制板。在物聯網,人工智慧不可能沒有嵌入式,物聯網,人工智慧的領域龐大涵蓋學科眾多,應用範圍也很多。事實所有帶有數字介面的裝置,如手錶、微波爐、錄影機、汽車等,都使用嵌入式系統,有些嵌入式系統還包含作業系統,但大多數嵌入式系統都是是由單個程式實現整個控制邏輯。

    嵌入式技術可以說是當前最熱門、最具發展前途的IT應用領域之一

    1、隨著消費家電的智慧化,嵌入式更顯重要。像我們平常見到的手機、PDA、電子字典、可視電話、VCD/DVD/MP3Player、數字相機(DC)、數字攝像機(DV)、U-Disk 、機頂盒(Set Top Box)、高清電視(HDTV )、遊戲機、智慧玩具、交換機、路由器、數控裝置或儀表、汽車電子、家電控制系統、醫療儀器、航天航空裝置等等,都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統。據預測,隨著Internet的迅速發展和廉價微處理器的出現,嵌入式系統將在日常生活裡形成更大的應用領域。

    2、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的迅猛發展,嵌入技術日漸普及,嵌入式應用領域日益親民,嵌入式產品不斷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從隨身攜帶的手機、PDA到家庭中的高清電視、智慧冰箱、機頂盒,再到工業生產、汽車電子、娛樂中的機器人,無不採用嵌入式技術。在通訊、網路、工控、醫療、電子等領域,嵌入式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嵌入式開發已經成為中國當前最熱門和最有發展前景的職業之一。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嵌入式行業人才缺口巨大,至少存在30—50萬的人口缺口,此外,隨著人工智慧和汽車電子嵌入式開發業務的需求量增加,未來嵌入式專業的崗位需求還將持續增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nova7pro和p40以及mate30哪個好?